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裂解含铜有机化合物制备纳米碳球的方法.pdf

上传人:大师****2 文档编号:184506 上传时间:2018-01-31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307.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410024702.X

申请日:

2004.05.27

公开号:

CN1583553A

公开日:

2005.02.23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专利权的终止(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授权公告日:2006.1.11|||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C01B31/02

主分类号:

C01B31/02

申请人:

上海交通大学

发明人:

万见峰; 王健农; 余帆; 苏连锋

地址:

200240上海市闵行区东川路800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上海交达专利事务所

代理人:

王锡麟;王桂忠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低温裂解含铜有机化合物制备纳米碳球的方法,用于纳米材料制备领域。方法如下:对催化剂进行预处理;将催化剂置于陶瓷舟中,送至反应区,并通入含碳源的混合气;收集陶瓷舟中的样品,进行纯化处理。本发明由于含铜有机化合物具有较低的分解温度,通过控制反应温度和碳源气体流量可以得到不同尺寸的纳米碳球,纯化后的颗粒分散性好,并且在纯化的过程中可打开一些纳米碳球的球壁,与电弧法相比,本发明工艺流程简单,产品转化率高,生产成本进一步降低。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低温裂解含铜有机化合物制备纳米碳球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方法 包括下列步骤: (a)对催化剂进行预处理; (b)将催化剂置于陶瓷舟中,送至反应区,进行化学分解,加热最终反应 温度,并通入含碳源的混合气; (c)收集陶瓷舟中的样品,进行纯化处理。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温裂解含铜有机化合物制备纳米碳球的方法,其 特征是,所述的步骤(a)中,催化剂为酒石酸铜。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低温裂解含铜有机化合物制备纳米碳球的方法,其 特征是,预处理温度在100℃-150℃范围内时,在空气中即可进行,温度在 150℃-200℃范围内,需氮气或惰性气体保护。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温裂解含铜有机化合物制备纳米碳球的方法,其 特征是,所述的步骤(b)中,最终反应温度为450℃-750℃,升温时间为20-35 分钟,保温时间为30分钟。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温裂解含铜有机化合物制备纳米碳球的方法,其 特征是,所述的步骤(b)中,混合气中包括含碳源的气体,以及氮气或惰性气 体,碳源气的流量为10-40ml/min,氮气或惰性气体的流量控制在16l/h。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温裂解含铜有机化合物制备纳米碳球的方法,其 特征是,所述的步骤(c)中,纯化处理中采用硝酸溶液氧化法,硝酸浓度为1∶1, 先超声振动2小时,然后加热至溶液沸腾,并辅以磁性搅拌,加热时间2小时。

说明书


低温裂解含铜有机化合物制备纳米碳球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备低维纳米材料的方法,尤其是低温裂解含铜有机化合物制备纳米碳球的方法。用于纳米材料制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纳米碳球作为一种新型的低维纳米功能材料正为大家所瞩目。纳米碳球的表面由多层石墨层组成,具有特殊的富勒烯(fullerene)结构,粒径小于1μm。其独特的结构决定了纳米碳球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在生物领域,可作为微型容器,能够保护和包封囊芯物质,从而隔离活性成分,改变物质颜色、气味、密度、表面性能等,还可使芯材达到缓释目的;在电子领域,可作为燃料电池中铂催化剂的载体以及锂离子电池的电极;由于具有独特的光敏性,使其在彩色印刷与影像技术领域得到了应用;在增强改性的工程塑料体系中,纳米碳球将极大地提高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目前最为广泛的纳米碳球的制备方法是电弧法。中国专利公开号1454839,专利申请的名称:“中空纳米碳球的制备方法”。此方法利用脉冲电流在高温下进行电弧放电反应,需要一个内压为1-10大气压的反应室,外围需流动的冷却水,而且产物中有30%的纳米碳管,所以制备极不方便,转化率也有待于进一步提高。重要的是这类方法中纳米碳球的粒径以及球壁地厚度均无法控制,而且纯化后碳球的球壁都没有被打开,这将大大限制此种纳米功能材料的使用和推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低温裂解含铜有机化合物制备纳米碳球的方法,使其获得高纯度的纳米碳球,并使其中部分碳球的球壁开口。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a)对催化剂进行预处理;

    (b)将催化剂置于陶瓷舟中,送至反应区,加热到最终反应温度,并通入含碳源的混合气;

    (c)收集陶瓷舟中的样品,进行纯化处理。

    以下对本发明各个方法步骤作进一步的说明予以限定,具体如下:

    在步骤(a)中,催化剂为Cu的有机化合物。催化剂的预处理温度范围为100℃-200℃,时间为20-40分钟。在这里提供两种等效的预处理方式:一种是选择温度在100℃-150℃范围内,就不必用氮气或惰性气体保护;当温度在150℃-200℃范围内,则需氮气或惰性气体保护。预处理的目的是为了脱去催化剂中的结晶水,使催化剂由大颗粒变为粉末,以提高催化剂的转化率。

    在步骤(b)中最终反应温度为450℃-750℃,升温时间为20-35分钟,保温时间为30分钟。混合气体中含碳源的气体,其他为氮气(或惰性气体)。含碳源气的流量为10-40ml/min,氮气(或惰性气体)的流量控制在16l/h。其特点为:(1)铜的有机化合物具有较低的分解温度,分解后可形成纳米铜作为催化剂,反应温度的高低直接关系着形成纳米铜的晶粒度大小,它将决定纳米碳球的粒径(10-800nm)。(2)在一定的温度下纳米铜将裂解乙炔,为纳米碳球的形成提供部分碳源,通过控制乙炔及其他气体的流量、保温时间的长短,即可控制碳球球壁厚度(1-35nm)。

    在步骤(c)中纯化处理中采用硝酸溶液氧化法,硝酸浓度为1∶1。先超声振动2小时,然后加热至溶液沸腾,并辅以磁性搅拌,加热时间为2小时。超声振动将提高纳米碳球的分散性。根据所生成纳米碳球球壁厚度的大小来选择硝酸溶液的浓度,对壁厚的纳米碳球,可配制浓度较大的溶液,纯化时间相对较长。

    本发明由于含铜有机化合物具有较低的分解温度,通过控制反应温度和碳源气体流量可以得到不同尺寸的纳米碳球,纯化后的颗粒分散性好,并且在纯化的过程中可打开一些纳米碳球的球壁,与电弧法相比,本发明工艺流程简单,产品转化率高,生产成本进一步降低。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本发明方法的内容,提供以下实施例。

    本发明所述制备不同尺寸纳米碳球的方法是:

    (1)对催化剂进行预处理;

    (2)将催化剂置于陶瓷舟中,送至反应区,并通入含碳源的混合气;

    (3)收集舟中的样品,进行纯化处理。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选择具有较低分解温度的催化剂-Cu的有机化合物。预处理催化剂,温度范围为100℃-200℃,时间为20-40分钟,温度偏高时,需氮气或惰性气体保护,保温时间可短一些,但必须使催化剂由颗粒变为粉末。将预处理后的催化剂置于反应区,最终反应温度为450℃-750℃,升温时间为20-35分钟,保温时间为30分钟。在加热和保温的过程中,通入含碳源气和氮气(或惰性气体)的混合气体。含碳源气的流量为10-40ml/min,氮气(或惰性气体)的流量控制在16l/h。对反应完后的样品进行纯化处理。纯化时采用硝酸溶液氧化法,硝酸浓度为1∶1。先超声振动2小时,然后加热至溶液沸腾,并辅以磁性搅拌,加热时间为2小时。

    实例一:催化剂为酒石酸铜。预处理温度为200℃,氩气保护,保温时间为20分钟。然后在20分钟内升温到450℃,通入碳源气乙炔,保温30分钟,乙炔的流量为10ml/min,  氩气的流量为16l/h,所得到的样品中90%以上为纳米碳球。纯化用硝酸浓度为1∶1,得到的纳米碳球直径约200纳米,球壁厚度约10纳米,部分碳球开口。

    实例二:催化剂为酒石酸铜。预处理温度为150℃,保温时间30分钟,氮气保护。将粉末样品置于反应区,20分钟内升温到500℃,保温30分钟。乙炔的流量为30ml/min,氮气的流量为16l/h,所得到的样品中90%以上为纳米碳球。纯化用硝酸浓度为1∶1,得到的纳米碳球直径约250纳米,球壁厚度约25纳米,部分碳球开口。

    实例三:催化剂为酒石酸铜。在保温箱中进行预处理,温度为100℃,保温时间40分钟。将粉末样品置于反应区,25分钟内升温到600℃,保温30分钟。乙炔的流量为20ml/min,  氩气的流量为16l/h,所得到的样品中90%以上为纳米碳球。纯化用硝酸浓度为1∶1,得到的纳米碳球直径约300纳米,球壁厚度约20纳米,部分碳球开口。

    实例四:催化剂为酒石酸铜。在保温箱中进行预处理,温度为150℃,保温时间30分钟。将粉末样品置于反应区,35分钟内升温到700℃,保温30分钟。乙炔的流量为40ml/min,氩气的流量为16l/h,所得到的样品中90%以上为纳米碳球。纯化用硝酸浓度为1∶1,得到的纳米碳球直径约500纳米,球壁厚度约35纳米,部分碳球开口。

    实例五:催化剂为酒石酸铜。在保温箱中进行预处理,温度为100℃,保温时间40分钟。将粉末样品置于反应区,30分钟内升温到750℃,保温30分钟。乙炔的流量为25ml/min,氮气的流量为16l/h,所得到的样品中90%以上为纳米碳球。纯化用硝酸浓度为1∶1,得到的纳米碳球直径约600纳米,球壁厚度约30纳米,部分碳球开口。

低温裂解含铜有机化合物制备纳米碳球的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低温裂解含铜有机化合物制备纳米碳球的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低温裂解含铜有机化合物制备纳米碳球的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低温裂解含铜有机化合物制备纳米碳球的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低温裂解含铜有机化合物制备纳米碳球的方法.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低温裂解含铜有机化合物制备纳米碳球的方法,用于纳米材料制备领域。方法如下:对催化剂进行预处理;将催化剂置于陶瓷舟中,送至反应区,并通入含碳源的混合气;收集陶瓷舟中的样品,进行纯化处理。本发明由于含铜有机化合物具有较低的分解温度,通过控制反应温度和碳源气体流量可以得到不同尺寸的纳米碳球,纯化后的颗粒分散性好,并且在纯化的过程中可打开一些纳米碳球的球壁,与电弧法相比,本发明工艺流程简单,产品转化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化学;冶金 > 无机化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