大豆混合磷脂的分离提纯方法.pdf

上传人:e1 文档编号:551801 上传时间:2018-02-22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290.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89103233.9

申请日:

1989.05.10

公开号:

CN1047083A

公开日:

1990.11.21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公开

IPC分类号:

C07F9/10; A61K31/685

主分类号:

C07F9/10; A61K31/685

申请人:

上海油脂一厂

发明人:

梁玉屏

地址:

上海市浦东杨家渡2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上海专利事务所

代理人:

张绮霞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从混合大豆磷脂中制取可作为静脉注射用乳化剂的方法,包括通过萃取分离混合大豆磷脂中的主要成分卵磷脂和脑磷脂,然后分别对脑磷脂和卵磷脂进行处理,对卵磷脂的进一步处理包括盐析、溶解吸附和脱脂等工艺。利用此方法可制得口服级和注射级卵磷脂乳化剂,还可制得口服级脑磷脂。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主要含有卵磷脂和脑磷脂的大豆混合磷脂的分离提纯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a)将大豆混合磷脂萃取分离成卵磷脂和脑磷脂粗产物; (b)盐析由(a)得到的卵磷脂。
2: 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萃取所用的溶剂为选自甲醇、乙醇、丙醇和丁醇等的低级烷醇。
3: 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低级烷醇为乙醇。
4: 按照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溶剂量与大豆混合磷脂的原料量的重量比为8∶1至10∶1。
5: 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溶剂量与大豆混合磷脂的原料量的重量比为8.7∶1。
6: 按照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得的萃取液进一步置于0至10℃的环境下。
7: 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盐析所用的盐为无水硫酸钠。
8: 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盐析所用的盐为无水硫酸钠。
9: 按照权利要求7、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盐析处理可进行1次或1次以上。
10: 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还包括对(b)所得的产物进行溶解吸附处理。
11: 按照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溶解吸附过程是以选自一组包括甲醇、乙醇、丙醇和丁醇的低级烷醇。
12: 按照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吸附处理是以活性氧化铝为吸收剂进行的。
13: 按照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吸附处理是以活性炭为吸收剂进行的。
14: 按照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吸附处理可以是先用活性氧化铝再用活性炭处理的。
15: 按照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活性氧化铝和活性炭的用量与大豆混合磷脂的原料量比分别为0.2∶1至0.5∶1和0.1∶1至0.3∶1。
16: 按照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先用活性氧化铝再用活性炭,以乙醇为溶剂进行溶解吸附处理。
17: 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还包括对(b)所得产物进行脱脂。
18: 按照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脱脂处理可进行1次或1次以上。
19: 按照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以丙酮为溶剂进行脱脂处理。
20: 按照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还包括进一步进行脱脂处理。
21: 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萃取后的脑磷脂沉降物与水混合,加热搅拌制成乳状液,再喷雾干燥。
22: 按照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加水量与大豆混合磷脂的原料量的重量比为3.5∶1。

说明书


本发明涉及磷脂的分离提纯方法,具体地说,涉及从混合大豆磷脂中得到可作为静脉注射用乳化剂的大豆磷脂的方法。

    实际能工业规模生产的静脉注射用乳化剂一般有蛋黄磷脂和大豆磷脂等。但蛋黄磷脂的水解氧化稳定性较差,而我国盛产大豆,并且在各类油料作物中,大豆中含磷脂量最高(《油脂化学》,A.A.季诺维耶夫著,苏联),这样,大豆磷脂的成本要低得多。大豆磷脂除了在食品工业中作为营养剂、乳化剂、分散剂和稳定剂以及可应用在化工、塑料和军工等方面外,将其通过特殊的提取、分离手段,就可作为静脉注射用的乳化剂。这种静脉注射用乳化剂与人工合成乳化剂等相比,具有无毒性,稳定性好,能经热压灭菌等优点,可用作全静脉营养的三大要素之一的脂肪乳输液;用来制备具有选择性和免疫性的脂质体;以及用作脂溶性药物制备乳剂。

    磷脂的提纯方法一般用常规的方法进行,在美国专利US3798246中,报道了将豆油置于溶剂中,用活性硅胶处理得到颜色浅、可食用的纯化磷脂产品。英国专利BE866461中,报道了用有机溶剂,主要是低级醇,以及铝吸收方法纯化磷脂胆碱的方法。日本专利J53141300报道了用丙酮和低级醇洗提卵磷脂,再加入氯化锌处理,得到纯化的卵磷脂。

    然而,作为食用磷脂较好的应当是除去热源的,当用于静脉注射时就更应如此。可是在已有技术和报道中,要么没有热源合格率的报道,要么热源合格率是低的,约为50%。

    另外,按照一般的混合磷脂的分离提纯方法,原材料的利用率是低的,因为混合磷脂中有相当含量的脑磷脂,而这部分脑磷脂未被利用,这是很浪费的,尤其是在工业规模的生产中。

    本发明地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工艺简便的,原材料利用率高的分离提纯大豆混合磷脂的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从大豆混合磷脂中提取卵磷脂的同时,还能充分利用脑磷脂的方法,利用这种方法分离提纯大豆混合磷脂之后,不仅能得到口服级的卵磷脂和脑磷脂,还能得到注射级的卵磷脂。

    本发明的目的是基于下述构思完成的,将大豆混合磷脂先用适当的溶剂萃取分离,把含脑磷脂的部分搁置一边另行处理,进一步精制去除了脑磷脂的主要含卵磷脂的部分;用盐析以除去致热物质;较好地,进一步再将盐析后的磷脂进行溶解吸附等过程;然后脱脂。

    下面进一步描述本发明的混合大豆磷脂的分离提纯方法:

    本发明所用的原料为混合大豆磷脂,它的制备工艺包括往从大豆制取的毛油中加水,脱出磷脂得到毛磷脂,经真空脱水得到的浓缩磷脂。本发明所用的原料较好的是将所得浓缩磷脂再进行脱油,低温干燥去除溶媒,产生过氧化值较低的粉状混合大豆磷脂。

    把混合大豆磷脂用适当的溶剂进行萃取分离。混合磷脂的主要成分包括卵磷脂和脑磷脂,因此所选用的溶剂是能将这二者分离的,通常为低级烷醇,如甲醇、乙醇、丙醇、丁醇,其中较好的是乙醇。这种溶剂对磷脂中的不同成分的溶解性是不同的,例如,卵磷脂可溶解于乙醇中,而脑磷脂却难溶解于乙醇中。此外,所用溶剂较好地是药用级规格的,这样,在处理过程中就可避免带入不符合食用或医学要求的有害物质。所用的溶剂量太多的话,就浪费材料,并增加后处理的工作量;太少的话,就可能影响分离作用,不利于产品质量,并且也会给后处理增加麻烦。通常的用量为,所用溶剂量与混合磷脂的量的重量比为8∶1至10∶1,较好地为8.5∶1左右。经过这样的处理就可得到初步分离提纯的卵磷脂。经浓缩就可制成口服级大豆卵磷脂乳化剂。

    与此同时,不溶部分为不含盐的脑磷脂,这里得到脑磷脂沉降物中含有少量低级醇,有利于经加水制成乳状液,加水量与混合磷脂的重量比约为3.5∶1,所用的水是新鲜蒸馏水。利用喷雾干燥法干燥乳状液就可制得粉状口服级脑磷脂。

    按照本发明的方法,第一步就把不溶于醇的脑磷脂分离开了,使得以后的卵磷脂的纯化工艺简化,材料节省,质量进一步提高,工业化生产能力提高。

    初步分离提纯后的粗卵磷脂需要进一步处理才能用作注射级乳化剂,在本发明中热源物质的去除主要是通过盐析工艺。在去除了脑磷脂后,进行除热源物质处理可使热源合格率大大提高。所用的盐较好的是无水硫酸钠;所用的水为新鲜蒸馏水,并且各项指标符合注射级要求。盐析处理所用盐的量为正好使处理液达到饱和液的浓度,用量太多不仅用料浪费,而且会引起以后处理的困难;用量太小则效果不好,盐析处理可反复进行几次,较好的是2至3次。

    粗卵磷脂中还含有降压物质等,本发明采用利用适当的溶剂和吸收剂进行溶解吸附的方法来去除降压物质并提高产品的色质和进一步纯化产品。溶剂可用低级烷醇,较好的是乙醇;吸收剂可用活性氧化铝、活性炭等。活性氧化铝的用量与混合大豆磷脂初始料量的比;较好的为0.3∶1至0.5∶1;活性炭的用量与初始料的量比较好的为0.1∶1至0.3∶1。同样,吸附剂的量太少可能会使吸附效果下降,影响产品质量,用量太多则浪费原材料,并且可能因吸附作用过多地带走磷脂而造成收率下降。

    本发明对经上述处理过的卵磷脂进一步用丙酮处理,以除去油或脂,丙酮的用量与混合大豆磷脂的量相比为约1∶1。脱脂可反复进行多次,较好的为2至3次。

    按照本发明的方法处理混合大豆磷脂,可连续进行,也可以分批进行。按照本法工艺流程简便,生产能力提高,原材料消耗降低,混合磷脂利用率提高,从而提高了经济效益,尤其当本发明的方法应用于工业规模生产,其效果就会更加明显。

    按照本发明的方法处理混合大豆磷脂,可利用以往废弃的脑磷脂,方便地制成在食品、医学、生物方面有用的脑磷脂产品。同时,制备卵磷脂的工艺得到改进,口服级和注射级的卵磷脂的质量均有提高,产品的热源合格率提高,降压合格率也明显提高,均可达约100%。

    下面结合实施例进一步详细描述本发明。

    实施例1

    取800克粉状混合大豆磷脂,往其中加入7000毫升95%的重蒸乙醇,于70℃的温度下搅拌浸提2个小时。接着让其自然冷却,将抽提液与沉淀物分开。并将抽提液在0-5℃的温度下放置过液,再将上层澄清的乙醇溶液倒出,让其在70℃温度下通入经过洗涤净化的氮气于750mm        Hg的压力下进行减压蒸馏,得到粘胶状物,为粗卵磷脂。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中得到的蒸干的粗卵磷脂中加入4800毫升各项指标均符合注射规格的水质要求的新鲜蒸馏水,在80℃温度下搅拌使其溶解,然后边搅拌边加入750克无水硫酸钠,接着升温至约100℃,约10分钟,除去液体。再加入2000毫升新鲜蒸馏水,于80℃的温度下搅拌使其溶解,然后加入350克无水硫酸钠,升温至约100℃,约10分钟,除去液体,得沉析物。将该沉析物于70至75℃的温度、750mm        Hg的压力下干燥,得到粘胶状物。

    实施例3

    在实施例2中所得的粘胶状卵磷脂中加入7000毫升95%的重蒸乙醇,搅拌混合物并将其在0至5℃的温度下放置过液,然后过滤。在滤液中加入240克活性氧化铝,于40℃下搅拌该混合物1个小时,然后过滤。在该滤液中加入176克767型活性炭,搅拌1个小时,然后过滤。接着在净化氮气气氛中,于70℃、750mm        Hg的条件下对所得滤液进行减压蒸馏,得到粘胶状物。

    实施例4

    在实施例3所得的纯化了的粘胶状物中加入适量的无水丙酮,反复研和浸洗,如此重复3至4次,直至丙酮液呈澄清为止。再在40℃、750mm    Hg的条件下干燥,得到粘胶状物,即为精制卵磷脂。

    对所得产物及多次重复上述实验所得产物进行一系列的质量指标分析:用凯氏定氮法测得含氮量为1.6至2.1%;用钼兰比色法测得含磷量为3.5至4.3%;用电位法,在1.2%磷脂水溶液中测得pH为5.5至9.0;用韦氏法测得碘价90至110;按中国药典1963年版测得酸价为<12,过氧化值<75毫克当量/千克样品。

    按中国药典1963年版进行热源检查,3%浓度,家兔试验剂量为10毫升/千克。按中国药典1963年版进行降压检查,3%浓度,降压试验剂量为1毫升/千克。

    实施例5

    安全检查

    取10只个重为18至20克的小白鼠,对每只施行尾静脉注射1毫升,观察5至7天,均无灭亡。小白鼠的毒性试验结果为:

    LD        毫克/千克=6686±641

    实施例6

    将实施例1中的沉淀物与2800毫升的新鲜蒸馏水混合,加热搅拌成乳状液,然后喷雾干燥成粉状产品。

大豆混合磷脂的分离提纯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大豆混合磷脂的分离提纯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大豆混合磷脂的分离提纯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豆混合磷脂的分离提纯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豆混合磷脂的分离提纯方法.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从混合大豆磷脂中制取可作为静脉注射用乳化剂的方法,包括通过萃取分离混合大豆磷脂中的主要成分卵磷脂和脑磷脂,然后分别对脑磷脂和卵磷脂进行处理,对卵磷脂的进一步处理包括盐析、溶解吸附和脱脂等工艺。利用此方法可制得口服级和注射级卵磷脂乳化剂,还可制得口服级脑磷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化学;冶金 > 有机化学〔2〕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