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陶瓷砖表面图案点阵式布料的方法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陶瓷砖布料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用于陶瓷砖表面图案点阵式布
料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有陶瓷砖表面图案已经无法满足人们需求,逐步出现有多种
图案的陶瓷砖;其中,点阵式图案的陶瓷砖逐渐被市场所接受。但是传统布料装置存在有定
位不准确、只能布料印刷一些简单的图案的问题,对于一些复杂的图案,生产的质量往往得
不到保证而且生产效率低。为此,需要一种用于陶瓷砖表面图案的新型、定位准确、布料精
确的点阵式布料的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陶瓷砖表面图案点阵式布
料的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用于陶瓷砖表面图案点阵式布料的方
法,陶瓷砖胚粉底料通过运输装置运输至点阵布料装置下方等待布料,打开储料装置出料
口的开关,干粉由储料装置内由出料口下落至点阵布料板上,其中,点阵布料板上设置有多
个矩阵排列的布料孔,且每个布料孔的开与关均通过一个控制开关单元控制;根据预设的
图案,控制调节相应控制开关单元的开关,从而打开相对应的布料孔,干粉由布料孔流出至
胚粉底料表面上且对胚粉底料表面进行布料,使胚粉底料表面成形有相应的图案,布料完
成后,关闭调节储料装置出料口及布料孔的开关。
进一步,所述布料装置在每一次布料之前,关闭储料装置的出料口的开关,通过调
节控制开关单元关闭点阵布料板的所有布料孔,再通过刮料装置对余留在点阵布料板上的
干粉进行刮平,部分余留的干粉经刮料装置刮平后推送至点阵布料板一端并排出。
本发明采用上述的方案,其有益效果在于:通过点阵布料上设置有矩阵排列分布
的多个布料孔且每个布料孔的开与关均设置有一个控制开关单元来控制,根据预设的图案
控制相应的控制开关单元,实现对图案布料的精确控制以及定位准确;其次,通过刮料装置
在每一次布料前对点阵布料板上余留的干粉进行刮平处理,以确保每次布料量的准确性;
采用这种点阵式布料的方法及装置,从而提高布料效率和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布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点阵布料板的俯视图。
其中,1-储料装置,2-点阵布料装置,21-点阵布料板,22-控制开关单元,3-刮料装
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在本实施例中,一种用于陶瓷砖表面图案点阵式布料的方法:陶瓷砖胚粉底料通
过运输装置运输至点阵布料装置2下方等待布料,通过控制处理器调节打开储料装置1出料
口的开关,干粉由储料装置1内由出料口下落至点阵布料板21上,其中,点阵布料板21上设
置有多个矩阵排列的布料孔,且每个布料孔的开与关均通过一个控制开关单元22控制;控
制处理器分析处理预设的图案,根据预设的图案,控制调节相应控制开关单元22的开关,从
而打开相对应的布料孔,干粉由布料孔流出至胚粉底料表面上且对胚粉底料表面进行布
料,使胚粉底料表面成形有相应的图案,布料完成后,关闭储料装置1出料口及布料孔的控
制开关单元22,等待下一次布料指令。通过上述方式,实现对点阵式布料的定位准确控制以
及精确控制图案成形,进而实现了对于复杂的陶瓷砖表面图案的高效生产,以及可根据客
户需求进行快速调节图案。
其次,布料装置在每一次布料之前,通过控制处理器检测储料装置1的出料口的开
关是否打开,若出料口开关处于打开状态,则关闭储料装置1的出料口开关;在出料口的开
关关闭后,通过控制处理器控制所有控制开关单元22关闭点阵布料板21的所有布料孔,通
过刮料装置3对余留在点阵布料板21上的干粉进行刮平,部分余留的干粉经刮料装置3刮平
后推送至点阵布料板21一端并排出,待刮料装置3刮料完成后,等待布料指令。通过上述的
方式,以确保每次布料量相同,进而使提高了生产的质量。
参见附图1至附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用于陶瓷砖表面图
案点阵式布料的装置,包括有储料装置1、点阵布料装置2和刮料装置3,其中,储料装置1内
设置有毛刷滚轮;还设置有位于点阵布料装置2下方及用于运输陶瓷砖胚粉底料的运输装
置,其中,所述点阵布料装置2包括有点阵布料板21和多个控制开关单元22,其中,所述点阵
布料板21上预设有多个矩阵排列分布的布料孔;每个控制开关单元22控制与一个布料孔相
配合且每个控制开关单元22控制一个布料孔的开与关,储料装置1的出料口与点阵布料装
置2相配合;点阵布料板21设置于储料装置1的出料口下方,粉料由出料口下落至点阵布料
板21上;刮料装置3设置于储料装置1好点阵布料装置2之间,刮料装置3在本实施例中为刮
板;通过刮料装置3将余留在点阵布料板21上的干粉进行刮平,其次,部分预留的干粉经刮
料装置3刮平后推送至点阵布料板21一端,并由预设有的排料口排出,以及通过带传送的方
式将排出的余料进行回收处理。
以上所述之实施例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发明做任何形式上的限
制。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情况下,利用上述揭示的技
术内容对本发明技术方案作出更多可能的变动和润饰,或修改均为本发明的等效实施例。
故凡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之思路所作的等同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
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