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状带移动方向控制装置及方法、流延设备及溶液制膜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状带移动方向控制装置及方法、流延设备及溶液制膜法.pdf(42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2977388 A (43)申请公布日 2013.03.20 CN 102977388 A *CN102977388A* (21)申请号 201210317050.3 (22)申请日 2012.08.30 2011-192710 2011.09.05 JP C08J 5/18(2006.01) (71)申请人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地址 日本东京港区西麻布二丁目26番30号 (72)发明人 嘉藤彰史 下河内太郎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 有限公司 11205 代理人 臧建明 (54) 发明名称 环状带移动方向控制装置及方法、 流延设备 及溶液制膜。
2、法 (57)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环状带的移动方向控制装 置、 环状带的移动方向控制方法、 流延设备及溶液 制膜方法。环状流延带 (26) 以被施加张力的状 态架设于水平辊 (24、 25)。水平辊 (24) 通过马达 (24M) 旋转。流延带 (26) 在形成于水平辊 (24、 25) 周围的移动路上循环移动。水平辊 (24) 与水 平辊 (25) 之间设置有对流延带 (26) 的 Y 方向一 端部进行冷却的带一端调温单元 (61P) 及对流延 带(26)的Y方向另一端部进行冷却的带另一端调 温单元 (61Q)。另外, 控制单元通过偏离方向判断 部感测流延带 (26) 偏离移动路的方向。另外。
3、, 与 偏离方向相反侧的端部相比, 控制单元更佳优先 冷却流延带 (26) 中偏离移动路的方向的端部。 (30)优先权数据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4 页 说明书 17 页 附图 20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 4 页 说明书 17 页 附图 20 页 1/4 页 2 1. 一种环状带的移动方向控制装置, 不锈钢制的所述环状带卷绕在平行地配设的驱动 辊和从动辊上, 并通过所述驱动辊的旋转向长边方向移动, 所述环状带沿宽度方向在预先 设定的移动路上移动, 其中, 所述环状带的移动方向控制装置具备如下 : 一端带张力调节部, 其调节所述。
4、环状带的宽度方向一端部的张力 ; 另一端带张力调节部, 其调节所述环状带的宽度方向另一端部的张力 ; 及 带张力控制部, 其控制所述一端带张力调节部或所述另一端带张力调节部, 所述带张 力控制部在所述环状带的宽度方向端部的一侧偏离所述移动路时进行所述控制, 所述带张 力控制部以所述环状带的偏离所述移动路的方向的端部的所述张力变得大于所述偏离方 向相反侧的端部的所述张力的方式进行所述控制。 2.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环状带的移动方向控制装置, 其中, 进一步具备如下 : 带一端调温部, 其调节所述环状带中所述宽度方向一端侧的温度, 所述带一端调温部 具备于所述一端带张力调节部 ; 带另一端调温。
5、部, 其调节所述环状带中所述宽度方向另一端侧的温度, 所述带另一端 调温部具备于所述另一端带张力调节部 ; 及 带调温控制部, 其控制所述带一端调温部及所述带另一端调温部, 所述带调温控制部 以与所述偏离方向相反侧的端部相比更优先冷却所述环状带中偏离所述移动路的端部的 方式进行所述控制。 3. 如权利要求 2 所述的环状带的移动方向控制装置, 其中, 所述带一端调温部向所述环状带的所述宽度方向一端侧供给调温气体, 所述带另一端 调温部向所述环状带的所述宽度方向另一端侧供给调温气体。 4. 如权利要求 2 或 3 所述的环状带的移动方向控制装置, 其中, 所述带一端调温部具有一端带涂布机和一端带。
6、蒸发机, 所述带另一端调温部具有另一 端带涂布机和另一端带蒸发机, 所述一端带涂布机向所述环状带的所述宽度方向一端侧涂 布一部分液体, 所述一端带蒸发机使涂布于所述环状带的所述宽度方向一端侧的所述一部 分液体蒸发, 所述另一端带涂布机向所述环状带的所述宽度方向另一端侧涂布另一部分液 体, 所述另一端带蒸发机使涂布于所述环状带的所述宽度方向另一端侧的所述另一部分液 体蒸发。 5.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环状带的移动方向控制装置, 其中, 进一步具备如下 : 辊一端调温部, 其调节所述驱动辊和所述从动辊中任一辊的所述宽度方向一端侧的温 度, 所述辊一端调温部具备于所述一端带张力调节部 ; 辊另一端。
7、调温部, 其调节所述驱动辊和所述从动辊中任一辊的所述宽度方向另一端侧 的温度, 所述辊另一端调温部具备于所述另一端带张力调节部 ; 及 辊调温控制部, 其控制所述辊一端调温部或所述辊另一端调温部, 所述带张力控制部 以与所述偏离方向相反侧的端部相比更优先冷却所述环状带中所述偏离方向的端部的方 式进行所述控制。 6. 如权利要求 5 所述的环状带的移动方向控制装置, 其中, 所述辊一端调温部向所述辊的所述宽度方向一端侧供给调温气体, 所述辊另一端调温 部向所述辊的所述宽度方向另一端侧供给调温气体。 7. 如权利要求 5 或 6 所述的环状带的移动方向控制装置, 其中, 权 利 要 求 书 CN 。
8、102977388 A 2 2/4 页 3 所述辊具有一端流路和另一端流路, 所述一端流路内置于所述宽度方向一端侧而使一 端侧调温用介质流通, 所述另一端流路内置于所述宽度方向另一端侧而使另一端侧调温用 介质流通, 所述辊一端调温部向所述一端流路供给所述一端侧调温用介质, 所述辊另一端 调温部向所述另一端流路供给所述另一端侧调温用介质。 8. 如权利要求 5 或 6 所述的环状带的移动方向控制装置, 其中, 所述辊一端调温部具有一端辊涂布机和一端辊蒸发机, 所述辊另一端调温部具有另一 端辊涂布机和另一端辊蒸发机, 所述一端辊涂布机向所述辊的所述宽度方向一端侧涂布一 部分液体, 所述一端辊蒸发机。
9、使涂布于所述辊的所述宽度方向一端侧的所述一部分液体蒸 发, 所述另一端辊涂布机向所述辊的所述宽度方向另一端侧涂布另一部分液体, 所述另一 端辊蒸发机使涂布于所述辊的所述宽度方向另一端侧的所述另一部分液体蒸发。 9. 如权利要求 7 所述的环状带的移动方向控制装置, 其中, 所述辊一端调温部具有一端辊涂布机和一端辊蒸发机, 所述辊另一端调温部具有另一 端辊涂布机和另一端辊蒸发机, 所述一端辊涂布机向所述辊的所述宽度方向一端侧涂布一 部分液体, 所述一端辊蒸发机使涂布于所述辊的所述宽度方向一端侧的所述一部分液体蒸 发, 所述另一端辊涂布机向所述辊的所述宽度方向另一端侧涂布另一部分液体, 所述另一 。
10、端辊蒸发机使涂布于所述辊的所述宽度方向另一端侧的所述另一部分液体蒸发。 10. 如权利要求 1、 2、 3、 5、 6 中任一项所述的环状带的移动方向控制装置, 其中, 所述环状带的移动方向控制装置具备偏离方向判断部, 其判断所述环状带是否向所述 宽度方向的一端侧和另一端侧方向偏离。 11. 一种流延设备, 其具备如下 : 流延模, 其流出包括聚合物及溶剂的浓液 ; 不锈钢制的环状带, 其具有支撑所述流出浓液的支撑面, 所述环状带在所述支撑面上 形成由所述浓液构成的膜, 所述环状带卷绕于平行配设的驱动辊和从动辊, 并通过所述驱 动辊的旋转向长边方向移动, 所述环状带沿宽度方向在预先设定的移动路。
11、上移动 ; 溶剂蒸发装置, 其使所述溶剂从所述膜中蒸发 ; 剥离装置, 其从所述环状带剥离所述膜 ; 及 环状带的移动控制装置, 其具有一端带张力调节部、 另一端带张力调节部及带张力控 制部, 所述一端带张力调节部调节所述环状带的宽度方向一端部的张力, 所述另一端带张 力调节部调节所述环状带的宽度方向另一端部的张力, 所述带张力控制部控制所述一端带 张力调节部或所述另一端带张力调节部, 所述带张力控制部在所述环状带的宽度方向端部 的一侧偏离所述移动路时进行所述控制, 所述带张力控制部以所述环状带的偏离所述移动 路的方向的端部的所述张力变得大于所述偏离方向相反侧的端部的所述张力的方式进行 所述控。
12、制。 12. 如权利要求 11 所述的流延设备, 其中, 进一步具备如下 : 带一端调温部, 其调节所述环状带中所述宽度方向一端侧的温度, 所述带一端调温部 具备于所述一端带张力调节部 ; 带另一端调温部, 其调节所述环状带中所述宽度方向另一端侧的温度, 所述带另一端 调温部具备于所述另一端带张力调节部 ; 及 带调温控制部, 其控制所述带一端调温部及所述带另一端调温部, 所述带调温控制部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2977388 A 3 3/4 页 4 以与所述偏离方向相反侧的端部相比更优先冷却所述环状带中偏离所述移动路的端部的 方式进行所述控制。 13. 如权利要求 12 所述的流延设。
13、备, 其中, 进一步具备如下 : 辊一端调温部, 其调节所述驱动辊和所述从动辊中任一辊的所述宽度方向一端侧的温 度, 所述辊一端调温部具备于所述一端带张力调节部 ; 辊另一端调温部, 其调节所述驱动辊和所述从动辊中任一辊的所述宽度方向另一端侧 的温度, 所述辊另一端调温部具备于所述另一端带张力调节部 ; 及 辊调温控制部, 其控制所述辊一端调温部或所述辊另一端调温部, 所述带张力控制部 以与所述偏离方向相反侧的端部相比更优先冷却所述环状带中所述偏离方向的端部的方 式进行所述控制。 14. 如权利要求 13 所述的流延设备, 其中, 所述流延设备具备 : 两端部冷却装置, 其对所述环状带的宽度方。
14、向两端部进行冷却。 15. 如权利要求 14 所述的流延设备, 其中, 所述两端部冷却装置对所述环状带中远离所述辊的部分进行冷却。 16. 一种环状带的移动方向控制方法, 不锈钢制的所述环状带卷绕于平行配设的驱动 辊和从动辊, 并通过所述驱动辊的旋转向长边方向移动, 所述环状带沿宽度方向在预先设 定的移动路上移动, 所述环状带的移动方向控制方法具备如下步骤 : 对所述环状带偏离所述移动路的方向进行特定 ; 及 控制一端带张力调节部和另一端带张力调节部, 所述控制以所述环状带中偏离所述移 动路的方向的端部的张力变得大于所述偏离方向相反侧的端部的所述张力的方式进行, 所 述一端带张力调节部调节所述。
15、环状带的宽度方向一端侧的所述张力, 所述另一端带张力调 节部调节所述环状带的宽度方向另一端侧的所述张力。 17. 如权利要求 16 所述的环状带的移动方向控制方法, 其中, 具有偏离方向判断工序, 其判断所述环状带是否向所述宽度方向的一端侧和另一端侧 方向偏离。 18. 一种溶液制膜方法, 其具备如下步骤 : (A) 通过朝向环状带流出浓液, 在所述环状带的带面形成由浓液构成的膜, 所述浓液包 括聚合物及溶剂, 所述环状带为不锈钢制, 所述环状带卷绕于平行配设的驱动辊和从动辊 上, 并通过所述驱动辊的旋转向长边方向移动, 所述环状带沿宽度方向在预先设定的移动 路上移动 ; (B) 向所述带面上。
16、的所述膜吹送风并使所述溶剂从所述膜中蒸发 ; (C) 从所述环状带剥离经所述 B 步骤的所述膜 ; (D) 对所述环状带偏离所述移动路的方向进行特定 ; 及 (E) 控制一端带张力调节部和另一端带张力调节部, 所述控制以所述环状带中偏离所 述移动路的方向的端部的张力变得大于所述偏离方向相反侧的端部的所述张力的方式进 行, 所述一端带张力调节部调节所述环状带的宽度方向一端侧的所述张力, 所述另一端带 张力调节部调节所述环状带的宽度方向另一端侧的所述张力。 19. 如权利要求 18 所述的溶液制膜方法, 其中, 具备对所述环状带的宽度方向两端部进行冷却的两端部冷却步骤, 所述两端部冷却步 权 利 。
17、要 求 书 CN 102977388 A 4 4/4 页 5 骤与所述 B 步骤并行进行。 20. 如权利要求 19 所述的溶液制膜方法, 其中, 同时开始所述两端部冷却步骤和所述 B 步骤。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2977388 A 5 1/17 页 6 环状带移动方向控制装置及方法、 流延设备及溶液制膜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环状带的移动方向控制装置、 环状带的移动方向控制方法、 流延 设备及溶液制膜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具有透光性的热塑性膜 ( 以下称为膜 ) 为轻质且容易成型, 因此作为光学膜广泛 使用。 其中, 利用纤维素酰化物等的纤维素酯类膜除了用作照片。
18、感光用膜之外, 还用作液晶 显示装置的光学膜。作为液晶显示装置的光学膜, 有偏光板保护膜或相位差膜等。 0003 这种膜通过溶液制膜方法制造。溶液制膜方法为如下方法。朝向已进行温度调节 的移动的支撑体流出包括聚合物和溶剂的聚合物溶液 ( 以下称为浓液 (dope), 在支撑体 上形成带状流延膜 ( 以下称为膜形成工序 )。浓液利用配设于流延室内的流延模在支撑体 上流动。接着, 使溶剂从流延膜中蒸发直至能够传送流延膜 ( 以下称为膜干燥工序 )。之 后, 从支撑体上剥下能够传送的流延膜而作为湿润膜 ( 以下称为剥离工序 )。而且, 使溶剂 从该湿润膜中蒸发而作为膜 ( 以下称为膜干燥工序 )。 。
19、0004 作为用于该溶液制膜方法的支撑体, 已知有挂绕于多个辊并循环移动的环状带。 由于能够通过利用该环状带来反复进行膜形成工序、 膜干燥工序及剥离工序, 所以结果能 够提高膜的生产效率。 0005 然而, 若长时间进行溶液制膜方法, 则有时导致环状带偏离预定的移动路。 若在环 状带偏离移动路的状态下进行溶液制膜方法, 则所获得膜的均匀性受损。尤其导致宽度方 向上的厚度、 表面状态、 光学特性的均匀性受损。 0006 作为调节环状带的移动方向的方法, 例如已知有如日本专利公开 2008-195463 号 公报中记载的使卷绕有环状带的驱动辊和从动辊中任意一方向前后方向或上下方向移变 的方法。 0。
20、007 但是, 利用于溶液制膜方法中的环状带与用作物品的传送机器的环状带相比为长 形。若为了控制这种长形环状带的移动路而利用日本专利公开 2008-195463 号公报中记载 的方法, 则对辊移变的控制要求较高的精确度。其结果, 很难控制环状带的移动方向。 0008 另外, 利用于溶液制膜方法中的环状带为不锈钢制。此时, 如日本专利公开 2008-195463 号公报中记载的发明, 若欲使卷绕有环状带的辊向任意方向移变, 则导致辊与 环状带之间产生摩擦。摩擦的部分经电镀层的剥落引起的腐蚀、 起因于摩擦的应力引起的 相变等, 在环状带的表面侧即形成流延膜的带面上显示为缺陷。若在具有这种缺陷的带面。
21、 上形成流延膜, 则导致缺陷的痕迹会残留在膜的表面。 发明内容 0009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 提供一种使环状带的移动方向的控制轻松并抑制辊与环状带 之间的摩擦的环状带的移动方向控制装置、 环状带的移动方向控制方法、 流延设备及溶液 制膜方法。 说 明 书 CN 102977388 A 6 2/17 页 7 0010 本发明的环状带的移动方向控制装置中的环状带为不锈钢制。 环状带卷绕于平行 配设的驱动辊与从动辊上, 并通过驱动辊的旋转向长边方向移动。环状带沿宽度方向在预 先设定的移动路上移动。本发明的环状带的移动方向控制装置具备一端带张力调节部、 另 一端带张力调节部及带张力控制部。 一端带张力。
22、调节部调节环状带的宽度方向一端部的张 力。另一端带张力调节部调节环状带的宽度方向另一端部的张力。带张力控制部控制一端 带张力调节部或另一端带张力调节部。 带张力控制部在环状带的宽度方向端部的一侧偏离 移动路时进行控制。 带张力控制部以环状带的偏离移动路的方向的端部的张力变得大于偏 离方向相反侧的端部的张力的方式进行控制。 0011 优选环状带的移动方向控制装置进一步具备带一端调温部、 带另一端调温部及带 调温控制部。带一端调温部调节环状带中宽度方向一端侧的温度。带一端调温部具备于一 端带张力调节部。带另一端调温部调节环状带中宽度方向另一端侧的温度。带另一端调温 部具备于另一端带张力调节部。带调。
23、温控制部控制带一端调温部及带另一端调温部。带调 温控制部以与偏离方向相反侧的端部相比更优先冷却环状带中偏离移动路的端部的方式 进行控制。 0012 优选带一端调温部向环状带的宽度方向一端侧供给调温气体, 带另一端调温部向 环状带的宽度方向另一端侧供给调温气体。 0013 优选带一端调温部具有一端带涂布机和一端带蒸发机, 带另一端调温部具有另一 端带涂布机和另一端带蒸发机。一端带涂布机向环状带的宽度方向一端侧涂布一部分液 体。一端带蒸发机使涂布于环状带的宽度方向一端侧的一部分液体蒸发。另一端带涂布机 向环状带的宽度方向另一端侧涂布另一部分液体。 另一端带蒸发机使涂布于环状带的宽度 方向另一端侧的。
24、另一部分液体蒸发。 0014 优选环状带的移动方向控制装置具备辊一端调温部、 辊另一端调温部及辊调温控 制部。辊一端调温部调节驱动辊和从动辊中任一辊的宽度方向一端侧的温度。辊一端调温 部具备于一端带张力调节部。 辊另一端调温部调节驱动辊和从动辊中的任一辊的宽度方向 另一端侧的温度。辊另一端调温部具备于另一端带张力调节部。辊调温控制部控制辊一端 调温部或辊另一端调温部。 带张力控制部以与偏离方向相反侧的端部相比更优先冷却环状 带中偏离方向的端部的方式进行控制。 0015 优选辊一端调温部向辊的宽度方向一端侧供给调温气体, 辊另一端调温部向辊的 宽度方向另一端侧供给调温气体。 0016 优选辊具有。
25、一端流路和另一端流路。一端流路内置于宽度方向一端侧, 使一端侧 调温用介质流通。另一端流路内置于宽度方向另一端侧, 使另一端侧调温用介质流通。辊 一端调温部向一端流路供给一端侧调温用介质。 辊另一端调温部向另一端流路供给另一端 侧调温用介质。 0017 优选辊一端调温部具有一端辊涂布机和一端辊蒸发机, 辊另一端调温部具有另一 端辊涂布机和另一端辊蒸发机。一端辊涂布机向辊的宽度方向一端侧涂布一部分液体。一 端辊蒸发机使涂布于辊的宽度方向一端侧的一部分液体蒸发。 另一端辊涂布机向辊的宽度 方向另一端侧涂布另一部分液体。 另一端辊蒸发机使涂布于辊的宽度方向另一端侧的另一 部分液体蒸发。 0018 优。
26、选具备判断环状带是否向宽度方向的一端侧与另一端侧方向偏离的偏离方向 说 明 书 CN 102977388 A 7 3/17 页 8 判断部。 0019 本发明的流延设备具备流延模、 不锈钢制的环状带、 溶剂蒸发装置、 剥离装置及环 状带的移动控制装置。流延模流出包括聚合物及溶剂的浓液。环状带具有支撑流出的浓液 的支撑面。环状带在支撑面上形成由浓液构成的膜。环状带卷绕于平行配设的驱动辊和从 动辊, 并通过驱动辊的旋转向长边方向移动。环状带沿宽度方向在预先设定的移动路上移 动。溶剂蒸发装置使溶剂从膜中蒸发。剥离装置从环状带上剥离膜。环状带的移动控制装 置具有一端带张力调节部、 另一端带张力调节部及。
27、带张力控制部。一端带张力调节部调节 环状带的宽度方向一端部的张力。 另一端带张力调节部调节环状带的宽度方向另一端部的 张力。带张力控制部控制一端带张力调节部或另一端带张力调节部。带张力控制部在环状 带的宽度方向端部的一侧偏离移动路时进行控制。 带张力控制部以环状带的偏离移动路的 方向的端部的张力变得大于偏离方向相反侧的端部的张力的方式进行控制。 0020 优选流延设备进一步具备带一端调温部、 带另一端调温部及带调温控制部。带一 端调温部调节环状带中宽度方向一端侧的温度。带一端调温部具备于一端带张力调节部。 带另一端调温部调节环状带中宽度方向另一端侧的温度。 带另一端调温部具备于另一端带 张力调。
28、节部。带调温控制部控制带一端调温部及带另一端调温部。带调温控制部以与偏离 方向相反侧的端部相比更优先冷却环状带偏离移动路的端部的方式进行控制。 0021 优选流延设备具备辊一端调温部、 辊另一端调温部及辊调温控制部。辊一端调温 部调节驱动辊和从动辊中任一辊的宽度方向一端侧的温度。 辊一端调温部具备于一端带张 力调节部。辊另一端调温部调节驱动辊和从动辊中任一辊的宽度方向另一端侧的温度。辊 另一端调温部具备于另一端带张力调节部。 辊调温控制部控制辊一端调温部或辊另一端调 温部。 带张力控制部以与偏离方向相反侧的端部相比更优先冷却环状带中偏离方向的端部 的方式进行控制。 0022 优选流延设备具备对。
29、环状带的宽度方向两端部进行冷却的两端部冷却装置。 0023 优选两端部冷却装置对环状带中远离辊的部分进行冷却。 0024 本发明的环状带的移动方向控制方法中的环状带为不锈钢制。 环状带卷绕于平行 配设的驱动辊和从动辊, 并通过驱动辊的旋转向长边方向移动。环状带沿宽度方向在预先 设定的移动路上移动。 本发明的环状带的移动方向控制方法具备方向特定步骤及带张力平 衡步骤。方向特定步骤对环状带偏离移动路的方向进行特定。带张力平衡步骤控制一端带 张力调节部和另一端带张力调节部。 控制以环状带中偏离移动路的方向的端部的张力变得 大于偏离方向相反侧的端部的张力的方式进行。 一端带张力调节部调节环状带的宽度方。
30、向 一端侧的张力。另一端带张力调节部调节环状带的宽度方向另一端侧的张力。 0025 优选环状带的移动方向控制方法具有偏离方向判断工序。 偏离方向判断工序判断 环状带是否向宽度方向的一端侧和另一端侧的方向偏离。 0026 本发明的溶液制膜方法具备膜形成步骤 (A 步骤 )、 膜干燥步骤 (B 步骤 )、 剥离步 骤 (C 步骤 )、 方向特定步骤 (D 步骤 ) 及带张力平衡步骤 (E 步骤 )。A 步骤中, 通过朝向环 状带流出浓液来在环状带的带面形成由浓液构成的膜。浓液包括聚合物及溶剂。环状带为 不锈钢制。环状带卷绕于平行配设的驱动辊和从动辊, 并通过驱动辊的旋转向长边方向移 动。 环状带沿。
31、宽度方向在预先设定的移动路上移动。 B步骤中, 向带面上的膜吹送风并使溶 剂从膜中蒸发。C 步骤中, 从环状带上剥离经 B 步骤的膜。D 步骤中, 对环状带偏离移动路 说 明 书 CN 102977388 A 8 4/17 页 9 的方向进行特定。 E步骤中, 控制一端带张力调节部和另一端带张力调节部。 控制以环状带 中偏离移动路的方向的端部的张力变得大于偏离方向相反侧的端部的张力的方式进行。 一 端带张力调节部调节环状带的宽度方向一端侧的张力。 另一端带张力调节部调节环状带的 宽度方向另一端侧的张力。 0027 优选溶液制膜方法具备对环状带的宽度方向两端部进行冷却的两端部冷却步骤。 两端部冷。
32、却步骤与 B 步骤并行进行。 0028 优选同时开始两端部冷却步骤和 B 步骤。 0029 发明效果 0030 根据本发明, 能够轻松地进行环状带的移动方向的控制。并且, 根据本发明, 能够 抑制辊与环状带之间的摩擦。 附图说明 0031 图 1 是表示溶液制膜设备的概要的说明图。 0032 图 2 是表示流延装置的概要的侧视图。 0033 图 3 是表示配设于流延装置的壳体内的各组件的概要的立体图。 0034 图 4 是表示第 1 一端带张力调节部和第 1 另一端带张力调节部的概要的立体图。 0035 图 5 是表示一端调温气体导管和另一端调温气体导管的概要的截面图。 0036 图 6 是表。
33、示膜形成区冷却机的概要的立体图。 0037 图 7 是表示一端偏离感测部和另一端偏离感测部的概要的说明图。 0038 图 8 是表示第 1 一端带张力调节部、 第 1 另一端带张力调节部、 偏离感测部及控制 单元的概要的块图。 0039 图 9 是表示通过膜形成工序形成的流延膜的概要的截面图。 0040 图 10 是表示具有干燥层和湿润层的流延膜的概要的截面图。 0041 图 11 是表示偏离移动路的状态的流延带的概要的俯视图。 0042 图 12 是表示一端调温气体导管和另一端调温气体导管的概要的截面图。 0043 图 13 是表示第 2 一端带张力调节部和第 2 另一端带张力调节部的概要的。
34、立体图。 0044 图 14 是表示第 2 一端带张力调节部、 第 2 另一端带张力调节部、 偏离感测部及控 制单元的概要的块图。 0045 图 15 是表示第 3 一端带张力调节部和第 3 另一端带张力调节部的概要的立体图。 0046 图 16 是表示第 3 一端带张力调节部和第 3 另一端带张力调节部、 偏离感测部及控 制单元的概要的块图。 0047 图 17 是表示第 4 一端带张力调节部和第 4 另一端带张力调节部的概要的立体图。 0048 图 18 是表示第 4 一端带张力调节部和第 4 另一端带张力调节部、 偏离感测部及控 制单元的概要的块图。 0049 图 19 是表示第 5 一。
35、端带张力调节部和第 5 另一端带张力调节部的概要的立体图。 0050 图 20 是表示第 5 一端带张力调节部和第 5 另一端带张力调节部的概要的立体图。 0051 图 21 是表示第 5 一端带张力调节部、 第 5 另一端带张力调节部、 偏离感测部及控 制单元的概要的块图。 说 明 书 CN 102977388 A 9 5/17 页 10 具体实施方式 0052 ( 溶液制膜设备 ) 0053 如图 1 所示, 溶液制膜设备 10 具有流延装置 15、 夹子拉幅机 17、 干燥装置 18 及卷 取装置 19。流延装置 15 由浓液 12 制作湿润膜 13。夹子拉幅机 17 通过湿润膜 13 。
36、的干燥 获得膜 16。干燥装置 18 进行湿润膜 13 的干燥。卷取装置 19 将膜 16 卷取在卷芯上。 0054 ( 流延装置 ) 0055 如图1及图2所示, 流延装置15具有壳体23、 水平且相互平行地排列于壳体23内 的水平辊 24、 水平辊 25。水平辊 24 具备驱动轴 24A 和固定于驱动轴 24A 的不锈钢制的辊 主体 24B。水平辊 25 具备轴 25A 和固定于轴 25A 的不锈钢制的辊主体 25B。水平辊 24、 水 平辊 25 上卷绕环状的流延带 26。流延带 26 通过连结带状片材的两端而获得。 0056 在此, 水平是指水平辊 24、 水平辊 25 相对水平面的交。
37、叉角度为 0以上 0.01以 下。并且, 平行是指水平辊 24、 水平辊 25 的交叉角度为 0以上 0.01以下。 0057 驱动轴 24A 与辊驱动用马达 24M( 参考图 3) 连接。马达控制部 ( 未图示 ) 控制辊 驱动用马达 24M 来以预定的速度旋转水平辊 24。流延带 26 随着水平辊 24 的旋转向预定方 向循环移动, 水平辊 25 随着流延带 26 的移动而旋转。以下, 将流延带 26 的移动方向称为 X 方向, 将流延带 26 的宽度方向称为 Y 方向, 将垂直方向称为 Z 方向。 0058 并且, 驱动轴 24A 在张力外加位置与松弛位置之间移动自如。张力外加位置为对 。
38、挂绕于辊主体 24B、 辊主体 25B 的流延带 26 外加预定张力的位置。松弛位置为挂绕于辊主 体 24B、 辊主体 25B 的流延带 26 松弛的位置。轴位移部 24AS 在未图示的控制部的控制下能 够使驱动轴 24A 在张力外加位置与松弛位置之间移变。优选轴位移部 24AS 维持与轴 25A 平行的状态的同时, 使驱动轴 24A 移变。并且, 在驱动轴 24A 上安装力量传感器 24AL。力量 传感器 24AL 感测驱动轴 24A 所承受的外力。未图示的控制部从力量传感器 24AL 读取驱动 轴 24A 所承受的外力。接着, 未图示的控制部根据已读取的外力及内置流延带 26 的截面积 值。
39、将轴位移部 24AS 控制成施加于流延带 26 的张力成为预定张力。这样, 能够在 Y 方向上 同样对流延带 26 外加张力。 0059 优选流延带 26 的表面 ( 以下称为流延面 )26A( 参考图 3) 的移动速度 V26A 在 200m/ 分钟以下。若移动速度 V26A 超过 200m/ 分钟, 则很难稳定地形成液珠。关于移动速 度 V26A 的下限值, 考虑目标膜的生产率即可。移动速度 V26A 的下限值例如为 10m/ 分钟以 上。 0060 流延带 26 优选为不锈钢制, 更优选为具有充分的耐腐蚀性和强度的 SUS316 制。 流延带 26 的宽度例如优选为浓液 12 的流延宽度。
40、的 1.1 倍以上 2.0 倍以下。流延带 26 的 长度例如优选为 20m 以上 200m 以下。流延带 26 的厚度例如优选为 0.5mm 以上 2.5mm 以 下。另外, 优选流延带 26 的厚度不均相对于整体厚度在 0.5以下。流延面 26A 优选进行 研磨, 流延面 26A 的表面粗糙度优选在 0.05m 以下。 0061 如图2所示, 在壳体23内从X方向上游侧朝向下游侧依次配设第1密封部件31 第 3 密封部件 33。第 1 密封部件 31 第 3 密封部件 33 设置成从壳体 23 的内壁面突出且 突出端靠近流延带 26 的流延面 26A。壳体 23 内通过第 1 密封部件 3。
41、1 第 3 密封部件 33 从 X 方向上游侧朝向下游侧分隔成流延室 23A、 干燥室 23B 及剥离室 23C。而且, 流延室 23A 的气密性通过第 1 密封部件 31 第 2 密封部件 32 维持。另外, 干燥室 23B 的气密性通过 说 明 书 CN 102977388 A 10 6/17 页 11 第 2 密封部件 32 第 3 密封部件 33 维持。第 1 密封部件 31 第 3 密封部件 33 与流延面 26A 的间隔例如为 1.5mm 以上 2.0mm 以下。 0062 ( 流延室 ) 0063 流延室 23A 内设置流延模 40 和减压单元 41。流延模 40 具有流出浓液 。
42、12 的浓液 流出口 40A, 并以浓液流出口 40A 与流延带 26 靠近的方式配设于水平辊 24 的上方。 0064 流延模 40 从浓液流出口 40A 朝向流延带 26 流出浓液 12。从浓液流出口 40A 流出 并到达流延面 26A 之前的浓液 12 形成液珠。到达流延面 26A 的浓液 12 在 X 方向上流延, 最终形成带状的流延膜 43。 0065 减压单元 41 为用于对液珠的 X 方向上游侧进行减压的单元。减压单元 41 具有减 压室 41A、 减压扇 41B 及吸引管 41C。减压室 41A 配置于比流延模 40 的浓液流出口 40A 更 靠 X 方向的上游侧。减压扇 41。
43、B 吸引减压室 41A 内的气体。吸引管 41C 连接减压扇 41B 和 减压室 41A。 0066 ( 干燥室 ) 0067 干燥室 23B 内从 X 方向上游侧朝向下游侧依次设置对流延膜 43 供给预定的干燥 风的第 1 干燥单元 51 第 2 干燥单元 52。第 1 干燥单元 51 配设于架设在水平辊 24、 水平 辊 25 的流延带 26 的上方。第 2 干燥单元 52 配设于架设在水平辊 24、 水平辊 25 的流延带 26 的下方。 0068 如图 3 图 5 所示, 第 1 干燥单元 51 具备第 1 进气导管 51A 和第 1 排气导管 51B。 第 1 进气导管 51A 和第。
44、 1 排气导管 51B 从 X 方向上游侧朝向下游侧依次设置。第 1 进气导 管 51A 和第 1 排气导管 51B 分别远离流延带 26 而配设。第 1 进气导管 51A 上设置送出第 1 干燥风 51DA 的第 1 进气口 51AO。朝向 X 方向下游侧开口的第 1 进气口 51AO 从流延膜 43 的一端延设至另一端。第 1 排气导管 51B 上设置对第 1 干燥风 51DA 进行排气的第 1 排气 口 51BO。朝向 X 方向上游侧开口的第 1 排气口 51BO 从流延膜 43 的一端延设至另一端。 0069 第 2 干燥单元 52 具备第 2 排气导管 52A 及第 2 进气导管 5。
45、2B。第 2 排气导管 52A 及第 2 进气导管 52B 从 X 方向上游侧朝向下游侧依次设置。第 2 排气导管 52A 及第 2 进气 导管 52B 分别远离流延带 26 而配设。第 2 排气导管 52A 上设置对第 2 干燥风 52DA 进行排 气的第 2 排气口 52AO。朝向 X 方向下游侧开口的第 2 排气口 52AO 从流延膜 43 的一端延设 至另一端。第 2 进气导管 52B 上设置送出第 2 干燥风 52DA 的第 2 进气口 52BO。朝向 X 方 向上游侧开口的第 2 进气口 52BO 从流延膜 43 的一端延设至另一端。 0070 第 1 干燥单元 51 第 2 干燥。
46、单元 52 中分别设置第 1 送风扇第 2 送风扇 ( 未图 示 ) 及第 1 调温机第 2 调温机 ( 未图示 )。干燥控制部 ( 未图示 ) 与第 1 送风扇第 2 送风扇及第 1 调温机第 2 调温机连接。干燥控制部独立调节有关第 1 干燥风 51DA 及第 2 干燥风 52DA 的温度或风速。 0071 图 2 所示的干燥室 23B 中, 为了使溶剂从流延膜 43 中蒸发, 对流延膜 43 供给庞大 的热能。因此, 通过干燥室 23B 时的流延带 26 的温度处于上升的趋势。因此, 若在被加热 的流延带 26 上流延浓液 12, 则会引起浓液 12 的起泡。因此, 如图 6 所示, 可。
47、在膜干燥工序 完成之后或即将完成时, 利用朝向里面 26B 送出冷却气体的膜形成区冷却机 55, 对流延带 26 中支撑流延膜 43 的部分 55X 进行冷却。优选膜形成区冷却机 55 设置于干燥室 23B 的 X 方向最下游侧或剥离室 23C。 说 明 书 CN 102977388 A 11 7/17 页 12 0072 另外, 也可利用具备对里面 26B 涂布溶剂的模具及比模具更靠 X 方向下游侧配设 且使涂布于里面 26B 的溶剂蒸发的干燥部的膜形成区冷却部来代替膜形成区冷却机 55。 0073 ( 辊调温机 ) 0074 如图 2 所示, 在水平辊 24 上安装辊调温机 57, 水平辊。
48、 25 上安装辊调温机 58。辊 调温机 57、 辊调温机 58 在控制部的控制下, 使调节成所希望的温度的载热体在设置于辊主 体 24B、 辊主体 25B 内的流路中循环。能够通过该载热体的循环将辊主体 24B、 辊主体 25B 的温度保持在所希望的温度。 优选流延带26的流延面26A, 尤其是形成流延膜43的部分的 温度在 10 40的范围内调节为大致恒定。 0075 ( 环状带的移动方向控制装置 ) 0076 如图 3、 图 4 所示, 干燥室 23B 内设置环状带的移动方向控制装置 60。环状带的移 动方向控制装置 60 具备作为一端带张力调节部的带一端调温单元 61P、 作为另一端带。
49、张力 调节部的带另一端调温单元 61Q、 偏离感测部 65 及控制单元 67( 参考图 8)。另外, 图 2 中, 为了避免附图变得复杂而省略环状带的移动方向控制装置 60。 0077 ( 带一端调温单元 ) 0078 如图 4 及图 5 所示, 带一端调温单元 61P 分别设置于流延带 26 的流延面 26A 侧与 里面 26B 侧。带一端调温单元 61P 向流延带 26 中 Y 方向的一端部 26EP 吹送调温气体来调 节一端部26EP的温度。 各个带一端调温单元61P具备一端调温气体导管61PA、 一端调温气 体供给机61PB及一端调温气体吸引机61PC。 一端调温气体导管61PA分别设置成与一端部 26EP 的流延面 26A 及里面 26B 对置, 并使调温气体 68 流通。一端调温气体供给机 61PB 向 一端调温气体导管 61PA 供给调温气体 68。一端调温气体吸引机 61PC 吸引通过一端调温 气体导管 61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