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制丸装置及其生产方法.pdf

上传人:bo****18 文档编号:5384906 上传时间:2019-01-09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523.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210496305.7

申请日:

2012.11.29

公开号:

CN102920605A

公开日:

2013.02.13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A61J 3/06申请日:20121129|||公开

IPC分类号:

A61J3/06

主分类号:

A61J3/06

申请人:

黄一清

发明人:

黄一清

地址:

351100 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荔景广场13栋1603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代理人:

蔡学俊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制丸装置及其生产方法,包括用于煎煮药汤的药汤煎煮装置、用于沉淀分离药汤和药汤内药渣的沉淀装置、用于浓缩药汤和混合药丸原料的浓缩搅拌装置、用于使浓缩搅拌装置产生真空的抽真空装置以及药丸成型装置,所述药汤煎煮装置的底部出液口经泵体和第四管路连通至沉淀装置的上容器,所述沉淀装置下侧的第三阀体经第五管路通往浓缩搅拌装置,所述沉淀装置下侧的第四阀体经第六管路回流至药汤煎煮装置中,所述药丸成型装置的进料端位于落料阀门的下方。该中药制丸装置设计合理,自动化程度高,不仅可以实现家中制药,还可以应用于制药工厂中连续制药,生产效率高。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一种中药制丸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药汤煎煮装置,用于煎煮药汤,所述药汤煎煮装置包括煎煮容器和设置在煎煮容器下侧的第一加热器;
一沉淀装置,用于沉淀分离药汤和药汤内的药渣,所述沉淀装置包括上容器和下容器,所述上容器与下容器之间的连接部上设置有第一阀体,所述下容器上侧部设置有用于进气的第二阀体,所述下容器的下侧部设置有用于出液的第三阀体和第四阀体;
一浓缩搅拌装置,用于浓缩药汤和混合药丸原料,所述浓缩搅拌装置包括罐体和罐盖,所述罐盖呈上拱形,所述罐盖中部穿设有伸入罐体内的搅拌装置,所述罐盖的周部设置有蜂窝状排气孔,所述罐体侧壁上设置有粉料进料管,所述粉料进料管上设置有第九阀体,所述罐体底部为倒锥状体,所述倒锥状体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二加热器,所述倒锥状体的下侧开口上设置有落料阀门;
一抽真空装置,用于使浓缩搅拌装置产生真空,所述抽真空装置包括冷却器、废水缸和真空机,所述冷却器进气口经第一管路与罐盖上的排气孔相连接,所述冷却器出气口经第二管路与废水缸相连接,所述废水缸底部设置有第一排水管路和第五阀体,所述废水缸的上侧经第三管路与真空机相连接;以及
一药丸成型装置,所述药丸成型装置包括具有进料斗的螺杆挤出设备,所述螺杆挤出设备的出料端设置有割弹成粒装置和滚丸滚筒;
所述割弹成粒装置包括旋转切割刀片和设置在旋转切割刀片旁侧的固定弹片,所述旋转切割刀片上设置有用于拨动固定弹片的凸部;
所述药汤煎煮装置的底部出液口经泵体和第四管路连通至沉淀装置的上容器,所述沉淀装置下侧的第三阀体经第五管路通往浓缩搅拌装置,所述沉淀装置下侧的第四阀体经第六管路回流至药汤煎煮装置中,所述药丸成型装置的进料端位于落料阀门的下方。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制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浓缩搅拌装置的罐体上部或罐盖上连接有第一清水进水管路,所述第一清水进水管路上设置有第六阀体,所述倒锥状体的下部还连接有第二排水管路,所述第二排水管路上设置有第七阀体。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制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药汤煎煮装置的煎煮容器上还设置有第二清水进水管路,所述第二清水进水管路上设置有第八阀体。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制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侧壁上设置有取样棒。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制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滚丸滚筒有两个滚筒半体拼接而成,两个滚筒半体的一侧相互铰接,另一侧设置有用于可拆连接的金属扣;且其中一个滚筒半体经轴套和键固定在螺杆挤出设备的螺杆延伸端上。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制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装置的下部螺旋叶片与倒锥状体的内壁相适应,即螺旋叶片紧贴着倒锥状体的内壁。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制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至第九阀体均为电磁阀。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制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落料阀门上设置有用于驱动其启闭的气缸,所述气缸由一电磁换向阀控制。
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中药制丸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有数据输入模块,所述控制器的信号输出端分别与第一至第九阀体以及电磁换向阀相连接,以利控制各个阀体的启闭及电磁换向阀的换向动作。
一种中药制丸装置的生产方法,包括权利要求8所述的中药制丸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生产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
(1)将中药药剂洗净后,放入药汤煎煮装置的煎煮容器中;
(2)开启中药制丸装置,并在控制器的数据输入模块上输入药汤煎煮的次数N、单次药汤煎煮的时间t、每次煎煮所需的清水体积V和静置沉淀时间T,并保持第一至第九阀体及落料阀门处于关闭状态;
(3)按所设定的清水体积V进水,开启第一加热器煎煮t时间,到达设定时间后停止煎煮,运行泵体,将药汤煎煮装置中的药汤抽送到上容器中,保持第一阀体开启而第二至第四阀体关闭,让药汤在上、下容器中静置沉淀时间T;到达设定时间后关闭第一阀体,开启第四阀体,将沉淀物回流至药汤煎煮装置;待沉淀物回流完毕后关闭第四阀体、开启第一和第三阀体,让澄清的药汤流到浓缩搅拌装置中;
(4)循环步骤(3)N‑1次,同时开启浓缩搅拌装置的第二加热器和搅拌装置以及抽真空装置,使药汤不断地被蒸发,直到药汤处于饱和状态;
(5)开启第九阀体,使粉料通入到浓缩搅拌装置中,搅拌装置不断对粉料和饱和的药汤进行混合,通过取样棒观察混合料的湿度;
(6)待混合均匀后,控制器开启落料阀门,在搅拌装置的协助下,将混合料下落到药丸成型装置的进料斗中,控制器控制运行药丸成型装置,通过药丸成型装置完成将混合料挤出、切割造粒以及滚丸加工。

说明书

说明书中药制丸装置及其生产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制丸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中药制丸装置及其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长期服用中药,苦涩酸辛的味道令人头痛,长时间的煎煮药也给当今繁忙的人群造成莫大麻烦,这是许多服用中药的人的共同的感受。多数人还是会选择让医生直接给他们配上与病症向相应的药丸,有以下两个原因:1、药丸一般是直接吞入腹中,使用中药丸没有直接像喝中药那么苦;2、中药丸携带方便,需要外出时,就不会愁没有按时用药了。但是这样的药丸价格较为昂贵,而且很多中药没有药丸。另外,现有的市面上也出现了一批中药制丸的设备,该些设备大多数结构复杂,造价高,不适合普通家庭使用。但也有少数的适用于家庭使用的中药制丸的设备,例如申请人在先申请的一种家用中药制丸器,专利号为201120021540X,该家用中药制丸器包括进料斗和位于进料斗下方的螺杆挤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杆挤出机构的出料口伸向旋转滚丸筒体内,所述出料口前侧沿出料垂直平面上设置有一用于切割挤出药条的旋转切割刀片,虽然该设备有利于用药者在自己家中制造所需的药丸,操作简单,制作方便,但是其拆装清洗不方便,无法保证装置的清洁卫生。
又如申请人在先申请的一种家用中药制丸方法及装置,专利号为201110094689.5,该装置包括用于煎煮药汤的提取容器、用于浓缩药汤的浓缩容器以及卧式螺杆挤出机,所述卧式螺杆挤出机的进料端上侧设置有进料斗,其出料端盖上布设有挤出小孔,所述卧式螺杆挤出机的螺杆前端连接有自出料端盖中部穿出的支撑转轴,位于出料端盖前侧的支撑转轴上固定连接有用于切割挤出条料,以形成颗粒的径向刀片,所述卧式螺杆挤出机的螺杆包括带有螺旋叶片的挤出螺杆段和自卧式螺杆挤出机的后端盖中部穿出的传动轴段,所述挤出螺杆段和传动轴段之间设置有可拆连接件。虽然该装置能够实现在加工制作药丸,但是自动化程度低,操作复杂,不易推广,因此,我们需要一种更为智能的设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中药制丸装置及其生产方法,该中药制丸装置设计合理,自动化程度高,不仅可以实现家中制药,还可以应用于制药工厂中连续制药,生产效率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之一在于提供一种中药制丸装置,其主要包括以下几大部件:
一药汤煎煮装置,用于煎煮药汤,所述药汤煎煮装置包括煎煮容器和设置在煎煮容器下侧的第一加热器;
一沉淀装置,用于沉淀分离药汤和药汤内的药渣,所述沉淀装置包括上容器和下容器,所述上容器与下容器之间的连接部上设置有第一阀体,所述下容器上侧部设置有用于进气的第二阀体,所述下容器的下侧部设置有用于出液的第三阀体和第四阀体;
一浓缩搅拌装置,用于浓缩药汤和混合药丸原料,所述浓缩搅拌装置包括罐体和罐盖,所述罐盖呈上拱形,所述罐盖中部穿设有伸入罐体内的搅拌装置,所述搅拌装置包括电机、减速器、搅拌轴和搅拌叶片,所述搅拌轴由上下两节经联轴器连接而成,所述罐盖的周部设置有蜂窝状排气孔,所述罐体侧壁上设置有粉料进料管,所述粉料进料管上设置有第九阀体,所述罐体底部为倒锥状体,所述倒锥状体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二加热器,所述倒锥状体的下侧开口上设置有落料阀门;
一抽真空装置,用于使浓缩搅拌装置产生真空,所述抽真空装置包括冷却器、废水缸和真空机,所述冷却器进气口经第一管路与罐盖上的排气孔相连接,所述冷却器出气口经第二管路与废水缸相连接,所述废水缸底部设置有第一排水管路和第五阀体,所述废水缸的上侧经第三管路与真空机相连接;以及
一药丸成型装置,所述药丸成型装置包括具有进料斗的螺杆挤出设备,所述螺杆挤出设备的出料端设置有割弹成粒装置和滚丸滚筒,所述割弹成粒装置包括旋转切割刀片和设置在旋转切割刀片旁侧的固定弹片,所述旋转切割刀片上设置有用于拨动固定弹片的凸部;
所述药汤煎煮装置的底部出液口经泵体和第四管路连通至沉淀装置的上容器,所述沉淀装置下侧的第三阀体经第五管路通往浓缩搅拌装置,所述沉淀装置下侧的第四阀体经第六管路回流至药汤煎煮装置中,所述药丸成型装置的进料端位于落料阀门的下方。
进一步,所述浓缩搅拌装置的罐体上部或罐盖上连接有第一清水进水管路,所述第一清水进水管路上设置有第六阀体,所述倒锥状体的下部还连接有第二排水管路,所述第二排水管路上设置有第七阀体。
进一步,所述药汤煎煮装置的煎煮容器上还设置有第二清水进水管路,所述第二清水进水管路上设置有第八阀体。
进一步,所述罐体侧壁上设置有取样棒。
进一步,所述滚丸滚筒有两个滚筒半体拼接而成,两个滚筒半体的一侧相互铰接,另一侧设置有用于可拆连接的金属扣;且其中一个滚筒半体经轴套和键固定在螺杆挤出设备的螺杆延伸端上。
进一步,所述搅拌装置的下部螺旋叶片与倒锥状体的内壁相适应,即螺旋叶片紧贴着倒锥状体的内壁。
进一步,所述第一至第九阀体均为电磁阀。
进一步,所述落料阀门上设置有用于驱动其启闭的气缸,所述气缸由一电磁换向阀控制。
进一步,还包括一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有数据输入模块,所述控制器的信号输出端分别与第一至第九阀体以及电磁换向阀相连接,以利控制各个阀体的启闭及电磁换向阀的换向动作。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之二在于提供一种中药制丸装置的生产方法,包括上述的中药制丸装置,该生产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
(1)将中药药剂洗净后,放入药汤煎煮装置的煎煮容器中;
(2)开启中药制丸装置,并在控制器的数据输入模块上输入药汤煎煮的次数N、单次药汤煎煮的时间t、每次煎煮所需的清水体积V和静置沉淀时间T,并保持第一至第九阀体及落料阀门处于关闭状态;
(3)按所设定的清水体积V进水,开启第一加热器煎煮t时间,到达设定时间后停止煎煮,运行泵体,将药汤煎煮装置中的药汤抽送到上容器中,保持第一阀体开启而第二至第四阀体关闭,让药汤在上、下容器中静置沉淀时间T;到达设定时间后关闭第一阀体,开启第四阀体,将沉淀物回流至药汤煎煮装置;待沉淀物回流完毕后关闭第四阀体、开启第一和第三阀体,让澄清的药汤流到浓缩搅拌装置中;
(4)循环步骤(3)N‑1次,同时开启浓缩搅拌装置的第二加热器和搅拌装置以及抽真空装置,使药汤不断地被蒸发,直到药汤处于饱和状态;
(5)开启第九阀体,使粉料通入到浓缩搅拌装置中,搅拌装置不断对粉料和饱和的药汤进行混合,通过取样棒观察混合料的湿度;
(6)待混合均匀后,控制器开启落料阀门,在搅拌装置的协助下,将混合料下落到药丸成型装置的进料斗中,控制器控制运行药丸成型装置,通过药丸成型装置完成将混合料挤出、切割造粒以及滚丸加工。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1)该中药制丸装置布局设计合理,自动化程度高,不仅可以实现家中制药,还可以应用于制药工厂中连续制药,生产效率高;(2)在浓缩搅拌装置上设置了搅拌装置和抽真空装置,搅拌装置有三个作用,其一是在浓缩时将药汤扬起,增加了蒸发面积,提高蒸发效率,其二是搅拌装置的下侧部与倒锥状体的内壁相适应,在旋转时可以搅动倒锥状体上药汤,防止药汤因局部过热而烧焦;其三是在落料时可以协助挤出落料;(3)在螺杆挤出设备的出料端设置割弹成粒装置,旋转切割刀片切割下来的小面粒因为自身轻,会粘在刀片上,形成一整串,采用固定弹片可以承接并逐个将其弹落在滚筒内;(4)滚丸滚筒采用两半滚筒半体组成,并且设置有可拆连接的金属扣,当滚丸滚筒内的药丸成型好后,解开金属扣就能让滚丸滚筒内的药丸实现落料,十分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中药制丸装置的结构示例图。
图2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是滚丸滚筒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是基于专利号为201110094689.5的技术方案提出的一种改进型的中药制丸装置。因此,关于本发明中的药丸成型装置可以参照专利号为201110094689.5的技术内容加以理解。
一种中药制丸装置,其主要包括以下几大部件:用于煎煮药汤的药汤煎煮装置1,用于沉淀分离药汤和药汤内的药渣的沉淀装置2,用于浓缩药汤和混合药丸原料的浓缩搅拌装置3,用于使浓缩搅拌装置产生真空的抽真空装置4,以及药丸成型装置5。
具体地讲:所述药汤煎煮装置1包括煎煮容器101和设置在煎煮容器下侧的第一加热器102。 
所述沉淀装置2包括上容器201和下容器202,所述上容器与下容器之间的连接部上设置有第一阀体203,所述下容器上侧部设置有用于进气的第二阀体204,所述下容器的下侧部设置有用于出液的第三阀体205和第四阀体206。
所述浓缩搅拌装置3包括罐体301和罐盖302,所述罐盖呈上拱形,所述罐盖302中部穿设有伸入罐体内的搅拌装置,所述搅拌装置包括电机303、减速器304、搅拌轴305和搅拌叶片306,所述搅拌轴由上下两节经联轴器307连接而成,所述罐盖的周部设置有蜂窝状排气孔308,所述罐体侧壁上设置有粉料进料管309,所述粉料进料管上设置有第九阀体310,所述罐体底部为倒锥状体311,所述倒锥状体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二加热器312,所述倒锥状体的下侧开口上设置有落料阀门313。
所述抽真空装置4包括冷却器401、废水缸402和真空机403,所述冷却器进气口经第一管路与罐盖上的排气孔相连接,所述冷却器出气口经第二管路与废水缸相连接,所述废水缸底部设置有第一排水管路和第五阀体404,所述废水缸的上侧经第三管路与真空机相连接。
所述药丸成型装置5包括具有进料斗的螺杆挤出设备501,所述螺杆挤出设备的出料端设置有割弹成粒装置502和滚丸滚筒503,所述割弹成粒装置包括旋转切割刀片504和设置在旋转切割刀片旁侧的固定弹片505,所述固定弹片可以直接固定在螺杆挤出设备的料筒506上,固定所述旋转切割刀片上设置有用于拨动固定弹片的凸部507;
所述药汤煎煮装置的底部出液口经泵体6和第四管路连通7至沉淀装置的上容器,所述沉淀装置下侧的第三阀体经第五管路通往浓缩搅拌装置,所述沉淀装置下侧的第四阀体经第六管路回流至药汤煎煮装置中,所述药丸成型装置的进料端位于落料阀门的下方。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清洗浓缩搅拌装置,所述浓缩搅拌装置的罐体上部或罐盖上连接有第一清水进水管路314,用于引入清水清洗浓缩搅拌装置,所述第一清水进水管路上设置有第六阀体,所述倒锥状体的下部还连接有第二排水管路315,用于排出清洗后的废液,所述第二排水管路上设置有第七阀体。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药汤煎煮装置1的煎煮容器上还设置有第二清水进水管路103,所述第二清水进水管路上设置有第八阀体。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罐体侧壁上设置有取样棒316,可以通过取样棒来观测混合料的湿度和混合的均匀程度。当然也可以通过在罐体上设置有湿度传感器来检测混合料的湿度,并将该湿度值传送给控制器,以便实现更智能化的生产。
所述滚丸滚筒503有两个滚筒半体拼接而成,两个滚筒半体的一侧相互铰接,铰接处设置有铰接轴508,另一侧设置有用于可拆连接的金属扣509;且其中一个滚筒半体经轴套510和键511固定在螺杆挤出设备的螺杆延伸端上。当滚丸滚筒内的药丸成型好后,解开金属扣,让其中另一滚筒半体绕铰接轴508转动,就能让滚丸滚筒内的药丸实现落料,十分方便。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搅拌装置的下部螺旋叶片与倒锥状体的内壁相适应,即螺旋叶片紧贴着倒锥状体的内壁。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至第九阀体均为电磁阀。虽然图中未能全部标注出第一至第九阀体,但这并不影响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理解。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落料阀门上设置有用于驱动其启闭的气缸8,所述气缸由一电磁换向阀控制。
在本实施例中,该中药制丸装置还包括一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有数据输入模块,所述控制器的信号输出端分别与第一至第九阀体以及电磁换向阀相连接,以利控制各个阀体的启闭及电磁换向阀的换向动作。
上述中药制丸装置的生产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
(1)将中药药剂洗净后,放入药汤煎煮装置的煎煮容器中;
(2)开启中药制丸装置,并在控制器的数据输入模块上输入药汤煎煮的次数N、单次药汤煎煮的时间t、每次煎煮所需的清水体积V和静置沉淀时间T,并保持第一至第九阀体及落料阀门处于关闭状态;
(3)按所设定的清水体积V进水,开启第一加热器煎煮t时间,到达设定时间后停止煎煮,运行泵体,将药汤煎煮装置中的药汤抽送到上容器中,保持第一阀体开启而第二至第四阀体关闭,让药汤在上、下容器中静置沉淀时间T;到达设定时间后关闭第一阀体,开启第四阀体,将沉淀物回流至药汤煎煮装置;待沉淀物回流完毕后关闭第四阀体、开启第一和第三阀体,让澄清的药汤流到浓缩搅拌装置中;
(4)循环步骤(3)N‑1次,同时开启浓缩搅拌装置的第二加热器和搅拌装置以及抽真空装置,使药汤不断地被蒸发,直到药汤处于饱和状态;
(5)开启第九阀体,使粉料通入到浓缩搅拌装置中,搅拌装置不断对粉料和饱和的药汤进行混合,通过取样棒观察混合料的湿度;
(6)待混合均匀后,控制器开启落料阀门,在搅拌装置的协助下,将混合料下落到药丸成型装置的进料斗中,控制器控制运行药丸成型装置,通过药丸成型装置完成将混合料挤出、切割造粒以及滚丸加工。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发明的涵盖范围。

中药制丸装置及其生产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中药制丸装置及其生产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中药制丸装置及其生产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药制丸装置及其生产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药制丸装置及其生产方法.pdf(1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2920605 A (43)申请公布日 2013.02.13 CN 102920605 A *CN102920605A* (21)申请号 201210496305.7 (22)申请日 2012.11.29 A61J 3/06(2006.01) (71)申请人 黄一清 地址 351100 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荔景广场 13 栋 1603 (72)发明人 黄一清 (74)专利代理机构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 公司 35100 代理人 蔡学俊 (54) 发明名称 中药制丸装置及其生产方法 (57)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制丸装置及其生产方 法, 包括用于煎煮药汤的药汤。

2、煎煮装置、 用于沉淀 分离药汤和药汤内药渣的沉淀装置、 用于浓缩药 汤和混合药丸原料的浓缩搅拌装置、 用于使浓缩 搅拌装置产生真空的抽真空装置以及药丸成型装 置, 所述药汤煎煮装置的底部出液口经泵体和第 四管路连通至沉淀装置的上容器, 所述沉淀装置 下侧的第三阀体经第五管路通往浓缩搅拌装置, 所述沉淀装置下侧的第四阀体经第六管路回流至 药汤煎煮装置中, 所述药丸成型装置的进料端位 于落料阀门的下方。 该中药制丸装置设计合理, 自 动化程度高, 不仅可以实现家中制药, 还可以应用 于制药工厂中连续制药, 生产效率高。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2 页 说明书 5 页 附图 2 页 (1。

3、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 2 页 说明书 5 页 附图 2 页 1/2 页 2 1. 一种中药制丸装置, 其特征在于, 包括 : 一药汤煎煮装置, 用于煎煮药汤, 所述药汤煎煮装置包括煎煮容器和设置在煎煮容器 下侧的第一加热器 ; 一沉淀装置, 用于沉淀分离药汤和药汤内的药渣, 所述沉淀装置包括上容器和下容器, 所述上容器与下容器之间的连接部上设置有第一阀体, 所述下容器上侧部设置有用于进气 的第二阀体, 所述下容器的下侧部设置有用于出液的第三阀体和第四阀体 ; 一浓缩搅拌装置, 用于浓缩药汤和混合药丸原料, 所述浓缩搅拌装置包括罐体和罐盖, 所述罐盖。

4、呈上拱形, 所述罐盖中部穿设有伸入罐体内的搅拌装置, 所述罐盖的周部设置有 蜂窝状排气孔, 所述罐体侧壁上设置有粉料进料管, 所述粉料进料管上设置有第九阀体, 所 述罐体底部为倒锥状体, 所述倒锥状体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二加热器, 所述倒锥状体的下侧 开口上设置有落料阀门 ; 一抽真空装置, 用于使浓缩搅拌装置产生真空, 所述抽真空装置包括冷却器、 废水缸和 真空机, 所述冷却器进气口经第一管路与罐盖上的排气孔相连接, 所述冷却器出气口经第 二管路与废水缸相连接, 所述废水缸底部设置有第一排水管路和第五阀体, 所述废水缸的 上侧经第三管路与真空机相连接 ; 以及 一药丸成型装置, 所述药丸成型装置。

5、包括具有进料斗的螺杆挤出设备, 所述螺杆挤出 设备的出料端设置有割弹成粒装置和滚丸滚筒 ; 所述割弹成粒装置包括旋转切割刀片和设置在旋转切割刀片旁侧的固定弹片, 所述旋 转切割刀片上设置有用于拨动固定弹片的凸部 ; 所述药汤煎煮装置的底部出液口经泵体和第四管路连通至沉淀装置的上容器, 所述沉 淀装置下侧的第三阀体经第五管路通往浓缩搅拌装置, 所述沉淀装置下侧的第四阀体经第 六管路回流至药汤煎煮装置中, 所述药丸成型装置的进料端位于落料阀门的下方。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中药制丸装置, 其特征在于 : 所述浓缩搅拌装置的罐体上部 或罐盖上连接有第一清水进水管路, 所述第一清水进水管路上设。

6、置有第六阀体, 所述倒锥 状体的下部还连接有第二排水管路, 所述第二排水管路上设置有第七阀体。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中药制丸装置, 其特征在于 : 所述药汤煎煮装置的煎煮容器 上还设置有第二清水进水管路, 所述第二清水进水管路上设置有第八阀体。 4.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中药制丸装置,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罐体侧壁上设置有取样棒。 5.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中药制丸装置, 其特征在于 : 所述滚丸滚筒有两个滚筒半体 拼接而成, 两个滚筒半体的一侧相互铰接, 另一侧设置有用于可拆连接的金属扣 ; 且其中一 个滚筒半体经轴套和键固定在螺杆挤出设备的螺杆延伸端上。 6. 根据权利要。

7、求 1 所述的中药制丸装置, 其特征在于 : 所述搅拌装置的下部螺旋叶片 与倒锥状体的内壁相适应, 即螺旋叶片紧贴着倒锥状体的内壁。 7.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中药制丸装置,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第一至第九阀体均为电磁 阀。 8.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中药制丸装置, 其特征在于 : 所述落料阀门上设置有用于驱 动其启闭的气缸, 所述气缸由一电磁换向阀控制。 9. 根据权利要求 1 至 8 中任一项所述的中药制丸装置, 其特征在于 : 还包括一控制器, 所述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有数据输入模块, 所述控制器的信号输出端分别与第一至第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2920605 A 2 。

8、2/2 页 3 九阀体以及电磁换向阀相连接, 以利控制各个阀体的启闭及电磁换向阀的换向动作。 10. 一种中药制丸装置的生产方法, 包括权利要求 8 所述的中药制丸装置, 其特征在 于, 该生产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 : (1) 将中药药剂洗净后, 放入药汤煎煮装置的煎煮容器中 ; (2) 开启中药制丸装置, 并在控制器的数据输入模块上输入药汤煎煮的次数 N、 单次药 汤煎煮的时间 t、 每次煎煮所需的清水体积 V 和静置沉淀时间 T, 并保持第一至第九阀体及 落料阀门处于关闭状态 ; (3) 按所设定的清水体积 V 进水, 开启第一加热器煎煮 t 时间, 到达设定时间后停止煎 煮, 运行泵体, 。

9、将药汤煎煮装置中的药汤抽送到上容器中, 保持第一阀体开启而第二至第四 阀体关闭, 让药汤在上、 下容器中静置沉淀时间 T ; 到达设定时间后关闭第一阀体, 开启第 四阀体, 将沉淀物回流至药汤煎煮装置 ; 待沉淀物回流完毕后关闭第四阀体、 开启第一和第 三阀体, 让澄清的药汤流到浓缩搅拌装置中 ; (4) 循环步骤 (3) N-1 次, 同时开启浓缩搅拌装置的第二加热器和搅拌装置以及抽真空 装置, 使药汤不断地被蒸发, 直到药汤处于饱和状态 ; (5) 开启第九阀体, 使粉料通入到浓缩搅拌装置中, 搅拌装置不断对粉料和饱和的药汤 进行混合, 通过取样棒观察混合料的湿度 ; (6) 待混合均匀后。

10、, 控制器开启落料阀门, 在搅拌装置的协助下, 将混合料下落到药丸 成型装置的进料斗中, 控制器控制运行药丸成型装置, 通过药丸成型装置完成将混合料挤 出、 切割造粒以及滚丸加工。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2920605 A 3 1/5 页 4 中药制丸装置及其生产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中药制丸技术领域, 尤其是一种中药制丸装置及其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长期服用中药, 苦涩酸辛的味道令人头痛, 长时间的煎煮药也给当今繁忙的人群 造成莫大麻烦, 这是许多服用中药的人的共同的感受。多数人还是会选择让医生直接给他 们配上与病症向相应的药丸, 有以下两个原因 : 1、 药。

11、丸一般是直接吞入腹中, 使用中药丸没 有直接像喝中药那么苦 ; 2、 中药丸携带方便, 需要外出时, 就不会愁没有按时用药了。但是 这样的药丸价格较为昂贵, 而且很多中药没有药丸。另外, 现有的市面上也出现了一批中 药制丸的设备, 该些设备大多数结构复杂, 造价高, 不适合普通家庭使用。但也有少数的适 用于家庭使用的中药制丸的设备, 例如申请人在先申请的一种家用中药制丸器, 专利号为 201120021540X, 该家用中药制丸器包括进料斗和位于进料斗下方的螺杆挤出机构, 其特征 在于 : 所述螺杆挤出机构的出料口伸向旋转滚丸筒体内, 所述出料口前侧沿出料垂直平面 上设置有一用于切割挤出药条的。

12、旋转切割刀片, 虽然该设备有利于用药者在自己家中制造 所需的药丸, 操作简单, 制作方便, 但是其拆装清洗不方便, 无法保证装置的清洁卫生。 0003 又 如 申 请 人 在 先 申 请 的 一 种 家 用 中 药 制 丸 方 法 及 装 置, 专 利 号 为 201110094689.5, 该装置包括用于煎煮药汤的提取容器、 用于浓缩药汤的浓缩容器以及卧 式螺杆挤出机, 所述卧式螺杆挤出机的进料端上侧设置有进料斗, 其出料端盖上布设有挤 出小孔, 所述卧式螺杆挤出机的螺杆前端连接有自出料端盖中部穿出的支撑转轴, 位于出 料端盖前侧的支撑转轴上固定连接有用于切割挤出条料, 以形成颗粒的径向刀片。

13、, 所述卧 式螺杆挤出机的螺杆包括带有螺旋叶片的挤出螺杆段和自卧式螺杆挤出机的后端盖中部 穿出的传动轴段, 所述挤出螺杆段和传动轴段之间设置有可拆连接件。虽然该装置能够实 现在加工制作药丸, 但是自动化程度低, 操作复杂, 不易推广, 因此, 我们需要一种更为智能 的设备。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中药制丸装置及其生产方法, 该中药制丸装置设计合 理, 自动化程度高, 不仅可以实现家中制药, 还可以应用于制药工厂中连续制药, 生产效率 高。 0005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之一在于提供一种中药制丸装置, 其主要包括以下几大部件 : 一药汤煎煮装置, 用于煎煮药汤, 所述药汤煎煮装。

14、置包括煎煮容器和设置在煎煮容器 下侧的第一加热器 ; 一沉淀装置, 用于沉淀分离药汤和药汤内的药渣, 所述沉淀装置包括上容器和下容器, 所述上容器与下容器之间的连接部上设置有第一阀体, 所述下容器上侧部设置有用于进气 的第二阀体, 所述下容器的下侧部设置有用于出液的第三阀体和第四阀体 ; 一浓缩搅拌装置, 用于浓缩药汤和混合药丸原料, 所述浓缩搅拌装置包括罐体和罐盖, 说 明 书 CN 102920605 A 4 2/5 页 5 所述罐盖呈上拱形, 所述罐盖中部穿设有伸入罐体内的搅拌装置, 所述搅拌装置包括电机、 减速器、 搅拌轴和搅拌叶片, 所述搅拌轴由上下两节经联轴器连接而成, 所述罐盖的。

15、周部设 置有蜂窝状排气孔, 所述罐体侧壁上设置有粉料进料管, 所述粉料进料管上设置有第九阀 体, 所述罐体底部为倒锥状体, 所述倒锥状体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二加热器, 所述倒锥状体的 下侧开口上设置有落料阀门 ; 一抽真空装置, 用于使浓缩搅拌装置产生真空, 所述抽真空装置包括冷却器、 废水缸和 真空机, 所述冷却器进气口经第一管路与罐盖上的排气孔相连接, 所述冷却器出气口经第 二管路与废水缸相连接, 所述废水缸底部设置有第一排水管路和第五阀体, 所述废水缸的 上侧经第三管路与真空机相连接 ; 以及 一药丸成型装置, 所述药丸成型装置包括具有进料斗的螺杆挤出设备, 所述螺杆挤出 设备的出料端设置有。

16、割弹成粒装置和滚丸滚筒, 所述割弹成粒装置包括旋转切割刀片和设 置在旋转切割刀片旁侧的固定弹片, 所述旋转切割刀片上设置有用于拨动固定弹片的凸 部 ; 所述药汤煎煮装置的底部出液口经泵体和第四管路连通至沉淀装置的上容器, 所述沉 淀装置下侧的第三阀体经第五管路通往浓缩搅拌装置, 所述沉淀装置下侧的第四阀体经第 六管路回流至药汤煎煮装置中, 所述药丸成型装置的进料端位于落料阀门的下方。 0006 进一步, 所述浓缩搅拌装置的罐体上部或罐盖上连接有第一清水进水管路, 所述 第一清水进水管路上设置有第六阀体, 所述倒锥状体的下部还连接有第二排水管路, 所述 第二排水管路上设置有第七阀体。 0007 。

17、进一步, 所述药汤煎煮装置的煎煮容器上还设置有第二清水进水管路, 所述第二 清水进水管路上设置有第八阀体。 0008 进一步, 所述罐体侧壁上设置有取样棒。 0009 进一步, 所述滚丸滚筒有两个滚筒半体拼接而成, 两个滚筒半体的一侧相互铰接, 另一侧设置有用于可拆连接的金属扣 ; 且其中一个滚筒半体经轴套和键固定在螺杆挤出设 备的螺杆延伸端上。 0010 进一步, 所述搅拌装置的下部螺旋叶片与倒锥状体的内壁相适应, 即螺旋叶片紧 贴着倒锥状体的内壁。 0011 进一步, 所述第一至第九阀体均为电磁阀。 0012 进一步, 所述落料阀门上设置有用于驱动其启闭的气缸, 所述气缸由一电磁换向 阀控。

18、制。 0013 进一步, 还包括一控制器, 所述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有数据输入模块, 所述控 制器的信号输出端分别与第一至第九阀体以及电磁换向阀相连接, 以利控制各个阀体的启 闭及电磁换向阀的换向动作。 0014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之二在于提供一种中药制丸装置的生产方法, 包括上述的中药 制丸装置, 该生产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 : (1) 将中药药剂洗净后, 放入药汤煎煮装置的煎煮容器中 ; (2) 开启中药制丸装置, 并在控制器的数据输入模块上输入药汤煎煮的次数 N、 单次药 汤煎煮的时间 t、 每次煎煮所需的清水体积 V 和静置沉淀时间 T, 并保持第一至第九阀体及 落料阀门处于关闭状态 ;。

19、 说 明 书 CN 102920605 A 5 3/5 页 6 (3) 按所设定的清水体积 V 进水, 开启第一加热器煎煮 t 时间, 到达设定时间后停止煎 煮, 运行泵体, 将药汤煎煮装置中的药汤抽送到上容器中, 保持第一阀体开启而第二至第四 阀体关闭, 让药汤在上、 下容器中静置沉淀时间 T ; 到达设定时间后关闭第一阀体, 开启第 四阀体, 将沉淀物回流至药汤煎煮装置 ; 待沉淀物回流完毕后关闭第四阀体、 开启第一和第 三阀体, 让澄清的药汤流到浓缩搅拌装置中 ; (4) 循环步骤 (3) N-1 次, 同时开启浓缩搅拌装置的第二加热器和搅拌装置以及抽真空 装置, 使药汤不断地被蒸发, 。

20、直到药汤处于饱和状态 ; (5) 开启第九阀体, 使粉料通入到浓缩搅拌装置中, 搅拌装置不断对粉料和饱和的药汤 进行混合, 通过取样棒观察混合料的湿度 ; (6) 待混合均匀后, 控制器开启落料阀门, 在搅拌装置的协助下, 将混合料下落到药丸 成型装置的进料斗中, 控制器控制运行药丸成型装置, 通过药丸成型装置完成将混合料挤 出、 切割造粒以及滚丸加工。 0015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 该中药制丸装置布局设计合理, 自动化程度高, 不仅可以 实现家中制药, 还可以应用于制药工厂中连续制药, 生产效率高 ;(2) 在浓缩搅拌装置上设 置了搅拌装置和抽真空装置, 搅拌装置有三个作用, 其一是。

21、在浓缩时将药汤扬起, 增加了蒸 发面积, 提高蒸发效率, 其二是搅拌装置的下侧部与倒锥状体的内壁相适应, 在旋转时可以 搅动倒锥状体上药汤, 防止药汤因局部过热而烧焦 ; 其三是在落料时可以协助挤出落料 ; (3) 在螺杆挤出设备的出料端设置割弹成粒装置, 旋转切割刀片切割下来的小面粒因为自 身轻, 会粘在刀片上, 形成一整串, 采用固定弹片可以承接并逐个将其弹落在滚筒内 ;(4) 滚丸滚筒采用两半滚筒半体组成, 并且设置有可拆连接的金属扣, 当滚丸滚筒内的药丸成 型好后, 解开金属扣就能让滚丸滚筒内的药丸实现落料, 十分方便。 附图说明 0016 图 1 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中药制丸装置的结构示。

22、例图。 0017 图 2 是图 1 中 A 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18 图 3 是滚丸滚筒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 下文特举实施例, 并配合附图, 作详 细说明如下。 0020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 : 本发明是基于专利号为 201110094689.5 的技术方案提出 的一种改进型的中药制丸装置。因此, 关于本发明中的药丸成型装置可以参照专利号为 201110094689.5 的技术内容加以理解。 0021 一种中药制丸装置, 其主要包括以下几大部件 : 用于煎煮药汤的药汤煎煮装置 1, 用于沉淀分离药汤和药汤内的药渣的沉淀装置 2, 用于。

23、浓缩药汤和混合药丸原料的浓缩搅 拌装置 3, 用于使浓缩搅拌装置产生真空的抽真空装置 4, 以及药丸成型装置 5。 0022 具体地讲 : 所述药汤煎煮装置 1 包括煎煮容器 101 和设置在煎煮容器下侧的第一 加热器 102。 0023 所述沉淀装置2包括上容器201和下容器202, 所述上容器与下容器之间的连接部 说 明 书 CN 102920605 A 6 4/5 页 7 上设置有第一阀体 203, 所述下容器上侧部设置有用于进气的第二阀体 204, 所述下容器的 下侧部设置有用于出液的第三阀体 205 和第四阀体 206。 0024 所述浓缩搅拌装置 3 包括罐体 301 和罐盖 30。

24、2, 所述罐盖呈上拱形, 所述罐盖 302 中部穿设有伸入罐体内的搅拌装置, 所述搅拌装置包括电机303、 减速器304、 搅拌轴305和 搅拌叶片 306, 所述搅拌轴由上下两节经联轴器 307 连接而成, 所述罐盖的周部设置有蜂窝 状排气孔 308, 所述罐体侧壁上设置有粉料进料管 309, 所述粉料进料管上设置有第九阀体 310, 所述罐体底部为倒锥状体 311, 所述倒锥状体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二加热器 312, 所述倒 锥状体的下侧开口上设置有落料阀门 313。 0025 所述抽真空装置 4 包括冷却器 401、 废水缸 402 和真空机 403, 所述冷却器进气口 经第一管路与罐盖上的。

25、排气孔相连接, 所述冷却器出气口经第二管路与废水缸相连接, 所 述废水缸底部设置有第一排水管路和第五阀体 404, 所述废水缸的上侧经第三管路与真空 机相连接。 0026 所述药丸成型装置 5 包括具有进料斗的螺杆挤出设备 501, 所述螺杆挤出设备的 出料端设置有割弹成粒装置502和滚丸滚筒503, 所述割弹成粒装置包括旋转切割刀片504 和设置在旋转切割刀片旁侧的固定弹片 505, 所述固定弹片可以直接固定在螺杆挤出设备 的料筒 506 上, 固定所述旋转切割刀片上设置有用于拨动固定弹片的凸部 507 ; 所述药汤煎煮装置的底部出液口经泵体 6 和第四管路连通 7 至沉淀装置的上容器, 所。

26、 述沉淀装置下侧的第三阀体经第五管路通往浓缩搅拌装置, 所述沉淀装置下侧的第四阀体 经第六管路回流至药汤煎煮装置中, 所述药丸成型装置的进料端位于落料阀门的下方。 0027 在本实施例中, 为了便于清洗浓缩搅拌装置, 所述浓缩搅拌装置的罐体上部或罐 盖上连接有第一清水进水管路 314, 用于引入清水清洗浓缩搅拌装置, 所述第一清水进水管 路上设置有第六阀体, 所述倒锥状体的下部还连接有第二排水管路 315, 用于排出清洗后的 废液, 所述第二排水管路上设置有第七阀体。 0028 在本实施例中, 所述药汤煎煮装置 1 的煎煮容器上还设置有第二清水进水管路 103, 所述第二清水进水管路上设置有第。

27、八阀体。 0029 在本实施例中, 所述罐体侧壁上设置有取样棒 316, 可以通过取样棒来观测混合料 的湿度和混合的均匀程度。 当然也可以通过在罐体上设置有湿度传感器来检测混合料的湿 度, 并将该湿度值传送给控制器, 以便实现更智能化的生产。 0030 所述滚丸滚筒 503 有两个滚筒半体拼接而成, 两个滚筒半体的一侧相互铰接, 铰 接处设置有铰接轴 508, 另一侧设置有用于可拆连接的金属扣 509 ; 且其中一个滚筒半体经 轴套 510 和键 511 固定在螺杆挤出设备的螺杆延伸端上。当滚丸滚筒内的药丸成型好后, 解开金属扣, 让其中另一滚筒半体绕铰接轴 508 转动, 就能让滚丸滚筒内的。

28、药丸实现落料, 十分方便。 0031 在本实施例中, 所述搅拌装置的下部螺旋叶片与倒锥状体的内壁相适应, 即螺旋 叶片紧贴着倒锥状体的内壁。 0032 在本实施例中, 所述第一至第九阀体均为电磁阀。虽然图中未能全部标注出第一 至第九阀体, 但这并不影响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理解。 0033 在本实施例中, 所述落料阀门上设置有用于驱动其启闭的气缸 8, 所述气缸由一电 磁换向阀控制。 说 明 书 CN 102920605 A 7 5/5 页 8 0034 在本实施例中, 该中药制丸装置还包括一控制器, 所述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连接 有数据输入模块, 所述控制器的信号输出端分别与第一至第九阀体以及电磁。

29、换向阀相连 接, 以利控制各个阀体的启闭及电磁换向阀的换向动作。 0035 上述中药制丸装置的生产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 : (1) 将中药药剂洗净后, 放入药汤煎煮装置的煎煮容器中 ; (2) 开启中药制丸装置, 并在控制器的数据输入模块上输入药汤煎煮的次数 N、 单次药 汤煎煮的时间 t、 每次煎煮所需的清水体积 V 和静置沉淀时间 T, 并保持第一至第九阀体及 落料阀门处于关闭状态 ; (3) 按所设定的清水体积 V 进水, 开启第一加热器煎煮 t 时间, 到达设定时间后停止煎 煮, 运行泵体, 将药汤煎煮装置中的药汤抽送到上容器中, 保持第一阀体开启而第二至第四 阀体关闭, 让药汤在上、 。

30、下容器中静置沉淀时间 T ; 到达设定时间后关闭第一阀体, 开启第 四阀体, 将沉淀物回流至药汤煎煮装置 ; 待沉淀物回流完毕后关闭第四阀体、 开启第一和第 三阀体, 让澄清的药汤流到浓缩搅拌装置中 ; (4) 循环步骤 (3) N-1 次, 同时开启浓缩搅拌装置的第二加热器和搅拌装置以及抽真空 装置, 使药汤不断地被蒸发, 直到药汤处于饱和状态 ; (5) 开启第九阀体, 使粉料通入到浓缩搅拌装置中, 搅拌装置不断对粉料和饱和的药汤 进行混合, 通过取样棒观察混合料的湿度 ; (6) 待混合均匀后, 控制器开启落料阀门, 在搅拌装置的协助下, 将混合料下落到药丸 成型装置的进料斗中, 控制器控制运行药丸成型装置, 通过药丸成型装置完成将混合料挤 出、 切割造粒以及滚丸加工。 0036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 凡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 修饰, 皆应属本发明的涵盖范围。 说 明 书 CN 102920605 A 8 1/2 页 9 图 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920605 A 9 2/2 页 10 图 2 图 3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920605 A 10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医学或兽医学;卫生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