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转向柱吸能装置.pdf

上传人:111****11 文档编号:532356 上传时间:2018-02-21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326.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610040912.7

申请日:

2006.08.07

公开号:

CN1958369A

公开日:

2007.05.09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B62D1/19(2006.01)

主分类号:

B62D1/19

申请人:

奇瑞汽车有限公司;

发明人:

李杨

地址:

241009安徽省芜湖市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长春路8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芜湖安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蒋光恩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转向柱吸能装置,包括转向柱、与转向柱连接的轴芯、以及布置在转向柱外壳体上的下支架和上支架,在所述下支架能够沿转向柱作变阻力的轴向滑动;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能够有效解决在车辆碰装过程中,冲击能量吸收不够,另外导致方向盘及气囊位置不稳定的技术问题,能够达到使碰撞时施加于驾驶者的能量稳定,能量吸收持续充分;同时,还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使用寿命长等特点。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汽车转向柱吸能装置,转向柱(2)、与转向柱(2)连接的轴芯(1)、以及布置在转向柱(2)外壳体上的下支架(5)和上支架(3),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下支架(5)能够沿转向柱(2)作变阻力的轴向滑动。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转向柱吸能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转向柱(2)与下支架(5)之间设有突出耳,突出耳与转向柱(2)之间为固定连接。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汽车转向柱吸能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突出耳的外侧部设有滑槽(7)。

4、
  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汽车转向柱吸能装置,其特征在于,从所述转向柱(2)的端部到中心的方向上,所述滑槽(7)的槽缝(10)间距由大到小。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转向柱吸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支架(5)的横截面呈“U”形。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汽车转向柱吸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支架(5)上设有销钉(6),所述下支架(5)通过销钉(6)与滑槽(7)连接。

7、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汽车转向柱吸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销钉(6)可以沿滑槽(7)的方向,作变阻力运动。

8、
  如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一种汽车转向柱吸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支架(5)上包括一支撑托架,所述支撑托架上设有一突出部分(8),该突出部分(8)引导下支架(5)在转向柱(2)上作轴向运动。

说明书

一种汽车转向柱吸能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转向柱吸能装置。
背景技术
通常,车辆普遍采用倾斜式布置的转向柱结构。在汽车正面碰装过程中,转向柱沿着车辆纵向的能量,通常是以冲击载荷作用于驾驶者。因此,通过溃缩方式转向柱对能量吸收不充分,只占冲击能量的很少部分。另外,通常采用转向柱倾斜布置方式,当发生碰撞后,转向柱支承托开,不能保持方向盘位置的相对稳定。因而,导致气囊对驾驶者膨胀的位置和形式也不稳定。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在车辆碰装过程中,由于采用倾斜式布置的转向柱,导致对碰装的冲击能量吸收不够,另外导致方向盘及气囊位置不稳定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汽车转向柱吸能装置。
本发明的构思是,提供一种汽车转向柱吸能装置,包括转向柱、与转向柱连接的轴芯、以及布置在转向柱外壳体上的下支架和上支架,在所述下支架能够沿转向柱作变阻力的轴向滑动;
在所述转向柱与下支架之间设有突出耳,突出耳与转向柱之间为固定连接;
在所述突出耳的外侧部设有滑槽;
从所述转向柱的端部到中心的方向上,所述滑槽的槽缝间距由大到小;
所述下支架的横截面呈“U”形;
所述下支架上设有销钉,所述下支架通过销钉与滑槽连接;
所述销钉可以沿滑槽的方向,作变阻力运动;
所述下支架上包括一支撑托架,所述支撑托架上设有一突出部分,该突出部分引导下支架在转向柱上作轴向运动。
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能够有效解决在车辆碰装过程中,冲击能量吸收不够,另外导致方向盘及气囊位置不稳定的技术问题,能够达到使碰撞时施加于驾驶者的能量稳定,能量吸收持续充分;同时,还具有结构简单、成本底、使用寿命长等特点。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转向柱支撑装置的侧视图;
图2是表示转向柱碰撞后沿车辆前进方向移动后的侧视示意图;
图3是表示转向柱碰撞后沿车辆前进方向移动后的俯视示意;
图4是表示图3的A-A剖视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立体图。
其中,1为芯轴;2为转向柱;3为上支架;4为安装块;5为下支架;6为销钉;7为滑槽;8为突出部分;10为槽缝;11为孔边缘。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汽车转向柱吸能装置,包括转向柱2、与转向柱2连接的轴芯1、以及布置在转向柱2外壳体上的下支架5和上支架3,在所述下支架5能够沿转向柱2作变阻力的轴向滑动;在所述转向柱2与下支架5之间设有突出耳,突出耳与转向柱2之间为固定连接;在所述突出耳的外侧部设有滑槽7;从所述转向柱2的端部到中心的方向上,所述滑槽7的槽缝10间距由大到小;所述下支架5的横截面呈“U”形;所述下支架5上设有销钉6,所述下支架5通过销钉6与滑槽7连接;所述销钉6可以沿滑槽7的方向,作变阻力运动;所述下支架5上包括一支撑托架,所述支撑托架上设有一突出部分8,该突出部分8引导下支架5在转向柱2上作轴向运动。
所述下支架5包括一支承托架,该支承托架固定的安装在车体上。支承托架下部环绕转向柱2,并且相对于销钉6位置偏上,以保证转向柱2向下延伸后仍然保持转向柱2轴向位置;销钉6:该销钉6连接固定转向柱2支撑托架和转向柱2,并穿过转向柱2上的支架,该支架上有轴向滑槽7,这样可以保持转向柱2沿滑槽7即转向柱2轴向移动,并且导槽形状为由宽渐变窄。使碰撞时施加于驾驶者的能量稳定。能量吸收持续充分。
如图1-6所示,其中转向柱2通过支架及下支架5固定在车体上。上支架3为公知,它包括:托架,该托架固定在转向柱2上;安装块4,该安装块4与托架结合,并固定在车体上。
下支架5由U型支架和连接板通过螺栓连接到车体。并且通过销钉6连接到转向柱2上的滑槽7上,滑槽7固定在转向柱2前端两侧。滑槽7有开孔及与孔联通的沿轴向的宽度尺寸渐变小的槽缝10。销钉6通过孔连接下支架5及滑槽7,将转向柱2和车体连接。当销钉6脱开滑槽7孔时,销钉6可以沿滑槽7方向被引导。槽缝10尺寸由大变小,而且都小于销钉6的直径,这样当销钉6沿滑槽7运动时滑槽7就会变形吸收转向柱2的冲击载荷。
而且,下支架5后部的突出部分8位于销钉6相对于转向柱2的偏后(靠近转向盘)部分,当支架脱开时可以通过销钉6滑槽7和下支架5的突出部分8限制转向柱2围绕销钉6的转动。
如图2、图3车辆迎面碰撞时,同过方向盘传递的作用力沿转向柱2的轴向施加冲击载荷,支架从安装块4中沿车辆纵向脱出,销钉6压溃滑槽7孔边缘11进入槽缝10,并由槽缝10导引,转向柱2沿车辆纵向前移动。
这时,下支架5的突出部分8抵住转向柱2,使转向柱2始终沿轴向移动。这样就保证方向盘的位置没有上下方向的摆动,可以使驾驶者受到气囊较好的保护。
并且,当销钉6进入滑槽7后沿槽缝10移动,由于槽缝10尺寸变窄,并且滑槽7的强度很大,这就将转向柱2的冲击载荷转化为滑槽7的变形而吸收。
应当知道,本发明不只限于上述实施例。例如当销钉66和滑槽77分别布置于转向柱2和下支架5时也可获得与上述实施例相同的效果。
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能够有效解决在车辆碰装过程中,冲击能量吸收不够,另外导致方向盘及气囊位置不稳定的技术问题,能够达到使碰撞时施加于驾驶者的能量稳定,能量吸收持续充分;同时,还具有结构简单、成本底、使用寿命长等特点。

一种汽车转向柱吸能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一种汽车转向柱吸能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一种汽车转向柱吸能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汽车转向柱吸能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汽车转向柱吸能装置.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转向柱吸能装置,包括转向柱、与转向柱连接的轴芯、以及布置在转向柱外壳体上的下支架和上支架,在所述下支架能够沿转向柱作变阻力的轴向滑动;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能够有效解决在车辆碰装过程中,冲击能量吸收不够,另外导致方向盘及气囊位置不稳定的技术问题,能够达到使碰撞时施加于驾驶者的能量稳定,能量吸收持续充分;同时,还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使用寿命长等特点。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运输 > 无轨陆用车辆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