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治疗颈椎综合症的中药组合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领域, 涉及一种治疗颈椎综合症的中药组合物 ; 同时还涉及一种 该中药组合物的制剂。
背景技术 颈椎综合症又称颈椎病, 是颈椎骨关节炎、 增生性颈椎炎、 颈神经根综合症、 颈椎 间盘脱出症的总称。 主要由于颈椎长期劳损、 骨质增生, 颈椎椎间盘脱出、 韧带增厚, 导致颈 椎脊髓、 神经根或颈椎动脉受压, 出现一系列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症。 表现为颈椎椎间盘退 变本身及其继发的一系列病理改变, 如颈椎关节失稳、 松动 ; 颈椎髓核突出或脱出 ; 颈椎骨 刺形成 ; 颈椎韧带肥厚和继发椎管狭窄等, 刺激或压迫邻近神经根、 脊髓、 椎动脉及颈部交 感神经等组织, 并引起各种各样症状和体征的综合症。
头晕是椎动脉型颈椎综合症病人的常见症状。 因为颈部伸展或旋转而改变体位诱 发眩晕症状。前庭神经核缺血性病变引起的眩晕, 一般持续时间较短, 数秒至数分钟即消 失, 发病时病人可有轻度失神及运动失调, 表现为行走不稳或斜向一方 ; 迷路缺血性病变引 起的眩晕不伴意识障碍。前庭神经病变引起的眩晕属中枢性眩晕症 ; 迷路缺血性病变属周 围性眩晕症。 部分病人有恶心感, 急性发病时病人不能抬头, 少数病人有复视、 眼颤、 耳鸣及 耳聋等症状。
在体征方面, 发病时颈部活动受限, 作颈部旋转或活动时可引起眩晕、 恶心或心慌 等症状 ; 部分病人在患侧锁骨上听诊检查能听到椎动脉因扭曲、 血流受阻引起的杂音。 后颈 部拇指触诊能摸及患椎向一侧呈旋转移位, 同时棘突及移位关节部位有明显压痛。
颈椎综合症的发病机制 : 主要是在颈椎退行性改变的基础上, 引起颈椎间盘突出、 颈椎钩椎关节失稳、 钩椎骨质增生, 致使颈椎动脉血流受阻, 从而引起椎 - 基底动脉供血不 足。具体如下 : (1) 颈椎外伤致颈部肌肉、 骨骼受损, 继发颈椎综合症。
(2) 长期低头工作或单一重复性头部运动, 使颈椎某一部位肌腱长时间受牵拉而 受损, 局部出血或渗出组织液, 进而骨膜增生钙化, 刺激或压迫血管神经而诱发颈椎综合 症。
(3) 睡眠姿势不良或枕头过高或过低或过硬, 使颈部肌肉长时间受牵拉并处于过 度紧张状态而发生损伤, 日久诱发颈椎综合症。
(4) 平时缺乏锻炼, 身体衰弱、 气血不足, 肌肉肌腱等失养而致颈部疼痛无力, 稳定 性差等而引发颈椎综合症。
(5) 颈椎长期外露, 不注意保暖, 或受风寒侵袭、 经络不畅, 肌肉气血凝滞不通而僵 硬疼痛。
(6) 随着年龄增长, 肝肾亏虚致骨质退化增生, 刺激或压迫颈部血液、 神经、 脊髓而 产生一系列颈椎综合症症状, 如颈肩痛、 头晕头痛、 上肢麻木, 严重者双下肢痉挛或疼痛, 行 走困难, 四肢瘫痪。
目前对于颈椎综合症的治疗手段主要有手术治疗法, 器械治疗法 (牵引) , 手法治 疗 (推拿、 按摩) 及药物治疗法 (口服、 外敷) 等, 然而其效果均不稳定, 各有优势亦各有局限 性, 所以我们长期进行科学研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治疗颈椎综合症的中药组合物。
本发明用于治疗颈椎综合症的中药组合物, 是以川芎、 当归、 天麻、 白芷、 甘草为原 料药, 按药剂学的常规工艺和辅料制备成的内服制剂。
川芎 : 味辛, 性温。归肝、 胆、 心包经。活血行气、 祛风止痛。辛香行散, 温通血脉, 为血中气药, 既能活血祛颈椎周围之瘀血, 又能行气开郁以止痛。 其性升散, 能上行头目, 为 治头痛要药 (颈椎综合症正是因不通而生痛, 正是气不畅则血不畅, 不畅则发病) 。
当归 : 性温, 味甘、 辛。归肝、 心、 脾经。活血, 补血、 止痛、 润肠, 为补血良药, 善止血 虚血瘀之痛, 且有散寒之功。
天麻 : 甘、 平, 归肝经。息风止痉, 平肝潜阳, 祛风通络。能息风止痉、 平肝潜阳, 可 治诸类眩晕、 诸类头痛, 还能祛风湿、 止痹痛。 临床多用于头痛眩晕、 肢体麻木、 小儿惊风、 癫 痫、 抽搐、 破伤风等症。 白芷 : 性温, 味辛。归肺、 胃经。解表, 祛风燥湿, 消肿排脓, 止痛。既可治外感头 痛, 又可治阳明经头痛, 既能散寒又能祛风还能止痛。
甘草 : 性平, 味甘。归心、 肺、 脾、 胃经。补脾益气, 润肺止咳, 缓急止痛, 调和诸药。
本发明以川芎为君药, 活血行气、 祛风止痛 ; 当归为臣药, 配合川芎以补血、 活血、 行气、 止痛 ; 天麻, 白芷为佐药, 共达活血止痉、 祛湿散寒止痛之效 ; 甘草为使药, 助川芎、 当 归、 天麻、 白芷之力以缓急止痛, 又能调和上述诸药, 共奏其补血息风、 活血解痉、 行气止痛、 祛风行痹、 通利关节、 强筋健骨之功效, 从而实现其治疗颈椎综合症的目的。
大量的试验和临床总结, 本发明中药组合物的各原料药在以下重量份的范围内, 对治疗颈椎综合症都具有很好的效果 : 川芎 20~30 份 当归 20~30 份 天麻 5~20 份 白芷 5~20 份 甘草 1~10 份。
优选配比为 : 川芎 15~25 份 当归 15~25 份 天麻 10~15 份 白芷 10~15 份 甘草 4~8 份。
最佳配比为 : 川芎 24 份、 当归 24 份、 天麻 12 份 、 白芷 12 份、 甘草 6 份。
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 可以按药剂学的常规工艺和辅料制备成各种内服制剂, 如 冲剂、 片剂、 胶囊剂、 丸剂 (包括水丸、 蜜丸、 糖衣丸、 胶丸、 滴丸、 肠溶丸或滴丸等) 、 口服液 剂、 茶剂等。
下面通过临床统计资料对本发明药物对颈椎综合症的治疗效果进详细说明。
1、 观察对象 选自 2007~2009 年 60 例, 男女分别为 32、 28 例, 发病年龄在 24~78 之间, 病程短者 1 个月, 长者 15 年。所有病例都有典型的症状和体征, 并经 X 光片和 CT 拍片确诊病例。在 治疗前、 后作血、 尿、 粪常规, 心电图, 肝肾功能检查均无异常, 服药期间亦无全身不适表现。
2、 治疗方法
选取优质、 符合饮片标准、 最佳配比的该中药组合物, 用水提取两遍, 浓缩、 干燥、 粉碎、 制粒、 除菌、 装胶囊。规格为 0.35g/ 粒。用法用量 : 每日 2 次, 每次 3 粒, 30 天 1 疗程, 共观 察 2~3 疗程。治疗期间停用其它治疗方法, 注意局部保暖。
3、 临床分类 颈型颈椎病 27 例 ; 神经根型颈椎病 23 例 ; 椎动脉型颈椎病 16 例 ; 脊髓型颈椎病 5 例 ; 混合型颈椎病 11 例。
4、 疗效标准 临床治愈 : 自觉症状与体征完全消失且能胜任原来工作者 ; 显效 : 自觉症状完全消失, 大部分体征转阴, 某 1~2 个体征明显好转并能坚持工作者 ; 有效 : 自觉症状减轻, 部分体征 消失或明显好转者 ; 无效 : 症状体征均无改善者。
5、 治疗结果 表 1 为各类型颈椎病的治疗结果统计表临床类型 颈型 神经根型 椎动脉型 脊髓型 混合型 总计
病例 (例) 27 23 16 5 11 82 痊愈 (例) 15 11 3 0 1 30 显效 (例) 3 4 5 0 2 14 有效 (例) 8 6 5 1 3 23 无效 (例) 1 2 3 4 5 15 有效率 (%) 96.26 ; 91.30 81.25 20.00 54.55 81.71上述临床资料显示 : 本发明药物症的总有效率为 81.71%, 说明该药物对颈椎综合 症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临床实验还发现, 本发明的药物除对颈椎综合症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外, 同时对 肩周炎、 脊柱等其它骨关节炎也有一定的治疗缓解作用。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 1、 本发明以川芎、 当归、 天麻、 白芷、 甘草为原料药, 共奏其补血息风、 活血解痉、 行气止 痛、 祛风行痹、 通利关节、 强筋健骨之功效, 从而实现其治疗颈椎综合症的目的。 治疗效果稳 定, 尤其是颈型、 神经根型和椎动脉型。
2、 本品采用可用于保健食品的中药材和药食同源的中药材为原料药, 无毒无副作 用, 既可申报成药品, 又可申报为保健食品, 在国内外均有巨大市场需求, 具有潜力无比的 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药物的制备、 用量等作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 1、 本发明片剂药物的制备 配方 : 以重量份计 : 川芎 24 份、 当归 24 份、 天麻 12 份 、 白芷 12 份、 甘草 6 份 工艺 : 按中药药剂学制备片剂的常规工艺和辅料制备成片剂。
服用量 : 一日两次, 每次 1.05g。30 天 1 疗程。
实施例 2、 本发明胶囊剂药物的制备 配方 : 以重量份计 :川芎 20 份 当归 20 份 天麻 10 份 白芷 10 份 甘草 3 份 工艺 : 按中药药剂学制备胶囊剂的常规工艺和辅料制备成胶囊剂。
服用量 : 一日两次, 每次 1.05g。30 天 1 疗程。
实施例 3、 本发明颗粒剂药物的制备 配方 : 以重量份计 : 川芎 30 份 当归 30 份 天麻 20 份 白芷 5 份 甘草 1 份 工艺 : 按中药药剂学制备颗粒剂的常规工艺和辅料制备成颗粒剂。
服用量 : 一日两次, 每次 6.0g。30 天 1 疗程。
实施例 4、 本发明滴丸剂药物的制备 配方 : 以重量份计 : 川芎 25 份 当归 25 份 天麻 10 份 白芷 20 份 甘草 10 份 工艺 : 按中药药剂学制备滴丸剂的常规工艺和辅料制备成滴丸剂。
服用量 : 一日两次, 每次 6.0g。30 天 1 疗程。
实施例 5、 本发明水丸剂药物的制备 配方 : 以重量份计 : 川芎 24 份、 当归 24 份、 天麻 12 份 、 白芷 12 份、 甘草 6 份 工艺 : 按中药药剂学制备水丸剂的常规工艺和辅料制备成水丸剂。 服用量 : 一日两次, 每次 6.0g。30 天 1 疗程。
实施例 6、 本发明口服液药物的制备 配方 : 以重量份计 : 川芎 24 份、 当归 24 份、 天麻 12 份 、 白芷 12 份、 甘草 6 份 工艺 : 按中药药剂学制备口服液的常规工艺和辅料制备成口服液。
服用量 : 一日两次, 每次 15ml。30 天 1 疗程。
实施例 7、 本发明茶剂药物的制备 配方 : 以重量份计 : 川芎 24 份、 当归 24 份、 天麻 12 份 、 白芷 12 份、 甘草 6 份 工艺 : 按药剂学制备茶剂的常规工艺和辅料制备成茶剂。
服用量 : 一日两次, 每次 6.0g。30 天 1 疗程。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