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奶牛带下症的中草药制剂.pdf

上传人:v**** 文档编号:5380680 上传时间:2019-01-08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330.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310546004.5

申请日:

2013.10.28

公开号:

CN103585543A

公开日:

2014.02.19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A61K 36/9064申请日:20131028|||公开

IPC分类号:

A61K36/9064; A61P15/00

主分类号:

A61K36/9064

申请人:

王刚

发明人:

王刚; 汤日新; 丛培强; 谭维伦

地址:

264400 山东省文登市峰山路115号文登市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中心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奶牛带下症的中草药制剂,它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原料药物制成的:党参25-35g、白芍35-45g、牡丹皮25-35g、泽泻25-35g、壳砂仁15-25g、当归55-65g、半夏25-35g、茯苓25-35g、黄苓55-65g、生甘草25-35g、生地黄35-45g、淫羊藿25-35g。本发明治疗奶牛带下症,成本低,治疗时间短,见效快,有效率为100%,治愈率达到95%以上。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治疗奶牛带下症的兽用中草药制剂,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原料药物制成的:党参25-35g、白芍35-45g、牡丹皮25-35、泽泻25-35g、壳砂仁15-25g、当归55-65g、半夏25-35g、茯苓25-35g、黄苓55-65g、生甘草25-35g、生地黄35-45g、淫羊藿25-35g。

2.  一种治疗奶牛带下症的兽用中草药制剂,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列重量的原料药物制成的:党参30g、白芍40g、牡丹皮30、泽泻30g、壳砂仁20g、当归60g、半夏30g、茯苓30g、黄苓60g、生甘草30g、生地黄40g、淫羊藿30g。

说明书

说明书一种治疗奶牛带下症的中草药制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兽用中草药制剂的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治疗奶牛带下症的中草药制剂。
背景技术
中医带下症又称子宫内膜炎症。中医认为白带的产生多因脾、肾两虚及湿热下注而引起。近年来,附红细胞体病流行,引起奶牛气血双虚,恶露不尽,湿热型子宫内膜炎较多,胎宫恢复慢,卵巢发育不良,致奶牛发情不正常,屡配不孕者增多。奶牛饲养者往往采用一些活血调经的中草药以起到治疗子宫内膜炎的作用,更有甚者注射抗生素,缩宫素、雌二醇、己烯雌酚等激素类药物,经过几个疗程的治疗这些方法一般疗效甚微,没有从根本上找到病根,对症下药,最终导致奶牛被淘汰,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即使有个别的奶牛能够正常发情、配种,最终会造成奶牛产奶年限的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通过中兽医辨证论治疗原则,经过数年的药物筛选和反复临床验证,提供一种治疗奶牛带下症的中草药制剂,其疗效效果好、治愈率高、无药物残留、无副作用。
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治疗奶牛带下症的中草药制剂,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原料药物制成的:党参25-35g、白芍35-45g、牡丹皮25-35g、泽泻25-35g、壳砂仁15-25g、当归55-65g、半夏25-35g、茯苓25-35g、黄苓55-65g、生甘草25-35g、生地黄35-45g、淫羊藿25-35g。
本发明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原料药物制成的:党参30g、白芍40g、牡丹皮30g、泽泻30g、壳砂仁20g、当归60g、半夏30g、茯苓30g、黄苓60g、生甘草30g、生地黄40g、淫羊藿30g。
制备方法:将上述12味中草药放入铝锅中,凉水浸泡1-2小时,加入2500ml水,先用武火煎煮沸,后用文火煎煮30分钟,以浓缩至三分之一的药液为宜, 滤取药液800ml,复煎时水量可少一些,第二遍加入1500ml水,继续武火煎煮至沸腾后改为文火煎煮15分钟,滤取药液500ml,两次药液混匀,候温灌服,每日一次,一次的用量是1300ml。连续灌服3-5剂。
中兽医认为奶牛常见病的“带下病”是直接造成奶牛不孕不育的主要原因之一。按其发病病因,主要是“湿”和“虚”为患,故带下病的治疗主要是除湿。奶牛产后黄白带下,皆由湿热浊气流注于带脉所致,脾虚则患湿症,湿而成带,复不外泄则成毒,贮于胞宫则不孕。本发明中草药制剂的治疗原则:完带促孕汤重当归,参芍苓羊壳沙仁。黄芩地泽半夏草,完带清宫怀孕早。本配方故以大剂量当归活血行淤,党参补气益脾,当归、党参为主药;黄芩清热解毒、宣肺通小便,茯苓渗湿健脾,泽泻利水强肾,半夏辛温、祛寒痰强腰肾,黄芩、茯苓、泽泻、半夏为副药;牡丹皮凉血清虚热,生地黄凉血活血,壳沙仁芳香醒脾利湿,助副药之力;淫羊藿强带脉而助孕,生甘草缓急和中为使药。诸药相伍,湿热祛,新血生,热毒平,胞宫温暖而易孕。
本发明是纯中药制剂,成本低,治疗奶牛带下症,治疗时间短,见效快,经过文登市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中心专家门诊临床应用351例,对治疗奶牛带下症有很好的疗效,有效率为100%,治愈率达到95%以上,无任何不良反应。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一种治疗奶牛带下症的中草药制剂,它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原料药物制成的:党参25-35g、白芍35-45g、牡丹皮25-35g、泽泻25-35g、壳砂仁15-25g、当归55-65g、半夏25-35g、茯苓25-35g、黄苓55-65g、生甘草25-35g、生地黄35-45g、淫羊藿25-35g。制备方法:将上述12味中草药放入铝锅中,用凉水浸泡1-2小时,加入2500ml水,先用武火煎煮沸,后用文火煎煮30分钟,以浓缩至三分之一的药液为宜,滤取药液800ml,复煎时,第二遍加入1500ml水,继续武火煎煮至沸腾后改为文火煎煮15分钟,滤取药液500ml,两次药液混匀,候温灌服,每日一次,一次的用量是1300ml。连续灌服3-5剂。
实施例2:一种治疗奶牛带下症的中草药制剂,它是由下列重量的原料药物制成的:党参25g、白芍35g、牡丹皮25g、泽泻25g、壳砂仁15g、当归55g、 半夏25g、茯苓25g、黄苓55g、生甘草25g、生地黄35g、淫羊藿25g。
实施例3、一种治疗奶牛带下症的中草药制剂,它是由下列重量的原料药物制成的:党参35g、白芍45g、牡丹皮35g、泽泻35g、壳砂仁25g、当归65g、半夏35g、茯苓35g、黄苓65g、生甘草35g、生地黄45g、淫羊藿35g。
实施例4:一种治疗奶牛带下症的中草药制剂,它是由下列重量的原料药物制成的:党参30g、白芍40g、牡丹皮30、泽泻30g、壳砂仁20g、当归60g、半夏30g、茯苓30g、黄苓60g、生甘草30g、生地黄40g、淫羊藿30g。
一、一种治疗奶牛带下症的中草药制剂的临床对比试验:
1.药效学试验
自2002年5月至2010年9月专家门诊临床应用治疗351例。按上述中药方配比、制备的治疗奶牛带下症中草药制剂。采用小、中、大剂量三组进行试验,试验结果如下:本发明制剂对奶牛脾虚、湿热型引起的带下症疗效较好,明显优于抗生素治疗和激素治疗,且疗效迅速无残留,用药后无不良反应。
组别用药量(g/天)病牛数(头)治愈率(%)备注对照组0100 小量组30010100用药期长,见效慢,总用药量大中量组40010100用药期短,见效快,总用药量小大量组50010100疗效不变,造成药物浪费
2.对比试验
采用治疗奶牛带下症的中草药制剂、抗生素、激素,分三组进行对比试验,发现中草药治愈率最高,达到95%,明显优于抗生素治疗和激素治疗,且疗效迅速无残留,用药后无不良反应。
组别病牛数(头)有效率(%)治愈率(%)备注对照组1000 中草药组1010095 抗生素组109086肌肉注射头孢噻呋钠激素组1010079肌肉注射氯前列烯醇
3.本发明的中草药方剂的临床验证
(1)临床验证所用材料与方法
药物:一种治疗奶牛带下症的中草药制剂。
观察方法:按照《中兽医学》规定的标准进行诊断的奶牛带下症。中草药制剂,连用4-6剂,每天1剂,水煎灌服。待奶牛发情时,阴门流出透明的黏液时,即可行配种。如奶牛发情时阴门流出黏液浑浊时,可继续服用该中草药制剂4剂,每天1剂即可,发情后按时配种。
(2)副作用:351例受试者在服药期间均未出现明显副作用。

二、实验说明:
本发明的中草药方剂适用于奶牛的如下症状:
1、带下量多,色黄或黄白多成脓性或夹杂血液,豆腐渣样粘稠物,味腥臭。
2、带下色白或带黄,量多质稀如涕,无臭味,连绵不断,发情前后流出量较多。
本发明的中草药制剂的使用方法:
对带下色黄,量大,且味腥臭的病例,内服上述中药方剂,连用4-6剂,每天1剂,水煎灌服。待奶牛发情时,阴门流出透明的黏液时,即可行配种。如奶牛发情时阴门流出黏液质稀如涕且浑浊时,可继续服用该中药制剂4剂,每天1剂即可,发情后按时配种。
三、典型病例
病例1、2003年9月3日,文登市葛家镇吕某饲养一头3岁奶牛,奶牛体况中等,因胎衣残留不下,致使发生带下症1月有余。检查发现:病牛体温39.6℃,胃肠蠕动减弱,带下色黄白,脓性粘稠,混有豆腐渣样物质,味腥臭。灌 服用本发明中草药制剂,连用5天,发情后流出透明黏液,输精后受孕,2004年6月16日产下1头小牛犊。
病例2、2006年4月21日,文登市大水泊镇王某饲养一头4岁奶牛,主诉:奶牛饮食欲均差,身体瘦弱,阴道内经常流出白色浓稠液体,发情和伏卧时流出较多。灌服用本发明中草药制剂,连服4剂,食欲增加,毛色边顺,精神好转,白带停止,后经人工授精受孕,2007年2月5日产下1头小牛犊。

一种治疗奶牛带下症的中草药制剂.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一种治疗奶牛带下症的中草药制剂.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一种治疗奶牛带下症的中草药制剂.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治疗奶牛带下症的中草药制剂.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治疗奶牛带下症的中草药制剂.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3585543 A (43)申请公布日 2014.02.19 CN 103585543 A (21)申请号 201310546004.5 (22)申请日 2013.10.28 A61K 36/9064(2006.01) A61P 15/00(2006.01) (71)申请人 王刚 地址 264400 山东省文登市峰山路 115 号文 登市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中心 (72)发明人 王刚 汤日新 丛培强 谭维伦 (54) 发明名称 一种治疗奶牛带下症的中草药制剂 (57)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奶牛带下症的中草 药制剂, 它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原料药物制成 的 : 党参 。

2、25-35g、 白芍 35-45g、 牡丹皮 25-35g、 泽 泻 25-35g、 壳 砂 仁 15-25g、 当 归 55-65g、 半 夏 25-35g、 茯 苓 25-35g、 黄 苓 55-65g、 生 甘 草 25-35g、 生地黄35-45g、 淫羊藿25-35g。 本发明治 疗奶牛带下症, 成本低, 治疗时间短, 见效快, 有效 率为 100, 治愈率达到 95以上。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4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3585543 A CN 1035。

3、85543 A 1/1 页 2 1. 一种治疗奶牛带下症的兽用中草药制剂, 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原料 药物制成的 : 党参 25-35g、 白芍 35-45g、 牡丹皮 25-35、 泽泻 25-35g、 壳砂仁 15-25g、 当归 55-65g、 半夏 25-35g、 茯苓 25-35g、 黄苓 55-65g、 生甘草 25-35g、 生地黄 35-45g、 淫羊藿 25-35g。 2. 一种治疗奶牛带下症的兽用中草药制剂, 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列重量的原料药物制 成的 : 党参 30g、 白芍 40g、 牡丹皮 30、 泽泻 30g、 壳砂仁 20g、 当归 60g、 半夏 30。

4、g、 茯苓 30g、 黄 苓 60g、 生甘草 30g、 生地黄 40g、 淫羊藿 30g。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585543 A 2 1/4 页 3 一种治疗奶牛带下症的中草药制剂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兽用中草药制剂的技术领域, 具体地说是一种治疗奶牛带下症的中草 药制剂。 背景技术 0002 中医带下症又称子宫内膜炎症。中医认为白带的产生多因脾、 肾两虚及湿热下注 而引起。近年来, 附红细胞体病流行, 引起奶牛气血双虚, 恶露不尽, 湿热型子宫内膜炎较 多, 胎宫恢复慢, 卵巢发育不良, 致奶牛发情不正常, 屡配不孕者增多。 奶牛饲养者往往采用 一些活血调经的中草药以。

5、起到治疗子宫内膜炎的作用, 更有甚者注射抗生素, 缩宫素、 雌二 醇、 己烯雌酚等激素类药物, 经过几个疗程的治疗这些方法一般疗效甚微, 没有从根本上找 到病根, 对症下药, 最终导致奶牛被淘汰, 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即使有个别的奶牛能够 正常发情、 配种, 最终会造成奶牛产奶年限的降低。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 通过中兽医辨证论治疗原则, 经过数年的药物筛选 和反复临床验证, 提供一种治疗奶牛带下症的中草药制剂, 其疗效效果好、 治愈率高、 无药 物残留、 无副作用。 0004 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 一种治疗奶牛带下症的中草药制剂, 其特征在于 它是由下列重。

6、量配比的原料药物制成的 : 党参 25-35g、 白芍 35-45g、 牡丹皮 25-35g、 泽 泻 25-35g、 壳砂仁 15-25g、 当归 55-65g、 半夏 25-35g、 茯苓 25-35g、 黄苓 55-65g、 生甘草 25-35g、 生地黄 35-45g、 淫羊藿 25-35g。 0005 本发明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原料药物制成的 : 党参 30g、 白芍 40g、 牡丹皮 30g、 泽 泻 30g、 壳砂仁 20g、 当归 60g、 半夏 30g、 茯苓 30g、 黄苓 60g、 生甘草 30g、 生地黄 40g、 淫羊藿 30g。 0006 制备方法 : 将上述12味中。

7、草药放入铝锅中, 凉水浸泡1-2小时, 加入2500ml水, 先 用武火煎煮沸, 后用文火煎煮 30 分钟, 以浓缩至三分之一的药液为宜, 滤取药液 800ml, 复 煎时水量可少一些, 第二遍加入 1500ml 水, 继续武火煎煮至沸腾后改为文火煎煮 15 分钟, 滤取药液 500ml, 两次药液混匀, 候温灌服, 每日一次, 一次的用量是 1300ml。连续灌服 3-5 剂。 0007 中兽医认为奶牛常见病的 “带下病” 是直接造成奶牛不孕不育的主要原因之一。 按 其发病病因, 主要是 “湿” 和 “虚” 为患, 故带下病的治疗主要是除湿。奶牛产后黄白带下, 皆由湿热浊气流注于带脉所致, 。

8、脾虚则患湿症, 湿而成带, 复不外泄则成毒, 贮于胞宫则不 孕。本发明中草药制剂的治疗原则 : 完带促孕汤重当归, 参芍苓羊壳沙仁。黄芩地泽半夏 草, 完带清宫怀孕早。本配方故以大剂量当归活血行淤, 党参补气益脾, 当归、 党参为主药 ; 黄芩清热解毒、 宣肺通小便, 茯苓渗湿健脾, 泽泻利水强肾, 半夏辛温、 祛寒痰强腰肾, 黄芩、 茯苓、 泽泻、 半夏为副药 ; 牡丹皮凉血清虚热, 生地黄凉血活血, 壳沙仁芳香醒脾利湿, 助副 说 明 书 CN 103585543 A 3 2/4 页 4 药之力 ; 淫羊藿强带脉而助孕, 生甘草缓急和中为使药。 诸药相伍, 湿热祛, 新血生, 热毒平, 胞。

9、宫温暖而易孕。 0008 本发明是纯中药制剂, 成本低, 治疗奶牛带下症, 治疗时间短, 见效快, 经过文登市 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中心专家门诊临床应用 351 例, 对治疗奶牛带下症有很好的疗效, 有效 率为 100, 治愈率达到 95以上, 无任何不良反应。 具体实施方式 0009 实施例 1 : 一种治疗奶牛带下症的中草药制剂, 它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原料药 物制成的 : 党参 25-35g、 白芍 35-45g、 牡丹皮 25-35g、 泽泻 25-35g、 壳砂仁 15-25g、 当归 55-65g、 半夏 25-35g、 茯苓 25-35g、 黄苓 55-65g、 生甘草 25-35g、。

10、 生地黄 35-45g、 淫羊藿 25-35g。制备方法 : 将上述 12 味中草药放入铝锅中, 用凉水浸泡 1-2 小时, 加入 2500ml 水, 先用武火煎煮沸, 后用文火煎煮 30 分钟, 以浓缩至三分之一的药液为宜, 滤取药液 800ml, 复煎时, 第二遍加入 1500ml 水, 继续武火煎煮至沸腾后改为文火煎煮 15 分钟, 滤取药液 500ml, 两次药液混匀, 候温灌服, 每日一次, 一次的用量是 1300ml。连续灌服 3-5 剂。 0010 实施例 2 : 一种治疗奶牛带下症的中草药制剂, 它是由下列重量的原料药物制成 的 : 党参 25g、 白芍 35g、 牡丹皮 25。

11、g、 泽泻 25g、 壳砂仁 15g、 当归 55g、 半夏 25g、 茯苓 25g、 黄 苓 55g、 生甘草 25g、 生地黄 35g、 淫羊藿 25g。 0011 实施例 3、 一种治疗奶牛带下症的中草药制剂, 它是由下列重量的原料药物制成 的 : 党参 35g、 白芍 45g、 牡丹皮 35g、 泽泻 35g、 壳砂仁 25g、 当归 65g、 半夏 35g、 茯苓 35g、 黄 苓 65g、 生甘草 35g、 生地黄 45g、 淫羊藿 35g。 0012 实施例 4 : 一种治疗奶牛带下症的中草药制剂, 它是由下列重量的原料药物制成 的 : 党参 30g、 白芍 40g、 牡丹皮 3。

12、0、 泽泻 30g、 壳砂仁 20g、 当归 60g、 半夏 30g、 茯苓 30g、 黄苓 60g、 生甘草 30g、 生地黄 40g、 淫羊藿 30g。 0013 一、 一种治疗奶牛带下症的中草药制剂的临床对比试验 : 0014 1. 药效学试验 0015 自2002年5月至2010年9月专家门诊临床应用治疗351例。 按上述中药方配比、 制备的治疗奶牛带下症中草药制剂。 采用小、 中、 大剂量三组进行试验, 试验结果如下 : 本发 明制剂对奶牛脾虚、 湿热型引起的带下症疗效较好, 明显优于抗生素治疗和激素治疗, 且疗 效迅速无残留, 用药后无不良反应。 0016 组别用药量 (g 天 )。

13、 病牛数 ( 头 )治愈率 ( )备注 对照组0100 小量组30010100用药期长, 见效慢, 总用药量大 中量组40010100用药期短, 见效快, 总用药量小 大量组50010100疗效不变, 造成药物浪费 0017 2. 对比试验 说 明 书 CN 103585543 A 4 3/4 页 5 0018 采用治疗奶牛带下症的中草药制剂、 抗生素、 激素, 分三组进行对比试验, 发现中 草药治愈率最高, 达到 95, 明显优于抗生素治疗和激素治疗, 且疗效迅速无残留, 用药后 无不良反应。 0019 组别病牛数 ( 头 )有效率 ( ) 治愈率 ( )备注 对照组1000 中草药组101。

14、0095 抗生素组109086肌肉注射头孢噻呋钠 激素组1010079肌肉注射氯前列烯醇 0020 3. 本发明的中草药方剂的临床验证 0021 (1) 临床验证所用材料与方法 0022 药物 : 一种治疗奶牛带下症的中草药制剂。 0023 观察方法 : 按照 中兽医学 规定的标准进行诊断的奶牛带下症。中草药制剂, 连 用 4-6 剂, 每天 1 剂, 水煎灌服。待奶牛发情时, 阴门流出透明的黏液时, 即可行配种。如奶 牛发情时阴门流出黏液浑浊时, 可继续服用该中草药制剂 4 剂, 每天 1 剂即可, 发情后按时 配种。 0024 (2) 副作用 : 351 例受试者在服药期间均未出现明显副作。

15、用。 0025 0026 二、 实验说明 : 0027 本发明的中草药方剂适用于奶牛的如下症状 : 0028 1、 带下量多, 色黄或黄白多成脓性或夹杂血液, 豆腐渣样粘稠物, 味腥臭。 0029 2、 带下色白或带黄, 量多质稀如涕, 无臭味, 连绵不断, 发情前后流出量较多。 0030 本发明的中草药制剂的使用方法 : 0031 对带下色黄, 量大, 且味腥臭的病例, 内服上述中药方剂, 连用4-6剂, 每天1剂, 水 煎灌服。待奶牛发情时, 阴门流出透明的黏液时, 即可行配种。如奶牛发情时阴门流出黏液 质稀如涕且浑浊时, 可继续服用该中药制剂 4 剂, 每天 1 剂即可, 发情后按时配种。

16、。 0032 三、 典型病例 0033 病例 1、 2003 年 9 月 3 日, 文登市葛家镇吕某饲养一头 3 岁奶牛, 奶牛体况中等, 因 胎衣残留不下, 致使发生带下症 1 月有余。检查发现 : 病牛体温 39.6, 胃肠蠕动减弱, 带 说 明 书 CN 103585543 A 5 4/4 页 6 下色黄白, 脓性粘稠, 混有豆腐渣样物质, 味腥臭。灌服用本发明中草药制剂, 连用 5 天, 发 情后流出透明黏液, 输精后受孕, 2004 年 6 月 16 日产下 1 头小牛犊。 0034 病例2、 2006年4月21日, 文登市大水泊镇王某饲养一头4岁奶牛, 主诉 : 奶牛饮食 欲均差, 身体瘦弱, 阴道内经常流出白色浓稠液体, 发情和伏卧时流出较多。灌服用本发明 中草药制剂, 连服 4 剂, 食欲增加, 毛色边顺, 精神好转, 白带停止, 后经人工授精受孕, 2007 年 2 月 5 日产下 1 头小牛犊。 说 明 书 CN 103585543 A 6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医学或兽医学;卫生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