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一种针刺无网纯棉絮片的加工方法,属于纺织领域,适用于民用冬季服装、被褥及其它场合保温和隔音、绝缘、装饰等。 现有的纯棉片状产品的加工工艺主要有精梳-棉纱拉网定型工艺,弹棉-棉纱拉网定型工艺,手工铺絮-棉纱拉网定型工艺等。以上各种加工工艺的共同特点是,将原料纯棉机械开松除杂后,进行梳理或弹松,用铺胎机、气流铺絮或手工铺絮成胎型,最后必须用棉纱或人造丝拉网使棉胎定型。
上述加工工艺的缺点是:1,片状产品,抗拉力小,使用寿命短。气流和手工铺絮棉胎的均匀度差。2,絮片规格有限,用途单一,仅能用于做被套和褥套。3,手工铺絮棉花,劳动强度大,环境卫生差,劳动效率低,飞绒污染严重,有害于健康。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已有技术中的上述缺点,提出一种针刺无网纯棉絮片的加工方法。
本发明的关键在于在纯棉絮片的加工工艺中引入针刺工艺,从而去掉了棉纱拉网罩面工序中的绕纱机(网纱用)、磨纱机(磨棉胎)等设备。
在本发明作出之前,针刺工艺主要用于加工长纤维,拉力强的化纤、麻类或毛等原料,制造无纺布,地毯等产品。本发明在加工工艺中采用针刺工序,则是用于加工拉力弱,纤维长度在29mm以下的纯棉原料,使其成为具有民用、工业多种用途的纯棉片状产品。
本发明所述加工方法的工序为:纯棉原料(皮棉或絮棉)→清花机械开松除杂→梳棉机梳棉→往复铺胎机铺絮成胎型→针刺机针刺定型(片状)→产品。
工艺过程为:首先将纯棉原料(皮棉或絮棉)投入清花机械中开松、除杂、成卷,之后送入梳棉机中精梳,经梳理后的纯棉纤维成膜网状,再经往复铺胎机铺絮,叠成松散胎型,最后经针刺定型成絮片状产品。
附图为本发明所述针刺无网定型成片过程的示意图。1为梳理后的纯棉纤维,2为刺针,3为片状絮片结构示意。经梳理后的纯棉纤维1排列成膜网状并叠成絮棉胎,按箭头方向作水平缓慢移动,在经过针刺机时,正反带钩的刺针2在和棉胎垂直的方向往复高速运动,使棉胎中部分棉花纤维成正反“V”形,结成纤维束,使纤维相对变长。纤维束较原纤维拉力强。纤维束间相互连续无规则地拉紧,从而使絮棉片状整体定型。
针刺定型工艺中,刺针长度为50-85mm,刺针直径为0.60-0.90mm,针刺速度为150-400次/分,产品横向针刺行间距为15mm以下,同行纵向针刺间距为1.5mm以下,纯棉絮片单位重量为50-500克/m2,幅宽和长度可任意选择。
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述方法工序少,流程短,生产工艺简单,节省了生产厂房和劳力,产品的规格(长、宽、厚、重)以及抗拉强度和蓬松度等可调整幅度大,产品光洁度,均匀度,手感及蓬松度均优于已有技术生产的产品,各项指标均达到或者超过国家标准。并且产品用途广泛,不仅可用于做被褥,还可根据不同形状和尺寸随意裁剪,应用于制作棉衣、棉垫及其它隔音、绝缘、装饰等物品。此外,本发明所述方法在针刺定型工序中省去了大量棉纱,降低了生产成本。比如,对一个年产800吨的在型纯棉絮片厂,一年可节省棉纱40吨,节约成本28万元。
实施例一:
纯棉絮片单位重量为284克/m2(其长、宽可任选);刺针直径为0.65mm,刺针长度为72mm,针刺速度为220次/分,产品横向针刺行间距为10mm,同行纵向针刺间距为1.0mm。
实施例二:
纯棉絮片单位重量为426克/m2,刺针直径为0.72mm,刺针长度为75mm,针刺速度为200次/分,产品横向针刺行间距为10mm,同行纵向针刺间距为1.2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