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数控机床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数控机床。
背景技术
数控机床在加工过程中常有切削液、切削屑等胡乱飞溅的情况。在数控机床上加
装防护门,可有效避免切削液、切削屑等飞溅出机床外围污染加工区域。在机器加工过程
中,防护门始终关闭,避免作业员被机器误伤,可保护人身安全。
数控机床防护机构是数控机床的辅助部件。数控机床防护机构在能保证安全保证
其作用的情况下,可设计结构简单、造价低廉的防护门,以减少整台数控机床成本。目前,数
控机床防护机构大多是左右开合的形式。防护门左右开合形式需要机床宽度大而且也不易
安装。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新的数控机床防护机构,旨在解决现有数控机床防护机构开合不
易,需要的开合空间较大以及安装不易的问题。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手段实现:
一种数控机床,包括动力刀具和固定刀具,所述动力刀具设置在副主轴基座上,所述固
定刀具设置在刀具架上;所述动力刀具与所述固定刀具位于不同的平面内;所述动力刀具
与副主轴位于同一水平面内,还包括防护机构,所述防护机构包括机床防护罩和门板,所述
门板设置在数控机床防护罩上,所述门板连接重力块,所述的门板通过滑动组件连接机床
防护罩,且所述门板相对于机床防护罩上下滑动。
进一步的,所述的滑动组件包含设置在防护罩上的轴杆以及与门板固定连接的滑
块,所述滑块与轴杆之间轴承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滑动组件对称设置在门板两侧。
进一步的,所述的重力块连接有钢丝,所述钢丝绕过设置在防护罩内的滑轮连接
在所述滑块上。
进一步的,所述的滑块设置有两块,所述两块滑块在轴杆范围内连接在门板侧下
方的上下两端。
进一步的,所述上方的滑块通过固定片连接钢丝的一端,钢丝的另一端穿过设置
在防护罩内的滑轮连接重力块。
进一步的,所述滑轮设置有一个或者一个以上。
进一步的,所述的门板包含门框和板体,所述板体上设置有玻璃或者亚克力,所述
板与门框固定,所述门框外面设置有把手。
本发明实现的数控机床防护机构,通过重力块连接门板,重力块通过钢丝带动门
板沿轴杆运动,实现门的张开和闭合,结构简单价格低廉。所述防护门是斜上下方向开合
的,不同于一般左右方向开合的防护门,上下方向开合的防护门更加节省空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数控机床的刀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数控机床的防护机构的正视图;
图3为图2在A-A方向的剖面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数控机床的防护机构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数控机床后端切削刀具位于机床床体4上,包括动力刀具2和
固定刀具6,动力刀具2设置在副主轴基座1上,固定刀具6设置在刀具架5上,动力刀具2与固
定刀具6位于不同的平面内;动力刀具2与副主轴3处于同一水平面内,动力刀具2为2把,固
定刀具6为4把。固定刀具6与副主轴3相互配合加工物料或者待加工零件,动力刀具2与在副
主轴基座1上,与副主轴3使用共同的动力,可以加工对面主轴上的物料或者待加工零件,这
样就丰富了数控机床的加工方式。
如图2所述,包含机床防护罩10和门板11,门板11设置在数控机床防护罩10上,门
板11与数控机床防护罩10共同对数控机床的切削平台形成封闭,使数控机床在切削过程中
产生的飞溅物被阻挡在内。
具体来说,门板11呈长方形,短边横向,长边纵向设置,门板11通过滑动组件连接
在机床防护罩上,且所述门板1通过滑动组件相对于机床防护罩上下滑动。
如图3所示,滑动组件对称设置在门板两侧,滑动组件包含设置在防护罩上的轴杆
14、与门板11固定连接的滑块以及重力块17,重力块17连接有钢丝18,滑块与轴杆14之间轴
承连接。重力块17为长方体,上有卡槽,重力块17卡在机床防护罩上可沿竖直方向上下运
动。本实施例中,为了门板1与机床防护罩更稳定的连接并相对滑动,门板11的每侧设置有
两个滑块,分别为第一滑块12和第二滑块13,当然根据门板11的长度,可以设置更多的滑
块。第一滑块12和第二滑块13固定安装在门板11左右两侧的侧下方,轴杆14穿过第一滑块
12和第二滑块13固定在机床防护罩上。钢丝18绕过设置在防护罩内的滑轮连接在第二滑块
13上,第一滑块12和第二滑块13可沿轴杆14滑动。
本发明的数控机床的防护罩上设置的轮滑有两个,分别为如图3所示的第一滑轮
15和第二滑轮16,轮滑的数量可以根据机床防护罩内钢丝要穿过的距离合理设定。
如图2或图4所示,门板11包含门框和板体,所述板体为玻璃或者亚克力,方便观察
机器加工。所述板体与门框固定,所述门框外面设置有把手9。开合门时,握持把手19启动门
板的打开或关闭述重力块17的重力作用带动门板11沿轴杆14运动,实现门的张开和闭合,
进一步节省人们开关门板的用力。所述门板1是斜上下方向开合的,不同于一般左右方向开
合的防护门。上下方向开合的防护门更加节省空间。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本领域普通
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所做的其他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只要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
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