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乙蒜素的杀虫组合物.pdf

上传人:1520****312 文档编号:527576 上传时间:2018-02-20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351.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110214791.4

申请日:

2011.07.29

公开号:

CN102318637A

公开日:

2012.01.18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专利权质押合同登记的生效IPC(主分类):A01N 51/00登记号:2017460000011登记生效日:20171130出质人:海南正业中农高科股份有限公司质权人: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海口市琼山支行发明名称:含有乙蒜素的杀虫组合物申请日:20110729授权公告日:20121114|||专利权质押合同登记的注销IPC(主分类):A01N 51/00授权公告日:20121114申请日:20110729登记号:2017460000001出质人:海南正业中农高科股份有限公司质权人: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海口市琼山支行解除日:20171127|||专利权质押合同登记的生效IPC(主分类):A01N 51/00登记号:2017460000001登记生效日:20170104出质人:海南正业中农高科股份有限公司质权人: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海口市琼山支行发明名称:含有乙蒜素的杀虫组合物申请日:20110729授权公告日:20121114|||专利权质押合同登记的注销IPC(主分类):A01N 51/00授权公告日:20121114申请日:20110729登记号:2015460000005出质人:海南正业中农高科股份有限公司质权人: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海口市琼山支行解除日:20161229|||专利权质押合同登记的生效IPC(主分类):A01N 51/00登记号:2015460000005登记生效日:20151214出质人:海南正业中农高科股份有限公司质权人: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海口市琼山支行发明名称:含有乙蒜素的杀虫组合物申请日:20110729授权公告日:20121114|||专利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的变更IPC(主分类):A01N 51/00变更事项:专利权人变更前:海南正业中农高科股份有限公司变更后:海南正业中农高科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570206 海南省海口市龙华区南沙路25号光辉电影大厦四楼变更后:571924 海南省澄迈县老城开发区富昌村|||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A01N 51/00申请日:20110729|||公开

IPC分类号:

A01N51/00; A01N47/40; A01N41/00; A01N43/40; A01P7/04

主分类号:

A01N51/00

申请人:

海南正业中农高科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侯华民; 张善学; 陈坚; 麦世科; 李萍维; 蒋端望; 王少龙

地址:

570206 海南省海口市龙华区南沙路25号光辉电影大厦四楼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含有乙蒜素的杀虫组合物,该杀虫组合物由有效成分乙蒜素和新烟碱类杀虫剂吡虫啉、啶虫脒、噻虫嗪、噻虫啉、烯啶虫胺、呋虫胺或噻虫胺组成,配以农药通常使用的助剂、载体等辅助成份,可加工成微乳剂、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该杀虫组合物可产生较高的协同增效作用,减少和延缓有害生物产生抗药性,延长农药品种的使用寿命。本发明组合物可用于防治水稻、蔬菜和果树等的多种同翅目、缨翅目等害虫,尤其可用于防治稻飞虱、蚜虫、白粉虱、介壳虫、蓟马、稻瘿蚊等,而且可以兼治作物的病害,如稻瘟病、棉花枯萎病等。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含有乙蒜素的杀虫组合物, 其特征在于 : 该组合物包含活性成分乙蒜素和新烟 碱类杀虫剂。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杀虫组合物, 其特征在于 : 新烟碱类杀虫剂选自吡虫啉、 啶虫 脒、 噻虫嗪、 噻虫啉、 烯啶虫胺、 呋虫胺和噻虫胺中的一种。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杀虫组合物, 其特征在于 : 乙蒜素和新烟碱类杀虫剂的质量 份数比为 40 ∶ 1-1 ∶ 40。
4: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杀虫组合物, 其特征在于 : 该组合物制成微乳剂、 可湿性粉剂 和水分散粒剂。
5: 权利要求 1 至 4 任一项所述的杀虫组合物的用途, 其特征在于用于防治水稻、 蔬菜和 果树上的多种同翅目、 缨翅目害虫。
6: 根据权利要求 4 所述的用途, 其特征在于 : 杀虫组合物用于防治稻飞虱、 蚜虫、 白粉 虱、 介壳虫、 蓟马或稻瘿蚊害虫。
7: 权利要求 1 至 4 任一项所述的杀虫组合物用于防治水稻、 蔬菜和果树上的多种病害 的用途。

说明书


含有乙蒜素的杀虫组合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杀虫组合物及用途, 特别是一种含有乙蒜素和新烟碱类杀虫成分 的复配组合物。本发明可用于防治稻飞虱、 蚜虫、 白粉虱、 介壳虫、 蓟马、 稻瘿蚊等。
     背景技术 稻飞虱、 蚜虫、 白粉虱、 介壳虫、 蓟马、 稻瘿蚊等害虫是水稻、 蔬菜、 果树、 棉花等作 物上的重要害虫, 这些害虫繁殖量大, 世代重叠明显。 近年来, 由于单一和不科学用药, 这些 害虫已产生不同程度的抗药性, 而且同一种作物的病虫害往往同时发生, 农民在单独防治 虫害或病害时往往顾此失彼, 不但误工且错失防治时机, 从而又加大用药量等, 造成农民成 本提高、 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的破坏等。将两种不同结构、 不同作用机理的成分进行复配, 是减少和延缓抗性害虫和提高药效的有效途径。
     乙蒜素, 中文名称为抗菌剂 402, 英文通用名称为 ethylicin, 化学名称为乙基硫 代磺酸乙酯, 是一种植物源仿生农药, 是食用大蒜提取物大蒜素的乙基同系物。杀菌谱宽, 低毒。挥发性强, 具有强烈的腐蚀性。
     新烟碱类杀虫剂主要作用于昆虫的乙酰胆碱受体。由于具有独特的作用机制, 与 常规农药无交互抗性, 不仅具有高效、 广谱和良好的根部内吸性、 触杀和胃毒作用, 而且对 环境安全, 是替代具有高毒、 高残留的有机磷类、 氨基甲酸酯类和有机氯类等的药剂之一。
     吡虫啉 (imidacloprid) 是应用较早的新烟碱类杀虫剂。长期以来, 被广泛用于防 治飞虱、 蚜虫、 粉虱等。 然而, 2005 年来多种害虫已对吡虫啉产生了较高的抗药性。 而啶虫脒 (acetamiprid)、 噻虫嗪 (thiamethoxam)、 噻虫啉 (thiacloprid)、 烯啶虫胺 (nitenpyram)、 呋虫胺 (dinotefuran) 和噻虫胺 (clothianidin) 等药剂是对害虫防效优秀的新烟碱类杀 虫剂, 为减少和延缓害虫对这些新烟碱药剂的抗药性, 发明人进行了大量的乙蒜素与新烟 碱化合物的复配试验, 发现了意想不到的杀虫增效效果。
     目前, 关于乙蒜素与新烟碱类化合物的增效复配及应用研究尚未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克服和延缓害虫对新烟碱类杀虫剂产生抗药性, 提供一种含有 乙蒜素的增效杀虫组合物及应用。
     优选的,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含有乙蒜素的杀虫组合物, 其特征在于 : 该组合物以包 含活性成分乙蒜素和新烟碱类杀虫剂。
     上述杀虫组合物中, 新烟碱类杀虫剂选自吡虫啉、 啶虫脒、 噻虫嗪、 噻虫啉、 烯啶虫 胺、 呋虫胺和噻虫胺中的一种。
     上述杀虫组合物中, 乙蒜素和新烟碱类杀虫剂的质量份数比为 40 ∶ 1-1 ∶ 40。
     本发明上述杀虫剂组合物, 可加工配制成微乳剂、 可湿性粉剂和水分散粒剂, 加工 方法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熟知的方法。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杀虫组合物的用途, 其特征在于可用于防治水稻、 蔬菜和果
     树上等的多种同翅目、 缨翅目等害虫。优选的, 用于防治稻飞虱、 蚜虫、 白粉虱、 介壳虫、 蓟 马、 或稻瘿蚊等害虫。
     配制微乳剂时, 其助剂是 :
     溶剂 : 醇类、 酮类、 酯类和芳香烃中的一种或多种, 占制剂按重量计 10 ~ 60%。
     乳化剂 : 为烷基苯磺酸钙盐、 烷基苯磺酸镁盐、 烷基苯磺酸铝盐、 烷基苯磺酸钠盐、 烷基苯磺酸钡盐、 C8-C20 烷基硫酸钠盐、 苯乙烯聚氧乙烯醚硫酸铵盐、 苄基联苯酚聚氧乙烯 醚、 苯乙基酚聚氧乙烯 (N = 15-30) 醚、 苯乙基酚聚氧乙烯聚氧丙烯、 壬基酚聚氧乙烯醚、 国 产农乳 700 号、 300 号等中的一种或多种, 用量按重量计占 5 ~ 30%。
     稳定剂 : 为 3- 氯 -1, 2- 环氧丙烷、 丁基缩水甘油醚、 苯基缩水甘油醚、 甲苯基缩水 甘油醚、 聚乙烯基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 山梨醇钠中的一种或多种, 用量按重量计占 0.5 ~ 15%。
     防冻剂 : 为乙二醇、 丙三醇、 丙二醇、 聚乙二醇、 山梨醇中的一种或多种, 用量按重 量计占 0.5 ~ 10%。
     消泡剂 : 有机硅、 甲醇、 乙醇、 环氧大豆油等中的一种或几种, 用量按重量计占 0.5 ~ 8%。 配制可湿性粉剂时可用助剂有 :
     载体 : 有高岭土、 活性白土、 硅藻土、 泥煤、 轻质碳酸钙、 白炭黑、 叶蜡石、 滑石粉、 方 解石等。可以是一种或多种的混合, 用量按重量计占 10 ~ 75%。
     分散剂 : 有工业副产物和阴离子型分散剂, 可用亚硫酸纸浆废液、 木质素磺酸钠、 木质素磺酸钙、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如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基醚嵌段共聚物、 烷基酚聚氧乙烯 基磷酸酯。可以是一种或多种的混合, 用量按重量计占 4 ~ 35%。
     润湿剂 : 有天然产物和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如茶枯粉、 皂角粉、 洗衣粉、 无患子粉、 蚕沙、 月桂醇基硫酸钠、 十二烷基磺酸钠、 拉开粉、 农乳 2000 号系列、 润湿渗透剂 F 等。可以 是一种或多种的混合, 用量按重量计占 3 ~ 35%。
     配制水分散粒剂时所用助剂 :
     润湿剂 : 烷基苯磺酸钠、 木质素磺酸钠、 脂肪醇、 烷基硫酸盐、 烷基酚聚氧乙烯醚、 亚硫酸纸浆废液、 茶枯粉和皂角粉等中的一种或多种, 用量按重量计占 5 ~ 30%。
     粘结剂 : 有大豆卵磷脂、 明胶、 聚乙烯醇、 聚乙二醇、 大豆蛋白、 糊精、 松香、 淀粉等 中的一种或多种, 用量按重量计占 1 ~ 10%
     崩解剂 : 有膨润土、 硫酸铵、 尿素、 氯化镁、 氯化钠等中的一种或多种, 用量按重量 计占 5 ~ 20%。
     载体 : 有高岭土、 轻质碳酸钙、 白炭黑、 蒙脱石、 硅藻土、 生石灰、 烟草、 稻壳等中的 一种或多种, 用量按重量计占 10 ~ 70%。
     本发明的农药组合物与现有技术相比, 产生以下有益效果 :
     (1) 活性成分组合物有协同增效作用 ;
     (2) 组合物与新烟碱类单剂相比, 田间防治效果明显提高 ;
     (3) 组合物扩大了防治靶标, 一次施药能够同时防治病害和虫害 ;
     (4) 由于组合物活性成分的作用机理不同, 根据害虫抗药性理论和实践, 组合物的 应用能够延缓新烟碱类药剂的抗性发展, 延长其使用寿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但本发明决不限于下述实施例。以下所 述仅用于解释本发明, 对于不偏离本发明精神和原则所做的修改、 替换或改进, 均属于本发 明要求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试验对象 : 褐飞虱 (Nilaparvata lugens Stal)3 龄若虫。
     试验方法 : 采用稻茎浸渍法。连根拔出健壮的分蘖期至孕穗初期的稻株, 洗净, 剪 成 15cm 长的带根稻茎, 3 株一组, 晾至无水痕。 将稻茎分别在稀释好的药剂中浸 30 秒, 取出 晾干后, 以浸湿的脱脂棉包住根部放入指形管中, 吸取 3 龄幼虫放入指形管中, 每管 20 头, 设浸清水为空白对照, 每浓度重复 3 次。处理后放 27℃、 光周期为 16h ∶ 8h(L ∶ D) 的观察 室中饲养。定期检查死亡数, 用 Abbott 公式计算校正死亡率。应用计算机程序求出各供试 单剂致死中浓度 LC50, 根据孙云沛法计算混用药剂的共毒系数 (CTC 值 ), CTC 值大于 120 的 为增效作用。
     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
     设定一种单剂 (A) 为标准单剂, 指定其毒力指数 (TI) 为 100, 则:
     混剂的理论毒力指数 (TTI) =∑各单剂的 TI× 单剂在混剂中的百分比
     试验结果见表 1。 表 1 乙蒜素与吡虫啉复配对稻飞虱的毒力结果药剂名称 乙蒜素 吡虫啉 乙蒜素∶吡虫啉= 49 ∶ 1 乙蒜素∶吡虫啉= 1 ∶ 1 乙蒜素∶吡虫啉= 1 ∶ 39 LC50(μL/L) 79.5951 0.4651 12.9700 0.6530 0.3812 CTC 139.4 141.6 125.1测定结果表明, 乙蒜素与吡虫啉复配的 3 个配比对稻飞虱的共毒系数均在 120 以 上, 说明乙蒜素与吡虫啉复配对稻飞虱增效作用明显。
     实施例二
     试验对象 : 褐飞虱 (Nilaparvata lugens Stal)3 龄若虫。
     试验方法同实施例一
     试验结果见表 2。
     表 2 乙蒜素与啶虫脒复配对稻飞虱的毒力结果
     药剂名称 乙蒜素 啶虫脒 乙蒜素∶啶虫脒= 19 ∶ 1 乙蒜素∶啶虫脒= 1 ∶ 1 乙蒜素∶啶虫脒= 1 ∶ 19
     LC50(μL/L) 79.5951 0.3845 5.7600 0.5553 0.3051 CTC 122.3 137.8 132.6测定结果表明, 乙蒜素与啶虫脒复配的 3 个配比对稻飞虱的共毒系数均在 120 以 上, 说明乙蒜素与啶虫脒复配对稻飞虱增效作用明显。
     实施例三
     试验对象 : 褐飞虱 (Nilaparvata lugens Stal)3 龄若虫。
     试验方法同实施例一
     试验结果见表 3。
     表 3 乙蒜素与噻虫嗪复配对稻飞虱的毒力结果
     药剂名称 乙蒜素 噻虫嗪 乙蒜素∶噻虫嗪= 19 ∶ 1 乙蒜素∶噻虫嗪= 1 ∶ 1 乙蒜素∶噻虫嗪= 1 ∶ 39
     LC50(μL/L) 79.5951 0.3213 4.4430 0.4381 0.2634 CTC 134.1 146.1 125.0测定结果表明, 乙蒜素与噻虫嗪复配的 3 个配比对稻飞虱的共毒系数均达 120 以 上, 说明乙蒜素与噻虫嗪复配对稻飞虱表现较好的增效作用。
     实施例四试验对象 : 褐飞虱 (Nilaparvata lugens Stal)3 龄若虫。 试验方法同实施例一 试验结果见表 4。 表 4 乙蒜素与噻虫啉复配对稻飞虱的毒力结果LC50(μL/L) 79.5951 0.4316 6.4703 0.5751 0.3870 CTC 120.9 149.3 123.8测定结果表明, 乙蒜素与噻虫啉复配的 3 个配比对稻飞虱的共毒系数均在 120 以 上, 增效作用明显。
     实施例五
     试验对象 : 褐飞虱 (Nilaparvata lugens Stal)3 龄若虫。
     试验方法同实施例一
     试验结果见表 5。
     表 5 乙蒜素与烯啶虫胺复配对稻飞虱的毒力结果
     药剂名称 乙蒜素 烯啶虫胺 乙蒜素∶烯啶虫胺= 19 ∶ 1 乙蒜素∶烯啶虫胺= 1 ∶ 1 乙蒜素∶烯啶虫胺= 1 ∶ 9
     LC50(μL/L) 79.5951 0.3278 4.4864 0.4779 0.2790 CTC 135.5 136.6 130.5测定结果表明, 乙蒜素与烯啶虫胺复配的 3 个配比对稻飞虱的共毒系数均在 120 以上, 增效作用明显。
     实施例六
     试验对象 : 褐飞虱 (Nilaparvata lugens Stal)3 龄若虫。
     试验方法同实施例一
     试验结果见表 6。表 6 乙蒜素与呋虫胺复配对稻飞虱的毒力结果LC50(μL/L) 79.5951 0.3807 0.1335 0.5254 0.3152 CTC 121.4 144.2 123.9测定结果表明, 乙蒜素与呋虫胺复配的 3 个配比对稻飞虱的共毒系数均在 120 左 右, 表现较好的增效作用。
     实施例七
     试验对象 : 褐飞虱 (Nilaparvata lugens Stal)3 龄若虫。
     试验方法同实施例一
     试验结果见表 7。
     表 7 乙蒜素与噻虫胺复配对稻飞虱的复配效果
     药剂名称 乙蒜素 噻虫胺 乙蒜素∶噻虫胺= 29 ∶ 1 乙蒜素∶噻虫胺= 1 ∶ 1 乙蒜素∶噻虫胺= 1 ∶ 39
     LC50(μL/L) 79.5951 0.2356 5.232 0.3605 0.1991 CTC 124.4 130.3 121.4测定结果表明, 乙蒜素与噻虫胺复配的 3 个配比对稻飞虱的共毒系数均在 120 以 上, 增效作用明显。8

含有乙蒜素的杀虫组合物.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含有乙蒜素的杀虫组合物.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含有乙蒜素的杀虫组合物.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含有乙蒜素的杀虫组合物.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含有乙蒜素的杀虫组合物.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2318637A43申请公布日20120118CN102318637ACN102318637A21申请号201110214791422申请日20110729A01N51/00200601A01N47/40200601A01N41/00200601A01N43/40200601A01P7/0420060171申请人海南正业中农高科股份有限公司地址570206海南省海口市龙华区南沙路25号光辉电影大厦四楼72发明人侯华民张善学陈坚麦世科李萍维蒋端望王少龙54发明名称含有乙蒜素的杀虫组合物57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含有乙蒜素的杀虫组合物,该杀虫组合物由有效成分乙蒜素和新烟碱类杀虫。

2、剂吡虫啉、啶虫脒、噻虫嗪、噻虫啉、烯啶虫胺、呋虫胺或噻虫胺组成,配以农药通常使用的助剂、载体等辅助成份,可加工成微乳剂、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该杀虫组合物可产生较高的协同增效作用,减少和延缓有害生物产生抗药性,延长农药品种的使用寿命。本发明组合物可用于防治水稻、蔬菜和果树等的多种同翅目、缨翅目等害虫,尤其可用于防治稻飞虱、蚜虫、白粉虱、介壳虫、蓟马、稻瘿蚊等,而且可以兼治作物的病害,如稻瘟病、棉花枯萎病等。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6页CN102318639A1/1页21一种含有乙蒜素的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组合物包含活性成分乙蒜素和。

3、新烟碱类杀虫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新烟碱类杀虫剂选自吡虫啉、啶虫脒、噻虫嗪、噻虫啉、烯啶虫胺、呋虫胺和噻虫胺中的一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乙蒜素和新烟碱类杀虫剂的质量份数比为401140。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组合物制成微乳剂、可湿性粉剂和水分散粒剂。5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杀虫组合物的用途,其特征在于用于防治水稻、蔬菜和果树上的多种同翅目、缨翅目害虫。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杀虫组合物用于防治稻飞虱、蚜虫、白粉虱、介壳虫、蓟马或稻瘿蚊害虫。7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杀虫组合物用于防治水稻、蔬菜和果树。

4、上的多种病害的用途。权利要求书CN102318637ACN102318639A1/6页3含有乙蒜素的杀虫组合物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杀虫组合物及用途,特别是一种含有乙蒜素和新烟碱类杀虫成分的复配组合物。本发明可用于防治稻飞虱、蚜虫、白粉虱、介壳虫、蓟马、稻瘿蚊等。背景技术0002稻飞虱、蚜虫、白粉虱、介壳虫、蓟马、稻瘿蚊等害虫是水稻、蔬菜、果树、棉花等作物上的重要害虫,这些害虫繁殖量大,世代重叠明显。近年来,由于单一和不科学用药,这些害虫已产生不同程度的抗药性,而且同一种作物的病虫害往往同时发生,农民在单独防治虫害或病害时往往顾此失彼,不但误工且错失防治时机,从而又加大用药量等,造成农。

5、民成本提高、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的破坏等。将两种不同结构、不同作用机理的成分进行复配,是减少和延缓抗性害虫和提高药效的有效途径。0003乙蒜素,中文名称为抗菌剂402,英文通用名称为ETHYLICIN,化学名称为乙基硫代磺酸乙酯,是一种植物源仿生农药,是食用大蒜提取物大蒜素的乙基同系物。杀菌谱宽,低毒。挥发性强,具有强烈的腐蚀性。0004新烟碱类杀虫剂主要作用于昆虫的乙酰胆碱受体。由于具有独特的作用机制,与常规农药无交互抗性,不仅具有高效、广谱和良好的根部内吸性、触杀和胃毒作用,而且对环境安全,是替代具有高毒、高残留的有机磷类、氨基甲酸酯类和有机氯类等的药剂之一。0005吡虫啉IMIDACLOP。

6、RID是应用较早的新烟碱类杀虫剂。长期以来,被广泛用于防治飞虱、蚜虫、粉虱等。然而,2005年来多种害虫已对吡虫啉产生了较高的抗药性。而啶虫脒ACETAMIPRID、噻虫嗪THIAMETHOXAM、噻虫啉THIACLOPRID、烯啶虫胺NITENPYRAM、呋虫胺DINOTEFURAN和噻虫胺CLOTHIANIDIN等药剂是对害虫防效优秀的新烟碱类杀虫剂,为减少和延缓害虫对这些新烟碱药剂的抗药性,发明人进行了大量的乙蒜素与新烟碱化合物的复配试验,发现了意想不到的杀虫增效效果。0006目前,关于乙蒜素与新烟碱类化合物的增效复配及应用研究尚未报道。发明内容0007本发明的目的是为克服和延缓害虫对新。

7、烟碱类杀虫剂产生抗药性,提供一种含有乙蒜素的增效杀虫组合物及应用。0008优选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含有乙蒜素的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组合物以包含活性成分乙蒜素和新烟碱类杀虫剂。0009上述杀虫组合物中,新烟碱类杀虫剂选自吡虫啉、啶虫脒、噻虫嗪、噻虫啉、烯啶虫胺、呋虫胺和噻虫胺中的一种。0010上述杀虫组合物中,乙蒜素和新烟碱类杀虫剂的质量份数比为401140。0011本发明上述杀虫剂组合物,可加工配制成微乳剂、可湿性粉剂和水分散粒剂,加工方法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熟知的方法。0012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杀虫组合物的用途,其特征在于可用于防治水稻、蔬菜和果说明书CN102318637ACN10231。

8、8639A2/6页4树上等的多种同翅目、缨翅目等害虫。优选的,用于防治稻飞虱、蚜虫、白粉虱、介壳虫、蓟马、或稻瘿蚊等害虫。0013配制微乳剂时,其助剂是0014溶剂醇类、酮类、酯类和芳香烃中的一种或多种,占制剂按重量计1060。0015乳化剂为烷基苯磺酸钙盐、烷基苯磺酸镁盐、烷基苯磺酸铝盐、烷基苯磺酸钠盐、烷基苯磺酸钡盐、C8C20烷基硫酸钠盐、苯乙烯聚氧乙烯醚硫酸铵盐、苄基联苯酚聚氧乙烯醚、苯乙基酚聚氧乙烯N1530醚、苯乙基酚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壬基酚聚氧乙烯醚、国产农乳700号、300号等中的一种或多种,用量按重量计占530。0016稳定剂为3氯1,2环氧丙烷、丁基缩水甘油醚、苯基缩水甘油。

9、醚、甲苯基缩水甘油醚、聚乙烯基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山梨醇钠中的一种或多种,用量按重量计占0515。0017防冻剂为乙二醇、丙三醇、丙二醇、聚乙二醇、山梨醇中的一种或多种,用量按重量计占0510。0018消泡剂有机硅、甲醇、乙醇、环氧大豆油等中的一种或几种,用量按重量计占058。0019配制可湿性粉剂时可用助剂有0020载体有高岭土、活性白土、硅藻土、泥煤、轻质碳酸钙、白炭黑、叶蜡石、滑石粉、方解石等。可以是一种或多种的混合,用量按重量计占1075。0021分散剂有工业副产物和阴离子型分散剂,可用亚硫酸纸浆废液、木质素磺酸钠、木质素磺酸钙、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如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基醚嵌段共聚物、烷基酚。

10、聚氧乙烯基磷酸酯。可以是一种或多种的混合,用量按重量计占435。0022润湿剂有天然产物和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如茶枯粉、皂角粉、洗衣粉、无患子粉、蚕沙、月桂醇基硫酸钠、十二烷基磺酸钠、拉开粉、农乳2000号系列、润湿渗透剂F等。可以是一种或多种的混合,用量按重量计占335。0023配制水分散粒剂时所用助剂0024润湿剂烷基苯磺酸钠、木质素磺酸钠、脂肪醇、烷基硫酸盐、烷基酚聚氧乙烯醚、亚硫酸纸浆废液、茶枯粉和皂角粉等中的一种或多种,用量按重量计占530。0025粘结剂有大豆卵磷脂、明胶、聚乙烯醇、聚乙二醇、大豆蛋白、糊精、松香、淀粉等中的一种或多种,用量按重量计占1100026崩解剂有膨润土、硫酸。

11、铵、尿素、氯化镁、氯化钠等中的一种或多种,用量按重量计占520。0027载体有高岭土、轻质碳酸钙、白炭黑、蒙脱石、硅藻土、生石灰、烟草、稻壳等中的一种或多种,用量按重量计占1070。0028本发明的农药组合物与现有技术相比,产生以下有益效果00291活性成分组合物有协同增效作用;00302组合物与新烟碱类单剂相比,田间防治效果明显提高;00313组合物扩大了防治靶标,一次施药能够同时防治病害和虫害;00324由于组合物活性成分的作用机理不同,根据害虫抗药性理论和实践,组合物的应用能够延缓新烟碱类药剂的抗性发展,延长其使用寿命。说明书CN102318637ACN102318639A3/6页5具体。

12、实施方式0033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本发明决不限于下述实施例。以下所述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对于不偏离本发明精神和原则所做的修改、替换或改进,均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0034实施例一0035试验对象褐飞虱NILAPARVATALUGENSSTAL3龄若虫。0036试验方法采用稻茎浸渍法。连根拔出健壮的分蘖期至孕穗初期的稻株,洗净,剪成15CM长的带根稻茎,3株一组,晾至无水痕。将稻茎分别在稀释好的药剂中浸30秒,取出晾干后,以浸湿的脱脂棉包住根部放入指形管中,吸取3龄幼虫放入指形管中,每管20头,设浸清水为空白对照,每浓度重复3次。处理后放27、光周期为16H8HLD的观察室。

13、中饲养。定期检查死亡数,用ABBOTT公式计算校正死亡率。应用计算机程序求出各供试单剂致死中浓度LC50,根据孙云沛法计算混用药剂的共毒系数CTC值,CTC值大于120的为增效作用。0037具体计算方法如下0038设定一种单剂A为标准单剂,指定其毒力指数TI为100,则003900400041混剂的理论毒力指数TTI各单剂的TI单剂在混剂中的百分比00420043试验结果见表1。0044表1乙蒜素与吡虫啉复配对稻飞虱的毒力结果0045药剂名称LC50L/LCTC乙蒜素795951吡虫啉04651乙蒜素吡虫啉4911297001394乙蒜素吡虫啉11065301416乙蒜素吡虫啉13903812。

14、1251说明书CN102318637ACN102318639A4/6页60046测定结果表明,乙蒜素与吡虫啉复配的3个配比对稻飞虱的共毒系数均在120以上,说明乙蒜素与吡虫啉复配对稻飞虱增效作用明显。0047实施例二0048试验对象褐飞虱NILAPARVATALUGENSSTAL3龄若虫。0049试验方法同实施例一0050试验结果见表2。0051表2乙蒜素与啶虫脒复配对稻飞虱的毒力结果0052药剂名称LC50L/LCTC乙蒜素795951啶虫脒03845乙蒜素啶虫脒191576001223乙蒜素啶虫脒11055531378乙蒜素啶虫脒11903051132600530054测定结果表明,乙蒜素。

15、与啶虫脒复配的3个配比对稻飞虱的共毒系数均在120以上,说明乙蒜素与啶虫脒复配对稻飞虱增效作用明显。0055实施例三0056试验对象褐飞虱NILAPARVATALUGENSSTAL3龄若虫。0057试验方法同实施例一0058试验结果见表3。0059表3乙蒜素与噻虫嗪复配对稻飞虱的毒力结果0060药剂名称LC50L/LCTC乙蒜素795951噻虫嗪03213乙蒜素噻虫嗪191444301341乙蒜素噻虫嗪11043811461乙蒜素噻虫嗪1390263412500061测定结果表明,乙蒜素与噻虫嗪复配的3个配比对稻飞虱的共毒系数均达120以上,说明乙蒜素与噻虫嗪复配对稻飞虱表现较好的增效作用。0。

16、062实施例四说明书CN102318637ACN102318639A5/6页70063试验对象褐飞虱NILAPARVATALUGENSSTAL3龄若虫。0064试验方法同实施例一0065试验结果见表4。0066表4乙蒜素与噻虫啉复配对稻飞虱的毒力结果0067药剂名称LC50L/LCTC乙蒜素795951噻虫啉04316乙蒜素噻虫啉191647031209乙蒜素噻虫啉11057511493乙蒜素噻虫啉1903870123800680069测定结果表明,乙蒜素与噻虫啉复配的3个配比对稻飞虱的共毒系数均在120以上,增效作用明显。0070实施例五0071试验对象褐飞虱NILAPARVATALUGEN。

17、SSTAL3龄若虫。0072试验方法同实施例一0073试验结果见表5。0074表5乙蒜素与烯啶虫胺复配对稻飞虱的毒力结果0075药剂名称LC50L/LCTC乙蒜素795951烯啶虫胺03278乙蒜素烯啶虫胺191448641355乙蒜素烯啶虫胺11047791366乙蒜素烯啶虫胺190279013050076测定结果表明,乙蒜素与烯啶虫胺复配的3个配比对稻飞虱的共毒系数均在120以上,增效作用明显。0077实施例六0078试验对象褐飞虱NILAPARVATALUGENSSTAL3龄若虫。0079试验方法同实施例一0080试验结果见表6。说明书CN102318637ACN102318639A6/。

18、6页80081表6乙蒜素与呋虫胺复配对稻飞虱的毒力结果0082药剂名称LC50L/LCTC乙蒜素795951呋虫胺03807乙蒜素呋虫胺391013351214乙蒜素呋虫胺11052541442乙蒜素呋虫胺13903152123900830084测定结果表明,乙蒜素与呋虫胺复配的3个配比对稻飞虱的共毒系数均在120左右,表现较好的增效作用。0085实施例七0086试验对象褐飞虱NILAPARVATALUGENSSTAL3龄若虫。0087试验方法同实施例一0088试验结果见表7。0089表7乙蒜素与噻虫胺复配对稻飞虱的复配效果0090药剂名称LC50L/LCTC乙蒜素795951噻虫胺02356乙蒜素噻虫胺29152321244乙蒜素噻虫胺11036051303乙蒜素噻虫胺1390199112140091测定结果表明,乙蒜素与噻虫胺复配的3个配比对稻飞虱的共毒系数均在120以上,增效作用明显。说明书CN102318637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农业;林业;畜牧业;狩猎;诱捕;捕鱼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