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茶制作工艺.pdf

上传人:32 文档编号:524004 上传时间:2018-02-20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241.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910018699.3

申请日:

2009.09.07

公开号:

CN102007984A

公开日:

2011.04.13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IPC(主分类):A23F 3/14申请日:20090907授权公告日:20140402终止日期:20160907|||授权|||专利申请权的转移IPC(主分类):A23F 3/14变更事项:申请人变更前权利人:陈永强变更后权利人:日照市景阳青茶园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权利人:276806 山东省日照市岚山区虎山镇景阳青茶园变更后权利人:276800 山东省日照市虎山镇崔景阳村登记生效日:20140228|||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A23F 3/14申请日:20090907|||公开

IPC分类号:

A23F3/14

主分类号:

A23F3/14

申请人:

陈永强

发明人:

陈永强

地址:

276806 山东省日照市岚山区虎山镇景阳青茶园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蒲公英茶及其制作工艺,其原料是采用蒲公英的嫩绿叶,经采摘、清洗甩干、摊晾切丝、杀青、造形、烘干、拼配而制成卷曲形干叶,同时搭配40%的卷曲形高档茶制作而成,具有抑菌、抗肿瘤、抗毒素等多重功效,滋味清爽,滋味清醇,是一种食药两用的新型保健茶。

权利要求书

1: 蒲公英茶制作工艺,包括鲜叶采摘、清洗甩干、摊晾、杀青、造形、烘干、拼 配、包装等工序,其特征在于 : (1) 采摘 :采摘蒲公英的春秋的绿叶,剔除黄叶,作为制茶原料,备用。 (2) 清洗甩干 :将采摘的蒲公英嫩绿叶用清水洗除泥土,然后用洗衣机甩干桶,把 装在干净棉白布内的叶甩干。 (3) 摊晾 :切丝,将洗衣机甩干桶内的鲜叶放入竹盘内摊晾,厚度 5-7 厘米,时间 2 小时,再用菜刀将叶横切成 2 厘米宽的叶丝,进行杀青。 (4) 杀青 :采用电炒锅杀青,锅温 180-200 ℃,投入摊晾后的蒲公英叶丝 1000g, 下锅后抖闷结合,至蒲公英叶丝卷曲,无青草气,且含水量达到 50%左右,时间 3-5 分 钟,转入造形。 (5) 造形 :锅温先降至 120℃左右,双手握住鲜叶丝,沿锅壁四周推揉 2-3 次,每推 揉一次解块一次。 然后锅温降至 70℃,从锅中间一只手取叶丝,放入另一手心处,搓揉 3-5 转,抖撒电炒锅四周,如此反复,直至叶丝有刺手感即可出锅,时间 15-25 分钟。 (6) 烘干 :将造形叶出锅满摊,冷却至室温,每两锅造形叶进行烘干。 锅温 40℃左 右,造形叶入锅后从锅中间抓叶丝向锅壁四周抖撒,以散失水分,发展香气,烘至叶丝 手捻成粉末,无青草气味,含水量 5%时出锅。 满摊,冷却至室温,进行拼配。 (7) 拼配 :单独用蒲公英叶炒制的茶,由于适饮性较差,苦涩味较重,因此为了增 加其适饮性,减少苦涩味。 可用 40%高档绿茶拼配 60%蒲公英叶茶。 (8) 包装 :将拼配均匀的蒲公英茶进行密封包装。

说明书


蒲公英茶制作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一种新型保健茶及其制作工艺,因蒲公英属药食同源植物,选用的蒲 公英又为野生资源,因此无毒副作用。背景技术
     本发明的蒲公英茶及其制作工艺,系一种新型的保健茶。 蒲公英的药理作用 主要有 :一是抑菌作用,干扰细菌 RNA 和 DNA 的合成,阻断细菌生长 ;二是抗肿瘤作 用,蒲公英的热水提取物经化学分析认为由多糖组成,具有抗肿瘤作用 ;三是抗内源毒 素作用,能分解或络合成人体内产生的毒素。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公开一种抑菌抗肿瘤的保健茶及其制作工艺,同时为了增加适 饮性,拼配了 40%的卷曲形高档茶,以适应消费者的大众口味。
     本发明所公开的蒲公英茶,特征在于 :其制作原料是蒲公英的嫩绿叶,经采 摘、清洗甩干、摊晾切丝、杀青、造形、烘干、拼配而制成卷曲形干叶,用开水冲泡 后,即可饮用。
     本发明所公开的蒲公英茶的制作工艺,包括采摘、清洗甩干、摊晾切丝、杀 青、造形、烘干、拼配、包装等工序,其特征在于 :
     (1) 采摘 :采摘蒲公英的春秋的绿叶,剔除黄叶,作为制茶原料,备用。
     (2) 清洗甩干 :将采摘的蒲公英嫩绿叶用清水洗除泥土,然后用洗衣机甩干 桶,把装在干净棉白布内的叶甩干。
     (3) 摊晾 :切丝,将洗衣机甩干桶内的鲜叶放入竹盘内摊晾,厚度 5-7 厘米,时 间 2 小时,再用菜刀将叶横切成 2 厘米宽的叶丝,进行杀青。
     (4) 杀 青 :采 用 电 炒 锅 杀 青, 锅 温 180-200 ℃, 投 入 摊 晾 后 的 蒲 公 英 叶 丝 1000g,下锅后抖闷结合,至蒲公英叶丝卷曲,无青草气,且含水量达到 50%左右,时间 3-5 分钟,转入造形。
     (5) 造形 :锅温先降至 120℃左右,双手握住鲜叶丝,沿锅壁四周推揉 2-3 次, 每推揉一次解块一次。 然后锅温降至 70℃,从锅中间一只手取叶丝,放入另一手心处, 搓揉 3-5 转,抖撒电炒锅四周,如此反复,直至叶丝有刺手感即可出锅,时间 15-25 分 钟。
     (6) 烘干 :将造形叶出锅满摊,冷却至室温,每两锅造形叶进行烘干。 锅温 40℃左右,造形叶入锅后从锅中间抓叶丝向锅壁四周抖撒,以散失水分,发展香气,烘 至叶丝手捻成粉末,无青草气味,含水量 5%时出锅。 满摊,冷却至室温,进行拼配。
     (7) 拼配 :单独用蒲公英叶炒制的茶,由于适饮性较差,苦涩味较重,因此为 了增加其适饮性,减少苦涩味。 可用 40%高档绿茶拼配 60%蒲公英叶茶。
     (8) 包装 :将拼配均匀的蒲公英茶进行密封包装。
     本发明所采用的制茶原料 - 蒲公英叶,在药理上具有抑菌、抗内源毒素、抗肿 瘤作用,如 《本草纲目》 记载 :“女人乳痛肿,水煮汁饮及封之,立消”。 “解毒,散 滞气,化热毒”。 又由于本发明所采取的制作工艺,较传统工艺具有更多的步骤,加工 过程中缓慢散失水分,避免了有效成分的转化和破坏,加之拼配 40%的茶叶,更适应消 费者饮用,且具有蒲公英茶抑菌抗内源毒素、肿瘤的积极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采用野生的春天或秋天的蒲公英嫩叶 500g,通过清水冲洗甩干,放至通风良 好、干燥、清洁的室内摊晾 2 小时,厚度 5-7 厘米,然后将叶用菜刀横切 2 厘米宽的叶 丝,再进行杀青。
     使用电炒锅杀青,锅温 180-200 ℃,投入摊晾后的叶丝 1000g,下锅后抖闷结 合,杀至蒲公英叶丝卷曲,无青草气,含水量 50%,时间 3-5 分钟,转入造形。
     锅先降至 120℃,双手握住叶丝沿锅底四周推揉 2-3 次,每推揉一次解块一次。 然后锅温降至 70℃,从锅中间一只手取叶丝,放入另一只手心处,搓揉 3-5 转,抖撒电 炒锅四周。 如此反复,直至叶丝有刺手感,时间 15-25 分钟。 将造形叶出锅满摊,冷却至室温,每两锅造形叶进行烘干。 锅温 40℃左右,造 形叶入锅后,从锅中间抓叶丝向锅壁四周抖撒,以散失水分,发展香气。 烘至叶丝手捻 成粉状,无青草气,含水量 5%时出锅。
     烘于叶丝出锅后,满摊,冷却至室温时,用 40%卷曲形高档绿叶和 60%纯蒲公 英茶拼配,后进行密封包装即可。
     4

蒲公英茶制作工艺.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蒲公英茶制作工艺.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蒲公英茶制作工艺.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蒲公英茶制作工艺.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蒲公英茶制作工艺.pdf(4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2007984A43申请公布日20110413CN102007984ACN102007984A21申请号200910018699322申请日20090907A23F3/1420060171申请人陈永强地址276806山东省日照市岚山区虎山镇景阳青茶园72发明人陈永强54发明名称蒲公英茶制作工艺57摘要本发明公开一种蒲公英茶及其制作工艺,其原料是采用蒲公英的嫩绿叶,经采摘、清洗甩干、摊晾切丝、杀青、造形、烘干、拼配而制成卷曲形干叶,同时搭配40的卷曲形高档茶制作而成,具有抑菌、抗肿瘤、抗毒素等多重功效,滋味清爽,滋味清醇,是一种食药两用的新型保健茶。51INTCL19中华人。

2、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2页CN102007984A1/1页21蒲公英茶制作工艺,包括鲜叶采摘、清洗甩干、摊晾、杀青、造形、烘干、拼配、包装等工序,其特征在于1采摘采摘蒲公英的春秋的绿叶,剔除黄叶,作为制茶原料,备用。2清洗甩干将采摘的蒲公英嫩绿叶用清水洗除泥土,然后用洗衣机甩干桶,把装在干净棉白布内的叶甩干。3摊晾切丝,将洗衣机甩干桶内的鲜叶放入竹盘内摊晾,厚度57厘米,时间2小时,再用菜刀将叶横切成2厘米宽的叶丝,进行杀青。4杀青采用电炒锅杀青,锅温180200,投入摊晾后的蒲公英叶丝1000G,下锅后抖闷结合,至蒲公英叶丝卷曲,无青草气,且含水量达到50。

3、左右,时间35分钟,转入造形。5造形锅温先降至120左右,双手握住鲜叶丝,沿锅壁四周推揉23次,每推揉一次解块一次。然后锅温降至70,从锅中间一只手取叶丝,放入另一手心处,搓揉35转,抖撒电炒锅四周,如此反复,直至叶丝有刺手感即可出锅,时间1525分钟。6烘干将造形叶出锅满摊,冷却至室温,每两锅造形叶进行烘干。锅温40左右,造形叶入锅后从锅中间抓叶丝向锅壁四周抖撒,以散失水分,发展香气,烘至叶丝手捻成粉末,无青草气味,含水量5时出锅。满摊,冷却至室温,进行拼配。7拼配单独用蒲公英叶炒制的茶,由于适饮性较差,苦涩味较重,因此为了增加其适饮性,减少苦涩味。可用40高档绿茶拼配60蒲公英叶茶。8包装。

4、将拼配均匀的蒲公英茶进行密封包装。权利要求书CN102007984A1/2页3蒲公英茶制作工艺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是一种新型保健茶及其制作工艺,因蒲公英属药食同源植物,选用的蒲公英又为野生资源,因此无毒副作用。背景技术0002本发明的蒲公英茶及其制作工艺,系一种新型的保健茶。蒲公英的药理作用主要有一是抑菌作用,干扰细菌RNA和DNA的合成,阻断细菌生长;二是抗肿瘤作用,蒲公英的热水提取物经化学分析认为由多糖组成,具有抗肿瘤作用;三是抗内源毒素作用,能分解或络合成人体内产生的毒素。发明内容0003本发明的目的在公开一种抑菌抗肿瘤的保健茶及其制作工艺,同时为了增加适饮性,拼配了40的卷曲形高档茶。

5、,以适应消费者的大众口味。0004本发明所公开的蒲公英茶,特征在于其制作原料是蒲公英的嫩绿叶,经采摘、清洗甩干、摊晾切丝、杀青、造形、烘干、拼配而制成卷曲形干叶,用开水冲泡后,即可饮用。0005本发明所公开的蒲公英茶的制作工艺,包括采摘、清洗甩干、摊晾切丝、杀青、造形、烘干、拼配、包装等工序,其特征在于00061采摘采摘蒲公英的春秋的绿叶,剔除黄叶,作为制茶原料,备用。00072清洗甩干将采摘的蒲公英嫩绿叶用清水洗除泥土,然后用洗衣机甩干桶,把装在干净棉白布内的叶甩干。00083摊晾切丝,将洗衣机甩干桶内的鲜叶放入竹盘内摊晾,厚度57厘米,时间2小时,再用菜刀将叶横切成2厘米宽的叶丝,进行杀青。

6、。00094杀青采用电炒锅杀青,锅温180200,投入摊晾后的蒲公英叶丝1000G,下锅后抖闷结合,至蒲公英叶丝卷曲,无青草气,且含水量达到50左右,时间35分钟,转入造形。00105造形锅温先降至120左右,双手握住鲜叶丝,沿锅壁四周推揉23次,每推揉一次解块一次。然后锅温降至70,从锅中间一只手取叶丝,放入另一手心处,搓揉35转,抖撒电炒锅四周,如此反复,直至叶丝有刺手感即可出锅,时间1525分钟。00116烘干将造形叶出锅满摊,冷却至室温,每两锅造形叶进行烘干。锅温40左右,造形叶入锅后从锅中间抓叶丝向锅壁四周抖撒,以散失水分,发展香气,烘至叶丝手捻成粉末,无青草气味,含水量5时出锅。满。

7、摊,冷却至室温,进行拼配。00127拼配单独用蒲公英叶炒制的茶,由于适饮性较差,苦涩味较重,因此为了增加其适饮性,减少苦涩味。可用40高档绿茶拼配60蒲公英叶茶。00138包装将拼配均匀的蒲公英茶进行密封包装。说明书CN102007984A2/2页40014本发明所采用的制茶原料蒲公英叶,在药理上具有抑菌、抗内源毒素、抗肿瘤作用,如本草纲目记载“女人乳痛肿,水煮汁饮及封之,立消”。“解毒,散滞气,化热毒”。又由于本发明所采取的制作工艺,较传统工艺具有更多的步骤,加工过程中缓慢散失水分,避免了有效成分的转化和破坏,加之拼配40的茶叶,更适应消费者饮用,且具有蒲公英茶抑菌抗内源毒素、肿瘤的积极效果。

8、。具体实施方式0015采用野生的春天或秋天的蒲公英嫩叶500G,通过清水冲洗甩干,放至通风良好、干燥、清洁的室内摊晾2小时,厚度57厘米,然后将叶用菜刀横切2厘米宽的叶丝,再进行杀青。0016使用电炒锅杀青,锅温180200,投入摊晾后的叶丝1000G,下锅后抖闷结合,杀至蒲公英叶丝卷曲,无青草气,含水量50,时间35分钟,转入造形。0017锅先降至120,双手握住叶丝沿锅底四周推揉23次,每推揉一次解块一次。然后锅温降至70,从锅中间一只手取叶丝,放入另一只手心处,搓揉35转,抖撒电炒锅四周。如此反复,直至叶丝有刺手感,时间1525分钟。0018将造形叶出锅满摊,冷却至室温,每两锅造形叶进行烘干。锅温40左右,造形叶入锅后,从锅中间抓叶丝向锅壁四周抖撒,以散失水分,发展香气。烘至叶丝手捻成粉状,无青草气,含水量5时出锅。0019烘于叶丝出锅后,满摊,冷却至室温时,用40卷曲形高档绿叶和60纯蒲公英茶拼配,后进行密封包装即可。说明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其他类不包含的食品或食料;及其处理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