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辛凉解表的中药.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用于辛凉解表的中药.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2973823 A (43)申请公布日 2013.03.20 CN 102973823 A *CN102973823A* (21)申请号 201210467166.5 (22)申请日 2012.11.19 A61K 36/899(2006.01) A61P 11/00(2006.01) A61P 31/20(2006.01) (71)申请人 桐乡市龙翔街道卫生院 地址 314504 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龙翔街道 花石西路 76 号 (72)发明人 魏林坤 (74)专利代理机构 杭州天欣专利事务所 33209 代理人 杨显俭 (54) 发明名称 一种用于辛凉解表的中药。
2、 (57)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辛凉解表的中药, 其特 征在于 : 所述中药由银花、 连翘、 山栀、 薄荷、 荆 芥、 竹叶、 芦根、 牛蒡子、 桔梗和大青叶组成, 各成 分的重量为 : 银花1014克, 连翘1014克, 山 栀 10 14 克, 薄荷 4 8 克, 荆芥 4 8 克, 竹叶 8 12 克, 芦根 10 14 克, 牛蒡子 8 12 克, 桔 梗 4 8 克, 大青叶 10 14 克。本发明所采用的 药材药价低、 易推广, 该药方由十味中草药组成, 所涉及的中草药均为常见中药, 价格低廉, 便于各 地患者取用 ; 本发明配制方便 ; 本中药具有辛凉 解表的功效。 (51)。
3、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4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4 页 1/1 页 2 1. 一种用于辛凉解表的中药, 其特征在于 : 所述中药由银花、 连翘、 山栀、 薄荷、 荆芥、 竹叶、 芦根、 牛蒡子、 桔梗和大青叶组成, 各成分的重量为 : 银花 10 14 克, 连翘 10 14 克, 山栀 10 14 克, 薄荷 4 8 克, 荆芥 4 8 克, 竹叶 8 12 克, 芦根 10 14 克, 牛蒡 子 8 12 克, 桔梗 4 8 克, 大青叶 10 14 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辛凉解表的中药。
4、,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各成分的重量为 : 银 花 12 克, 连翘 12 克, 山栀 12 克, 薄荷 6 克, 荆芥 6 克, 竹叶 10 克, 芦根 12 克, 牛蒡子 10 克, 桔梗 6 克, 大青叶 12 克。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2973823 A 2 1/4 页 3 一种用于辛凉解表的中药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 特别是一种用于辛凉解表的中药。 背景技术 0002 风热病邪多从口鼻而入, 先侵犯于肺, 故本病初起以邪在肺卫为病变中心。 临床上 常见于上感, 大叶性肺炎, 支气管肺炎, 急性支气管炎初期。症见身热, 微恶风寒, 无汗或少 汗, 头痛且胀。
5、, 咳嗽, 口微渴, 舌苔薄白、 舌边尖红 , 脉浮数。 由于风热袭表, 开阖失司, 卫气 不能温煦肌肤, 则恶寒, 邪正交争, 阳热不得外泄而发热 , 胰理郁闭, 则无汗或少汗, 肺气失 宣则咳嗽, 风热上攻则头胀且痛, 阳邪易于伤津, 初起津液轻度耗损故微渴 ; 舌苔薄白, 脉浮 数均为风热在表之象。 温病具有起病急骤、 传变较快, 易搏击气血, 蕴结成毒, 且多夹有秽浊 之气等特点, 具有程度不等的传染性、 流行性。治疗温病需防范于未然,“截断” 病势的发展, 亦当清热解毒。故需要以辛凉解表的中药治疗。 0003 目前公开的辛凉解表的药仍存在一些问题 : 对温病初起或痘疹初起的疗效不显 。
6、著, 制作工艺复杂, 药价昂贵。如公开日为 2009 年 6 月 17 日, 公开号为 CN100500176C 的一 种辛凉解表、 清热解毒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中药组合物所含的有效成分 是选用金银花 30-70 份、 黄芩 30-70 份、 连翘 60-120 份、 板蓝根 30-70 份制备而成的。该发 明的中药组合物可以是口服液、 片剂、 胶囊剂或颗粒剂。 该发明还提供了该中药组合物在制 备治疗外感风热引起的发热、 咳嗽、 咽痛药物中的应用。该辛凉解表、 清热解毒的中药组合 物的制备方法十分复杂。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 而提供一。
7、种简单方便、 疗程 短、 药效显著、 药价低、 易于推广, 且治愈率高的用于辛凉解表的中药。 0005 本发明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 该用于辛凉解表的中药, 其特征在于 : 所述中药由银花、 连翘、 山栀、 薄荷、 荆芥、 竹叶、 芦根、 牛蒡子、 桔梗和大青叶组成, 各成分的 重量为 : 银花 10 14 克, 连翘 10 14 克, 山栀 10 14 克, 薄荷 4 8 克, 荆芥 4 8 克, 竹叶 8 12 克, 芦根 10 14 克, 牛蒡子 8 12 克, 桔梗 4 8 克, 大青叶 10 14 克。 0006 作为优选, 本发明所述各成分的重量为 : 银花 12 克,。
8、 连翘 12 克, 山栀 12 克, 薄荷 6 克, 荆芥 6 克, 竹叶 10 克, 芦根 12 克, 牛蒡子 10 克, 桔梗 6 克, 大青叶 12 克。 0007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 具有以下明显效果 : 本发明主治 : 风热表证、 温病初起或 痘疹初起。 0008 本发明的配制工艺 : 将银花、 连翘、 山栀、 薄荷、 荆芥、 竹叶、 芦根、 牛蒡子、 桔梗和大 青叶用清水文火慢熬, 待药剂熬熟后去渣得到药汁。 0009 用法 : 每日取该药方一剂, 煎服 2 次, 成人每次 200ml。 0010 本发明中, 各中草药的性能作用如下。 0011 银花 : 性寒, 味甘。归肺、 。
9、心、 胃经。清热解毒, 凉散风热。 说 明 书 CN 102973823 A 3 2/4 页 4 0012 连翘 : 性微寒, 味苦。归肺、 心、 小肠经。清热解毒, 消肿散结。 0013 山栀 : 性寒, 味苦。归心、 肺、 三焦经。泻火除烦, 清热利尿, 凉血解毒。 0014 薄荷 : 性凉, 味辛。归肺、 肝经。宣散风热, 清头目, 透疹。 0015 荆芥 : 性微温, 味辛。归肺、 肝经。解表散风, 透疹。 0016 竹叶 : 性寒, 味甘、 辛、 淡。归心、 胃、 小肠经。清热除烦, 生津利尿。 0017 芦根 : 性寒, 味甘。归肺、 胃经。清热生津, 除烦, 止呕, 利尿。 00。
10、18 牛蒡子 : 性寒, 味辛、 苦。归肺、 胃经。疏散风热, 宣肺透疹, 解毒利咽。 0019 桔梗 : 性平, 味苦、 辛。归肺经。宣肺, 利咽, 祛痰, 排脓。 0020 大青叶 : 性寒, 味苦。归心、 胃经。清热解毒, 凉血消斑。 0021 银花味甘性寒, 能散热解表。连翘味苦性微寒, 能 “透肌解表, 清热逐风, 为治风热 要药” , 二药气味芳香, 既有轻宣透表, 疏散风热的作用, 又有清热解表, 避秽化浊功用, 在透 散卫分表邪的同时, 兼顾了温热病邪易蕴而成毒及多夹秽浊之气的特点, 故重用为君药。 薄 荷辛凉,“散风热, 清利头目” ; 牛蒡子辛苦而寒,“入肺而疏风散寒, 泻。
11、热清咽” , 二药疏散风 热, 清利头目, 且可解毒利咽。荆芥辛而微温, 解表散邪, 虽属辛温, 但辛而不烈, 温而不燥, 与大队辛凉药配合, 可增辛散透表之力。 薄荷、 牛蒡子和荆芥同用, 助君药发散表邪, 透邪外 出, 俱为臣药。热已伤津, 当生津以扶正。芦根 “性凉能清肺热, 味甘多液, 更善滋养肺阴” ; 竹叶 “止渴, 除上焦烦热” ; 大青叶 “清热解毒” , 三药同用, 清热生津, 既可增强清热之功, 又 可补充受损之津。肺气失宣, 肺系不利, 故配桔梗和山栀开宣肺气止咳利咽。上述二药均为 佐药。诸药配伍, 共凑疏散风热, 清热解毒之功。本方辛凉与辛苦甘寒同用, 正合 素问 至 。
12、真要大论 “风淫于内, 治以辛凉, 佐以苦甘” 的治法。 0022 本发明所采用的药材药价低、 易推广, 该药方由十味中草药组成, 所涉及的中草药 均为常见中药, 价格低廉, 便于各地患者取用 ; 本发明配制方便 ; 本中药具有辛凉解表的功 效。 具体实施方式 0023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以下实施例是对本发明的解释而 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0024 实施例 1。 0025 本实施例中用于辛凉解表的中药由银花 12 克, 连翘 12 克, 山栀 12 克, 薄荷 6 克, 荆芥 6 克, 竹叶 10 克, 芦根 12 克, 牛蒡子 10 克, 桔梗 6 克, 大。
13、青叶 12 克组成。 0026 将银花、 连翘、 山栀、 芦根和大青叶各 12 克, 薄荷、 荆芥和桔梗各 6 克, 竹叶和牛蒡 子各 10 克制成药剂。每日取该药方一剂, 煎服 2 次, 成人每次 200ml。 0027 本发明所采用的药方具有疗效好, 治愈率高, 药价低、 易推广的特点。本发明所采 用的药方 7 天一个疗程, 一般需要治疗 1 2 个月, 治愈率高达 90%。 0028 本发明所采用的药方针对不同病人的体质状况, 用药量略有不同, 药材略有增减。 0029 实施例 2。 0030 本实施例中用于辛凉解表的中药由银花 11 克, 连翘 11 克, 山栀 13 克, 薄荷 5 。
14、克, 荆芥 7 克, 竹叶 11 克, 芦根 11 克, 牛蒡子 9 克, 桔梗 7 克, 大青叶 13 克组成。 0031 将银花 11 克, 连翘 11 克, 山栀 13 克, 薄荷 5 克, 荆芥 7 克, 竹叶 11 克, 芦根 11 克, 说 明 书 CN 102973823 A 4 3/4 页 5 牛蒡子 9 克, 桔梗 7 克, 大青叶 13 克制成药剂。每日取该药方一剂, 煎服 2 次, 成人每次 200ml。 0032 本发明所采用的药方具有疗效好, 治愈率高, 药价低、 易推广的特点。本发明所采 用的药方 7 天一个疗程, 一般需要治疗 1 2.5 个月, 治愈率高达 80。
15、% 90%。 0033 本发明所采用的药方针对不同病人的体质状况, 用药量略有不同, 药材略有增减。 0034 实施例 3。 0035 本实施例中用于辛凉解表的中药由银花 13 克, 连翘 13 克, 山栀 11 克, 薄荷 7 克, 荆芥 5 克, 竹叶 9 克, 芦根 13 克, 牛蒡子 11 克, 桔梗 5 克, 大青叶 11 克组成。 0036 将银花 13 克, 连翘 13 克, 山栀 11 克, 薄荷 7 克, 荆芥 5 克, 竹叶 9 克, 芦根 13 克, 牛蒡子 11 克, 桔梗 5 克, 大青叶 11 克制成药剂。每日取该药方一剂, 煎服 2 次, 成人每次 200ml。 。
16、0037 本发明所采用的药方具有疗效好, 治愈率高, 药价低、 易推广的特点。本发明所采 用的药方 7 天一个疗程, 一般需要治疗 1 2.5 个月, 治愈率高达 80% 90%。 0038 本发明所采用的药方针对不同病人的体质状况, 用药量略有不同, 药材略有增减。 0039 实施例 4。 0040 本实施例中用于辛凉解表的中药由银花 10.1 克, 连翘 10.1 克, 山栀 13.9 克, 薄荷 4.1 克, 荆芥 7.9 克, 竹叶 11.9 克, 芦根 10.1 克, 牛蒡子 8.1 克, 桔梗 7.9 克, 大青叶 13.9 克 组成。 0041 将银花 10.1 克, 连翘 10。
17、.1 克, 山栀 13.9 克, 薄荷 4.1 克, 荆芥 7.9 克, 竹叶 11.9 克, 芦根10.1克, 牛蒡子8.1克, 桔梗7.9克, 大青叶13.9克制成药剂。 每日取该药方一剂, 煎服 2 次, 成人每次 200ml。 0042 本发明所采用的药方具有疗效好, 治愈率高, 药价低、 易推广的特点。本发明所采 用的药方 7 天一个疗程, 一般需要治疗 1 3 个月, 治愈率达 70% 90%。 0043 本发明所采用的药方针对不同病人的体质状况, 用药量略有不同, 药材略有增减。 0044 实施例 5。 0045 本实施例中用于辛凉解表的中药由银花 13.9 克, 连翘 13.9。
18、 克, 山栀 10.1 克, 薄荷 7.9 克, 荆芥 4.1 克, 竹叶 8.1 克, 芦根 13.9 克, 牛蒡子 11.9 克, 桔梗 4.1 克, 大青叶 10.1 克 组成。 0046 将银花13.9克, 连翘13.9克, 山栀10.1克, 薄荷7.9克, 荆芥4.1克, 竹叶8.1克, 芦根 13.9 克, 牛蒡子 11.9 克, 桔梗 4.1 克, 大青叶 10.1 克制成药剂。每日取该药方一剂, 煎服 2 次, 成人每次 200ml。 0047 本发明所采用的药方具有疗效好, 治愈率高, 药价低、 易推广的特点。本发明所采 用的药方 7 天一个疗程, 一般需要治疗 1 3 个月。
19、, 治愈率达 70% 90%。 0048 本发明所采用的药方针对不同病人的体质状况, 用药量略有不同, 药材略有增减。 0049 实施例 6。 0050 本实施例中用于辛凉解表的中药由银花 10 克, 连翘 10 克, 山栀 14 克, 薄荷 4 克, 荆芥 8 克, 竹叶 12 克, 芦根 10 克, 牛蒡子 8 克, 桔梗 8 克, 大青叶 14 克组成。 0051 将银花 10 克, 连翘 10 克, 山栀 14 克, 薄荷 4 克, 荆芥 8 克, 竹叶 12 克, 芦根 10 克, 牛蒡子 8 克, 桔梗 8 克, 大青叶 14 克制成药剂。每日取该药方一剂, 煎服 2 次, 成人每。
20、次 说 明 书 CN 102973823 A 5 4/4 页 6 200ml。 0052 本发明所采用的药方具有疗效好, 治愈率高, 药价低、 易推广的特点。本发明所采 用的药方 7 天一个疗程, 一般需要治疗 1 3 个月, 治愈率达 70% 90%。 0053 本发明所采用的药方针对不同病人的体质状况, 用药量略有不同, 药材略有增减。 0054 实施例 7。 0055 本实施例中用于辛凉解表的中药由银花 14 克, 连翘 14 克, 山栀 10 克, 薄荷 8 克, 荆芥 4 克, 竹叶 8 克, 芦根 14 克, 牛蒡子 12 克, 桔梗 4 克, 大青叶 10 克组成。 0056 将银花 14 克, 连翘 14 克, 山栀 10 克, 薄荷 8 克, 荆芥 4 克, 竹叶 8 克, 芦根 14 克, 牛蒡子 12 克, 桔梗 4 克, 大青叶 10 克制成药剂。每日取该药方一剂, 煎服 2 次, 成人每次 200ml。 0057 本发明所采用的药方具有疗效好, 治愈率高, 药价低、 易推广的特点。本发明所采 用的药方 7 天一个疗程, 一般需要治疗 1 3 个月, 治愈率达 70% 90%。 0058 本发明所采用的药方针对不同病人的体质状况, 用药量略有不同, 药材略有增减。 说 明 书 CN 102973823 A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