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续命汤整合型新剂型制备技术及其生产方法.pdf

上传人:三** 文档编号:5383910 上传时间:2019-01-09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443.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110214636.2

申请日:

2011.07.29

公开号:

CN102895632A

公开日:

2013.01.30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A61K 36/9068申请公布日:20130130|||文件的公告送达IPC(主分类):A61K 36/9068收件人:苏州知微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文件名称:视为撤回通知书|||文件的公告送达IPC(主分类):A61K 36/9068收件人:苏州知微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文件名称:第一次审查意见通知书|||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A61K 36/9068申请日:20110729|||公开

IPC分类号:

A61K36/9068; A61K9/00; A61P9/10; A61P7/02; A61P25/00; A61K33/06(2006.01)N

主分类号:

A61K36/9068

申请人:

苏州知微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杨洪舒

发明人:

杨洪舒

地址:

215125 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星湖街218号生物纳米科技园A3楼326单元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续命汤整合型新剂型制备技术及其生产方法,其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按重量配比为:炙甘草2份、桂心2份、当归2份、人参2份、石膏2份、干姜2份、麻黄3份、芎1份、杏仁40份。其生产过程包括:超音速气流粉碎、醇水提取、超声波粉碎提取、水煎浓缩、超音速喷雾干燥、纳米研磨、高压乳匀、纳米粒制备等。本发明注重运用纳米载体联用技术所体现出的多协同、多靶向等优点。规模化生产后,可大幅减少生产成本,大幅提高产品质量,可使药物的靶向性、缓控释性更强。可内外给药并举,可按子午流注、人体气血流动规律分别在四个时间段服用。还可以制备成膜剂、透皮剂按子午流注、人体气血流动规律分别贴在人体不同部位,可通过皮肤直接吸收。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一种续命汤整合型新剂型制备技术及其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新剂型有效成分的原料及重量配比——炙甘草2份、桂心2份、当归2份、人参2份、石膏2份、干姜2份、麻黄3份、芎1份、杏仁40份。其中,所述各中药富含有机锌、硒等一种或多种微量元素。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续命汤整合型新剂型制备技术及其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将药物与载体制备成药物载体原料药,原料药可以是纳米粒、毫微粒、微米脂质体、纳米脂质体、固体脂质纳米粒、纳米聚合物胶束、药质体、纳米乳、脂质微球、微囊、微乳、脂质液体、纳米膜、纳米混悬液、微胶囊等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并可根据需要将一种或多种进行混合。该权利要求所述的保护范围不仅是所述范围内的上述药物载体原料药,也包括在其基础上制备或添加其他不影响其所治疾病的疗效,而只是使其疗效更好的药物载体原料药。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一种续命汤整合型新剂型制备技术及其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本新剂型选用的药物载体材料、活性剂、助乳剂、分散剂等药物辅料是明胶、清蛋白、淀粉及其衍生物、海藻酸盐、β‑环糊精、蛋白质、壳聚糖及其衍生物、乳糖、羟丙基甲基纤维素、乙基纤维素、邻苯二甲酸乙酸纤维素、甲基丙烯醋酸酯、聚乳酸、氰基丙烯酸酯、半固态聚原酸酯、三酰甘油酯(如三硬脂酸、三棕榈酸、三月桂酸、三油酸等中、长链脂肪酸的甘油酯)、甘油酯(如单硬脂酸甘油酯,含有单、二、三酰甘油酯的合成甘油酯)、胆固醇、聚乙二醇、微晶石蜡、鲸酯蜡、红细胞、蒙脱石、茶粉等中的一种或多种。该权利要求所述的保护范围不仅是所述范围内的上述药物辅料,也包括在其基础上添加其他不影响其所治疾病,而只是使其疗效更好的药物辅料。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续命汤整合型新剂型制备技术及其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说的整合型新剂型根据中医整体理论、配伍理论和药物的药理、药效、药代、毒理等指标,采用药物纳米粉体、微米粉体、药物单体、有效成分、有效部位、有效物质群、中药浸膏、水煎浓缩液和不同的药物辅料、药物载体联合使用。并可根据制备需要将其一种或多种进行混合。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续命汤整合型新剂型制备技术及其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最终可形成的整合型新剂型终端产品是:片剂、散剂、栓剂、棒剂、颗粒剂、软胶囊剂、硬胶囊剂、泡腾剂、滴丸剂、气雾剂、膏剂、口服溶液剂、缓释片剂、控释片、滴液剂。
一种续命汤整合型新剂型制备技术及其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取各中药饮片预处理,称量后置入粉碎机粉碎至80‑200目,然后采用超音速气流粉碎至1‑10微米,得不同中药微米粉,备用。
步骤二:取60%的炙甘草、桂心、当归、人参、石膏微米粉用6‑12倍量的30%‑‑90%醇水溶液混合浸泡1‑2天,回流提取3次,提取水溶性、醇溶性、酯溶性三种有效药物成份,回收酒精,得提取物备用。
步骤三:取60%的干姜、麻黄、芎、杏仁微米粉,采用超声波分散萃取设备分别进行分散提取,超声功率为:800W‑3000W、超声频率:28KHz‑‑120KHz、提取时间为10‑100分钟,得提取物备用。
步骤四:将步骤二、步骤三所得中药提取物,采用纳米球磨机研磨4‑16个小时,得粒径分布为50‑1000纳米的纳米粉,备用。
步骤五:取40%的各中药微米粉,用水浸泡两小时后用中药煎药机水煎煮3次,煎液合并过滤,滤液浓缩,得浸膏或水煎浓缩液以备用。
步骤六:将步骤二、步骤三、步骤四所得中药提取物、纳米粉根据需要以及其不同的药性、药理作用,可分别采用层离、大孔吸附、凝胶分子筛选、模分离、超速离心等技术进行制备,得到不同的药物单体、有效部位、有效物质群等药物原料。
步骤七:将上述所得药物原料采用不同的药物辅料及载体按2010年版《中国药典》中相关制剂部分标准规范和《2005年版中国药典》附录XIXE“微囊、微球、与脂质体制剂指导原则”等中的要求分别采用高压乳匀法、包合技术、固体技术、研磨法、溶剂‑熔融法、挤压法、复凝聚法、乳化交联法、聚合分散法、熔融法、冷冻干燥法等技术制备成纳米粒、毫微粒、微米脂质体、纳米脂质体、固体脂质纳米粒、纳米聚合物胶束、药质体、纳米乳、脂质微球、微囊、微乳、脂质液体、纳米膜、纳米混悬液、微胶囊等原料药。原料药粒径为10纳米‑10微米之间。
步骤八:按2010年版《中国药典》中制剂部分标准规范要求,取步骤五所得中药浸膏或水煎浓缩液和步骤七所得纳米粒、脂质体、纳米乳、微囊等原料药中的一种或多种按配方比例进行混合。
步骤九:在GMP10000级洁净室里,将上述混合好的原料药采用全自动胶囊灌装机分别灌装成硬胶囊和软胶囊。也可以按2010年版的《中国药典》相关制剂标准规范制成其它类型的上述终端产品。
步骤十:将制成的终端产品分别进行数粒、装瓶、装盒、封口、粘贴标贴、打码、装箱等内外包装。包装好的产品按生产批次运输到指定地点进行统一瞬间灭菌,并开具灭菌报告单。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续命汤整合型新剂型制备技术及其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步骤二、步骤三中用到的粉碎和提取方法,该权利要求所述的保护范围不仅是所述的制备技术和方法,根据需要,也包括在其基础上添加或使用其他效果更好、更经济、更新、更先进、更环保的粉碎方法、提取方法和技术。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续命汤整合型新剂型制备技术及其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六中的药物单体、有效物质、有效部位制备技术以及所述步骤七中采用不同药物辅料制备成的不同类型的纳米粒、纳米乳等原料药,该权利要求所述的保护范围不仅是所述的制备技术和方法,根据需要,也包括在其基础上添加或使用其他效果更好、更经济、更新、更先进、更环保的制备方法和技术。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续命汤整合型新剂型制备技术及其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关键点1是根据原料药的粒径不同和药性的不同运用纳米载体联用技术,可产生不同的靶向性和缓控释性。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续命汤整合型新剂型制备技术及其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关键点2是可内外给药并举,可按子午流注、人体气血流动规律分别在四个时间段服用。还可制备成膜剂、透皮剂按人体气血流动规律分别贴在人体不同部位,通过皮肤直接吸收。

说明书

说明书一种续命汤整合型新剂型制备技术及其生产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续命汤整合型新剂型制备技术,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续命汤整合型新剂型制备技术及其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中药水煎液复方药效化学反应因化学成分太多,暂时还未被揭示其神秘面纱,但中药方剂中一些神秘黑箱药效作用就藏在中药水煎液中,不能一味最求中药西化、中药现代化而只用单体和有效部位。中药水煎浓缩液不能弃之不用!中药方剂用水煎煮时,由于方剂合煎时的高温以及溶液中复杂的化学环境,可能在溶液中发生固有物质间的络合、水解、氧化、还原等反应,从而生成溶液中原来没有的某些新物质,这些新物质对全方产生增效、减毒或改性等药效作用。加强中药方剂水煎液中新成分形成机制、稳定性及其药效的研究,对提高中药复方和新药水平,逐步缩小中药复方和中药新药与国际间的差距,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也为研究开发中药新药增加了新途径和新来源。
我国药品管理相关法规规定,改变剂型作为新药研究来管理。制剂水平的落后不仅影响药物疗效的发挥,而且导致药品附加值低,直接影响市场竞争和产业经济效益,是造成我国医药工业产品数量位居世界前列而产值仅相当于一两个跨国制药公司的主要原因之一。
新药、新剂型开发水平能体现一个国家的医药工业的经济与技术实力。我国口服制剂约占各种全身给药制剂的2/3,加快研制和推广口服缓控释制剂是当前急需要做的工作。
续命汤处方来源于《外台》卷十四引《古今录验》。该方的药物组成为甘草(炙)2两,桂心2两,当归2两,人参2两,石膏(碎,绵裹)2两,干姜2两,麻黄3两(去节),芎1两,杏仁40枚(去皮尖两仁)。用法用量:“上九味,以水一斗,煮取四升,温服一升,当小汗,薄覆脊,凭几坐,汗出则愈;不汗,更服。续命汤,见于《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篇后附方:“《古今录验》续命汤治中风痱,身体不能自收持、口不能言,冒昧不知痛处,或拘急不得转侧。主治:大痹,一身不随,或半身一手一臂,口不能言,冒昧不知人,不知痛处,不觉痛痒;并疗上气咳逆,面目大肿,但得伏,不得卧,中风痱,身体不能自收,或拘急不得转侧;兼疗产妇大去血者及老人小儿;咳逆上气,面目洪肿。现代临床主治脑血栓。
方解:
麻黄桂枝石膏甘草干姜人参当归(各三两)川芎(一两五钱)杏仁(四十枚)以水一斗,煮取四升,温服一升。当小汗。薄复脊,凭几坐,(坐则升发阳气,足以敌邪外散。)汗出则愈。不汗,更服无所禁,勿当风。(此亦唐人校订《金匮》附方,非仲景方也。然其方颇合仲景之旨,故选之。)《录验》续命(汤)麻桂姜,芎归杏草石参。中风拘急(风邪入络)成风痱,(“痱”,废而不用也。)今古相传此法良。(方名“续命”者,有却病延年之功也。)
中风一证,从病因学来说,唐宋以前多以“内虚邪中”立论,故《金匮》、《千金》、《外台》等均主续命汤为治。金元以后突出以“内风”为主,为病因学说上的一大转折点,如刘、李、朱三子,一主“心火暴甚”,一主“正气自虚”,一主“湿痰生热”。至明代王履提出应分“真中”“类中”,张景岳更倡导“非风”之说。应该注意刘、李、朱三子,虽给有所主,但仍不敢轻率否定续命汤治中风的实践,所以倡导“非风”的张景岳为了证明自己的立说正确,批评他们说“独怪乎三子者,既于中风门皆言此病非风,而何于本门皆首列小续命汤?”自此,续命汤便逐渐退出治中风的行列。当代经方派大师胡希恕也说:“临床中风用此方当慎”,“本方难以治此病。”
近世仅见有零散之医案报导,如赵锡武、赵守真、王占玺、吕秉仁,曹华勋等治案,均效速而灵验,又据《日本汉方医学》载:曲直濑玄朔于1583年用此方治愈天皇的脑中风。而使我注意此方是通过余国俊著的《中医师承录》(2006年4月第一版)和《我的中医之路》(2007年6月第一版)。此两本书记述了他师徒三代运用此方治疗急性脊髓炎、脑干脑炎、格林‑巴利综合症和氯化钡中毒的多例验案。效如桴鼓,言之凿凿,一反千载之冤案。早在1984年《中医药学报》第四期,余氏之师傅乐山地区医院老中医江尔逊已撰文讨论过此方,却未引起世人重视而已。田原著的《人体阳气与疾病‑对话大医李可》(2008年3月第一版)书中李可老先生一反他在《急危重症疑难病经验专辑》治疗中风用镇肝熄风汤之类的观点,却大力推崇续命汤,并且说“镇肝熄风的办法,没有治愈过一例中风病人,一个都没有,急性的他们也就不过来”,并且说自己两夫妇近患中风,一齐服用小续命汤好了,作者田原说:“要不是您慧眼把它使用出来,也许更没有人知道它了,精华往往就这样错过了。”现在较少人知道此方是事实,但不是李老先生“慧眼”把它使用出来的,而李老先生恐怕也是在余国俊推荐之后,才留意此方罢了。
从古方书以“续命”为名的方(大、小、西州)有二十多首,大致为几类药物组成:一、辛温类:麻黄、桂枝(桂心)细辛、独活、干姜、附子、防风、生姜;二、养血活血类:当归、芎藭、芍药;三、补气类:人参、白术、甘草、茯苓;四、寒凉类:石膏、黄芩、葛根、荆沥;此外还有:杏仁、防杞等,但要注意,所有续命汤都有麻黄、桂枝(桂心)、芎藭、生姜或干姜。后世把纯用温药称为热续命,加入寒凉药的称为凉续命。
从唐代以前的方书,可以看出续命汤是一首非常通行的治中风风痱的主方,《外台秘要》说:“诸风服之皆验……此方为诸汤之最要。”翻开《千金》、《外台》可以看到治风的方剂,即使不称“续命”,但方中药物,多是类同续命。
续命汤的组成,后世看之,奇特难明,诚如余氏之师祖陈鼎三说:“此方有不可思议之妙,非阅历深者不可明也。”此方既有辛温发散,又有补益气血,既有寒凉清热,又有温里扶阳。最令后世誉之者,引经据典,多方诠解,为了证明此方之妙,从《内经》、《难经》寻找依据,对有利自己意者铺陈发挥,于经理不合者则弃而不论。大多认为发散风寒,调和营卫。余氏师徒的解释则曰:“本方重在以石膏、干姜并用,而调脾胃之阴阳,盖因风痱以四肢突然瘫痪为特征,而主四肢者何?曰:脾胃也。”
本方证曰:“治中风痱,身体不能自受持,口不能言,冒昧不知痛处,或拘急不得转侧,……并治伏不得卧,咳逆上气,面目浮肿”,实与今之脊髓神经病变等相似,如运动神经元病、多发性硬化、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炎,急性脊髓炎等。有类后世之“痿证”,不等同于脑血管病,可见古人是经过细微的观察和反复实践验证总结出来的,非后世的推理,忆度可比。
各家论述:
1.《医门法律》:痱即痹之别名也,风入而痹其荣卫,即身体不能自收,口不能言,冒昧不知痛处,或拘急不能转侧也。然营卫有虚有实,虚者自内伤得之,实者自外感得之。此方则治外感之痹其荣卫者,故以得小汗为贵。然已变越婢之制,而加芎、归养血,人参益气矣。其内伤而致荣卫之痹者,于补气血药中,略加散风药为制,更可知矣。
2.《金鉴》:赵良曰,痱病者,荣卫气血不养于内外,故身体不用,机关不利,精神不治,然是证有虚有实,虚者自饮食房劳七情感之。如《内经》所谓内夺而厥则为瘖痱之类是也。实者自风寒暑湿感之。虚者不可以实治,治则愈散于气血。今此方明言中风,痱是属荣卫之实邪也,故用续命汤,乃麻黄汤之变者,加干姜以开血受寒邪,石膏以解肌受风邪,当归和血;人参益气,川芎行血散风也。其并治咳逆上气面浮肿者亦为风寒所致也。
临床应用:
中风  此方治疗中风疗效极为神奇。笔者曾遇一农民工在我诊所边的中学做木工,半夜起床小便匆然四肢瘘较无力倒地,急往我前往急珍,见神志语言均正常,似为是一过性瘫痪,急送市大医院急珍,因无法交五仟元而出来,准备送回四川老家,其老乡请为其输液治疗,我见其症如风痱症,遂投大剂续命汤一帖,嘱温服取汗,次日竟如常人,竟能走到珍所致谢,诸同行若临床遇此症宜速投本方,另外如面瘫亦可投本方。
续命煮散《千金卷八诸风门》,这个方子是在孙思邈老人家近100岁时写的,他自己中风了,整天被病人包围,劳累了。然后就病倒了,这个病有些什么表现呢?吾尝中风,言语强涩,四肢朵颐,出此方,(他自己开的,让他弟子给他煎好)日服四服,十日十夜服之不绝,得愈。古代写书的,还没有谁自己得了病以后写出来,所以这个病,孙思邈最有发言权。
药理研究:
药理作用观察①续命汤对小鼠凝血时间的影响;②续命汤对大鼠血栓形成的影响;③经命汤对ADP诱导大鼠血小板聚集的影响;④续命汤对狗顿内动脉血流量、脑血管阻力、血压和心率的影响。结果发现:续命汤灌胃5日能延长小鼠凝血时间,抑制大鼠血栓形成;试管内给药能明显抑制ADP诱导的大鼠血小板最大聚集率,延长50%最大聚集时间;静脉给药能增加狗颈内动脉血流量,降低脑血管阻力,略加快心率,不明显影响血压。
本发明具有实质的创新性和突破性进展是已找出续命汤现代中药新剂型中西医理论相结合的关键点,本发明将及时填补国内外在运用“纳米载体联用技术”和以中西医结合理论研发“续命汤整合型新剂型”领域的空白,产品具有靶向分布广等优点,国内外无相同或类似的文献报道。研发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通过国际一级查新报告和专利检索显示本发明的实质性进步和新颖性。利用国内外数据库进行了查新检索,综合国内外文献阅读、分析对比得到以下结论:“联用技术研发纳米药物整合型新剂型”项目,其创新点:1)采用富含微量元素的中药纳米粉体、药物单体、有效部位、有效部位群、中药浸膏、水煎浓缩液等以不同药物载体制备出不同粒径大小的纳米球、纳米囊、聚合物胶束、固体酯质纳米粒、磁性纳米粒、免疫纳米粒、纳米乳剂、混悬剂、囊泡、药质体、微胶囊、毫微粒、毫微球、毫微襄等,然后混匀分别装入软、硬胶囊中同时联合使用并制备成一种整合型新剂型或根据以上方法制备成其他类型的整合型新剂型;2)运用纳米载体联用技术和中西医结合理论研发“纳米药物整合型新剂型”,产品具有靶向分布广、缓控释性能强等特点;在国内文献中未见公开报道,该项目综合技术特点具有一定的新颖性和创新性。科技查新编号:200921c0704948。
进一步来看:本整合型新剂型制备技术是整合了中医、西医的各自优点,以中医理论的整体观念和注重药物间的协同观念及辨证施治为总战略战术思想,结合现代西方药理学、药物代谢动力学、毒理学、药剂学等理论,注重已证实的中药单一物质单体治疗的有效性和治疗效果,注重中药有效物质、有效部位和有效物质群对治疗疾病所起到的整体作用。注重中药所含的微量元素对治疗疾病所起到的辅助作用。本中药复方所用中药的药物有效成分明确,药物药效已得到现代医学的承认。注重运用纳米载体联用技术研制现代中药。这些必将推动我国中药产业的发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续命汤整合型新剂型制备技术及其生产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续命汤整合型新剂型制备技术及其生产方法,其中:该整合型新剂型有效成分的原料及重量配比——炙甘草2份、桂心2份、当归2份、人参2份、石膏2份、干姜2份、麻黄3份、芎1份、杏仁40份。
其中,所述的各中药富含有机锌、硒等一种或多种微量元素。上述的一种续命汤整合型新剂型制备技术及其生产方法,其中:将药物与载体制备成药物载体原料药,原料药可以是纳米粒、毫微粒、微米脂质体、纳米脂质体、固体脂质纳米粒、纳米聚合物胶束、药质体、纳米乳、脂质微球、微囊、微乳、脂质液体、纳米膜、纳米混悬液、微胶囊等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并可根据需要将一种或多种进行混合。所述的保护范围不仅是所述范围内的上述药物载体原料药,也包括在其基础上制备或添加其他不影响其所治疾病的疗效,而只是使其疗效更好的药物载体原料药。
进一步地,上述的一种续命汤整合型新剂型制备技术及其生产方法,其中:本新剂型选用的药物载体材料、活性剂、助乳剂、分散剂等药物辅料是明胶、清蛋白、淀粉及其衍生物、海藻酸盐、β‑环糊精、蛋白质、壳聚糖及其衍生物、乳糖、羟丙基甲基纤维素、乙基纤维素、邻苯二甲酸乙酸纤维素、甲基丙烯醋酸酯、聚乳酸、氰基丙烯酸酯、半固态聚原酸酯、三酰甘油酯(如三硬脂酸、三棕榈酸、三月桂酸、三油酸等中、长链脂肪酸的甘油酯)、甘油酯(如单硬脂酸甘油酯,含有单、二、三酰甘油酯的合成甘油酯)、胆固醇、聚乙二醇、微晶石蜡、鲸酯蜡、红细胞、蒙脱石、茶粉等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的药物辅料不仅是所述范围内的上述药物辅料,也包括在其基础上添加其他不影响其所治疾病,而只是使其疗效更好的药物辅料。
更进一步地,上述的一种续命汤整合型新剂型制备技术及其生产方法,其中:所说的整合型新剂型根据中医整体理论、配伍理论和药物的药理、药效、药代、毒理等指标,采用药物纳米粉体、微米粉体、药物单体、有效成分、有效部位、有效物质群、中药浸膏、水煎浓缩液和不同的药物辅料、药物载体联合使用。并可根据制备需要将其一种或多种进行混合。
再进一步地,上述的一种续命汤整合型新剂型制备技术及其生产方法,其中:最终可形成的整合型新剂型终端产品是:片剂、散剂、栓剂、棒剂、颗粒剂、软胶囊剂、硬胶囊剂、泡腾剂、滴丸剂、气雾剂、膏剂、口服溶液剂、缓释片剂、控释片剂、滴液剂。
一种续命汤整合型新剂型制备技术及其生产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取各中药饮片预处理,称量后置入粉碎机粉碎至80‑200目,然后采用超音速气流粉碎至1‑10微米,得不同中药微米粉,备用。
步骤二:取60%的炙甘草、桂心、当归、人参、石膏微米粉用6‑12倍量的30%‑‑90%醇水溶液混合浸泡1‑2天,回流提取3次,提取水溶性、醇溶性、酯溶性三种有效药物成份,回收酒精,得提取物备用。
步骤三:取60%的干姜、麻黄、芎、杏仁微米粉,采用超声波分散萃取设备分别进行分散提取,超声功率为:800W‑3000W、超声频率:28KHz‑‑120KHz、粉碎提取时间为10‑100分钟,得提取物备用。
步骤四:将步骤二、步骤三所得中药提取物,采用纳米球磨机研磨4‑16个小时,得粒径分布为50‑1000纳米的纳米粉,备用。
步骤五:取40%的各中药微米粉,用水浸泡两小时后用中药煎药机水煎煮3次,煎液合并过滤,滤液浓缩,得中药浸膏或水煎浓缩液以备用。
步骤六:将步骤二、步骤三、步骤四所得中药提取物、纳米粉根据需要以及其不同的药性、药理作用,可分别采用层离、大孔吸附、凝胶分子筛选、模分离、超速离心等技术进行制备,得到不同的药物单体、有效部位、有效物质群等药物原料。
步骤七:将上述所得药物原料采用不同的药物辅料按2010年版《中国药典》中制剂部分标准规范和《2005年版中国药典》附录XIXE“微囊、微球、与脂质体制剂指导原则”等中的要求分别采用高压乳匀法、包合技术、固体技术、研磨法、溶剂‑熔融法、挤压法、复凝聚法、乳化交联法、聚合分散法、熔融法、冷冻干燥法等技术制备成纳米粒、毫微粒、微米脂质体、纳米脂质体、固体脂质纳米粒、纳米聚合物胶束、药质体、纳米乳、脂质微球、微囊、微乳、脂质液体、纳米膜、纳米混悬液、微胶囊等原料药。原料药粒径为10纳米‑10微米之间。
步骤八:按2010年版《中国药典》中制剂部分标准规范要求,取步骤五所得中药浸膏或水煎浓缩液和步骤七所得纳米粒、脂质体、纳米乳、微囊等原料药中的一种或多种按配方比例进行混合。
步骤九:在GMP10000级洁净室里,将上述混合好的原料药采用全自动胶囊灌装机分别灌装成硬胶囊和软胶囊。也可以按2010年版的《中国药典》相关制剂标准规范制成其它类型的上述终端产品。
步骤十:将制成的终端产品分别进行数粒、装瓶、装盒、封口、粘贴标贴、打码、装箱等内外包装。包装好的产品按生产批次运输到指定地点进行统一瞬间灭菌,并开具灭菌报告单。
上述的一种续命汤整合型新剂型制备技术及其生产方法,其中:所述步骤一、步骤二、步骤三中用到的中药粉碎和提取方法,所述的保护范围不仅是所述的制备技术和方法,根据需要,也包括在其基础上添加或使用其他效果更好、更经济、更新、更先进、更环保的粉碎方法、提取方法和技术。
进一步地,上述的一种续命汤整合型新剂型制备技术及其生产方法,其中:所述步骤六中的药物单体、有效物质、有效部位制备技术以及所述步骤七中采用不同药物辅料制备成的不同类型的纳米粒、纳米乳等原料药。该权利要求所述的保护范围不仅是所述的制备技术和方法,根据需要,也包括在其基础上添加或使用其他效果更好、更经济、更新、更先进、更环保的制备方法和技术。
更进一步地,上述的一种续命汤整合型新剂型制备技术及其生产方法,其中:其关键点1是根据原料药的粒径不同和药性的不同运用纳米载体联用技术,可产生不同的靶向性和缓控释性。
再进一步地,上述的一种续命汤整合型新剂型制备技术及其生产方法,其中:其关键点2是可内外给药并举,可按子午流注、人体气血流动规律分别在四个时间段服用。还可制备成膜剂、透皮剂按人体气血流动规律分别贴在人体不同部位,通过皮肤直接吸收。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主要体现在:
本发明具有实质的创新性和突破性进展是已找出续命汤中西医理论相结合的关键点,本发明将及时填补国内外在运用“纳米载体联用技术”和以中西医结合理论研发“续命汤整合型新剂型”领域的空白,产品具有靶向分布广等优点,国内外无相同或类似的文献报道。通过国际一级查新报告和专利数据库检索显示本发明的实质性进步和新颖性。利用国内外数据库进行了查新检索,综合国内外文献进行阅读、分析对比得到以下结论:“联用技术研发纳米药物整合型新剂型”项目,其创新点:1)采用富含微量元素的中药纳米粉体、药物单体、有效部位、有效部位群、中药浸膏、水煎浓缩液等以不同药物载体制备出不同粒径大小的纳米球、纳米囊、聚合物胶束、固体酯质纳米粒、磁性纳米粒、免疫纳米粒、纳米乳剂、混悬剂、囊泡、药质体、微胶囊、毫微粒、毫微球、毫微襄等,然后混匀分别装入软、硬胶囊中同时联合使用并制备成一种整合型新剂型或根据以上方法制备成其他类型的整合型新剂型;2)运用纳米载体联用技术和中西医结合理论研发“纳米药物整合型新剂型”,产品具有靶向分布广、缓控释性能强等特点;在国内文献中未见公开报道,该项目综合技术特点具有一定的新颖性和创新性。科技查新编号是:200921c0704948。
进一步来看,本整合型新剂型制备技术及其生产方法是整合了中医、西医的各自优点,以中医理论的整体观念和注重药物间的协同观念及辨证施治为总战略战术思想,结合现代西方药理学、药物代谢动力学、毒理学、药剂学等理论,注重已证实的中药单一物质单体治疗的有效性和治疗效果,注重中药有效物质、有效部位和有效物质群对治疗疾病所起到的辅助作用。注重中药所含的微量元素对治疗疾病所起到的辅助作用。本中药复方所用中药的药物有效成分明确,药物药效已得到现代医学的承认。注重中药的不同纳米载体剂型制备技术联合使用。配伍上是采用中药生药纳米粉体、单体、有效部位、有效部位群、中药浓缩浸膏、水煎浓缩液、纳米药物载体等联合使用。本配方各种中药粉体粒径大部分为50~1000纳米的颗粒。采用不同的纳米药物载体制备成纳米粒、纳米球、纳米囊、固体酯质纳米粒、纳米乳剂、囊泡、药质体、微胶囊、毫微粒、毫微球、毫微襄等。其粒径分布在10纳米‑‑‑‑10微米之间。然后根据药理、靶向的不同、缓控释时间的不同和中医君臣佐使理论,合理配伍进行混合,分别装入硬胶囊和软胶囊之中。根据胶囊材质的溶解、崩解、分散时间的不同,可分别制备成网状内皮靶向系统、胃部粘膜吸收系统、小肠吸收系统、结肠吸收系统等靶向系统。相比传统中药和药物单体,本中药复方新剂型的整体协同治疗作用的药物靶向性、缓控释性更强,疗效更为突出,毒副作用更少。多载体和多药物单体等联合使用,突破了中医传统的君臣佐使配伍理论,为现代中药研制提供了一个切实可行有效的新剂型配伍方案。是具有实质性的技术创新突破。
本发明的目的、优点和特点,将通过下面优选实施例的非限制性说明进行解释。这些实施例仅是应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典型范例,凡采取等同替换或者等效变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续命汤整合型新剂型制备技术及其生产方法,其特别之处在于:制成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按重量配比为——
炙甘草2份、桂心2份、当归2份、人参2份、石膏2份、干姜2份、麻黄3份、芎1份、杏仁40份。
进一步来看,本发明的续命汤整合型新剂型药物配伍上起到三足鼎立联合作用:1、用中药饮片制备出纳米、微米粉体,以此增强续命汤疗效和大幅提高中药饮片细胞破壁后的生物利用度;2、用中药提取物并选择适当的药物载体,制备出不同中药化学单体、有效成分、有效部位等,以此来证实和加强续命汤的化学物质的药理、药效性;3、用中药饮片制备出中药浸膏、水煎浓缩液,以此来加强续命汤中药复方独特的络合、水解、氧化、还原等反应带来的暂时不可预知的药效并保留和加强了中医整体观念、君臣佐使概念。以上三方面联合配伍使用,根据纳米药物粒径和性质的不同,可达到多靶向、多协同、缓控释等效果,并对加强药物药理活性起到有益的作用,有效成分药理作用效果显著高于传统制剂。
本发明的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首先,取各中药饮片预处理,称量后置入粉碎机粉碎至80‑200目,然后采用超音速气流粉碎至1‑10微米,得不同中药微米粉,备用。取60%的炙甘草、桂心、当归、人参、石膏微米粉用6‑12倍量的30%‑‑90%醇水溶液混合浸泡1‑2天,回流提取3次,提取水溶性、醇溶性、酯溶性三种有效药物成份,回收酒精,得提取物备用。取60%的干姜、麻黄、芎、杏仁微米粉,采用超声波分散萃取设备分别进行分散提取,超声功率为:800W‑3000W、超声频率:28KHz‑120KHz、提取时间为10‑100分钟,得提取物备用。将上述所得中药提取物,采用纳米球磨机研磨4‑16个小时,得粒径分布为50纳米‑1000纳米的纳米粉,备用。取40%的各中药微米粉混合,用水浸泡两小时后用中药煎药机水煎煮3次,煎液合并过滤,滤液浓缩,得中药浸膏或水煎浓缩液以备用。将上述所得中药提取物、纳米粉根据需要以及其不同的药性、药理作用,可分别采用层离、大孔吸附、凝胶分子筛选、模分离、超速离心等技术进行制备,得到不同的药物单体、有效部位、有效物质群等药物原料。将上述所得药物原料采用不同的药物辅料及载体按2010年版《中国药典》中相关制剂部分标准规范和《2005年版中国药典》附录XIXE“微囊、微球、与脂质体制剂指导原则”等中的要求分别采用高压乳匀法、包合技术、固体技术、研磨法、溶剂‑熔融法、挤压法、复凝聚法、乳化交联法、聚合分散法、熔融法、冷冻干燥法等技术制备成纳米粒、毫微粒、微米脂质体、纳米脂质体、固体脂质纳米粒、纳米聚合物胶束、药质体、纳米乳、脂质微球、微囊、微乳、脂质液体、纳米膜、纳米混悬液、微胶囊等原料药。制备出的原料药粒径分布在10纳米‑10微米之间。按2010年版《中国药典》中制剂部分标准规范要求,取上述所得中药浸膏或水煎浓缩液和上述所得纳米粒、脂质体、纳米乳、微囊等原料药中的一种或多种按配方比例进行混合。在GMP10000级洁净室里,将上述混合好的原料药采用全自动胶囊灌装机分别灌装成硬胶囊和软胶囊。也可以按相关制剂标准规范制成其它类型的上述终端产品。将制成的终端产品分别进行数粒、装瓶、装盒、封口、粘贴标贴、打码、装箱等内外包装。包装好的产品按生产批次运输到指定地点进行统一瞬间灭菌,并开具灭菌报告单。
〖实施例一〗
按前述方法制备以下原料药:浸膏、纳米粒、微胶囊、毫微粒。
其制成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按重量配比为——
炙甘草2份、桂心2份、当归2份、人参2份、石膏2份、干姜2份、麻黄3份、芎1份、杏仁40份。
其制造过程如下:在GMP10000级洁净室里将浸膏、纳米粒、微胶囊、毫微粒按4∶2∶2∶2比例进行混合后,采用201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制剂部分硬胶囊剂标准,不添加辅料、防腐剂,采用全自动胶囊灌装机灌装硬胶囊,制成硬胶囊剂。再进行数粒、装瓶、封口、粘贴标贴、打码、装箱等内外包装。最后按生产批次统一瞬间灭菌,并开具灭菌报告单。
〖实施例二〗
按前述方法制备以下原料药:水煎浓缩液、纳米脂质体、纳米乳、微乳。
其制成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按重量配比为——
炙甘草2份、桂心2份、当归2份、人参2份、石膏2份、干姜2份、麻黄3份、芎1份、杏仁40份。
其制造过程如下:在GMP10000级洁净室里将水煎浓缩液、纳米脂质体、纳米乳、微乳按4∶2∶2∶2比例进行混合后,采用201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制剂部分软胶囊剂标准,不添加辅料、防腐剂,采用全自动软胶囊灌装机分装软胶囊,制成软胶囊剂。再进行数粒、装瓶、封口、粘贴标贴、打码、装箱等内外包装。最后按生产批次统一瞬间灭菌,并开具灭菌报告单。
〖实施例三〗
按前述方法制备以下原料药:浸膏、纳米粒、纳米乳。
其制成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按重量配比为——
炙甘草2份、桂心2份、当归2份、人参2份、石膏2份、干姜2份、麻黄3份、芎1份、杏仁40份。
其制造过程如下:在GMP10000级洁净室里将浸膏、纳米粒、纳米乳按4∶3∶3比例进行混合后,采用201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制剂部分膜剂标准,成膜材料采用聚乙烯醇,制成膜剂。再进行装盒、封口、粘贴标贴、打码、装箱等内外包装。最后按生产批次统一瞬间灭菌,并开具灭菌报告单。每片膜面积大小为2‑40平方厘米,每片药膜贴1272小时,贴药部位:脖颈、胸部、后背部、腹部、腿部、脚底部、阿是穴等部位。
通过上述文字描述可以看出:本发明具有实质的创新性和突破性进展是已找出续命汤中药复方中西医理论相结合的关键点,现代中药的复方配伍和制备技术能改变药物单体、有效成分或有效部位群的药代动力学参数。这从药代动力学层次证明了中药复方配伍的科学内涵。“奇正相合,阴阳互通、水火既济、精微圆融,有容乃大”是本药物整合型新剂型的精微圆融整合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本发明中:单体、有效部位、纳米粒及载体等可谓是奇、是细小、是阴。中医整体观念、中药浸膏、水煎浓缩液等可谓是正、是宏大、是阳。奇正相合则阴阳互通、阴阳互通则水火既济,为最佳平衡态。西医研究可谓精微,中医理论可谓圆融,两者奇正相合,才真正体现出了中西医结合之整体观念,“合“为“整合”为容。有容乃大、水火既济才是本发明所最求的最高境界。本整合型新剂型通过中药单体、有效部位、有效物质、中药有效物质群、浸膏、水煎浓缩液、中药饮片纳米颗粒等的合理配伍,可生产出软、硬胶囊剂或纳米膜剂、透皮剂等剂型。可内外给药并举、可按子午流注、人体气血流动规律分别在四个时间段服用。还可以把纳米中药做成膜剂、透皮剂贴在人体不同部位,可通过皮肤直接吸收。
进一步看,本发明制备出的各种中药粒径大部分为50~1000纳米的颗粒。采用不同的纳米药物载体和技术可制备成纳米粒、纳米球、固体酯质体、纳米乳、药质体、微粒、毫微球、微襄等。其粒径分布在10纳米‑‑‑‑10微米之间。然后根据药物药理、靶向的不同、缓控释时间的不同和中医君臣佐使理论,合理配伍进行混合,可分别装入硬胶囊和软胶囊之中。根据胶囊材质的溶解、崩解、分散时间的不同,可分别制备成网状内皮靶向系统、胃部粘膜吸收系统、小肠吸收系统、结肠吸收系统等靶向系统。相比传统中药和药物单体或西药,本整合型新剂型的整体协同治疗作用及药物靶向性、缓控释性更强,疗效更为突出,毒副作用更少。为续命汤现代中药制备和生产提出了一个切实可行有效的新剂型配伍方案。是具有实质性的创新和技术突破。

一种续命汤整合型新剂型制备技术及其生产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一种续命汤整合型新剂型制备技术及其生产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一种续命汤整合型新剂型制备技术及其生产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续命汤整合型新剂型制备技术及其生产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续命汤整合型新剂型制备技术及其生产方法.pdf(12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2895632 A (43)申请公布日 2013.01.30 CN 102895632 A *CN102895632A* (21)申请号 201110214636.2 (22)申请日 2011.07.29 A61K 36/9068(2006.01) A61K 9/00(2006.01) A61P 9/10(2006.01) A61P 7/02(2006.01) A61P 25/00(2006.01) A61K 33/06(2006.01) (71)申请人 苏州知微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 215125 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星湖街 218 号生物纳米科技园 A3 楼。

2、 326 单元 申请人 杨洪舒 (72)发明人 杨洪舒 (54) 发明名称 一种续命汤整合型新剂型制备技术及其生产 方法 (57)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续命汤整合型新剂型制备技 术及其生产方法, 其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按重量 配比为 : 炙甘草 2 份、 桂心 2 份、 当归 2 份、 人参 2 份、 石膏 2 份、 干姜 2 份、 麻黄 3 份、 芎 1 份、 杏仁 40份。 其生产过程包括 : 超音速气流粉碎、 醇水提 取、 超声波粉碎提取、 水煎浓缩、 超音速喷雾干燥、 纳米研磨、 高压乳匀、 纳米粒制备等。本发明注重 运用纳米载体联用技术所体现出的多协同、 多靶 向等优点。规模化生产后,。

3、 可大幅减少生产成本, 大幅提高产品质量, 可使药物的靶向性、 缓控释性 更强。可内外给药并举, 可按子午流注、 人体气血 流动规律分别在四个时间段服用。还可以制备成 膜剂、 透皮剂按子午流注、 人体气血流动规律分别 贴在人体不同部位, 可通过皮肤直接吸收。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2 页 说明书 9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 2 页 说明书 9 页 1/2 页 2 1. 一种续命汤整合型新剂型制备技术及其生产方法, 其特征在于 : 该新剂型有效成分 的原料及重量配比炙甘草 2 份、 桂心 2 份、 当归 2 份、 人参 2 份、 。

4、石膏 2 份、 干姜 2 份、 麻 黄 3 份、 芎 1 份、 杏仁 40 份。其中, 所述各中药富含有机锌、 硒等一种或多种微量元素。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续命汤整合型新剂型制备技术及其生产方法, 其特征 在于 : 将药物与载体制备成药物载体原料药, 原料药可以是纳米粒、 毫微粒、 微米脂质体、 纳 米脂质体、 固体脂质纳米粒、 纳米聚合物胶束、 药质体、 纳米乳、 脂质微球、 微囊、 微乳、 脂质 液体、 纳米膜、 纳米混悬液、 微胶囊等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 并可根据需要将一种或多种进 行混合。该权利要求所述的保护范围不仅是所述范围内的上述药物载体原料药, 也包括在 其基础上。

5、制备或添加其他不影响其所治疾病的疗效, 而只是使其疗效更好的药物载体原料 药。 3. 根据权利要求 1、 2 所述的一种续命汤整合型新剂型制备技术及其生产方法, 其特征 在于 : 本新剂型选用的药物载体材料、 活性剂、 助乳剂、 分散剂等药物辅料是明胶、 清蛋白、 淀粉及其衍生物、 海藻酸盐、 - 环糊精、 蛋白质、 壳聚糖及其衍生物、 乳糖、 羟丙基甲基纤维 素、 乙基纤维素、 邻苯二甲酸乙酸纤维素、 甲基丙烯醋酸酯、 聚乳酸、 氰基丙烯酸酯、 半固态 聚原酸酯、 三酰甘油酯 ( 如三硬脂酸、 三棕榈酸、 三月桂酸、 三油酸等中、 长链脂肪酸的甘油 酯 )、 甘油酯 ( 如单硬脂酸甘油酯, 。

6、含有单、 二、 三酰甘油酯的合成甘油酯 )、 胆固醇、 聚乙二 醇、 微晶石蜡、 鲸酯蜡、 红细胞、 蒙脱石、 茶粉等中的一种或多种。该权利要求所述的保护范 围不仅是所述范围内的上述药物辅料, 也包括在其基础上添加其他不影响其所治疾病, 而 只是使其疗效更好的药物辅料。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续命汤整合型新剂型制备技术及其生 产方法, 其特征在于 : 所说的整合型新剂型根据中医整体理论、 配伍理论和药物的药理、 药 效、 药代、 毒理等指标, 采用药物纳米粉体、 微米粉体、 药物单体、 有效成分、 有效部位、 有效 物质群、 中药浸膏、 水煎浓缩液和不同的药物辅料、 药物。

7、载体联合使用。并可根据制备需要 将其一种或多种进行混合。 5. 根据权利要求 1 或 2 或 3 或 4 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续命汤整合型新剂型制备技术 及其生产方法, 其特征在于 : 最终可形成的整合型新剂型终端产品是 : 片剂、 散剂、 栓剂、 棒 剂、 颗粒剂、 软胶囊剂、 硬胶囊剂、 泡腾剂、 滴丸剂、 气雾剂、 膏剂、 口服溶液剂、 缓释片剂、 控 释片、 滴液剂。 6. 一种续命汤整合型新剂型制备技术及其生产方法, 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 步骤一 : 取各中药饮片预处理, 称量后置入粉碎机粉碎至 80-200 目, 然后采用超音速 气流粉碎至 1-10 微米, 得不同中药微米粉,。

8、 备用。 步骤二 : 取 60的炙甘草、 桂心、 当归、 人参、 石膏微米粉用 6-12 倍量的 30 -90醇 水溶液混合浸泡 1-2 天, 回流提取 3 次, 提取水溶性、 醇溶性、 酯溶性三种有效药物成份, 回 收酒精, 得提取物备用。 步骤三 : 取 60的干姜、 麻黄、 芎、 杏仁微米粉, 采用超声波分散萃取设备分别进行分 散提取, 超声功率为 : 800W-3000W、 超声频率 : 28KHz-120KHz、 提取时间为 10-100 分钟, 得 提取物备用。 步骤四 : 将步骤二、 步骤三所得中药提取物, 采用纳米球磨机研磨 4-16 个小时, 得粒径 分布为 50-1000 。

9、纳米的纳米粉, 备用。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2895632 A 2 2/2 页 3 步骤五 : 取 40的各中药微米粉, 用水浸泡两小时后用中药煎药机水煎煮 3 次, 煎液合 并过滤, 滤液浓缩, 得浸膏或水煎浓缩液以备用。 步骤六 : 将步骤二、 步骤三、 步骤四所得中药提取物、 纳米粉根据需要以及其不同的药 性、 药理作用, 可分别采用层离、 大孔吸附、 凝胶分子筛选、 模分离、 超速离心等技术进行制 备, 得到不同的药物单体、 有效部位、 有效物质群等药物原料。 步骤七 : 将上述所得药物原料采用不同的药物辅料及载体按 2010 年版 中国药典 中 相关制剂部分标准规范和 20。

10、05 年版中国药典 附录 XIXE“微囊、 微球、 与脂质体制剂指导 原则” 等中的要求分别采用高压乳匀法、 包合技术、 固体技术、 研磨法、 溶剂 - 熔融法、 挤压 法、 复凝聚法、 乳化交联法、 聚合分散法、 熔融法、 冷冻干燥法等技术制备成纳米粒、 毫微粒、 微米脂质体、 纳米脂质体、 固体脂质纳米粒、 纳米聚合物胶束、 药质体、 纳米乳、 脂质微球、 微 囊、 微乳、 脂质液体、 纳米膜、 纳米混悬液、 微胶囊等原料药。原料药粒径为 10 纳米 -10 微米 之间。 步骤八 : 按 2010 年版 中国药典 中制剂部分标准规范要求, 取步骤五所得中药浸膏或 水煎浓缩液和步骤七所得纳米。

11、粒、 脂质体、 纳米乳、 微囊等原料药中的一种或多种按配方比 例进行混合。 步骤九 : 在 GMP10000 级洁净室里, 将上述混合好的原料药采用全自动胶囊灌装机分别 灌装成硬胶囊和软胶囊。也可以按 2010 年版的 中国药典 相关制剂标准规范制成其它类 型的上述终端产品。 步骤十 : 将制成的终端产品分别进行数粒、 装瓶、 装盒、 封口、 粘贴标贴、 打码、 装箱等内 外包装。 包装好的产品按生产批次运输到指定地点进行统一瞬间灭菌, 并开具灭菌报告单。 7. 根据权利要求 6 所述的一种续命汤整合型新剂型制备技术及其生产方法, 其特征在 于 : 所述步骤一、 步骤二、 步骤三中用到的粉碎和。

12、提取方法, 该权利要求所述的保护范围不 仅是所述的制备技术和方法, 根据需要, 也包括在其基础上添加或使用其他效果更好、 更经 济、 更新、 更先进、 更环保的粉碎方法、 提取方法和技术。 8. 根据权利要求 7 所述的一种续命汤整合型新剂型制备技术及其生产方法, 其特征在 于 : 所述步骤六中的药物单体、 有效物质、 有效部位制备技术以及所述步骤七中采用不同药 物辅料制备成的不同类型的纳米粒、 纳米乳等原料药, 该权利要求所述的保护范围不仅是 所述的制备技术和方法, 根据需要, 也包括在其基础上添加或使用其他效果更好、 更经济、 更新、 更先进、 更环保的制备方法和技术。 9. 根据权利要求。

13、 8 所述的一种续命汤整合型新剂型制备技术及其生产方法, 其特征在 于 : 其关键点 1 是根据原料药的粒径不同和药性的不同运用纳米载体联用技术, 可产生不 同的靶向性和缓控释性。 10. 根据权利要求 9 所述的一种续命汤整合型新剂型制备技术及其生产方法, 其特征 在于 : 其关键点 2 是可内外给药并举, 可按子午流注、 人体气血流动规律分别在四个时间段 服用。 还可制备成膜剂、 透皮剂按人体气血流动规律分别贴在人体不同部位, 通过皮肤直接 吸收。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2895632 A 3 1/9 页 4 一种续命汤整合型新剂型制备技术及其生产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

14、及一种续命汤整合型新剂型制备技术,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续命汤整合型 新剂型制备技术及其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中药水煎液复方药效化学反应因化学成分太多, 暂时还未被揭示其神秘面纱, 但 中药方剂中一些神秘黑箱药效作用就藏在中药水煎液中, 不能一味最求中药西化、 中药现 代化而只用单体和有效部位。中药水煎浓缩液不能弃之不用!中药方剂用水煎煮时, 由于 方剂合煎时的高温以及溶液中复杂的化学环境, 可能在溶液中发生固有物质间的络合、 水 解、 氧化、 还原等反应, 从而生成溶液中原来没有的某些新物质, 这些新物质对全方产生增 效、 减毒或改性等药效作用。 加强中药方剂水煎液中新成分形成机制、 。

15、稳定性及其药效的研 究, 对提高中药复方和新药水平, 逐步缩小中药复方和中药新药与国际间的差距, 有着十分 重要的意义, 同时也为研究开发中药新药增加了新途径和新来源。 0003 我国药品管理相关法规规定, 改变剂型作为新药研究来管理。制剂水平的落后不 仅影响药物疗效的发挥, 而且导致药品附加值低, 直接影响市场竞争和产业经济效益, 是造 成我国医药工业产品数量位居世界前列而产值仅相当于一两个跨国制药公司的主要原因 之一。 0004 新药、 新剂型开发水平能体现一个国家的医药工业的经济与技术实力。我国口服 制剂约占各种全身给药制剂的 2/3, 加快研制和推广口服缓控释制剂是当前急需要做的工 作。

16、。 0005 续命汤处方来源于 外台 卷十四引 古今录验 。该方的药物组成为甘草 ( 炙 )2 两, 桂心 2 两, 当归 2 两, 人参 2 两, 石膏 ( 碎, 绵裹 )2 两, 干姜 2 两, 麻黄 3 两 ( 去节 ), 芎 1 两, 杏仁40枚(去皮尖两仁)。 用法用量 :“上九味, 以水一斗, 煮取四升, 温服一升, 当小汗, 薄覆脊, 凭几坐, 汗出则愈 ; 不汗, 更服。续命汤, 见于 金匮要略 . 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 五 篇后附方 :“ 古今录验 续命汤治中风痱, 身体不能自收持、 口不能言, 冒昧不知痛处, 或 拘急不得转侧。主治 : 大痹, 一身不随, 或半身一手一臂,。

17、 口不能言, 冒昧不知人, 不知痛处, 不觉痛痒 ; 并疗上气咳逆, 面目大肿, 但得伏, 不得卧, 中风痱, 身体不能自收, 或拘急不得转 侧 ; 兼疗产妇大去血者及老人小儿 ; 咳逆上气, 面目洪肿。现代临床主治脑血栓。 0006 方解 : 0007 麻黄桂枝石膏甘草干姜人参当归 ( 各三两 ) 川芎 ( 一两五钱 ) 杏仁 ( 四十枚 ) 以 水一斗, 煮取四升, 温服一升。当小汗。薄复脊, 凭几坐, ( 坐则升发阳气, 足以敌邪外散。) 汗出则愈。不汗, 更服无所禁, 勿当风。( 此亦唐人校订 金匮 附方, 非仲景方也。然其方 颇合仲景之旨, 故选之。)录验 续命 ( 汤 ) 麻桂姜,。

18、 芎归杏草石参。中风拘急 ( 风邪入 络 ) 成风痱, (“痱” , 废而不用也。) 今古相传此法良。( 方名 “续命” 者, 有却病延年之功 也。) 0008 中风一证, 从病因学来说, 唐宋以前多以 “内虚邪中” 立论, 故 金匮 、千金 、外 说 明 书 CN 102895632 A 4 2/9 页 5 台 等均主续命汤为治。金元以后突出以 “内风” 为主, 为病因学说上的一大转折点, 如刘、 李、 朱三子, 一主 “心火暴甚” , 一主 “正气自虚” , 一主 “湿痰生热” 。至明代王履提出应分 “真 中” “类中” , 张景岳更倡导 “非风” 之说。应该注意刘、 李、 朱三子, 虽给。

19、有所主, 但仍不敢轻 率否定续命汤治中风的实践, 所以倡导 “非风” 的张景岳为了证明自己的立说正确, 批评他 们说 “独怪乎三子者, 既于中风门皆言此病非风, 而何于本门皆首列小续命汤? ” 自此, 续命 汤便逐渐退出治中风的行列。当代经方派大师胡希恕也说 :“临床中风用此方当慎” ,“本方 难以治此病。 ” 0009 近世仅见有零散之医案报导, 如赵锡武、 赵守真、 王占玺、 吕秉仁, 曹华勋等治案, 均效速而灵验, 又据 日本汉方医学 载 : 曲直濑玄朔于 1583 年用此方治愈天皇的脑中风。 而使我注意此方是通过余国俊著的 中医师承录 (2006 年 4 月第一版 ) 和 我的中医之路。

20、 (2007 年 6 月第一版 )。此两本书记述了他师徒三代运用此方治疗急性脊髓炎、 脑干脑炎、 格林 - 巴利综合症和氯化钡中毒的多例验案。效如桴鼓, 言之凿凿, 一反千载之冤案。早 在 1984 年 中医药学报 第四期, 余氏之师傅乐山地区医院老中医江尔逊已撰文讨论过此 方, 却未引起世人重视而已。田原著的 人体阳气与疾病 - 对话大医李可 (2008 年 3 月第 一版 ) 书中李可老先生一反他在 急危重症疑难病经验专辑 治疗中风用镇肝熄风汤之类 的观点, 却大力推崇续命汤, 并且说 “镇肝熄风的办法, 没有治愈过一例中风病人, 一个都没 有, 急性的他们也就不过来” , 并且说自己两夫。

21、妇近患中风, 一齐服用小续命汤好了, 作者田 原说 :“要不是您慧眼把它使用出来, 也许更没有人知道它了, 精华往往就这样错过了。 ” 现 在较少人知道此方是事实, 但不是李老先生 “慧眼” 把它使用出来的, 而李老先生恐怕也是 在余国俊推荐之后, 才留意此方罢了。 0010 从古方书以 “续命” 为名的方 ( 大、 小、 西州 ) 有二十多首, 大致为几类药物组成 : 一、 辛温类 : 麻黄、 桂枝 ( 桂心 ) 细辛、 独活、 干姜、 附子、 防风、 生姜 ; 二、 养血活血类 : 当归、 芎藭、 芍药 ; 三、 补气类 : 人参、 白术、 甘草、 茯苓 ; 四、 寒凉类 : 石膏、 黄芩。

22、、 葛根、 荆沥 ; 此外还 有 : 杏仁、 防杞等, 但要注意, 所有续命汤都有麻黄、 桂枝 ( 桂心 )、 芎藭、 生姜或干姜。后世 把纯用温药称为热续命, 加入寒凉药的称为凉续命。 0011 从唐代以前的方书, 可以看出续命汤是一首非常通行的治中风风痱的主方,外台 秘要 说 :“诸风服之皆验此方为诸汤之最要。 ” 翻开 千金 、外台 可以看到治风的方 剂, 即使不称 “续命” , 但方中药物, 多是类同续命。 0012 续命汤的组成, 后世看之, 奇特难明, 诚如余氏之师祖陈鼎三说 :“此方有不可思议 之妙, 非阅历深者不可明也。 ” 此方既有辛温发散, 又有补益气血, 既有寒凉清热, 。

23、又有温里 扶阳。最令后世誉之者, 引经据典, 多方诠解, 为了证明此方之妙, 从 内经 、难经 寻找依 据, 对有利自己意者铺陈发挥, 于经理不合者则弃而不论。 大多认为发散风寒, 调和营卫。 余 氏师徒的解释则曰 :“本方重在以石膏、 干姜并用, 而调脾胃之阴阳, 盖因风痱以四肢突然瘫 痪为特征, 而主四肢者何?曰 : 脾胃也。 ” 0013 本方证曰 :“治中风痱, 身体不能自受持, 口不能言, 冒昧不知痛处, 或拘急不得转 侧,并治伏不得卧, 咳逆上气, 面目浮肿” , 实与今之脊髓神经病变等相似, 如运动神经 元病、 多发性硬化、 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炎, 急性脊髓炎等。 有类后世之 。

24、“痿证” , 不等同于 脑血管病, 可见古人是经过细微的观察和反复实践验证总结出来的, 非后世的推理, 忆度可 比。 说 明 书 CN 102895632 A 5 3/9 页 6 0014 各家论述 : 0015 1.医门法律 : 痱即痹之别名也, 风入而痹其荣卫, 即身体不能自收, 口不能言, 冒 昧不知痛处, 或拘急不能转侧也。 然营卫有虚有实, 虚者自内伤得之, 实者自外感得之。 此方 则治外感之痹其荣卫者, 故以得小汗为贵。然已变越婢之制, 而加芎、 归养血, 人参益气矣。 其内伤而致荣卫之痹者, 于补气血药中, 略加散风药为制, 更可知矣。 0016 2.金鉴 : 赵良曰, 痱病者,。

25、 荣卫气血不养于内外, 故身体不用, 机关不利, 精神不 治, 然是证有虚有实, 虚者自饮食房劳七情感之。如 内经 所谓内夺而厥则为瘖痱之类是 也。实者自风寒暑湿感之。虚者不可以实治, 治则愈散于气血。今此方明言中风, 痱是属荣 卫之实邪也, 故用续命汤, 乃麻黄汤之变者, 加干姜以开血受寒邪, 石膏以解肌受风邪, 当归 和血 ; 人参益气, 川芎行血散风也。其并治咳逆上气面浮肿者亦为风寒所致也。 0017 临床应用 : 0018 中风 此方治疗中风疗效极为神奇。笔者曾遇一农民工在我诊所边的中学做木 工, 半夜起床小便匆然四肢瘘较无力倒地, 急往我前往急珍, 见神志语言均正常, 似为是一 过性。

26、瘫痪, 急送市大医院急珍, 因无法交五仟元而出来, 准备送回四川老家, 其老乡请为其 输液治疗, 我见其症如风痱症, 遂投大剂续命汤一帖, 嘱温服取汗, 次日竟如常人, 竟能走到 珍所致谢, 诸同行若临床遇此症宜速投本方, 另外如面瘫亦可投本方。 0019 续命煮散 千金卷八诸风门 , 这个方子是在孙思邈老人家近 100 岁时写的, 他自 己中风了, 整天被病人包围, 劳累了。 然后就病倒了, 这个病有些什么表现呢?吾尝中风, 言 语强涩, 四肢朵颐, 出此方, ( 他自己开的, 让他弟子给他煎好 ) 日服四服, 十日十夜服之不 绝, 得愈。古代写书的, 还没有谁自己得了病以后写出来, 所以这。

27、个病, 孙思邈最有发言权。 0020 药理研究 : 0021 药理作用观察续命汤对小鼠凝血时间的影响 ; 续命汤对大鼠血栓形成的影 响 ; 经命汤对 ADP 诱导大鼠血小板聚集的影响 ; 续命汤对狗顿内动脉血流量、 脑血管阻 力、 血压和心率的影响。结果发现 : 续命汤灌胃 5 日能延长小鼠凝血时间, 抑制大鼠血栓形 成 ; 试管内给药能明显抑制ADP诱导的大鼠血小板最大聚集率, 延长50最大聚集时间 ; 静 脉给药能增加狗颈内动脉血流量, 降低脑血管阻力, 略加快心率, 不明显影响血压。 0022 本发明具有实质的创新性和突破性进展是已找出续命汤现代中药新剂型中西医 理论相结合的关键点, 本。

28、发明将及时填补国内外在运用 “纳米载体联用技术” 和以中西医 结合理论研发 “续命汤整合型新剂型” 领域的空白, 产品具有靶向分布广等优点, 国内外 无相同或类似的文献报道。研发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通过国际一级查新报告和专利检 索显示本发明的实质性进步和新颖性。利用国内外数据库进行了查新检索, 综合国内外 文献阅读、 分析对比得到以下结论 :“联用技术研发纳米药物整合型新剂型” 项目, 其创新 点 : 1) 采用富含微量元素的中药纳米粉体、 药物单体、 有效部位、 有效部位群、 中药浸膏、 水 煎浓缩液等以不同药物载体制备出不同粒径大小的纳米球、 纳米囊、 聚合物胶束、 固体酯质 纳米粒、 磁。

29、性纳米粒、 免疫纳米粒、 纳米乳剂、 混悬剂、 囊泡、 药质体、 微胶囊、 毫微粒、 毫微 球、 毫微襄等, 然后混匀分别装入软、 硬胶囊中同时联合使用并制备成一种整合型新剂型或 根据以上方法制备成其他类型的整合型新剂型 ; 2) 运用纳米载体联用技术和中西医结合 理论研发 “纳米药物整合型新剂型” , 产品具有靶向分布广、 缓控释性能强等特点 ; 在国内 文献中未见公开报道, 该项目综合技术特点具有一定的新颖性和创新性。科技查新编号 : 说 明 书 CN 102895632 A 6 4/9 页 7 200921c0704948。 0023 进一步来看 : 本整合型新剂型制备技术是整合了中医、。

30、 西医的各自优点, 以中医理 论的整体观念和注重药物间的协同观念及辨证施治为总战略战术思想, 结合现代西方药理 学、 药物代谢动力学、 毒理学、 药剂学等理论, 注重已证实的中药单一物质单体治疗的有效 性和治疗效果, 注重中药有效物质、 有效部位和有效物质群对治疗疾病所起到的整体作用。 注重中药所含的微量元素对治疗疾病所起到的辅助作用。 本中药复方所用中药的药物有效 成分明确, 药物药效已得到现代医学的承认。 注重运用纳米载体联用技术研制现代中药。 这 些必将推动我国中药产业的发展。 发明内容 : 0024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 提供一种续命汤整合型 新剂型制备技。

31、术及其生产方法。 0025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 0026 一种续命汤整合型新剂型制备技术及其生产方法, 其中 : 该整合型新剂型有效成 分的原料及重量配比炙甘草 2 份、 桂心 2 份、 当归 2 份、 人参 2 份、 石膏 2 份、 干姜 2 份、 麻黄 3 份、 芎 1 份、 杏仁 40 份。 0027 其中, 所述的各中药富含有机锌、 硒等一种或多种微量元素。 上述的一种续命汤整 合型新剂型制备技术及其生产方法, 其中 : 将药物与载体制备成药物载体原料药, 原料药可 以是纳米粒、 毫微粒、 微米脂质体、 纳米脂质体、 固体脂质纳米粒、 纳米聚合物胶束、 药质体、 纳。

32、米乳、 脂质微球、 微囊、 微乳、 脂质液体、 纳米膜、 纳米混悬液、 微胶囊等中的一种或多种组 合, 并可根据需要将一种或多种进行混合。所述的保护范围不仅是所述范围内的上述药物 载体原料药, 也包括在其基础上制备或添加其他不影响其所治疾病的疗效, 而只是使其疗 效更好的药物载体原料药。 0028 进一步地, 上述的一种续命汤整合型新剂型制备技术及其生产方法, 其中 : 本新 剂型选用的药物载体材料、 活性剂、 助乳剂、 分散剂等药物辅料是明胶、 清蛋白、 淀粉及其衍 生物、 海藻酸盐、 - 环糊精、 蛋白质、 壳聚糖及其衍生物、 乳糖、 羟丙基甲基纤维素、 乙基纤 维素、 邻苯二甲酸乙酸纤维。

33、素、 甲基丙烯醋酸酯、 聚乳酸、 氰基丙烯酸酯、 半固态聚原酸酯、 三酰甘油酯 ( 如三硬脂酸、 三棕榈酸、 三月桂酸、 三油酸等中、 长链脂肪酸的甘油酯 )、 甘油 酯 ( 如单硬脂酸甘油酯, 含有单、 二、 三酰甘油酯的合成甘油酯 )、 胆固醇、 聚乙二醇、 微晶石 蜡、 鲸酯蜡、 红细胞、 蒙脱石、 茶粉等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的药物辅料不仅是所述范围内的 上述药物辅料, 也包括在其基础上添加其他不影响其所治疾病, 而只是使其疗效更好的药 物辅料。 0029 更进一步地, 上述的一种续命汤整合型新剂型制备技术及其生产方法, 其中 : 所说 的整合型新剂型根据中医整体理论、 配伍理论和药物。

34、的药理、 药效、 药代、 毒理等指标, 采用 药物纳米粉体、 微米粉体、 药物单体、 有效成分、 有效部位、 有效物质群、 中药浸膏、 水煎浓缩 液和不同的药物辅料、 药物载体联合使用。并可根据制备需要将其一种或多种进行混合。 0030 再进一步地, 上述的一种续命汤整合型新剂型制备技术及其生产方法, 其中 : 最终 可形成的整合型新剂型终端产品是 : 片剂、 散剂、 栓剂、 棒剂、 颗粒剂、 软胶囊剂、 硬胶囊剂、 泡腾剂、 滴丸剂、 气雾剂、 膏剂、 口服溶液剂、 缓释片剂、 控释片剂、 滴液剂。 说 明 书 CN 102895632 A 7 5/9 页 8 0031 一种续命汤整合型新剂。

35、型制备技术及其生产方法, 其包括以下步骤 : 0032 步骤一 : 取各中药饮片预处理, 称量后置入粉碎机粉碎至 80-200 目, 然后采用超 音速气流粉碎至 1-10 微米, 得不同中药微米粉, 备用。 0033 步骤二 : 取 60的炙甘草、 桂心、 当归、 人参、 石膏微米粉用 6-12 倍量的 30-90醇水溶液混合浸泡1-2天, 回流提取3次, 提取水溶性、 醇溶性、 酯溶性三种有效 药物成份, 回收酒精, 得提取物备用。 0034 步骤三 : 取 60的干姜、 麻黄、 芎、 杏仁微米粉, 采用超声波分散萃取设备分别进 行分散提取, 超声功率为 : 800W-3000W、 超声频率。

36、 : 28KHz-120KHz、 粉碎提取时间为 10-100 分钟, 得提取物备用。 0035 步骤四 : 将步骤二、 步骤三所得中药提取物, 采用纳米球磨机研磨 4-16 个小时, 得 粒径分布为 50-1000 纳米的纳米粉, 备用。 0036 步骤五 : 取 40的各中药微米粉, 用水浸泡两小时后用中药煎药机水煎煮 3 次, 煎 液合并过滤, 滤液浓缩, 得中药浸膏或水煎浓缩液以备用。 0037 步骤六 : 将步骤二、 步骤三、 步骤四所得中药提取物、 纳米粉根据需要以及其不同 的药性、 药理作用, 可分别采用层离、 大孔吸附、 凝胶分子筛选、 模分离、 超速离心等技术进 行制备, 得。

37、到不同的药物单体、 有效部位、 有效物质群等药物原料。 0038 步骤七 : 将上述所得药物原料采用不同的药物辅料按 2010 年版 中国药典 中制 剂部分标准规范和 2005 年版中国药典 附录 XIXE“微囊、 微球、 与脂质体制剂指导原则” 等中的要求分别采用高压乳匀法、 包合技术、 固体技术、 研磨法、 溶剂 - 熔融法、 挤压法、 复 凝聚法、 乳化交联法、 聚合分散法、 熔融法、 冷冻干燥法等技术制备成纳米粒、 毫微粒、 微米 脂质体、 纳米脂质体、 固体脂质纳米粒、 纳米聚合物胶束、 药质体、 纳米乳、 脂质微球、 微囊、 微乳、 脂质液体、 纳米膜、 纳米混悬液、 微胶囊等原料。

38、药。原料药粒径为 10 纳米 -10 微米之 间。 0039 步骤八 : 按 2010 年版 中国药典 中制剂部分标准规范要求, 取步骤五所得中药浸 膏或水煎浓缩液和步骤七所得纳米粒、 脂质体、 纳米乳、 微囊等原料药中的一种或多种按配 方比例进行混合。 0040 步骤九 : 在 GMP10000 级洁净室里, 将上述混合好的原料药采用全自动胶囊灌装机 分别灌装成硬胶囊和软胶囊。也可以按 2010 年版的 中国药典 相关制剂标准规范制成其 它类型的上述终端产品。 0041 步骤十 : 将制成的终端产品分别进行数粒、 装瓶、 装盒、 封口、 粘贴标贴、 打码、 装箱 等内外包装。包装好的产品按生。

39、产批次运输到指定地点进行统一瞬间灭菌, 并开具灭菌报 告单。 0042 上述的一种续命汤整合型新剂型制备技术及其生产方法, 其中 : 所述步骤一、 步骤 二、 步骤三中用到的中药粉碎和提取方法, 所述的保护范围不仅是所述的制备技术和方法, 根据需要, 也包括在其基础上添加或使用其他效果更好、 更经济、 更新、 更先进、 更环保的粉 碎方法、 提取方法和技术。 0043 进一步地, 上述的一种续命汤整合型新剂型制备技术及其生产方法, 其中 : 所述步 骤六中的药物单体、 有效物质、 有效部位制备技术以及所述步骤七中采用不同药物辅料制 备成的不同类型的纳米粒、 纳米乳等原料药。该权利要求所述的保护。

40、范围不仅是所述的制 说 明 书 CN 102895632 A 8 6/9 页 9 备技术和方法, 根据需要, 也包括在其基础上添加或使用其他效果更好、 更经济、 更新、 更先 进、 更环保的制备方法和技术。 0044 更进一步地, 上述的一种续命汤整合型新剂型制备技术及其生产方法, 其中 : 其关 键点 1 是根据原料药的粒径不同和药性的不同运用纳米载体联用技术, 可产生不同的靶向 性和缓控释性。 0045 再进一步地, 上述的一种续命汤整合型新剂型制备技术及其生产方法, 其中 : 其关 键点 2 是可内外给药并举, 可按子午流注、 人体气血流动规律分别在四个时间段服用。还可 制备成膜剂、 透。

41、皮剂按人体气血流动规律分别贴在人体不同部位, 通过皮肤直接吸收。 0046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主要体现在 : 0047 本发明具有实质的创新性和突破性进展是已找出续命汤中西医理论相结合的关 键点, 本发明将及时填补国内外在运用 “纳米载体联用技术” 和以中西医结合理论研发 “续 命汤整合型新剂型” 领域的空白, 产品具有靶向分布广等优点, 国内外无相同或类似的文献 报道。通过国际一级查新报告和专利数据库检索显示本发明的实质性进步和新颖性。利用 国内外数据库进行了查新检索, 综合国内外文献进行阅读、 分析对比得到以下结论 :“联用 技术研发纳米药物整合型新剂型” 项目,。

42、 其创新点 : 1) 采用富含微量元素的中药纳米粉体、 药物单体、 有效部位、 有效部位群、 中药浸膏、 水煎浓缩液等以不同药物载体制备出不同粒 径大小的纳米球、 纳米囊、 聚合物胶束、 固体酯质纳米粒、 磁性纳米粒、 免疫纳米粒、 纳米乳 剂、 混悬剂、 囊泡、 药质体、 微胶囊、 毫微粒、 毫微球、 毫微襄等, 然后混匀分别装入软、 硬胶囊 中同时联合使用并制备成一种整合型新剂型或根据以上方法制备成其他类型的整合型新 剂型 ; 2) 运用纳米载体联用技术和中西医结合理论研发 “纳米药物整合型新剂型” , 产品具 有靶向分布广、 缓控释性能强等特点 ; 在国内文献中未见公开报道, 该项目综合。

43、技术特点具 有一定的新颖性和创新性。科技查新编号是 : 200921c0704948。 0048 进一步来看, 本整合型新剂型制备技术及其生产方法是整合了中医、 西医的各自 优点, 以中医理论的整体观念和注重药物间的协同观念及辨证施治为总战略战术思想, 结 合现代西方药理学、 药物代谢动力学、 毒理学、 药剂学等理论, 注重已证实的中药单一物质 单体治疗的有效性和治疗效果, 注重中药有效物质、 有效部位和有效物质群对治疗疾病所 起到的辅助作用。注重中药所含的微量元素对治疗疾病所起到的辅助作用。本中药复方所 用中药的药物有效成分明确, 药物药效已得到现代医学的承认。注重中药的不同纳米载体 剂型制。

44、备技术联合使用。 配伍上是采用中药生药纳米粉体、 单体、 有效部位、 有效部位群、 中 药浓缩浸膏、 水煎浓缩液、 纳米药物载体等联合使用。本配方各种中药粉体粒径大部分为 50 1000 纳米的颗粒。采用不同的纳米药物载体制备成纳米粒、 纳米球、 纳米囊、 固体酯 质纳米粒、 纳米乳剂、 囊泡、 药质体、 微胶囊、 毫微粒、 毫微球、 毫微襄等。其粒径分布在 10 纳 米 -10 微米之间。然后根据药理、 靶向的不同、 缓控释时间的不同和中医君臣佐使理论, 合理配伍进行混合, 分别装入硬胶囊和软胶囊之中。根据胶囊材质的溶解、 崩解、 分散时间 的不同, 可分别制备成网状内皮靶向系统、 胃部粘膜。

45、吸收系统、 小肠吸收系统、 结肠吸收系 统等靶向系统。相比传统中药和药物单体, 本中药复方新剂型的整体协同治疗作用的药物 靶向性、 缓控释性更强, 疗效更为突出, 毒副作用更少。 多载体和多药物单体等联合使用, 突 破了中医传统的君臣佐使配伍理论, 为现代中药研制提供了一个切实可行有效的新剂型配 伍方案。是具有实质性的技术创新突破。 说 明 书 CN 102895632 A 9 7/9 页 10 0049 本发明的目的、 优点和特点, 将通过下面优选实施例的非限制性说明进行解释。 这 些实施例仅是应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典型范例, 凡采取等同替换或者等效变换而形成的技 术方案, 均落在本发明要求保。

46、护的范围之内。 具体实施方式 0050 一种续命汤整合型新剂型制备技术及其生产方法, 其特别之处在于 : 制成有效成 分的原料组成按重量配比为 0051 炙甘草 2 份、 桂心 2 份、 当归 2 份、 人参 2 份、 石膏 2 份、 干姜 2 份、 麻黄 3 份、 芎 1 份、 杏仁 40 份。 0052 进一步来看, 本发明的续命汤整合型新剂型药物配伍上起到三足鼎立联合作用 : 1、 用中药饮片制备出纳米、 微米粉体, 以此增强续命汤疗效和大幅提高中药饮片细胞破壁 后的生物利用度 ; 2、 用中药提取物并选择适当的药物载体, 制备出不同中药化学单体、 有效 成分、 有效部位等, 以此来证实。

47、和加强续命汤的化学物质的药理、 药效性 ; 3、 用中药饮片制 备出中药浸膏、 水煎浓缩液, 以此来加强续命汤中药复方独特的络合、 水解、 氧化、 还原等反 应带来的暂时不可预知的药效并保留和加强了中医整体观念、 君臣佐使概念。以上三方面 联合配伍使用, 根据纳米药物粒径和性质的不同, 可达到多靶向、 多协同、 缓控释等效果, 并 对加强药物药理活性起到有益的作用, 有效成分药理作用效果显著高于传统制剂。 0053 本发明的生产方法, 包括以下步骤 : 0054 首先, 取各中药饮片预处理, 称量后置入粉碎机粉碎至 80-200 目, 然后采用超音 速气流粉碎至 1-10 微米, 得不同中药微。

48、米粉, 备用。取 60的炙甘草、 桂心、 当归、 人参、 石 膏微米粉用 6-12 倍量的 30 -90醇水溶液混合浸泡 1-2 天, 回流提取 3 次, 提取水溶 性、 醇溶性、 酯溶性三种有效药物成份, 回收酒精, 得提取物备用。取 60的干姜、 麻黄、 芎、 杏仁微米粉, 采用超声波分散萃取设备分别进行分散提取, 超声功率为 : 800W-3000W、 超声 频率 : 28KHz-120KHz、 提取时间为 10-100 分钟, 得提取物备用。将上述所得中药提取物, 采 用纳米球磨机研磨 4-16 个小时, 得粒径分布为 50 纳米 -1000 纳米的纳米粉, 备用。取 40 的各中药微。

49、米粉混合, 用水浸泡两小时后用中药煎药机水煎煮 3 次, 煎液合并过滤, 滤液浓 缩, 得中药浸膏或水煎浓缩液以备用。 将上述所得中药提取物、 纳米粉根据需要以及其不同 的药性、 药理作用, 可分别采用层离、 大孔吸附、 凝胶分子筛选、 模分离、 超速离心等技术进 行制备, 得到不同的药物单体、 有效部位、 有效物质群等药物原料。将上述所得药物原料采 用不同的药物辅料及载体按 2010 年版 中国药典 中相关制剂部分标准规范和 2005 年版 中国药典 附录 XIXE“微囊、 微球、 与脂质体制剂指导原则” 等中的要求分别采用高压乳匀 法、 包合技术、 固体技术、 研磨法、 溶剂 - 熔融法、 挤压法、 复凝聚法、 乳化交联法、 聚合分散 法、 熔融法、 冷冻干燥法等技术制备成纳米粒、 毫微粒、 微米脂质体、 纳米脂质体、 固体脂质 纳米粒、 纳米聚合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医学或兽医学;卫生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