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受控生态生保系统环境条件下的植物栽培系统.pdf

上传人:1520****312 文档编号:529125 上传时间:2018-02-21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545.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110246818.8

申请日:

2011.08.26

公开号:

CN102349436A

公开日:

2012.02.15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A01G 31/02申请日:20110826|||公开

IPC分类号:

A01G31/02; A01G9/20

主分类号:

A01G31/02

申请人:

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

发明人:

郭双生; 艾为党; 唐永康; 秦利锋; 朱景涛; 马加炉; 柯钢; 姜茜

地址:

100094 北京市海淀区北清路26号院总装备部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受控生态生保系统集成试验平台的植物栽培系统。该系统包括净水储箱、潜水泵、控制单元组件、酸液储罐、碱液储罐、营养液母液储罐、四通道蠕动泵、单通道蠕动泵、营养液储箱、传感器组件、离心泵、手动调节阀门组件、光照系统、植物栽培床组件、营养液收集箱等。在控制单元组件的监测控制下,按一定比例抽取净水储箱、酸液储罐、碱液储罐和营养液母液储罐中的液体,完成对栽培植物所需营养液的配制。营养液储箱、离心泵、手动调节阀门组件、光照系统、植物栽培床组件、营养液收集箱以及离心泵形成栽培植物的营养液输送管路。该发明不仅适用于受控生态生保技术试验平台,而且能为高效集约化农业生产提供新的技术途径。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受控生态生保系统环境条件下的植物栽培系统, 其特征在于 : 该系统包括净水储箱 1、 潜水泵 2 和 3、 控制单元组件 4、 酸液储罐 8、 碱液储罐 9、 母液 A 储罐 5 和 23、 母液 B 储罐 6 和 24、 母液 C 储罐 7 和 25、 四通道蠕动泵 10 和 26、 单通道蠕动 泵 11 ~ 12 和 21 ~ 22、 营养液储箱 13 和 27、 传感器组件 14 和 28、 离心泵 15(20、 29 和 33)、 手动调节阀门组件 16 和 33、 光照系统 17、 植物栽培床组件 18 和 31、 营养液收集箱 19 和 32 以及管路附件。
2: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受控生态生保系统环境条件下的植物栽培系统, 其特征在 于该植物栽培系统实际是两套系统。两套栽培系统共用冷凝水箱 1、 控制单元组件 4、 酸液 储罐 8、 碱液储罐 9 以及光照系统 17。
3: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受控生态生保系统环境条件下的植物栽培系统, 其特征在 于整个营养液输送及回收设计成 “营养液储箱 13+ 营养液收集箱 19” 的二级水箱结构。
4: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受控生态生保系统环境条件下的植物栽培系统, 其特征在 于培养床架 39 侧面墙壁上安装有采用吸风方式为植物送风的小轴流风扇 38, 每台风扇独 立进行空气循环。
5: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受控生态生保系统环境条件下的植物栽培系统, 其特征在 于由产生 670nm 红光和产生 480nm 蓝光的两种二极管按照数量为 88%∶ 12%的比例、 经一 定排列后形成空间植物模拟光源的 LED 灯板结构植物光照系统 17。

说明书


一种受控生态生保系统环境条件下的植物栽培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植物栽培系统, 具体来说涉及一种用于长期载人航天环控生保技 术研究领域, 特别是涉及空间站、 地外航天器以及星球基地等载人航天空间环境条件下的 植物栽培系统。
     背景技术
     就目前航天技术发展水平来看, 人类并非不能登上月球或火星等地外星球, 而关 键问题是无法长期驻留, 这其中的重要瓶颈之一就是缺乏基本的乘员生存保障条件 --- 食 物、 氧气和水的持续供应。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途径就是建立与之相适应的长期载人航天 生命保障系统 - 受控生态生命保障系统。
     受控生态生保系统是以生物学、 生态学和环境科学为依据, 以地球生物圈的基本 结构和功能为参考, 以光合作用为出发点, 综合集成和应用各种现代先进技术, 组织和协调 系统中 “生产者” 、 “消费者” 与 “分解者” 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实现系统内物质的定向 转化和循环利用, 从而合理、 高效、 有序地持续生产乘员生存所需的食物、 氧气和水等全部 最基本的生保物资。在真正建成一个大型复杂的空间基地受控生态生保系统之前, 有必要 在地面上首先建成用于综合模拟研究的受控生态生保系统地基试验平台。 通过该平台开展 整个密闭生态系统环境因素对生物生长过程及人生存的可能影响, 从而为将来建立真正的 空间基地受控生态生保系统提供科学依据。
     到目前为止, 在我国除了一些分散的、 单独的、 基础性单元研究工作和试验外, 还 没有建立起具有一定规模的太空受控生态生保系统综合模拟平台。 植物栽培系统作为受控 生态生保系统综合模拟平台的关键子系统之一, 目前国内同样缺乏集成系统建设方面的研 究, 更谈不上开展整个密闭生态系统环境因素对植物生长响应规律、 生理生化、 遗传变异、 废物处理及循环利用、 类土壤基质制备与应用、 系统兼容匹配规律及调控机理等其中蕴含 的若干重大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因此, 本植物栽培系统从集成平台建 设入手开展相关的研究工作, 从而为我国未来长期载人航天任务用的生保系统作好科学与 技术上的准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设计一套全封闭状态下受控生态生保系统集成试验平台用植 物栽培系统, 解决受控生态生保系统集成试验平台内环境的空气成分, 特别是氧和二氧化 碳的维持、 处理和净化等技术问题 ; 解决内部乘员生存所需的食物和氧气最基本的生保物 资来源以及循环大气问题。为研究植物、 动物、 微生物在密闭条件下生长、 发育和繁殖的变 化过程与规律以及人与它们相互间的协调性、 共存能力、 平衡问题和可循环性、 可控程度和 密闭程度等技术课题提供基本的试验保障条件。
     实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
     本发明针对受控生态生保系统全封闭的特点, 按照集成试验平台舱体内部环境温
     湿度监测及控制、 大气总压及气体成分维持及控制、 大气微量污染物监测及控制、 大气微生 物监测及控制、 植物栽培系统、 乘员舱系统等相关分系统在集成试验平台总体上的结构布 局和设计, 结合植物生长的要求和特点, 设计出了受控生态生保系统用植物栽培系统, 其系 统组成及原理如图 1 所示。该系统包括冷净水储箱 1、 潜水泵 2 和 3、 控制单元组件 4、 酸液 储罐 8、 碱液储罐 9、 母液 A 储罐 5 和 23、 母液 B 储罐 6 和 24、 母液 C 储罐 7 和 25、 四通道蠕 动泵 10 和 26、 单通道蠕动泵 11 ~ 12 和 21 ~ 22、 营养液储箱 13 和 27、 传感器组件 14 和 28、 离心泵 15(20、 29 和 33)、 手动调节阀门组件 16 和 33、 光照系统 17、 植物栽培床组件 18 和 31、 营养液收集箱 19 和 32 及管路附件等。净水储箱 1、 酸液储罐 8、 碱液储罐 9 以及母液 A 储罐 5 和 23、 母液 B 储罐 6 和 24、 母液 C 储罐 7 和 25 在控制单元组件 4 的监测控制下, 分 别在营养液储箱 13 和 27 中完成对栽培植物所需营养液的配制。营养液储箱 13 和 27、 离心 泵 15(20、 29 和 33)、 手动调节阀门组件 16 和 33、 光照系统 17、 植物栽培床组件 18 和 31、 营 养液收集箱 19 和 32 及管路附件组成植物的营养液输送路径。
     针对栽培植物所需的光照问题, 设计了植物光照模拟系统 17。 光照模拟系统 17 的 主要部件为 LED 灯板 35, 该灯板由可产生红光和蓝光的两种二极管按照一定数量比例、 经 一定排列后形成特殊光源, 如图 3 所示, 满足栽培植物的生长发育需求。 附图说明
     图 1 为受控生态生保系统用植物栽培系统构成及原理图 ; 图 2 为植物栽培床结构图 ; 图 3 为植物栽培系统中光照部分的 LED 灯板布局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 1 所示, 整个受控生态生保系统集成试验平台用植物栽培系统实际是两套系 统, 可分别用于两类植物 ( 可分别称为植物 I 和植物 II) 的栽培。两套栽培系统共用净水 储箱 1、 控制单元组件 4、 酸液储罐 8 和碱液储罐 9。
     以植物 I 为例, 如图 1, 净水储箱 1、 潜水泵 3、 控制单元组件 4、 酸液储罐 8、 碱液储 罐 9、 母液 A 储罐 5、 母液 B 储罐 6、 母液 C 储罐 7、 四通道蠕动泵 10、 单通道蠕动泵 11 和 12、 营养液储箱 13、 传感器组件 14、 离心泵 15 和 20、 手动调节阀门组件 16、 光照系统 17、 植物 栽培床组件 18、 营养液收集箱 19 以及管路附件等构成了植物 I 的栽培系统。其中, 净水储 箱 1、 潜水泵 3、 控制单元组件 4、 酸液储罐 8、 碱液储罐 9、 母液 A 储罐 5、 母液 B 储罐 6、 母液 C 储罐 7、 四通道蠕动泵 10、 单通道蠕动泵 11 和 12、 营养液储箱 13、 传感器组件 14 以及管路 附件等又构成了栽培系统中营养液的监测及配制部分, 通过对营养液的 pH 值、 液位等相关 信息的监测, 在营养液储箱 13 中完成对营养液的配制。此外, 营养液储箱 13、 离心泵 15 和 20、 手动调节阀门组件 16、 光照系统 17、 植物栽培床组件 18、 营养液收集箱 19 以及管路附件 等构成了栽培系统中营养液的输送及回收。营养液储箱 13 中的营养液通过离心泵 15 经管 路被输送到植物栽培床组件 18 的每个培养盘 37 中 ; 经植物栽培固定板 36 之间的植物充分 吸收后, 营养液又通过管路被回收到营养液收集箱 19 中, 被收集的营养液再通过离心泵 20 被送回到营养液储箱 13, 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循环系统。每个植物培养床输送管路间为并 联, 每个培养床输送管路上均安装有手动调节阀可调节培养液流量的大小。整个营养液输送及回收部分设计成 “营养液储箱 13+ 营养液收集箱 19” 的二级水箱结构, 有效地解决了由 于栽培床数量多、 栽培面积大导致的水箱容积大而引起的空间结构布局不合理等问题。
     植物栽培床组件 18 由 24 个栽培床组成, 其中 8 个栽培床用于植物 I 的栽培, 另 16 个栽培床用于植物 II 的栽培。各栽培床分为上、 下两层, 如图 2 所示。每层的上部均安装 有植物光照系统 17 的主要部件, 即 3 块 LED 灯板 35。LED 灯板的上部安装有用于灯板散热 及舱内温湿度调节控制的温湿控制系统 34( 包括冷板、 轴流风扇及管路附件等 )。 每层的下 部是设计成矩形形状的浅水箱式植物栽培盘 37。 栽培盘 37 和植物光照系统 17 间的距离为 30 ~ 50cm。栽培盘 37 内部装有可移动的支持隔板, 支撑植物栽培板 36。植物栽培在栽培 板 36 的栽培孔中。栽培盘 37 两端头分别与培养液输送及回收管路相连, 形成培养液循环 通道。植物栽培板 36 选用高密度泡沫板材, 其上有用于安装固定植物根茎部的孔位。在每 层栽培床 37、 LED 灯板 35 之间的培养床架 39 侧面墙壁上安装有采用吸风方式为植物送风 的小轴流风扇 38, 每台风扇独立进行空气循环。采用负压送风方式使得植物栽培区通风更 加柔和, 避免由于风速过快而对植物的生长造成影响。
     对于植物光照系统 17, 其主要部件 LED 灯板 35 采用两种发光二极管作为植物模拟 光源, 一种是可产生 480nm 蓝光的蓝光二极管 41, 另一种是可产生 670nm 红光的红光二极管 42。两种二极管按照数量为 88%∶ 12%的比例以图 3 所示排列方式进行排列安装在电路 板 40 上, 以保证混合光源到达植物表面后的均匀性及光照强度符合要求。图 3 中每个虚线 框内的一组发光二极管均为蓝光二极管, 其余发光二极管则均为红光二极管。

一种受控生态生保系统环境条件下的植物栽培系统.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一种受控生态生保系统环境条件下的植物栽培系统.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一种受控生态生保系统环境条件下的植物栽培系统.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受控生态生保系统环境条件下的植物栽培系统.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受控生态生保系统环境条件下的植物栽培系统.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2349436A43申请公布日20120215CN102349436ACN102349436A21申请号201110246818822申请日20110826A01G31/02200601A01G9/2020060171申请人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地址100094北京市海淀区北清路26号院总装备部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72发明人郭双生艾为党唐永康秦利锋朱景涛马加炉柯钢姜茜54发明名称一种受控生态生保系统环境条件下的植物栽培系统57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受控生态生保系统集成试验平台的植物栽培系统。该系统包括净水储箱、潜水泵、控制单元组件、酸液储罐、碱液储罐、营养液母液储罐、四通道。

2、蠕动泵、单通道蠕动泵、营养液储箱、传感器组件、离心泵、手动调节阀门组件、光照系统、植物栽培床组件、营养液收集箱等。在控制单元组件的监测控制下,按一定比例抽取净水储箱、酸液储罐、碱液储罐和营养液母液储罐中的液体,完成对栽培植物所需营养液的配制。营养液储箱、离心泵、手动调节阀门组件、光照系统、植物栽培床组件、营养液收集箱以及离心泵形成栽培植物的营养液输送管路。该发明不仅适用于受控生态生保技术试验平台,而且能为高效集约化农业生产提供新的技术途径。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附图2页CN102349439A1/1页21一种受控生态生保系统环境条。

3、件下的植物栽培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净水储箱1、潜水泵2和3、控制单元组件4、酸液储罐8、碱液储罐9、母液A储罐5和23、母液B储罐6和24、母液C储罐7和25、四通道蠕动泵10和26、单通道蠕动泵1112和2122、营养液储箱13和27、传感器组件14和28、离心泵1520、29和33、手动调节阀门组件16和33、光照系统17、植物栽培床组件18和31、营养液收集箱19和32以及管路附件。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受控生态生保系统环境条件下的植物栽培系统,其特征在于该植物栽培系统实际是两套系统。两套栽培系统共用冷凝水箱1、控制单元组件4、酸液储罐8、碱液储罐9以及光照系统17。3如权利要求。

4、1所述的一种受控生态生保系统环境条件下的植物栽培系统,其特征在于整个营养液输送及回收设计成“营养液储箱13营养液收集箱19”的二级水箱结构。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受控生态生保系统环境条件下的植物栽培系统,其特征在于培养床架39侧面墙壁上安装有采用吸风方式为植物送风的小轴流风扇38,每台风扇独立进行空气循环。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受控生态生保系统环境条件下的植物栽培系统,其特征在于由产生670NM红光和产生480NM蓝光的两种二极管按照数量为8812的比例、经一定排列后形成空间植物模拟光源的LED灯板结构植物光照系统17。权利要求书CN102349436ACN102349439A1/3页3一。

5、种受控生态生保系统环境条件下的植物栽培系统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植物栽培系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用于长期载人航天环控生保技术研究领域,特别是涉及空间站、地外航天器以及星球基地等载人航天空间环境条件下的植物栽培系统。背景技术0002就目前航天技术发展水平来看,人类并非不能登上月球或火星等地外星球,而关键问题是无法长期驻留,这其中的重要瓶颈之一就是缺乏基本的乘员生存保障条件食物、氧气和水的持续供应。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途径就是建立与之相适应的长期载人航天生命保障系统受控生态生命保障系统。0003受控生态生保系统是以生物学、生态学和环境科学为依据,以地球生物圈的基本结构和功能为参考,以光合作用为。

6、出发点,综合集成和应用各种现代先进技术,组织和协调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与“分解者”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实现系统内物质的定向转化和循环利用,从而合理、高效、有序地持续生产乘员生存所需的食物、氧气和水等全部最基本的生保物资。在真正建成一个大型复杂的空间基地受控生态生保系统之前,有必要在地面上首先建成用于综合模拟研究的受控生态生保系统地基试验平台。通过该平台开展整个密闭生态系统环境因素对生物生长过程及人生存的可能影响,从而为将来建立真正的空间基地受控生态生保系统提供科学依据。0004到目前为止,在我国除了一些分散的、单独的、基础性单元研究工作和试验外,还没有建立起具有一定规模的太空受控生。

7、态生保系统综合模拟平台。植物栽培系统作为受控生态生保系统综合模拟平台的关键子系统之一,目前国内同样缺乏集成系统建设方面的研究,更谈不上开展整个密闭生态系统环境因素对植物生长响应规律、生理生化、遗传变异、废物处理及循环利用、类土壤基质制备与应用、系统兼容匹配规律及调控机理等其中蕴含的若干重大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因此,本植物栽培系统从集成平台建设入手开展相关的研究工作,从而为我国未来长期载人航天任务用的生保系统作好科学与技术上的准备。发明内容0005本发明的目的就是设计一套全封闭状态下受控生态生保系统集成试验平台用植物栽培系统,解决受控生态生保系统集成试验平台内环境的空气成分,特别。

8、是氧和二氧化碳的维持、处理和净化等技术问题;解决内部乘员生存所需的食物和氧气最基本的生保物资来源以及循环大气问题。为研究植物、动物、微生物在密闭条件下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变化过程与规律以及人与它们相互间的协调性、共存能力、平衡问题和可循环性、可控程度和密闭程度等技术课题提供基本的试验保障条件。0006实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0007本发明针对受控生态生保系统全封闭的特点,按照集成试验平台舱体内部环境温说明书CN102349436ACN102349439A2/3页4湿度监测及控制、大气总压及气体成分维持及控制、大气微量污染物监测及控制、大气微生物监测及控制、植物栽培系统、乘员舱系统等相关分系统在集成试。

9、验平台总体上的结构布局和设计,结合植物生长的要求和特点,设计出了受控生态生保系统用植物栽培系统,其系统组成及原理如图1所示。该系统包括冷净水储箱1、潜水泵2和3、控制单元组件4、酸液储罐8、碱液储罐9、母液A储罐5和23、母液B储罐6和24、母液C储罐7和25、四通道蠕动泵10和26、单通道蠕动泵1112和2122、营养液储箱13和27、传感器组件14和28、离心泵1520、29和33、手动调节阀门组件16和33、光照系统17、植物栽培床组件18和31、营养液收集箱19和32及管路附件等。净水储箱1、酸液储罐8、碱液储罐9以及母液A储罐5和23、母液B储罐6和24、母液C储罐7和25在控制单元。

10、组件4的监测控制下,分别在营养液储箱13和27中完成对栽培植物所需营养液的配制。营养液储箱13和27、离心泵1520、29和33、手动调节阀门组件16和33、光照系统17、植物栽培床组件18和31、营养液收集箱19和32及管路附件组成植物的营养液输送路径。0008针对栽培植物所需的光照问题,设计了植物光照模拟系统17。光照模拟系统17的主要部件为LED灯板35,该灯板由可产生红光和蓝光的两种二极管按照一定数量比例、经一定排列后形成特殊光源,如图3所示,满足栽培植物的生长发育需求。附图说明0009图1为受控生态生保系统用植物栽培系统构成及原理图;0010图2为植物栽培床结构图;0011图3为植物。

11、栽培系统中光照部分的LED灯板布局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0012如图1所示,整个受控生态生保系统集成试验平台用植物栽培系统实际是两套系统,可分别用于两类植物可分别称为植物I和植物II的栽培。两套栽培系统共用净水储箱1、控制单元组件4、酸液储罐8和碱液储罐9。0013以植物I为例,如图1,净水储箱1、潜水泵3、控制单元组件4、酸液储罐8、碱液储罐9、母液A储罐5、母液B储罐6、母液C储罐7、四通道蠕动泵10、单通道蠕动泵11和12、营养液储箱13、传感器组件14、离心泵15和20、手动调节阀门组件16、光照系统17、植物栽培床组件18、营养液收集箱19以及管路附件等构成了植物I的栽培系统。其中,净。

12、水储箱1、潜水泵3、控制单元组件4、酸液储罐8、碱液储罐9、母液A储罐5、母液B储罐6、母液C储罐7、四通道蠕动泵10、单通道蠕动泵11和12、营养液储箱13、传感器组件14以及管路附件等又构成了栽培系统中营养液的监测及配制部分,通过对营养液的PH值、液位等相关信息的监测,在营养液储箱13中完成对营养液的配制。此外,营养液储箱13、离心泵15和20、手动调节阀门组件16、光照系统17、植物栽培床组件18、营养液收集箱19以及管路附件等构成了栽培系统中营养液的输送及回收。营养液储箱13中的营养液通过离心泵15经管路被输送到植物栽培床组件18的每个培养盘37中;经植物栽培固定板36之间的植物充分吸。

13、收后,营养液又通过管路被回收到营养液收集箱19中,被收集的营养液再通过离心泵20被送回到营养液储箱13,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循环系统。每个植物培养床输送管路间为并联,每个培养床输送管路上均安装有手动调节阀可调节培养液流量的大小。整个营养液输说明书CN102349436ACN102349439A3/3页5送及回收部分设计成“营养液储箱13营养液收集箱19”的二级水箱结构,有效地解决了由于栽培床数量多、栽培面积大导致的水箱容积大而引起的空间结构布局不合理等问题。0014植物栽培床组件18由24个栽培床组成,其中8个栽培床用于植物I的栽培,另16个栽培床用于植物II的栽培。各栽培床分为上、下两层,如图。

14、2所示。每层的上部均安装有植物光照系统17的主要部件,即3块LED灯板35。LED灯板的上部安装有用于灯板散热及舱内温湿度调节控制的温湿控制系统34包括冷板、轴流风扇及管路附件等。每层的下部是设计成矩形形状的浅水箱式植物栽培盘37。栽培盘37和植物光照系统17间的距离为3050CM。栽培盘37内部装有可移动的支持隔板,支撑植物栽培板36。植物栽培在栽培板36的栽培孔中。栽培盘37两端头分别与培养液输送及回收管路相连,形成培养液循环通道。植物栽培板36选用高密度泡沫板材,其上有用于安装固定植物根茎部的孔位。在每层栽培床37、LED灯板35之间的培养床架39侧面墙壁上安装有采用吸风方式为植物送风的。

15、小轴流风扇38,每台风扇独立进行空气循环。采用负压送风方式使得植物栽培区通风更加柔和,避免由于风速过快而对植物的生长造成影响。0015对于植物光照系统17,其主要部件LED灯板35采用两种发光二极管作为植物模拟光源,一种是可产生480NM蓝光的蓝光二极管41,另一种是可产生670NM红光的红光二极管42。两种二极管按照数量为8812的比例以图3所示排列方式进行排列安装在电路板40上,以保证混合光源到达植物表面后的均匀性及光照强度符合要求。图3中每个虚线框内的一组发光二极管均为蓝光二极管,其余发光二极管则均为红光二极管。说明书CN102349436ACN102349439A1/2页6图1说明书附图CN102349436ACN102349439A2/2页7图2图3说明书附图CN102349436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农业;林业;畜牧业;狩猎;诱捕;捕鱼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