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pdf

上传人:柴****2 文档编号:5458812 上传时间:2019-01-22 格式:PDF 页数:34 大小:2.2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610815499.0

申请日:

2016.08.30

公开号:

CN106440492A

公开日:

2017.02.22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F25B 25/02申请日:20160830|||公开

IPC分类号:

F25B25/02

主分类号:

F25B25/02

申请人:

李华玉

发明人:

李华玉

地址:

266555 山东省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江山南路123号江山瑞城5号楼1单元2101室

优先权:

2015.11.27 CN 2015108810603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属于动力、制冷与热泵技术领域。吸收器经溶液泵和溶液热交换器与发生器连通,发生器经溶液热交换器与吸收器连通,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依次连通压缩机和冷凝器,冷凝器经节流阀与蒸发器连通,蒸发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依次连通第二压缩机和吸收器,外部有空气通道经第三压缩机与燃烧室连通,燃烧室有燃料通道与外部连通,燃烧室有燃气通道与燃气轮机连通,燃气轮机有燃气通道经发生器与外部连通,吸收器和冷凝器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蒸发器有低温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燃气轮机连接压缩机、第二压缩机和第三压缩机并传输动力,形成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

权利要求书

1.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主要由吸收器、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节流阀、溶
液泵、溶液热交换器、压缩机、第二压缩机、第三压缩机、燃烧室和燃气轮机所组成;吸收器
(1)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6)和溶液热交换器(7)与发生器(2)连通,发生器(2)还有浓溶
液管路经溶液热交换器(7)与吸收器(1)连通,发生器(2)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压缩机(8)连
通,压缩机(8)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3)连通,冷凝器(3)还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
(5)与蒸发器(4)连通,蒸发器(4)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压缩机(9)连通,第二压缩机(9)
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器(1)连通,外部有空气通道与第三压缩机(10)连通,第三压缩机
(10)还有压缩空气通道与燃烧室(11)连通,燃烧室(11)还有燃料通道与外部连通,燃烧室
(11)还有燃气通道与燃气轮机(12)连通,燃气轮机(12)还有燃气通道与发生器(2)连通之
后发生器(2)再有燃气通道与外部连通,吸收器(1)和冷凝器(3)还分别有被加热介质管路
与外部连通,蒸发器(4)还有低温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燃气轮机(12)连接压缩机(8)、第
二压缩机(9)和第三压缩机(10)并传输动力,形成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
2.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主要由吸收器、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节流阀、溶
液泵、溶液热交换器、压缩机、第二压缩机、第三压缩机、燃烧室、燃气轮机和第四压缩机所
组成;吸收器(1)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6)和溶液热交换器(7)与发生器(2)连通,发生器
(2)还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热交换器(7)与吸收器(1)连通,发生器(2)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
压缩机(8)连通,压缩机(8)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3)连通,冷凝器(3)还有冷剂液管
路经节流阀(5)与蒸发器(4)连通,蒸发器(4)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压缩机(9)连通,第
二压缩机(9)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器(1)连通,外部有空气通道与第三压缩机(10)连
通,第三压缩机(10)还有压缩空气通道与燃烧室(11)连通,外部还有气态燃料通道与第四
压缩机(13)连通,第四压缩机(13)还有压缩气态燃料通道与燃烧室(11)连通,燃烧室(11)
还有燃气通道与燃气轮机(12)连通,燃气轮机(12)还有燃气通道与发生器(2)连通之后发
生器(2)再有燃气通道与外部连通,吸收器(1)和冷凝器(3)还分别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
部连通,蒸发器(4)还有低温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燃气轮机(12)连接压缩机(8)、第二压
缩机(9)、第三压缩机(10)和第四压缩机(13)并传输动力,形成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
热泵。
3.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1-2所述任一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
收式热泵中,增加供热器,将燃气轮机(12)有燃气通道与发生器(2)连通之后发生器(2)再
有燃气通道与外部连通调整为燃气轮机(12)有燃气通道依次连通发生器(2)和供热器(15)
之后供热器(15)再有燃气通道与外部连通,供热器(15)还有被加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
形成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
4.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1-2所述任一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
收式热泵中,增加供热器,将燃气轮机(12)有燃气通道与发生器(2)连通之后发生器(2)再
有燃气通道与外部连通调整为燃气轮机(12)有燃气通道依次连通发生器(2)、供热器(15)
和蒸发器(4)之后蒸发器(4)再有燃气通道与外部连通,供热器(15)还有被加热介质通道与
外部连通,形成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
5.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1-2所述任一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
收式热泵中,增加第二发生器、第二节流阀、第二溶液泵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吸收器(1)增
设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18)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9)与第二发生器(16)连通,第二发
生器(16)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9)与吸收器(1)连通,将发生器(2)有冷剂
蒸汽通道与压缩机(8)连通调整为发生器(2)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发生器(16)连通之后
第二发生器(16)再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节流阀(17)与冷凝器(3)连通,第二发生器(16)还
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压缩机(8)连通,形成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
6.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1-2所述任一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
收式热泵中,增加第二发生器、第二节流阀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将吸收器(1)有稀溶液管
路经溶液泵(6)和溶液热交换器(7)与发生器(2)连通调整为吸收器(1)有稀溶液管路经溶
液泵(6)、溶液热交换器(7)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9)与发生器(2)连通,将发生器(2)有浓
溶液管路经溶液热交换器(7)与吸收器(1)连通调整为发生器(2)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
热交换器(19)与第二发生器(16)连通,第二发生器(16)再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热交换器
(7)与吸收器(1)连通,将发生器(2)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压缩机(8)连通调整为发生器(2)有
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发生器(16)连通之后第二发生器(16)再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节流阀
(17)与冷凝器(3)连通,第二发生器(16)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压缩机(8)连通,形成第一类
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
7.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1-2所述任一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
收式热泵中,增加第二发生器、第二节流阀、第二溶液泵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将吸收器(1)
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6)和溶液热交换器(7)与发生器(2)连通调整为吸收器(1)有稀溶
液管路经溶液泵(6)和溶液热交换器(7)与第二发生器(16)连通,第二发生器(16)再有浓溶
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18)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9)与发生器(2)连通,将发生器(2)有浓溶
液管路经溶液热交换器(7)与吸收器(1)连通调整为发生器(2)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
交换器(19)和溶液热交换器(7)与吸收器(1)连通,将发生器(2)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压缩机
(8)连通调整为发生器(2)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发生器(16)连通之后第二发生器(16)再
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节流阀(17)与冷凝器(3)连通,第二发生器(16)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
压缩机(8)连通,形成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
8.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1-2所述任一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
收式热泵中,增加第二发生器、第二节流阀、第二溶液泵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吸收器(1)增
设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18)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9)与第二发生器(16)连通,第二发
生器(16)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9)与吸收器(1)连通,将压缩机(8)有冷剂
蒸汽通道与冷凝器(3)连通调整为压缩机(8)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发生器(16)连通之后
第二发生器(16)再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节流阀(17)与冷凝器(3)连通,第二发生器(16)还
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3)连通,形成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
9.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1-2所述任一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
收式热泵中,增加第二发生器、第二节流阀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将吸收器(1)有稀溶液管
路经溶液泵(6)和溶液热交换器(7)与发生器(2)连通调整为吸收器(1)有稀溶液管路经溶
液泵(6)、溶液热交换器(7)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9)与发生器(2)连通,将发生器(2)有浓
溶液管路经溶液热交换器(7)与吸收器(1)连通调整为发生器(2)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
热交换器(19)与第二发生器(16)连通,第二发生器(16)再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热交换器
(7)与吸收器(1)连通,将压缩机(8)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3)连通调整为压缩机(8)有
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发生器(16)连通之后第二发生器(16)再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节流阀
(17)与冷凝器(3)连通,第二发生器(16)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3)连通,形成第一类
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
10.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1-2所述的任一第一类热驱动压缩-
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二发生器、第二节流阀、第二溶液泵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将吸收器
(1)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6)和溶液热交换器(7)与发生器(2)连通调整为吸收器(1)有稀
溶液管路经溶液泵(6)和溶液热交换器(7)与第二发生器(16)连通,第二发生器(16)再有浓
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18)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9)与发生器(2)连通,将发生器(2)有浓
溶液管路经溶液热交换器(7)与吸收器(1)连通调整为发生器(2)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
热交换器(19)和溶液热交换器(7)与吸收器(1)连通,将压缩机(8)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
器(3)连通调整为压缩机(8)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发生器(16)连通之后第二发生器(16)
再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节流阀(17)与冷凝器(3)连通,第二发生器(16)还有冷剂蒸汽通道
与冷凝器(3)连通,形成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
11.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5-10所述的任一第一类热驱动压
缩-吸收式热泵中,增加供热器,将燃气轮机(12)有燃气通道与发生器(2)连通之后发生器
(2)再有燃气通道与外部连通调整为燃气轮机(12)有燃气通道依次连通发生器(2)和供热
器(17)之后供热器(17)再有燃气通道与外部连通,供热器(17)还有被加热介质通道与外部
连通,形成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
12.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5-10所述的任一第一类热驱动压
缩-吸收式热泵中,增加供热器,将燃气轮机(12)有燃气通道与发生器(2)连通之后发生器
(2)再有燃气通道与外部连通调整为燃气轮机(12)有燃气通道依次连通发生器(2)、供热器
(17)和蒸发器(4)之后蒸发器(4)再有燃气通道与外部连通,供热器(17)还有被加热介质通
道与外部连通,形成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
13.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5-10所述的任一第一类热驱动压
缩-吸收式热泵中,将燃气轮机(12)有燃气通道与发生器(2)连通之后发生器(2)再有燃气
通道与外部连通调整为燃气轮机(12)有燃气通道依次连通发生器(2)和第二发生器(16)之
后第二发生器(16)再有燃气通道与外部连通,形成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
14.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5-10所述的任一第一类热驱动压
缩-吸收式热泵中,增加供热器,将燃气轮机(12)有燃气通道与发生器(2)连通之后发生器
(2)再有燃气通道与外部连通调整为燃气轮机(12)有燃气通道依次连通发生器(2)、第二发
生器(16)和供热器(17)之后供热器(17)再有燃气通道与外部连通,供热器(17)还有被加热
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形成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
15.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5-10所述的任一第一类热驱动压
缩-吸收式热泵中,增加供热器,将燃气轮机(12)有燃气通道与发生器(2)连通之后发生器
(2)再有燃气通道与外部连通调整为燃气轮机(12)有燃气通道依次连通发生器(2)、第二发
生器(16)、供热器(17)和蒸发器(4)之后蒸发器(4)再有燃气通道与外部连通,供热器(17)
还有被加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形成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
16.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1-2所述的任一第一类热驱动压缩-
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二发生器、第二吸收器、第二溶液泵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将第二压
缩机(9)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器(1)连通调整为第二压缩机(9)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
收器(20)连通,第二吸收器(20)还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18)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
(19)与第二发生器(16)连通,第二发生器(16)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9)与
第二吸收器(20)连通,第二发生器(16)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器(1)连通,将燃气轮机
(12)有燃气通道与发生器(2)连通之后发生器(2)再有燃气通道与外部连通调整为燃气轮
机(12)有燃气通道依次连通发生器(2)和第二发生器(16)之后第二发生器(16)再有燃气通
道与外部连通,第二吸收器(20)还有被加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形成第一类热驱动压缩-
吸收式热泵。
17.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1-2所述的任一第一类热驱动压缩-
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二发生器、第二吸收器、第二溶液泵、溶液节流阀、第二溶液节流阀和
分汽室,将吸收器(1)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6)和溶液热交换器(7)与发生器(2)连通调整
为吸收器(1)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6)和溶液热交换器(7)与第二吸收器(20)连通,第二
吸收器(20)还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节流阀(21)与第二发生器(16)连通,第二发生器(16)再
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18)与发生器(2)连通,将发生器(2)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热交
换器(7)与吸收器(1)连通调整为发生器(2)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节流阀(22)和第二吸
收器(20)与分汽室(23)连通,分汽室(23)再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热交换器(7)与吸收器(1)
连通,将发生器(2)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压缩机(8)连通调整为发生器(2)有冷剂蒸汽通道与
第二吸收器(20)连通,第二发生器(16)和分汽室(23)还分别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压缩机(8)
连通,将燃气轮机(12)有燃气通道与发生器(2)连通之后发生器(2)再有燃气通道与外部连
通调整为燃气轮机(12)有燃气通道依次连通发生器(2)和第二发生器(16)之后第二发生器
(16)再有燃气通道与外部连通,形成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
18.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主要由吸收器、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节流阀、
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压缩机、第二压缩机、第三压缩机、燃烧室、燃气轮机和回热器所组
成;吸收器(1)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6)和溶液热交换器(7)与发生器(2)连通,发生器(2)
还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热交换器(7)与吸收器(1)连通,发生器(2)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压
缩机(8)连通,压缩机(8)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3)连通,冷凝器(3)还有冷剂液管路
经节流阀(5)与蒸发器(4)连通,蒸发器(4)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压缩机(9)连通,第二
压缩机(9)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器(1)连通,外部有空气通道与第三压缩机(10)连通,
第三压缩机(10)还有压缩空气通道经回热器(14)与燃烧室(11)连通,燃烧室(11)还有燃料
通道与外部连通,燃烧室(11)还有燃气通道与燃气轮机(12)连通,燃气轮机(12)还有燃气
通道依次连通回热器(14)和发生器(2)之后发生器(2)再有燃气通道与外部连通,吸收器
(1)和冷凝器(3)还分别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蒸发器(4)还有低温热介质通道与
外部连通,燃气轮机(12)连接压缩机(8)、第二压缩机(9)和第三压缩机(10)并传输动力,形
成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
19.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主要由吸收器、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节流阀、
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压缩机、第二压缩机、第三压缩机、燃烧室、燃气轮机、第四压缩机和
回热器所组成;吸收器(1)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6)和溶液热交换器(7)与发生器(2)连
通,发生器(2)还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热交换器(7)与吸收器(1)连通,发生器(2)还有冷剂
蒸汽通道与压缩机(8)连通,压缩机(8)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3)连通,冷凝器(3)还
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5)与蒸发器(4)连通,蒸发器(4)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压缩机
(9)连通,第二压缩机(9)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器(1)连通,外部有空气通道与第三压缩
机(10)连通,第三压缩机(10)还有压缩空气通道经回热器(14)与燃烧室(11)连通,外部还
有气态燃料通道与第四压缩机(13)连通,第四压缩机(13)还有压缩气态燃料通道与燃烧室
(11)连通,燃烧室(11)还有燃气通道与燃气轮机(12)连通,燃气轮机(12)还有燃气通道依
次连通回热器(14)和发生器(2)之后发生器(2)再有燃气通道与外部连通,吸收器(1)和冷
凝器(3)还分别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蒸发器(4)还有低温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
通,燃气轮机(12)连接压缩机(8)、第二压缩机(9)、第三压缩机(10)和第四压缩机(13)并传
输动力,形成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
20.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18-19所述的任一第一类热驱动压
缩-吸收式热泵中,增加供热器,将燃气轮机(12)有燃气通道依次连通回热器(14)和发生器
(2)之后发生器(2)再有燃气通道与外部连通调整为燃气轮机(12)有燃气通道依次连通回
热器(14)、发生器(2)和供热器(15)之后供热器(15)再有燃气通道与外部连通,供热器(15)
还有被加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形成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
21.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18-19所述的任一第一类热驱动压
缩-吸收式热泵中,增加供热器,将燃气轮机(12)有燃气通道依次连通回热器(14)和发生器
(2)之后发生器(2)再有燃气通道与外部连通调整为燃气轮机(12)有燃气通道依次连通回
热器(14)、发生器(2)、供热器(15)和蒸发器(4)之后蒸发器(4)再有燃气通道与外部连通,
供热器(15)还有被加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形成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
22.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18-19所述的任一第一类热驱动压
缩-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二发生器、第二节流阀、第二溶液泵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吸收器
(1)增设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18)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9)与第二发生器(16)连通,
第二发生器(16)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9)与吸收器(1)连通,将发生器(2)
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压缩机(8)连通调整为发生器(2)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发生器(16)连
通之后第二发生器(16)再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节流阀(17)与冷凝器(3)连通,第二发生器
(16)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压缩机(8)连通,形成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
23.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18-19所述的任一第一类热驱动压
缩-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二发生器、第二节流阀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将吸收器(1)有稀溶
液管路经溶液泵(6)和溶液热交换器(7)与发生器(2)连通调整为吸收器(1)有稀溶液管路
经溶液泵(6)、溶液热交换器(7)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9)与发生器(2)连通,将发生器(2)
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热交换器(7)与吸收器(1)连通调整为发生器(2)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
溶液热交换器(19)与第二发生器(16)连通,第二发生器(16)再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热交换
器(7)与吸收器(1)连通,将发生器(2)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压缩机(8)连通调整为发生器(2)
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发生器(16)连通之后第二发生器(16)再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节流
阀(17)与冷凝器(3)连通,第二发生器(16)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压缩机(8)连通,形成第一
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
24.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18-19所述的任一第一类热驱动压
缩-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二发生器、第二节流阀、第二溶液泵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将吸收
器(1)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6)和溶液热交换器(7)与发生器(2)连通调整为吸收器(1)有
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6)和溶液热交换器(7)与第二发生器(16)连通,第二发生器(16)再有
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18)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9)与发生器(2)连通,将发生器(2)有
浓溶液管路经溶液热交换器(7)与吸收器(1)连通调整为发生器(2)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
液热交换器(19)和溶液热交换器(7)与吸收器(1)连通,将发生器(2)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压
缩机(8)连通调整为发生器(2)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发生器(16)连通之后第二发生器
(16)再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节流阀(17)与冷凝器(3)连通,第二发生器(16)还有冷剂蒸汽
通道与压缩机(8)连通,形成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
25.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18-19所述的任一第一类热驱动压
缩-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二发生器、第二节流阀、第二溶液泵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吸收器
(1)增设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18)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9)与第二发生器(16)连通,
第二发生器(16)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9)与吸收器(1)连通,将压缩机(8)
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3)连通调整为压缩机(8)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发生器(16)连
通之后第二发生器(16)再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节流阀(17)与冷凝器(3)连通,第二发生器
(16)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3)连通,形成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
26.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18-19所述的任一第一类热驱动压
缩-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二发生器、第二节流阀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将吸收器(1)有稀溶
液管路经溶液泵(6)和溶液热交换器(7)与发生器(2)连通调整为吸收器(1)有稀溶液管路
经溶液泵(6)、溶液热交换器(7)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9)与发生器(2)连通,将发生器(2)
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热交换器(7)与吸收器(1)连通调整为发生器(2)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
溶液热交换器(19)与第二发生器(16)连通,第二发生器(16)再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热交换
器(7)与吸收器(1)连通,将压缩机(8)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3)连通调整为压缩机(8)
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发生器(16)连通之后第二发生器(16)再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节流
阀(17)与冷凝器(3)连通,第二发生器(16)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3)连通,形成第一
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
27.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18-19所述的任一第一类热驱动压
缩-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二发生器、第二节流阀、第二溶液泵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将吸收
器(1)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6)和溶液热交换器(7)与发生器(2)连通调整为吸收器(1)有
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6)和溶液热交换器(7)与第二发生器(16)连通,第二发生器(16)再有
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18)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9)与发生器(2)连通,将发生器(2)有
浓溶液管路经溶液热交换器(7)与吸收器(1)连通调整为发生器(2)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
液热交换器(19)和溶液热交换器(7)与吸收器(1)连通,将压缩机(8)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
凝器(3)连通调整为压缩机(8)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发生器(16)连通之后第二发生器
(16)再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节流阀(17)与冷凝器(3)连通,第二发生器(16)还有冷剂蒸汽
通道与冷凝器(3)连通,形成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
28.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22-27所述的任一第一类热驱动压
缩-吸收式热泵中,增加供热器,将燃气轮机(12)有燃气通道与依次连通回热器(14)和发生
器(2)之后发生器(2)再有燃气通道与外部连通调整为燃气轮机(12)有燃气通道依次连通
回热器(14)、发生器(2)和供热器(17)之后供热器(17)再有燃气通道与外部连通,供热器
(17)还有被加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形成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
29.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22-27所述的任一第一类热驱动压
缩-吸收式热泵中,增加供热器,将燃气轮机(12)有燃气通道与依次连通回热器(14)和发生
器(2)之后发生器(2)再有燃气通道与外部连通调整为燃气轮机(12)有燃气通道依次连通
回热器(14)、发生器(2)、供热器(17)和蒸发器(4)之后蒸发器(4)再有燃气通道与外部连
通,供热器(17)还有被加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形成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
30.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22-27所述的任一第一类热驱动压
缩-吸收式热泵中,将燃气轮机(12)有燃气通道依次连通回热器(14)和发生器(2)之后发生
器(2)再有燃气通道与外部连通调整为燃气轮机(12)有燃气通道依次连通回热器(14)、发
生器(2)和第二发生器(16)之后第二发生器(16)再有燃气通道与外部连通,形成第一类热
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
31.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22-27所述的任一第一类热驱动压
缩-吸收式热泵中,增加供热器,将燃气轮机(12)有燃气通道依次连通回热器(14)和发生器
(2)之后发生器(2)再有燃气通道与外部连通调整为燃气轮机(12)有燃气通道依次连通回
热器(14)、发生器(2)、第二发生器(16)和供热器(17)之后供热器(17)再有燃气通道与外部
连通,供热器(17)还有被加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形成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
32.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22-27所述的任一第一类热驱动压
缩-吸收式热泵中,增加供热器,将燃气轮机(12)有燃气通道依次连通回热器(14)和发生器
(2)之后发生器(2)再有燃气通道与外部连通调整为燃气轮机(12)有燃气通道依次连通回
热器(14)、发生器(2)、第二发生器(16)、供热器(17)和蒸发器(4)之后蒸发器(4)再有燃气
通道与外部连通,供热器(17)还有被加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形成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
收式热泵。
33.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18-19所述的任一第一类热驱动压
缩-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二发生器、第二吸收器、第二溶液泵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将第二
压缩机(9)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器(1)连通调整为第二压缩机(9)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
吸收器(20)连通,第二吸收器(20)还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18)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
(19)与第二发生器(16)连通,第二发生器(16)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9)与
第二吸收器(20)连通,第二发生器(16)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器(1)连通,将燃气轮机
(12)有燃气通道依次连通回热器(14)和发生器(2)之后发生器(2)再有燃气通道与外部连
通调整为燃气轮机(12)有燃气通道依次连通回热器(14)、发生器(2)和第二发生器(16)之
后第二发生器(16)再有燃气通道与外部连通,第二吸收器(20)还有被加热介质通道与外部
连通,形成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
34.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18-19所述的任一第一类热驱动压
缩-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二发生器、第二吸收器、第二溶液泵、溶液节流阀、第二溶液节流
阀和分汽室,将吸收器(1)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6)和溶液热交换器(7)与发生器(2)连通
调整为吸收器(1)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6)和溶液热交换器(7)与第二吸收器(20)连通,
第二吸收器(20)还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节流阀(21)与第二发生器(16)连通,第二发生器
(16)再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18)与发生器(2)连通,将发生器(2)有浓溶液管路经溶
液热交换器(7)与吸收器(1)连通调整为发生器(2)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节流阀(22)和
第二吸收器(20)与分汽室(23)连通,分汽室(23)再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热交换器(7)与吸
收器(1)连通,将发生器(2)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压缩机(8)连通调整为发生器(2)有冷剂蒸汽
通道与第二吸收器(20)连通,第二发生器(16)和分汽室(23)还分别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压缩
机(8)连通,将燃气轮机(12)有燃气通道依次连通回热器(14)和发生器(2)之后发生器(2)
再有燃气通道与外部连通调整为燃气轮机(12)有燃气通道依次连通回热器(14)、发生器
(2)和第二发生器(16)之后第二发生器(16)再有燃气通道与外部连通,形成第一类热驱动
压缩-吸收式热泵。
35.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1-34所述的任一第一类热驱动压
缩-吸收式热泵中,增加动力机,动力机连接压缩机(8)或第二压缩机(9)并向压缩机(8)或
第二压缩机(9)传输动力,形成附加外部动力驱动的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
36.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1-34所述的任一第一类热驱动压
缩-吸收式热泵中,增加工作机,燃气轮机(12)连接工作机并向工作机传输动力,形成附加
对外提供动力负荷的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

说明书

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动力、制冷与热泵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冷需求、热需求和动力需求,为人类生活与生产当中所常见;现实中,人们经常需
要利用高温热能来实现制冷、供热或转化为动力,也需要利用动力来进行制冷或利用动力
并结合低温热能进行供热。在实现上述目的之过程中,将面临多方面的条件限制——能源
的类型、品位和数量,用户需求的类型、品位和数量,工作介质的类型,设备的流程、结构和
制造成本,设备运行的安全性,环境温度和环境的可接受程度等。

以吸收式热泵技术为代表的热能(温差)利用技术,利用高温热负荷驱动实现供热
或制冷;受到工作介质(溶液和冷剂介质)的性质影响,过高温度的高温热负荷或过低温度
的低温热负荷往往无法合理地应用于吸收式热泵流程中,导致其应用领域和应用范围受到
较大限制。压缩式热泵技术在热力学性能方面具有较好的灵活性,但压缩式热泵的核心部
件为运动部件,这带来许多不利——比如,压缩式热泵运行中产生的噪声令人难以忍受;为
此,需要考虑减少大运动部件(主要是压缩机和膨胀机)的使用和数量。

为了发挥压缩式热泵和吸收式热泵各自的技术优势,并兼顾动力驱动或对外提供
动力需求,本发明提出由压缩机、第二压缩机、第三压缩机、燃烧室和燃气轮机组成温差利
用体系,以及由吸收器、发生器、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第二压缩机、节流阀、溶液泵和溶
液热交换器组成温差利用体系,利用压缩机提升冷凝参数,利用第二压缩机提升蒸发参数,
对高温热源与被加热介质之间温差进行有效利用或对高温热源与环境之间温差进行有效
利用,具有综合优势的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目的是要提供系列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具体发明内容分
项阐述如下:

1.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主要由吸收器、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节流
阀、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压缩机、第二压缩机、第三压缩机、燃烧室和燃气轮机所组成;吸
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和溶液热交换器与发生器连通,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
热交换器与吸收器连通,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压缩机连通,压缩机还有冷剂蒸汽通
道与冷凝器连通,冷凝器还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与蒸发器连通,蒸发器还有冷剂蒸汽通
道与第二压缩机连通,第二压缩机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器连通,外部有空气通道与第
三压缩机连通,第三压缩机还有压缩空气通道与燃烧室连通,燃烧室还有燃料通道与外部
连通,燃烧室还有燃气通道与燃气轮机连通,燃气轮机还有燃气通道与发生器连通之后发
生器再有燃气通道与外部连通,吸收器和冷凝器还分别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蒸
发器还有低温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燃气轮机连接压缩机、第二压缩机和第三压缩机并
传输动力,形成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

2.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主要由吸收器、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节流
阀、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压缩机、第二压缩机、第三压缩机、燃烧室、燃气轮机和第四压缩
机所组成;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和溶液热交换器与发生器连通,发生器还有浓溶
液管路经溶液热交换器与吸收器连通,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压缩机连通,压缩机还
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连通,冷凝器还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与蒸发器连通,蒸发器还
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压缩机连通,第二压缩机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器连通,外部有
空气通道与第三压缩机连通,第三压缩机还有压缩空气通道与燃烧室连通,外部还有气态
燃料通道与第四压缩机连通,第四压缩机还有压缩气态燃料通道与燃烧室连通,燃烧室还
有燃气通道与燃气轮机连通,燃气轮机还有燃气通道与发生器连通之后发生器再有燃气通
道与外部连通,吸收器和冷凝器还分别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蒸发器还有低温热
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燃气轮机连接压缩机、第二压缩机、第三压缩机和第四压缩机并传输
动力,形成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

3.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是在第1-2项所述任一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
收式热泵中,增加供热器,将燃气轮机有燃气通道与发生器连通之后发生器再有燃气通道
与外部连通调整为燃气轮机有燃气通道依次连通发生器和供热器之后供热器再有燃气通
道与外部连通,供热器还有被加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形成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
泵。

4.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是在第1-2项所述任一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
收式热泵中,增加供热器,将燃气轮机有燃气通道与发生器连通之后发生器再有燃气通道
与外部连通调整为燃气轮机有燃气通道依次连通发生器、供热器和蒸发器之后蒸发器再有
燃气通道与外部连通,供热器还有被加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形成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
收式热泵。

5.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是在第1-2项所述任一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
收式热泵中,增加第二发生器、第二节流阀、第二溶液泵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吸收器增设
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发生器连通,第二发生器还有浓溶液
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吸收器连通,将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压缩机连通调整为发
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发生器连通之后第二发生器再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节流阀与
冷凝器连通,第二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压缩机连通,形成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
热泵。

6.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是在第1-2项所述任一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
收式热泵中,增加第二发生器、第二节流阀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将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
溶液泵和溶液热交换器与发生器连通调整为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
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发生器连通,将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热交换器与吸收器连通
调整为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发生器连通,第二发生器再有浓溶
液管路经溶液热交换器与吸收器连通,将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压缩机连通调整为发生
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发生器连通之后第二发生器再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节流阀与冷
凝器连通,第二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压缩机连通,形成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
泵。

7.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是在第1-2项所述任一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
收式热泵中,增加第二发生器、第二节流阀、第二溶液泵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将吸收器有
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和溶液热交换器与发生器连通调整为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
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发生器连通,第二发生器再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和第二溶液
热交换器与发生器连通,将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热交换器与吸收器连通调整为发生
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和溶液热交换器与吸收器连通,将发生器有冷剂蒸汽
通道与压缩机连通调整为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发生器连通之后第二发生器再有
冷剂液管路经第二节流阀与冷凝器连通,第二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压缩机连通,形
成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

8.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是在第1-2项所述任一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
收式热泵中,增加第二发生器、第二节流阀、第二溶液泵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吸收器增设
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发生器连通,第二发生器还有浓溶液
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吸收器连通,将压缩机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连通调整为压
缩机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发生器连通之后第二发生器再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节流阀与
冷凝器连通,第二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连通,形成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
热泵。

9.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是在第1-2项所述任一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
收式热泵中,增加第二发生器、第二节流阀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将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
溶液泵和溶液热交换器与发生器连通调整为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
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发生器连通,将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热交换器与吸收器连通
调整为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发生器连通,第二发生器再有浓溶
液管路经溶液热交换器与吸收器连通,将压缩机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连通调整为压缩
机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发生器连通之后第二发生器再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节流阀与冷
凝器连通,第二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连通,形成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
泵。

10.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是在第1-2项所述任一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
收式热泵中,增加第二发生器、第二节流阀、第二溶液泵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将吸收器有
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和溶液热交换器与发生器连通调整为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
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发生器连通,第二发生器再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和第二溶液
热交换器与发生器连通,将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热交换器与吸收器连通调整为发生
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和溶液热交换器与吸收器连通,将压缩机有冷剂蒸汽
通道与冷凝器连通调整为压缩机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发生器连通之后第二发生器再有
冷剂液管路经第二节流阀与冷凝器连通,第二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连通,形
成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

11.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是在第5-10项所述任一第一类热驱动压缩-
吸收式热泵中,增加供热器,将燃气轮机有燃气通道与发生器连通之后发生器再有燃气通
道与外部连通调整为燃气轮机有燃气通道依次连通发生器和供热器之后供热器再有燃气
通道与外部连通,供热器还有被加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形成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
热泵。

12.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是在第5-10项所述任一第一类热驱动压缩-
吸收式热泵中,增加供热器,将燃气轮机有燃气通道与发生器连通之后发生器再有燃气通
道与外部连通调整为燃气轮机有燃气通道依次连通发生器、供热器和蒸发器之后蒸发器再
有燃气通道与外部连通,供热器还有被加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形成第一类热驱动压缩-
吸收式热泵。

13.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是在第5-10项所述任一第一类热驱动压缩-
吸收式热泵中,将燃气轮机有燃气通道与发生器连通之后发生器再有燃气通道与外部连通
调整为燃气轮机有燃气通道依次连通发生器和第二发生器之后第二发生器再有燃气通道
与外部连通,形成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

14.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是在第5-10项所述任一第一类热驱动压缩-
吸收式热泵中,增加供热器,将燃气轮机有燃气通道与发生器连通之后发生器再有燃气通
道与外部连通调整为燃气轮机有燃气通道依次连通发生器、第二发生器和供热器之后供热
器再有燃气通道与外部连通,供热器还有被加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形成第一类热驱动
压缩-吸收式热泵。

15.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是在第5-10项所述任一第一类热驱动压缩-
吸收式热泵中,增加供热器,将燃气轮机有燃气通道与发生器连通之后发生器再有燃气通
道与外部连通调整为燃气轮机有燃气通道依次连通发生器、第二发生器、供热器和蒸发器
之后蒸发器再有燃气通道与外部连通,供热器还有被加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形成第一
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

16.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是在第1-2项所述任一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
收式热泵中,增加第二发生器、第二吸收器、第二溶液泵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将第二压缩
机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器连通调整为第二压缩机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连通,第
二吸收器还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发生器连通,第二发生
器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吸收器连通,第二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
与吸收器连通,将燃气轮机有燃气通道与发生器连通之后发生器再有燃气通道与外部连通
调整为燃气轮机有燃气通道依次连通发生器和第二发生器之后第二发生器再有燃气通道
与外部连通,第二吸收器还有被加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形成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
热泵。

17.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是在第1-2项所述任一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
收式热泵中,增加第二发生器、第二吸收器、第二溶液泵、溶液节流阀、第二溶液节流阀和分
汽室,将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和溶液热交换器与发生器连通调整为吸收器有稀溶
液管路经溶液泵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吸收器连通,第二吸收器还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节
流阀与第二发生器连通,第二发生器再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与发生器连通,将发生
器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热交换器与吸收器连通调整为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节
流阀和第二吸收器与分汽室连通,分汽室再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热交换器与吸收器连通,
将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压缩机连通调整为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连通,
第二发生器和分汽室还分别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压缩机连通,将燃气轮机有燃气通道与发生
器连通之后发生器再有燃气通道与外部连通调整为燃气轮机有燃气通道依次连通发生器
和第二发生器之后第二发生器再有燃气通道与外部连通,形成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
热泵。

18.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主要由吸收器、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节流
阀、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压缩机、第二压缩机、第三压缩机、燃烧室、燃气轮机和回热器所
组成;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和溶液热交换器与发生器连通,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
路经溶液热交换器与吸收器连通,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压缩机连通,压缩机还有冷
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连通,冷凝器还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与蒸发器连通,蒸发器还有冷
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压缩机连通,第二压缩机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器连通,外部有空气
通道与第三压缩机连通,第三压缩机还有压缩空气通道经回热器与燃烧室连通,燃烧室还
有燃料通道与外部连通,燃烧室还有燃气通道与燃气轮机连通,燃气轮机还有燃气通道依
次连通回热器和发生器之后发生器再有燃气通道与外部连通,吸收器和冷凝器还分别有被
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蒸发器还有低温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燃气轮机连接压缩机、
第二压缩机和第三压缩机并传输动力,形成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

19.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主要由吸收器、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节流
阀、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压缩机、第二压缩机、第三压缩机、燃烧室、燃气轮机、第四压缩
机和回热器所组成;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和溶液热交换器与发生器连通,发生器
还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热交换器与吸收器连通,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压缩机连通,
压缩机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连通,冷凝器还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与蒸发器连通,
蒸发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压缩机连通,第二压缩机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器连
通,外部有空气通道与第三压缩机连通,第三压缩机还有压缩空气通道经回热器与燃烧室
连通,外部还有气态燃料通道与第四压缩机连通,第四压缩机还有压缩气态燃料通道与燃
烧室连通,燃烧室还有燃气通道与燃气轮机连通,燃气轮机还有燃气通道依次连通回热器
和发生器之后发生器再有燃气通道与外部连通,吸收器和冷凝器还分别有被加热介质管路
与外部连通,蒸发器还有低温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燃气轮机连接压缩机、第二压缩机、
第三压缩机和第四压缩机并传输动力,形成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

20.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是在第18-19项所述任一第一类热驱动压缩-
吸收式热泵中,增加供热器,将燃气轮机有燃气通道依次连通回热器和发生器之后发生器
再有燃气通道与外部连通调整为燃气轮机有燃气通道依次连通回热器、发生器和供热器之
后供热器再有燃气通道与外部连通,供热器还有被加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形成第一类
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

21.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是在第18-19项所述任一第一类热驱动压缩-
吸收式热泵中,增加供热器,将燃气轮机有燃气通道依次连通回热器和发生器之后发生器
再有燃气通道与外部连通调整为燃气轮机有燃气通道依次连通回热器、发生器、供热器和
蒸发器之后蒸发器再有燃气通道与外部连通,供热器还有被加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形
成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

22.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是在第18-19项所述任一第一类热驱动压缩-
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二发生器、第二节流阀、第二溶液泵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吸收器增
设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发生器连通,第二发生器还有浓溶
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吸收器连通,将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压缩机连通调整为
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发生器连通之后第二发生器再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节流阀
与冷凝器连通,第二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压缩机连通,形成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
式热泵。

23.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是在第18-19项所述任一第一类热驱动压缩-
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二发生器、第二节流阀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将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
经溶液泵和溶液热交换器与发生器连通调整为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溶液热交换
器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发生器连通,将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热交换器与吸收器连
通调整为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发生器连通,第二发生器再有浓
溶液管路经溶液热交换器与吸收器连通,将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压缩机连通调整为发
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发生器连通之后第二发生器再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节流阀与
冷凝器连通,第二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压缩机连通,形成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
热泵。

24.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是在第18-19项所述任一第一类热驱动压缩-
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二发生器、第二节流阀、第二溶液泵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将吸收器
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和溶液热交换器与发生器连通调整为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
泵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发生器连通,第二发生器再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和第二溶
液热交换器与发生器连通,将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热交换器与吸收器连通调整为发
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和溶液热交换器与吸收器连通,将发生器有冷剂蒸
汽通道与压缩机连通调整为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发生器连通之后第二发生器再
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节流阀与冷凝器连通,第二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压缩机连通,
形成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

25.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是在第18-19项所述任一第一类热驱动压缩-
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二发生器、第二节流阀、第二溶液泵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吸收器增
设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发生器连通,第二发生器还有浓溶
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吸收器连通,将压缩机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连通调整为
压缩机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发生器连通之后第二发生器再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节流阀
与冷凝器连通,第二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连通,形成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
式热泵。

26.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是在第18-19项所述任一第一类热驱动压缩-
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二发生器、第二节流阀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将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
经溶液泵和溶液热交换器与发生器连通调整为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溶液热交换
器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发生器连通,将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热交换器与吸收器连
通调整为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发生器连通,第二发生器再有浓
溶液管路经溶液热交换器与吸收器连通,将压缩机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连通调整为压
缩机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发生器连通之后第二发生器再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节流阀与
冷凝器连通,第二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连通,形成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
热泵。

27.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是在第18-19项所述任一第一类热驱动压缩-
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二发生器、第二节流阀、第二溶液泵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将吸收器
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和溶液热交换器与发生器连通调整为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
泵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发生器连通,第二发生器再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和第二溶
液热交换器与发生器连通,将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热交换器与吸收器连通调整为发
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和溶液热交换器与吸收器连通,将压缩机有冷剂蒸
汽通道与冷凝器连通调整为压缩机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发生器连通之后第二发生器再
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节流阀与冷凝器连通,第二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连通,
形成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

28.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是在第22-27项所述任一第一类热驱动压缩-
吸收式热泵中,增加供热器,将燃气轮机有燃气通道与依次连通回热器和发生器之后发生
器再有燃气通道与外部连通调整为燃气轮机有燃气通道依次连通回热器、发生器和供热器
之后供热器再有燃气通道与外部连通,供热器还有被加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形成第一
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

29.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是在第22-27项所述任一第一类热驱动压缩-
吸收式热泵中,增加供热器,将燃气轮机有燃气通道与依次连通回热器和发生器之后发生
器再有燃气通道与外部连通调整为燃气轮机有燃气通道依次连通回热器、发生器、供热器
和蒸发器之后蒸发器再有燃气通道与外部连通,供热器还有被加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
形成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

30.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是在第22-27项所述任一第一类热驱动压缩-
吸收式热泵中,将燃气轮机有燃气通道依次连通回热器和发生器之后发生器再有燃气通道
与外部连通调整为燃气轮机有燃气通道依次连通回热器、发生器和第二发生器之后第二发
生器再有燃气通道与外部连通,形成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

31.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是在第22-27项所述任一第一类热驱动压缩-
吸收式热泵中,增加供热器,将燃气轮机有燃气通道依次连通回热器和发生器之后发生器
再有燃气通道与外部连通调整为燃气轮机有燃气通道依次连通回热器、发生器、第二发生
器和供热器之后供热器再有燃气通道与外部连通,供热器还有被加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
通,形成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

32.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是在第22-27项所述任一第一类热驱动压缩-
吸收式热泵中,增加供热器,将燃气轮机有燃气通道依次连通回热器和发生器之后发生器
再有燃气通道与外部连通调整为燃气轮机有燃气通道依次连通回热器、发生器、第二发生
器、供热器和蒸发器之后蒸发器再有燃气通道与外部连通,供热器还有被加热介质通道与
外部连通,形成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

33.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是在第18-19项所述任一第一类热驱动压缩-
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二发生器、第二吸收器、第二溶液泵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将第二压
缩机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器连通调整为第二压缩机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连通,
第二吸收器还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发生器连通,第二发
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吸收器连通,第二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
道与吸收器连通,将燃气轮机有燃气通道依次连通回热器和发生器之后发生器再有燃气通
道与外部连通调整为燃气轮机有燃气通道依次连通回热器、发生器和第二发生器之后第二
发生器再有燃气通道与外部连通,第二吸收器还有被加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形成第一
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

34.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是在第18-19项所述任一第一类热驱动压缩-
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二发生器、第二吸收器、第二溶液泵、溶液节流阀、第二溶液节流阀和
分汽室,将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和溶液热交换器与发生器连通调整为吸收器有稀
溶液管路经溶液泵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吸收器连通,第二吸收器还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
节流阀与第二发生器连通,第二发生器再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与发生器连通,将发
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热交换器与吸收器连通调整为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
节流阀和第二吸收器与分汽室连通,分汽室再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热交换器与吸收器连
通,将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压缩机连通调整为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连
通,第二发生器和分汽室还分别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压缩机连通,将燃气轮机有燃气通道依
次连通回热器和发生器之后发生器再有燃气通道与外部连通调整为燃气轮机有燃气通道
依次连通回热器、发生器和第二发生器之后第二发生器再有燃气通道与外部连通,形成第
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

35.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是在第1-34项所述任一第一类热驱动压缩-
吸收式热泵中,增加动力机,动力机连接压缩机或第二压缩机并向压缩机或第二压缩机传
输动力,形成附加外部动力驱动的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

36.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是在第1-34项所述任一第一类热驱动压缩-
吸收式热泵中,增加工作机,燃气轮机连接工作机并向工作机传输动力,形成附加对外提供
动力负荷的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

附图说明:

图1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第1种原则性热力系统
图。

图2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第2种原则性热力系统
图。

图3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第3种原则性热力系统
图。

图4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第4种原则性热力系统
图。

图5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第5种原则性热力系统
图。

图6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第6种原则性热力系统
图。

图7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第7种原则性热力系统
图。

图8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第8种原则性热力系统
图。

图9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第9种原则性热力系统
图。

图10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第10种原则性热力系
统图。

图11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第11种原则性热力系
统图。

图中,1-吸收器,2-发生器,3-冷凝器,4-蒸发器,5-节流阀,6-溶液泵,7-溶液热交
换器,8-压缩机,9-第二压缩机,10-第三压缩机,11-燃烧室,12-燃气轮机,13-第四压缩机,
14-回热器,15-供热器,16-第二发生器,17-第二节流阀,18-第二溶液泵,19-第二溶液热交
换器,20-第二吸收器,21-溶液节流阀,22-第二溶液节流阀,23-分汽室。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要说明的是,在结构和流程的表述上,非必要情况下不重复进行;对显而易见
的流程不作表述。下面结合附图和实例来详细描述本发明。

图1所示的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是这样实现的:

(1)结构上,它主要由吸收器、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节流阀、溶液泵、溶液热交
换器、压缩机、第二压缩机、第三压缩机、燃烧室和燃气轮机所组成;吸收器1有稀溶液管路
经溶液泵6和溶液热交换器7与发生器2连通,发生器2还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热交换器7与
吸收器1连通,发生器2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压缩机8连通,压缩机8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
凝器3连通,冷凝器3还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5与蒸发器4连通,蒸发器4还有冷剂蒸汽通道
与第二压缩机9连通,第二压缩机9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器1连通,外部有空气通道与第
三压缩机10连通,第三压缩机10还有压缩空气通道与燃烧室11连通,燃烧室11还有燃料通
道与外部连通,燃烧室11还有燃气通道与燃气轮机12连通,燃气轮机12还有燃气通道与发
生器2连通之后发生器2再有燃气通道与外部连通,吸收器1和冷凝器3还分别有被加热介质
管路与外部连通,蒸发器4还有低温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燃气轮机12连接压缩机8、第二
压缩机9和第三压缩机10并传输动力。

(2)流程上,吸收器1的稀溶液经溶液泵6和溶液热交换器7进入发生器2,燃气流经
发生器2、加热进入其内的溶液释放冷剂蒸汽并向压缩机8提供,发生器2的浓溶液经溶液热
交换器7进入吸收器1、吸收冷剂蒸汽并放热于被加热介质;冷剂蒸汽流经压缩机8升压升
温,压缩机8排放的冷剂蒸汽进入冷凝器3、放热于被加热介质成冷剂液,冷凝器3的冷剂液
经节流阀5节流进入蒸发器4、吸热成冷剂蒸汽并向第二压缩机9提供,冷剂蒸汽流经第二压
缩机9升压升温之后向吸收器1提供;空气进入第三压缩机10升压升温,第三压缩机10排放
的压缩空气进入燃烧室11,外部燃料进入燃烧室11、与压缩空气混合并燃烧成高温燃气,高
温燃气进入燃气轮机12降压作功,燃气轮机12排放的燃气流经发生器2放热降温之后对外
排放;燃气轮机12输出的功提供给压缩机8、第二压缩机9和第三压缩机10作动力,形成第一
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

图2所示的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是这样实现的:

(1)结构上,它主要由吸收器、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节流阀、溶液泵、溶液热交
换器、压缩机、第二压缩机、第三压缩机、燃烧室、燃气轮机和第四压缩机所组成;吸收器1有
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6和溶液热交换器7与发生器2连通,发生器2还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热
交换器7与吸收器1连通,发生器2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压缩机8连通,压缩机8还有冷剂蒸汽
通道与冷凝器3连通,冷凝器3还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5与蒸发器4连通,蒸发器4还有冷剂
蒸汽通道与第二压缩机9连通,第二压缩机9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器1连通,外部有空气
通道与第三压缩机10连通,第三压缩机10还有压缩空气通道与燃烧室11连通,外部还有气
态燃料通道与第四压缩机13连通,第四压缩机13还有压缩气态燃料通道与燃烧室11连通,
燃烧室11还有燃气通道与燃气轮机12连通,燃气轮机12还有燃气通道与发生器2连通之后
发生器2再有燃气通道与外部连通,吸收器1和冷凝器3还分别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
通,蒸发器4还有低温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燃气轮机12连接压缩机8、第二压缩机9、第三
压缩机10和第四压缩机13并传输动力。

(2)流程上,吸收器1的稀溶液经溶液泵6和溶液热交换器7进入发生器2,燃气流经
发生器2、加热进入其内的溶液释放冷剂蒸汽并向压缩机8提供,发生器2的浓溶液经溶液热
交换器7进入吸收器1、吸收冷剂蒸汽并放热于被加热介质;冷剂蒸汽流经压缩机8升压升
温,压缩机8排放的冷剂蒸汽进入冷凝器3、放热于被加热介质成冷剂液,冷凝器3的冷剂液
经节流阀5节流进入蒸发器4、吸热成冷剂蒸汽并向第二压缩机9提供,冷剂蒸汽流经第二压
缩机9升压升温之后向吸收器1提供;空气进入第三压缩机10升压升温,第三压缩机10排放
的压缩空气进入燃烧室11,外部气态燃料进入第四压缩机13升压升温之后进入燃烧室11、
与压缩空气混合并燃烧成高温燃气,高温燃气进入燃气轮机12降压作功,燃气轮机12排放
的燃气流经发生器2放热降温之后对外排放;燃气轮机12输出的功提供给压缩机8、第二压
缩机9、第三压缩机10和第四压缩机13作动力,形成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

图3所示的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是这样实现的:

(1)结构上,它主要由吸收器、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节流阀、溶液泵、溶液热交
换器、压缩机、第二压缩机、第三压缩机、燃烧室、燃气轮机和回热器所组成;吸收器1有稀溶
液管路经溶液泵6和溶液热交换器7与发生器2连通,发生器2还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热交换
器7与吸收器1连通,发生器2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压缩机8连通,压缩机8还有冷剂蒸汽通道
与冷凝器3连通,冷凝器3还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5与蒸发器4连通,蒸发器4还有冷剂蒸汽
通道与第二压缩机9连通,第二压缩机9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器1连通,外部有空气通道
与第三压缩机10连通,第三压缩机10还有压缩空气通道经回热器14与燃烧室11连通,燃烧
室11还有燃料通道与外部连通,燃烧室11还有燃气通道与燃气轮机12连通,燃气轮机12还
有燃气通道依次连通回热器14和发生器2之后发生器2再有燃气通道与外部连通,吸收器1
和冷凝器3还分别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蒸发器4还有低温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
通,燃气轮机12连接压缩机8、第二压缩机9和第三压缩机10并传输动力。

(2)流程上,吸收器1的稀溶液经溶液泵6和溶液热交换器7进入发生器2,燃气流经
发生器2、加热进入其内的溶液释放冷剂蒸汽并向压缩机8提供,发生器2的浓溶液经溶液热
交换器7进入吸收器1、吸收冷剂蒸汽并放热于被加热介质;冷剂蒸汽流经压缩机8升压升
温,压缩机8排放的冷剂蒸汽进入冷凝器3、放热于被加热介质成冷剂液,冷凝器3的冷剂液
经节流阀5节流进入蒸发器4、吸热成冷剂蒸汽并向第二压缩机9提供,冷剂蒸汽流经第二压
缩机9升压升温之后向吸收器1提供;空气进入第三压缩机10升压升温,第三压缩机10排放
的压缩空气流经回热器14吸热之后进入燃烧室11,外部燃料进入燃烧室11、与压缩空气混
合并燃烧成高温燃气,高温燃气进入燃气轮机12降压作功,燃气轮机12排放的燃气依次流
经回热器14和发生器2逐步放热降温之后对外排放;燃气轮机12输出的功提供给压缩机8、
第二压缩机9和第三压缩机10作动力,形成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

图4所示的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是这样实现的:

在图1所示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中,增加供热器,将燃气轮机12有燃气
通道与发生器2连通之后发生器2再有燃气通道与外部连通调整为燃气轮机12有燃气通道
依次连通发生器2、供热器15和蒸发器4之后蒸发器4再有燃气通道与外部连通,供热器15还
有被加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燃气轮机12排放的燃气依次流经发生器2、供热器15和蒸发
器4并逐步放热降温,之后对外排放,形成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

图5所示的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是这样实现的:

(1)结构上,在图1所示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二发生器、第二
节流阀、第二溶液泵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吸收器1增设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18和第二
溶液热交换器19与第二发生器16连通,第二发生器16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
19与吸收器1连通,将发生器2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压缩机8连通调整为发生器2有冷剂蒸汽通
道与第二发生器16连通之后第二发生器16再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节流阀17与冷凝器3连
通,第二发生器16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压缩机8连通。

(2)流程上,发生器2产生的冷剂蒸汽提供给第二发生器16作驱动热介质,吸收器1
的部分稀溶液经第二溶液泵18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9进入第二发生器16,冷剂蒸汽流经第
二发生器16、加热进入其内的溶液释放冷剂蒸汽并向压缩机8提供,第二发生器16的浓溶液
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9进入吸收器1;流经第二发生器16的冷剂蒸汽放热成冷剂液,之后经
第二节流阀17节流进入冷凝器3,形成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

图6所示的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是这样实现的:

(1)结构上,在图1所示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二发生器、第二
节流阀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将吸收器1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6和溶液热交换器7与发生
器2连通调整为吸收器1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6、溶液热交换器7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9与
发生器2连通,将发生器2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热交换器7与吸收器1连通调整为发生器2有
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9与第二发生器16连通,第二发生器16再有浓溶液管路经
溶液热交换器7与吸收器1连通,将发生器2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压缩机8连通调整为发生器2
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发生器16连通之后第二发生器16再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节流阀17
与冷凝器3连通,第二发生器16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压缩机8连通。

(2)流程上,发生器2产生的冷剂蒸汽提供给第二发生器16作驱动热介质,吸收器1
的稀溶液经溶液泵6、溶液热交换器7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9进入发生器2,发生器2的浓溶
液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9进入第二发生器16,冷剂蒸汽流经第二发生器16、加热进入其内
的溶液释放冷剂蒸汽并向压缩机8提供,第二发生器16的浓溶液经溶液热交换器7进入吸收
器1;流经第二发生器16的冷剂蒸汽放热成冷剂液,之后经第二节流阀17节流进入冷凝器3,
形成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

图7所示的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是这样实现的:

(1)结构上,在图1所示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二发生器、第二
节流阀、第二溶液泵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将吸收器1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6和溶液热交
换器7与发生器2连通调整为吸收器1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6和溶液热交换器7与第二发生
器16连通,第二发生器16再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18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9与发生器
2连通,将发生器2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热交换器7与吸收器1连通调整为发生器2有浓溶液
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9和溶液热交换器7与吸收器1连通,将发生器2有冷剂蒸汽通道
与压缩机8连通调整为发生器2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发生器16连通之后第二发生器16再
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节流阀17与冷凝器3连通,第二发生器16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压缩机8
连通。

(2)流程上,发生器2产生的冷剂蒸汽提供给第二发生器16作驱动热介质,吸收器1
的稀溶液经溶液泵6和溶液热交换器7进入第二发生器16,冷剂蒸汽流经第二发生器16、加
热进入其内的溶液释放冷剂蒸汽并向压缩机8提供,第二发生器16的浓溶液经第二溶液泵
18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9进入发生器2,发生器2的浓溶液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9和溶液热
交换器7进入吸收器1;流经第二发生器16的冷剂蒸汽放热成冷剂液,之后经第二节流阀17
节流进入冷凝器3,形成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

图8所示的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是这样实现的:

(1)结构上,在图1所示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二发生器、第二
节流阀、第二溶液泵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将吸收器1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6和溶液热交
换器7与发生器2连通调整为吸收器1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6和溶液热交换器7与第二发生
器16连通,第二发生器16再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18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9与发生器
2连通,将发生器2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热交换器7与吸收器1连通调整为发生器2有浓溶液
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9和溶液热交换器7与吸收器1连通,将压缩机8有冷剂蒸汽通道
与冷凝器3连通调整为压缩机8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发生器16连通之后第二发生器16再
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节流阀17与冷凝器3连通,第二发生器16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3
连通。

(2)流程上,压缩机8排放的冷剂蒸汽提供给第二发生器16作驱动热介质,吸收器1
的稀溶液经溶液泵6和溶液热交换器7进入第二发生器16,冷剂蒸汽流经第二发生器16、加
热进入其内的溶液释放冷剂蒸汽并向冷凝器3提供,第二发生器16的浓溶液经第二溶液泵
18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9进入发生器2,发生器2的浓溶液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9和溶液热
交换器7进入吸收器1;流经第二发生器16的冷剂蒸汽放热成冷剂液,之后经第二节流阀17
节流进入冷凝器3,形成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

图9所示的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是这样实现的:

在图6所示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中,增加供热器,将燃气轮机12有燃气
通道与发生器2连通之后发生器2再有燃气通道与外部连通调整为燃气轮机12有燃气通道
依次连通发生器2、第二发生器16、供热器15和蒸发器4之后蒸发器4再有燃气通道与外部连
通,供热器15还有被加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燃气轮机12排放的燃气依次流经发生器2、
第二发生器16、供热器15和蒸发器4并逐步放热降温,之后对外排放,形成第一类热驱动压
缩-吸收式热泵。

图10所示的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是这样实现的:

(1)结构上,在图1所示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二发生器、第二
吸收器、第二溶液泵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将第二压缩机9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器1连通
调整为第二压缩机9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20连通,第二吸收器20还有稀溶液管路
经第二溶液泵18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9与第二发生器16连通,第二发生器16还有浓溶液管
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9与第二吸收器20连通,第二发生器16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器
1连通,将燃气轮机12有燃气通道与发生器2连通之后发生器2再有燃气通道与外部连通调
整为燃气轮机12有燃气通道依次连通发生器2和第二发生器16之后第二发生器16再有燃气
通道与外部连通,第二吸收器20还有被加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

(2)流程上,第二压缩机9排放的冷剂蒸汽提供给第二吸收器20,第二吸收器20的
稀溶液经第二溶液泵18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9进入第二发生器16,燃气流经第二发生器
16、加热进入其内的溶液释放冷剂蒸汽并向吸收器1提供,第二发生器16的浓溶液经第二溶
液热交换器19进入第二吸收器20、吸收冷剂蒸汽并放热于被加热介质,形成第一类热驱动
压缩-吸收式热泵。

图11所示的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是这样实现的:

(1)结构上,在图1所示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二发生器、第二
吸收器、第二溶液泵、溶液节流阀、第二溶液节流阀和分汽室,将吸收器1有稀溶液管路经溶
液泵6和溶液热交换器7与发生器2连通调整为吸收器1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6和溶液热交
换器7与第二吸收器20连通,第二吸收器20还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节流阀21与第二发生器
16连通,第二发生器16再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18与发生器2连通,将发生器2有浓溶
液管路经溶液热交换器7与吸收器1连通调整为发生器2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节流阀22
和第二吸收器20与分汽室23连通,分汽室23再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热交换器7与吸收器1连
通,将发生器2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压缩机8连通调整为发生器2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
器20连通,第二发生器16和分汽室23还分别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压缩机8连通,将燃气轮机12
有燃气通道与发生器2连通之后发生器2再有燃气通道与外部连通调整为燃气轮机12有燃
气通道依次连通发生器2和第二发生器16之后第二发生器16再有燃气通道与外部连通。

(2)流程上,吸收器1的稀溶液经溶液泵6和溶液热交换器7进入第二吸收器20、吸
收冷剂蒸汽并放热,第二吸收器20的稀溶液经溶液节流阀21节流进入第二发生器16,燃气
流经第二发生器16、加热进入其内的溶液释放冷剂蒸汽并向压缩机8提供;第二发生器16的
浓溶液经第二溶液泵18进入发生器2,燃气流经发生器2、加热进入其内的溶液释放冷剂蒸
汽并向第二吸收器20提供,发生器2的浓溶液经第二溶液节流阀22节流降压之后流经第二
吸收器20吸热并部分汽化;部分汽化之后的溶液进入分汽室23,分汽室23释放冷剂蒸汽并
向压缩机8提供,分汽室23的浓溶液经溶液热交换器7进入吸收器1,形成第一类热驱动压
缩-吸收式热泵。

本发明技术可以实现的效果——本发明所提出的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
泵,具有如下效果和优势:

(1)提出了温差利用的新思路和新技术。

(2)热能(温差)驱动,实现供热/制冷,或可选择同时对外提供动力。

(3)流程合理,性能指数可变且热力学参数变化相对应,能够实现热能(温差)的充
分和高效利用。

(4)必要时,借助外部动力实现供热/制冷,方式灵活,适应性好。

(5)利用燃气轮机装置应对高温段温差利用,有效实现高温段热能高效利用。

(6)实现低温热能的有效利用,避免低温热介质参数与冷剂液性能之间的冲突,弥
补了吸收式热泵技术的不足。

(7)利用压缩机提升冷凝参数,利用第二压缩机提升蒸发参数,有利于不同温度段
热能的分配和合理利用,有利于提升温差利用水平。

(8)相比热驱动压缩式热泵,采用吸收式热泵流程完成冷剂蒸汽升压,减少运动部
件,提高设备安全性,降低对环境不利影响。

(9)给出多种具体技术方案,能够应对众多不同的实际状况,有较宽的适用范围。

(10)扩展了热泵技术,丰富了压缩-吸收式热泵的类型,有利于更好地实现热能高
效利用。

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pdf(34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提供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属于动力、制冷与热泵技术领域。吸收器经溶液泵和溶液热交换器与发生器连通,发生器经溶液热交换器与吸收器连通,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依次连通压缩机和冷凝器,冷凝器经节流阀与蒸发器连通,蒸发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依次连通第二压缩机和吸收器,外部有空气通道经第三压缩机与燃烧室连通,燃烧室有燃料通道与外部连通,燃烧室有燃气通道与燃气轮机连通,燃气轮机有燃气通道经发生器与外部连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武器;爆破 > 制冷或冷却;加热和制冷的联合系统;热泵系统;冰的制造或储存;气体的液化或固化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