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类苯菲啶类生物碱及其抗心血管系统疾病的用途.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类苯菲啶类生物碱及其抗心血管系统疾病的用途.pdf(1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3073557 A (43)申请公布日 2013.05.01 CN 103073557 A *CN103073557A* (21)申请号 201310035542.8 (22)申请日 2013.01.30 C07D 491/056(2006.01) C07D 519/00(2006.01) A61K 31/4741(2006.01) A61P 9/10(2006.01) A61P 9/00(2006.01) A61P 29/00(2006.01) (71)申请人 沈阳药科大学 地址 110016 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文化路 103 号 (72)发明人 殷军 杨志友 。
2、韩娜 姜宝红 刘志惠 (74)专利代理机构 沈阳杰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 公司 21207 代理人 李宇彤 (54) 发明名称 一类苯菲啶类生物碱及其抗心血管系统疾病 的用途 (57) 摘要 本发明属于医药技术领域, 涉及一类具有保 护心肌细胞作用的新的苯菲啶类生物碱化合物 () 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所述化合物中 : R1至 R6、 R8至 R11为氢、 羟基、 具有 112 个碳原子的链 或环烷基、 烷氧基或酰氧基、 苄氧基、 卤素原子、 氨 基、 羟甲基、 醛基、 羰基、 丙酮基、 羧基、 磺酰氧基、 4- 甲基 - 苯磺酰氧基、 芳基磺酰氧基或 -OCONH2, R7为氢、 氧或甲基 ; 所。
3、述 R3与 R4、 R10与 R11可形成 双键。上述苯菲啶类生物碱化合物可利用多种常 规分离或者合成、 半合成手段获得。所述化合物 对缺血缺氧培养条件下的大鼠心肌细胞具有很好 的保护和促进其再生的作用, 且能显著改善冠脉 血流量, 对气滞血瘀引起的心血管系统疾病显示 出较好的应用前景。 ()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4 页 说明书 11 页 附图 1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4页 说明书11页 附图1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3073557 A CN 103073557 A *CN103073557A* 1/4 页 2 1。
4、. 具有通式 (I) 的六氢苯菲啶类生物碱或二氢苯菲啶类生物碱化合物, 其衍生物、 其 立体异构体、 其立体异构体的外消旋或非外消旋混合物, 以及其所形成的在药学上可接受 的盐或溶剂化物 : () 其中R1R6、 R8R11为氢、 羟基、 具有112个碳原子的链或环烷基、 烷氧基或酰氧基、 苄氧 基、 卤素原子、 氨基、 羟甲基、 醛基、 羰基、 丙酮基、 羧基、 磺酰氧基、 4- 甲基 - 苯磺酰氧基、 芳 基磺酰氧基或 -OCONH2, R7为氢、 氧或甲基。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化合物,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六氢苯菲啶类生物碱中, R1、 R2、 R5、 R6、 R8为羟甲基、。
5、 烷氧基或酰氧基, R3、 R4为羟基或酰氧基, R9、 R10、 R11为氢、 羟基、 烷基或 烷氧基, N 原子为仲或叔 N 形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二氢苯菲啶类生物碱中, R3与R4、 R10与 R11形成双键 ; N 原子可以为叔或季 N 形式。 4. 根据权利要求 3 所述的化合物, 其特征在于, R8为 -CH2COCH2、 O、 NH 时, 与另一分子化 合物形成二聚体形式。 5.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化合物, 其特征在于, R2为 OH、 CH3COO、 SO3H 或 R1为 OH、 OCH3 或 R4为 OH、 OCH3或 R6为 C。
6、H3时优选。 6. 根据权利要求 3 所述的化合物, 其特征在于, R8为 CH2OH、 CH2COCH3、 OCH3、 OH 或 CH3且 为 S 构型时优选, 所述化合物及其衍生物、 其立体异构体、 其立体异构体的外消旋或非外消 旋混合物, 以及其所形成的在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或溶剂化物。 7. 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化合物, 所述化合物优选 :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073557 A 2 2/4 页 3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073557 A 3 3/4 页 4 。 8.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化合物,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化合物从东北延胡索 (Corydalis amb。
7、igua) 或紫堇属其他植物中提取得到。 9.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化合物,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是指与盐酸、 硫酸、 氢溴酸、 磷酸、 硝酸、 碳酸, 甲酸、 乙酸、 琥珀酸、 柠檬酸、 乳酸、 富马酸、 酒石酸、 苯甲酸、 对甲基苯磺酸、 甲基磺酸、 萘磺酸、 葡萄糖酸、 氢氧化钠、 氢氧化钾, 氢氧化钙、 氨、 乙醇胺、 二 乙醇胺、 三乙醇胺、 N- 甲基葡萄糖胺、 三 -(羟甲基) - 甲胺形成的化学计量形式和非化学计 量形式的盐。 10. 一种药物组合物, 其特征在于, 包含权利要求 1-9 任何一项所述的化合物, 其衍生 物、 其立体异构体、 其立体异构体的外。
8、消旋或非外消旋混合物, 以及其所形成的在药学上可 接受的盐或溶剂化物中的两种或多种。 11. 一种药物组合物, 其特征在于, 包含权利要求 1-9 任何一项所述的化合物, 其衍生 物、 其立体异构体、 其立体异构体的外消旋或非外消旋混合物, 以及其所形成的在药学上可 接受的盐或溶剂化物和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 12. 权利要求 1-9 任何一项所述的化合物或权利要求 10 或 11 所述的组合物在制备预 防和治疗与心肌细胞缺血缺氧相关的疾病药物中的应用。 13. 根据权利要求 12 所述的应用,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与心肌细胞缺血缺氧相关的疾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073557 A 4。
9、 4/4 页 5 病包括心肌梗死、 冠心病、 心律不齐、 心肌炎、 气滞血瘀引起的心绞痛。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073557 A 5 1/11 页 6 一类苯菲啶类生物碱及其抗心血管系统疾病的用途 0001 技术领域 : 本发明涉及医药技术领域, 具体是一类苯菲啶类生物碱及其预防与治疗心血管系统疾 病的用途。 0002 背景技术 : 心肌血液供求失调所引起的心肌缺血缺氧状态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或心肌耗氧 量增加引起的。 在发达国家或是发展中国家, 由心肌细胞缺血缺氧导致的心脏病(ischemic heart disease, IHD), 均是重要的致死性和致残性疾病, 流行性广且。
10、危害严重, 严重威胁着 人类健康。 0003 既往认为心肌细胞坏死是心肌缺血损伤的病理机制, 近年来细胞凋亡在心血管系 统疾病 ( 如心衰、 心梗、 心律失常等 ) 发病机制中的作用逐渐被认识, 有研究表明凋亡可能 是心肌缺血损伤机制的一个重要环节。 因此, 改善心肌缺血缺氧环境, 促进缺血缺氧状态下 心肌细胞的再生, 是预防和改善心血管系统疾病的重要策略。 0004 东北延胡索Corydalis ambigua Cham. et Schlecht. var. amurensisMaxim.为 罂粟科紫堇属植物东北延胡索的干燥块茎。 中药志 和 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介绍了其主 要分布于东北, 作。
11、为民间用药, 具有活血、 散瘀、 理气、 止痛的功效。早在 雷公炮炙论 中就 有 “心痛欲死、 速觅延胡” , 说明在南北朝时期就将其应用于治疗心脏系统疾病。 0005 据报道, 同属植物延胡索中的总生物碱对急性心肌缺血具有改善和保护作用, 前 人只对东北延胡索镇痛和抗溃疡的作用进行了系统研究。 在前期的研究中发现东北延胡索 生物碱主成分与延胡索有很大差别, 为进一步探讨东北延胡索的新用途, 发明人采用活性 追踪的方法对东北延胡索 (C. ambigua var. amurensis) 中的苯菲啶类生物碱化合物进行 了分离和保护缺血缺氧心肌细胞活性测试及构效关系研究, 发现了具有通式 (I) 。
12、的苯菲啶 类生物碱化合物在治疗心肌缺血缺氧等心血管系统疾病中的新用途。 0006 发明内容 :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类预防与治疗心脏系统相关疾病的, 从植物中提取分离或者 通过合成、 半合成手段获得的具有通式 (I) 的苯菲啶类生物碱及其衍生物、 立体异构体、 其 立体异构体的外消旋或非外消旋混合物以及其所形成的在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或溶剂化物。 0007 具有通式 (I) 的苯菲啶类生物碱的结构如式 I 所示 : (I) 其中 : 说 明 书 CN 103073557 A 6 2/11 页 7 R1至 R6、 R8至 R11为氢、 羟基、 具有 112 个碳原子的链或环烷基、 烷氧基或酰氧基、。
13、 苄氧 基、 卤素原子、 氨基、 羟甲基、 醛基、 羰基、 丙酮基、 羧基、 磺酰氧基、 4- 甲基 - 苯磺酰氧基、 芳 基磺酰氧基和 -OCONH2, R7为氢、 氧或甲基 ; 所述二氢苯菲啶类生物碱 R3与 R4、 R10与 R11形成 双键, N 原子为叔或季 N 形式, R8为 -CH2COCH2、 O、 NH 时可与另一分子化合物形成二聚体 ; 上 述化合物及其立体异构体、 其立体异构体的外消旋或非外消旋混合物。 0008 二氢苯菲啶类生物碱 8 位立体构型为 S 时优先, 所述取代基 R8为 CH2OH、 CH2COCH3、 OCH3、 OH、 CH3时优选 ; 六氢苯菲啶类生物。
14、碱, 取代基 R3为 OH、 CH3COO、 SO3H 或 R1为 OH、 OCH3 或 R5为 OH、 OCH3或 R7为 CH3时优选。上述化合物及其衍生物、 其立体异构体、 其立体异构 体的外消旋或非外消旋混合物, 以及其所形成的在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或溶剂化物。 0009 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 所述的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是指与无机酸如盐酸、 硫 酸、 氢溴酸、 磷酸、 硝酸、 碳酸, 有机酸如甲酸、 乙酸、 琥珀酸、 柠檬酸、 乳酸、 富马酸、 酒石酸、 苯甲酸、 对甲基苯磺酸、 甲基磺酸、 萘磺酸、 葡萄糖酸, 碱金属氢氧化物如氢氧化钠、 氢氧化 钾, 碱土金属如氢氧化钙、 氨, 胺如。
15、乙醇胺、 二乙醇胺、 三乙醇胺、 N- 甲基葡萄糖胺、 三 -(羟 甲基) - 甲胺形成的化学计量形式和非化学计量形式的盐。 0010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案中, 具有通式 (I) 的苯菲啶类生物碱可以制备成晶形或 非晶形, 并且如果是晶体, 则其可以任选成为溶剂化物, 例如作为水合物。本发明在其范围 内包括化学计量的溶剂化物 (水合物) 以及含有可变量溶剂 (例如水) 的化合物。 0011 本发明在另一方面提供一种药物组合物, 采用以单体化合物或者选择其中任意两 个或者多个单体以任意比例进行组合的复方形式, 其中可含有具有通式 (I) 的苯菲啶类生 物碱、 其衍生物、 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或溶剂。
16、化物。 0012 在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中, 还可选含有任何适用的药用辅料或载体。该药用辅料 或载体是任何适用于制备该制剂的常规药用辅料或载体。 0013 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可以使用各种合适的剂型。 该剂型是按照常规方法制成的口 服给药的内用剂型及非口服给药的注射剂和外用剂型。 0014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案, 所述的与心肌细胞缺血缺氧相关的疾病包括心肌梗 死、 冠心病、 心律不齐、 心肌炎、 气滞血瘀引起的心绞痛等心血管系统疾病。 0015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案, 具有通式 (I) 的苯菲啶类生物碱及其衍生物、 立体异 构体、 其立体异构体的外消旋或非外消旋混合物, 以及其所形成的在药。
17、学上可接受的盐或 溶剂化物, 亦可用于与心肌细胞缺血缺氧相关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0016 在前期的研究中, 发明人对由东北延胡索中分离得到的各种生物碱类化合物进行 了保护心肌细胞的测试实验和构效关系研究, 结果发现只有通式 (I) 的苯菲啶类生物碱对 缺血性心肌细胞和心脏器官具有强烈的保护作用, 表明该类生物碱化合物可能会是新型有 效的治疗心血管系统疾病的药物。 0017 附图说明 : 图 1 为化合物 117 在四个不同浓度下对诱导大鼠缺血缺氧心肌细胞保护的存活率实 验结果。所有的化合物均能显著增加细胞存活率, 每一浓度下重复测定三次。 (*p0.05 VS Control, *p0.01 。
18、VS Control) 。 0018 具体实施方式 :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阐述, 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发明。 说 明 书 CN 103073557 A 7 3/11 页 8 0019 实施例 1 : 苯菲啶类生物碱 1-17 的制备 东北延胡索根茎 40.8 kg, 粉碎后用 80% 乙醇加热回流提取 3 次, 每次 2h, 合并提取液, 减压回收乙醇, 浓缩至干得浸膏 6.8kg, 将浸膏用 1% 盐酸溶解, 调 PH3-4, 静置 12h, 滤去沉 淀, 上清液用氨水调 PH10, 分别用等体积石油醚、 氯仿、 乙酸乙酯、 正丁醇各萃取 6 次, 得石 油醚层 151.5g。
19、, 氯仿层 263.2g, 乙酸乙酯层 19.6g, 正丁醇层 343.9g, 对富有生物碱的石油 醚层和氯仿层进行硅胶柱色谱分离。 将石油醚层通过硅胶柱色谱分离, 采用石油醚 : 丙酮系 统洗脱, 分成六个馏分 A-F, 其中馏分 C(2.9g) 经氧化铝柱色谱 (石油醚 : 丙酮 10:1) 、 凝胶 柱色谱得到次馏分 C1、 C2, C1 经凝胶柱色谱 (二氯甲烷 : 甲醇 1:1) 、 高效液相制备色谱 (甲 醇 : 水 90:10) 得化合物 7, C2 经反复氧化铝柱色谱、 高效液相制备色谱 (甲醇 : 水 80:20) 得化合物 8、 9 ; 馏分 D (0.8g) 经氧化铝柱色。
20、谱、 凝胶柱色谱得化合物 1、 4、 6 ; 馏分 E (10.0g) 经氧化铝柱色谱, 采用石油醚 : 丙酮洗脱得次馏分 E1、 E2, 其中 E1 经凝胶柱色谱 (二氯甲烷 : 甲醇 1:1) 得化合物 5、 11 ; E2 经重结晶 (二氯甲烷 : 甲醇 2:1) 和手性制备色谱 (Hexane : DCM : IPA =50 : 20 : 30) 得化合物 2、 3。将氯仿层通过硅胶柱色谱分离, 采用二氯甲烷 : 甲醇 系统洗脱, 分成 A-D 四个馏分, 其中馏分 A 经重结晶得化合物 10 ; 馏分 B 经硅胶柱色谱, 采 用二氯甲烷 : 丙酮洗脱, 得次馏分B1、 B2, 其中B。
21、1经凝胶色谱 (二氯甲烷 : 甲醇 1:1) 、 重结晶 (二氯甲烷 : 甲醇 5:1) 得化合物 14 ; B2 经硅胶柱色谱 (石油醚 : 二氯甲烷 : 丙酮 =5:5:1) 得 化合物 12、 13、 15。馏分 C 经硅胶柱色谱 (二氯甲烷 : 丙酮 =2:1) 、 凝胶柱色谱 (二氯甲烷 : 甲 醇 1:1) 和液相制备色谱 (甲醇 : 水 =60:40) 得化合物 16、 17。利用一维、 二维核磁共振波谱 技术及 CD、 X-ray 方法确定了化合物的平面及立体结构。 0020 实施例 1 所得具有通式 (I) 的苯菲啶类生物碱及其 13C-NMR 数据、 理化常数数据见 附表 。
22、14。 0021 实施例2 : 实施例1中具有通式 (I) 的苯菲啶类生物碱化合物对缺血缺氧心肌细胞 的保护作用试验 细胞存活率实验 : 采用MTT法测试了苯菲啶类生物碱化合物1-17在缺血缺氧培养条件下, 对H9C2心肌细 胞的体外保护作用 (结果见附图 1) 。活性测试方法如下 : 实验设正常组 (有血有氧条件) 、 阴性对照组 (无血无氧条件) 、 阳性对照组 (丹酚酸 B/ Sal B) 、 和四个不同浓度 (0.01, 0.1, 1, 10, 100 M) 的待测样品 (化合物 1-17) 。H9C2 心肌细胞正常培养至 80%-90% 融合, 胰蛋白酶消化后, 加入含 10% 胎牛。
23、血清的 DMEM 高糖培 养基配成 5104/ml 的细胞悬液, 接种于 96 孔板中, 每孔 100ul, 十字摇匀放入 HF-90 培养 箱, 37、 5%CO2正常培养 24h。实验组更换新的含不同浓度被测样品的无血清 DMEM 低糖培 养液, 阴性对照组则更换新的含等体积溶剂的无血清DMEM低糖培养液, 每组设3个平行孔, 放入 HF-100 培养箱 37、 5% CO2、 1%O2培养 24h。弃去上清液, 加入 2 倍于培养液的 PBS, 静 置30S, 吸去PBS, 每孔加80ul无血清DMEM低糖培养基, 20ul MTT, 放入HF-90培养箱37、 5% CO2孵育 4h。。
24、4h 后, 每孔加入 50ul 三联液, 第二天用酶标仪在 595nm 波长下进行检测吸 光度值。按下列公式计算药物对心肌细胞存活率的影响 : 心肌细胞存活率 (%) = A595(实验组) / A595( 正常组 ) 100% 以不同样品浓度为横坐标, 以细胞存活率为纵坐标作图, 用 spss13.0 软件中的 One-Way ANOVA 分析 LSD 和 Dunnett s T3 检验评价实验组与对照组存活率的差异, 活性测 说 明 书 CN 103073557 A 8 4/11 页 9 试结果见附图 1。 0022 细胞外液 LDH 活性测定 : 如细胞存活率实验中所述, 取心肌细胞悬液。
25、接种到 24 孔板, 每组 3 孔, 取化合物 10 的 四个不同浓度 (0.01, 0.1, 1, 10, 100 M) , 分组及药物处理同前述。 收集各组细胞上清 培养液, 按照试剂盒要求的方法检测培养液中 LDH 含量, 测定结果见附表 6。 0023 细胞内 MDA、 ATP 酶含量测定 : 如细胞存活率实验中所述, 取心肌细胞悬液接种到 24 孔板, 每组 3 孔, 取化合物 10 的 四个不同浓度 (0.01, 0.1, 1, 10, 100 M) , 分组及药物处理同前述。收集各组细胞, 用 超声波细胞粉碎仪将其破碎, 按照试剂盒要求的方法检测细胞内MDA及ATP酶含量, 测定。
26、结 构见附表 6。 0024 实施例3 : 实施例1中具有通式 (I) 的苯菲啶类生物碱化合物对离体兔心血管作用 的实验 离体兔心灌注实验 : 体重 2.0kg 雌雄家兔 6 只, 按照 Langendorff 氏法灌注心脏, 分别 从插管注入各化合物 0.1mg、 0.3mg , 间隔一定时间测定每 30s 内冠脉流量, 同时连续扫描 记录心收缩曲线。 0025 测定数据见附表 7, 结果表明, 各化合物均能明显减弱心肌收缩力, 表现为心肌收 缩曲线的振幅明显降低, 而冠脉血流显著增加。 说 明 书 CN 103073557 A 9 5/11 页 10 0026 说 明 书 CN 10307。
27、3557 A 10 6/11 页 11 说 明 书 CN 103073557 A 11 7/11 页 12 说 明 书 CN 103073557 A 12 8/11 页 13 说 明 书 CN 103073557 A 13 9/11 页 14 说 明 书 CN 103073557 A 14 10/11 页 15 注 : *p0.05 VS 阴性对照组 , *p0.01 VS 阴性对照组 , #p0.05 VS 阳性对照组 (100 M/L), 与损伤组比较, 化合物 10 在 10-6和 10-5 mol/L 时 LDH 外漏减少, MDA 含量显 著减少, ATP 酶活力显著增加, 表明缺氧损伤心肌细胞得到一定恢复。 0027 说 明 书 CN 103073557 A 15 11/11 页 16 。 说 明 书 CN 103073557 A 16 1/1 页 17 图 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073557 A 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