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加热装置 本发明涉及微波炉等高频加热装置,尤其是包含将覆盖装置外围的可拆装外装部拆下时使装置的电源电路断开的外装开关的高频加热装置。
在通常使用的高频加热装置中,由于在机械室内部存在着3~4kV左右的高电压,所以,为了使维修人员等在进行维修时不会触电,都备有在将覆盖装置外围的外装部拆下时使电源电路断开的外装开关。例如,在特公昭58-28888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具有外装开关、即由外装部操作的外装开关的高频加热装置。
图15是表示在特公昭58-28888号公报中公开的高频加热装置的局部剖视斜视图。参照图15,在作为高频加热装置一例的微波炉900中,外装部903覆盖包含设在装置正面的门902的本体外围,用螺钉904固定在本体上。
另外,905是使装置的电源电路断开或闭合的外装开关,通过由外装部903的一个壁面顶压促动器906而将接点闭合。即,外装开关905的构成方式是,当安装着外装部903时使电源电路闭合,而当将外装部903拆下时使电源电路断开。
但是,在将外装部903拆下时,促动器906有时可能因维修人员等动作不小心而受到顶压。就是说,由于外装开关905在结构上只是由平坦的外装部903操作,所以即使是在外装部903已被拆下的状态,也仍会出现由于不小心使促动器906受到顶压而使外装开关的接点闭合的情况。即,对微波炉900来说,即使是在将外装部903拆下的状态下,有时也会将电源电路闭合,因而在由维修人员对装置进行维修时伴随着相当大的危险。
另外,将外装部固定在本体上的螺钉,用市售的螺丝刀就能拧下,所以即使是不具备专门知识的人也能很容易地将外装部拆下。
因此,在这样的加热装置中,当已将外装部拆下时,希望外装开关能更可靠地将电源电路持续保持断路状态。
本发明就是鉴于上述实际情况开发的,其目地是提供一种在将外装部拆下时使外装开关能更可靠地将电源电路持续保持断开状态的高频加热装置。
本发明第一方面的特征在于:在高频加热装置中,包括:高频加热机构、向上述高频加热机构供给电压的电源电路、放置由上述高频加热机构加热的食品的加热室、围绕上述加热室且用于固定上述高频加热机构和上述电源电路的本体、覆盖在上述本体外部的可拆装的外装部、配置在该外装部与上述加热室之间用于断开或闭合上述电源电路的外装开关、及设在操作上述外装开关的上述外装部上的开关输入构件,在将上述外装部安装在本体上时,用于将上述电源电路闭合,而当将上述外装部从本体上拆下时,用于将上述电源电路断开。
如按照此第一方面所述的本发明,则由于外装开关由设在外装部上的开关输入构件使电源电路闭合或断开,所以在将外装部拆下时,能防止发生因不小心使外装开关将电源电路闭合的情况,并使外装开关能更可靠地将电源电路持续保持断开的状态。
本发明第二方面的特征在于:除第一方面所述发明的结构外,上述开关输入构件只能固定在上述外装部上,而且,在将上述外装部安装在上述本体上时,由于固定在上述外装部上,所以使上述外装开关将上述电源电路闭合。
如按照第二方面所述的本发明,则由于开关输入构件不是固定在装置上,所以在将外装部拆下的情况下,能防止发生因不小心而使外装开关将电源电路闭合的情况,并使外装开关能更可靠地将电源电路持续保持断开的状态。
本发明第三方面的特征在于:除第一方面所述发明的结构外,上述开关输入构件整体地设置在上述外装部上。
如按照第三方面所述的本发明,则由于制造高频加热装置时的部件数减少,因而能以更简便的方式制造第一方面所述的装置,并且,由于实际上是由外装部本身操作外装开关,所以能更可靠地获得第一方面所述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第4方面的特征在于:除本发明第1~3方面中任何一项所述发明的结构外,还包含固定在上述本体上的箱形构件、及将上述外装开关与上述电源电路连接的接线端子,上述箱形构件用于安放上述外装开关及上述接线端子。
如按照第4方面所述的本发明,则装置内部得到进一步的整理,而且,在将外装部拆下的情况下,由于只看一眼很难将外装开关认出就是外装开关,所以即使万一有不具备专门知识的人将外装部拆下,也很难发生不留神触动外装开关的情况。
本发明第5方面的特征在于:除本发明第4方面所述的结构外,还包含用于冷却上述高频加热机构的冷却装置、及设在上述冷却装置上部用于将上述本体分隔成多个空间的间隔构件,并将上述箱形构件配置在上述间隔构件之 上。
如按照第5方面所述的本发明,则能配置成使开关箱不会遮挡来自冷却风扇的风。
本发明第6方面的特征在于:除本发明第4或5方面所述发明的结构外,上述本体还具有用于安装上述箱形构件的侧面,在上述侧面的上端形成第1凸缘,上述箱形构件包括安放上述外装开关及上述接线端子的安放部、及覆盖上述安放部且其一端折曲自如地固定在上述安放部上的盖部,并且,上述箱形构件的固定方式是,将上述盖部的与折曲自如地固定在上述安放部上的一端相对的端部由上述第1凸缘覆盖。
如按照第6方面所述的本发明,则在固定开关箱时,由于使开关箱的盖部卡在装置本体后侧内壁上端的凸缘上,所以不能随意地将其打开。
本发明第7方面的特征在于:除本发明第6方面所述发明的结构外,还包含用于连接上述电源电路和外部的电源的馈电线,上述外装开关连接于上述馈电线,上述馈电线的一部分固定在上述本体上,而且,通过将上述馈电线的一部分固定在上述本体上,而将上述箱形构件固定在上述本体上。
如按照第7方面所述的本发明,则假定要将固定着的箱形构件整个拆下时,由于必然会注意到馈电线的存在,所以拆卸箱形构件的人很容易想到应将馈电线与交流电源的连接断开。
本发明第8方面的特征在于:除本发明第4~7方面中任何一项所述发明的结构外,还包含连接上述外装开关与上述电源电路的配线,在上述箱形构件上,形成用于将上述配线从一个部位引出的孔。
如按照第8方面所述的本发明,则装置内部得到进一步的整理,而且,当不具备专门知识的人看到固定着的箱形构件时,与从其多个部位引出配线的情况相比,减少了因期望弄清其中是哪一个而不小心接触的情况。
本发明第9方面的特征在于:除本发明第4~8方面中任何一项所述发明的结构外,上述箱形构件将多个上述外装开关装在内,并具有由上述开关输入构件顶压而使装在内部的上述多个外装开关将上述电源电路闭合的操作片。
如按照第9方面所述的本发明,则当将多个外装开关装在同一个箱形构件内部时,可以用一个操作片使装在内部的上述多个外装开关动作,因而能使装置的结构更为简单。
本发明第10方面的特征在于:除本发明第9方面所述发明的结构外,将上述开关输入构件固定在上述外装部上,当安装着上述外装部时,使其顶压上述操作片的中央部。
如按照第10方面所述的本发明,则能使操作片以更稳定的状态操作外装开关。
本发明第11方面的特征在于:除本发明第9或10方面所述发明的结构外,上述外装开关具有受到顶压时使上述电源电路闭合的操作用凸部,上述馈电线包含流入电流的第1线及接地的第2线,在上述箱形构件内装有与上述第1线连接的第1外装开关及与上述第2线连接的第2外装开关,而且,上述第1外装开关及第2外装开关在上述箱形构件内部的配置方式是,当上述操作片受到上述开关输入构件的顶压时,使上述操作片先按压上述第2外装开关的操作用凸部,然后按压上述第1外装开关的操作用凸部。
如按照第11方面所述的本发明,则当利用操作片操作第1及第2外装开关时,由于与馈电线的接地侧连接的第2外装开关的动作比第1外装开关早,所以能在确保开关差的同时进一步确保装置的安全性。
本发明第12方面的特征在于:除本发明第9~11方面中任何一项所述发明的结构外,上述操作片在其前端还具有翼片部,上述开关输入构件配置成当安装着外装部时顶压上述翼片部,而且,上述翼片部在上述箱形构件内部由形成上述操作片的面形成。
如按照第12方面所述的本发明,则很难发生不小心顶压操作片前端的翼片部的情况,因而能使外装开关的误动作进一步减少。
本发明第13方面的特征在于:除本发明第12方面所述发明的结构外,上述翼片部被上述开关输入构件顶压时变位到与上述开关输入构件垂直的方向。
如按照第13方面所述的本发明,则在外装部安装在本体上、由开关输入构件顶压翼片部期间,由于翼片部位于垂直于开关输入构件的位置,所以开关输入部顶压翼片部的状态更加稳定,而且,作用在翼片部上的力进一步由整体分担,因而能提高翼片部的耐久性。
本发明第14方面的特征在于:除本发明第4~13方面中任何一项所述发明的结构外,在上述本体上还形成有用于固定上述箱形构件的嵌入孔,在上述外装部上形成当装上该外装部时覆盖上述嵌入孔的第2凸缘。
如按照第14方面所述的本发明,则由于本发明的高频加热装置的本体及外装部在不采用本发明的箱形构件的高频加热装置中也能使用,所以能以更低的成本进行装置的多品种小批量生产。
本发明第15方面的特征在于:除本发明第4~14方面中任何一项所述发明的结构外,上述箱形构件还备有安放上述电源电路用部件的构件。
如按照第15方面所述的本发明,则由于削减了装置制造中的组装工序,所以能提高装置的生产率。
图1是部分地示出作为本发明的高频加热装置一例的微波炉结构的电路图。
图2是作为本发明的高频加热装置一例的微波炉分解斜视图。
图3是本体部分的分解斜视图。
图4(a)是本体的俯视图,(b)是本体的右侧视图。
图5是开关箱的斜视图。
图6(a)是开关箱的顶视图,(b)是开关箱的俯视图。
图7(a)是沿图6(a)的A-A线的局部向视剖面图,(b)是沿图6(a)的B-B线的局部向视剖面图。
图8是表示翼片部被开关输入构件顶压时该翼片部的变位状态的说明图。
图9(a)是本体部分的俯视图,(b)是用于说明(a)中的开关输入构件、孔及通孔的位置关系的说明图。
图10(a)是安装了外装部的本体的后视图,(b)是外装部的后视图,(c)是没有安装外装部的本体的后视图。
图11是说明开关输入构件顶压翼片部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12(a)是本发明另一实施形态中安装了外装部的本体的局部的后视图,(b)是沿(a)的C-C线的外装部的剖面图。
图13(a)是开关箱的俯视图,(b)是沿(a)的D-D线的局部向视剖面图。
图14(a)是本发明实施形态的开关箱的左侧视图,(b)是本发明另一实施形态的开关箱的左侧视图。
图15是表示现有的微波炉一例的局部剖视斜视图。
图1是部分地示出作为本发明的高频加热装置一例的微波炉结构的电路图。
参照图1,10是作为高频振荡器一例的磁控管,11是高压变压器,12是高压二极管,13是高压电容器。这里,由高压变压器11、高压电容器13及高压二极管12构成半波倍压电路,用于向上述磁控管10供给高电压(3~4kV)。
另外,14是放电电阻,在高频加热装置的供电停止后用于将高压电容器13所积存的电荷放电。而如图1所示,作为与高压电容器13并联连接的放电电阻14,采用着在切断电源后在1分钟左右使高压电容器13放电结束的电阻。
在本发明的高频加热装置中采用在停止供电后进行放电的结构的原因是,应充分地考虑到在维修人员对装置进行维修时,例如即使拔下了馈电线等而停止对装置的供电,但在机械室内仍存在着3~4kV左右的高电压,所以与其接触时就会有人员触电死亡的危险。
另外,15是门开关,17是当门开关15工作不正常时切断对电路的供电的监视开关。所谓门开关,是指当使用者将装置正面的门(参照图15)打开时将磁控管的高频振荡强制性地切断的一般微波炉所备有的开关,与门的开闭联动操作。
另外,3是为向高频加热装置供给电压而将装置与外部电源连接的馈电线,1是将装置的外装部(如后文所述)拆下时用于切断从外部电源供电的外装开关。而馈电线3包含流入电流的第1线及及接地的第2线。此外,外装开关1由与上述第1线连接的电流流入侧开关1a及与上述第2线连接的接地侧开关1b的2个开关构成。2是保险丝。
另外,18是为进行加热烹调而对磁控管10的通电进行限制的操作开关,19是控制该微波炉总体动作的控制电路,20是将低电压供给控制电路19的定压电路。此外,在该微波炉上还连接着图中未示出的输入使用者所需烹调菜单的外部输入键、用于使对因振荡而升温的磁控管10进行冷却用的冷却风扇运行的电机、对烹调时间进行计时的定时器等。例如,如用上述外部输入键将烹调开始的信息输入到控制电路19,则控制电路19进行控制使操作开关18将电路闭合,使磁控管10通电后开始加热烹调。
下面,说明作为本发明的高频加热装置一例的微波炉的总体结构。图2是作为本发明的高频加热装置一例的微波炉分解斜视图。在图2中,仅示出装置的骨架部分,设在正面的门及内部的电路等部件均省略。
参照图2,4是外装部,5是包括加热室5d的本体,21是底板。
外装部4具有一个沿水平方向展开的平面4a及与平面4a成垂直方向展开的2个平面4b、4c,各平面在端部46、47、48具有与各平面垂直的图中未示出的凸缘。并且,外装部4通过在平面4a~4c具有的凸缘上拧入螺钉6a、6b等多个螺钉而安装在本体5上。而螺钉7是后文所述的开关输入构件的一例,不是用来安装外装部,而是在后文所述的外装开关输入中使用。此外,底板21用螺钉24、25等多个螺钉安装在本体5上。
本体5备有前面板5a及后面板5b,在前面板5a及后面板5b的上端,分别向内侧折入而形成凸缘5e及5f。本体5围绕着放置加热食品等的加热室5d,在加热室5d的正面侧有一个开口5c。该开口5c由开闭自如的门(图中未示出)封盖。在加热室5d的右侧,存在着由前面板5a及后面板5b所夹的空间,这里虽是配置图1所示电路等部件的空间,但图中将其省略。关于其部件的配置,在下面说明。
图3是用于说明在图2加热室5d右侧由前面板5a及后面板5b所夹空间中的部件配置的本体5的部分分解斜视图。而图4是表示在上述空间内部件配置状态的图,(a)是本体5的俯视图,(b)是本体5的右侧视图。
参照图3和图4,磁控管10和高压变压器11用螺钉39及螺钉40安装在本体5上。
另外,31是作为冷却上述磁控管10用的冷却装置一例的冷却风扇,32是用于使冷却风扇31运行的风扇电机。风扇电机32用螺钉33安装在后面板5b上,冷却风扇31通过将设在其背面侧的螺纹部(图中未示出)拧入而安装在风扇电机32上。
另外,35是风扇导向装置,用螺钉37将沿垂直方向伸向下方的部分(图中未示出)固定,用图中未示出的螺钉将沿垂直方向伸向上方的部分35a固定,从而安装在冷却风扇31的上方。而风扇导向装置35还是将加热室5d右侧的由前面板5a及后面板5b所夹的本体5内的空间分隔为多个空间的间隔构件的一例,其设置的目的是将由冷却风扇31产生的风以更高的效率送到磁控管10。
另外,8是将图1所示电流流入侧开关1a、接地侧开关1b及这2个开关的接线端子(后文说明)集中安放的箱形构件的一例、即开关箱。开关箱8通过将其侧面的凸部(图中未示出)嵌入后面板5b上端附近的嵌入孔(图中未示出)内,安装在靠近后面板5b上端的风扇导向装置35的上方。94是以折曲自如的方式设置在开关箱8上的上盖的折曲部,关于开关箱8的详细结构,将在后文中说明。
另外,36是安放保险丝2的保险丝座,用螺钉38固定在风扇导向装置35上。
馈电线3通过将构成馈电线一部分的靠近端部的绝缘套管9嵌入后面板5b上端附近的孔内,加以固定。从馈电线3引出3个端子3a~c,3a与馈电线3的流入商用交流电流侧的线连接,3b和3c连接于接地侧。并且,端子3a和3b分别与开关箱8内的电流流入侧开关1a及接地侧开关1b连接,端子3c通过螺钉41与本体5连接、最终连接于磁控管10及外围部件的接地部分(参照图1)。在图4中,还省略了将各部件间电气连接的配线。
其次,说明开关箱8的结构。图5是将盖子打开后状态的空开关箱8的斜视图。
参照图5,开关箱8备有箱体部81、上盖82、下盖83及将箱体部81大致分成上下2部分的中间板84。箱体部81是截面为四方形的柱体,在其中一个面的一部分上形成弹簧状的操作片80。操作片80的一端支承在箱体部81上,另一端具有与箱体部81无连接点的结构,其宽度比箱体的其他部分窄。此外,在操作片80的另一端上形成翼片部85。
上盖82及下盖83分别通过折曲部94及95与箱体部81折曲自如地连接。此外,在图5中,上盖82及下盖83是打开的状态,但在将两者关闭的状态下,折曲部94及95的各自相对一侧的盖前端部88及89分别与箱体部81的端部90及91接触。在盖前端部88及89以及端部90及91上还适当地设有在上述接触时嵌入的突起部及嵌入该突起部的孔,但在图5中其图示从略。
这里,开关箱8,如图4所示安装在本体5上时,将上盖82的折曲部94安装在正对后面板5b的位置,所以盖前端部88与后面板5b接触。因此,如果将上盖82处于关闭状态的开关箱8安装在本体5内,则由于盖前端部88被凸缘5f压住,所以使上盖82构成不能随意打开的状态。即,由凸缘5f形成第1凸缘。
另外,在该开关箱8内,如上所述,可以安放电流流入侧开关1a及接地侧开关1b(参照图1),但这里将这2个开关隔着中间板84上下各配置1个。
另外,在中间板84及下盖83上,在其角部形成切口87及86。中间板84上的切口87形成在下盖83关闭的状态下与下盖83上的切口86对应的位置,例如,将上盖82及下盖83打开后从上往下看时,能通过切口87看到下面。通过以这样的位置关系形成切口87和86,可以将从安放在开关箱8内上侧的开关的接线端子延伸的配线通过切口87引伸到下侧,所以在上盖82及下盖83关闭时可以与从安放在开关箱8内下侧的开关的接线端子延伸的配线一起从切口86一个部位引出到外部。
另外,在箱体部81的右上端部及左上端部,形成在将开关箱8安装在后面板5b上时嵌入在后面板5b的上端部形成的嵌入孔的凸部92、93。
其次,参照图6和图7说明电流流入侧开关1a及接地侧开关1b安放在开关箱8内的状态。
图6是表示上盖82及下盖83处于打开状态、即安放电流流入侧开关1a及接地侧开关1b并使上盖82及下盖83处于打开状态时的开关箱8的图,(a)是顶视图,(b)是底面图。此外,图7是说明图6中的中间板84、操作片80、电流流入侧开关1a与接地侧开关1b的位置关系的说明图。
参照图6(a),电流流入侧开关1a配置在开关箱8内的中间板84的上部。该电流流入侧开关1a利用在开关箱8内备有的固定构件96a固定。该电流流入侧开关1a备有通过按压使电流流入侧开关1a将图1的电源电路闭合的输入按钮29a,并将输入按钮29a与操作片80相对配置。并且,通过由后文所述的开关输入构件(螺钉7)顶压翼片部85,使操作片80顶压该输入按钮29a,从而由电流流入侧开关1a将图1的电源电路闭合。而操作片80的翼片部85,如虚线所示,也在内部由形成操作片80的面形成。此外,通过将开关输入构件7插入本体5,顶压翼片部85。
配线97a、98a在将电流流入侧开关1a与馈电线3及保险丝2连接(参照图1)时使用,并以绝缘材料包覆。99a是插在电流流入侧开关1a与配线98a之间的接线端子。此外,将配线97a、98a从在中间板84上形成的切口87引到中间板84的下侧。
参照图6(b),接地侧开关1b配置在开关箱8的中间板84的下面。接地侧开关1b用固定构件96b固定。
将用绝缘材料包覆好的配线97b、98b连接于接地侧开关1b,99b是插在接地侧开关1b与配线98b之间的接线端子。配线97b、98b与连接于电流流入侧开关1a并从背面通过切口87引入的配线97a、98a一起通过在下盖83上形成的切口86引向开关箱8的外部。
另外,接地侧开关1b及电流流入侧开关1a,彼此形式相同,具有相对于中间板84对称的结构,而且,将两者配置在对中间板84对称的位置。
图7(a)是沿图6(a)的A-A线的局部向视剖面图,在图7(a)中,省略了配线97a。由于电流流入侧开关1a与接地侧开关1b如上所述隔着中间板84对称配置,所以,在图7(a)中,接线端子99a与接线端子99b隔着中间板84设在对称的位置。
接地侧开关1b,与电流流入侧开关1a的输入按钮29a一样,也备有通过按压使接地侧开关1b将图1电源电路闭合的输入按钮29b,并将输入按钮29b也与操作片80相对配置。
如上所述,由输入按钮29a、29b构成操作用凸部。接着,说明操作片80与输入按钮29a、29b的位置关系。
图7(b)是沿图6(a)的B-B线的局部向视剖面图。参照图7(b),电流流入侧开关1a与接地侧开关1b位于中间板84的上下。并且,输入按钮29a和输入按钮29b,如上所述,分别从电流流入侧开关1a及接地侧开关1b的前端向操作片80伸出。因此,操作片80可以同时按压输入按钮29a及29b。
其次,对翼片部85受到开关输入构件7的顶压而发生的变位状态进行详细说明。
图8是表示翼片部85被开关输入部顶压时该翼片部85的位移状态的说明图。(a)、(b)分别表示翼片部85被顶压前的状态及翼片部85受到顶压时的状态。
如图8(a)所示,翼片部85在受到顶压前从操作片80的前端向右斜上方伸出。而如图8(b)所示,如翼片部85受到开关输入构件7的顶压,则变位成与开关输入构件7垂直的状态。
下面,说明将内部装有接地侧开关1 b及电流流入侧开关1a的开关箱8固定在本体5上时的本体5的详细结构。
图9(a)是本体5的局部俯视图、是图4(a)的俯视图中包含开关箱8及绝缘套管9的部分的放大图。在图9(a)中,省略了开关箱8的上盖82及本体的凸缘5f,而41是当外装部4安装在本体5上时(参照图2)位于本体5的后侧面上端的外装凸缘,43是外装部4的凸缘。图9(b)是用于说明图9(a)中的开关输入构件7、孔63及通孔66的位置关系的图。图10是说明本体5及外装部4的后侧结构的图,(a)是安装了外装部4的本体5的后视图,(b)是外装部4的后视图,(c)是没有安装外装部4的本体5的后视图。
参照图9和图10,装在开关箱8内的电流流入侧开关1a通过配线97a、98a与保险丝2的一端及馈电线3连接。而位于中间板84里侧的接地侧开关1b通过配线98b与馈电线3连接。这里,将从保险丝2的另一端引出的配线及配线97b省略。
参照图10(b),在外装部4后侧的端部46、48上形成着与平面4a、4c(参照图2)垂直的外装凸缘41、43。开关箱8,通过将凸部92、93(参照图5)嵌入在本体5的背面形成的嵌入孔67、68(参照图10(c)),固定在本体5上。如图10(a)所示,该嵌入孔67、68形成在将外装部4安装在本体5上时由外装部4的凸缘41覆盖的位置。就是说,由外装凸缘41构成第2凸缘。
另外,馈电线3的绝缘套管9,通过插入在本体5的后侧形成的套管孔60(参照图10(c))加以固定。如上所述,开关箱8内的接地侧开关1b及电流流入侧开关1a与馈电线3连接,但在结构上进行这种连接的配线98a、98b的长度不留多少富裕量。因此,也可随着将馈电线3的绝缘套管9固定在本体5上而将开关箱8固定在本体5上。
在图9中,通过用螺钉(开关输入构件)7顶压翼片部85,而由操作片80按压电流流入侧开关1a的输入按钮29a。虚线180及185分别表示翼片部85被顶压前的操作片及翼片部。该螺钉7通过拧入在外装部4的凸缘41上形成的螺纹孔63而固定在外装部4上,进一步通过将外装部4安装在本体5上而固定在本体5上。但是,在本体5的后面板5b上的螺钉7通过的部分上形成比螺钉7大得多的通孔66。因此,螺钉7可以固定在外装部4上,但不能固定在没有安装外装部4时的本体5上。
其次,说明当作为开关输入构件一例的螺钉7顶压翼片部85时的螺钉7与翼片部85的位置关系。图11是说明螺钉7顶压翼片部85的状态的说明图,是从横向观察翼片部85及顶压着翼片部85的螺钉7的图。参照图11,将螺钉7配置成当顶压翼片部85时使其尖端位于翼片部85的中央。
在以上说明的实施形态中,利用箱体部81和下盖83、或利用箱体部81和中间板84构成安放外装开关1(电流流入侧开关1a和/或接地侧开关1b)及接线端子(接线端子99a和/或接线端子99b)的安放部。
另外,在以上说明的实施形态中,由螺钉7构成以如下方式操作的开关输入构件,即,当外装部4安装在本体5上时使作为外装开关一例的电流流入侧开关1a和接地侧开关1b将图1所示电路闭合、而当将外装部4从本体5上拆下时使电流流入侧开关1a和接地侧开关1b将图1所示电路断开。此外,由螺钉7构成的开关输入构件,在结构上不能固定在没有安装外装部4的本体5上,而只能固定在外装部4上,但也可在结构上与外装部4整体设置。
另外,在以上说明的实施形态中,装在开关箱8内的电流流入侧开关1a和接地侧开关1b,相对于中间板84对称设置,配置成当操作片80受到开关输入构件7的顶压时可同时按压输入按钮29a及输入按钮29b,但电流流入侧开关1a和接地侧开关1b的配置方法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将电流流入侧开关1a和接地侧开关1b配置成当操作片80受到开关输入构件7的顶压时,使操作片80先按压输入按钮29b,然后再按压输入按钮29a。
另外,在以上说明的实施形态中,利用在内部装有电流流入侧开关1a、接地侧开关1b、配线97a、97b、98a及98b的一部分以及接线端子99a、99b的开关箱8构成本发明的箱形构件,但本发明的箱形构件还可以备有安放电源电路用部件的构件。
图12是表示将开关输入构件与外装部4整体设置的本发明另一实施形态的图,(a)是安装了外装部4的本体5的局部的后视图,(b)是沿(a)的C-C线的外装部4的剖面图。
参照图12(a)和(b),在本实施形态中,在外装凸缘41的一部分的与在本体5上形成的通孔66对应的部分上,形成相对于外装凸缘41垂直冲切后形成的竖立部45。在结构上使该竖立部45穿过通孔66,并顶压开关箱8的翼片部85(参照图9)。
图13是表示另一种实施形态的图,将电流流入侧开关1a和接地侧开关1b在开关箱8内配置成从输入按钮29a到操作片80的距离比从输入按钮29b到操作片80的距离长,因而当操作片80受到开关输入构件7的顶压时,使操作片80先按压输入按钮29b然后再按压输入按钮29a,(a)是开关箱8的顶视图,(b)是沿(a)的D-D线的局部向视剖面图。
参照图13,将接地侧开关1b固定在从相对于中间板84的与电流流入侧开关1a对称的位置沿着电流流入侧开关1a的长度方向移动后的位置。随着上述操作,接线端子99b位于从相对于中间板84的与接线端子99a对称的位置沿着电流流入侧开关1a的长度方向移动后的位置,而且,当从上方观察接地侧开关箱8时,可以从中间板84的缝隙看到输入按钮29b。
另外,参照图13,将电流流入侧开关1a和接地侧开关1b配置成从输入按钮29a到操作片80的距离比从输入按钮29b到操作片80的距离长,当操作片80受到开关输入构件7的顶压时,使操作片80按压输入按钮29b比按压输入按钮29a早。因此,当操作片80受到开关输入构件7的顶压时,接地侧开关1b比电流流入侧开关1a能更早地使电路变成闭路状态。
图14是按照本发明的开关箱8的左侧视图,(a)是本发明的实施形态的开关箱8的左侧视图,(b)是本发明另一实施形态的开关箱8的左侧视图,作为本发明的箱形构件一例的开关箱8还备有用于安放作为电源电路用部件一例的保险丝的构件。
参照图14,图14(b)的开关箱8,与图14(a)的开关箱8相比,备有固定在与具有凸部93及操作片80的正面部相对的后部外侧的座台72及固定在座台72上的保险丝座部71。并且,由保险丝座部71构成安放电源电路用部件的构件。
应该知道,此次公开的实施形态,所有各点都是以例进行说明,而不是加以限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的说明,而是包含由专利要求范围所指明的在与专利要求范围均等的意义及范围内的所有变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