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液态W/O乳液用乳化剂.pdf

上传人:1** 文档编号:545559 上传时间:2018-02-21 格式:PDF 页数:20 大小:844.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410054464.7

申请日:

2004.07.22

公开号:

CN1575848A

公开日:

2005.02.09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专利权的转移IPC(主分类):B01F 17/00变更事项:专利权人变更前权利人:赢创高施米特有限公司变更后权利人:赢创德固赛有限公司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权利人:德国埃森变更后权利人:德国埃森登记生效日:20150115|||专利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的变更IPC(主分类):B01F 17/00变更事项:专利权人变更前:戈尔德施米特有限公司变更后:赢创高施米特有限公司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联邦德国埃森变更后:联邦德国埃森|||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B01F17/00

主分类号:

B01F17/00

申请人:

戈尔德施米特股份公司

发明人:

彼得拉·阿莱夫; 沃尔夫冈·贝克尔斯; 托马斯·迪获; 伯格哈特·格里宁; 彼得·哈梅耶尔

地址:

联邦德国埃森

优先权:

2003.07.23 DE 10333443.2

专利代理机构: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张晓威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多羟基硬脂酸和多官能羧酸的聚甘油偏酯,其可通过以下物质的酯化获得:聚甘油混合物与多羟基硬脂酸,其中N=1-10,优选2-8,特别是3-5个单元,和二聚体脂肪酸,所述二聚体脂肪酸已由具有12-22个碳原子的不饱和脂肪酸的催化二聚获得并具有2-3的平均官能度,和/或和链长为2-16个碳原子的脂族、直链或支化二和/或三羧酸,和另外的具有6-22个碳原子,优选12-18个碳原子的饱和或不饱和、直链或支化脂肪酸,并且该聚甘油混合物的酯化度介于20-75%之间,优选为40-70%。

权利要求书

1: 多羟基硬脂酸和多官能羧酸的聚甘油偏酯,其可通过以下 物质的酯化获得: a)聚甘油混合物和 b)多羟基硬脂酸和 c)二和/或三羧酸和任选的/或和 d)二聚体脂肪酸,和 e)具有6-22个碳原子的脂肪酸。
2: 根据权利要求1的聚甘油偏酯,其中a)的聚甘油混合物具 有1-10的平均缩合度。
3: 根据权利要求1-2的聚甘油偏酯,其中b)的多羟基硬脂酸 具有1-10的平均缩合度。
4: 根据权利要求1-3的聚甘油偏酯,其中c)的二和/或三羧 酸是脂族、直链或支化二羧酸并含有2-16个碳原子。
5: 根据权利要求1-4的聚甘油偏酯,其中d)的二聚体脂肪酸 具有2-3的平均官能度。
6: 根据权利要求1-5的聚甘油偏酯,其中e)的脂肪酸是具有 6-22个碳原子的饱和或不饱和、直链或支化一元酸。
7: 根据权利要求1-6的聚甘油偏酯,其中该聚甘油混合物的 酯化度为OH基团的20-75%。
8: 根据权利要求1-7的聚甘油偏酯,其可通过以下物质的酯 化获得: a)聚甘油混合物的1.0mol的OH基团和 b)多羟基硬脂酸的0.01-0.9mol的COOH基团和 c)二和/或三羧酸的0.01-0.9mol的COOH基团和/或 d)二聚体脂肪酸的0-0.9mol的COOH基团,和 e)具有6-22个碳原子的脂肪酸的0.1-0.9mol的COOH基团, 条件是COOH基团的总和大约相当于聚甘油混合物OH基团的 20-75%。
9: 权利要求1的聚甘油偏酯的制备方法,其包括: 在第一阶段,用脂肪酸和二和/或三羧酸和/或二聚体酸将聚 甘油酯化到酯化度达10-70%,优选25-40%,和 在第二阶段,用多羟基硬脂酸将产物酯化到总酯化度为20 -75%,优选40-60%,或者 在第一阶段,用脂肪酸和多羟基硬脂酸将聚甘油酯化到酯化 度达10-70%,优选25-40%,和 在第二阶段,用二和/或三羧酸和/或二聚体酸将产物酯化到 总酯化度为20-75%、优选40-60%。
10: 本发明的聚甘油偏酯作为化妆品或药物配方中W/O乳化 剂的用途。

说明书


高度液态W/O乳液用乳化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多羟基硬脂酸和多官能羧酸的聚甘油偏酯,其可通过以下物质的酯化获得:聚甘油混合物与多羟基硬脂酸,其中N=1-10个单元,或者和二聚体脂肪酸,所述二聚体脂肪酸已由具有12-22个碳原子的不饱和脂肪酸的催化二聚获得并具有2-3的平均官能度,或者和链长为2-16个碳原子的脂族、直链或支化二羧酸,和另外的具有6-22个碳原子的饱和或不饱和、直链或支化脂肪酸,且该聚甘油混合物的酯化度介于20-75%之间。本发明涉及其制备方法及其作为化妆品或药物配方中的W/O乳化剂的用途,和作为在油性分散体中分散无机微细颜料用助剂的用途。

    背景技术

    本领域人员公知,由于通常的高分散相含量(>65%)导致的水滴的密实堆积,油包水乳液难以稳定而防止水滴的聚结并因而防止水的析出。高堆积密度的另一结果是乳液本身的高粘度。为了实现化妆品工业需要的充分稳定性,通常使用稳定蜡并且在某些情况下使用高粘度油类,两者都增加(外)油相的粘度,并由此降低水滴的流动性,防止聚结。然而,高粘度油类和稳定蜡对于在皮肤上的感觉有不利影响,表现为浓密和粘的感觉。水包油乳液,已知其对于皮肤有较稀薄的感觉,原则上确实能够转换作为一种替代品,但是油包水乳液比水包油乳液具有明显更好的保护作用。

    因此通常值得努力实现的目标是生产尽可能轻的油包水乳液,即像水包油乳液一样低粘度,而无需放弃它们的特殊保护作用。特别地,该目的要使粘度尽可能低的油包水乳液不粘但仍能够稳定。要使用的乳化剂在本文中起特别关键的作用。

    由于生态学方面的原因,乳液制剂的生产商和消费者对于基于天然原料的W/O乳化剂都有浓厚的兴趣。为此原因,多元醇,如甘油、聚甘油、山梨醇或甲基苷与脂肪酸诸如油酸或异硬脂酸的偏酯具有多种用途。

    然而,该类型的乳化剂不适于稳定具有高含量天然甘油三酯的可流动乳液(洗剂)和膏剂。除了所提及的W/O乳化剂,满足市场稳定性要求(耐温-15℃至+45℃,某些情况下-25℃至+50℃)的膏剂作为类脂组分主要包含石蜡油和单链烷醇的脂肪酸酯(MW<500);这些比更高分子量的甘油三酯具有更好的技术性能。然而,需要较高浓度的增粘蜡(≥3%)用于稳定,这些对于应用性能有不利影响,因为它们在皮肤上产生不希望的发粘-油腻的感觉。

    辅助乳化剂,特别是与金属皂结合的环氧乙烷加合物扩展了仅用于包含石蜡油的洗剂的应用领域。

    二聚和聚合不饱和C18-脂肪酸的聚甘油酯比多元醇脂肪酸偏酯具有明显更好的乳化性能。它们由植物油,优选豆油的单-和二甘油酯在大约300℃下热处理几小时获得,或通过热聚合植物油与聚甘油的酯交换获得。

    通过类似方法由蓖麻油形成的聚甘油多聚蓖酸酯也是有效的W/O乳化剂(DE-B-4409569)。

    两类物质都还没能固定用于化妆品或药物乳液制剂中,这是因为它们对氧化的敏感性和时常的油腻-酸败气味。在制备过程中大量热暴露和不饱和特性(碘值大约100)是其主要原因。

    相反,与聚甘油多聚蓖酸酯化学相关且也能够由植物原料制备的聚甘油多羟基硬脂酸酯具有令人满意的感觉品质,并具有形成膏状,特别是可流动W/O乳液的主要能力。

    DE-A-4012693提出了多羧酸与多羟基化合物的酯。起始化合物的缩合给出具有过量羧基的产物,然后将其中和。反应产物适合作为O/W乳化剂。

    EP-B-0835862描述了聚甘油偏酯,其可通过聚甘油酯化度为30-75%的聚甘油混合物与具有12-22个碳原子的饱和或不饱和、直链或支化脂肪酸和平均官能度为2-2.4的二聚体脂肪酸的酯化获得。与具有改进稳定性的聚甘油多羟基硬脂酸酯相比,它们具有附加的益处,特别是由它们制备的W/O乳液具有更高的耐冻融性。然而,这些乳液仍然较粘并引起皮肤轻微发粘的感觉。

    在耐冻融上的改进在乳液制剂的可运输性和可储存性方面具有非常实际的意义。经过在非常低的温度下较长时间储存或在较长的运输路线中温度急剧变化,不充分的乳液稳定性能够通过乳液制剂中水的明显析出而表现出来,或甚至能够导致乳液的完全破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开发一种乳化剂,其使得能够配方具有在皮肤上的愉悦感觉并同时具有改进的耐冻融性的高度液态乳液。

    目前已经令人惊奇地发现,如果使用与二羧酸另外键联的多羟基硬脂酸的聚甘油偏酯作为乳化剂,则能够获得粘度特别低但同时特别稳定的油包水乳液。

    因此,本发明涉及多羟基硬脂酸和多官能羧酸的聚甘油偏酯,其可通过以下物质的酯化获得:聚甘油混合物和多羟基硬脂酸,其中N=1-10,优选2-8,特别是2-5个单元,和二聚体脂肪酸,所述二聚体脂肪酸已由具有12-22个碳原子的不饱和脂肪酸的催化二聚获得并具有2-3的平均官能度,和/或和链长为2-16个碳原子的脂族、直链或支化二和/或三羧酸,和另外的具有6-22个碳原子,优选12-18个碳原子的饱和或不饱和、直链或支化脂肪酸,且该聚甘油混合物的酯化度介于20-75%之间,优选40-70%。

    本发明还涉及本发明的聚甘油偏酯作为化妆品或药物配方中的W/O乳化剂的用途。

    具体实施方案

    已经令人惊奇地发现,强极性植物油也能够被引入到稳定的乳液中,而通过这些产物,常规乳化剂产生出特别是在低温下不稳定的乳化剂。基于12-羟基硬脂酸的缩合产物呈液态,因而也适于除了常规“热-热”制备之外的乳液的节能“冷-冷”制备。

    例如通过羟基硬脂酸,优选12-羟基硬脂酸的缩聚来制备按照本发明共同使用的多羟基硬脂酸,所述羟基硬脂酸由已知方法通过蓖麻油酸或工业级蓖麻油脂肪酸的硬化获得。形成以下通式的酯化产物:

    

    其中

    N=1-10,优选2-8,特别是2-5个脂肪酸单元,它们具有187-20的酸值,优选96-45。

    合适的聚甘油特别是以下通式的那些:

    

    其具有1-11的平均缩合度n,优选2-6,特别优选3-6,羟基数为约1350至约800,优选约1200至约900。

    这些是工业级聚甘油混合物,其例如通过在升温下甘油的碱催化缩合获得,通过蒸馏工艺能够任选由其获得具有所需缩合度的部分。由另一路线例如由表氯醇或缩水甘油获得的聚甘油同样也是合适的。

    使用具有以下同系物分布(GC法)的聚甘油已经证明是特别有益的;优选的范围在圆括号中给出:

    甘油:0-20(<5)wt.%

    双甘油:0-60(5-30)wt.%

    三甘油:0-60(5-50)wt.%

    四甘油:0-30(5-25)wt.%

    五甘油:0-30(5-20)wt.%

    低聚甘油:至100wt.%

    如众所周知的,所用的二聚体脂肪酸是无环和环状二羧酸的混合物,其通过具有12-22个碳原子的不饱和脂肪酸的催化二聚获得并具有2-3,优选约2的平均官能度。它们也可以包含少量的聚合脂肪酸(三聚和具有更高官能度的)。酸值是150-290,优选190-200。

    市售产品平均具有约7-15wt.%的单体含量,约70-77wt.%的二聚体含量,约15-16wt.%的聚合物含量。

    能够通过已知分离方法将它们调整为具有更高含量的特定官能度(一、二、三)和/或通过氢化将它们调整为具有低含量的不饱和脂肪酸(低碘值)。

    其他信息可见于诸如Uniqema(Pripol)和Arizona Chem.(Unidyme,Century)等的生产商的产品说明书。

    对于二聚体酸的制备和使用及其物理和化学性能,也可参考出版物“The Dimer:The chemical and physical properties,reactions andapplications”,E.C.Leonard编;Humko Sheffield Chemical,1975,Memphis,Tenn.。

    代替二聚体酸,使用较短链的二-或三羧酸,如乙二酸、丙二酸、丁二酸、戊二酸、己二酸、庚二酸、辛二酸、壬二酸、癸二酸和十二碳二酸特别适合于本发明的作为乳化剂的预想用途。羟基二和三羧酸,如苹果酸、酒石酸和柠檬酸,也是合适的。

    具有4-14个碳原子的链烷二羧酸是特别优选的。

    另外通过共同使用这些酸能够实现W/O乳液中明显改进的相界稳定化。

    合适的另外的脂肪酸组分尤其是饱和脂肪酸,如十二烷酸、十三烷酸、十四烷酸、十六烷酸、十七烷酸、十八烷酸、异十八烷酸、二十烷酸和二十二烷酸及其混合物。

    天然存在的混合物例如是椰子油脂肪酸,其包含作为主成分的十二烷酸,和另外的饱和C14-至C18-脂肪酸和任选的饱和C8-至C10-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以及动物脂脂肪酸,其基本上是十六烷酸和十八烷酸的混合物。

    合适的另外的不饱和脂肪酸组分是单烯属不饱和酸,例如十六碳烯酸,十八碳烯酸,如油酸(顺-9-十八碳烯酸)或反油酸(反-9-十八碳烯酸),二十碳烯酸和二十二碳烯酸,如芥酸(顺-13-二十二碳烯酸)或巴西烯酸(反-13-二十二碳烯酸);多不饱和脂肪酸,例如十八碳二烯酸和十八碳三烯酸,如亚油酸和亚麻酸,及其混合物。

    含有18-22个碳原子的液体脂肪酸,如油酸、蓖麻油酸、芥酸和异硬脂酸是特别合适的。由于烃链中的支化或双键,它们的凝固点低于35℃。此外能够使用脂肪酸混合物,其也可包含蜡质组分,如硬化蓖麻油酸。

    而且有可能使用内酯,如丁内酯或己内酯作为该脂肪酸组分。

    在本发明的聚甘油偏酯中,聚甘油的羟基被酯化到20-75%,优选40-70%的程度。

    对于它们的制备,变体A)和B)是优选的,据此在

    A)第一阶段,用脂肪酸和二羧酸和/或二聚体酸将聚甘油酯化到酯化度达10-70%,优选25-40%,在第二阶段,用多羟基硬脂酸将产物酯化到总酯化度为20-75%,优选40-60%,或

    B)在第一阶段,用脂肪酸和多羟基硬脂酸将聚甘油酯化到酯化度达10-70%,优选25-40%,并在第二阶段,用二羧酸和/或二聚体酸将产物酯化到总酯化度为20-75%,优选40-60%。

    加入脂肪酸的其他顺序和单釜工艺也是可能的。

    根据本发明的多羟基硬脂酸与二酸/二聚体酸与脂肪酸的摩尔比是0.25-4mol∶0.1-2mol∶0-10mol,优选为0.25-2mol∶0.3-1mol∶0.5-3mol,HLB值约为3-8,这通过适当选择亲水和亲油分子含量而确立,以便获得W/O乳液稳定所需的良好性能。亲水成分的含量是10-70%,优选20-40%时,可实现此目的。

    本发明的聚甘油偏酯能够通过加热反应组分并通过蒸馏分离掉反应所得水而以本领域已知的方式制备。可以共同使用酸性或碱性催化剂,如磺酸、磷酸或亚磷酸,路易斯酸,如锡盐,或碱金属或碱土金属氧化物或氢氧化物,醇化物或盐以加速反应。然而,催化剂的加入并不是绝对必需的。能够例如通过分离出的反应水,通过测定酸值或通过红外光谱法来监测逐步转化。一般地,目标是最终产物中的酸值<20,优选<10。具有<5酸值的产物是特别优选的。

    本发明的聚甘油酯适合用于稳定含水乳液和分散体。

    它们作为制备化妆品或药物制剂用乳化剂的用途是优选的。可能  的化妆品配方是通过使用水包油或油包水乳化剂获得的易于涂抹均匀的那些,因为通过这些乳化剂体系,可以将油或脂容易地引入含水相中,或者可以将含水相容易地引入油或脂中,例如膏剂,如护理膏剂、婴儿用膏剂或防晒膏剂,软膏,洗剂或化妆品。在药物配方中,如软膏或膏剂中,水包油或油包水乳化剂对于活性化合物的应用来说是需要的。

    可采用的油组分是:

    -酯油,如棕榈酸辛酯、硬脂酸辛酯、辛酸十六酯、辛酸/癸酸甘油三酯、油酸癸酯、鲸蜡基硬脂基辛酸酯(cetearyl octanoate)、十四烷酸异丙酯、棕榈酸异丙酯、苯甲酸C12-13-烷基酯、庚酸十八烷基酯、己二酸二丁酯

    -植物油,如麦胚油、加州希蒙得木油、橄榄油、琉璃苣油、鳄梨油、花生油、杏仁油、向日葵油、胡桃油

    -高级醇类,如辛基十二醇(或一般地guerbet醇)、油醇和

    -石蜡(烃)油,如石蜡油、异十六烷、聚癸烯、凡士林、固体石蜡perliquidum、角鲨烷。

    本领域人员已知用于化妆品和药物的常规组成和组分以及常规助剂,如稳定剂或防腐剂也可用于此类化妆品和药物配方中。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用聚甘油偏酯具有明显提高由其制得的化妆品和药物配方的低温储存稳定性的效果,这在油包水乳液的情况下特别重要,其与水包油乳液相比更加难以稳定。

    通常,在配方中需要较低浓度的聚甘油偏酯和/或较少量的赋予稠度的蜡,以获得与现有技术的试剂相同的作用。此外,用本发明的聚甘油偏酯制备的油包水乳液比用现有技术的乳化剂制备的类似稳定的乳液具有更高度的液态。

    合成实施例:

    实施例1:

    在第一阶段,用脂肪酸酯化聚甘油(羟基数(OHN)=1090)。

    在第一阶段,于240℃下用100g聚甘油酯化88.4g(0.31mol)异硬脂酸和157.5g(0.13mol)酸值(AN)为47的多羟基硬脂酸,同时通入氮气。在此温度下反应2小时后,酸值<10。在第二阶段,将混合物冷却到130℃,并加入22.5g(0.11mol)癸二酸。再次将混合物加热到240℃,并在该温度下搅拌3小时。获得酸值<5的粘性产物。

    实施例2:

    于240℃下用61.9g聚甘油(OHN=950)酯化91.1g(0.32mol)异硬脂酸和141.7g(0.12mol)酸值(AN)为47的多羟基硬脂酸,同时通入氮气。在此温度下反应2小时后,酸值<10。在第二阶段,将混合物冷却到130℃,并加入20.2g(0.1mol)癸二酸。再次将混合物加热到240℃,并在该温度下搅拌3小时。获得酸值<5的粘性产物。

    实施例3:

    于240℃下用75.0g聚甘油(OHN=950)酯化120.0g(0.42mol)异硬脂酸和75.0g(0.17mol)酸值(AN)为47的多羟基硬脂酸,同时通入氮气。在此温度下反应2小时后,酸值<10。在第二阶段,将混合物冷却到130℃并加入20.2g(0.1mol)癸二酸。再次将混合物加热到240℃,并在该温度下搅拌3小时。获得酸值<5的粘性产物。

    实施例4:

    于240℃下用61.9g聚甘油(OHN=1090)酯化111.8g(0.39mol)异硬脂酸和110.4g(0.09mol)酸值(AN)为47的多羟基硬脂酸,同时通入氮气。在此温度下反应2小时后,酸值<10。在第二阶段,将混合物冷却到130℃,并加入20.2g(0.1mol)癸二酸。再次将混合物加热到240℃,并在该温度下搅拌3小时。获得酸值<5的粘性产物。

    实施例5:

    在第一阶段,于240℃下用61.9g聚甘油(OHN=1090)酯化91.1g(0.32mol)异硬脂酸和141.7g(0.12mol)酸值(AN)为45的多羟基硬脂酸,同时通入氮气。在此温度下反应2小时后,酸值<10。然后将混合物冷却到180℃,并加入57.5g(0.1mol)二聚体脂肪酸(Empol1.062)。再次将混合物加热到240℃,并在该温度下搅拌3小时。获得其特征是酸值<5的粘性产物。

    实施例6:

    在第一阶段,于240℃下用61.9g聚甘油(OHN=1090)酯化91.1g(0.32mol)异硬脂酸和141.7g(0.12mol)酸值(AN)为45的多羟基硬脂酸,同时通入氮气。在此温度下反应2小时后,酸值<10。然后将混合物冷却到130℃,并加入14.6g(0.1mol)己二酸。再次将混合物加热到240℃,并在该温度下搅拌3小时。获得其特征是酸值<5的粘性产物。

    实施例7:

    在第一阶段,于240℃下用175.8g聚甘油(OHN=850)酯化88.4g(0.31mol)异硬脂酸和22.5g(0.11mol)癸二酸,同时通入氮气。在此温度下反应2小时后,酸值<10。然后于240℃下加入157.5g(0.13mol)酸值(AN)为45的多羟基硬脂酸,同时通入氮气。然后在240℃下搅拌混合物,直到AN<5。

    实施例8:

    在第一阶段,于240℃下用61.9g聚甘油(OHN=1090)酯化91.1g(0.32mol)异硬脂酸和20.2g(0.1mol)癸二酸,同时通入氮气。在此温度下反应2小时后,酸值<10。然后于240℃下加入141.7g(0.12mol)酸值(AN)为59的多羟基硬脂酸,同时通入氮气。然后在240℃下搅拌混合物,直到AN<5。

    实施例9:

    用24 g聚甘油(OHN=1090)以本领域已知的方式酯化已经事先被等当量异硬脂酸酯化的215.6g(0.2mol)酸值(AN)为48的多羟基硬脂酸。在此温度下反应2小时后,酸值<10。然后将混合物冷却到130℃,并加入10.1g(0.2mol)癸二酸。再次将混合物加热到240℃并在该温度下搅拌8小时,直到达到酸值<5。

    实施例10:

    在第一阶段进行聚甘油酯的制备。

    开始时,向反应容器中一起加入61g聚甘油(OHN=1090)、91.1g(0.32mol)异硬脂酸、20.2g(0.1mol)癸二酸和141.7g(0.12mol)酸值(AN)为59的多羟基硬脂酸,然后将混合物加热到达240℃,同时通入氮气,直到酸值<5。

    实施例11:

    在第一阶段,于240℃下用61.9g聚甘油(OHN=1090)酯化91.1g(0.32mol)异硬脂酸、10.1g(0.05mol)癸二酸和6.7g(0.05mol)苹果酸,同时通入氮气。在此温度下反应2小时后,酸值<10。然后于240℃下加入141.7g(0.12mol)酸值(AN)为45的多羟基硬脂酸,同时通入氮气。然后在240℃下搅拌混合物,直到AN<5。

    实施例12:

    在第一阶段,于240℃下用61.9g聚甘油(OHN=850)酯化91.1g(0.32mol)异硬脂酸和20.2g(0.1mol)癸二酸,同时通入氮气。在此温度下反应2小时后,酸值<10。然后于240℃下加入141.7g(0.12mol)酸值(AN)为45的多羟基硬脂酸,同时通入氮气。然后在240℃下搅拌混合物,直到AN<5。

    实施例13:

    在第一阶段,于240℃下用63g聚甘油(OHN=1190)酯化91.1g(0.32mol)异硬脂酸和20.2g(0.1mol)癸二酸,同时通入氮气。在此温度下反应2小时后,酸值<10。然后于240℃下加入141.7g(0.12mol)酸值(AN)为45的多羟基硬脂酸,同时通入氮气。然后在240℃下搅拌混合物,直到AN<5。

    实施例14:

    在第一阶段,于240℃下用127.8g聚甘油(OHN=890)酯化88.4g(0.31mol)异硬脂酸和22.5g(0.11mol)癸二酸,同时通入氮气。在此温度下反应2小时后,酸值<10。然后于240℃下加入157.5g(0.12mol)酸值(AN)为45的多羟基硬脂酸,同时通入氮气。然后在240℃下搅拌混合物,直到AN<5。

    实施例15:

    在第一阶段,于240℃下用175.8g聚甘油(OHN=850)酯化88.4g(0.31mol)异硬脂酸和22.5g(0.11mol)癸二酸,同时通入氮气。在此温度下反应2小时后,酸值<10。然后于240℃下加入157.5g(0.13mol)酸值(AN)为45的多羟基硬脂酸,同时通入氮气。然后在240℃下搅拌混合物,直到AN<5。

    实施例16:

    在第一阶段,于240℃下用51.6g聚甘油(OHN=1080)酯化132.9g(0.47mol)异硬脂酸和16.9g(0.08mol)癸二酸,同时通入氮气。在此温度下反应2小时后,酸值<10。然后于240℃下加入237.7g(0.2mol)酸值(AN)为45的多羟基硬脂酸,同时通入氮气。然后在240℃下搅拌混合物,直到AN<5。

    配方实施例:

    配方实施例1:

    将现有技术的乳化剂用作乳化剂,所述乳化剂基于脂肪酸和二聚体酸的聚甘油偏酯(EP-B-0835862)。

         配方1A(%)    配方1B(%)A现有技术的乳化剂    2.50    2.50蓖麻油蜡    0.25    0.25Ceresin W 80    0.25    0.25石蜡油    -    14.00棕榈酸辛酯    11.00    8.00C8/10-三甘油    11.00    -B甘油    3.35    3.35溴硝丙二醇    0.05    0.05MgSO4×7H2O    0.60    0.60    71.00    71.00


    制备:

    将B(20℃)搅拌加入A(80℃)中,均化,冷却2小时后重复均化。

    配方实施例2:

    将现有技术的一种不同的乳化剂用作乳化剂,所述乳化剂基于多羟基硬脂酸的聚甘油偏酯(DE-A-4409569)。

         配方2A(%)    配方2B(%)A现有技术的乳化剂    2.50    2.50蓖麻油蜡    0.25    0.25Ceresin W 80    0.25    0.25石蜡油    -    14.00棕榈酸辛酯    11.00    8.00C8/10-三甘油    11.00    -B甘油    3.35    3.35溴硝丙二醇    0.05    0.05MgSO4×7H2O    0.60    0.60    71.00    71.00


    制备:

    将B(20℃)搅拌加入A(80℃)中,均化,冷却2小时后重复均化。

    配方实施例3:

    将实施方案实施例1的乳化剂用作乳化剂。

         配方3A(%)    配方3B(%)A实施方案实施例1的乳化剂    2.50    2.50蓖麻油蜡    0.25    0.25Ceresin W 80    0.25    0.25石蜡油    -    14.00棕榈酸辛酯    11.00    8.00C8/10-三甘油    11.00    -B甘油    3.35    3.35溴硝丙二醇    0.05    0.05MgSO4×7H2O    0.60    0.60    71.00    71.00


    制备:

    将B(20℃)搅拌加入A(80℃)中,均化,冷却2小时后重复均化。

    配方实施例4:

    将实施方案实施例2的乳化剂用作乳化剂。

         配方4A(%)    配方4B(%)A实施方案实施例2的乳化剂    2.50    2.50蓖麻油蜡    0.25    0.25Ceresin W 80    0.25    0.25石蜡油    -    14.00棕榈酸辛酯    11.00    8.00C8/10-三甘油    11.00    -B甘油    3.35    3.35溴硝丙二醇    0.05    0.05MgSO4×7H2O    0.60    0.60    71.00    71.00


    制备:

    将B(20℃)搅拌加入A(80℃)中,均化,冷却2小时后重复均化。

    配方实施例5:

    将实施方案实施例3的乳化剂用作乳化剂。

         配方5A(%)    配方5B(%)A实施方案实施例3的乳化剂    2.50    2.50蓖麻油蜡    0.25    0.25Ceresin W 80    0.25    0.25石蜡油    -    14.00棕榈酸辛酯    11.00    8.00C8/10-三甘油    11.00    -B甘油    3.35    3.35溴硝丙二醇    0.05    0.05MgSO4×7H2O    0.60    0.60    71.00    71.00


    制备:

    将B(20℃)搅拌加入A(80℃)中,均化,冷却2小时后重复均化。

    配方实施例6:

    将实施方案实施例4的乳化剂用作乳化剂。

         配方6A(%)    配方6B(%)A实施方案实施例4的乳化剂    2.50    2.50蓖麻油蜡    0.25    0.25Ceresin W 80    0.25    0.25石蜡油    -    14.00棕榈酸辛酯    11.00    8.00C8/10-三甘油    11.00    -B甘油    3.35    3.35溴硝丙二醇    0.05    0.05MgSO4×7H2O    0.60    0.60    71.00    71.00


    制备:

    将B(20℃)搅拌加入A(80℃)中,均化,冷却2小时后重复均化。

    用本发明的乳化剂制备的乳液3A、3B、4A、4B、5A、5B、6A和6B具有低粘度(Brookfield RVT Helipath Stand,D型;V.A.C.230,C转轴),而用基于脂肪酸和二聚体酸的聚甘油偏酯的现有技术乳化剂(EP-B-0835862)制备的乳液1A和1B具有提高的粘度,因而在皮肤上稍有发粘的感觉。

    用基于多羟基硬脂酸的聚甘油偏酯的现有技术乳化剂(DE-A-4409569)制备的乳液2A和2B的确表现出中等粘度,但是在低温储存后(在-15℃或-25℃下12小时)明显有水析出,这使得乳液难以运输。

    结果总结于下面的表中:

         粘度[Pas]  稳定性    乳液1A    28  稳定的    乳液1B    23  稳定的    乳液2A    19  在-15℃水析出    乳液2B    15  在-25℃水析出    乳液3A    13  稳定的    乳液3B    8  稳定的    乳液4A    13  稳定的    乳液4B    10  稳定的    乳液5A    12  稳定的    乳液5B    10  稳定的    乳液6A    11  稳定的    乳液6B    9  稳定的


    

高度液态W/O乳液用乳化剂.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高度液态W/O乳液用乳化剂.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高度液态W/O乳液用乳化剂.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度液态W/O乳液用乳化剂.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度液态W/O乳液用乳化剂.pdf(2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涉及多羟基硬脂酸和多官能羧酸的聚甘油偏酯,其可通过以下物质的酯化获得:聚甘油混合物与多羟基硬脂酸,其中N110,优选28,特别是35个单元,和二聚体脂肪酸,所述二聚体脂肪酸已由具有1222个碳原子的不饱和脂肪酸的催化二聚获得并具有23的平均官能度,和/或和链长为216个碳原子的脂族、直链或支化二和/或三羧酸,和另外的具有622个碳原子,优选1218个碳原子的饱和或不饱和、直链或支化脂肪酸,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运输 > 一般的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或装置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