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内衬施工方法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管内衬施工方法,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更新被老化的下水道管等管
道的管内衬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埋设在地下的下水道管等管被老化时,不用挖出管而进行更新的施工方法为世人
所知。该施工方法是,将浸透热固性树脂的管状的管内衬材料通过牵引法或翻转法插入管
道,并用压缩空气等使其膨胀,进而被按压到管的内周面。在该状态下,将使用锅炉加热的
热水喷出至管内衬材料上,加热管内衬材料,进而热固性树脂被固化,从而对管施加了内
衬。
作为管内衬材料的加热、固化方法,采用蒸汽方法、充满热水方法、或热水淋湿方
法。此外,管内衬材料被固化后,管内衬材料温度还很高,因此采用另外准备供水车提供冷
水,往管内衬材料中的温度高的热水中添加冷水这种效率低的方法,对管内衬材料进行冷
却。
在冷却该管内衬材料时,不用另外准备供水车,将管内衬材料内积存的已喷出后
的热水或由已喷出后的蒸汽变成的热水,抽出到外部进行冷却,以作为冷却水,利用该冷却
水冷却管内衬材料的方法为世人所知(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107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方法中存在如下问题,管内衬材料中浸透的热固性树脂
固化后,需要停止锅炉运转,驱动冷却装置,冷却管内衬材料内积存的喷出后的热水,不能
有效进行管内衬材料的冷却。
因此,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点而进行的,其课题在于,提供一种管内衬施工
方法,是价格低廉的方法,并能够使管内衬材料均匀加热固化,且有效冷却热固化后的管内
衬材料。
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的管内衬施工方法:该管内衬施工方法是将
浸透热固性树脂的筒状的管内衬材料插入至管,并使热固性树脂固化来对管施加内衬,其
特征在于,包括如下工序:
使插入至管的管内衬材料膨胀并按压到管内周面;
利用循环用泵,使水槽内的水循环到锅炉,加热水槽内的水使其变成热水;
利用喷出用泵抽出所述热水,喷出至被按压到所述管内周面的管内衬材料上,进
而使管内衬材料中浸透的热固性树脂固化;
使积存在管内衬材料内的喷出后的热水返回至所述水槽;
所述热固性树脂固化后,使由所述循环用泵抽出的热水循环到冷却器,进而将水
槽内的热水变为冷却水;
利用所述喷出用泵抽出所述冷却水,并喷出至所述固化后的热固性树脂上,进而
冷却热固性树脂;以及
使管内衬材料内积存的喷出后的冷却水返回所述水槽,并循环到冷却器。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中,冷却管内衬材料时,由循环用泵从水槽抽出并在锅炉内循环的热水,从
锅炉分流而供给至冷却器,再由同一循环用泵循环到冷却器,因此利用简单的结构可有效
地生成冷却水。
此外,本发明中,使水槽内的水循环到锅炉以及冷却器的循环用泵与喷出用泵是
独立的,因此从锅炉切换到冷却器时,水槽内的热水随着循环到冷却器而逐渐被冷却。因此
喷出用泵能够抽出逐渐冷却的冷却水,从而管内衬材料不会快速冷却,因此可进行质量良
好的内衬处理。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管内衬材料被翻转插入至本管内的工序的示意图。
图2是表示管内衬材料中浸透的热固性树脂从固化到冷却的工序的示意图。
图3是表示水槽内的水从加热到冷却的配管的示意图。
图4是表示将水槽、锅炉、冷却器等装载到作业用卡车车厢上时的配置例的示意
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主管
2、2, 检查井
3 管内衬材料
4 导管
5 介质供给软管
6 排水软管
10 安装管
11 发电机
12 压缩机
13 锅炉
14、15 水槽
16、17 冷却器
20 作业用卡车
21 循环用泵
22 喷出用泵
23 三通转换阀
24 辅助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中,1表示埋设在地下的下水道、上水道等的主管。当修补主管1时,从与主管1
连通的检查井2处,通过连接在翻转装置上(未图示)的导管4,将柔软的筒状的管内衬材料3
插入至主管1内。来自翻转装置的压缩空气等压力介质作用于管内衬材料3,针对管内衬材
料3而言,其内外表面被翻转而插入至主管1内。并且,管内衬材料3的插入方式不仅可以采
用翻转方式,也可以采用从另一侧的检查井2,牵引管内衬材料而插入的牵引方式进行。
针对管内衬材料3而言,将由聚酯、维尼纶、丙烯酸等的纤维构成的无纺布、玻璃纤
维等加固材料进行接合的复合无纺布或织布缝制成管状,其一面(在翻转插入主管1之前为
外侧面的面)由气密性高的薄膜包覆的柔软的管状的树脂吸收材料构成,树脂吸收材料被
不饱和聚酯树脂、乙烯酯树脂、环氧树脂等热固性树脂浸透。管内衬材料3的一侧端部3a被
闭合,连接到后述的介质供给软管5上,管内衬材料3的另一侧端部3b以气密方式结合至检
查井2内设置的导管4的下方端部。
在管内衬材料3被翻转而插入至主管1时,如图2所示,如果管内衬材料3的前端到
达另一侧的检查井2,,则管内衬材料3的插入作业结束,因此作业用卡车20移动到检查井2
的附近,安装管10与导管4结合。此外,以牵引方式插入管内衬材料时,从另一侧的检查井2,
通过使用设置在地上的卷扬机等,将管内衬材料牵引至主管内,据此插入管内衬材料。
作业用卡车20的车厢上装载发电机11、压缩机12、锅炉13、水槽14、散热器等冷却
装置16等。
介质供给软管5的前端与管内衬材料3的端部3a连接,随着管内衬材料3插入到主
管1内,而插入至主管1内。如果管内衬材料3的翻转式插入结束,则介质供给软管5的另一端
部,通过安装管10与作业用卡车20装载的水槽14连接。介质供给软管5的与主管1的长度相
当的部分上,以等间隔形成有多个喷出孔5a,如后面所述,从这些喷出孔5a向管内衬材料3
喷出热水或冷水。
此外,如果管内衬材料3的插入结束,则利用安装管10、导管4插入排水软管6,所述
排水软管6将积存在施加内衬后的主管1内的喷出后的热水或冷水返回至水槽14。
此外,由压缩机12供给压缩空气,以使插入主管1的管内衬材料3膨胀并按压到管
内周面上。
图3图示了加热水槽内的水使其变为热水、且冷却热水使其变为冷却水的配管系
统。此外,在图3的结构中,除了水槽14之外,还连接有水槽15,并且冷却器16中还连接冷却
器17。水槽的数量或冷却器的数量根据供给热水或冷水的要求量或该要求温度相应增减。
此外,图3中连接各要素的管以及软管,仅以直线图示,流经这些管的介质的方向用箭头示
出。
在图3中,加热管内衬材料3的热固性树脂时,运转锅炉13,水槽14、15的水由循环
用泵21抽出,通过三通转换阀23供给到锅炉13并加热,然后返回到水槽14、15。由此,水槽
14、15的水通过循环用泵21循环到锅炉13,然后水槽14、15内的水被加热而变为热水。此外,
在连接多个水槽时,各水槽内的水相互连通,以使各水槽内的温度基本相同,因此每个水槽
可看作与设置一个大容量的水槽有相同价值。
由锅炉13加热的水槽14、15内的热水由喷出用泵22抽出,然后供给至介质供给软
管5,进而通过其喷出孔5a喷出至按压到主管1的管内周面上的管内衬材料3上进行淋湿,通
过该热水的淋湿,管内衬材料3中浸透的热固性树脂固化。此外,当用热水充满管内衬材料
内,在满水状态下加温热固性树脂时,在管内衬材料3的前端3a附近尽量多喷出热水,然后
利用排出软管6抽出喷射后的热水,使热水循环。
另一方面,喷出的热水积存在管内衬材料3内,该喷出后的热水利用管内衬材料的
内压或同时利用该内压和辅助泵24,通过排水软管6抽出,然后返回到水槽14、15。由此,返
回水槽14、15的热水由锅炉13再次加热或由喷出用泵22抽出,再次用于管内衬材料3的加
热。
管内衬材料3的热固性树脂固化后,管内衬材料3的温度依然较高,因此需要冷却
管内衬材料3内的热水,进而冷却管内衬材料3。当冷却管内衬材料3时,切换三通转换阀23,
将由循环用泵21抽出的水槽14、15的热水的流向切换到如图虚线所示的冷却器16、17的方
向。此外,优选地,冷却管内衬材料3时,提前使冷却器16、17运转,并且使锅炉13停止运转。
由此,如果切换三通转换阀23,则水槽14、15内的热水通过循环用泵21循环到冷却
器16、17,进而水槽14、15内的热水逐渐被冷却,变为冷却水。该循环冷却器16、17的冷却水
的流向用虚线图示。
喷出用泵22、辅助泵24与循环用泵21一样,在管内衬材料3冷却时也运转,因此用
冷却器16、17冷却的冷却水由喷出用泵22从水槽14、15抽出,然后从介质供给软管5的喷出
孔5a向管内衬材料3喷出,淋湿管内衬材料,然后逐渐冷却。此外,当用冷却水充满管内衬材
料内,在满水状态下冷却热固化树脂时,尽量在管内衬材料3的前端3a附近多喷出冷却水,
然后利用排出软管6抽出喷射后的冷却水,使冷却水循环。
此外,喷出的冷却水利用管内衬材料的内压或同时利用该内压和辅助泵24,通过
排水软管6抽出来,然后返回到水槽14、15。由此,返回水槽14、15的冷却水再次由冷却器16、
17冷却或由喷出用泵22抽出,再次用于管内衬材料3的冷却。
如果管内衬材料3被冷却,则从检查井2中去除导管4等,并剪掉露出检查井2、2,的
管内衬材料,然后结束内衬施工。
如上所示,本实施例中,冷却管内衬材料时,将由循环用泵从水槽抽出并循环到锅
炉的热水,从锅炉分流而供给至冷却器,并由同一循环用泵循环到冷却器,因此可以利用简
单的结构有效地制造冷却水。
此外,本实施例中,使水槽内的水循环到锅炉以及冷却器的循环用泵与喷出用泵
是独立的,因此从锅炉切换到冷却器时,水槽内的热水随着在冷却器循环而逐渐冷却。因此
从喷出用泵能够抽出逐渐冷却的冷却水,使管内衬材料不会快速冷却,因此可进行质量良
好的内衬处理。
图4表示锅炉13、水槽14、15、冷却器16、17等装载并排列在作业用卡车20的车厢
20a上的状态的图。从行进方向来看,发电机11配置在车厢20a的前方部,其上部装载有压缩
机12。锅炉13配置在车厢20a的右侧中央部,水槽14、15配置在左侧中央部、冷却器16、17配
置在右侧后方部、循环用泵21、喷出用泵22配置在左侧后方部。
附图标记30表示操作盘,具有锅炉13、冷却器16、17的电源开关、三通转换阀23的
切换开关、设定水槽内的水的温度的按钮、调整热水或冷水的供给压和供给量的按钮等。此
外,图4中图示的是三通转换阀23与循环用泵21一体化的形式。
连接到锅炉13、水槽14、15、冷却器16、17、循环用泵21、喷出用泵22等的管以及软
管的配管,与图3所示的相当,冷却系统的配管用虚线图示。管、软管等的连接,利用凸轮锁
紧或接头耦合(パロット)方式进行,锅炉13、水槽14、15、冷却器16、17、循环用泵21、喷出用泵
22等上分别安装有连接管或软管的连接件。
此外,作业用卡车的车厢20a的后端部配置有连接管或软管的连接件31~36。连接
件33连接至介质供给软管5,由喷出用泵22从水槽14、15抽出的热水供给介质供给软管5。此
外,连接件35连接有软管,积存在管内衬材料3内的喷出后的热水或冷却水返回水槽14、15。
返回至该水槽14、15时,利用管内衬材料的内压,或同时利用该内压和辅助泵24。
此外,连接件31、32分别连接至与介质供给软管5不同的介质供给软管,当需要比
介质供给软管5供给的热水或冷却水还多量时,用于追加热水、冷却水。此外,连接件36连接
至与排水软管8不同的排水软管,因此当管内衬材料3内积存的喷出后的热水或冷却水量较
多时,追加使用排水软管。配管都使用单点划线虚拟图示,这是使用大容量的热水、冷却水
时的高标准。此时,水槽、冷却器的数量也变多,优选地,增加的水槽、冷却器装载在现有的
水槽、冷却器的上方以节省车厢的空间。
如上所述,由于水槽、锅炉、冷却器等装载在一台作业用卡车上并搬运到作业现
场,因此能够有效地进行内衬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