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丁氟螨酯的高效杀虫组合物.pdf

上传人:v**** 文档编号:5371014 上传时间:2019-01-08 格式:PDF 页数:20 大小:737.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210092912.7

申请日:

2012.03.31

公开号:

CN102626101A

公开日:

2012.08.08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A01N 55/04申请日:20120331|||公开

IPC分类号:

A01N55/04; A01N37/42; A01N47/24; A01N53/08; A01P7/02; A01P7/04

主分类号:

A01N55/04

申请人:

陕西韦尔奇作物保护有限公司

发明人:

张伟

地址:

715500 陕西省渭南市陕西蒲城农化基地工业园区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丁氟螨酯的高效杀虫组合物,含有活性成分A和活性成分B的杀虫组合物,活性成分A选自丁氟螨酯,活性成分B选自以下任意一种化合物:三唑锡、联苯肼酯、苯丁锡、甲氰菊酯,且活性成分A与活性成分B的重量比为1∶70~70∶1。本发明组合物对小麦、棉花、果树、蔬菜、茶树上的虫害具有增效作用;并且减少了农药用药量,降低了农药在作物上的残留量,减轻了环境污染;对人畜安全,环境相容性好,害虫不易产生抗药性;制剂粘着力增强,耐雨水冲刷。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含丁氟螨酯的高效杀虫组合物,含有活性成分A和活性
成分B,其特征在于:活性成分A与活性成分B重量比为1∶70~70
∶1,所述的活性成分A选自丁氟螨酯,活性成分B选自三唑锡、联
苯肼酯、苯丁锡、甲氰菊酯中之一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丁氟螨酯的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
于:活性成分A与活性成分B的重量比为1∶45~45∶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含丁氟螨酯的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
于:丁氟螨酯与三唑锡的重量比为1∶30~20∶1。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含丁氟螨酯的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
于:丁氟螨酯与联苯肼酯重量比为1∶30~20∶1。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含丁氟螨酯的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
于:丁氟螨酯与苯丁锡的重量比为1∶30~20∶1。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含丁氟螨酯的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
于:丁氟螨酯与甲氰菊酯的重量比为1∶10~10∶1。
7.根据权利要求3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含丁氟螨酯的杀虫组合
物,其特征在于:组合物制成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悬浮剂、悬
乳剂、水乳剂、微乳剂、微囊悬浮剂、微胶囊悬浮-悬浮剂。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含丁氟螨酯的杀虫组合物用于防治小
麦、棉花、果树、蔬菜、茶树上害虫的用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害虫包括:
叶螨、二斑叶螨、山楂叶螨、全爪螨、麦叶爪螨、柑橘锈螨、茶
黄螨、朱砂叶螨、始叶螨、红蜘蛛、黄蜘蛛、锈蜘蛛、锈壁虱、梨
木虱、榆蛎盾蚧。

说明书

一种含丁氟螨酯的高效杀虫组合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药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含有丁氟螨酯的高效杀虫组合物。

 

背景技术

[0002] 丁氟螨酯(Cyflumetofen)分子式:C24H24F3NO4 ,丁氟螨酯是苯酰乙腈类新型杀螨剂,与现有杀虫剂无交互抗性,丁氟螨酯阻止红蜘蛛卵的孵化作用较低,但对其各个生长阶段均有很高的活性,尤其对幼螨的活性更高,对卵、成螨、幼螨、第一阶段若螨、第二阶段若螨均有较高活性,同时对各种植物均无药害,对哺乳动物及水生生物、有益生物、天敌等非靶标生物均十分安全。

三唑锡(azocyclotin)化学名称:1-(三环已基甲锡烷基)-1-氢-1,2,4-三氮杂茂,分子式C20H35N3Sn,三唑锡为触杀作用较强的广谱性杀螨剂,可杀灭若螨、成螨和夏卵,对冬卵无效;对光和雨水有较好的稳定性,残效期较长;在常用浓度下对作物安全。

联苯肼酯(bifenazate)化学名称:异丙基-3-(4-甲氧基联苯-3-基)肼羧酸酯,分子式C17H20N2O3,联苯肼酯是一种新型选择性叶面喷雾用杀螨剂,对螨的各个生活阶段有效。具有杀卵活性和对成螨的迅速击倒活性,对捕食性螨影响极小,非常适合于害虫的综合治理,对植物没有毒害。

苯丁锡(fenbutatin oxide)化学名称:双[三2-甲基-苯基丙基)锡]氧化物,分子式:C60H78OSn2,苯丁锡是一种非内吸性杀螨剂,对有机磷和有机氯有抗性的害螨对其不产生交互抗性。对害螨以触杀为主,喷药后起始毒力缓慢,3天后活性开始增加,到14天达到高峰。该药残效期是杀螨剂中较长的一种,可达2-5个月,对幼螨和成、若螨的杀伤力较强,但对卵的杀伤力不大,在作物各生长期使用都很安全,使用超过有效杀螨浓度一倍均未见有药害发生,对害螨天敌如捕食螨、瓢甲和草蛉等影响甚小。当气温在22℃以下活性降低,低于15℃药效较低,冬季不宜使用。     甲氰菊酯(fenpropathrin) 化学名称:α-氰基-3-苯氧基苄基-2,2,3,3-四甲基环丙烷羰酸酯,化学式:C22H23NO3,甲氰菊酯是一种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杀虫谱广,残效期长,对多种叶螨有良好效果 是其最大特点,但本品无内吸、熏蒸作用。

在农业生产的实际过程中,防治害虫最容易产生的问题是抗药性的产生。不同品种成分进行复配,是防治抗性害虫很常见的方法。不同成分进行复配,根据实际应用效果,来判断某种复配是增效、加和还是拮抗作用。绝大多数情况下,农药的复配效果都是加和效应,真正有增效作用的复配很少,尤其是增效作用非常明显、共毒系数很高的复配就更少了。经发明人大量试验发现,丁氟螨酯和三唑锡、联苯肼酯、苯丁锡、甲氰菊酯复配后,增效作用显著,环境相容性极好,极大地减少了农药用药量。

发明内容

发明内容[0003] 丁氟螨酯、三唑锡、联苯肼酯、苯丁锡、甲氰菊酯单剂长期使用可能带来抗性发生、药效下降等问题,本发明提出的杀虫组合物含有活性成分A、活性成分B,以及适量的表面活性剂和载体。

一种含丁氟螨酯的高效杀虫组合物,含有活性成分A和活性成分B,其特征在于:活性成分A与活性成分B重量比为1︰70~70︰1,所述的活性成分A选自丁氟螨酯,活性成分B选自三唑锡、联苯肼酯、苯丁锡、甲氰菊酯中之一种,活性成分A与活性成分B优选的重量比为1︰45~45︰1;更优选为丁氟螨酯与三唑锡的重量比为1︰30~20︰1,丁氟螨酯与联苯肼酯重量比为1︰30~20︰1,丁氟螨酯与苯丁锡的重量比为1︰30~20︰1,丁氟螨酯与甲氰菊酯的重量比为1︰10~10︰1。

所述的含丁氟螨酯的杀虫组合物的剂型为可湿性粉剂或水分散粒剂或悬浮剂或悬乳剂或水乳剂或微乳剂或微囊悬浮剂或微胶囊悬浮-悬浮剂。

所述的含丁氟螨酯的杀虫组合物用于防治小麦、棉花、果树、蔬菜、茶树上害虫的用途。

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害虫包括:叶螨、二斑叶螨、山楂叶螨、全爪螨、麦叶爪螨、柑橘锈螨、茶黄螨、朱砂叶螨、始叶螨、红蜘蛛、黄蜘蛛、锈蜘蛛、锈壁虱、梨木虱、榆蛎盾蚧。

活性成分A、活性成分B的重量比为1︰70~70︰1。通常组合物中活性组分的重量百分含量为总重量的0.5%~90%,较佳的为5%~80%。根据不同的制剂类型,活性组分含量范围有所不同。通常,液体制剂含有按重量计0.5%~70%的活性物质,较佳地为5%~50%;固体制剂含有按重量计5%~80%的活性物质,较佳地为10%~80%。

本发明的杀虫组合物中至少含有一种表面活性剂,以利于施用时活性组分在水中的分散。表面活性剂含量为制剂总重量的5%~30%,余量为固体或液体稀释剂。

本发明的杀虫组合物所选用的表面活性剂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可以选自分散剂、湿润剂、粘结剂或消泡剂中的一种或几种。根据不同剂型,制剂中还可以含有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崩解剂、抗冻剂等。

本发明的组合物可以由使用者在使用前经稀释或直接使用。其配制可由通常的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加工方法制备,即将活性物质与液体溶剂或固体载体混合后,再加入表面活性剂如分散剂、稳定剂、湿润剂、粘结剂、消泡剂等中的一种或几种。

本发明的杀虫组合物,可以按需要加工成任何农药上可接受的剂型,其中较优剂型为: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悬浮剂、悬乳剂、水乳剂、微乳剂、微囊悬浮剂、微胶囊悬浮-悬浮剂。

组合物制成可湿性粉剂时包含如下组分含量:活性成分A 1%~70%、活性成分B 1%~70%、分散剂2%~10%、湿润剂2%~10%、填料余量。

组合物制成水分散粒剂时包括如下组分含量:活性成分A 1%~ 70%、活性成分B 1%~70%、分散剂3%~12%、湿润剂1%~8%、崩解剂1%~10%、粘结剂0%~4%、填料余量。

组合物制成悬浮剂时包括如下组分含量:活性成分A 1%~50%、活性成分B 1%~50%、分散剂2%~10%、湿润剂2%~10%、消泡剂0.1%~1%、增稠剂0.05%~2%、抗冻剂0~8%、去离子水加至100%。

组合物制成悬乳剂时包括如下组分含量:活性成分A 0.5%~50%、活性成分B 0.5%~50%、分散剂2%~10%、消泡剂0.1%~2%、溶剂0%~15%、增稠剂0.05%~2%、乳化剂2%~12%、抗冻剂0%~8%、稳定剂0%~3%、去离子水加至100%。

组合物制成水乳剂时包含如下组分含量:活性成分A 0.5%~50%、活性成分B 0.5%~50%、溶剂0%~30%、乳化剂1%~15%、抗冻剂0%~8%、增稠剂0.05%~2%、消泡剂0.1%~2%、去离子水补足余量。

组合物制成微乳剂时包含如下组分含量:活性成分A 0.5%~50%、活性成分B 0.5%~50%、溶剂0%~30%、乳化剂3%~20%、抗冻剂0%~8%、增稠剂0.05%~2%、消泡剂0.1%~2%、稳定剂0%~4%,去离子水补足余量。

组合物制成微囊悬浮剂时包括如下组分含量:活性成分A 0.5%~50%、活性成分B 0.5%~50%、高分子囊壁材料2%~10%、分散剂1%~10%、有机溶剂0%~10%、乳化剂1%~7%、pH调节剂1%~5%、去离子水加至100%。

组合物制成微囊悬浮-悬浮剂时包括如下组分含量:活性成分A 0.5%~50%、活性成分B 0.5%~50%、高分子囊壁材料2%~12%、表面活性剂3%~15%、有机溶剂1%~5%、乳化剂1%~6%、消泡剂0.1%~2%、增稠剂0.05%~2%、pH调节剂1%~5%、去离子水加至100%。

本发明的可湿性粉剂主要技术指标:

技术指标分散性悬浮率湿润时间细度(通过45μm试验筛)含水量本发明所有实例≥90%≥90%≤90秒≥98%≤2%农药产品规格要求≥80%≥80%≤120秒≥95%≤3%

本发明的水分散粒剂主要技术指标:

技术指标分散性悬浮率湿润时间细度(通过55μm试验筛)含水量本发明所有实例≥90%≥90%≤80秒≥99%≤1.5%农药产品规格要求≥80%≥80%≤120秒≥95%≤3%

本发明的悬浮剂主要技术指标:

本发明的悬乳剂主要技术指标:

技术指标悬浮率持久起泡性(1分钟后)倾倒后残余物热贮(50℃)稳定性(有效成分分解率)低温(0℃)稳定性(离析物体积)本发明所有实例≥95%≤20ml≤3%≤3%≤0.1ml农药产品规格要求≥80%≤25ml≤5%≤5%≤0.3ml

本发明的水乳剂主要技术指标:

技术指标持久起泡性(1分钟后)乳液稳定性倾倒后残余物热贮(50℃)稳定性(有效成分分解率)低温(0℃)稳定性(离析物体积)本发明所有实例≤20ml良好≤1%≤3%≤0.1ml农药产品规格要求≤25ml合格≤3%≤5%≤0.3ml

本发明的微乳剂主要技术指标:

本发明的微囊悬浮剂主要技术指标:

本发明的微囊悬浮-悬浮剂主要技术指标: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     丁氟螨酯与三唑锡、联苯肼酯、苯丁锡、甲氰菊酯复配后,具有明显的增效和持效作用;

(2)     对小麦、棉花、果树、蔬菜、茶树上的叶螨、二斑叶螨、山楂叶螨、全爪螨、麦叶爪螨、柑橘锈螨、茶黄螨、朱砂叶螨、始叶螨、红蜘蛛、黄蜘蛛、锈蜘蛛、锈壁虱、梨木虱、榆蛎盾蚧等均有较高活性;

(3)     并且减少了农药用药量,降低了农药在作物上的残留量,减轻了环境污染;

(4)     对人畜安全,环境相容性好,害螨不易产生抗药性;并且制剂粘着力增强,耐雨水冲刷。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的说明,实施例中的百分比均为重量百分比,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

应用实施例一

实例1  60%丁氟螨酯·三唑锡可湿性粉剂

丁氟螨酯15%、三唑锡45%、烷基萘磺酸盐3%、十二烷基硫酸钠3.5%、高岭土加至100%,混合物进行气流粉碎,制得60%丁氟螨酯·三唑锡可湿性粉剂。

实例2  75%丁氟螨酯·三唑锡可湿性粉剂

丁氟螨酯30%、三唑锡45%、萘磺酸甲醛缩合物3.5%、皂角粉3.5%、硅藻土加至100%,混合物进行气流粉碎,制得75%丁氟螨酯·三唑锡可湿性粉剂。

实例3  62%丁氟螨酯·三唑锡可湿性粉剂

丁氟螨酯2%、三唑锡60%、聚羧酸盐3.5%、月桂醇硫酸钠3%、膨润土加至100%,混合物进行气流粉碎,制得62%丁氟螨酯·三唑锡可湿性粉剂。

实例4  80%丁氟螨酯·三唑锡水分散粒剂

丁氟螨酯20%、三唑锡60%、木质素磺酸盐3%、茶枯4%、碳酸氢钠2%、凹凸棒土加至100%,制得80%丁氟螨酯·三唑锡水分散粒剂。

实例5  63%丁氟螨酯·三唑锡水分散粒剂

丁氟螨酯60%、三唑锡3%、烷基苯磺酸钙盐3.5%、蚕沙3%、碳酸钠2.5%、白炭黑加至100%,制得63%丁氟螨酯·三唑锡水分散粒剂。

实例6  50%丁氟螨酯·三唑锡水分散粒剂

丁氟螨酯40%、三唑锡10%、脂肪胺聚氧乙烯嘧4%、无患子粉3.5%、尿素2.5%、瓜胶1%、淀粉加至100%,制得50%丁氟螨酯·三唑锡水分散粒剂。

实例7  45%丁氟螨酯·三唑锡悬浮剂

丁氟螨酯15%、三唑锡30%、脂肪酸聚氧乙烯酯3%、十二烷基苯磺酸钠3%、硅酮类0.1%、羟甲基纤维素0.05%、甘油1%、去离子水加至100%,制得45%丁氟螨酯·三唑锡悬浮剂。

实例8  23%丁氟螨酯·三唑锡悬浮剂

丁氟螨酯22.5%、三唑锡0.5%、木质素磺酸盐3.5%、拉开粉BX 3%、C8~10脂肪醇类0.15%、硅酸铝镁0.08%、乙二醇0.5%、去离子水加至100%,制得23%丁氟螨酯·三唑锡悬浮剂。

实例9  32%丁氟螨酯·三唑锡悬浮剂

丁氟螨酯24%、三唑锡8%、萘磺酸甲醛缩合物4%、润湿渗透剂F 3.5%、C10~20饱和脂肪酸类0.1%、阿拉伯胶0.1%、丙二醇0.8 %、去离子水加至100%,制得32%丁氟螨酯·三唑锡悬浮剂。

实例10  50%丁氟螨酯·三唑锡悬乳剂

丁氟螨酯20%、三唑锡30%、烷基芳基聚氧乙烯醚3%、硅酮类3%、三甲基环己烯酮8%、丙烯酸钠0.05%、烷基联苯醚二磺酸镁盐3.5%、甘油1%、亚磷酸三苯酯0.1%、去离子水加至100%,制得50%丁氟螨酯·三唑锡悬乳剂。

实例11  33%丁氟螨酯·三唑锡悬乳剂

丁氟螨酯30%、三唑锡3%、酯聚氧乙烯嘧3.5%、C8~10脂肪醇类3.5%、环己酮8%、黄原胶0.08%、三乙醇胺盐4%、丙二醇0.5%、环氧氯丙烷0.15%、去离子水加至100%,制得33%丁氟螨酯·三唑锡悬乳剂。

实例12  45%丁氟螨酯·三唑锡水乳剂

丁氟螨酯30%、三唑锡15%、甲苯12%、苄基二甲基酚聚氧乙基醚3%、丙三醇1%、丙烯酸钠0.05%、硅酮类0.1%、去离子水加至100%,制得45%丁氟螨酯·三唑锡水乳剂。

实例13  44%丁氟螨酯·三唑锡水乳剂

丁氟螨酯4%、三唑锡40%、丁醚14%、蓖麻油聚氧乙烯醚3.5%、二甘醇1.5%、聚乙烯吡咯烷酮0.08%、C8~10脂肪醇类0.15%、去离子水加至100%,制得44%丁氟螨酯·三唑锡水乳剂。

实例14  40%丁氟螨酯·三唑锡微乳剂

丁氟螨酯20%、三唑锡20%、植物油12%、苯乙基酚甲醛树脂聚氧乙基醚3%、羟乙基纤维素0.05%、硅酮类0.1%、BHT 1%、去离子水加至100%,制得40%丁氟螨酯·三唑锡微乳剂。

实例15  32%丁氟螨酯·三唑锡微乳剂

丁氟螨酯2%、三唑锡30%、乙二醇甲醚16%、蓖麻油聚氧乙烯醚3.5%、丙二醇0.1%、C8~10脂肪醇类0.15%、亚磷酸三苯酯1.5%、去离子水加至100%,制得32%丁氟螨酯·三唑锡微乳剂。

实例16  35.5%丁氟螨酯·三唑锡微囊悬浮剂

丁氟螨酯0.5%、三唑锡35%、甲醛2%、烷基萘磺酸盐3%、丙醇6%、壬基酚聚氧乙烯醚3.5%、pH调节剂氢氧化钠与柠檬酸共计2.5%、去离子水加至100%,制得35.5%丁氟螨酯·三唑锡微囊悬浮剂。

实例17  40%丁氟螨酯·三唑锡微囊悬浮剂

丁氟螨酯16%、三唑锡24%、聚异氰酸酯3%、萘磺酸甲醛缩合物钠盐3.5%、植物油8%、苯乙基酚甲醛树脂聚氧乙基醚4%、pH调节剂氢氧化钠与盐酸共计3%、去离子水加至100%,制得40%丁氟螨酯·三唑锡微囊悬浮剂。

实例18  46%丁氟螨酯·三唑锡微囊悬浮-悬浮剂

丁氟螨酯1%、三唑锡45%、聚异氰酸酯3.5%、植物油5%、烷基联苯醚二磺酸镁盐3%、硅酮类0.2%、聚乙烯吡咯烷酮0.06%、pH调节剂氢氧化钠与山梨酸共计2.5%、去离子水加至100%,制得46%丁氟螨酯·三唑锡微囊悬浮-悬浮剂。

实例19  42.6%丁氟螨酯·三唑锡微囊悬浮-悬浮剂

丁氟螨酯42%、三唑锡0.6%、变形乳蛋白4%、乙酸乙酯5%、三乙醇胺盐3.5%、C8~10脂肪醇类0.25%、三聚磷酸钠0.08%、pH调节剂氢氧化钠与柠檬酸共计3%、去离子水加至100%,制得42.6%丁氟螨酯·三唑锡微囊悬浮-悬浮剂。

将实例1-19中的三唑锡替换为联苯肼酯、苯丁锡、甲氰菊酯同样可制得新制剂。

实例20  50%丁氟螨酯·联苯肼酯可湿性粉剂

丁氟螨酯20%、联苯肼酯30%、双(烷基)萘磺酸盐甲醛缩合物3.5%、十二烷基苯磺酸钠3%、硅藻土加至100%,混合物进行气流粉碎,制得50%丁氟螨酯·联苯肼酯可湿性粉剂。

实例21  63%丁氟螨酯·联苯肼酯可湿性粉剂

丁氟螨酯60%、联苯肼酯3%、芳基酚聚氧乙烯丁二酸酯磺酸盐3%、拉开粉BX 3.5%、膨润土加至100%,混合物进行气流粉碎,制得63%丁氟螨酯·联苯肼酯可湿性粉剂。

实例22  75%丁氟螨酯·联苯肼酯可湿性粉剂

丁氟螨酯60%、联苯肼酯15%、辛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硫酸盐4%、润湿渗透剂F 3%、凹凸棒土加至100%,混合物进行气流粉碎,制得75%丁氟螨酯·联苯肼酯可湿性粉剂。

实例23  75%丁氟螨酯·联苯肼酯水分散粒剂

丁氟螨酯45%、联苯肼酯30%、聚羧酸盐3.6%、皂角粉4.2%、碳酸钠2.5%、白炭黑加至100%,制得75%丁氟螨酯·联苯肼酯水分散粒剂。

实例24  46%丁氟螨酯·联苯肼酯水分散粒剂

丁氟螨酯45%、联苯肼酯1%、脂肪醇聚氧乙烯基醚3.5%、月桂醇硫酸钠3.2%、膨润土2%、淀粉加至100%,制得46%丁氟螨酯·联苯肼酯水分散粒剂。

实例25  80%丁氟螨酯·联苯肼酯水分散粒剂

丁氟螨酯60%、联苯肼酯20%、烷基酚聚氧乙烯嘧甲醛缩合物硫酸盐4%、茶枯3%、硫酸铵2%、淀粉加至100%,制得80%丁氟螨酯·联苯肼酯水分散粒剂。

实例26  25%丁氟螨酯·联苯肼酯悬浮剂

丁氟螨酯5%、联苯肼酯20%、烷基苯磺酸钙盐3.2%、拉开粉BX 3.5%、C8~10脂肪醇类0.2%、硅酸铝镁0.06%、乙二醇0.8%、去离子水加至100%,制得25%丁氟螨酯·联苯肼酯悬浮剂。

实例27  45%丁氟螨酯·联苯肼酯悬浮剂

丁氟螨酯30%、联苯肼酯15%、脂肪酸聚氧乙烯酯3.6%、润湿渗透剂F 3.2%、C10~20饱和脂肪酸类0.16%、明胶0.06%、丙三醇0.6%、去离子水加至100%,制得45%丁氟螨酯·联苯肼酯悬浮剂。

实例28  31%丁氟螨酯·联苯肼酯悬浮剂

丁氟螨酯1%、联苯肼酯30%、酯聚氧乙烯嘧3.8%、皂角粉3%、硅油0.15%、瓜胶0.13%、三甘醇0.6 %、去离子水加至100%,制得31%丁氟螨酯·联苯肼酯悬浮剂。

实例29  45%丁氟螨酯·联苯肼酯悬乳剂

丁氟螨酯30%、联苯肼酯15%、烷基萘磺酸盐3.2%、C8~10脂肪醇类3.5%、N,N-二甲基甲酰胺10%、海藻酸钠0.08%、蓖麻油聚氧乙烯醚4.5%、乙二醇1.5%、三乙醇胺0.1%、去离子水加至100%,制得45%丁氟螨酯·联苯肼酯悬乳剂。

实例30  33%丁氟螨酯·联苯肼酯悬乳剂

丁氟螨酯3%、联苯肼酯30%、芳基酚聚氧乙烯丁二酸酯磺酸盐4.5%、有机硅消泡剂2.5%、植物油10%、聚乙烯吡咯烷酮0.06%、苯乙基酚甲醛树脂聚氧乙基醚3%、聚乙二醇0.6%、表面活性物0.18%、去离子水加至100%,制得33%丁氟螨酯·联苯肼酯悬乳剂。

实例31  40%丁氟螨酯·联苯肼酯水乳剂

丁氟螨酯20%、联苯肼酯20%、甲苯10%、苄基二甲基酚聚氧乙基醚3%、丙三醇1%、丙烯酸钠0.05%、硅酮类0.1%、去离子水加至100%,制得40%丁氟螨酯·联苯肼酯水乳剂。

实例32  48%丁氟螨酯·联苯肼酯水乳剂

丁氟螨酯3%、联苯肼酯45%、N,N-二甲基甲酰胺15%、苄基二甲基酚聚氧乙基醚4%、丙三醇1.3%、羟乙基纤维素0.1%、硅油0.15%、去离子水加至100%,制得48%丁氟螨酯·联苯肼酯水乳剂。

实例33  30%丁氟螨酯·联苯肼酯微乳剂

丁氟螨酯12%、联苯肼酯18%、植物油14%、苯乙基酚甲醛树脂聚氧乙基醚3.2%、丙二醇1.2%、有机硅消泡剂0.1%、亚磷酸三苯酯1.2%、去离子水加至100%,制得30%丁氟螨酯·联苯肼酯微乳剂。

实例34  44%丁氟螨酯·联苯肼酯微乳剂

丁氟螨酯40%、联苯肼酯4%、环己酮12%、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3%、甘油1.3%、黄原胶0.05%、硅酮类0.16%、BHT 1.5%、去离子水加至100%,制得44%丁氟螨酯·联苯肼酯微乳剂。

实例35  36.8%丁氟螨酯·联苯肼酯微囊悬浮剂

丁氟螨酯0.8%、联苯肼酯36%、变性淀粉2.5%、木质素磺酸盐3.5%、丁醚8%、三乙醇胺盐3%、pH调节剂氢氧化钠与盐酸共计2.8%、去离子水加至100%,制得36.8%丁氟螨酯·联苯肼酯微囊悬浮剂。

实例36  35.5%丁氟螨酯·联苯肼酯微囊悬浮剂

丁氟螨酯35%、联苯肼酯0.5%、麦芽糖3.5%、聚羧酸盐4%、N-吡咯烷酮8%、烷基酚甲醛树脂聚氧乙基醚4.2%、pH调节剂氢氧化钠与柠檬酸共计3%、去离子水加至100%,制得35.5%丁氟螨酯·联苯肼酯微囊悬浮剂。

实例37  42.6%丁氟螨酯·联苯肼酯微囊悬浮-悬浮剂

丁氟螨酯0.6%、联苯肼酯42%、多官能团酰基卤二元醇4.5%、乙腈3%、山梨醇酐单硬脂酸酯3.2%、C8~10脂肪醇类0.15%、甲基纤维素0.06%、pH调节剂氢氧化钠与山梨酸共计2.6%、去离子水加至100%,制得42.6%丁氟螨酯·联苯肼酯微囊悬浮-悬浮剂。

实例38  45%丁氟螨酯·联苯肼酯微囊悬浮-悬浮剂

丁氟螨酯30%、联苯肼酯15%、氯化钙4.5%、乙二醇甲醚5%、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聚氧乙烯醚3%、有机硅消泡剂0.23%、聚乙烯吡咯烷酮0.1%、pH调节剂氢氧化钠与柠檬酸共计3%、去离子水加至100%,制得45%丁氟螨酯·联苯肼酯微囊悬浮-悬浮剂。

将实例20-38中的联苯肼酯替换为三唑锡、苯丁锡、甲氰菊酯同样可制得新制剂。

实例39  60%丁氟螨酯·苯丁锡可湿性粉剂

丁氟螨酯30%、苯丁锡30%、酯聚氧乙烯嘧3.2%、润湿渗透剂F 3.5%、膨润土加至100%,混合物进行气流粉碎,制得60%丁氟螨酯·苯丁锡可湿性粉剂。

实例40  55%丁氟螨酯·苯丁锡可湿性粉剂

丁氟螨酯5%、苯丁锡50%、聚羧酸盐3.8%、皂角粉3%、凹凸棒土加至100%,混合物进行气流粉碎,制得55%丁氟螨酯·苯丁锡可湿性粉剂。

实例41  75%丁氟螨酯·苯丁锡水分散粒剂

丁氟螨酯30%、苯丁锡45%、烷基萘磺酸盐3.5%、十二烷基硫酸钠4.2%、碳酸氢钠2.6%、淀粉加至100%,制得75%丁氟螨酯·苯丁锡水分散粒剂。

实例42  71%丁氟螨酯·苯丁锡水分散粒剂

丁氟螨酯1%、苯丁锡70%、木质素磺酸盐3 %、拉开粉BX  3.2%、尿素2.5%、轻质碳酸钙加至100%,制得71%丁氟螨酯·苯丁锡水分散粒剂。

实例43  45%丁氟螨酯·苯丁锡悬浮剂 

丁氟螨酯15%、苯丁锡30%、烷基酚聚氧乙烯嘧3.2%、十二烷基苯磺酸钠3.6%、硅酮类0.05%、羟甲基纤维素0.08%、聚乙二醇1%、去离子水加至100%,制得45%丁氟螨酯·苯丁锡悬浮剂。

实例44  22%丁氟螨酯·苯丁锡悬浮剂

丁氟螨酯20%、苯丁锡2%、烷基酚聚氧乙烯嘧3.6%、皂角粉3.2%、C8~10脂肪醇类0.16%、海藻酸钠0.08%、乙二醇0.8%、去离子水加至100%,制得22%丁氟螨酯·苯丁锡悬浮剂。

实例45  48%丁氟螨酯·苯丁锡悬乳剂

丁氟螨酯32%、苯丁锡16%、酯聚氧乙烯嘧4.5%、硅酮类0.5%、乙酸乙酯8%、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0.08%、壬基酚聚氧乙烯醚3.5%、甘油0.6%、磷酸三丁酯0.16%、去离子水加至100%,制得48%丁氟螨酯·苯丁锡悬乳剂。

实例46  40%丁氟螨酯·苯丁锡水乳剂

丁氟螨酯30%、苯丁锡10%、N,N-二甲基甲酰胺12%、烷基芳基聚氧丙烯聚氧乙烯醚3.2%、二甘醇0.8%、阿拉伯胶0.06%、C8~10脂肪醇类0.15%、去离子水加至100%,制得40%丁氟螨酯·苯丁锡水乳剂。

实例47  46%丁氟螨酯·苯丁锡微乳剂

丁氟螨酯1%、苯丁锡45%、植物油13%、苄基二甲基酚聚氧乙基醚3.8%、乙二醇0.6%、白糊精0.08%、有机硅消泡剂0.18%、磷酸三丁酯1.8%、去离子水加至100%,制得46%丁氟螨酯·苯丁锡微乳剂。

实例48  40%丁氟螨酯·苯丁锡微囊悬浮剂

丁氟螨酯16%、苯丁锡24%、β-环糊精3%、脂肪胺聚氧乙烯嘧3.5%、植物油9%、脂肪醇聚氧乙烯醚3.2%、pH调节剂氢氧化钠与山梨酸共计2.5%、去离子水加至100%,制得40%丁氟螨酯·苯丁锡微囊悬浮剂。

实例49  42.6%丁氟螨酯·苯丁锡微囊悬浮-悬浮剂

丁氟螨酯0.6%、苯丁锡42%、甲基纤维素4.8%、乙二醇甲醚3.5%、蓖麻油聚氧乙烯醚3.6%、C10~20饱和脂肪酸类0.18%、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0.1%、pH调节剂氢氧化钠与柠檬酸共计2.8%、去离子水加至100%,制得42.6%丁氟螨酯·苯丁锡微囊悬浮-悬浮剂。

将实例39-49中的苯丁锡替换为三唑锡、联苯肼酯、甲氰菊酯同样可制得新制剂。

实例50  71%丁氟螨酯·甲氰菊酯可湿性粉剂

丁氟螨酯70%、甲氰菊酯1%、木质素磺酸盐3.6%、十二烷基硫酸钠3.8%、白炭黑加至100%,混合物进行气流粉碎,制得71%丁氟螨酯·甲氰菊酯可湿性粉剂。

实例51  71%丁氟螨酯·甲氰菊酯水分散粒剂

丁氟螨酯1%、甲氰菊酯70%、脂肪胺聚氧乙烯嘧3.5%、皂角粉4.3%、硫酸铵2.8%、轻质碳酸钙加至100%,制得71%丁氟螨酯·甲氰菊酯锡水分散粒剂。

实例52  46%丁氟螨酯·甲氰菊酯悬浮剂 

丁氟螨酯1%、甲氰菊酯45%、烷基酚聚氧乙烯嘧甲醛缩合物硫酸盐3.3%、茶枯3.5%、硅油0.06%、聚乙烯醇0.07%、甘油1.2%、去离子水加至100%,制得46%丁氟螨酯·甲氰菊酯悬浮剂。

实例53  40%丁氟螨酯·甲氰菊酯悬乳剂

丁氟螨酯20%、甲氰菊酯20%、聚羧酸盐4.2%、C8~10脂肪醇类0.2%、乙腈9%、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0.08%、壬基酚聚氧乙烯醚3.5%、甘油0.6%、阿拉伯胶0.17%、去离子水加至100%,制得40%丁氟螨酯·甲氰菊酯悬乳剂。

实例54  45%丁氟螨酯·甲氰菊酯悬乳剂

丁氟螨酯30%、甲氰菊酯15%、辛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硫酸盐4.3%、C10~20饱和脂肪酸类0.5%、丁醇10%、三聚磷酸钠0.1%、烷基联苯醚二磺酸镁盐3.4%、丙二醇0.8%、三乙醇胺0.18%、去离子水加至100%,制得45%丁氟螨酯·甲氰菊酯悬乳剂。

实例55  30%丁氟螨酯·甲氰菊酯悬乳剂

丁氟螨酯10%、甲氰菊酯20%、烷基萘磺酸盐4%、有机硅消泡剂0.1%、环己酮11%、甲基纤维素0.05%、烷基联苯醚二磺酸镁盐3.4%、二甘醇0.8%、二乙醇胺0.17%、去离子水加至100%,制得30%丁氟螨酯·甲氰菊酯悬乳剂。

实例56  25%丁氟螨酯·甲氰菊酯悬乳剂

丁氟螨酯10%、甲氰菊酯15%、萘磺酸甲醛缩合物钠盐3.5%、C8~10脂肪醇类0.5%、植物油12%、黄原胶0.06%、环氧乙烷-环氧丙烷嵌段共聚物3.9%、聚乙二醇0.7%、有机酸0.16%、去离子水加至100%,制得25%丁氟螨酯·甲氰菊酯悬乳剂。

实例57  44%丁氟螨酯·甲氰菊酯水乳剂

丁氟螨酯4%、甲氰菊酯40%、三甲基环己烯酮13%、三乙醇胺盐3.5%、乙二醇1%、聚乙烯吡咯烷酮0.06%、有机硅消泡剂0.1%、去离子水加至100%,制得44%丁氟螨酯·甲氰菊酯水乳剂。

实例58  33%丁氟螨酯·甲氰菊酯微乳剂

丁氟螨酯30%、甲氰菊酯3%、乙醇13%、环氧乙烷-环氧丙烷嵌段共聚物3.6%、聚乙二醇0.7%、海藻酸钠0.09%、硅油0.17%、三乙醇胺2%、去离子水加至100%,制得33%丁氟螨酯·甲氰菊酯微乳剂。

实例59  46%丁氟螨酯·甲氰菊酯微囊悬浮剂

丁氟螨酯45%、甲氰菊酯1%、褐藻酸钠3.5%、木质素磺酸盐3.7%、乙酸乙酯10%、烷基联苯醚二磺酸镁盐3.3%、pH调节剂氢氧化钠与盐酸共计2.6%、去离子水加至100%,制得46%丁氟螨酯·甲氰菊酯微囊悬浮剂。

实例60  48%丁氟螨酯·甲氰菊酯微囊悬浮-悬浮剂

丁氟螨酯45%、甲氰菊酯3%、多官能团酰基卤二元醇4.6%、植物油3.8%、蓖麻油聚氧乙烯醚3.8%、硅酮类0.17%、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0.2%、pH调节剂氢氧化钠与柠檬酸共计2.9%、去离子水加至100%,制得48%丁氟螨酯·甲氰菊酯微囊悬浮-悬浮剂。

将实例50-60中的甲氰菊酯替换为三唑锡、联苯肼酯、苯丁锡同样可制得新制剂。

本发明实施例是采用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先通过室内毒力测定,明确两种药剂按一定比例复配后的共毒系数(CTC),CTC<80为拮抗作用,80≤CTC≤120为相加作用,CTC>120为增效作用,在此基础上,再进行田间试验。

试验方法:试验时分别将各混配剂的母液稀释成五个系列浓度,分别置于烧杯中备用。采用先浸叶后接虫的方法,将未接触任何药剂的大小一致的叶片在配置好的药液中浸泡5s后取出、自然晾干,放入养虫盒中,然后接上供试幼虫,在25℃条件下饲养,每处理3次重复,每重复所用试虫数为50头,同时设空白对照,于72h检查死虫数,计算死亡率和校正死亡率,求得毒力回归方程并计算LC50值。若对照死亡率大于10%,则视为无效试验。计算公式如下:

              药前活虫数-药后活虫数

死亡率(%)=———————————— ×100

                    药前活虫数

处理组死亡率-对照组死亡率

校正死亡率(%)= ——————————————×100

                       100-对照组死亡率

将害虫校正死亡率换算成机率值(y),处理浓度(μg/ml)转换成对数值(x),以最小二乘法得出毒力回归方程,并由此计算出每种药剂的值。按照孙云沛公式法计算出共毒系数CTC。计算公式如下(以丁氟螨酯为标准药剂,其毒力指数为100):

                                  丁氟螨酯的LC50

有效活性成分B的毒力指数(TI)= ——————————×100

                               有效活性成分B的LC50

丁氟螨酯的LC50

M的毒力指数(ATI)= ————————×100

                      M的LC50

M的理论毒力指数(TTI)= 丁氟螨酯的TI×P丁氟螨酯+有效活性成分B的TI×P有效活性成分B

M的ATI

共毒系数(CTC)= ——————×100

                    M的TTI

式中:M为不同配比的混合物 

      P有效活性成分B为有效活性成分B在组合物中所占的比例

      P丁氟螨酯为丁氟螨酯在组合物中所占的比例

A选自丁氟螨酯;

B选自以下任意一种化合物:三唑锡、联苯肼酯、苯丁锡、甲氰菊酯中之一种。

应用实施例二:

供试害虫:棉花红蜘蛛

试验设计:经过预备试验确定丁氟螨酯、三唑锡原药及二者不同配比混剂的有效致死浓度范围。

毒力测定结果一

表1  丁氟螨酯与三唑锡不同配比对棉花红蜘蛛的毒力测定

由表1可知,丁氟螨酯与三唑锡复配防治棉花红蜘蛛的配在70:1至1:70时,共毒系数均大于120,说明两者在70:1至1:70范围内混配均表现出增效作用,尤其是当丁氟螨酯与三唑锡的配比在20:1至1:30时,增效作用更为明显突出,其中当丁氟螨酯与三唑锡重量比为2:3时共毒系数最大,增效作用最为明显,同时发现,丁氟螨酯与三唑锡配比在20:1、10:1、8:1、7:1、6:1、5:1、4:1、3:1、2:1、1:1、1:2、1:3、1:4、1:5、1:6、1:7、1:8、1:9、1:10、1:1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20、1:30时复配对叶螨、二斑叶螨、山楂叶螨、全爪螨、麦叶爪螨、柑橘锈螨、茶黄螨、朱砂叶螨、始叶螨、红蜘蛛、黄蜘蛛、锈蜘蛛、锈壁虱、梨木虱、榆蛎盾蚧等害虫也具有较好的增效作用,共毒系数均大于180。

应用实施例三:供试害虫:桃树二斑叶螨

试验设计:经过预备试验确定丁氟螨酯、联苯肼酯原药及二者不同配比混剂的有效致死浓度范围。

毒力测定结果二

表2  丁氟螨酯与联苯肼酯不同配比对桃树二斑叶螨的毒力测定

由表2可知,丁氟螨酯与联苯肼酯复配防治桃树二斑叶螨的配在70:1至1:70时,共毒系数均大于120,说明两者在70:1至1:70范围内混配均表现出增效作用,尤其是当丁氟螨酯与联苯肼酯的配比在20:1至1:30时,增效作用更为明显突出,其中当丁氟螨酯与联苯肼酯重量比为2:3时共毒系数最大,增效作用最为明显,同时发现,丁氟螨酯与联苯肼酯配比在20:1、10:1、8:1、7:1、6:1、5:1、4:1、3:1、2:1、1:1、1:2、1:3、1:4、1:5、1:6、1:7、1:8、1:9、1:10、1:1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20、1:30时复配对叶螨、二斑叶螨、山楂叶螨、全爪螨、麦叶爪螨、柑橘锈螨、茶黄螨、朱砂叶螨、始叶螨、红蜘蛛、黄蜘蛛、锈蜘蛛、锈壁虱、梨木虱、榆蛎盾蚧等害虫也具有较好的增效作用,共毒系数均大于180。

应用实施例四:供试害虫:柑橘全爪螨

试验设计:经过预备试验确定丁氟螨酯、苯丁锡原药及二者不同配比混剂的有效致死浓度范围。

毒力测定结果三

表3  丁氟螨酯与苯丁锡不同配比对柑橘全爪螨的毒力测定

由表3可知,丁氟螨酯与苯丁锡复配防治柑橘全爪螨的配在70:1至1:70时,共毒系数均大于120,说明两者在70:1至1:70范围内混配均表现出增效作用,尤其是当丁氟螨酯与苯丁锡的配比在20:1至1:30时,增效作用更为明显突出,其中当丁氟螨酯与苯丁锡重量比为2:3时共毒系数最大,增效作用最为明显,同时发现,丁氟螨酯与苯丁锡配比在20:1、10:1、8:1、7:1、6:1、5:1、4:1、3:1、2:1、1:1、1:2、1:3、1:4、1:5、1:6、1:7、1:8、1:9、1:10、1:1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20、1:30时复配对叶螨、二斑叶螨、山楂叶螨、全爪螨、麦叶爪螨、柑橘锈螨、茶黄螨、朱砂叶螨、始叶螨、红蜘蛛、黄蜘蛛、锈蜘蛛、锈壁虱、梨木虱、榆蛎盾蚧等害虫也具有较好的增效作用,共毒系数均大于180。

应用实施例五:供试害虫:柑橘锈壁虱

试验设计:经过预备试验确定丁氟螨酯、甲氰菊酯原药及二者不同配比混剂的有效致死浓度范围。

毒力测定结果四

表4  丁氟螨酯与甲氰菊酯不同配比对柑橘锈壁虱的毒力测定

由表4可知,丁氟螨酯与甲氰菊酯复配防治柑橘锈壁虱的配在70:1至1:70时,共毒系数均大于120,说明两者在70:1至1:70范围内混配均表现出增效作用,尤其是当丁氟螨酯与甲氰菊酯的配比在10:1至1:10时,增效作用更为明显突出,其中当丁氟螨酯与甲氰菊酯重量比为1:1时共毒系数最大,增效作用最为明显,同时发现,丁氟螨酯与甲氰菊酯配比在10:1、9:1、8:1、7:1、6:1、5:1、4:1、3:1、2:1、1:1、1:2、1:3、1:4、1:5、1:6、1:7、1:8、1:9、1:10时复配对叶螨、二斑叶螨、山楂叶螨、全爪螨、麦叶爪螨、柑橘锈螨、茶黄螨、朱砂叶螨、始叶螨、红蜘蛛、黄蜘蛛、锈蜘蛛、锈壁虱、梨木虱、榆蛎盾蚧等害虫也具有较好的增效作用,共毒系数均大于180。

应用实施例六  丁氟螨酯与三唑锡、联苯肼酯、苯丁锡、甲氰菊酯复配防治柑桔始叶螨药效试验

本试验安排在陕西省汉中市,试验药剂由陕西韦尔奇作物保护有限公司研发、提供,对照药剂20%丁氟螨酯悬浮剂(自配)、25%三唑锡悬浮剂(市购)、43%联苯肼酯悬浮剂(市购)、50%苯丁锡可湿性粉剂(市购)、20%甲氰菊酯乳油(市购)。

    试验采用常规喷雾法,药前调查柑桔始叶螨虫害指数,于虫害发生初期施药,施药后10天、30天、45天调查虫害指数并计算防效。实验结果如下所示:

表5丁氟螨酯与三唑锡、联苯肼酯、苯丁锡、甲氰菊酯复配防治柑桔始叶螨药效试验

处理药剂制剂用药量药后10天防效(%)药后30天防效(%)药后45天防效(%)实例115克/亩98.0098.4397.17实例720克/亩98.4399.7998.21实例1820克/亩97.9998.3597.02实例2018克/亩97.3299.8098.49实例2918克/亩98.9298.4398.30实例3530克/亩98.2199.1398.13实例3915 克/亩98.1498.4598.26实例4620克/亩97.8999.0197.79实例5010克/亩98.5699.2498.89实例5315克/亩97.2898.4598.1520%丁氟螨酯悬浮剂45克/亩64.7868.2663.1725%三唑锡悬浮剂50克/亩65.0969.0265.1243%联苯肼酯悬浮剂30克/亩64.1268.4564.1850%苯丁锡可湿性粉剂25克/亩65.4968.4365.1220%甲氰菊酯乳油45克/亩64.3867.1963.11

由表5可以看出,丁氟螨酯与三唑锡、联苯肼酯、苯丁锡、甲氰菊酯复配能有效防治柑桔始叶螨,防治效果均优于单剂的防效,且持效时间长。在试验用药范围内对标靶作物无不良影响。

应用实施例七  丁氟螨酯与三唑锡、联苯肼酯、苯丁锡、甲氰菊酯复配防治棉花锈蜘蛛药效试验

本试验安排在陕西省咸阳市,试验药剂由陕西韦尔奇作物保护有限公司研发、提供,对照药剂20%丁氟螨酯悬浮剂(自配)、25%三唑锡悬浮剂(市购)、43%联苯肼酯悬浮剂(市购)、50%苯丁锡可湿性粉剂(市购)、20%甲氰菊酯乳油(市购)。

    试验采用常规喷雾法,药前调查棉花锈蜘蛛虫害指数,于虫害发生初期施药,施药后10天、30天、45天调查虫害指数并计算防效。实验结果如下所示:

表6丁氟螨酯与三唑锡、联苯肼酯、苯丁锡、甲氰菊酯复配防治棉花锈蜘蛛药效试验

处理药剂制剂用药量药后10天防效(%)药后30天防效(%)药后45天防效(%)实例210 克/亩98.4599.4798.15实例1018克/亩98.5399.2198.49实例1218克/亩97.8998.8597.72实例2111克/亩98.3799.8298.79实例3030克/亩97.9498.7398.32实例3620克/亩98.4799.2398.42实例4018克/亩97.9498.9598.21实例4515克/亩98.8799.4197.89实例5110克/亩98.7599.0498.89实例5415克/亩98.2999.4398.3520%丁氟螨酯悬浮剂45克/亩64.7868.2663.1725%三唑锡悬浮剂50克/亩65.0969.0265.1243%联苯肼酯悬浮剂30克/亩64.1268.4564.1850%苯丁锡可湿性粉剂25克/亩65.4968.4365.1220%甲氰菊酯乳油45克/亩64.3867.1963.11

由表6可以看出,丁氟螨酯与三唑锡、联苯肼酯、苯丁锡、甲氰菊酯复配能有效防治棉花锈蜘蛛,防治效果均优于单剂的防效,且持效时间长。在试验用药范围内对标靶作物无不良影响。

应用实施例八  丁氟螨酯与三唑锡、联苯肼酯、苯丁锡、甲氰菊酯复配防治小麦麦叶爪螨药效试验

本试验安排在陕西省咸阳市,试验药剂由陕西韦尔奇作物保护有限公司研发、提供,对照药剂20%丁氟螨酯悬浮剂(自配)、25%三唑锡悬浮剂(市购)、43%联苯肼酯悬浮剂(市购)、50%苯丁锡可湿性粉剂(市购)、20%甲氰菊酯乳油(市购)。

    试验采用常规喷雾法,药前调查小麦麦叶爪螨虫害指数,于虫害发生初期施药,施药后10天、30天、45天调查虫害指数并计算防效。实验结果如下所示:

表7丁氟螨酯与三唑锡、联苯肼酯、苯丁锡、甲氰菊酯复配防治小麦麦叶爪螨药效试验

处理药剂制剂用药量药后10天防效(%)药后30天防效(%)药后45天防效(%)实例315克/亩97.4598.4598.03实例510克/亩98.5499.2298.79实例1120克/亩98.7898.7597.62实例2210克/亩98.3499.8198.69实例3120克/亩97.9898.6398.42实例3725克/亩98.3799.3398.45实例4110 克/亩97.9199.0597.21实例4720克/亩98.8699.4497.87实例5215克/亩97.7698.7498.19实例5530克/亩98.3999.4398.3420%丁氟螨酯悬浮剂45克/亩64.7868.2663.1725%三唑锡悬浮剂50克/亩65.0969.0265.1243%联苯肼酯悬浮剂30克/亩64.1268.4564.1850%苯丁锡可湿性粉剂25克/亩65.4968.4365.1220%甲氰菊酯乳油45克/亩64.3867.1963.11

由表7可以看出,丁氟螨酯与三唑锡、联苯肼酯、苯丁锡、甲氰菊酯复配能有效防治小麦麦叶爪螨,防治效果均优于单剂的防效,且持效时间长。在试验用药范围内对标靶作物无不良影响。

应用实施例九  丁氟螨酯与三唑锡、联苯肼酯、苯丁锡、甲氰菊酯复配防治苹果红蜘蛛药效试验

本试验安排在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试验药剂由陕西韦尔奇作物保护有限公司研发、提供,对照药剂20%丁氟螨酯悬浮剂(自配)、25%三唑锡悬浮剂(市购)、43%联苯肼酯悬浮剂(市购)、50%苯丁锡可湿性粉剂(市购)、20%甲氰菊酯乳油(市购)。

    试验采用常规喷雾法,药前调查苹果红蜘蛛虫害指数,于虫害发生初期施药,施药后10天、30天、60天调查虫害指数并计算防效。实验结果如下所示:

表8丁氟螨酯与三唑锡、联苯肼酯、苯丁锡、甲氰菊酯复配防治苹果红蜘蛛药效试验

处理药剂制剂用药量药后10天防效(%)药后30天防效(%)药后60天防效(%)实例45500倍98.1299.4098.23实例82000倍98.4499.4298.78实例132800倍97.9898.8597.62实例244000倍98.3298.8298.59实例323000倍98.6898.7398.32实例383600倍97.3698.3298.45实例424200倍98.9199.1598.23实例482800倍98.8599.5497.97实例562500倍97.6698.6498.29实例594000倍98.7999.3398.5220%丁氟螨酯悬浮剂1500倍65.7869.5664.2725%三唑锡悬浮剂1500倍65.0969.0265.1243%联苯肼酯悬浮剂2000倍64.8268.7864.2350%苯丁锡可湿性粉剂2500倍65.7968.2465.5720%甲氰菊酯乳油1500倍64.4267.3963.22

由表8可以看出,丁氟螨酯与三唑锡、联苯肼酯、苯丁锡、甲氰菊酯复配能有效防治苹果红蜘蛛,防治效果均优于单剂的防效,且持效时间长。在试验用药范围内对标靶作物无不良影响。

应用实施例十  丁氟螨酯与三唑锡、联苯肼酯、苯丁锡、甲氰菊酯复配防治柑橘锈壁虱药效试验

本试验安排在陕西省汉中市,试验药剂由陕西韦尔奇作物保护有限公司研发、提供,对照药剂20%丁氟螨酯悬浮剂(自配)、25%三唑锡悬浮剂(市购)、43%联苯肼酯悬浮剂(市购)、50%苯丁锡可湿性粉剂(市购)、20%甲氰菊酯乳油(市购)。

    试验采用常规喷雾法,药前调查柑橘锈壁虱虫害指数,于虫害发生初期施药,施药后10天、30天、60天调查虫害指数并计算防效。实验结果如下所示:

表8丁氟螨酯与三唑锡、联苯肼酯、苯丁锡、甲氰菊酯复配防治柑橘锈壁虱药效试验

处理药剂制剂用药量药后10天防效(%)药后30天防效(%)药后60天防效(%)实例64000倍98.2399.1398.14实例92500倍98.4499.4298.78实例152000倍97.9598.9597.62实例256500倍98.3298.8298.59实例343800倍98.6898.7398.32实例442000倍97.3698.3298.35实例496500倍98.9199.2598.23实例574000倍98.7599.5497.97实例583000倍97.6698.6398.29实例604500倍98.6399.3398.4220%丁氟螨酯悬浮剂1500倍65.7869.5664.2725%三唑锡悬浮剂1500倍65.0969.0265.1243%联苯肼酯悬浮剂2000倍64.8268.7864.2350%苯丁锡可湿性粉剂2500倍65.7968.2465.5720%甲氰菊酯乳油1500倍64.4267.3963.22

由表8可以看出,丁氟螨酯与三唑锡、联苯肼酯、苯丁锡、甲氰菊酯复配能有效防治柑橘锈壁虱,防治效果均优于单剂的防效,且持效时间长。在试验用药范围内对标靶作物无不良影响。

应用实施例十丁氟螨酯与三唑锡、联苯肼酯、苯丁锡、甲氰菊酯复配防治茶树茶黄螨药效试验

本试验安排在浙江杭州西湖区,试验药剂由陕西韦尔奇作物保护有限公司研发、提供,对照药剂20%丁氟螨酯悬浮剂(自配)、25%三唑锡悬浮剂(市购)、43%联苯肼酯悬浮剂(市购)、50%苯丁锡可湿性粉剂(市购)、20%甲氰菊酯乳油(市购)。

    试验采用常规喷雾法,药前调查茶树茶黄螨虫害指数,于虫害发生初期施药,施药后10天、30天、60天调查虫害指数并计算防效。实验结果如下所示:

表9丁氟螨酯与三唑锡、联苯肼酯、苯丁锡、甲氰菊酯复配防治茶树茶黄螨药效试验

处理药剂制剂用药量药后10天防效(%)药后30天防效(%)药后60天防效(%)实例143000倍98.5399.2498.54实例162000倍97.4198.5297.78实例172800倍98.9599.2598.62实例193800倍98.1299.0298.59实例235800倍98.7899.6398.32实例261600倍97.3498.3698.53实例273600倍98.9299.2798.33实例282000倍97.8598.5497.97实例332000倍97.7698.6398.39实例433000 倍98.5199.1398.2420%丁氟螨酯悬浮剂1500倍65.7869.5664.2725%三唑锡悬浮剂1500倍65.0969.0265.1243%联苯肼酯悬浮剂2000倍64.8268.7864.2350%苯丁锡可湿性粉剂2500倍65.7968.2465.5720%甲氰菊酯乳油1500倍64.4267.3963.22

由表9可以看出,丁氟螨酯与三唑锡、联苯肼酯、苯丁锡、甲氰菊酯复配能有效防治茶树茶黄螨,防治效果均优于单剂的防效,且持效时间长。在试验用药范围内对标靶作物无不良影响。

后经过在全国各地不同地方的试验得出,丁氟螨酯与三唑锡、联苯肼酯、苯丁锡、甲氰菊酯复配制成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悬浮剂、悬乳剂、水乳剂、微乳剂、微囊悬浮剂、微囊悬浮-悬浮剂后对各类作物的叶螨、二斑叶螨、山楂叶螨、全爪螨、麦叶爪螨、柑橘锈螨、茶黄螨、朱砂叶螨、始叶螨、红蜘蛛、黄蜘蛛、锈蜘蛛、锈壁虱、梨木虱、榆蛎盾蚧等常见害虫的防效均在95%以上,优于单剂防效,增效作用明显。

一种含丁氟螨酯的高效杀虫组合物.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一种含丁氟螨酯的高效杀虫组合物.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一种含丁氟螨酯的高效杀虫组合物.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含丁氟螨酯的高效杀虫组合物.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含丁氟螨酯的高效杀虫组合物.pdf(2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2626101 A (43)申请公布日 2012.08.08 CN 102626101 A *CN102626101A* (21)申请号 201210092912.7 (22)申请日 2012.03.31 A01N 55/04(2006.01) A01N 37/42(2006.01) A01N 47/24(2006.01) A01N 53/08(2006.01) A01P 7/02(2006.01) A01P 7/04(2006.01) (71)申请人 陕西韦尔奇作物保护有限公司 地址 715500 陕西省渭南市陕西蒲城农化基 地工业园区 (72)发明人 张伟 (。

2、54) 发明名称 一种含丁氟螨酯的高效杀虫组合物 (57)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丁氟螨酯的高效杀虫组 合物, 含有活性成分 A 和活性成分 B 的杀虫组合 物, 活性成分 A 选自丁氟螨酯, 活性成分 B 选自以 下任意一种化合物 : 三唑锡、 联苯肼酯、 苯丁锡、 甲氰菊酯, 且活性成分A与活性成分B的重量比为 1 70 70 1。本发明组合物对小麦、 棉花、 果 树、 蔬菜、 茶树上的虫害具有增效作用 ; 并且减少 了农药用药量, 降低了农药在作物上的残留量, 减 轻了环境污染 ; 对人畜安全, 环境相容性好, 害虫 不易产生抗药性 ; 制剂粘着力增强, 耐雨水冲刷。 (51)Int.。

3、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18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18 页 1/1 页 2 1. 一种含丁氟螨酯的高效杀虫组合物, 含有活性成分 A 和活性成分 B, 其特征在于 : 活 性成分 A 与活性成分 B 重量比为 1 70 70 1, 所述的活性成分 A 选自丁氟螨酯, 活性 成分 B 选自三唑锡、 联苯肼酯、 苯丁锡、 甲氰菊酯中之一种。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含丁氟螨酯的杀虫组合物, 其特征在于 : 活性成分 A 与活性 成分 B 的重量比为 1 45 45 1。 3.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含丁氟螨。

4、酯的杀虫组合物, 其特征在于 : 丁氟螨酯与三唑锡 的重量比为 1 30 20 1。 4.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含丁氟螨酯的杀虫组合物, 其特征在于 : 丁氟螨酯与联苯肼 酯重量比为 1 30 20 1。 5.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含丁氟螨酯的杀虫组合物, 其特征在于 : 丁氟螨酯与苯丁锡 的重量比为 1 30 20 1。 6.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含丁氟螨酯的杀虫组合物, 其特征在于 : 丁氟螨酯与甲氰菊 酯的重量比为 1 10 10 1。 7. 根据权利要求 3 至 6 中任一项所述的含丁氟螨酯的杀虫组合物, 其特征在于 : 组合 物制成可湿性粉剂、 水分散粒剂、 悬浮剂、 悬。

5、乳剂、 水乳剂、 微乳剂、 微囊悬浮剂、 微胶囊悬 浮 - 悬浮剂。 8. 根据权利要求 7 所述的含丁氟螨酯的杀虫组合物用于防治小麦、 棉花、 果树、 蔬菜、 茶树上害虫的用途。 9. 根据权利要求 8 所述的用途,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害虫包括 : 叶螨、 二斑叶螨、 山楂叶 螨、 全爪螨、 麦叶爪螨、 柑橘锈螨、 茶黄螨、 朱砂叶螨、 始叶螨、 红蜘蛛、 黄蜘蛛、 锈蜘蛛、 锈壁 虱、 梨木虱、 榆蛎盾蚧。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2626101 A 2 1/18 页 3 一种含丁氟螨酯的高效杀虫组合物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农药技术领域, 涉及一种含有丁氟螨酯的高效杀虫组。

6、合物。 0002 背景技术 0003 0002 丁氟螨酯 (Cyflumetofen) 分子式 : C24H24F3NO4 , 丁氟螨酯是苯酰乙腈类新 型杀螨剂, 与现有杀虫剂无交互抗性, 丁氟螨酯阻止红蜘蛛卵的孵化作用较低, 但对其各个 生长阶段均有很高的活性, 尤其对幼螨的活性更高, 对卵、 成螨、 幼螨、 第一阶段若螨、 第二 阶段若螨均有较高活性, 同时对各种植物均无药害, 对哺乳动物及水生生物、 有益生物、 天 敌等非靶标生物均十分安全。 0004 三唑锡 (azocyclotin) 化学名称 : 1-( 三环已基甲锡烷基 )-1- 氢 -1,2,4- 三氮杂 茂, 分子式 C20H。

7、35N3Sn, 三唑锡为触杀作用较强的广谱性杀螨剂, 可杀灭若螨、 成螨和夏卵, 对 冬卵无效 ; 对光和雨水有较好的稳定性, 残效期较长 ; 在常用浓度下对作物安全。 0005 联苯肼酯 (bifenazate) 化学名称 : 异丙基 -3-(4- 甲氧基联苯 -3- 基) 肼羧酸酯, 分子式 C17H20N2O3, 联苯肼酯是一种新型选择性叶面喷雾用杀螨剂, 对螨的各个生活阶段有 效。 具有杀卵活性和对成螨的迅速击倒活性, 对捕食性螨影响极小, 非常适合于害虫的综合 治理, 对植物没有毒害。 0006 苯丁锡 (fenbutatin oxide) 化学名称 : 双 三 2- 甲基 - 苯基。

8、丙基 ) 锡 氧化物, 分子式 : C60H78OSn2, 苯丁锡是一种非内吸性杀螨剂, 对有机磷和有机氯有抗性的害螨对其不 产生交互抗性。对害螨以触杀为主, 喷药后起始毒力缓慢, 3 天后活性开始增加, 到 14 天达 到高峰。该药残效期是杀螨剂中较长的一种, 可达 2 5 个月, 对幼螨和成、 若螨的杀伤力 较强, 但对卵的杀伤力不大, 在作物各生长期使用都很安全, 使用超过有效杀螨浓度一倍均 未见有药害发生, 对害螨天敌如捕食螨、 瓢甲和草蛉等影响甚小。 当气温在22以下活性降 低, 低于15药效较低, 冬季不宜使用。 甲氰菊酯(fenpropathrin) 化学名称 : -氰 基-3-。

9、苯氧基苄基-2,2,3,3-四甲基环丙烷羰酸酯, 化学式 : C22H23NO3, 甲氰菊酯是一种拟除 虫菊酯类杀虫剂, 杀虫谱广, 残效期长, 对多种叶螨有良好效果 是其最大特点, 但本品无内 吸、 熏蒸作用。 0007 在农业生产的实际过程中, 防治害虫最容易产生的问题是抗药性的产生。不同品 种成分进行复配, 是防治抗性害虫很常见的方法。不同成分进行复配, 根据实际应用效果, 来判断某种复配是增效、 加和还是拮抗作用。绝大多数情况下, 农药的复配效果都是加和 效应, 真正有增效作用的复配很少, 尤其是增效作用非常明显、 共毒系数很高的复配就更少 了。经发明人大量试验发现, 丁氟螨酯和三唑锡。

10、、 联苯肼酯、 苯丁锡、 甲氰菊酯复配后, 增效 作用显著, 环境相容性极好, 极大地减少了农药用药量。 发明内容 0008 发明内容 0003 丁氟螨酯、 三唑锡、 联苯肼酯、 苯丁锡、 甲氰菊酯单剂长期使用可 说 明 书 CN 102626101 A 3 2/18 页 4 能带来抗性发生、 药效下降等问题, 本发明提出的杀虫组合物含有活性成分 A、 活性成分 B, 以及适量的表面活性剂和载体。 0009 一种含丁氟螨酯的高效杀虫组合物, 含有活性成分 A 和活性成分 B, 其特征在于 : 活性成分 A 与活性成分 B 重量比为 1 7070 1, 所述的活性成分 A 选自丁氟螨酯, 活性 。

11、成分 B 选自三唑锡、 联苯肼酯、 苯丁锡、 甲氰菊酯中之一种, 活性成分 A 与活性成分 B 优选的 重量比为 1 4545 1 ; 更优选为丁氟螨酯与三唑锡的重量比为 1 3020 1, 丁氟螨 酯与联苯肼酯重量比为 1 3020 1, 丁氟螨酯与苯丁锡的重量比为 1 3020 1, 丁 氟螨酯与甲氰菊酯的重量比为 1 1010 1。 0010 所述的含丁氟螨酯的杀虫组合物的剂型为可湿性粉剂或水分散粒剂或悬浮剂或 悬乳剂或水乳剂或微乳剂或微囊悬浮剂或微胶囊悬浮 - 悬浮剂。 0011 所述的含丁氟螨酯的杀虫组合物用于防治小麦、 棉花、 果树、 蔬菜、 茶树上害虫的 用途。 0012 所述的。

12、用途,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害虫包括 : 叶螨、 二斑叶螨、 山楂叶螨、 全爪螨、 麦 叶爪螨、 柑橘锈螨、 茶黄螨、 朱砂叶螨、 始叶螨、 红蜘蛛、 黄蜘蛛、 锈蜘蛛、 锈壁虱、 梨木虱、 榆 蛎盾蚧。 0013 活性成分 A、 活性成分 B 的重量比为 1 7070 1。通常组合物中活性组分的重 量百分含量为总重量的 0.5% 90%, 较佳的为 5% 80%。根据不同的制剂类型, 活性组分 含量范围有所不同。通常, 液体制剂含有按重量计 0.5% 70% 的活性物质, 较佳地为 5% 50% ; 固体制剂含有按重量计 5% 80% 的活性物质, 较佳地为 10% 80%。 0014 本发。

13、明的杀虫组合物中至少含有一种表面活性剂, 以利于施用时活性组分在水中 的分散。表面活性剂含量为制剂总重量的 5% 30%, 余量为固体或液体稀释剂。 0015 本发明的杀虫组合物所选用的表面活性剂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 : 可以选自 分散剂、 湿润剂、 粘结剂或消泡剂中的一种或几种。根据不同剂型, 制剂中还可以含有本领 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崩解剂、 抗冻剂等。 0016 本发明的组合物可以由使用者在使用前经稀释或直接使用。 其配制可由通常的本 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加工方法制备, 即将活性物质与液体溶剂或固体载体混合后, 再加 入表面活性剂如分散剂、 稳定剂、 湿润剂、 粘结剂、 消泡剂等中的一。

14、种或几种。 0017 本发明的杀虫组合物, 可以按需要加工成任何农药上可接受的剂型, 其中较优剂 型为 : 可湿性粉剂、 水分散粒剂、 悬浮剂、 悬乳剂、 水乳剂、 微乳剂、 微囊悬浮剂、 微胶囊悬 浮 - 悬浮剂。 0018 组合物制成可湿性粉剂时包含如下组分含量 : 活性成分 A 1%70%、 活性成分 B 1%70%、 分散剂 2%10%、 湿润剂 2%10%、 填料余量。 0019 组合物制成水分散粒剂时包括如下组分含量 : 活性成分 A 1% 70%、 活性成分 B 1%70%、 分散剂 3%12%、 湿润剂 1%8%、 崩解剂 1%10%、 粘结剂 0%4%、 填料余量。 0020。

15、 组合物制成悬浮剂时包括如下组分含量 : 活性成分 A 1%50%、 活性成分 B 1%50%、 分散剂 2%10%、 湿润剂 2%10%、 消泡剂 0.1%1%、 增稠剂 0.05%2%、 抗冻剂 08%、 去 离子水加至 100%。 0021 组合物制成悬乳剂时包括如下组分含量 : 活性成分 A 0.5%50%、 活性成分 B 0.5%50%、 分散剂 2%10%、 消泡剂 0.1%2%、 溶剂 0%15%、 增稠剂 0.05%2%、 乳化剂 2%12%、 说 明 书 CN 102626101 A 4 3/18 页 5 抗冻剂 0%8%、 稳定剂 0%3%、 去离子水加至 100%。 00。

16、22 组合物制成水乳剂时包含如下组分含量 : 活性成分 A 0.5%50%、 活性成分 B 0.5%50%、 溶剂0%30%、 乳化剂1%15%、 抗冻剂0%8%、 增稠剂0.05%2%、 消泡剂0.1%2%、 去 离子水补足余量。 0023 组合物制成微乳剂时包含如下组分含量 : 活性成分 A 0.5%50%、 活性成分 B 0.5%50%、 溶剂0%30%、 乳化剂3%20%、 抗冻剂0%8%、 增稠剂0.05%2%、 消泡剂0.1%2%、 稳 定剂 0%4%, 去离子水补足余量。 0024 组合物制成微囊悬浮剂时包括如下组分含量 : 活性成分 A 0.5%50%、 活性成分 B 0.5%。

17、50%、 高分子囊壁材料 2%10%、 分散剂 1%10%、 有机溶剂 0%10%、 乳化剂 1%7%、 pH 调 节剂 1%5%、 去离子水加至 100%。 0025 组合物制成微囊悬浮 - 悬浮剂时包括如下组分含量 : 活性成分 A 0.5%50%、 活性 成分 B 0.5%50%、 高分子囊壁材料 2%12%、 表面活性剂 3%15%、 有机溶剂 1%5%、 乳化剂 1%6%、 消泡剂 0.1%2%、 增稠剂 0.05%2%、 pH 调节剂 1%5%、 去离子水加至 100%。 0026 本发明的可湿性粉剂主要技术指标 : 技术指标分散性 悬浮率 湿润时间 细度 ( 通过 45m 试验筛。

18、 )含水量 本发明所有实例 90% 90% 90 秒 98% 2% 农药产品规格要求 80% 80% 120 秒 95% 3% 本发明的水分散粒剂主要技术指标 : 技术指标分散性 悬浮率 湿润时间 细度 ( 通过 55m 试验筛 )含水量 本发明所有实例 90% 90% 80 秒 99% 1.5% 农药产品规格要求 80% 80% 120 秒 95% 3% 本发明的悬浮剂主要技术指标 : 本发明的悬乳剂主要技术指标 : 技术指标悬浮率 持久起泡性(1分钟后) 倾倒后残余物热贮 (50) 稳定性 (有效成分分解率)低温 (0) 稳定性 (离析物体积) 本发明所有实例 95% 20ml 3% 3%。

19、 0.1ml 农药产品规格要求 80% 25ml 5% 5% 0.3ml 本发明的水乳剂主要技术指标 : 技术指标持久起泡性 (1 分钟后 )乳液稳定性倾倒后残余物热贮 (50) 稳定性 (有效成分分解率)低温 (0) 稳定性 (离析物体积) 本发明所有实例 20ml良好 1% 3% 0.1ml 农药产品规格要求 25ml合格 3% 5% 0.3ml 本发明的微乳剂主要技术指标 : 说 明 书 CN 102626101 A 5 4/18 页 6 本发明的微囊悬浮剂主要技术指标 : 本发明的微囊悬浮 - 悬浮剂主要技术指标 :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 (1) 丁氟螨酯与三唑锡、 联苯肼酯、 苯丁锡。

20、、 甲氰菊酯复配后, 具有明显的增效和持效作 用 ; (2) 对小麦、 棉花、 果树、 蔬菜、 茶树上的叶螨、 二斑叶螨、 山楂叶螨、 全爪螨、 麦叶爪螨、 柑橘锈螨、 茶黄螨、 朱砂叶螨、 始叶螨、 红蜘蛛、 黄蜘蛛、 锈蜘蛛、 锈壁虱、 梨木虱、 榆蛎盾蚧等 均有较高活性 ; (3) 并且减少了农药用药量, 降低了农药在作物上的残留量, 减轻了环境污染 ; (4) 对人畜安全, 环境相容性好, 害螨不易产生抗药性 ; 并且制剂粘着力增强, 耐雨水冲 刷。 具体实施方式 0027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中的百分比均为重量百分比, 但 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 0028 应用。

21、实施例一 实例 1 60% 丁氟螨酯三唑锡可湿性粉剂 丁氟螨酯 15%、 三唑锡 45%、 烷基萘磺酸盐 3%、 十二烷基硫酸钠 3.5%、 高岭土加至 100%, 混合物进行气流粉碎, 制得 60% 丁氟螨酯三唑锡可湿性粉剂。 0029 实例 2 75% 丁氟螨酯三唑锡可湿性粉剂 丁氟螨酯 30%、 三唑锡 45%、 萘磺酸甲醛缩合物 3.5%、 皂角粉 3.5%、 硅藻土加至 100%, 混 说 明 书 CN 102626101 A 6 5/18 页 7 合物进行气流粉碎, 制得 75% 丁氟螨酯三唑锡可湿性粉剂。 0030 实例 3 62% 丁氟螨酯三唑锡可湿性粉剂 丁氟螨酯2%、 三唑。

22、锡60%、 聚羧酸盐3.5%、 月桂醇硫酸钠3%、 膨润土加至100%, 混合物进 行气流粉碎, 制得 62% 丁氟螨酯三唑锡可湿性粉剂。 0031 实例 4 80% 丁氟螨酯三唑锡水分散粒剂 丁氟螨酯 20%、 三唑锡 60%、 木质素磺酸盐 3%、 茶枯 4%、 碳酸氢钠 2%、 凹凸棒土加至 100%, 制得 80% 丁氟螨酯三唑锡水分散粒剂。 0032 实例 5 63% 丁氟螨酯三唑锡水分散粒剂 丁氟螨酯 60%、 三唑锡 3%、 烷基苯磺酸钙盐 3.5%、 蚕沙 3%、 碳酸钠 2.5%、 白炭黑加至 100%, 制得 63% 丁氟螨酯三唑锡水分散粒剂。 0033 实例 6 50% 。

23、丁氟螨酯三唑锡水分散粒剂 丁氟螨酯 40%、 三唑锡 10%、 脂肪胺聚氧乙烯嘧 4%、 无患子粉 3.5%、 尿素 2.5%、 瓜胶 1%、 淀粉加至 100%, 制得 50% 丁氟螨酯三唑锡水分散粒剂。 0034 实例 7 45% 丁氟螨酯三唑锡悬浮剂 丁氟螨酯 15%、 三唑锡 30%、 脂肪酸聚氧乙烯酯 3%、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3%、 硅酮类 0.1%、 羟甲基纤维素 0.05%、 甘油 1%、 去离子水加至 100%, 制得 45% 丁氟螨酯三唑锡悬浮剂。 0035 实例 8 23% 丁氟螨酯三唑锡悬浮剂 丁氟螨酯22.5%、 三唑锡0.5%、 木质素磺酸盐3.5%、 拉开粉BX 。

24、3%、 C810脂肪醇类0.15%、 硅酸铝镁 0.08%、 乙二醇 0.5%、 去离子水加至 100%, 制得 23% 丁氟螨酯三唑锡悬浮剂。 0036 实例 9 32% 丁氟螨酯三唑锡悬浮剂 丁氟螨酯 24%、 三唑锡 8%、 萘磺酸甲醛缩合物 4%、 润湿渗透剂 F 3.5%、 C1020饱和脂肪酸 类 0.1%、 阿拉伯胶 0.1%、 丙二醇 0.8 %、 去离子水加至 100%, 制得 32% 丁氟螨酯三唑锡悬 浮剂。 0037 实例 10 50% 丁氟螨酯三唑锡悬乳剂 丁氟螨酯 20%、 三唑锡 30%、 烷基芳基聚氧乙烯醚 3%、 硅酮类 3%、 三甲基环己烯酮 8%、 丙烯酸钠。

25、 0.05%、 烷基联苯醚二磺酸镁盐 3.5%、 甘油 1%、 亚磷酸三苯酯 0.1%、 去离子水加至 100%, 制得 50% 丁氟螨酯三唑锡悬乳剂。 0038 实例 11 33% 丁氟螨酯三唑锡悬乳剂 丁氟螨酯 30%、 三唑锡 3%、 酯聚氧乙烯嘧 3.5%、 C810脂肪醇类 3.5%、 环己酮 8%、 黄原胶 0.08%、 三乙醇胺盐 4%、 丙二醇 0.5%、 环氧氯丙烷 0.15%、 去离子水加至 100%, 制得 33% 丁氟 螨酯三唑锡悬乳剂。 0039 实例 12 45% 丁氟螨酯三唑锡水乳剂 丁氟螨酯30%、 三唑锡15%、 甲苯12%、 苄基二甲基酚聚氧乙基醚3%、 丙。

26、三醇1%、 丙烯酸钠 0.05%、 硅酮类 0.1%、 去离子水加至 100%, 制得 45% 丁氟螨酯三唑锡水乳剂。 0040 实例 13 44% 丁氟螨酯三唑锡水乳剂 丁氟螨酯 4%、 三唑锡 40%、 丁醚 14%、 蓖麻油聚氧乙烯醚 3.5%、 二甘醇 1.5%、 聚乙烯吡咯 烷酮 0.08%、 C810脂肪醇类 0.15%、 去离子水加至 100%, 制得 44% 丁氟螨酯三唑锡水乳剂。 0041 实例 14 40% 丁氟螨酯三唑锡微乳剂 丁氟螨酯 20%、 三唑锡 20%、 植物油 12%、 苯乙基酚甲醛树脂聚氧乙基醚 3%、 羟乙基纤维 说 明 书 CN 102626101 A 。

27、7 6/18 页 8 素 0.05%、 硅酮类 0.1%、 BHT 1%、 去离子水加至 100%, 制得 40% 丁氟螨酯三唑锡微乳剂。 0042 实例 15 32% 丁氟螨酯三唑锡微乳剂 丁氟螨酯 2%、 三唑锡 30%、 乙二醇甲醚 16%、 蓖麻油聚氧乙烯醚 3.5%、 丙二醇 0.1%、 C810 脂肪醇类 0.15%、 亚磷酸三苯酯 1.5%、 去离子水加至 100%, 制得 32% 丁氟螨酯三唑锡微乳 剂。 0043 实例 16 35.5% 丁氟螨酯三唑锡微囊悬浮剂 丁氟螨酯 0.5%、 三唑锡 35%、 甲醛 2%、 烷基萘磺酸盐 3%、 丙醇 6%、 壬基酚聚氧乙烯醚 3.5。

28、%、 pH 调节剂氢氧化钠与柠檬酸共计 2.5%、 去离子水加至 100%, 制得 35.5% 丁氟螨酯 三 唑锡微囊悬浮剂。 0044 实例 17 40% 丁氟螨酯三唑锡微囊悬浮剂 丁氟螨酯 16%、 三唑锡 24%、 聚异氰酸酯 3%、 萘磺酸甲醛缩合物钠盐 3.5%、 植物油 8%、 苯 乙基酚甲醛树脂聚氧乙基醚 4%、 pH 调节剂氢氧化钠与盐酸共计 3%、 去离子水加至 100%, 制 得 40% 丁氟螨酯三唑锡微囊悬浮剂。 0045 实例 18 46% 丁氟螨酯三唑锡微囊悬浮 - 悬浮剂 丁氟螨酯 1%、 三唑锡 45%、 聚异氰酸酯 3.5%、 植物油 5%、 烷基联苯醚二磺酸镁。

29、盐 3%、 硅 酮类 0.2%、 聚乙烯吡咯烷酮 0.06%、 pH 调节剂氢氧化钠与山梨酸共计 2.5%、 去离子水加至 100%, 制得 46% 丁氟螨酯三唑锡微囊悬浮 - 悬浮剂。 0046 实例 19 42.6% 丁氟螨酯三唑锡微囊悬浮 - 悬浮剂 丁氟螨酯 42%、 三唑锡 0.6%、 变形乳蛋白 4%、 乙酸乙酯 5%、 三乙醇胺盐 3.5%、 C810脂肪 醇类 0.25%、 三聚磷酸钠 0.08%、 pH 调节剂氢氧化钠与柠檬酸共计 3%、 去离子水加至 100%, 制得 42.6% 丁氟螨酯三唑锡微囊悬浮 - 悬浮剂。 0047 将实例 1-19 中的三唑锡替换为联苯肼酯、 。

30、苯丁锡、 甲氰菊酯同样可制得新制剂。 0048 实例 20 50% 丁氟螨酯联苯肼酯可湿性粉剂 丁氟螨酯 20%、 联苯肼酯 30%、 双 (烷基) 萘磺酸盐甲醛缩合物 3.5%、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3%、 硅藻土加至 100%, 混合物进行气流粉碎, 制得 50% 丁氟螨酯联苯肼酯可湿性粉剂。 0049 实例 21 63% 丁氟螨酯联苯肼酯可湿性粉剂 丁氟螨酯60%、 联苯肼酯3%、 芳基酚聚氧乙烯丁二酸酯磺酸盐3%、 拉开粉BX 3.5%、 膨润 土加至 100%, 混合物进行气流粉碎, 制得 63% 丁氟螨酯联苯肼酯可湿性粉剂。 0050 实例 22 75% 丁氟螨酯联苯肼酯可湿性粉剂 。

31、丁氟螨酯60%、 联苯肼酯15%、 辛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硫酸盐4%、 润湿渗透剂F 3%、 凹凸棒 土加至 100%, 混合物进行气流粉碎, 制得 75% 丁氟螨酯联苯肼酯可湿性粉剂。 0051 实例 23 75% 丁氟螨酯联苯肼酯水分散粒剂 丁氟螨酯 45%、 联苯肼酯 30%、 聚羧酸盐 3.6%、 皂角粉 4.2%、 碳酸钠 2.5%、 白炭黑加至 100%, 制得 75% 丁氟螨酯联苯肼酯水分散粒剂。 0052 实例 24 46% 丁氟螨酯联苯肼酯水分散粒剂 丁氟螨酯45%、 联苯肼酯1%、 脂肪醇聚氧乙烯基醚3.5%、 月桂醇硫酸钠3.2%、 膨润土2%、 淀粉加至 100%, 制得 。

32、46% 丁氟螨酯联苯肼酯水分散粒剂。 0053 实例 25 80% 丁氟螨酯联苯肼酯水分散粒剂 丁氟螨酯60%、 联苯肼酯20%、 烷基酚聚氧乙烯嘧甲醛缩合物硫酸盐4%、 茶枯3%、 硫酸铵 说 明 书 CN 102626101 A 8 7/18 页 9 2%、 淀粉加至 100%, 制得 80% 丁氟螨酯联苯肼酯水分散粒剂。 0054 实例 26 25% 丁氟螨酯联苯肼酯悬浮剂 丁氟螨酯 5%、 联苯肼酯 20%、 烷基苯磺酸钙盐 3.2%、 拉开粉 BX 3.5%、 C810脂肪醇类 0.2%、 硅酸铝镁 0.06%、 乙二醇 0.8%、 去离子水加至 100%, 制得 25% 丁氟螨酯 。

33、联苯肼酯悬浮 剂。 0055 实例 27 45% 丁氟螨酯联苯肼酯悬浮剂 丁氟螨酯 30%、 联苯肼酯 15%、 脂肪酸聚氧乙烯酯 3.6%、 润湿渗透剂 F 3.2%、 C1020饱和 脂肪酸类 0.16%、 明胶 0.06%、 丙三醇 0.6%、 去离子水加至 100%, 制得 45% 丁氟螨酯 联苯肼 酯悬浮剂。 0056 实例 28 31% 丁氟螨酯联苯肼酯悬浮剂 丁氟螨酯 1%、 联苯肼酯 30%、 酯聚氧乙烯嘧 3.8%、 皂角粉 3%、 硅油 0.15%、 瓜胶 0.13%、 三 甘醇 0.6 %、 去离子水加至 100%, 制得 31% 丁氟螨酯联苯肼酯悬浮剂。 0057 实例。

34、 29 45% 丁氟螨酯联苯肼酯悬乳剂 丁氟螨酯 30%、 联苯肼酯 15%、 烷基萘磺酸盐 3.2%、 C810脂肪醇类 3.5%、 N, N- 二甲基甲 酰胺 10%、 海藻酸钠 0.08%、 蓖麻油聚氧乙烯醚 4.5%、 乙二醇 1.5%、 三乙醇胺 0.1%、 去离子水 加至 100%, 制得 45% 丁氟螨酯联苯肼酯悬乳剂。 0058 实例 30 33% 丁氟螨酯联苯肼酯悬乳剂 丁氟螨酯 3%、 联苯肼酯 30%、 芳基酚聚氧乙烯丁二酸酯磺酸盐 4.5%、 有机硅消泡剂 2.5%、 植物油 10%、 聚乙烯吡咯烷酮 0.06%、 苯乙基酚甲醛树脂聚氧乙基醚 3%、 聚乙二醇 0.6%。

35、、 表面活性物 0.18%、 去离子水加至 100%, 制得 33% 丁氟螨酯联苯肼酯悬乳剂。 0059 实例 31 40% 丁氟螨酯联苯肼酯水乳剂 丁氟螨酯20%、 联苯肼酯20%、 甲苯10%、 苄基二甲基酚聚氧乙基醚3%、 丙三醇1%、 丙烯酸 钠 0.05%、 硅酮类 0.1%、 去离子水加至 100%, 制得 40% 丁氟螨酯联苯肼酯水乳剂。 0060 实例 32 48% 丁氟螨酯联苯肼酯水乳剂 丁氟螨酯 3%、 联苯肼酯 45%、 N, N- 二甲基甲酰胺 15%、 苄基二甲基酚聚氧乙基醚 4%、 丙 三醇 1.3%、 羟乙基纤维素 0.1%、 硅油 0.15%、 去离子水加至 1。

36、00%, 制得 48% 丁氟螨酯联苯 肼酯水乳剂。 0061 实例 33 30% 丁氟螨酯联苯肼酯微乳剂 丁氟螨酯 12%、 联苯肼酯 18%、 植物油 14%、 苯乙基酚甲醛树脂聚氧乙基醚 3.2%、 丙二醇 1.2%、 有机硅消泡剂 0.1%、 亚磷酸三苯酯 1.2%、 去离子水加至 100%, 制得 30% 丁氟螨酯联 苯肼酯微乳剂。 0062 实例 34 44% 丁氟螨酯联苯肼酯微乳剂 丁氟螨酯 40%、 联苯肼酯 4%、 环己酮 12%、 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 3%、 甘油 1.3%、 黄原 胶 0.05%、 硅酮类 0.16%、 BHT 1.5%、 去离子水加至 100%, 制得。

37、 44% 丁氟螨酯联苯肼酯微乳 剂。 0063 实例 35 36.8% 丁氟螨酯联苯肼酯微囊悬浮剂 丁氟螨酯 0.8%、 联苯肼酯 36%、 变性淀粉 2.5%、 木质素磺酸盐 3.5%、 丁醚 8%、 三乙醇胺 盐 3%、 pH 调节剂氢氧化钠与盐酸共计 2.8%、 去离子水加至 100%, 制得 36.8% 丁氟螨酯联 苯肼酯微囊悬浮剂。 说 明 书 CN 102626101 A 9 8/18 页 10 0064 实例 36 35.5% 丁氟螨酯联苯肼酯微囊悬浮剂 丁氟螨酯 35%、 联苯肼酯 0.5%、 麦芽糖 3.5%、 聚羧酸盐 4%、 N- 吡咯烷酮 8%、 烷基酚甲醛 树脂聚氧乙。

38、基醚4.2%、 pH调节剂氢氧化钠与柠檬酸共计3%、 去离子水加至100%, 制得35.5% 丁氟螨酯联苯肼酯微囊悬浮剂。 0065 实例 37 42.6% 丁氟螨酯联苯肼酯微囊悬浮 - 悬浮剂 丁氟螨酯 0.6%、 联苯肼酯 42%、 多官能团酰基卤二元醇 4.5%、 乙腈 3%、 山梨醇酐单硬脂 酸酯3.2%、 C810脂肪醇类0.15%、 甲基纤维素0.06%、 pH调节剂氢氧化钠与山梨酸共计2.6%、 去离子水加至 100%, 制得 42.6% 丁氟螨酯联苯肼酯微囊悬浮 - 悬浮剂。 0066 实例 38 45% 丁氟螨酯联苯肼酯微囊悬浮 - 悬浮剂 丁氟螨酯30%、 联苯肼酯15%、。

39、 氯化钙4.5%、 乙二醇甲醚5%、 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聚氧乙 烯醚 3%、 有机硅消泡剂 0.23%、 聚乙烯吡咯烷酮 0.1%、 pH 调节剂氢氧化钠与柠檬酸共计 3%、 去离子水加至 100%, 制得 45% 丁氟螨酯联苯肼酯微囊悬浮 - 悬浮剂。 0067 将实例 20-38 中的联苯肼酯替换为三唑锡、 苯丁锡、 甲氰菊酯同样可制得新制剂。 0068 实例 39 60% 丁氟螨酯苯丁锡可湿性粉剂 丁氟螨酯 30%、 苯丁锡 30%、 酯聚氧乙烯嘧 3.2%、 润湿渗透剂 F 3.5%、 膨润土加至 100%, 混合物进行气流粉碎, 制得 60% 丁氟螨酯苯丁锡可湿性粉剂。 0069 实。

40、例 40 55% 丁氟螨酯苯丁锡可湿性粉剂 丁氟螨酯5%、 苯丁锡50%、 聚羧酸盐3.8%、 皂角粉3%、 凹凸棒土加至100%, 混合物进行气 流粉碎, 制得 55% 丁氟螨酯苯丁锡可湿性粉剂。 0070 实例 41 75% 丁氟螨酯苯丁锡水分散粒剂 丁氟螨酯 30%、 苯丁锡 45%、 烷基萘磺酸盐 3.5%、 十二烷基硫酸钠 4.2%、 碳酸氢钠 2.6%、 淀粉加至 100%, 制得 75% 丁氟螨酯苯丁锡水分散粒剂。 0071 实例 42 71% 丁氟螨酯苯丁锡水分散粒剂 丁氟螨酯 1%、 苯丁锡 70%、 木质素磺酸盐 3 %、 拉开粉 BX 3.2%、 尿素 2.5%、 轻质碳。

41、酸钙 加至 100%, 制得 71% 丁氟螨酯苯丁锡水分散粒剂。 0072 实例 43 45% 丁氟螨酯苯丁锡悬浮剂 丁氟螨酯 15%、 苯丁锡 30%、 烷基酚聚氧乙烯嘧 3.2%、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3.6%、 硅酮类 0.05%、 羟甲基纤维素 0.08%、 聚乙二醇 1%、 去离子水加至 100%, 制得 45% 丁氟螨酯苯丁锡 悬浮剂。 0073 实例 44 22% 丁氟螨酯苯丁锡悬浮剂 丁氟螨酯 20%、 苯丁锡 2%、 烷基酚聚氧乙烯嘧 3.6%、 皂角粉 3.2%、 C810脂肪醇类 0.16%、 海藻酸钠 0.08%、 乙二醇 0.8%、 去离子水加至 100%, 制得 22。

42、% 丁氟螨酯苯丁锡悬浮剂。 0074 实例 45 48% 丁氟螨酯苯丁锡悬乳剂 丁氟螨酯 32%、 苯丁锡 16%、 酯聚氧乙烯嘧 4.5%、 硅酮类 0.5%、 乙酸乙酯 8%、 交联聚乙 烯吡咯烷酮 0.08%、 壬基酚聚氧乙烯醚 3.5%、 甘油 0.6%、 磷酸三丁酯 0.16%、 去离子水加至 100%, 制得 48% 丁氟螨酯苯丁锡悬乳剂。 0075 实例 46 40% 丁氟螨酯苯丁锡水乳剂 丁氟螨酯 30%、 苯丁锡 10%、 N, N- 二甲基甲酰胺 12%、 烷基芳基聚氧丙烯聚氧乙烯醚 3.2%、 二甘醇 0.8%、 阿拉伯胶 0.06%、 C810脂肪醇类 0.15%、 去。

43、离子水加至 100%, 制得 40% 丁 说 明 书 CN 102626101 A 10 9/18 页 11 氟螨酯苯丁锡水乳剂。 0076 实例 47 46% 丁氟螨酯苯丁锡微乳剂 丁氟螨酯 1%、 苯丁锡 45%、 植物油 13%、 苄基二甲基酚聚氧乙基醚 3.8%、 乙二醇 0.6%、 白 糊精 0.08%、 有机硅消泡剂 0.18%、 磷酸三丁酯 1.8%、 去离子水加至 100%, 制得 46% 丁氟螨 酯苯丁锡微乳剂。 0077 实例 48 40% 丁氟螨酯苯丁锡微囊悬浮剂 丁氟螨酯 16%、 苯丁锡 24%、 - 环糊精 3%、 脂肪胺聚氧乙烯嘧 3.5%、 植物油 9%、 脂肪。

44、醇 聚氧乙烯醚 3.2%、 pH 调节剂氢氧化钠与山梨酸共计 2.5%、 去离子水加至 100%, 制得 40% 丁 氟螨酯苯丁锡微囊悬浮剂。 0078 实例 49 42.6% 丁氟螨酯苯丁锡微囊悬浮 - 悬浮剂 丁氟螨酯 0.6%、 苯丁锡 42%、 甲基纤维素 4.8%、 乙二醇甲醚 3.5%、 蓖麻油聚氧乙烯醚 3.6%、 C1020饱和脂肪酸类0.18%、 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0.1%、 pH调节剂氢氧化钠与柠檬酸共 计 2.8%、 去离子水加至 100%, 制得 42.6% 丁氟螨酯苯丁锡微囊悬浮 - 悬浮剂。 0079 将实例 39-49 中的苯丁锡替换为三唑锡、 联苯肼酯、 甲氰菊。

45、酯同样可制得新制剂。 0080 实例 50 71% 丁氟螨酯甲氰菊酯可湿性粉剂 丁氟螨酯 70%、 甲氰菊酯 1%、 木质素磺酸盐 3.6%、 十二烷基硫酸钠 3.8%、 白炭黑加至 100%, 混合物进行气流粉碎, 制得 71% 丁氟螨酯甲氰菊酯可湿性粉剂。 0081 实例 51 71% 丁氟螨酯甲氰菊酯水分散粒剂 丁氟螨酯1%、 甲氰菊酯70%、 脂肪胺聚氧乙烯嘧3.5%、 皂角粉4.3%、 硫酸铵2.8%、 轻质碳 酸钙加至 100%, 制得 71% 丁氟螨酯甲氰菊酯锡水分散粒剂。 0082 实例 52 46% 丁氟螨酯甲氰菊酯悬浮剂 丁氟螨酯 1%、 甲氰菊酯 45%、 烷基酚聚氧乙烯。

46、嘧甲醛缩合物硫酸盐 3.3%、 茶枯 3.5%、 硅 油 0.06%、 聚乙烯醇 0.07%、 甘油 1.2%、 去离子水加至 100%, 制得 46% 丁氟螨酯 甲氰菊酯悬 浮剂。 0083 实例 53 40% 丁氟螨酯甲氰菊酯悬乳剂 丁氟螨酯 20%、 甲氰菊酯 20%、 聚羧酸盐 4.2%、 C810脂肪醇类 0.2%、 乙腈 9%、 交联聚乙烯 吡咯烷酮 0.08%、 壬基酚聚氧乙烯醚 3.5%、 甘油 0.6%、 阿拉伯胶 0.17%、 去离子水加至 100%, 制得 40% 丁氟螨酯甲氰菊酯悬乳剂。 0084 实例 54 45% 丁氟螨酯甲氰菊酯悬乳剂 丁氟螨酯 30%、 甲氰菊酯。

47、 15%、 辛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硫酸盐 4.3%、 C1020饱和脂肪酸类 0.5%、 丁醇 10%、 三聚磷酸钠 0.1%、 烷基联苯醚二磺酸镁盐 3.4%、 丙二醇 0.8%、 三乙醇胺 0.18%、 去离子水加至 100%, 制得 45% 丁氟螨酯甲氰菊酯悬乳剂。 0085 实例 55 30% 丁氟螨酯甲氰菊酯悬乳剂 丁氟螨酯 10%、 甲氰菊酯 20%、 烷基萘磺酸盐 4%、 有机硅消泡剂 0.1%、 环己酮 11%、 甲基 纤维素 0.05%、 烷基联苯醚二磺酸镁盐 3.4%、 二甘醇 0.8%、 二乙醇胺 0.17%、 去离子水加至 100%, 制得 30% 丁氟螨酯甲氰菊酯悬乳剂。。

48、 0086 实例 56 25% 丁氟螨酯甲氰菊酯悬乳剂 丁氟螨酯 10%、 甲氰菊酯 15%、 萘磺酸甲醛缩合物钠盐 3.5%、 C810脂肪醇类 0.5%、 植物油 12%、 黄原胶 0.06%、 环氧乙烷 - 环氧丙烷嵌段共聚物 3.9%、 聚乙二醇 0.7%、 有机酸 0.16%、 去 说 明 书 CN 102626101 A 11 10/18 页 12 离子水加至 100%, 制得 25% 丁氟螨酯甲氰菊酯悬乳剂。 0087 实例 57 44% 丁氟螨酯甲氰菊酯水乳剂 丁氟螨酯 4%、 甲氰菊酯 40%、 三甲基环己烯酮 13%、 三乙醇胺盐 3.5%、 乙二醇 1%、 聚乙烯 吡咯烷酮 0.06%、 有机硅消泡剂 0.1%、 去离子水加至 100%, 制得 44% 丁氟螨酯甲氰菊酯水 乳剂。 0088 实例 58 33% 丁氟螨酯甲氰菊酯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农业;林业;畜牧业;狩猎;诱捕;捕鱼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