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母舰载机电磁起降技术创新方案.pdf

上传人:1520****312 文档编号:5459807 上传时间:2019-01-22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231.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10507101.2

申请日:

2015.08.18

公开号:

CN106467173A

公开日:

2017.03.01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B64F 1/02申请日:20150818|||公开

IPC分类号:

B64F1/02; B64F1/04

主分类号:

B64F1/02

申请人:

吴进森

发明人:

吴进森

地址:

200439 上海市逸仙路1321弄40号201室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航母舰载机电磁起降技术创新方案,在航母飞行甲板后部设置有一片可控制的电磁区,电磁区由安装在飞行甲板下的超导电磁柱矩阵,通过控制器对励磁发电机进行启动或关闭,以达到充磁和去磁的目的。对航母舰载机要加装一台捲扬机和一卷纯铁质履带,通过控制器能自动收放纯铁质履带。当航母舰载机要降落到航母甲板时,航母飞行甲板通过控制器启动励磁发电机对电磁柱矩阵进行励磁。此时,飞行员通过控制器,以自由落体的速度将纯铁质履带放下,强力的磁场吸住履带后让飞机停下。当舰载机要飞离航母时,先行把飞机滑行至航母甲板强磁区,并放下纯铁质履带让强磁甲板吸住,同时对飞机进行原地加速,在达到临界速度时,去掉磁场,让飞机即时升空,并收回履带,关闭舱门。

权利要求书

1.一种航母舰载机电磁起降技术创新方案,在航母飞行甲板后
部设置有一片可操控的电磁区,在舰载机后起落架部位的机腹内设
置有纯铁质履带和捲扬机,其特征是:电磁区是由安装在飞行甲板
下的超导电磁柱矩阵,通过控制器对励磁发电机进行了启动或关闭,
以达到充磁和去磁的目的。
2.根据权利1的航母舰载机电磁起降技术创新方案,其特征是:
当舰载机着舰时,通过控制器由捲扬机放下纯铁质履带,航母飞行
甲板的强磁区吸住履带,迫使飞机停住。
3.根据权利1的航母舰载机电磁起降技术创新方案,其特征是:
起飞的舰载机通过滑行进入航母甲板的强磁区,并放下纯铁质履带,
让甲板磁场吸住,此时飞机在原地加速至临界速度,接着控制器切
断励磁发电机电源,失去吸引力的飞机即行升空,同时,通过捲扬
机收回履带,关闭机舱。

说明书

航母舰载机电磁起降技术创新方案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项“航母舰载机电磁起降技术创新方案”,以取
代现行的相关技术。

技术背景:

目前公知的航母舰载机起降技术,是以以下的技术和方式实施
的:

一、关于起飞的方式有如下三种。

1、斜板滑跳起飞。

它是在航母的前端,有一个按7°~12°角上斜的滑跃式跳台,
经加速后的飞机滑行到这个跳台后,达到离舰升空的目的。

2、拖索式弹射起飞。

它是用钢质拖索牵引飞机,加速后离舰起飞。

3、蒸汽弹射起飞。

它是用一个平面甲板作为飞机跑道,起飞时,使用蒸汽驱动的
弹射装置,带动飞机达到起飞速度后起飞。

以上三种起飞方式,存在如下的弊端:

斜板跳台式起飞的缺点是,飞机使用跑道的时间过长,紧急的
情况下,不利于舰载机升空作战:

拖索式弹射起飞,其起飞速度更慢,而且要有众多的舰面人员
为其服务;蒸汽弹射起飞虽然解决了起飞的速度问题,但是要耗用
大量的淡水和蒸汽,还有需不少于300多人的团队为其提供维护保
养,劳命伤财,成本极高。

二、关于降落的方式有如下两种:

1、拦截索方式。

回归的飞机要进入围绕航母的环形航线,以降低飞行高度和速
度,使其达到几乎失速的地步。接着飞行员要放下起落架、襟翼和
空气减速板,并将捕捉钩伸出,保持一定的速度和下滑速率。航母
上负责降落的指挥官指挥飞机降落,他不断地告诉飞行员,飞机离
最佳着舰情况的偏差是多少;航母的灯光也提示飞行员其下降的角
度是否正确。

在航母飞行甲板的后部,有四条拦截索,降落的飞机必须让捕
捉钩挂上其中一条。在最佳的情况下,他应该挂上第三条。假如他
挂上前两条,那么是他的下降角度太平;假如他挂上最后一条,那
么是他的下降角度太陡。在着舰时,飞行员必须将飞机完全压低,
这样他可以保证钩住一条拦截索。这时,还必须将发动机开到最大,
这样,假如万一他没有挂上拦截索的话,可以用最短的时间加速离
开甲板,重新回到环形航线。

2、拦截网方式。

在紧急情况下,比如飞机的挂钩坏了,飞机无法使用拦截索着
舰时,在航母甲板上可以拉起拦截网,来协助飞机进行迫降。

以上两种降落方式,存在如下弊端:

用拦截索迫停飞机的办法,这种死拉硬拽的方式非但技术落后,
而且每次飞机降落都是对飞行员的生死考验;拦截索是用液压机制
动的,因此,围绕一架飞机的降落,还须有舰上的指挥员,灯光提
示员,液压机操作员等大量人员的配合,其成本耗费之大,可见一
斑。

拦截网的办法,更是不得已而为之的方式,对飞机和飞行员存
在着潜在的伤害危险。

发明内容:

航母舰载机电磁起降技术创新方案的内容,分以下两个部分:

一、对航母起降跑道的改造。

在航母飞行甲板的后部,以飞机跑道中心线为轴,划定一个左
右各5米,前后为100米的电磁区,它是由安装在该区域甲板下的
电磁柱矩阵和两台大功率励磁发电机所组成。并通过自控和人控两
种操作模式,达到充磁和去磁的目的。

二、对航母舰载机的改造。

在舰载机靠近后起落架的机腹内,设置安装一台捲扬机,一条
宽0.5米,长30米,厚0.02米的纯铁质履带,紧捲其中。捲扬机的
启动按钮,安装在飞机的控制面板上。为了防止电磁场对飞机仪表
的干扰,在机身的下腹部加贴一层磁屏蔽膜。

解决技术问题及采用的技术方案:

一、舰载机的着舰技术问题和方案。

当战机在完成作战任务或训练任务而返航时,飞行员先是驾机
进入航母的环形航线,并向航母塔台报告返航的请求。在得到许可
的指令后,调整飞机至降落状态并选定着舰点。航母上的指挥官在
发出允许着舰指令的同时,指令启动励磁发电机对电磁柱矩阵进行
充磁。

飞行员驾机着舰,在飞机后起落架着舰的瞬间,纯铁质履带以
自由落体的方式,随飞机滑行而被甲板所吸定。随着铁质履带的不
断延伸,吸力也达到最高值,飞机被磁力锁定而停下来。

二、舰载机起飞的技术问题和方案。

先是飞行员将飞机滑行到强磁跑道区域,以自由落体方式将纯
铁质履带放下,同时向塔台发出起飞的请求。塔台指挥官在接到飞
行员的请求后,立即指令启动励磁发电机,将放下的纯铁质履带吸
住,飞行员进行原地加速,当飞机加速到起飞临界速度时,塔台下
令停止充磁,飞机被磁性释放后,以离舰速度升空,拖在机身下的
纯铁质履带被捲扬机快速收回后,关闭了机舱。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相对于现行航母舰载机的起降技术,本发明具有初期投入费用
小,维护成本低,占用航母的空间不大,经济效益十分明显;本发
明以人为本,大量减少舰面工作人员,减轻劳动强度和优化工作环
境。尤其是对飞行员,降落航母和降落陆基跑道没有特殊的要求,
因此,使飞行员摆脱了生死考验的险境。还有就是本发明对上舰的
机型具有广泛的通用性,只要翼展合适,各种机型都可上舰一展身
手。本发明还可在陆基模拟技术培训,为战时飞行员上舰输送大量
人才。

附图说明:

图1:航母飞行甲板强磁区设计方案的原理图

1.航母飞行甲板 2.电磁柱 3.超导励磁线圈 4.励磁发电机
5.控制器。

图2:舰载机加装纯铁质履带和捲扬机示意图

1.捲扬机 2.纯铁质履带 3.履带片 4.防躁音橡胶片
5.控制器 6.航母飞行甲板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中,航母飞行甲板(1)下面装有电磁柱(2)电磁柱外
套有超导励磁线圈(3)在控制器(5)的操控下,启动或关闭励磁
发电机(4)达到航母飞行甲板(1)的充磁或去磁的目的。

在图2中,控制器(5)操控捲扬机(1)达到收放纯铁质履带
(2)的目的,履带片(3)相互之间装有防躁音橡胶片(4),以达
到减少履带片(3)与航母飞行甲板(6)的摩擦躁音的目的。

航母舰载机电磁起降技术创新方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航母舰载机电磁起降技术创新方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航母舰载机电磁起降技术创新方案.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航母舰载机电磁起降技术创新方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航母舰载机电磁起降技术创新方案.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航母舰载机电磁起降技术创新方案,在航母飞行甲板后部设置有一片可控制的电磁区,电磁区由安装在飞行甲板下的超导电磁柱矩阵,通过控制器对励磁发电机进行启动或关闭,以达到充磁和去磁的目的。对航母舰载机要加装一台捲扬机和一卷纯铁质履带,通过控制器能自动收放纯铁质履带。当航母舰载机要降落到航母甲板时,航母飞行甲板通过控制器启动励磁发电机对电磁柱矩阵进行励磁。此时,飞行员通过控制器,以自由落体的速度将纯铁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运输 > 飞行器;航空;宇宙航行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