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新型臭氧发生器件及制造工艺.pdf

上传人:b*** 文档编号:537722 上传时间:2018-02-21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207.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90105602.2

申请日:

1990.01.10

公开号:

CN1053411A

公开日:

1991.07.31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公开

IPC分类号:

C01B13/11; H01J37/04

主分类号:

C01B13/11; H01J37/04

申请人:

江苏华石技工贸总公司;

发明人:

王作武; 陈明

地址:

210011江苏省南京市四平路51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江苏省专利服务中心

代理人:

周晓梅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所要涉及的是一种新型内电极涂银或蒸铝臭氧管及制造方法。其结构简单易行,成本低廉,使用寿命长,由于臭氧管内不需中心电极也无需抽真空与充入惰性气体,所以解决了抗震问题,产品一致性好,其外形的可塑性强,随机性好,可根据整机要求制造成各种形状的发生管,由于内电极采取直接涂覆的方法,放电间隙均匀,同时增大了内外电极的极间电容,大大提高了臭氧发生量。

权利要求书

1: 高效新型臭氧发生器件,其特征是内电极有在管子内壁涂覆铝或银层组成,镀层厚度0.01~0.03mm。
2: 一种制造新型高效臭氧管的工艺方法,其特征是: (1)选用于使用场合放电电压相适应的臭氧发生管的壳体,将一端烧园或压制成园形,将其清洗、吹干。 (2)将备好的结净的镍片条或镀镍铜片条点焊在镍丝上,做为内涂覆电极的引出端头,并将镍片条卡放在壳体内,镍丝从另一端引出。 (3)内壁涂银或蒸铝。 (4)将涂覆好内电极的臭氧管壳体的另一端,引出内电极,烧园或装上用绝缘性能好的材料制成的端头烘装封死,并将内电极的引出镍丝焊接在管帽或端头的金属件之上。 (5)装上用不锈钢或铝合金制成的外网电极。 (6)通电。 (7)包装。

说明书


本发明所要给出的是一种臭氧发生器件-新型高效臭氧发生器件及其制造工艺方法。

    现有充填惰性气体的臭氧管(见CN87212346)虽克服了平板式高压放电臭氧发生器的一些缺点。但①由于采用真空管内部充填惰性气体,来达到提高极间电容的方法,在器件抽真空、充氩或下灯的过程中,应氩气的纯度、压力、下灯的先后、烘烤时间、温度、真空度,从而对产品的一致性影响很大,且玻壳与内电极烧合或封口等原因,往往使充氩的臭氧管产生慢性漏气的现象,直接影响臭氧发生器的正常工作。②对一些功率较大、管身较长的臭氧管,由于内电极长的原因,往往很难保证中心电极在管内的同心度,使放电距离发生较大的偏差,导致放电现象集中在某一点,某一段或某一边上,这样既减少了放电的表面积,同时还使放电线条密集在点或线段上,又由于内电极尖柱的支撑架往往制成“△”,而导致此处放电极强,使玻壳产生击穿,臭氧管无法正常工作,③由于中心电极的原因,充惰性气体臭氧管的抗震性能也差。④由于充惰性气体臭氧管中心电极地存在,所以产品只能制生直形管,随机性能差。

    本发明提出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适应能力更强、更低造价、更高性能、并且随机性好、可塑性强、抗震性能优、寿命更长、无需抽真空、无需充填惰性气体,并可保证内外放电间隙的一致,高电离机率、臭氧发生量更大、产品一致性好,应用范围更广的中、小型新型高效的臭氧器件-新型高效臭氧管。

    本发明给出的工作机理及技术解决方案

    当电源电压施加在放电管内电极(镀铝层)与外金属电极时,壳体是用耐高电压的材料(如玻璃类、陶瓷、石英及石英材料加工品等)制成的介电体,在内外电极间产生放电现象,高压电流从内电极透过介电体传导到外电极,由于介电体的阻挡作用,大的电流不能通过,只能通过极小电流,电压很高,由于外电极与介电体的间距很小,因而此间隙中的电场极强,电子在高电场的作用下速度很快,不断轰击通过电场的空气或氧气的氧分子,氧分子在高速电子的轰击下,有一部分变成带电离子,其电离子碰撞其它分子,又引起电离,如此连锁反应,最终达到某种平衡状态、并生成一定数量的臭氧。

    具体的技术解决方案:以现有的臭氧机(管)(参见CN87212346)的结构,采用去掉传统的臭氧机(管)结构须有中心电极的结构形式。并且又采用不充填惰性气体也无需抽真空的工艺方法,具体结构如附图所示。

    1.内电极采用涂银或蒸铝的方法,镀层厚度为0.01~0.03mm[亦可视其工作的需要,增加或减少镀层厚度]。使金属涂层与管内壁有极强的结合能力,且镀层均匀,与外电极保持等距离的放电间隙,可彻底解决臭氧发生管的抗震问题。

    2.由于内电极采用直接涂覆的方法,大大增加了极间电容,且缩短了内外电极的极距、大大提高了电离氧分子的几率。在使用同功率电源的情况下,使臭氧发生量提高两倍。放电管无需抽真空、无需充惰性气体、简化了生产工艺、降低了成本、彻底解决了慢性漏气的问题,在生产臭氧管过程中,将管子两端做生封闭式的,同时可避免臭氧对内电极的腐蚀与氧化。在某些特殊需要的场合〔如臭氧水的制作〕亦可将放电管两端开放,再套入外形尺寸小的臭氧发生管,可产生限度更高浓度的臭氧化气。

    3.壳体可根据需要选用多种绝缘材料,如玻璃类、云母及云母加工品、陶瓷、树脂类与其它绝缘材料,由于放电管无中心电极,给异形臭氧管的加工制造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可根据使用场合的要求,放电管可制成“-”、“U”、“○”、“H”、“T”、球形等等。

    制造工艺:

    1.根据使用场合的要求,选择合适材料的原体,并将一端封死;2.将装配的壳体用重铬酸钾、去离子水冲洗;3.放制内电极引出线;4.第一次涂铝,将配好的糖溶液、银氨溶液按1∶1的分配比例灌入待涂的壳体中,再将壳体放入60℃~70℃的烤箱中,加热3-5分钟后,将溶液倒出;5.第二次涂银同4;6.将涂好银的壳体反复冲洗、脱水处理;7.将放电管的内电极引出线引出、烘装电极封死,8.放电管装外电极,9.通电,10.包装。

    附图1是本发明给出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1是放电管壳体、2是设在壳体1外层的外电极、3是涂金属层被设在管子内壁(采用蒸铝或银涂层)、4是设在管子左端并紧靠绝缘材料端头5呈一个U型卡子的内电极(金属镀层)引出线、5是绝缘材料端头、6是焊接在绝缘端头5的内电极引出线。

    附图2是二种管子的测试对比曲线示意图,它是附内涂金属层的臭氧发生管A与内部充惰性气体的臭氧发生管B在使用同一功率电源、相同的表面积、相同的测试条件下臭氧发生比较曲线示意图,测试所用的仪器型号MCA-201臭氧浓度分析仪测试容积V=0.23M、温度21℃、湿度85%。

高效新型臭氧发生器件及制造工艺.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效新型臭氧发生器件及制造工艺.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效新型臭氧发生器件及制造工艺.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效新型臭氧发生器件及制造工艺.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效新型臭氧发生器件及制造工艺.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所要涉及的是一种新型内电极涂银或蒸铝臭氧管及制造方法。其结构简单易行,成本低廉,使用寿命长,由于臭氧管内不需中心电极也无需抽真空与充入惰性气体,所以解决了抗震问题,产品一致性好,其外形的可塑性强,随机性好,可根据整机要求制造成各种形状的发生管,由于内电极采取直接涂覆的方法,放电间隙均匀,同时增大了内外电极的极间电容,大大提高了臭氧发生量。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化学;冶金 > 无机化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