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前舱盖.pdf

上传人:000****221 文档编号:532562 上传时间:2018-02-21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274.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610097712.5

申请日:

2006.11.21

公开号:

CN1966310A

公开日:

2007.05.23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B60R13/02(2006.01); B60R13/08(2006.01); B62D25/10(2006.01)

主分类号:

B60R13/02

申请人:

奇瑞汽车有限公司;

发明人:

张小伟; 李中兵; 马保林

地址:

241009安徽省芜湖市经济技术开发区长春路8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芜湖安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任岗生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前舱盖,包括舱盖板(1)及固定在舱盖板内表面的支撑件,所述支撑件由轻金属铝合金板材制成的内板(2),内板的下侧表面即面向舱室的表面设有若干向上方凹陷并在上侧表面形成突起的平台(5)的凹坑(3),内板(2)在平台(5)处与舱盖板(1)连接。本发明采用铝合金板材替代原有的钢板作支撑件,材料利用率极高,材料成本低,加工很方便,生产效率高,还可以降低整车的重量。

权利要求书

1、  汽车前舱盖,包括舱盖板(1)及固定在舱盖板内表面的支撑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由轻金属板材制成的内板(2),内板的下侧表面即面向舱室的表面设有若干向上方凹陷并在上侧表面形成突起的平台(5)的凹坑(3),内板(2)在平台(5)处与舱盖板(1)连接。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前舱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板的材质为铝合金材料,内板上的凹坑(3)由冲压成型工艺冲压而成,凹坑的侧壁向凹坑内侧倾斜使得坑口截面大于坑底截面。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前舱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板的平台(5)通过粘胶与舱盖板(1)粘接,内板的边缘由舱盖板通过翻边扣合。

4、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汽车前舱盖,其特征在于车体长度方向相邻的凹坑(3)侧壁之间设有相连接的加强筋(4)。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前舱盖,其特征在于车体宽度方向相邻的凹坑壁(3)之间设有相连接的加强筋(4)。

说明书

汽车前舱盖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尤其是轿车的前舱盖,具体地说是一种可轻量化各种汽车的轻金属前舱盖。
背景技术
汽车前舱盖是汽车结构的一部分,通过两个铰链和前舱盖锁与车身连接在一起,起到保护发动机总成等零部件不受雨水和恶劣环境侵害的作用。前舱盖通常是由钢板冲压而成,由于前舱盖的纵向和横向跨度较大,舱盖表面需要有一定的刚度,并且在汽车发生正面碰撞的情况下还需要起到缓冲以保护乘员的作,因此,为了减轻重量的同时又保证强度,目前的前舱盖通常由舱盖板和固定在舱盖板下表面对其加固的支撑件组成,这种舱盖板和支撑件是由两块厚度一般为0.7-0.9MM的钢板加工而成,一块加工成舱盖板,另一块通常通过冲压做成框架式的钢结构支撑件,支撑件通过焊接和舱盖板连接。这样结构的支撑件在冲压过程中产生多块废料,降低了零件材料利用率,使得钢板材料利用率仅约54%;另一个缺点是重量比较大,整个钢结构的前舱盖重量达14公斤,与目前汽车工业要求的轻量化相背离,重量大就会增加耗油量,增加对环境的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是上述汽车前舱盖所用支撑件材料利用率低和重量较重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汽车前舱盖,通过采用轻量化材料制成的支撑件,不仅可以提高材料的利用率,还可以降低汽车前舱盖的重量,起到节能作用。
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是:汽车前舱盖,包括舱盖板及固定在舱盖板内表面的支撑件,所述支撑件由轻金属板材制成的内板,内板的下侧表面即面向舱室的表面设有若干向上方凹陷并在上侧表面形成突起的平台的凹坑,内板在平台处与舱盖板连接。
作为支撑件的内板在凹坑底部的平台处与舱盖板连接,因此,作用在舱盖板上的力通过凹坑壁传递到内板上,通过选择适合的凹坑数量和分布可以提高对舱盖板的抗凹性。
本发明的内板材质以铝合金材料最经济,且加工最容易,可以利用它的良好的延压性能将内板上的凹坑冲压成型。
此外,铝合金与钢板之间可以通过粘胶连接,并且粘接强度较高,因此本发明的内板在平台处通过粘胶与舱盖板粘接,内板的边缘由舱盖板通过翻边扣合进行加固。通过粘接还可以提高加工效率。
本发明在车体长度方向相邻的凹坑侧壁之间设置相连接的加强筋,可以提高舱盖板在车体长度方向的支撑强度,当车体前方发生碰撞时,可以对乘员起到保护作用。该加强筋可以是通过冲压成型在内板上侧表面形成的凹槽壁。
另外,在车体宽度方向相邻的凹坑壁之间也可以设置相连接的加强筋,在内板上形成网络结构,使得支撑强度提高。
本发明采用轻金属材料铝合金板材替代原有的钢板制作支撑件,通过冲压工艺在内板上很容易形成突起的连接平台,并在凹坑之间形成相互连接的加强筋结构,不仅提高的了舱盖板的抗凹性,所用材料在加工过程中几乎没有损失,材料的利用率极高,材料的成本也大幅度减低。而且加工很方便,采用的成型工艺很适合工业化大批量生产,生产效率高。内板以采用厚度为0.9-1.2mm的铝合金板材为例,重量比传统的钢结构减轻了30%以上,可以降低整车的重量,在节能环保方面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汽车前舱盖的仰视图。
图2是图1中沿A-A线剖面图。
上述图中,1、舱盖板,2、内板,3、凹坑,4、加强筋,5、平台。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由铝合金板材制成的内板2其下侧表面即面向发动机舱室的表面设有若干向上方(即在图2中由上向下方向)凹陷并在上侧表面形成突起的平台5的凹坑3,该凹坑是经冲压成型的,呈碗状,坑口为圆形,坑口直径大于坑底直径。当然凹坑也可以是六边形或其它任何合适的形状。凹坑在车体长度方向上视凹坑直径大小设置数排,本例中设三排,相邻排的凹坑交错排列,前后排的凹坑壁之间设有加强筋4,该加强筋是在内板下侧表面即面向舱室的表面向上方(即在图2中由上向下方向)冲压形成的凹槽。同一排相邻的凹坑之间也可设置加强筋(图中未示)。
内板2在平台5处通过粘胶与舱盖板1粘接。内板的边缘由舱盖板通过翻边扣合并在扣合处将内板和舱盖板用点焊加固。
前舱盖左右后尾部即图1中的上部与铰链连接的地方可以焊接加强板(图中未示),以提高前舱盖和铰链连接的强度。

汽车前舱盖.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汽车前舱盖.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汽车前舱盖.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汽车前舱盖.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汽车前舱盖.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前舱盖,包括舱盖板(1)及固定在舱盖板内表面的支撑件,所述支撑件由轻金属铝合金板材制成的内板(2),内板的下侧表面即面向舱室的表面设有若干向上方凹陷并在上侧表面形成突起的平台(5)的凹坑(3),内板(2)在平台(5)处与舱盖板(1)连接。本发明采用铝合金板材替代原有的钢板作支撑件,材料利用率极高,材料成本低,加工很方便,生产效率高,还可以降低整车的重量。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运输 > 一般车辆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