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藏室门内制冰室的冷气引导结构.pdf

上传人:三** 文档编号:5344356 上传时间:2019-01-06 格式:PDF 页数:34 大小:1.1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510059001.4

申请日:

2005.03.24

公开号:

CN1673657A

公开日:

2005.09.28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F25D23/00; F25D17/04

主分类号:

F25D23/00; F25D17/04

申请人:

LG电子株式会社;

发明人:

金成宰; 徐畅皓; 李明烈

地址:

韩国汉城

优先权:

2004.03.24 KR 10-2004-0019963; 2004.04.06 KR 10-2004-0023461

专利代理机构: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代理人:

陆弋;顾红霞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冷藏室门内制冰室的冷气引导结构。该结构包括:冷藏室门;布置在该冷藏室门内部的绝热盒,其绝热并在其中具有制冰室;安装在绝热盒的制冰室的制冰单元,用于通过制冰冷气冻结供应水并容纳制冰块;用于打开并关闭该绝热盒的制冰室的绝热盖;用于把制冰冷气抽吸到制冰室的冷气入口;用于把制冰冷气从制冰室排出的冷气出口;以及制冰冷气引导单元,用于把制冰冷气引导到预定空气通道,以从制冰室抽吸制冰冷气或者把制冰冷气排放到该制冰室。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冷藏室门制冰室的冷气引导结构,该结构包括:
冷藏室门;
布置在该冷藏室门内部的绝热盒,其绝热并在其中具有制冰室;
安装在绝热盒的制冰室的制冰单元,用于通过制冰冷气冻结供应水并容纳冰块;
用于打开并关闭该绝热盒制冰室的绝热盖;
用于把制冰冷气抽吸到制冰室的冷气入口;
用于把制冰冷气从制冰室排出的冷气出口;
位于该冷藏室内壁的冷气供应管道,经由冷气出口供应冷气;以及
制冰冷气引导单元,用于把制冰冷气引导到预定空气通道,以从制冰室抽吸制冰冷气或者把制冰冷气排放到该制冰室。

2.  根据权利要求1的结构,其中该制冰冷气引导单元为从该制冰室到冷气出口的旁路。

3.  根据权利要求1的结构,其中该制冰冷气引导单元具有制冰冷气引导管,该制冰冷气引导管沿着绝热盒内壁限定,用于排放制冰冷气。

4.  根据权利要求3的结构,其中该制冰冷气引导管连接冷气排放口和冷气出口。

5.  根据权利要求1的结构,其中该冷气入口和该冷气出口限定在制冰室的相同壁上,并彼此隔开预定距离。

6.  根据权利要求1的结构,其中该冷气入口和该冷气出口限定在制冰室的不同壁上。

7.  根据权利要求1的结构,其中该冷气入口和该冷气出口限定在绝热盒的侧壁上。

8.  根据权利要求4的结构,其中该冷气排放口设置有多个。

9.  根据权利要求4的结构,其中该冷气排放口限定在制冰室的与限定冷气入口的壁不同的壁上。

10.  根据权利要求4的结构,其中该冷气排放口和该冷气出口限定在制冰室的相对壁上。

11.  根据权利要求4的结构,其中该冷气排放口和该冷气出口限定在该制冰室的对角线位置上。

12.  据权利要求1的结构,其中当该冷藏室门关闭时,该冷气入口连接到冷气供应管道以抽吸冷冻室冷气,其中该冷气供应管道布置在冰箱主体侧壁上。

13.  根据权利要求1的结构,其中当该冷藏室门关闭时,该冷气出口连接到冷气回流管道以排放制冰室冷气,其中该冷气回流管道设置在冰箱主体侧壁上。

14.  根据权利要求1的结构,其中该制冰单元具有制冰器和冰容器,制冰器用于通过制冰冷气冻结供应水并取出冰块,而冰容器用于容纳通过制冰器取出的冰块。

15.  根据权利要求1的结构,其中该制冰冷气引导单元具有旁路管道,该旁路管道沿着绝热盒内壁从冷气入口限定到制冰室。

16.  根据权利要求1的结构,其中该制冰冷气引导单元具有用于引导的制冰冷气导向板。

说明书

说明书冷藏室门内制冰室的冷气引导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冰箱,尤其是涉及一种冷藏室门内制冰室的冷气引导结构,其中制冰单元安装在设置于冷藏室门内部的隔热空间(在下文,称作制冰室)中,并且冷气能够最大量导入到制冰室内。
背景技术
通常,在冰箱中,通过由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以及蒸发器进行制冷循环来产生冷气从而降低内部温度,从而冷冻食物或保持食物冷却。
冰箱分为上部安装型冰箱、底部冷冻室型冰箱以及并排型冰箱,其中上部安装型冰箱中冷冻室和冷藏室上下隔开,底部冷冻室型冰箱中冷藏室和冷冻室上下隔开,并排型冰箱中冷冻室和冷藏室左右隔开。
如图1所示,底部冷冻室型冰箱具有:通过冰箱主体1的隔板11上下隔开的冷藏室2和冷冻室5;用于打开及关闭冷藏室2的冷藏室门3;以及用于打开及关闭冷冻室的冷藏室门4。
具有传统制冰单元的底部冷冻室型冰箱如图2所示。参考图2,该冰箱包括:安装在机械室中的压缩机6,其布置在冰箱主体1的后部,用于压缩制冷剂;安装在冷冻室后壁、通过制冷剂管路与压缩机6相连的蒸发器7和通风扇8,用于供给冷气;用于使冷气返回的管道9和10;以及安装在冷藏室门4内部的制冰单元12,该单元用于冰冻送入的水并取出及保存冰块。
制冰单元主要包括用于冰冻供应的水及取出冰块的制冰器20,以及用于保存由制冰器20取出的冰块的冰容器30。
以下将参考图2说明上述底部冷冻室型冰箱的制冰单元。
首先,通过蒸发器7变成低温低压蒸发状态的制冷剂流向该压缩机6,并通过压缩机6在高温高压下被压缩,而压缩的制冷剂在穿过冷凝器时被冷却和冷凝,从而变成高压液态。
被变成高压液态的制冷剂穿过膨胀阀(未示出),同时压力降低,以处于便于在蒸发器7中通过热交换进行制冷剂蒸发的状态。然后,该制冷剂再次流向进行制冷剂蒸发过程的蒸发器7。
通过用于从冰箱内热吸收的吸热反应,流向蒸发器7地制冷剂被变成低温低压的蒸发状态,同时冷却周围空气,然后流向压缩机6,从而进行制冷循环。
在这时候,通过驱动安装在蒸发器7上端的通风扇8,发热并利用经由与蒸发器7热交换的制冷剂被冷却的空气(冷气)从冷冻室5侧排放。此时,通过驱动通风扇8排放的制冷剂根据阻尼器操作而分别分流到冷冻室5和冷藏室2。
同时,经由安装在冷冻室后壁的冷气供应管道2a,冷气通过冷气排放口2b供应到冷藏室。
然后,用于冷藏室2和冷冻室5的冷气再次经由回流管9和10返回到蒸发器下侧。
在这里,排放到冷冻室5侧的冷气引入到安装在冷冻室5的制冰单元12的制冰器20内,以使制冰单元12进行制冰。
在下面参考图3详细地描述该制冰单元12。该制冰器20包括用于制造冰块的模具21;以及位于该模具21一侧以把水供应到模具21的供水单元22。
该模具21大约为半圆柱形,并具有以预定间隔向上伸出的分隔肋21a,以把冰块隔开。此外,联接单元25设置在模具21后部,以把制冰单元12固定在冷冻室。
电机单元23安装在模具21一侧。电机安装在电机单元23内,而排出器24可旋转地连接到电机的转轴上。
该排出器24安装成使转轴与该模具21的中心交叉,同时多个排出器销24a安装成与该排出器24大约垂直,并且每个以预定间隔隔开。此时,该排出器销24a分别以隔离肋21a相互隔开的间隔布置。
多个滑动杆26在模具21后上侧一直延伸到排出器24转轴附近。
此外,加热器(未示出)安装在模具21的底面上。该加热器对模具表面加热一小段时间,以熔化附着于模具表面的冰面,从而冰块容易与模具21分开。
在通过制冰反应而在制冰器20中完成制冰后,启动除冰。也就是说,在除冰操作中,该制冰器20通过安装在制冰器20底面上的加热器对其底部加热到冰块容易分离的状态。然后,通过可旋转地安装在制冰器20上的排出器24的旋转,冰块分离,并容纳在安装在制冰器20下侧的冰容器30内。
此外,冰块溢出感测臂28安装在制冰器20上,以感测装在冰容器30内的冰块量。该冰块溢出感测臂28安装成上下移动,并连接到该电机单元23内安装的控制器(未示出)上。通过冰块溢流臂28和控制器的操作,预定量的冰块装在冰容器30内。该冰容器30容纳冰块以备使用。
然而,由于该制冰单元安装在传统底部冷冻机型冰箱的冷冻室内,因此该传统底部冷冻机型冰箱具有的缺点是,冷冻室容积减小,减小的大小为安装在冷藏室内制冰单元占据的空间。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涉及一种冷藏室门内制冰室的冷气引导结构,其中该结构基本上消除了由于相关技术局限性以及缺点而出现的一个或多个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引导冷气以使冷气最大程度流到绝热制冰室内的引导单元,其中该制冰室设置在冷藏室门内部并在其中安装有制冰单元。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这样的制冰冷气进入管,该制冰冷气进入管用于把冷气引导和抽吸到冷藏室门的制冰室内,作为制冰冷气引导单元。
本发明的还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冷气引导管,该冷气引导管用于从冷藏室门的制冰室引导和排放冷气,作为制冰冷气引导单元。
本发明的再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位于制冰室不同表面上不同高度的冷气进口部和出口部。
本发明的还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冷气导向板,该冷气导向板用于把冷气引导并抽吸到冷藏室门内的制冰室,直至制冰单元的特定位置,作为制冰冷气引导单元。
本发明另外的优点、目的以及特征一部分将在随后的描述中阐述,另一部分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研究以下描述或者从本发明的实践中可知这些优点、目的和特征。从书面叙述及其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加权利要求书中具体指出的结构,可以实现和达到本发明的目的及其他优点。
为实现本发明的这些及其他优点,根据在这里具体和概括地描述的本发明的目的,提供一种冷藏室门内制冰室的冷气引导结构,该结构包括:冷藏室门;布置在该冷藏室门内部的绝热盒,其绝热并在其中具有制冰室;安装在绝热盒的制冰室的制冰单元,用于通过制冰冷气冻结供应水并容纳制冰块;用于打开并关闭该绝热盒制冰室的绝热盖;用于把制冰冷气抽吸到制冰室的冷气入口;用于把制冰冷气从制冰室排出的冷气出口;位于该冷藏室内壁的冷气供应管道,该管道经由冷气出口部供应冷气;以及制冰冷气引导单元,用于把制冰冷气引导到预定空气通道,以从制冰室抽吸制冰冷气或者把制冰冷气排放到该制冰室。
制冰冷气引导单元具有设置在制冰室相对面的冷气进入通道和冷气出口通道,以把吸入到制冰室或者从该制冰室排放的制冰冷气引导到预定空气通道。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冷藏室门内制冰室的冷气引导结构,该结构包括:在内侧具有绝热制冰室的冷藏室门;位于该制冰室内的制冰器和位于该制冰室内的冰容器,其中该制冰器用于通过制冰冷气来冷冻供应水,而冰容器用于容纳冰块;用于将制冰冷气抽吸到冰室内和把制冰冷气排放到制冰室内的冷气通道孔;以及制冰冷气引导单元,用于把抽吸或者排放到制冰室内的制冰冷气引导到预定空气通道。
应该理解的是,本发明的上述一般描述和下面详细描述两者均是典型和说明性的,并用于提供对权利要求书中限定的本发明的进一步说明。
包括的附图提供对本发明更进一步理解,同时并入以及组成申请一部分,这些附图示出了实施例并与申请一起用来阐明本发明的原理。在附图中:
图1为示出了传统的底部冷冻室型冰箱结构的视图;
图2为示出了具有安装在冷冻室内的制冰单元的传统底部冷冻室型冰箱的侧面剖视图;
图3为示出了图2制冰单元的详细视图;
图4为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底部冷冻室型冰箱的侧剖面图,其中该冰箱具有冷藏室门制冰室的冷气引导结构;
图5为示出了图4的冷藏室和冷冻室冷气供给通道的侧剖面图;
图6为示出了安装在图4的冷藏室门内制冰室中的制冰单元的视图;
图7为示出了图4绝热箱内制冰冷气引导管实例的透视图;
图8为示出了图7的制冰室内冷气流动状态的视图;
图9A和9B分别为绝热盒的侧面剖视图和剖视图,其中示出了冷气通过在图7中制冰室内的制冰冷气引导管排放的状态;
图10为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绝热盒制冰冷气引导管的透视图:
图11为示出了图10的制冰单元安装状态的视图;
图12为冷藏室门的正视图,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在底部冷冻室型冰箱冷气室门内制冰室的冷气引导结构另一个实例;
图13为示出了在图12的制冰室内冷气流动状态的视图;
图14为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具有冷藏室门内制冰室冷气通道的并排型冰箱实例的视图;以及
图15为示出了在冷藏室门内制冰室中冷气常规流动状态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了这些实施例的实例。只要可能,在整个附图中,相同的标号将表示相同或者相似部件。
图4为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底部冷冻室型冰箱的侧剖面图,其中该冰箱具有冷藏室门内制冰室的冷气引导结构。
如图4所示,该底部冷冻室型冰箱包括:位于冰箱主体101上部和下部的冷藏室102和冷冻室105;用于把冰箱内部空间隔离成冷藏室102和冷冻室105的隔板111;旋转连接到该冰箱主体101以启闭该冷藏室102和冷冻室105的门103和104;蒸发器107和多个通风扇108、108b;用于使该冷藏室102和冷冻室105的冷气返回的冷气回流管道109和110;位于该主体侧壁以允许冷冻室的冷气流向冷藏室门的冷气供应管道120和121;位于该主体侧壁以允许冷藏室的冷气流向该冷冻室的冷气回流管道128;位于该冷藏室门内部的绝热盖131和绝热盒132;以及取冰口136和用于把冰块从该绝热盒132下部分发到外部的配给器137。
该绝热盒132包括与该冷气供应管道121连接的冷气入口24;用于引导和排出制冰室冷气的制冰冷气引导管125;以及与该制冰冷气引导管125的一端连接并与该冷气回流管道128连接的冷气出口126。该冷气入口124、该制冰冷气引导管125以及该冷气出口126布置在该绝热盒132的一侧。
图5为示出了图4冷藏室和冷冻室冷气供给通道的侧剖面图。
制冰单元130安装在该冷藏室门103的制冰室130a内。该制冰单元130包括:制冰器133,其中该制冰器133利用吸入到冷气入口的冷气使供应的水冻结并把冰块排出;以及容纳通过制冰器133取出的冰块的冰容器134。该取冰口136和配给器137布置在该绝热盒132的下部。
在下文中,将描述在根据发明实施例的底部冷冻室型冰箱中的冷藏室门的制冰单元的冷气引导结构。
首先,参考图4和5,在该底部冷冻室型冰箱100中,该冷藏室102和冷冻室105通过隔板111上下隔离,而该冷藏室102和冷冻室105通过可旋转地安装在冰箱主体101上的门103和104进行启闭。
该冷气供应管道120和121以及该冷气回流管道128设置在冰箱主体101侧壁上,并从冷冻室侧壁设置到冷藏室侧壁。该冷气供应管道120和121由第一冷气供应管道120和第二冷气供应管道121组成,并利用该第一冷气供应管道120和第二冷气供应管道121之间的冷气孔123连接。作为预定的空气通道,该第一冷气供应管道120与冷冻室顶板或者冷冻室侧壁平行,而第二冷气供应管道121设置到冷藏室侧壁上。由于该冷气回流管道128从该冷藏室侧壁提供到冷冻室侧壁的冷气孔129,因此该冷气可返回到冷冻室。
另外,该绝热盒132安装在该冷藏室门103的内部,而绝热盖131用于启闭该绝热盒131。在这里,该绝热盒132和该绝热盖131由绝热材料制成,以隔断与外部的热传导。
该冷气入口124、该冷气出口126以及制冰冷气引导管125设置在该绝热盒132上。该冷气入口124和该冷气出口126设置在该绝热盒132的内部上下侧壁上,从而当该冷藏室门103关闭时,该冷气入口124和该冷气出口126牢固地固定与联接到设置在该冰箱主体101侧壁的冷气供应管道121和冷气回流管道128。
换句话说,如果该冷藏室门103关闭,则该绝热盒132的内部侧壁与该冷藏室侧壁(或者竖框)紧密接合。在这时候,该冷气入口124和该冷气出口126分别紧密接合于设置在冷藏室侧壁上部的该冷气供应管道121和该冷气回流管道128,以提供通道,从而使冷冻室冷气供应到冷藏室门的制冰室,并再次返回。在这里,填料等等也可安装在紧密结合部,以阻止冷气泄漏。
同时,该绝热制冰室130a设置在该冷藏室门103内的绝热盒132上,而该制冰单元130安装在该制冰室130a上。该取冰口136和配给器137安装在该绝热盒132的下部,以把冰块排到外部。
当该制冰单元130安装在该冷藏室门的制冰室130a上时,冷冻室冷气沿着该冷气供应管道120和121流动,然后经由该冷气入口124供应到该制冰室130a。该制冰室130a的冷气流向制冰冷气引导管125,然后排放到冷气出口126,经由冷气回流管道128再次返回到冷冻室105。
在这里,该冰箱把冷气供应到冷冻室、冷藏室和制冰室。把冷气供应到制冰室130a的通道称为第一冷气供应通道,而把冷气供应到冷冻室和冷藏室的通道称为第二冷气供应通道。
在第一冷气供应通道中,如图4所示,冷气通过蒸发器107和安装在蒸发器107上端的第二通风扇108b排放,并沿着第一冷气供应管道120、冷气孔123和第二冷气供应管道121流动,其中该第一冷气供应管道120、冷气孔123和第二冷气供应管道121设置在隔板111和主体101的侧壁上。然后,经由安装在冷藏室门103的绝热盒132的冷气入口124,该冷气供应到制冰室130a。
在这里,经由冷气供应管道120和121,固定压力风扇作为第二通风扇108b用来把冷气充分地供应到制冰室。由于该固定压力风扇以高压排放冷气,因此在排放的冷气和冷冻室之间的温差可被降低,风量可增加。
另外,冷气从绝热盒132内的制冰室130a绕过,沿着制冰冷气引导管125流动,然后排放到冷气出口126。排放的冷气沿着在主体侧壁的冷气回流管道128流动,经由冷气孔129返回到冷冻室105。
另外,如图5所示,在第二冷气供应通道中,经由设置在主体侧壁的冷气供应管道102a和冷气出口102b,通过蒸发器107和第一通风扇108排放的冷气供应到冷藏室102,并也排放到冷冻室105。
此外,经由第一和第二冷气供应通道供应的冷气沿着冷气回流管道109和110循环并引入到蒸发器下部,其中该冷气回流管道109和110设置在冷冻室后壁。
经由该第一和第二冷气供应通道的冷气供应操作可分别进行,或者可共同使用。在这里,该第一冷气供应通道用于迅速制冰的目的。在不是迅速制冰的情况中,该第一冷气供应通道可与该第二冷气供应通道一起使用。通过用户选择和制冰时间的控制,两种操作模式可单独地操作,或者也可共同使用。另外,在另外的实施例中,也可安装一个通风扇来代替第一和第二通风扇。
做为选择的是,如图6所示,该制冰单元130安装在由该绝热盒132和该绝热盖131形成的制冰室130a内。该制冰单元130包括制冰器133和冰容器134。
如图4所示,当冰箱以快速制冰模式操作时,该制冰单元130可通过提供给绝热盒132的制冰室130a的冷气(在下文中称为“制冰冷气”)使该制冰室保持在预定温度以下。因此,该制冰器133通过利用经由冷气孔123供应的制冰冷气冰冻供应水,并取出冰块放入冰容器134。该冰容器134容纳取出的冰块。另外,该制冰冷气经由冷气出口126排放。
在这时候,提供给制冰室130a的冷气沿着制冰冷气引导管125流动,然后经由冷气出口126排放。
该制冰冷气引导管125在圆周表面上沿着绝热盒132内壁设置,以具有″[″形状,作为制冰冷气引导单元。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例,与该冷气入口124连通的制冰冷气引导管也可设置在该绝热盒132的上端,并且至少一个管道可设置在该绝热盒的内壁上,以为制冰冷气提供入口通道或者出口通道。
参见图7,该制冰冷气引导管125的一端与设置在绝热盒132制冰室左下侧上的冷气排放口125a连通,另一端与设置在该绝热盒132右下侧的冷气出口126连通。因此,经由该冷气入口124而吸入到制冰室130a的制冰冷气经由该冷气排放口125a、制冰冷气出口125和冷气出口126排放。
在这里,位于该制冰冷气引导管125一侧的该冷气排放口125a安装成面对着冷气入口124。优选的是,该冷气入口124和该冷气排放口125a以对角线方向安装,以对吸入到该制冰室130a的制冰冷气进行引导,从而穿过制冰单元130和冷气排放口125a。在这里,至少一个冷气排放口125a面对冷气入口124设置或者安装在倾斜方向。
此外,该冷气入口124和该冷气出口126设置在该绝热盒132的同侧表面的上下部外侧,而该冷气排放口125a相对于该冷气入口124以对角线方向设置在该制冰室,以使冷气排放口125a和冷气出口126在该制冰冷气引导管125两侧彼此相通。
参见图8,当该制冰室130a的该冷气入口124和该冷气排放口125a以倾斜方向布置时,该制冰冷气在该制冰器133和冰容器134之间充分地流动,然后进行制冰。
下面参考图9A和9B来详细说明。图9A和9B为该绝热盒的平面剖视图和侧面剖视图。在经由布置在制冰室一侧上端的冷气入口124抽吸的冷气流向冷气排放口125a后,而冷气排放口125a布置在制冰室另一侧下端,该冷气沿着制冰冷气引导管125流动,然后经由制冰室一侧下端的冷气出口126排放。
同样地,从制冰室观察,用于抽吸冷气的冷气入口和用于排放冷气的冷气排放口安装在不同的表面上。此外,该冷气入口和该冷气排放口可设计成在相对面具有不同高度。此外,该冷气入口和该冷气出口也可在绝热盒外侧功能互换。
根据本发明,理想的是设置在该绝热盒另一侧内表面的冷气排放口125a设置成与该冷气入口124和冷气出口126形成三角形关系。此外,该制冰冷气引导管225也可安装在绝热盖上,而不是安装在作为绝热元件的绝热盒上。
图10和1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制冰冷气引导管。该制冰冷气引导管包括:设置在绝热盒232上部一侧的冷气入口224,其中该绝热盒232设置在冷藏室门203内侧;设置在该绝热盒232下部一侧的冷气出口226;设置在该绝热盒232另一内表面中间的冷气排放口225a;以及用于把冷气排放口225a与该冷气出口226在两侧连通的制冰冷气引导管225。在这里,该制冰冷气引导管225倾斜设置在该绝热盒内壁上,以具有预定宽度。
如图10和11所示,为了把在制冰室230a内的该制冰器233和冰容器234的制冰冷气保持在预定温度以下,该冷气吸入到设置在该绝热盒232一侧上端的冷气入口224内,并排放到设置在绝热盒232另一侧内表面的冷气排放口225a。
排放到该冷气排放口225a的冷气沿着倾斜布置的该制冰冷气引导管225流动,经由设置在绝热盒232一侧上端的冷气出口226排放,从而使该制冰冷气循环。在本实施例中,即使该冷气排放口225a与该冷气入口224相比布置在该绝热盒232的中间,则该制冰冷气也充分地供应到冰容器。
图12和13示出了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
图12和13示出了安装在冷气入口前部的冷气导向板。制冰冷气导向板228作为制冰引导单元设置在制冰室230a内的该制冰器233和该冰容器234之间。
该制冰冷气导向板228从该冷气入口224下侧一直安装到该制冰器233的恒定位置,并具有板状,从而经由冷气入口224吸入制冰室的该制冰冷气沿着制冰导向板228强制向上流动到制冰器233的预定位置。
在这里,该制冰导向板228从该冷气入口224一直延伸到制冰器223模具的预定部,并设置为具有预定宽度。例如,其设计成具有制冰器223模具长度的一半到三分之一,并具有与该制冰器233宽度大致相同或者更窄的宽度。
详细地参见图12和13,吸入到绝热盒232一侧的冷气入口224的制冰冷气可沿着制冰冷气导向板228沿着该制冰器233模具底面流动,以把制冰器233模具温度降到制冰室内不同位置的温度以下,从而提高制冰性能和效率。
此外,在没有安装单独的管道情况下,该制冰冷气可通过制冰冷气导向板228在该制冰室内充分地流动,而该制冰冷气可经由设置在绝热盒一侧的冷气排放口226而排放。
图14示出了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
如图14所示,本发明可用于并排型冰箱。如图所示,该并排型冰箱300通过隔板311在左右侧分隔成冷冻室305和冷藏室302,而门303和304组合来启闭冷冻室305和冷藏室302。该制冰单元安装在冷藏室门303内侧的预定高度上。
该制冰单元包括作为必要结构元件的制冰器和冰容器,并安装在绝热盒332和绝热盖331提供的绝热空间内。在该制冰单元中,该制冰冷气吸入到该冷气入口324,其中该冷气入口324设置在该冷藏室门303内侧的该绝热盒332一侧上端和下端,并经由冷气出口326排放。
换句话说,冷冻室冷气经由隔板311的引入口310和绝热盒332的冷气入口324吸入到制冰室内,并且通过制冰单元被用来制冰的冷气经由绝热盒332的冷气出口326和隔板311的冷气排放口315排放到冷冻室305,从而形成循环通道。该冷气引入口310和该冷气入口324以及该冷气出口326和该冷气排放口315组合以具有凹凸形状,从而该冷气没有漏到外部。
根据本发明,制冰冷气引导单元设置在冷藏室内部的绝热盒或者制冰室,以把制冰冷气引导到制冰室内的特定位置或者需要的通道,从而提高制冰效率。然而,如图15所示,在冷气入口424和冷气出口426设置在冷藏室门4内安装的绝热盒432的一个侧面、以把冷气抽吸和排放到制冰室430a的情况中,制冰冷气在没有较大流动情况下从制冰室430a直接经由冷气出口426排放,从而由于制冰器433和冰容器434导致制冰效率降低。
本发明在冷藏室门内部设置绝热制冰室,并在该绝热制冰室内设置制冰单元,同时形成制冰冷气引导管作为预定空气通道,以使流入制冰室的冷气最大化。本发明不仅可应用到底部冷冻室型冰箱,而且也适用于具有冷冻室和冷藏室的顶部安装型冰箱以及具有左右隔离冷冻室和冷藏室的并排型冷藏室门。
如上所述,根据冷藏室门的制冰室冷气引导结构,从冷藏室门的制冰室吸入或者排出的制冰冷气引导到预定旁路空气通道,以使流入制冰室的冷气最大化,从而提高安装在制冰室处制冰单元的制冰效率。
对于在现有技术中那些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是,能够在本发明中进行各种改型和变化。这样,本发明意在覆盖发明的这些改型和变化,而这些改型和变化均属于附加权利要求书以及其等同方案的范围内。

冷藏室门内制冰室的冷气引导结构.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冷藏室门内制冰室的冷气引导结构.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冷藏室门内制冰室的冷气引导结构.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冷藏室门内制冰室的冷气引导结构.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冷藏室门内制冰室的冷气引导结构.pdf(34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涉及一种冷藏室门内制冰室的冷气引导结构。该结构包括:冷藏室门;布置在该冷藏室门内部的绝热盒,其绝热并在其中具有制冰室;安装在绝热盒的制冰室的制冰单元,用于通过制冰冷气冻结供应水并容纳制冰块;用于打开并关闭该绝热盒的制冰室的绝热盖;用于把制冰冷气抽吸到制冰室的冷气入口;用于把制冰冷气从制冰室排出的冷气出口;以及制冰冷气引导单元,用于把制冰冷气引导到预定空气通道,以从制冰室抽吸制冰冷气或者把制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武器;爆破 > 制冷或冷却;加热和制冷的联合系统;热泵系统;冰的制造或储存;气体的液化或固化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