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茶具套装的包装衬垫.pdf

上传人:v**** 文档编号:5353115 上传时间:2019-01-07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938.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074342.8

申请日:

2014.03.03

公开号:

CN103771025A

公开日:

2014.05.07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B65D 81/05申请日:20140303|||公开

IPC分类号:

B65D81/05

主分类号:

B65D81/05

申请人:

天津商业大学

发明人:

郭玉花; 黄震; 滕立军; 杨佳

地址:

300134 天津市北辰区津霸公路东侧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天津市三利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7

代理人:

肖莉丽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茶具套装的包装衬垫,而提供一种一纸成型,防震缓冲性能好的衬垫。茶壶包装隔间和第一茶碗包装隔间、第二茶碗包装隔间、第三茶碗包装隔间和第四茶碗包装隔间一纸成型;包括前体板、后体板、第一体板、第二体板、第三体板、第四体板、第五体板、第六体板、第七体板、第八体板、第九体板、第十体板、第十一体板、第十二体板、第十三体板、第十四体板、第十五体板和第十六体板。茶壶包装隔间的每条对角线位置分别有一对茶壶固定缓冲反揿结构,第一茶碗包装隔间、第二茶碗包装隔间、第三茶碗包装隔间和第四茶碗包装隔间中分别有两对茶碗固定缓冲直角反揿结构。该衬垫一纸成型,不需要粘合,制作方便,成本低。防震缓冲性能好。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茶具套装的包装衬垫,其特征在于,包括茶壶包装隔间和第一茶碗包装隔间、第二茶碗包装隔间、第三茶碗包装隔间和第四茶碗包装隔间,所述茶壶包装隔间和第一茶碗包装隔间、第二茶碗包装隔间、第三茶碗包装隔间和第四茶碗包装隔间采用一纸成型;包括前体板(13)、后体板(22)、第一体板(17)、第二体板(16)、第三体板(15)、第四体板(14)、第五体板(12)、第六体板(11)、第七体板(10)、第八体板(7)、第九体板(18)、第十体板(19)、第十一体板(20)、第十二体板(21)、第十三体板(23)、第十四体板(24)、第十五体板(3)和第十六体板(2),所述第一体板(17)、第二体板(16)、第三体板(15)、第四体板(14)、前体板(13)、第五体板(12)、第六体板(11)、第七体板(10)和第八体板(7)依次折叠连接,所述第九体板(18)、第七体板(19)、第十一体板(20)、第十二体板(21)、后体板(22)、第十三体板(23)、第十四体板(24)、第十五体板(3)和第十六体板(2)依次折叠连接,所述第三体板(15)与第十一体板(20)折叠连接,所述第六体板(11)与所述第十四体板(24)折叠连接;所述前体板(13)和后体板(22)组成所述茶壶包装隔间的前面和后面,所述第八体板(7)、第七体板(10)、第六体板(11)和第五体板(12)依次折叠后组成所述第一茶碗包装隔间,所述第十六体板(2)、第十五体板(3)、第十四体板(24)、第十三体板(23)依次折叠后组成所述第二茶碗包装隔间,所述第一茶碗包装隔间和第二茶碗包装隔间并列设置并位于所述茶壶包装隔间的右侧,所述第五体板(12)和第十三体板(23)组成所述茶壶包装隔间的右侧体板;所述第九体板(18)、第十体板(19)、第十一体板(20)和第十二体板(21)依次折叠后组成所述第三茶碗包装隔间,所述第一体板(17)、第二体板(16)、第三体板(15)和第四体板(14)依次折叠组成所述第四茶碗包装隔间,所述第三茶碗包装隔间和第四茶碗包装隔间并列设置并位于所述茶壶包装隔间的左侧,所述第四体板(14)和第十二体板(21)组成所述茶壶包装隔间的左侧体板;所述茶壶包装隔间的每条对角线位置分别设置有一对茶壶固定缓冲反揿结构,两对茶壶固定缓冲反揿结构分别用于对茶壶的壶顶和壶底;所述第一茶碗包装隔间、第二茶碗包装隔间、第三茶碗包装隔间和第四茶碗包装隔间中分别设置有两对茶碗固定缓冲直角反揿结构,每对所 述茶碗固定缓冲直接反揿结构分别对应茶碗的上部和下部。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具套装的包装衬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茶碗包装隔间、第二茶碗包装隔间、第三茶碗包装隔间和第四茶碗包装隔间中分别设置有一对茶碟固定缓冲直角反揿结构。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茶具套装的包装衬垫,其特征在于,所述茶壶包装隔间和第一茶碗包装隔间、第二茶碗包装隔间、第三茶碗包装隔间和第四茶碗包装隔间的材料为硬纸板或者薄瓦楞纸板。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茶具套装的包装衬垫,其特征在于,每对所述茶碗固定缓冲直角反揿结构沿所述第一茶碗包装隔间、第二茶碗包装隔间、第三茶碗包装隔间和第四茶碗包装隔间的对角线设置。

5.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茶具套装的包装衬垫,其特征在于,每对所述茶碟固定缓冲直角反揿结构沿所述第一茶碗包装隔间、第二茶碗包装隔间、第三茶碗包装隔间和第四茶碗包装隔间的对角线设置。

说明书

说明书一种茶具套装的包装衬垫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包装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茶具套装的包装衬垫。
背景技术
茶叶是一种色、香、味兼具的上佳饮品,目前,全世界有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人民有饮茶习俗,饮茶人口20多亿。饮茶离不开茶具,茶具指泡饮茶叶的专门器具,包括壶,碗,杯,盘,托等。我国的茶具,种类繁多,造型优美,既有实用价值,又富艺术之美。
目前的茶具套装均为陶瓷材质或玻璃材质,在运输过程中需要在包装盒内加入包装衬垫,以对茶具套装进行防震固定。现有的茶具套装一般采用木盒或者纸盒内使用泡沫塑料衬垫,然后铺盖绸布,将茶具嵌于衬垫中的包装方法。其缺点是:一、由于包装结构简单,缓冲性能较差,给运输带来不便;二、泡沫塑料为不可降解材料,会对环境产生危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缺陷,而提供一种一纸成型,防震缓冲性能好的茶具套装的包装衬垫。
为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茶具套装的包装衬垫,包括茶壶包装隔间和第一茶碗包装隔间、第二茶碗包装隔间、第三茶碗包装隔间和第四茶碗包装隔间,所述茶壶包装隔间和第一茶碗包装隔间、第二茶碗包装隔间、第三茶碗包装隔间和第四茶碗包装隔间采用一纸成型;包括前体板、后体板、第一体板、第二体板、第三体板、第四体板、第五体板、第六体板、第七体板、第八体板、第九体板、第十体板、第十一体板、第十二体板、第十三体板、第十四体板、第十五体板和第十六体板,所述第一体板、第二体板、第三体板、第四体板、前体板、第五体板、第六体板、第七体板和第八体板依次折叠连接,所述第九体板、第七体板、第十一体板、第十二体板、后体板、第十三体板、第十四体板、第十五体板和第十六体板依次折叠连接,所述第三体板与第十一体板折叠连接,所述第六体板与 所述第十四体板折叠连接;所述前体板和后体板组成所述茶壶包装隔间的前面和后面,所述第八体板、第七体板、第六体板和第五体板依次折叠后组成所述第一茶碗包装隔间,所述第十六体板、第十五体板、第十四体板、第十三体板依次折叠后组成所述第二茶碗包装隔间,所述第一茶碗包装隔间和第二茶碗包装隔间并列设置并位于所述茶壶包装隔间的右侧,所述第五体板和第十三体板组成所述茶壶包装隔间的右侧体板;所述第九体板、第十体板、第十一体板和第十二体板依次折叠后组成所述第三茶碗包装隔间,所述第一体板、第二体板、第三体板和第四体板依次折叠组成所述第四茶碗包装隔间,所述第三茶碗包装隔间和第四茶碗包装隔间并列设置并位于所述茶壶包装隔间的左侧,所述第四体板和第十二体板组成所述茶壶包装隔间的左侧体板;所述茶壶包装隔间的每条对角线位置分别设置有一对茶壶固定缓冲反揿结构,两对茶壶固定缓冲反揿结构分别用于对茶壶的壶顶和壶底;所述第一茶碗包装隔间、第二茶碗包装隔间、第三茶碗包装隔间和第四茶碗包装隔间中分别设置有两对茶碗固定缓冲直角反揿结构,每对所述茶碗固定缓冲直接反揿结构分别对应茶碗的上部和下部。
所述第一茶碗包装隔间、第二茶碗包装隔间、第三茶碗包装隔间和第四茶碗包装隔间中分别设置有一对茶碟固定缓冲直角反揿结构。
所述茶壶包装隔间和第一茶碗包装隔间、第二茶碗包装隔间、第三茶碗包装隔间和第四茶碗包装隔间的材料为硬纸板或者薄瓦楞纸板。
每对所述茶碗固定缓冲直角反揿结构沿所述第一茶碗包装隔间、第二茶碗包装隔间、第三茶碗包装隔间和第四茶碗包装隔间的对角线设置。
每对所述茶碟固定缓冲直角反揿结构沿所述第一茶碗包装隔间、第二茶碗包装隔间、第三茶碗包装隔间和第四茶碗包装隔间的对角线设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的茶具套装包装衬垫包括一个对茶壶起定位和防震缓冲作用的茶壶包装隔间以及四个对茶碗和茶碟起定位和防震缓冲作用的四个茶碗包装隔间,防震缓冲性能好,能够避免茶具的碎裂损坏,提高了运输的安全性。
2、本发明的茶具套装包装衬垫通过相对设置的直角反揿结构托住茶碟或茶碗,防震缓冲性能好。
3、本发明的茶具套装包装衬垫采用一纸成型,可以通过裁切和折叠成型, 不需要粘合,制造简单方便,节省材料,质量轻,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发明的茶具套装的包装衬垫的平面展开示意图;
图2所示为本发明的茶具套装的包装衬垫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发明的茶具套装的包装衬垫的示意图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茶壶包装隔间和第一茶碗包装隔间、第二茶碗包装隔间、第三茶碗包装隔间和第四茶碗包装隔间,所述茶壶包装隔间和第一茶碗包装隔间、第二茶碗包装隔间、第三茶碗包装隔间和第四茶碗包装隔间采用一纸成型;包括前体板13、后体板22、第一体板17、第二体板16、第三体板15、第四体板14、第五体板12、第六体板11、第七体板10、第八体板7、第九体板18、第十体板19、第十一体板20、第十二体板21、第十三体板23、第十四体板24、第十五体板3和第十六体板2,所述第一体板17、第二体板16、第三体板15、第四体板14、前体板13、第五体板12、第六体板11、第七体板10和第八体板7依次折叠连接,所述第九体板18、第七体板19、第十一体板20、第十二体板21、后体板22、第十三体板23、第十四体板24、第十五体板3和第十六体板2依次折叠连接,所述第三体板15与第十一体板20折叠连接,所述第六体板11与所述第十四体板24折叠连接;所述前体板和后体板组成所述茶壶包装隔间的前面和后面,所述第八体板7、第七体板10、第六体板11和第五体板12依次折叠后组成所述第一茶碗包装隔间,所述第十六体板2、第十五体板3、第十四体板24、第十三体板23依次折叠后组成所述第二茶碗包装隔间,所述第一茶碗包装隔间和第二茶碗包装隔间并列设置并位于所述茶壶包装隔间的右侧,所述第五体板12和第十三体板23组成所述茶壶包装隔间的右侧体板。所述第九体板18、第十体板19、第十一体板20和第十二体板21依次折叠后组成所述第三茶碗包装隔间,所述第一体板17、第二体板16、第三体板15和第四体板14依次折叠组成所述第四茶碗包装隔间,所述第三茶碗包装隔间和第四茶碗包装隔间并列设置并位于所述茶壶包装隔间的左侧,所述第四体板14和第十二体板21组成所述茶壶包装隔间的左侧体板。所述茶壶包装隔间的每条对角线位置分别设置有一对茶壶固定 缓冲反揿结构,两对茶壶固定缓冲反揿结构分别用于对茶壶的壶顶和壶底。具体结构设计为:在茶壶包装隔间的一个角部设置有第一茶壶直角反揿结构1和第二茶壶直角反揿结构5,在于第一茶壶直角反揿结构1相对的角部设置有第三茶壶直角反揿结构4,与第二茶壶直角反揿结构5相对的角部设置有第四茶壶直角反揿结构,第一茶壶直角反揿结构与第三茶壶直角反揿结构4组合成一对对茶壶的壶顶进行定位,第二茶壶直角反揿结构5与第四茶壶直角反揿结构组成一对对茶壶的壶底进行定位。
所述第一茶碗包装隔间、第二茶碗包装隔间、第三茶碗包装隔间和第四茶碗包装隔间中分别设置有两对茶碗固定缓冲直角反揿结构,每对所述茶碗固定缓冲直接反揿结构分别对应茶碗的上部和下部。本实施例中,为了制作方便,每对所述茶碗固定缓冲直角反揿结构沿所述第一茶碗包装隔间、第二茶碗包装隔间、第三茶碗包装隔间和第四茶碗包装隔间的对角线设置。
当茶具套装中含有茶碟时,所述第一茶碗包装隔间、第二茶碗包装隔间、第三茶碗包装隔间和第四茶碗包装隔间中分别设置有一对茶碟固定缓冲直角反揿结构。本实施例中,为了制作方便,每对所述茶碟固定缓冲直角反揿结构沿所述第一茶碗包装隔间、第二茶碗包装隔间、第三茶碗包装隔间和第四茶碗包装隔间的对角线设置。
以第一茶碗包装隔间为例,在第一茶碗包装隔间内的一个角部设置有第一直角反揿结构6、第二直角反揿结构8和第三直角反揿结构9,与第一直角反揿结构6相对的角部设置有与第一直角反揿结构相对的第四直角反揿结构,与第二直角反揿结构8相对的位置设置有第五直角反揿结构,与第三直角反揿结构9相对的位置设置有第六直角反揿结构,第一直角反揿结构6与第四直角反揿结构为一对,第二直角反揿结构8与第五直角反揿结构为一对,第三直角反揿结构9与第六直角反揿结构为一对。第一直角反揿结构6的一对托住茶碗的上部,第二直接反揿结构8的一对托住茶碗的下部,两对组合定位一个茶碗。第三直角反揿结构9的一对托住一个茶碟。在第二茶碗包装隔间、第三茶碗包装隔间和第四茶碗包装隔间中的茶碟固定缓冲直角反揿结构和茶碗固定缓冲直角反揿结构与第一茶碗包装隔间的结构相同。
所述茶壶包装隔间和第一茶碗包装隔间、第二茶碗包装隔间、第三茶碗包 装隔间和第四茶碗包装隔间的材料为硬纸板或者薄瓦楞纸板。
使用时,将茶壶放入茶壶包装隔间内,将四个茶碗和茶碟分别放入第一茶碗包装隔间、第二茶碗包装隔间、第三茶碗包装隔间和第四茶碗包装隔间。本发明的茶具套装的包装衬垫结构,防震缓冲性能好,能够避免茶具的碎裂损坏,提高了运输的安全性;强度高,环保,节省材料,质量轻,成本低。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一种茶具套装的包装衬垫.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一种茶具套装的包装衬垫.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一种茶具套装的包装衬垫.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茶具套装的包装衬垫.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茶具套装的包装衬垫.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3771025 A (43)申请公布日 2014.05.07 CN 103771025 A (21)申请号 201410074342.8 (22)申请日 2014.03.03 B65D 81/05(2006.01) (71)申请人 天津商业大学 地址 300134 天津市北辰区津霸公路东侧 (72)发明人 郭玉花 黄震 滕立军 杨佳 (74)专利代理机构 天津市三利专利商标代理有 限公司 12107 代理人 肖莉丽 (54) 发明名称 一种茶具套装的包装衬垫 (57)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茶具套装的包装衬垫, 而 提供一种一纸成型, 防震缓冲性能好的衬垫。 茶壶。

2、 包装隔间和第一茶碗包装隔间、 第二茶碗包装隔 间、 第三茶碗包装隔间和第四茶碗包装隔间一纸 成型 ; 包括前体板、 后体板、 第一体板、 第二体板、 第三体板、 第四体板、 第五体板、 第六体板、 第七体 板、 第八体板、 第九体板、 第十体板、 第十一体板、 第十二体板、 第十三体板、 第十四体板、 第十五体 板和第十六体板。茶壶包装隔间的每条对角线位 置分别有一对茶壶固定缓冲反揿结构, 第一茶碗 包装隔间、 第二茶碗包装隔间、 第三茶碗包装隔间 和第四茶碗包装隔间中分别有两对茶碗固定缓冲 直角反揿结构。该衬垫一纸成型, 不需要粘合, 制 作方便, 成本低。防震缓冲性能好。 (51)Int。

3、.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3 页 附图 1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1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3771025 A CN 103771025 A 1/1 页 2 1. 一种茶具套装的包装衬垫, 其特征在于, 包括茶壶包装隔间和第一茶碗包装隔间、 第 二茶碗包装隔间、 第三茶碗包装隔间和第四茶碗包装隔间, 所述茶壶包装隔间和第一茶碗 包装隔间、 第二茶碗包装隔间、 第三茶碗包装隔间和第四茶碗包装隔间采用一纸成型 ; 包括 前体板 (13) 、 后体板 (22) 、 第一体板 (17) 、 第二体板 (16。

4、) 、 第三体板 (15) 、 第四体板 (14) 、 第五体板 (12) 、 第六体板 (11) 、 第七体板 (10) 、 第八体板 (7) 、 第九体板 (18) 、 第十体板 (19) 、 第十一体板 (20) 、 第十二体板 (21) 、 第十三体板 (23) 、 第十四体板 (24) 、 第十五体板 (3) 和第十六体板 (2) , 所述第一体板 (17) 、 第二体板 (16) 、 第三体板 (15) 、 第四体板 (14) 、 前体板 (13) 、 第五体板 (12) 、 第六体板 (11) 、 第七体板 (10) 和第八体板 (7) 依次折叠连接, 所述第九体板 (18) 、。

5、 第七体板 (19) 、 第十一体板 (20) 、 第十二体板 (21) 、 后体板 (22) 、 第 十三体板 (23) 、 第十四体板 (24) 、 第十五体板 (3) 和第十六体板 (2) 依次折叠连接, 所述第 三体板 (15) 与第十一体板 (20) 折叠连接, 所述第六体板 (11) 与所述第十四体板 (24) 折叠 连接 ; 所述前体板 (13) 和后体板 (22) 组成所述茶壶包装隔间的前面和后面, 所述第八体板 (7) 、 第七体板 (10) 、 第六体板 (11) 和第五体板 (12) 依次折叠后组成所述第一茶碗包装隔 间, 所述第十六体板 (2) 、 第十五体板 (3) 。

6、、 第十四体板 (24) 、 第十三体板 (23) 依次折叠后组 成所述第二茶碗包装隔间, 所述第一茶碗包装隔间和第二茶碗包装隔间并列设置并位于所 述茶壶包装隔间的右侧, 所述第五体板 (12) 和第十三体板 (23) 组成所述茶壶包装隔间的 右侧体板 ; 所述第九体板 (18) 、 第十体板 (19) 、 第十一体板 (20) 和第十二体板 (21) 依次折 叠后组成所述第三茶碗包装隔间, 所述第一体板 (17) 、 第二体板 (16) 、 第三体板 (15) 和第 四体板 (14) 依次折叠组成所述第四茶碗包装隔间, 所述第三茶碗包装隔间和第四茶碗包装 隔间并列设置并位于所述茶壶包装隔间的。

7、左侧, 所述第四体板 (14) 和第十二体板 (21) 组 成所述茶壶包装隔间的左侧体板 ; 所述茶壶包装隔间的每条对角线位置分别设置有一对茶 壶固定缓冲反揿结构, 两对茶壶固定缓冲反揿结构分别用于对茶壶的壶顶和壶底 ; 所述第 一茶碗包装隔间、 第二茶碗包装隔间、 第三茶碗包装隔间和第四茶碗包装隔间中分别设置 有两对茶碗固定缓冲直角反揿结构, 每对所述茶碗固定缓冲直接反揿结构分别对应茶碗的 上部和下部。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茶具套装的包装衬垫,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茶碗包装隔间、 第二茶碗包装隔间、 第三茶碗包装隔间和第四茶碗包装隔间中分别设置有一对茶碟固定缓 冲直角反揿结构。 。

8、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茶具套装的包装衬垫, 其特征在于, 所述茶壶包装隔间和 第一茶碗包装隔间、 第二茶碗包装隔间、 第三茶碗包装隔间和第四茶碗包装隔间的材料为 硬纸板或者薄瓦楞纸板。 4. 根据权利要求 3 所述的茶具套装的包装衬垫, 其特征在于, 每对所述茶碗固定缓冲 直角反揿结构沿所述第一茶碗包装隔间、 第二茶碗包装隔间、 第三茶碗包装隔间和第四茶 碗包装隔间的对角线设置。 5. 根据权利要求 3 所述的茶具套装的包装衬垫, 其特征在于, 每对所述茶碟固定缓冲 直角反揿结构沿所述第一茶碗包装隔间、 第二茶碗包装隔间、 第三茶碗包装隔间和第四茶 碗包装隔间的对角线设置。 权 利 要 。

9、求 书 CN 103771025 A 2 CN 103771025 A 1/3 页 3 一种茶具套装的包装衬垫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包装技术领域, 特别是涉及一种茶具套装的包装衬垫。 背景技术 0002 茶叶是一种色、 香、 味兼具的上佳饮品, 目前 , 全世界有 16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人 民有饮茶习俗 , 饮茶人口 20 多亿。饮茶离不开茶具, 茶具指泡饮茶叶的专门器具, 包括壶, 碗, 杯, 盘, 托等。我国的茶具, 种类繁多, 造型优美, 既有实用价值, 又富艺术之美。 0003 目前的茶具套装均为陶瓷材质或玻璃材质, 在运输过程中需要在包装盒内加入包 装衬垫, 以对茶具套装。

10、进行防震固定。现有的茶具套装一般采用木盒或者纸盒内使用泡沫 塑料衬垫, 然后铺盖绸布, 将茶具嵌于衬垫中的包装方法。其缺点是 : 一、 由于包装结构简 单, 缓冲性能较差, 给运输带来不便 ; 二、 泡沫塑料为不可降解材料, 会对环境产生危害。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缺陷, 而提供一种一纸成型, 防震缓 冲性能好的茶具套装的包装衬垫。 0005 为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 0006 一种茶具套装的包装衬垫, 包括茶壶包装隔间和第一茶碗包装隔间、 第二茶碗包 装隔间、 第三茶碗包装隔间和第四茶碗包装隔间, 所述茶壶包装隔间和第一茶碗包装隔间、 第。

11、二茶碗包装隔间、 第三茶碗包装隔间和第四茶碗包装隔间采用一纸成型 ; 包括前体板、 后 体板、 第一体板、 第二体板、 第三体板、 第四体板、 第五体板、 第六体板、 第七体板、 第八体板、 第九体板、 第十体板、 第十一体板、 第十二体板、 第十三体板、 第十四体板、 第十五体板和第 十六体板, 所述第一体板、 第二体板、 第三体板、 第四体板、 前体板、 第五体板、 第六体板、 第 七体板和第八体板依次折叠连接, 所述第九体板、 第七体板、 第十一体板、 第十二体板、 后体 板、 第十三体板、 第十四体板、 第十五体板和第十六体板依次折叠连接, 所述第三体板与第 十一体板折叠连接, 所述第。

12、六体板与所述第十四体板折叠连接 ; 所述前体板和后体板组成 所述茶壶包装隔间的前面和后面, 所述第八体板、 第七体板、 第六体板和第五体板依次折叠 后组成所述第一茶碗包装隔间, 所述第十六体板、 第十五体板、 第十四体板、 第十三体板依 次折叠后组成所述第二茶碗包装隔间, 所述第一茶碗包装隔间和第二茶碗包装隔间并列设 置并位于所述茶壶包装隔间的右侧, 所述第五体板和第十三体板组成所述茶壶包装隔间的 右侧体板 ; 所述第九体板、 第十体板、 第十一体板和第十二体板依次折叠后组成所述第三茶 碗包装隔间, 所述第一体板、 第二体板、 第三体板和第四体板依次折叠组成所述第四茶碗包 装隔间, 所述第三茶。

13、碗包装隔间和第四茶碗包装隔间并列设置并位于所述茶壶包装隔间的 左侧, 所述第四体板和第十二体板组成所述茶壶包装隔间的左侧体板 ; 所述茶壶包装隔间 的每条对角线位置分别设置有一对茶壶固定缓冲反揿结构, 两对茶壶固定缓冲反揿结构分 别用于对茶壶的壶顶和壶底 ; 所述第一茶碗包装隔间、 第二茶碗包装隔间、 第三茶碗包装隔 间和第四茶碗包装隔间中分别设置有两对茶碗固定缓冲直角反揿结构, 每对所述茶碗固定 说 明 书 CN 103771025 A 3 CN 103771025 A 2/3 页 4 缓冲直接反揿结构分别对应茶碗的上部和下部。 0007 所述第一茶碗包装隔间、 第二茶碗包装隔间、 第三茶碗。

14、包装隔间和第四茶碗包装 隔间中分别设置有一对茶碟固定缓冲直角反揿结构。 0008 所述茶壶包装隔间和第一茶碗包装隔间、 第二茶碗包装隔间、 第三茶碗包装隔间 和第四茶碗包装隔间的材料为硬纸板或者薄瓦楞纸板。 0009 每对所述茶碗固定缓冲直角反揿结构沿所述第一茶碗包装隔间、 第二茶碗包装隔 间、 第三茶碗包装隔间和第四茶碗包装隔间的对角线设置。 0010 每对所述茶碟固定缓冲直角反揿结构沿所述第一茶碗包装隔间、 第二茶碗包装隔 间、 第三茶碗包装隔间和第四茶碗包装隔间的对角线设置。 0011 与现有技术相比,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 0012 1、 本发明的茶具套装包装衬垫包括一个对茶壶起定位。

15、和防震缓冲作用的茶壶包 装隔间以及四个对茶碗和茶碟起定位和防震缓冲作用的四个茶碗包装隔间, 防震缓冲性能 好, 能够避免茶具的碎裂损坏, 提高了运输的安全性。 0013 2、 本发明的茶具套装包装衬垫通过相对设置的直角反揿结构托住茶碟或茶碗, 防 震缓冲性能好。 0014 3、 本发明的茶具套装包装衬垫采用一纸成型, 可以通过裁切和折叠成型, 不需要 粘合, 制造简单方便, 节省材料, 质量轻, 成本低。 附图说明 0015 图 1 所示为本发明的茶具套装的包装衬垫的平面展开示意图 ; 0016 图 2 所示为本发明的茶具套装的包装衬垫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 以下结合附图和。

16、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8 本发明的茶具套装的包装衬垫的示意图如图 1 和图 2 所示, 包括茶壶包装隔间和 第一茶碗包装隔间、 第二茶碗包装隔间、 第三茶碗包装隔间和第四茶碗包装隔间, 所述茶壶 包装隔间和第一茶碗包装隔间、 第二茶碗包装隔间、 第三茶碗包装隔间和第四茶碗包装隔 间采用一纸成型 ; 包括前体板 13、 后体板 22、 第一体板 17、 第二体板 16、 第三体板 15、 第四 体板 14、 第五体板 12、 第六体板 11、 第七体板 10、 第八体板 7、 第九体板 18、 第十体板 19、 第 十一体板20、 第十二体板21、 第十三体板23、 第十四。

17、体板24、 第十五体板3和第十六体板2, 所述第一体板 17、 第二体板 16、 第三体板 15、 第四体板 14、 前体板 13、 第五体板 12、 第六体 板 11、 第七体板 10 和第八体板 7 依次折叠连接, 所述第九体板 18、 第七体板 19、 第十一体 板 20、 第十二体板 21、 后体板 22、 第十三体板 23、 第十四体板 24、 第十五体板 3 和第十六体 板 2 依次折叠连接, 所述第三体板 15 与第十一体板 20 折叠连接, 所述第六体板 11 与所述 第十四体板 24 折叠连接 ; 所述前体板和后体板组成所述茶壶包装隔间的前面和后面, 所述 第八体板 7、 第。

18、七体板 10、 第六体板 11 和第五体板 12 依次折叠后组成所述第一茶碗包装隔 间, 所述第十六体板2、 第十五体板3、 第十四体板24、 第十三体板23依次折叠后组成所述第 二茶碗包装隔间, 所述第一茶碗包装隔间和第二茶碗包装隔间并列设置并位于所述茶壶包 装隔间的右侧, 所述第五体板 12 和第十三体板 23 组成所述茶壶包装隔间的右侧体板。所 说 明 书 CN 103771025 A 4 CN 103771025 A 3/3 页 5 述第九体板 18、 第十体板 19、 第十一体板 20 和第十二体板 21 依次折叠后组成所述第三茶 碗包装隔间, 所述第一体板 17、 第二体板 16、。

19、 第三体板 15 和第四体板 14 依次折叠组成所述 第四茶碗包装隔间, 所述第三茶碗包装隔间和第四茶碗包装隔间并列设置并位于所述茶壶 包装隔间的左侧, 所述第四体板14和第十二体板21组成所述茶壶包装隔间的左侧体板。 所 述茶壶包装隔间的每条对角线位置分别设置有一对茶壶固定缓冲反揿结构, 两对茶壶固定 缓冲反揿结构分别用于对茶壶的壶顶和壶底。具体结构设计为 : 在茶壶包装隔间的一个角 部设置有第一茶壶直角反揿结构 1 和第二茶壶直角反揿结构 5, 在于第一茶壶直角反揿结 构1相对的角部设置有第三茶壶直角反揿结构4, 与第二茶壶直角反揿结构5相对的角部设 置有第四茶壶直角反揿结构, 第一茶壶直。

20、角反揿结构与第三茶壶直角反揿结构 4 组合成一 对对茶壶的壶顶进行定位, 第二茶壶直角反揿结构 5 与第四茶壶直角反揿结构组成一对对 茶壶的壶底进行定位。 0019 所述第一茶碗包装隔间、 第二茶碗包装隔间、 第三茶碗包装隔间和第四茶碗包装 隔间中分别设置有两对茶碗固定缓冲直角反揿结构, 每对所述茶碗固定缓冲直接反揿结构 分别对应茶碗的上部和下部。 本实施例中, 为了制作方便, 每对所述茶碗固定缓冲直角反揿 结构沿所述第一茶碗包装隔间、 第二茶碗包装隔间、 第三茶碗包装隔间和第四茶碗包装隔 间的对角线设置。 0020 当茶具套装中含有茶碟时, 所述第一茶碗包装隔间、 第二茶碗包装隔间、 第三茶。

21、碗 包装隔间和第四茶碗包装隔间中分别设置有一对茶碟固定缓冲直角反揿结构。本实施例 中, 为了制作方便, 每对所述茶碟固定缓冲直角反揿结构沿所述第一茶碗包装隔间、 第二茶 碗包装隔间、 第三茶碗包装隔间和第四茶碗包装隔间的对角线设置。 0021 以第一茶碗包装隔间为例, 在第一茶碗包装隔间内的一个角部设置有第一直角反 揿结构 6、 第二直角反揿结构 8 和第三直角反揿结构 9, 与第一直角反揿结构 6 相对的角部 设置有与第一直角反揿结构相对的第四直角反揿结构, 与第二直角反揿结构 8 相对的位置 设置有第五直角反揿结构, 与第三直角反揿结构 9 相对的位置设置有第六直角反揿结构, 第一直角反揿。

22、结构 6 与第四直角反揿结构为一对, 第二直角反揿结构 8 与第五直角反揿结 构为一对, 第三直角反揿结构 9 与第六直角反揿结构为一对。第一直角反揿结构 6 的一对 托住茶碗的上部, 第二直接反揿结构 8 的一对托住茶碗的下部, 两对组合定位一个茶碗。第 三直角反揿结构 9 的一对托住一个茶碟。在第二茶碗包装隔间、 第三茶碗包装隔间和第四 茶碗包装隔间中的茶碟固定缓冲直角反揿结构和茶碗固定缓冲直角反揿结构与第一茶碗 包装隔间的结构相同。 0022 所述茶壶包装隔间和第一茶碗包装隔间、 第二茶碗包装隔间、 第三茶碗包装隔间 和第四茶碗包装隔间的材料为硬纸板或者薄瓦楞纸板。 0023 使用时, 。

23、将茶壶放入茶壶包装隔间内, 将四个茶碗和茶碟分别放入第一茶碗包装 隔间、 第二茶碗包装隔间、 第三茶碗包装隔间和第四茶碗包装隔间。 本发明的茶具套装的包 装衬垫结构, 防震缓冲性能好, 能够避免茶具的碎裂损坏, 提高了运输的安全性 ; 强度高, 环 保, 节省材料, 质量轻, 成本低。 0024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 应当指出的是, 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 术人员来说, 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 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 这些改进和润饰 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说 明 书 CN 103771025 A 5 CN 103771025 A 1/1 页 6 图 1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771025 A 6 CN 103771025 A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运输 > 输送;包装;贮存;搬运薄的或细丝状材料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