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外敷治疗丹毒的中药方剂.pdf

上传人:le****a 文档编号:5393614 上传时间:2019-01-09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358.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206917.7

申请日:

2014.05.16

公开号:

CN104013743A

公开日:

2014.09.03

当前法律状态:

驳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驳回IPC(主分类):A61K 36/88申请公布日:20140903|||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A61K 36/88申请日:20140516|||公开

IPC分类号:

A61K36/88; A61P31/04; A61K31/19(2006.01)N

主分类号:

A61K36/88

申请人:

范军伟

发明人:

范军伟; 苑晖

地址:

266555 山东省青岛市经济技术开发区黄浦江路9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济南舜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205

代理人:

邵朋程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外敷治疗丹毒的中药方剂,其是由以下重量份配比的中药原料制成:扁蓄30-35克、鼠曲草30-35克、苏叶25-35克、芙蓉叶30-35克、紫背浮萍25-35克、龙葵30-35克、鱼腥草25-35克、蒲公英30-35克、陈醋90-105毫升。本发明精选9味中药原料,诸药合用具有清热解毒、除湿、散淤通络、消肿止痛等功效,可有效治疗丹毒病症。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外敷治疗丹毒的中药方剂,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以下重量份配比的中药原料制成:扁蓄30-35克、鼠曲草30-35克、苏叶25-35克、芙蓉叶30-35克、紫背浮萍25-35克、龙葵30-35克、鱼腥草25-35克、蒲公英30-35克、陈醋90-105毫升。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敷治疗丹毒的中药方剂,其中各中药原料的重量份配比是:扁蓄30克、鼠曲草30克、苏叶30克、芙蓉叶30克、紫背浮萍30克、龙葵30克、鱼腥草30克、蒲公英30克、陈醋90毫升。

说明书

说明书一种外敷治疗丹毒的中药方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方剂,尤其涉及一种外敷治疗丹毒的中药方剂。
背景技术
丹毒又称“网状淋巴管炎”,为乙型溶血性链球菌侵袭所导致的皮肤淋巴管网的炎症感染,也有部分为葡萄球菌感染。好发于下肢,多由皮肤、黏膜的某种病损引起,最常见者为足癣感染。发病后淋巴管网分布区域的皮肤出现炎症反应,引流区淋巴结也常累及。病变蔓延快,治愈后容易复发。丹毒若治疗不及时或不彻底可引起淋巴管反复炎症致淋巴管堵塞,回流受阻而形成象皮腿,甚至发生链球菌性中毒性休克综合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外敷治疗丹毒的中药方剂。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该外敷治疗丹毒的中药方剂是由以下重量份配比的中药原料制成:扁蓄30-35克、鼠曲草30-35克、苏叶25-35克、芙蓉叶30-35克、紫背浮萍25-35克、龙葵30-35克、鱼腥草25-35克、蒲公英30-35克、陈醋90-105毫升。
上述外敷治疗丹毒的中药方剂中,各中药原料的最佳重量份配比是:扁蓄30克、鼠曲草30克、苏叶30克、芙蓉叶30克、紫背浮萍30克、龙葵30克、鱼腥草30克、蒲公英30克、陈醋90毫升。
上述中药方剂的制备方法及用法如下:按上述重量份配比称取各中药原料,诸药研成细粉过筛,混合均匀,将陈醋煮沸,然后将陈醋倒入药粉调成糊状物即成。将药膏均匀摊于棉垫上,厚度为2-3mm,面积以超过患肢红肿皮肤边缘1cm为度,操作要轻柔,防止再损伤病变部位,以绷带包扎固定,同时嘱咐患者减少下肢活动,多注意休息并抬高患肢,促进血液循环及回流。每日换药1次,连续治疗1周。
在丹毒治疗过程中,除了在发作期采取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法,清除丹毒的细菌外,还应及时处理各种不良因素如足癣、湿疹、甲沟炎等细菌的侵入,是预防发作的关健。
本发明的药理及效果如下:
丹毒祖国医学称之为“流火”。中医认为,丹毒是由于外受火毒、风热、湿邪侵袭,内外热毒郁积于肌肤,导致气血凝带,经络阻塞而成。发于下肢者挟有湿热。故对下肢丹毒的治疗重在清热解毒、利湿消肿,且以发病初期治疗效果最佳。组方中所选各中药原料中:蒲公英、鱼腥草、芙蓉叶、龙葵具有清热解毒,活血消肿、利尿散结之功效;扁蓄、苏叶、紫背浮萍具有解表散寒、透疹止痒,利尿消肿之功效;鼠曲草的主要化学成分为黄酮类化合物、 挥发油类化合物和氨基酸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及光防护,抑菌抗炎等作用,辅料陈醋具有散瘀、解毒、杀虫作用。诸药合用具有清热解毒、除湿、散淤通络、消肿止痛等功效,可有效治疗丹毒病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按下述重量配比称取各中药原料:
扁蓄30克、鼠曲草30克、苏叶30克、芙蓉叶30克、紫背浮萍30克、龙葵30克、鱼腥草30克、蒲公英30克、陈醋90毫升。
制备方法如下:将称量好的扁蓄、鼠曲草、苏叶、芙蓉叶、紫背浮萍、龙葵、鱼腥草与蒲公英分别研成细粉过筛,然后混匀,再将陈醋煮沸,将煮沸后的陈醋倒入混合均匀的药粉中调成糊状物即成。
实施例2
按下述重量配比称取各中药原料:
扁蓄30克、鼠曲草35克、苏叶25克、芙蓉叶35克、紫背浮萍35克、龙葵30克、鱼腥草25克、蒲公英35克、陈醋105毫升。
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实施例3
按下述重量份配比称取各中药原料:
扁蓄35克、鼠曲草30克、苏叶35克、芙蓉叶30克、紫背浮萍25克、龙葵35克、鱼腥草35克、蒲公英30克、陈醋100毫升。
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临床试验
1、临床资料
60例患者均为2011年9月-2013年9月在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人民医院外科住院治疗的病人,均符合《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第二版)中关于丹毒的诊断标准。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其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最小20岁,最大65岁;病程最短者2天,最长者30天;发于左下肢者14例,右下肢者16例。
对照组30例,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最小21岁,最大64岁,病程最短者2天,最长者29天,发于左下肢者13例,右下肢者17例。2组患者临床资料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
2、治疗方法
2.1外治治疗组以本发明中药方剂药膏外敷患肢。药膏药物组成:扁蓄30克、鼠曲草30克、苏叶30克、芙蓉叶30克、紫背浮萍30克、龙葵30克、鱼腥草30克、蒲公英30克、陈醋90毫升。诸药研成细粉过筛,将陈醋煮沸,然后将陈醋倒入药粉调成糊状物即成,将药膏均匀摊于棉垫上,厚度为2-3mm,面积以超过患肢红肿皮肤边缘1cm为度,注意避开破溃处,操作要轻柔,防止再损伤病变部位,以绷带包扎固定,同时嘱咐患者减少下肢活动,多注意休息并抬高患肢,促进血液循环及回流。每日换药1次,连续治疗1周。对照组以25%的硫酸镁纱布连续湿敷患肢,每日6次,每次持续1小时,治疗1周。
2.2内治2组患者均针对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及葡萄球菌选用青霉素800万单位,加入到100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有青霉素过敏史者及青霉素皮试阳性患者,以克林霉素1.8g加入到250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
3、疗效标准参照孙传兴《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制定。治愈:症状消失,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数正常;好转:症状缓解,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数接近正常;无效:症状未缓解,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数未见降低。
4、结果治疗组的治愈率和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结果如下表1。
表1

从表1中可看出,治疗组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一种外敷治疗丹毒的中药方剂.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一种外敷治疗丹毒的中药方剂.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一种外敷治疗丹毒的中药方剂.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外敷治疗丹毒的中药方剂.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外敷治疗丹毒的中药方剂.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4013743 A (43)申请公布日 2014.09.03 CN 104013743 A (21)申请号 201410206917.7 (22)申请日 2014.05.16 A61K 36/88(2006.01) A61P 31/04(2006.01) A61K 31/19(2006.01) (71)申请人 范军伟 地址 266555 山东省青岛市经济技术开发区 黄浦江路 9 号 (72)发明人 范军伟 苑晖 (74)专利代理机构 济南舜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 司 37205 代理人 邵朋程 (54) 发明名称 一种外敷治疗丹毒的中药方剂 (57) 摘要 本发明公开。

2、了一种外敷治疗丹毒的中药方 剂, 其是由以下重量份配比的中药原料制成 : 扁 蓄30-35克、 鼠曲草30-35克、 苏叶25-35克、 芙蓉 叶30-35克、 紫背浮萍25-35克、 龙葵30-35克、 鱼 腥草 25-35 克、 蒲公英 30-35 克、 陈醋 90-105 毫 升。 本发明精选9味中药原料, 诸药合用具有清热 解毒、 除湿、 散淤通络、 消肿止痛等功效, 可有效治 疗丹毒病症。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3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4013743 A。

3、 CN 104013743 A 1/1 页 2 1. 一种外敷治疗丹毒的中药方剂, 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以下重量份配比的中药原料制 成 : 扁蓄 30-35 克、 鼠曲草 30-35 克、 苏叶 25-35 克、 芙蓉叶 30-35 克、 紫背浮萍 25-35 克、 龙 葵 30-35 克、 鱼腥草 25-35 克、 蒲公英 30-35 克、 陈醋 90-105 毫升。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外敷治疗丹毒的中药方剂, 其中各中药原料的重量份配比 是 : 扁蓄 30 克、 鼠曲草 30 克、 苏叶 30 克、 芙蓉叶 30 克、 紫背浮萍 30 克、 龙葵 30 克、 鱼腥草 30 克、 蒲。

4、公英 30 克、 陈醋 90 毫升。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4013743 A 2 1/3 页 3 一种外敷治疗丹毒的中药方剂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方剂, 尤其涉及一种外敷治疗丹毒的中药方剂。 背景技术 0002 丹毒又称 “网状淋巴管炎” , 为乙型溶血性链球菌侵袭所导致的皮肤淋巴管网的炎 症感染, 也有部分为葡萄球菌感染。 好发于下肢, 多由皮肤、 黏膜的某种病损引起, 最常见者 为足癣感染。发病后淋巴管网分布区域的皮肤出现炎症反应, 引流区淋巴结也常累及。病 变蔓延快, 治愈后容易复发。丹毒若治疗不及时或不彻底可引起淋巴管反复炎症致淋巴管 堵塞, 回流受阻而形成。

5、象皮腿, 甚至发生链球菌性中毒性休克综合征。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外敷治疗丹毒的中药方剂。 0004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该外敷治疗丹毒的中药方剂是由以下 重量份配比的中药原料制成 : 扁蓄 30-35 克、 鼠曲草 30-35 克、 苏叶 25-35 克、 芙蓉叶 30-35 克、 紫背浮萍25-35克、 龙葵30-35克、 鱼腥草25-35克、 蒲公英30-35克、 陈醋90-105毫升。 0005 上述外敷治疗丹毒的中药方剂中, 各中药原料的最佳重量份配比是 : 扁蓄 30 克、 鼠曲草 30 克、 苏叶 30 克、 芙蓉叶 30 克、 紫背浮萍。

6、 30 克、 龙葵 30 克、 鱼腥草 30 克、 蒲公英 30 克、 陈醋 90 毫升。 0006 上述中药方剂的制备方法及用法如下 : 按上述重量份配比称取各中药原料, 诸药 研成细粉过筛, 混合均匀, 将陈醋煮沸, 然后将陈醋倒入药粉调成糊状物即成。将药膏均匀 摊于棉垫上, 厚度为 2-3mm, 面积以超过患肢红肿皮肤边缘 1cm 为度, 操作要轻柔, 防止再损 伤病变部位, 以绷带包扎固定, 同时嘱咐患者减少下肢活动, 多注意休息并抬高患肢, 促进 血液循环及回流。每日换药 1 次, 连续治疗 1 周。 0007 在丹毒治疗过程中, 除了在发作期采取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法, 清除丹毒的细菌。

7、外, 还应及时处理各种不良因素如足癣、 湿疹、 甲沟炎等细菌的侵入, 是预防发作的关健。 0008 本发明的药理及效果如下 : 0009 丹毒祖国医学称之为 “流火” 。 中医认为, 丹毒是由于外受火毒、 风热、 湿邪侵袭, 内 外热毒郁积于肌肤, 导致气血凝带, 经络阻塞而成。发于下肢者挟有湿热。故对下肢丹毒的 治疗重在清热解毒、 利湿消肿, 且以发病初期治疗效果最佳。组方中所选各中药原料中 : 蒲 公英、 鱼腥草、 芙蓉叶、 龙葵具有清热解毒, 活血消肿、 利尿散结之功效 ; 扁蓄、 苏叶、 紫背浮 萍具有解表散寒、 透疹止痒, 利尿消肿之功效 ; 鼠曲草的主要化学成分为黄酮类化合物、 挥。

8、 发油类化合物和氨基酸类化合物, 具有抗氧化及光防护, 抑菌抗炎等作用, 辅料陈醋具有散 瘀、 解毒、 杀虫作用。 诸药合用具有清热解毒、 除湿、 散淤通络、 消肿止痛等功效, 可有效治疗 丹毒病症。 具体实施方式 说 明 书 CN 104013743 A 3 2/3 页 4 0010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0011 实施例 1 0012 按下述重量配比称取各中药原料 : 0013 扁蓄 30 克、 鼠曲草 30 克、 苏叶 30 克、 芙蓉叶 30 克、 紫背浮萍 30 克、 龙葵 30 克、 鱼 腥草 30 克、 蒲公英 30 克、 陈醋 90 毫升。 0014 制备方。

9、法如下 : 将称量好的扁蓄、 鼠曲草、 苏叶、 芙蓉叶、 紫背浮萍、 龙葵、 鱼腥草与 蒲公英分别研成细粉过筛, 然后混匀, 再将陈醋煮沸, 将煮沸后的陈醋倒入混合均匀的药粉 中调成糊状物即成。 0015 实施例 2 0016 按下述重量配比称取各中药原料 : 0017 扁蓄 30 克、 鼠曲草 35 克、 苏叶 25 克、 芙蓉叶 35 克、 紫背浮萍 35 克、 龙葵 30 克、 鱼 腥草 25 克、 蒲公英 35 克、 陈醋 105 毫升。 0018 制备方法同实施例 1。 0019 实施例 3 0020 按下述重量份配比称取各中药原料 : 0021 扁蓄 35 克、 鼠曲草 30 克、。

10、 苏叶 35 克、 芙蓉叶 30 克、 紫背浮萍 25 克、 龙葵 35 克、 鱼 腥草 35 克、 蒲公英 30 克、 陈醋 100 毫升。 0022 制备方法同实施例 1。 0023 临床试验 0024 1、 临床资料 0025 60 例患者均为 2011 年 9 月 -2013 年 9 月在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人民医院外 科住院治疗的病人, 均符合 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 ( 第二版 ) 中关于丹毒的诊 断标准。随机分为 2 组, 治疗组 30 例, 其中男 17 例, 女 13 例 ; 年龄最小 20 岁, 最大 65 岁 ; 病程最短者 2 天, 最长者 30 天 ; 发于左。

11、下肢者 14 例, 右下肢者 16 例。 0026 对照组30例, 其中男18例, 女12例, 年龄最小21岁, 最大64岁, 病程最短者2天, 最长者 29 天, 发于左下肢者 13 例, 右下肢者 17 例。2 组患者临床资料经统计学检验, 差异 无显著性, 具有可比性。 0027 2、 治疗方法 0028 2.1外治治疗组以本发明中药方剂药膏外敷患肢。 药膏药物组成 : 扁蓄30克、 鼠曲 草 30 克、 苏叶 30 克、 芙蓉叶 30 克、 紫背浮萍 30 克、 龙葵 30 克、 鱼腥草 30 克、 蒲公英 30 克、 陈醋 90 毫升。诸药研成细粉过筛, 将陈醋煮沸, 然后将陈醋倒入。

12、药粉调成糊状物即成, 将药 膏均匀摊于棉垫上, 厚度为 2-3mm, 面积以超过患肢红肿皮肤边缘 1cm 为度, 注意避开破溃 处, 操作要轻柔, 防止再损伤病变部位, 以绷带包扎固定, 同时嘱咐患者减少下肢活动, 多注 意休息并抬高患肢, 促进血液循环及回流。每日换药 1 次, 连续治疗 1 周。对照组以 25的 硫酸镁纱布连续湿敷患肢, 每日 6 次, 每次持续 1 小时, 治疗 1 周。 0029 2.2内治2组患者均针对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及葡萄球菌选用青霉素800万单位, 加 入到 100ml 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 有青霉素过敏史者及青霉素皮试阳性患者, 以克林霉素 1.8g 加入到 2。

13、50ml 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 0030 3、 疗效标准参照孙传兴 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 制定。治愈 : 症状消 说 明 书 CN 104013743 A 4 3/3 页 5 失, 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数正常 ; 好转 : 症状缓解, 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 和中性粒细胞数接近正常 ; 无效 : 症状未缓解, 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数未 见降低。 0031 4、 结果治疗组的治愈率和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 结果如下表 1。 0032 表 1 0033 0034 从表 1 中可看出, 治疗组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经统计学处理 均有显著性差异 (P0.05), 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说 明 书 CN 104013743 A 5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医学或兽医学;卫生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