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琴竹琴马制作方法.pdf

上传人:v**** 文档编号:5361743 上传时间:2019-01-07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436.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310570733.4

申请日:

2013.11.17

公开号:

CN103646640A

公开日:

2014.03.19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IPC(主分类):G10D 3/04申请日:20131117授权公告日:20160406终止日期:20161117|||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G10D 3/04申请日:20131117|||公开

IPC分类号:

G10D3/04

主分类号:

G10D3/04

申请人:

余兆欣

发明人:

余兆欣

地址:

330046 江西省南昌市东湖区二七北路3号1单元2楼202室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扬琴竹琴马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首先选用竖纹重组竹材,密度为1.0-1.1g/cm3,其平均静曲强度120MPa,弹性模量为116×104MPa;再加工成现有结构的扬琴琴马,并在402扬琴上进行安装。本发明重组竹密度与其他物理参量接近高档硬木的物理参量值,将重组竹材料替代珍稀木材用于扬琴制造,并实验分析其声音特质。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扬琴竹琴马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
  首先选用竖纹重组竹材,密度为1.0-1.1 g/ cm3, 其平均静曲强度120MPa, 弹性模量为116×104 MPa;再加工成现有结构的扬琴琴马,并在402扬琴上进行安装。

说明书

说明书扬琴竹琴马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项发明的乐器制造,具体涉及民族乐器改良。 
背景技术
传统的402扬琴存在着某些位置声音不稳定的情况如左琴马26号钢弦组的#d1-#a1 , 30号钢弦组#a2-d3 等音。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一直没被重视,也就一直没得到解决。 
南京林业大学对重组竹制作工艺进行了研究。浙江林学院的实验结果表明:重竹密度可达到密度1.0-1.1 g/ cm3, 其平均静曲强度可达120MPa, 弹性模量可达116×104 MPa。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将已有的重组竹新型竹材用到扬琴部件制造,主要目的在于改善扬琴在部分区域的音色以及探索将新型加工竹材替代珍稀木材用于扬琴制造。 
    本发明扬琴竹琴马制作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选用竖纹重组竹材,密度为1.0-1.1 g/ cm3, 其平均静曲强度120MPa, 弹性模量为116×104 MPa。
2、加工成扬琴琴马,并在402扬琴上进行安装; 
3、分别将安装有重组竹琴马与传统红木琴码的同一台402琴进行统一规格的调试,并在半消声室采录声音样本;
4、分析声音频谱,得出实验结果。
通过实验证明:重组竹琴马装配的402扬琴的26号钢弦组#d1-#a1 , 30号钢弦组#a2-d3等音位的声音有了显著地优化效果。 
本发明从琴马着手,因为扬琴的琴码是振动的传导体,设在琴弦与板之间。理论上来讲,琴码的物理性能不同将影响琴弦振动的传导,从而影响扬琴的声音品质。重组竹密度与其他物理参量接近高档硬木的物理参量值。本次发明首次将重组竹材料替代珍稀木材用于扬琴制造,并实验分析其声音特质。 
附图说明
图1为重竹琴马的结构图;  
图2为红木琴马的扬琴的26号钢弦组#d1声音频谱图;   
图3为重竹琴马的扬琴的26号钢弦组#d1声音频谱图;   
图4为红木琴马的扬琴的26号钢弦组#a1  声音频谱图;
图5为重竹琴马的扬琴的26号钢弦组#a1声音频谱图;   
图6为红木琴马的扬琴的30号钢弦组#a2声音频谱图;
图7为重竹琴马的扬琴的30号钢弦组#a2声音频谱图;
图8为红木琴马的扬琴的30号钢弦组d3声音频谱图;
图9为重竹琴马的扬琴的30号钢弦组d3声音频谱图。
具体实施例
  本发明是将已有的重组竹新型竹材用到扬琴部件制造,主要目的在于改善扬琴在部分区域的音色以及探索将新型加工竹材替代珍稀木材用于扬琴制造。 
    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具体步骤如下: 
1、选用竖纹重组竹材,密度为1.0-1.1 g/ cm3, 其平均静曲强度120MPa, 弹性模量为116×104 MPa。
2、加工成扬琴琴马,并在402扬琴上进行安装; 
3、分别将安装有重组竹琴马与传统红木琴码的同一台402琴进行统一规格的调试,并在半消声室采录声音样本;
4、分析声音频谱,得出实验结果。
通过实验证明:重组竹琴马装配的402扬琴的26号钢弦组#d1-#a1 , 30号钢弦组#a2-d3等音位的声音有了显著地优化效果。 
1、#d1分析,见图2、3所示: 
(1)b样本(竹马)比a样本(红木马)的频底噪音更少。
(2)b样本的谐波的能量基本为依次递减;a样本的前4个谐波与第7谐波能量较大。 
2、#a1分析,见图4、5所示: 
(1)a样本(红木马)的频底噪音较b样本(重竹马)更多。
(2)b样本的谐波的能量基本为依次递减;a样本的前2个谐波与第5谐波能量较大。 
3、#a2分析,见图6、7所示: 
(1)a样本(红木马)的频底噪音较b样本(重竹马)更多。
(2)b样本的谐波的能量基本为依次递减,且除基频以外的谐波能量都较弱;a样本的前2个谐波能量较大。 
4、d3分析,见图8、9所示: 
(1)a样本(红木马)的频底噪音较b样本(重竹马)更多。
(2)a、b样本的谐波的能量变化相似,即前2个谐波能量较大。 

扬琴竹琴马制作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扬琴竹琴马制作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扬琴竹琴马制作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扬琴竹琴马制作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扬琴竹琴马制作方法.pdf(1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3646640 A (43)申请公布日 2014.03.19 CN 103646640 A (21)申请号 201310570733.4 (22)申请日 2013.11.17 G10D 3/04(2006.01) (71)申请人 余兆欣 地址 330046 江西省南昌市东湖区二七北路 3 号 1 单元 2 楼 202 室 (72)发明人 余兆欣 (54) 发明名称 扬琴竹琴马制作方法 (57) 摘要 本发明扬琴竹琴马制作方法, 其特征在于 具体步骤如下 : 首先选用竖纹重组竹材, 密度为 1.0-1.1g/cm3, 其平均静曲强度 120MPa, 弹性模量 为 1。

2、16104MPa ; 再加工成现有结构的扬琴琴马, 并在 402 扬琴上进行安装。本发明重组竹密度与 其他物理参量接近高档硬木的物理参量值, 将重 组竹材料替代珍稀木材用于扬琴制造, 并实验分 析其声音特质。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2 页 附图 6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页 附图6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3646640 A CN 103646640 A 1/1 页 2 1. 扬琴竹琴马制作方法, 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 : 首先选用竖纹重组竹材, 密度为1.0-1.1 g/ cm3, 其平。

3、均静曲强度120MPa, 弹性模量 为 116104 MPa ; 再加工成现有结构的扬琴琴马, 并在 402 扬琴上进行安装。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646640 A 2 1/2 页 3 扬琴竹琴马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项发明的乐器制造, 具体涉及民族乐器改良。 背景技术 0002 传统的 402 扬琴存在着某些位置声音不稳定的情况如左琴马 26 号钢弦组的 #d1-#a1 , 30 号钢弦组 #a2-d3 等音。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一直没被重视, 也就一直没得 到解决。 0003 南京林业大学对重组竹制作工艺进行了研究。浙江林学院的实验结果表明 : 重竹 密度可达到密度 1。

4、.0-1.1 g/ cm3, 其平均静曲强度可达 120MPa, 弹性模量可达 116104 MPa。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是将已有的重组竹新型竹材用到扬琴部件制造, 主要目的在于改善扬琴在 部分区域的音色以及探索将新型加工竹材替代珍稀木材用于扬琴制造。 0005 本发明扬琴竹琴马制作方法, 具体步骤如下 : 1、 选用竖纹重组竹材, 密度为1.0-1.1 g/ cm3, 其平均静曲强度120MPa, 弹性模量为 116104 MPa。 0006 2、 加工成扬琴琴马, 并在 402 扬琴上进行安装 ; 3、 分别将安装有重组竹琴马与传统红木琴码的同一台 402 琴进行统一规格的调试, 。

5、并 在半消声室采录声音样本 ; 4、 分析声音频谱, 得出实验结果。 0007 通过实验证明 : 重组竹琴马装配的 402 扬琴的 26 号钢弦组 #d1-#a1 , 30 号钢弦 组 #a2-d3 等音位的声音有了显著地优化效果。 0008 本发明从琴马着手, 因为扬琴的琴码是振动的传导体, 设在琴弦与板之间。 理论上 来讲, 琴码的物理性能不同将影响琴弦振动的传导, 从而影响扬琴的声音品质。 重组竹密度 与其他物理参量接近高档硬木的物理参量值。 本次发明首次将重组竹材料替代珍稀木材用 于扬琴制造, 并实验分析其声音特质。 附图说明 0009 图 1 为重竹琴马的结构图 ; 图 2 为红木琴。

6、马的扬琴的 26 号钢弦组 #d1 声音频谱图 ; 图 3 为重竹琴马的扬琴的 26 号钢弦组 #d1 声音频谱图 ; 图 4 为红木琴马的扬琴的 26 号钢弦组 #a1 声音频谱图 ; 图 5 为重竹琴马的扬琴的 26 号钢弦组 #a1 声音频谱图 ; 图 6 为红木琴马的扬琴的 30 号钢弦组 #a2 声音频谱图 ; 图 7 为重竹琴马的扬琴的 30 号钢弦组 #a2 声音频谱图 ; 说 明 书 CN 103646640 A 3 2/2 页 4 图 8 为红木琴马的扬琴的 30 号钢弦组 d3 声音频谱图 ; 图 9 为重竹琴马的扬琴的 30 号钢弦组 d3 声音频谱图。 具体实施例 00。

7、10 本发明是将已有的重组竹新型竹材用到扬琴部件制造, 主要目的在于改善扬琴在 部分区域的音色以及探索将新型加工竹材替代珍稀木材用于扬琴制造。 0011 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 具体步骤如下 : 1、 选用竖纹重组竹材, 密度为 1.0-1.1 g/ cm3, 其平均静曲强度 120MPa, 弹性模量为 116104 MPa。 0012 2、 加工成扬琴琴马, 并在 402 扬琴上进行安装 ; 3、 分别将安装有重组竹琴马与传统红木琴码的同一台 402 琴进行统一规格的调试, 并 在半消声室采录声音样本 ; 4、 分析声音频谱, 得出实验结果。 0013 通过实验证明 : 重组竹琴马装配的 4。

8、02 扬琴的 26 号钢弦组 #d1-#a1 , 30 号钢弦 组 #a2-d3 等音位的声音有了显著地优化效果。 0014 1、 #d1 分析, 见图 2、 3 所示 : (1) b 样本 (竹马) 比 a 样本 (红木马) 的频底噪音更少。 0015 (2) b样本的谐波的能量基本为依次递减 ; a样本的前4个谐波与第7谐波能量较大。 0016 2、 #a1 分析, 见图 4、 5 所示 : (1) a 样本 (红木马) 的频底噪音较 b 样本 (重竹马) 更多。 0017 (2) b样本的谐波的能量基本为依次递减 ; a样本的前2个谐波与第5谐波能量较大。 0018 3、 #a2 分析,。

9、 见图 6、 7 所示 : (1) a 样本 (红木马) 的频底噪音较 b 样本 (重竹马) 更多。 0019 (2) b 样本的谐波的能量基本为依次递减, 且除基频以外的谐波能量都较弱 ; a 样 本的前 2 个谐波能量较大。 0020 4、 d3分析, 见图 8、 9 所示 : (1) a 样本 (红木马) 的频底噪音较 b 样本 (重竹马) 更多。 0021 (2) a、 b 样本的谐波的能量变化相似, 即前 2 个谐波能量较大。 说 明 书 CN 103646640 A 4 1/6 页 5 图 1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646640 A 5 2/6 页 6 图 3 图 4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646640 A 6 3/6 页 7 图 5 图 6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646640 A 7 4/6 页 8 图 7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646640 A 8 5/6 页 9 图 8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646640 A 9 6/6 页 10 图 9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646640 A 10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物理 > 乐器;声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