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非接触性偏置驱动和方法装填和发射的柳叶刀切开装 置 优先权
本申请要求于 2008 年 5 月 9 日提交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 S.N.61/052,064 的优先 权的利益。
背景技术
传统的柳叶刀切开装置通常具有刚性壳体、各种操作机构和柳叶刀,所述柳叶 刀可被装入和射出以简单地从柳叶刀切开装置的一端突出。 例如,传统的柳叶刀切开装 置可包括安装在刚性壳体内的柳叶刀,使得柳叶刀可沿着刚性壳体的纵向轴线相对于刚 性壳体运动。 通常,柳叶刀通过弹簧装载和射出,在释放弹簧时,刺入 ( 即 “切开” ) 目标部位 ( 例如,目标部位的表皮组织 )。 然后,体液样品 ( 例如,全血样 ) 可从被刺入 的目标部位渗出以备收集和分析。 传统的柳叶刀切开装置通常需要使用者将柳叶刀切开装置装入、使柳叶刀切开 装置抵着目标部位,然后按压按钮或其它开关以手动致动柳叶刀切开装置,使得装置中 的柳叶刀朝着目标部位射出 ( 还被称作 “发射”)。 然后,柳叶刀刺入 ( 例如,切开 ) 目 标部位,从而创建用于渗出体液样品的开口。
传统的柳叶刀切开装置的装入和射出涉及大量复杂的机构,这导致柳叶刀切开 装置的尺寸相对较大,制造昂贵并且操作困难。 另外,传统的柳叶刀切开装置的机构的 操作可引起柳叶刀切开装置中的振动和噪声二者,这增加了使用者感觉到的疼痛水平。
发明内容 申请人已经认识到对制造成本相对低并容易操作的柳叶刀切开装置的需要。 这 种装置必须还在使用过程中产生最少量的振动和 / 或噪声,从而降低使用者感受到的疼 痛水平。
根据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柳叶刀切开装置,其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可 动构件、柳叶刀和柳叶刀深度调节构件。 所述第一壳体具有沿着纵向轴线设置的隔开的 近端端部和远端端部。 所述第二壳体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中,与所述第一壳体保持固定 的关系。 所述可动构件被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中,并被构造为沿着所述纵向轴线在所述 第一壳体中运动。 所述柳叶刀结合到所述可动构件。 所述柳叶刀深度调节构件被所述第 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二者俘获,使得所述柳叶刀深度调节构件能够相对于所述两个壳 体旋转,以为所述可动构件提供多个止动表面。
在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柳叶刀切开装置,其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可动 构件、偏置构件、第一致动器、第二致动器和柳叶刀。 所述第一壳体具有沿着纵向轴线 设置的隔开的近端端部和远端端部。 所述第二壳体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中,与所述第一 壳体保持固定的关系。 所述可动构件被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中,并被构造为沿着所述纵 向轴线在所述第一壳体中运动。 所述偏置构件位于所述第二壳体中,以将所述可动构件
沿着朝所述远端端部的方向偏置。 所述第一致动器结合到所述可动构件,使得所述可动 构件被定位为在装填位置与所述近端端部邻近。 所述第二致动器被所述第一致动器的一 部分承载,所述第二致动器被构造为允许所述可动构件从所述装填位置运动到与所述远 端端部邻近的位置。 所述柳叶刀结合到所述可动构件。
在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柳叶刀切开装置,其包括壳体、柳叶刀、可动构件和 夹头。 所述壳体具有沿着纵向轴线设置的隔开的近端端部和远端端部。 所述柳叶刀具有 主体和柳叶刀切开突起,至少所述主体被设置在所述壳体中。 所述可动构件设置在所述 壳体中,并被构造为沿着所述纵向轴线运动。 所述可动构件包括从所述纵向轴线延伸远 离的多个臂。 所述夹头安装在所述多个臂上,以便于所述夹头沿着所述纵向轴线在所述 多个臂上从所述夹头的第一位置运动到所述夹头的第二位置,其中在所述第一位置,所 述多个臂限制所述柳叶刀的主体使其不运动,而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柳叶刀的主体自 由运动而不受所述多个臂的限制。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柳叶刀切开装置还包括 :第一偏置构件,所述第一偏置 构件位于所述壳体中,以将所述可动构件沿着朝所述远端端部的方向偏置 ;第一致动 器,所述第一致动器结合到所述可动构件,使得所述可动构件被定位为在装填位置与所 述近端端部邻近 ;以及第二致动器,所述第二致动器被所述第一致动器的一部分承载, 所述第二致动器被构造为允许所述可动构件从所述装填位置运动到与所述远端端部邻近 的位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可动构件具有朝着所述远端端部从所述纵向轴线延伸远 离的多个臂 ;并且所述柳叶刀切开装置还包括夹头,所述夹头安装在所述多个臂上,以 便于所述夹头沿着所述纵向轴线在所述多个臂上从所述夹头的第一位置运动到所述夹头 的第二位置,其中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多个臂限制所述柳叶刀的主体使其不运动,而 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柳叶刀的主体自由运动而不受所述多个臂的限制。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柳叶刀切开装置还包括柳叶刀弹出机构,其包括安装到 所述第一壳体上的第三致动器。 所述第三致动器被设置在以下位置,即 :第一位置,在 所述第一位置,所述第三致动器从所述柳叶刀深度调节构件和所述可动构件二者脱开 ; 和第二位置,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第三致动器连接到所述可动构件,同时所述深度调 节构件位于特定位置,使得所述第三致动器的一部分在所述深度调节构件的圆周部分上 形成的凹槽中部分地偏离,以使所述可动构件朝着所述远端端部运动从而弹出所述柳叶 刀。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柳叶刀切开装置还包括 :卡圈,所述卡圈被设置在所 述深度调节构件和所述夹头之间,所述卡圈被构造为防止所述夹头朝着所述远端端部运 动。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柳叶刀切开装置还包括用于覆盖孔的顶盖,在所述孔 中,所述柳叶刀可从所述深度调节构件中延伸,所述顶盖被连接到所述深度调节构件。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壳体包括连接在一起的两半部分。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壳体包括连接到结合到所述第一壳体的定位带箍的 一体的构件,所述第二壳体具有沿着所述纵向轴线延伸穿过所述一体的构件的至少一个 凹槽,以允许从所述第二壳体的内部至所述第一壳体的内部的连通。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柳叶刀切开装置还包括被构造为将所述可动构件沿着朝 向所述近端端部的方向偏置的第二偏置构件。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可动构件包括延伸穿过所述凹槽的至少一个回复臂,使 得所述可动构件被所述至少一个回复臂沿着由凹槽限定的通路引导。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偏置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外侧并连接到所 述至少一个回复臂的螺旋弹簧。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柳叶刀切开装置还包括结合到所述可动构件以将所述夹 头沿着朝所述远端端部的方向偏置的第三偏置构件。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偏置构件选自弹簧、磁体或它们的组合。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偏置构件选自弹簧、磁体或它们的组合。
在另一方面,可实现一种操作柳叶刀的方法,即,通过一只手将设置在壳体内 的可动构件沿着纵向轴线在第一方向上移动到装填位置,在该位置,可动构件克服将可 动构件沿着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偏置的力被锁定到装填位置 ;通过同一只手将可 动构件从装填位置解锁,以允许偏置力导致可动构件使受可动构件约束的柳叶刀沿着第 二方向朝着目标部位运动 ;利用同一只手使卡圈绕壳体旋转直到凹槽与弹出致动器对齐 为止 ;并且用同一只手将弹出致动器移动到所述凹槽中以使所述可动构件运动到使柳叶 刀不再受可动构件的约束的位置。
在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柳叶刀切开装置,其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可动 构件和深度调节构件。 第一壳体具有沿着纵向轴线设置的隔开的近端端部和远端端部。 第二壳体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中,与所述第一壳体保持固定的关系。 可动构件被设置在 所述第二壳体中,并被构造为沿着所述纵向轴线在所述第一壳体中运动。 柳叶刀深度调 节构件限制可动构件沿着纵向轴线朝所述远端端部的行进。 柳叶刀深度调节构件被所述 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二者俘获,使得所述柳叶刀深度调节构件能够相对于所述两个 壳体旋转,以为所述可动构件提供多个止动表面。
在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柳叶刀切开装置,其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可动 构件、柳叶刀和夹头。 第一壳体具有沿着纵向轴线设置的隔开的近端端部和远端端部。 第二壳体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中,与所述第一壳体保持固定的关系。 可动构件被设置在 所述第二壳体中,并被构造为沿着所述纵向轴线在所述第一壳体中运动。 可动构件被设 置在所述第二壳体中,并被构造为沿着所述纵向轴线在所述第一壳体中运动。 可动构件 包括朝着所述远端端部从所述纵向轴线延伸远离的多个臂。 所述柳叶刀具有主体和从所 述柳叶刀的主体延伸的突起,所述柳叶刀的主体能够被设置在通过所述可动构件的所述 多个臂限定的空间中。 所述夹头安装在所述多个臂上,以便于所述夹头沿着所述纵向轴 线在所述多个臂上从所述夹头的第一位置运动到所述夹头的第二位置,其中在所述第一 位置,所述多个臂限制所述柳叶刀的主体使其不运动,而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柳叶刀 的主体自由运动而不受所述多个臂的限制。
在结合首先简要描述的附图参照下面对于本发明的更详细描述的情况下,这些 以及其他的实施例、特征和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变得显而易见。附图说明 并入本文中并且构成本说明书一部分的附图示意性地示出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 例,并且与上面所给出的概述和下面所给出的详细描述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特征 ( 其 中相似的标号表示相似元件 ),其中 :
图 1 是根据本文描述和显示的实施例的柳叶刀切开装置的分解图 ;
图 2 显示了根据本文描述和显示的实施例的顶盖的两个透视图 ;
图 3 显示了根据本文描述和显示的实施例的柳叶刀深度调节构件的两个透视图 ;
图 4 显示了根据本文描述和显示的实施例的卡圈的两个透视图 ;
图 5 显示了根据本文描述和显示的实施例的夹头的两个透视图 ;
图 6A 显示了根据本文描述和显示的实施例的可动构件的两个透视图 ;
图 6B 显示了根据本文描述和显示的实施例的磁体托架的两个透视图 ;
图 7 显示了根据本文描述和显示的实施例的第二壳体的两个透视图 ;
图 8 显示了根据本文描述和显示的实施例的第二致动器的两个透视图 ;
图 9 显示了根据本文描述和显示的实施例的第一致动器的两个透视图 ;
图 10 显示了根据本文描述和显示的实施例的第三致动器的两个透视图 ;
图 11 显示了根据本文描述和显示的实施例的第一半壳体底部的两个透视图 ;
图 12 显示了根据本文描述和显示的实施例的第一半壳体顶部的两个透视图 ;
图 13 显示了根据本文描述和显示的实施例的带箍的两个透视图 ;
图 14A-14D 显示了根据本文描述和显示的实施例的在设置柳叶刀切开装置的弹 出位置和打开柳叶刀切开装置的顶盖的过程中使用的一组步骤 ;
图 15A-15E 显示了根据本文描述和显示的实施例的在盖住柳叶刀切开装置中的 柳叶刀的过程中使用的一组步骤 ;
图 16A-16F 是显示根据本文描述和显示的实施例的在柳叶刀弹出之前和之后的 柳叶刀切开装置的详细剖视图和透视图 ;
图 17A-17D 是显示根据本文描述和显示的实施例的在将柳叶刀装载到柳叶刀切 开装置中和设置其刺入深度的过程中使用的一组步骤 ;
图 18A-18E 是显示根据本文描述和显示的实施例的在装填柳叶刀切开装置的过 程中使用的一组步骤 ;
图 19A-19G 是显示根据本文描述和显示的实施例的在发射柳叶刀切开装置的过 程中使用的一组步骤。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详细说明应参考附图来阅读,其中不同附图中的相同元件使用相同编号。 附图 ( 未必按比例绘制 ) 描写所选择的实施例,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详细说明以 举例的方式而不是限制性方式说明了本发明的原理。 此描述明确地允许本领域的技术人 员能够制备和使用本发明,并且描述了本发明的若干实施例、修改形式、变型形式、替 代形式和用途,包括目前据信是实施本发明的最佳方式。
图 1 是根据本文描述和显示的实施例的柳叶刀切开装置 100 的分解图。 柳叶刀 切开装置 100 包括顶盖 200、柳叶刀深度调节构件 300( 还可被称作深度调节器 )、卡圈400( 还可被称作罩 )、夹头 500、第三偏置构件 102( 还可被称作夹头弹簧 )、可动构件 600( 还可被称作托架 )、第一偏置构件 ( 其包括浮动磁体 114、固定磁体 116 和磁体托架 1400)、第二壳体 700( 还可被称作底座 )、第二偏置构件 106( 还可被称作回复弹簧 )、 第二致动器 800( 还可被称作发射组件 )、第一致动器 900( 还可被称作装填组件 )、第三 致动器 1000( 还可被称作弹出组件 )、第一壳体底部 1100、第一壳体顶部 1200 和带箍 1300。 柳叶刀切开装置 100 包括近端端部 108 和远端端部 110,柳叶刀切开装置 100 包括 位于顶部侧的第一壳体顶部 1200 和位于底部侧的第一壳体底部 1100。 如本文所用,术语 “近端” 指最接近使用者或操作者的手的位置,而术语 “远端” 指与使用者或操作者隔 开或离开的位置。 另外,如本文所用,术语 “夹头” 表示箍 (collar),而在一些实施例 中,还可被构造为与那些用于保持工件的构件类似的分裂锥形构件,但不以任何方式限 于该种构造。
根据本文提供的描述,当被装配时,第二壳体 700、第一壳体底部 1100、第 一壳体顶部 1200 和带箍 1300 被固定地附着到彼此,而顶盖 200、柳叶刀深度调节构件 300、卡圈 400、夹头 500、第三偏置构件 102、可动构件 600、第一偏置构件 ( 包括浮动 磁体 114、固定磁体 116 和磁体托架 1400)、第二偏置构件 106、第二致动器 800、第一致 动器 900 和第三致动器 1000 结合,但是可自由运动。 如图 1 所示,顶盖 200、柳叶刀深度调节构件 300、卡圈 400、夹头 500、第三偏 置构件 102、可动构件 600、第二壳体 700、第二偏置构件 106 和带箍 1300 沿着从柳叶刀 切开装置近端端部 108 至柳叶刀切开装置远端端部 110 延伸的轴线 L-L 装配,而第一壳 体顶部 1200、第一致动器 900、第三致动器 1000、第二致动器 800 和第一壳体底部 1100 沿着垂直于轴线 L-L 延伸的轴线 Y-Y 装配。 顶盖 200、柳叶刀深度调节构件 300、卡圈 400、夹头 500、第三偏置构件 102、可动构件 600、第一偏置构件 ( 包括浮动磁体 114、 固定磁体 116 和磁体托架 1400)、第二壳体 700、第二偏置构件 106、第二致动器 800、第 一致动器 900、第三致动器 1000、第一壳体底部 1100、第一壳体顶部 1200 和带箍 1300 通 常扣合在一起,但是也可通过合适的技术 ( 例如,螺钉、粘合剂或例如超声焊接的热粘 结 ) 附着在一起。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壳体顶部 1200、带箍 1300 和第一壳体底部 1100 利用沿着它们的接触点的超声焊接附着在一起。 在柳叶刀切开装置 100 的组件之间优选 地保留合理的紧凑的间隙。 在一个实施例中,可动构件 600 沿着柳叶刀切开装置近端端 部 108 和柳叶刀切开装置远端端部 110 之间的轴线在第二壳体 700 内部行进,其中可动构 件 600 和第二壳体 700 的间隙大约小于约 0.01 英寸。
如以下描述的,顶盖 200、柳叶刀深度调节构件 300、卡圈 400、夹头 500、第三 偏置构件 102、可动构件 600、第一偏置构件 ( 包括浮动磁体 114、固定磁体 116 和磁体 托架 1400)、第二壳体 700、第二偏置构件 106、第二致动器 800、第一致动器 900、第三 致动器 1000、第一壳体底部 1100、第一壳体顶部 1200 和带箍 1300 可操作地连接,使得 目标部位 ( 例如,用户的皮肤目标部位 ) 可被容纳在柳叶刀切开装置 100 中的柳叶刀 ( 例 如,包括柳叶刀针 N 的柳叶刀 L) 切开。 就这一点而言,柳叶刀切开装置 100 被构造为 射出柳叶刀 L 使得柳叶刀针 N 切开目标部位,其中第一致动器 900 被构造为在发射柳叶 刀切开装置 100 之前 ( 即,在射出柳叶刀 L 之前 ) 装填柳叶刀切开装置 100,而第二致动 器 800 被构造为致动柳叶刀切开装置 100 的发射。 此外,柳叶刀深度调节构件 300 被构
造为用于使用者选择进入目标部位的预定针刺入深度。
柳叶刀切开装置 100 可为任何合适的尺寸,但是可有利地将尺寸定为适合位于 使用者的手掌中,因此,柳叶刀切开装置 100 的典型的但非限制性的长度在 50mm 至 70mm 的范围内,并且其典型的但非限制性的宽度在约 10mm 至约 20mm 的范围内。 这 种紧凑的尺寸的有利之处在于其要求更小的存放空间并且其比传统尺寸的柳叶刀切开装 置更不显眼。
图 2 显示了根据本文描述和显示的实施例的顶盖 200 的两个透视图。 顶盖 200 包括壁 202、顶部 204、铰链 206、铰链窝 208、插销 210、开口 212 和吻合部分 214。 顶 盖 204 沿着其周边连接到壁 202,并包括开口 212 和吻合部分 214。 开口 212 允许柳叶刀 L 当被射出时进入目标部位。 吻合部分 214 贴合目标部位,并改进样品从目标部位的收 集。 铰链 206 包括铰链窝 208 并允许顶盖 200 枢转地附着到柳叶刀深度调节构件 300 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铰链 206 可从柳叶刀深度调节构件 300 上暂时移开,即,为了清洁或更 换。 插销 210 可用于可拆卸地将顶盖 200 紧固到柳叶刀深度调节构件 300。 顶盖 200 可 至少部分透明或不透明,并且可利用刚性或柔性的材料制成。 例如,顶盖 200 可利用刚 性热塑性塑料注射成型或可利用热塑性塑料或热固性弹性体注射或反应注射成型,所述 刚性热塑性塑料例如 ABS、聚碳酸酯、丙烯酸树脂或聚苯乙烯。 图 3 显示了根据本文描述和显示的实施例的柳叶刀深度调节构件 300 的两个透视 图。 柳叶刀深度调节构件 300 包括深度指示器 302、深度调节器铰链 304、扣钩 306、底 座接合肋 308、凹槽 310、深度止动件 312、旋转止动件 314、装载止动件 316 和孔 318。 深度指示器 302 包括一系列标记,例如,符号、数字或字母,并且其与柳叶刀刺入深度 相关。 深度指示器 302 可被蚀刻、印刷或以其它方式固定到柳叶刀深度调节构件 300 的 表面上。 深度调节器铰链 304 用于将柳叶刀深度调节构件 300 附着到顶盖 200,并且通常 与顶盖 200 上的特征物 ( 例如,铰链 206 和铰链窝 208) 配合。 扣钩 306 与顶盖 200 上的 特征物 ( 例如,插销 210) 配合。 底座接合肋 308 与第二壳体 700 上的特征物相互作用, 将柳叶刀深度调节构件 300 定位于与深度指示器 302 相关的不同旋转位置。 如参照图 7 所 讨论的,底座接合肋 308 与底座或第二壳体 700 的深度定位槽 726 接合,并将柳叶刀深度 调节构件 300 绕第二壳体 700 定位在不同的旋转位置。 随着柳叶刀深度调节构件 300 旋 转至 ( 由深度指示器 302 指示的 ) 不同旋转位置,深度止动件 312( 图 3) 被对齐以当柳叶 刀切开装置 100 被发射时使可动构件 600( 图 6A) 和柳叶刀 L 的向前运动停止。 深度止 动件 312 包括与深度指示器 302 相关的沿着轴线 L-L 测量的一系列深度增加的台阶。 旋 转止动件 314 连接到终极深度止动件 312,并限制深度指示器 302 的旋转。 柳叶刀深度调 节构件 300 包括凹槽 310。 如随后参照图 14-20 所讨论的,柳叶刀深度调节构件 300 旋 转以在将柳叶刀装载到柳叶刀切开装置 100 中或从柳叶刀切开装置 100 卸载的过程中将凹 槽 310 与深度窗 1205 对齐。 当凹槽 310 被定位为用于装载或卸载时,装载止动件 316 被 定位为使可动构件 600 朝柳叶刀切开装置近端端部 108 的运动停止。 柳叶刀深度调节构 件 300 可至少部分透明或不透明,并且可利用合适的刚性或柔性的材料制成。 例如,柳 叶刀深度调节构件 300 可利用刚性热塑性塑料注射成型或可利用热塑性塑料或热固性弹 性体注射或反应注射成型,所述刚性热塑性塑料例如 ABS、聚碳酸酯、丙烯酸树脂或聚 苯乙烯。
图 4 显示了根据本文描述和显示的实施例的卡圈 400 的两个透视图。 卡圈 400 包 括定位凸块 402、定位肋 404、开口 406、切口 408 和壁 410。 定位凸块 402 包括定位肋 404,其与第二壳体 700( 图 7) 上的特征物 ( 例如,定位凹槽 724) 相互作用。 定位肋 404 布置在第二壳体 700 上,允许绕纵向轴线 L-L 的完全旋转。 定位肋 404 和第二壳体 700 防止沿着在柳叶刀切开装置近端端部 108 和柳叶刀切开装置远端端部 110 之间延伸的轴线 的直线行进,将卡圈 400 的位置沿着所述轴线固定。 贯穿开口 406 通过壁 410 限定,以 允许柳叶刀被装载到柳叶刀切开装置 100 中或从柳叶刀切开装置 100 中卸载,并允许当柳 叶刀切开装置 100 被发射时使柳叶刀 L 朝着远端端部行进。 壁 410 中的切口 408 允许新 的柳叶刀用作顶盖托架,并且当将顶盖从新的柳叶刀上移除时用作杠杆,如随后参照图 15 和 17 的描述。 切口 408 可被定位在任何旋转角度,这是由于在定位肋 404 在定位凹槽 724 中行进的同时卡圈 400 绕着第二壳体 700 自由地旋转。 卡圈 400 的另一功能是当顶 盖 200 被打开时防止意外的针接触。 针 N 通常安置在壁 410 的边缘以下,防止用户意外 地擦过针 N。 卡圈 400 可至少部分透明或不透明,并可利用刚性或柔性的材料制成。 例 如,卡圈 400 可利用刚性热塑性塑料注射成型或可利用热塑性塑料或热固性弹性体注射 或反应注射成型,所述刚性热塑性塑料例如 ABS、聚碳酸酯、丙烯酸树脂或聚苯乙烯。
图 5 显示了根据本文描述和显示的实施例的夹头 500 的两个透视图。 夹头 500 包 括壁 502、定位凹口 504、开口 506、弹簧支撑件 508、接触表面 510 和前向止动件 512。 夹头 500 包括开口 506 和壁 502。 壁 502 在其远端端部上形成前向止动件 512,并包括一 系列沿着其表面的定位凹口 504。 前向止动件 512 接触卡圈 400 的一个表面,限制卡圈 400 沿着柳叶刀切开装置近端端部 108 和柳叶刀切开装置远端端部 110 之间的轴线行进。 当多个臂 614 夹持柳叶刀 L 时,定位凹口 504 与夹头定位凸块 616 完全配合,且当多个臂 614 松开对柳叶刀 L 的夹持 ( 如图 16 所示 ) 时,定位凹口 504 与夹头定位凸块 616 部分 配合。 当夹持柳叶刀 L 时接触表面 510 与多个臂 614 紧密接触,当松开对柳叶刀 L 的夹 持时接触表面 510 松开其与多个臂 614 的接触。 弹簧支撑件 508 与第三偏置构件 102 接 触,当第三偏置构件 102 至少部分地被压缩时迫使夹头 500 朝着柳叶刀切开装置远端端部 110 运动。 夹头 500 可至少部分透明或不透明,并且可利用刚性或柔性的材料制成。 例 如,夹头 500 可利用刚性热塑性塑料注射成型或可利用热塑性塑料或热固性弹性体注射 或反应注射成型,所述刚性热塑性塑料例如 ABS、聚碳酸酯、丙烯酸树脂或聚苯乙烯。
图 6A 显示了根据本文描述和显示的实施例的可动构件 600 的两个透视图。 可 动构件 600 包括远端端部 602、近端端部 604、远端轴承 608、多个臂 614、夹头定位凸块 616、夹头弹簧支撑件 620、止动臂 622、止动末端 624、发射臂 626、装填指示器 628、装 填扣件 629、回复臂 630、磁体支撑件 632、磁体托架导向件 634 和磁体壳体 636。 远端 轴承 608 当沿着第二壳体 700 的长度在任一方向上行进时与第二壳体 700 的内表面 706 接 触。 远端轴承 608 和内表面 706 之间的间隙很小 ( 大约 0.001 至 0.010”),以提供平滑、 紧密的运动而不是粗糙、松懈的运动。 第一偏置构件 ( 包括浮动磁体 114、固定磁体 116 和磁体托架 1400) 安装在磁体壳体 636 内部,由磁体托架导向件 634 和磁体支撑件 632 引 导。 第一偏置构件 ( 包括浮动磁体 114、固定磁体 116 和磁体托架 1400) 沿着柳叶刀切开 装置近端端部 108 和柳叶刀切开装置远端端部 110 之间的轴线自由地运动,并为使可动构 件 600 沿着柳叶刀切开装置近端端部 108 和柳叶刀切开装置远端端部 110 之间的轴线来回运动提供动力。 在一个实施例中,浮动磁体 114 和固定磁体 116 是永磁体。 可使用任何 类型的永磁体,例如,钕铁硼 (NIB) 和其它稀土磁体。 由于相同的磁极彼此排斥,因此 浮动磁体 114 和固定磁体 116 被取向为使得它们的北极总体上彼此面对,或者它们的南极 总体上彼此面对。 根据这种取向,浮动磁体 114 和固定磁体 116 将产生排斥力,这可用 于使可动构件 600 朝着柳叶刀切开装置远端端部 110 运动。 多个臂 614 在一端连接到夹 头弹簧支撑件 620,另一端连接到夹头定位凸块 616。 多个臂 614 随着它们接近夹头定位 凸块 616 而在厚度上增加,并且随着夹头 500 沿着它们的长度运动可抓紧或不抓紧柳叶刀 L。
该特征在图 17A-17D 中被显示。 第三偏置构件 102 位于多个臂 614 周围,一端 接触夹头弹簧支撑件 620 而另一端接触弹簧支撑件 508。 当被装配时,第三偏置构件 102 被压缩,提供将夹头 500 推到夹头定位凸块 616 上的偏置力。 但是,在夹头 500 被固定的 同时,一旦柳叶刀弹出,可动构件 600 就朝着柳叶刀切开装置远端端部 110 运动,将夹头 定位凸块 616 从夹头 500 移开,并松懈对柳叶刀的夹持。 止动臂 622 包括止动末端 624, 其与柳叶刀深度调节构件 300 上的特征物 ( 例如,装载止动件 316) 相互作用,以限制可 动构件 600 沿着柳叶刀切开装置近端端部 108 和切口装置远端端部 110 之间延伸的轴线的 运动。 止动臂 622 和止动末端 624 还与第二壳体 700 上的特征物 ( 例如,止动窗 718) 相 互作用,以防止可动构件 600 绕柳叶刀切开装置近端端部 108 和切口装置远端端部 110 之 间延伸的轴线旋转。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止动末端 624 至少部分地由声学阻尼材 料 ( 例如,弹性体 ) 制成,以最小化当发射柳叶刀切开装置 100 时的噪声。 在其它实施 例中,柳叶刀深度调节构件 300 上的特征物 ( 例如,装载止动件 316) 也可包括声学阻尼 材料 ( 例如,弹性体 )。 发射臂 626 包括装填指示器 628 和装填扣件 629。 当可动构件 600 运动到装填位置并且预备发射时,装填指示器 628 可通过发射按钮 806 被观看到。 在 一些实施例中,可动构件 600( 包括装填指示器 628) 被着色以提高通过发射按钮 806 的可 见性。 在其它实施例中,装填指示器 628 可包括被涂漆或被印刷有亮色的区域。 当装填 时,装填扣件 629 与第二壳体 700 上的特征物相扣,并当通过接触件 802 被按下时,装填 扣件 629 释放第二壳体 700 上的特征物,如图 24 所示。 当装填扣件 629 被释放时,可动 构件 600 通过第一偏置构件 ( 包括浮动磁体 114、固定磁体 116 和磁体托架 1400) 被朝着 柳叶刀切开装置远端端部 110 向前推送。 在可动构件 600 向前行进的同时,回复臂 630 抓住并延伸第二偏置构件 106,最终将可动构件 600 朝第二壳体 700 的中间拉回至其静止 位置。 可动构件 600 可至少部分透明或不透明,并且可利用刚性材料制成。 例如,可动 构件 600 可利用刚性热塑性塑料注射成型,所述刚性热塑性塑料包括 ( 但不限于 )ABS、 丙烯酸树脂、聚碳酸酯、聚酯、聚苯乙烯、聚酰胺、聚醛树脂、聚酰亚胺、聚酮、聚氨 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以及它们的组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润滑剂被添加到热塑性 塑料,以最小化可动构件 600 和其它部件 ( 例如,第二壳体 700) 之间的摩擦。 反之,可 将润滑剂添加到其它部件 ( 例如,第二壳体 700),只要可动构件 600 和其它部件 ( 例如, 第二壳体 700) 之间保持小的摩擦。 可使用各种润滑剂,例如,含氟聚合物或硅树脂。
图 6B 显示了根据本文描述和显示的实施例的磁体托架 1400 的两个透视图。磁体 托架 1400 包括近端端部 1402、远端端部 1404、轴 1406、壁 1408、底部 1410、肋 1412、 下指状物 1414、上指状物 1416 和接触表面 1418。 在装配过程中,浮动磁体 114 被压入到近端端部 1402 中,直到其顶住底部 1410 为止。 浮动磁体 114 通过肋 1412 保持在近端端 部 1402 中。 轴 1406 插入到磁体托架导向器 634 中,并且朝着远端端部 602 和近端端部 604 自由行进。 当磁体托架朝着柳叶刀切开装置远端端部 110 行进时,接触表面 1418 与 磁体支撑件 632 接触,向前驱动可动构件 600。 最终,下指状物 1414 和上指状物 1416 撞 击第二壳体 700,限制磁体托架 1400 的行进。 此刻,可动构件 600 松开与磁体托架 1400 的接触,并由于其向前的冲力而朝着柳叶刀切开装置远端端部 110 行进。 磁体托架 1400 可至少部分透明或不透明,并且可利用刚性材料制成。 例如,磁体托架 1400 可利用刚性 热塑性塑料注射成型,所述刚性热塑性塑料包括 ( 但不限于 )ABS、丙烯酸树脂、聚碳酸 酯、聚酯、聚苯乙烯、聚酰胺、聚醛树脂、聚酰亚胺、聚酮、聚氨酯、聚对苯二甲酸丁 二醇酯以及它们的组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润滑剂被添加到热塑性塑料,以最小化磁体 托架 1400 和其它部件 ( 例如,可动构件 600) 之间的摩擦。 反之,可将润滑剂添加到其 它部件 ( 例如,可动构件 600),只要磁体托架 1400 和其它部件 ( 例如,可动构件 600) 之 间保持小的摩擦。 可使用各种润滑剂,例如,含氟聚合物或硅树脂。
图 7 显示了根据本文描述和显示的实施例的第二壳体 700 的两个透视图。 第二 壳体 700 包括远端端部 702、近端端部 704、内表面 706、外表面 708、夹持窗 710、发射 窗 712、装填窗 714、回复窗 716、止动窗 718、定位肋 720、轴柄 722、定位凹槽 724、深 度定位槽 726 和定位肋 728。 内表面 706 和外表面 708 从近端端部 704 延伸至远端端部 702,并提供用于与部件 ( 例如,远端轴承 608、第一致动器 900 和第三致动器 1000) 匹配 的平滑接触表面。 夹持窗 710、发射窗 712、装填窗 714、回复窗 716 和止动窗 718( 注 意,止动窗 718 显示在图 19E 而非图 7 中 ) 提供第二壳体 700 的内侧和外侧之间的通道, 并且在一些情况下,提供将其它部件定位到第二壳体 700 的接触表面。 定位肋 720 与第 一壳体底部 1100 和第一壳体顶部 1200 的特征物 ( 例如,定位肋 1110 和定位肋 1206) 相 互作用。 轴柄 722 提供针对第二偏置构件 106 的内侧支撑,同时回复窗 716 允许回复臂 630 夹持第二偏置构件 106。 如前所述,定位凹槽 724 提供用于定位肋 404 的导向件,同 时卡圈 400 绕第二壳体 700 的周边旋转。 当利用柳叶刀深度调节构件 300 调节柳叶刀 L 的刺入深度时,深度定位槽 726 与底座接合肋 308 接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随着深度定 位槽 726 与底座接合肋 308 接合时可感觉到咔哒的感觉,提供柳叶刀深度调节构件 300 已 经正确定位的触觉和 / 或听觉反馈。 定位肋 728 与柳叶刀深度调节构件 300 相互作用, 提供定位导向并限制柳叶刀深度调节构件 300 的旋转。 第二壳体 700 可至少部分透明或 不透明,并且可利用刚性材料制成。 例如,第二壳体 700 可利用刚性热塑性塑料注射成 型,所述刚性热塑性塑料包括 ( 但不限于 )ABS、丙烯酸树脂、聚碳酸酯、聚酯、聚苯乙 烯、聚酰胺、聚醛树脂、聚酰亚胺、聚酮、聚氨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以及它们的 组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润滑剂被添加到热塑性塑料,以最小化第二壳体 700 和其它部 件 ( 例如,可动构件 600) 之间的摩擦。 反之,可将润滑剂添加到其它部件 ( 例如,可动 构件 600),只要第二壳体 700 和其它部件 ( 例如,可动构件 600) 之间保持小的摩擦。 可 使用各种润滑剂,例如,含氟聚合物或硅树脂。
图 8 显示了根据本文描述和显示的实施例的第二致动器 800 的两个透视图。 第 二致动器 800 包括接触件 802、定位导向件 804 和发射按钮 806。 当柳叶刀切开装置 100 被发射时,接触件 802 与可动构件 600 上的特征物 ( 例如,装填扣件 629) 接触,以释放可动构件 600 使其朝着柳叶刀切开装置远端端部 110 行进。 定位导向件 804 与第一致动 器 900 上的特征物 ( 例如,定位凹口 906) 配合,允许第二致动器 800 和第一致动器 900 作 为一个装配件沿着柳叶刀切开装置近端端部 108 和柳叶刀切开装置远端端部 110 之间延伸 的轴线运动。 发射按钮 806 经过发射按钮窗 902 并提供用于发射柳叶刀切开装置 100 的 不同接触区域。 第二致动器 800 可至少部分透明或不透明,并且可利用刚性或柔性的材 料制成。 例如,第二致动器 800 可利用刚性热塑性塑料注射成型或可利用热塑性塑料或 热固性弹性体注射或反应注射成型,所述刚性热塑性塑料例如 ABS、聚碳酸酯、丙烯酸 树脂或聚苯乙烯。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致动器 800 是透明的,允许可动构件 600 上的 特征物 ( 例如,装填指示器 628) 的可视化。
图 9 显示了根据本文描述和显示的实施例的第一致动器 900 的两个透视图。 第 一致动器 900 包括发射按钮窗 902、夹持件 904、定位凹口 906、夹持臂 908、装填滑动件 910 和装填夹持件 912。 如前所述,发射按钮窗 902 允许触及第二致动器 800 上的特征物 ( 例如,发射按钮 806)。 在一些实施例中,发射按钮 806 是透明的,并当第一致动器 900 往返运动 ( 装填柳叶刀切开装置 100) 时,装填指示器 628 通过发射按钮 806 显现出来。 柳叶刀切开装置 100 可通过按压发射按钮 806 而发射。 该次序在图 24 中被显示。 夹持件 904 提供接触表面,允许使用者朝着柳叶刀切开装置近端端部 108 推动第一致动器 900。 定位凹口 906 夹持住第二致动器 800 上的特征物 ( 例如,定位导向件 804),允许第二致动 器 800 和第一致动器 900 作为一个装配件运动。 夹持臂 908 连接到装填滑动件 910 和装 填夹持件 912,这允许第一致动器 900 在装填步骤中夹持可动构件 600 并使可动构件 600 运动。 随着第一致动器 900 朝着柳叶刀切开装置近端端部 108 运动,装填滑动件 910 接 触装填坡道 1302,将装填夹持件 912 向内推动并与可动构件 600 接触。 装填夹持件 912 夹持住可动构件 600,使其朝着柳叶刀切开装置近端端部 108 运动。 第一致动器 900 可至 少部分透明或不透明,并可利用刚性材料制成。 例如,第一致动器 900 可利用刚性热塑 性塑料注射成型,所述刚性热塑性塑料包括 ( 但不限于 )ABS、丙烯酸树脂、聚碳酸酯、 聚酯、聚苯乙烯、聚酰胺、聚醛树脂、聚酰亚胺、聚酮、聚氨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 酯以及它们的组合。
图 10 显示了根据本文描述和显示的实施例的第三致动器 1000 的两个透视图。 第三致动器 1000 包括弹出按钮 1002、键 1004、柔性壁 1006、弹出滑动件 1008 和夹持件 1010。 当刺针 (lance) 从柳叶刀切开装置 100 弹出时,弹出按钮 1002 朝着柳叶刀切开装 置远端端部 110 运动。 键 1004 与柳叶刀深度调节构件 300 上的特征物 ( 例如,凹槽 310) 配合,允许可动构件 600 朝着柳叶刀切开装置远端端部 110 进一步行进,并松开多个臂 614 对柳叶刀 L 的夹持。 柔性壁 1006 的外侧连接到弹出滑动件 1008,内侧连接到夹持件 1010。当柳叶刀切开装置 100 朝着柳叶刀切开装置远端端部 110 运动时,弹出滑动件 1008 接触第一壳体按钮 1100 上的特征物 ( 例如,弹出坡道 1104),使得柔性壁 1006 向内弯曲 并推动夹持件 1010 穿过第二壳体 700 中的开口并抵靠着可动构件 600。 夹持件 1010 夹持 着可动构件 600,随着第三致动器 1000 朝着柳叶刀切开装置远端端部 110 运动的同时, 允许可动构件 600 朝着柳叶刀切开装置远端端部 110 运动。 随着第三致动器 1000 返回到 其静止位置,夹持件 1010 脱开可动构件 600,从而允许可动构件 600 随后独立运动。 第 三致动器 1000 可至少部分透明或不透明,并且可利用刚性材料制成。 例如,第一致动器900 可利用刚性热塑性塑料注射成型,所述刚性热塑性塑料包括 ( 但不限于 )ABS、丙烯 酸树脂、聚碳酸酯、聚酯、聚苯乙烯、聚酰胺、聚醛树脂、聚酰亚胺、聚酮、聚氨酯、 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以及它们的组合。
图 11 显示了根据本文描述和显示的实施例的第一壳体底部 1100 的两个透视图。 第一壳体底部 1100 包括抓握部 1102、弹出坡道 1104、远端端部 1106、近端端部 1108 和 定位肋 1110。 抓握部 1102 允许增强柳叶刀切开装置 100 的抓握感,并且在图 11 示出的 实施例中,其通过在第一壳体底部 1100 的外表面上模制凹陷而制成。 其它实施例可包 括使用额外的材料,例如,超模压 (over-molded) 弹性体。 弹出坡道 1104 与第三致动器 1000 上的特征物 ( 例如,弹出滑动件 1008) 相互作用,以使垂直于柳叶刀切开装置近端 端部 108 和柳叶刀切开装置远端端部 110 之间延伸的轴线的第三致动器 1000 的那部分运 动。 定位肋 1110 位于沿着第一壳,体底部 1100 的内表面上的多个点处,并与第二壳体 700 的外表面相互作用,将第二壳体 700 定位在第一壳体底部 1100 内的静止和精确的位 置上。 第一壳体底部 00 可至少部分透明或不透明,并且可利用刚性材料制成。 例如, 第一壳体底部 1100 可利用刚性热塑性塑料注射成型,所述刚性热塑性塑料包括 ( 但不限 于 )ABS、丙烯酸树脂、聚碳酸酯、聚酯、聚苯乙烯、聚酰胺、聚醛树脂、聚酰亚胺、聚 酮、聚氨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以及它们的组合。 第一壳体底部 1100 还可由半刚性 材料形成,所述半刚性材料包括,例如,聚丙烯、高密度聚乙烯、聚氨酯、乙丙橡胶、 聚甲基戊烯以及它们的组合。
图 12 显示了根据本文描述和显示的实施例的第一壳体顶部 1200 的两个透视图。 第一壳体顶部 1200 包括装填窗 1202、弹出窗 1204、深度窗 1205 和定位肋 1206。 装填窗 1202 允许触及第一致动器 900 上的特征物 ( 例如,夹持件 904) 和第二致动器 800 上的特 征物 ( 例如,发射按钮 806)。 装填窗 1202 的尺寸被定为使得其允许夹持件 904 从静止位 置行进至装填位置以及返回。 弹出窗 1204 允许触及第三致动器 1000 上的特征物 ( 例如, 弹出按钮 1002),并且其尺寸被定为允许弹出按钮 1002 从静止位置行进至弹出位置以及 返回。 深度窗 1205 允许柳叶刀深度调节构件 300 上的特征物 ( 例如,深度指示器 302) 被看见。 深度窗 1205 的尺寸被定为允许一次看见深度指示器 302 的一个元件。 定位肋 1206 被布置于沿着第一壳体顶部 1200 的内表面的多个点处,并与第二壳体 700 的外表面 相互作用,将第二壳体 700 定位在第一壳体顶部 1200 内的静止和精确的位置上。 第一壳 体顶部 1200 可至少部分透明或不透明,并且可利用刚性材料制成。 例如,第一壳体顶部 1200 可利用刚性热塑性塑料注射成型,所述刚性热塑性塑料包括 ( 但不限于 )ABS、丙烯 酸树脂、聚碳酸酯、聚酯、聚苯乙烯、聚酰胺、聚醛树脂、聚酰亚胺、聚酮、聚氨酯、 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以及它们的组合。 第一壳体顶部 1200 还可由半刚性材料形成,所 述半刚性材料包括,例如,聚丙烯、高密度聚乙烯、聚氨酯、乙丙橡胶、聚甲基戊烯以 及它们的组合。
图 13 显示了根据本文描述和显示的实施例的带箍 1300 的两个透视图。带箍 1300 包括装填坡道 1302 和金属圈 1304。 当第一致动器 900 在装填柳叶刀切开装置 100 时朝着 柳叶刀切开装置近端端部 108 运动时,装填坡道 1302 与第一致动器 900 上的特征物 ( 例 如,装填滑动件 910) 相互作用。 随着装填滑动件 910 沿着装填坡道 1302 运动,夹持臂 908 向内运动,推动装填夹持件 912 通过第二壳体 700 中的开口并与可动构件 600 接触。装填夹持件 912 夹持住可动构件 600,随着第一致动器 900 朝着柳叶刀切开装置近端端部 108 运动,其使可动构件 600 朝着柳叶刀切开装置近端端部 108 运动。 金属圈 1304 提供 钥匙环或其它任选附件的紧固点。 带箍 1300 可至少部分透明或不透明,并且可利用刚性 材料制成。 例如,带箍 1300 可利用刚性热塑性塑料注射成型,所述刚性热塑性塑料包括 ( 但不限于 )ABS、丙烯酸树脂、聚碳酸酯、聚酯、聚苯乙烯、聚酰胺、聚醛树脂、聚酰 亚胺、聚酮、聚氨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以及它们的组合。 带箍 1300 还可由半刚性 材料形成,所述半刚性材料包括,例如,聚丙烯、高密度聚乙烯、聚氨酯、乙丙橡胶、 聚甲基戊烯以及它们的组合。
在描述了柳叶刀切开装置 100 的各个组件之后,现在将参照图 14 至图 19 描述这 些组件的相互作用和功能的细节。
图 14A-14D 显示了根据本文描述和显示的实施例的在设置柳叶刀切开装置 100 的出射位置和打开柳叶刀切开装置 100 的顶盖的过程中使用的一组步骤。
在图 14A 中,柳叶刀切开装置 100 处于备用状态。 在这种状态下,柳叶刀切开 装置 100 没有被装填,已经被发射过,并且含有柳叶刀 L1。 柳叶刀深度调节构件 300 被 设置为 5,并且可通过深度窗 1205 看见。 顶盖 200 关闭。
在图 14B 中,柳叶刀深度调节构件 300 旋转至弹出位置,如箭头 A1 所指示。 凹 槽 310 与弹出按钮 1002 对齐,从而在后续的弹出步骤 ( 在图 15C-15D 中显示 ) 中允许键 1004( 图 10) 进入凹槽 310。
在图 14C 和 14D 中,顶盖 200 被打开,如箭头 A2 所指示。 在打开顶盖 200 的 过程中,插销 210 从扣钩 306 上脱开,并绕铰链 206 枢转。 一旦顶盖 200 被打开,卡圈 400 和柳叶刀 L1 就被暴露出来。 柳叶刀 L1 被卡圈 400 部分覆盖,防止被针 N 无意刺伤。 通过将柳叶刀深度调节构件 300 旋转至弹出位置,如图 14B-14D 所示,弹出按钮 1002 可 前进进入凹槽 310,将柳叶刀 L1 延伸超出卡圈 400( 如图 15D 所示 )。
图 15A-15E 显示了根据本文描述和显示的实施例的在盖住柳叶刀切开装置 100 中的柳叶刀的过程中使用的一组步骤。 在图 15A 中,柳叶刀切开装置 100 处于图 14C 和 图 14D 中显示的状态。 柳叶刀深度调节构件 300 处于弹出位置,弹出按钮 1002 没有向前 运动,顶盖 200 打开,暴露出柳叶刀 L1。 为了盖住柳叶刀 L1,柳叶刀盖子 C2 被插入到 卡圈 400 内并放置到柳叶刀 L1 上,如箭头 A3 所指示。
在图 15B 中,柳叶刀盖子 C2 被完全推送到柳叶刀 L1 上,如箭头 A4 所指示。 由于未使用的柳叶刀 L2 是新的柳叶刀,因此其仍然连接到柳叶刀盖子 C2。
在图 15C 和 15D 中,弹出按钮 1002 向前运动,如箭头 A5 所指示,将可动构件 600 相对于夹头 500 向前移动,从而松开夹头定位凸块 616 对柳叶刀 L1 的夹持。 图 15D 是在图 15C 示出的步骤过程中柳叶刀切开装置 100 的柳叶刀切开装置远端端部 110 部分 的横截面细节。 图 15E 是图 15D 中显示的相同的横截面细节,但其比例被放大。 一旦 夹头定位凸块 616 松开其对柳叶刀 L1 的夹持,柳叶刀 L1、柳叶刀盖子 C2 和未使用的柳 叶刀 L2 可从柳叶刀切开装置 100 中移除,如图 15C 所示。 在图 15D 和图 15E 中,弹出 按钮 1002 已被向前推送并且抵着凹槽 310 而停止。 柳叶刀深度调节构件 300 已被定位为 使得凹槽 310 与弹出按钮 1002 对齐。 卡圈 400 固定到第二壳体 700,同时夹头定位凸块 616 已经相对于夹头 500 向前运动,从而松开了对柳叶刀 L1 的夹持。 第三偏置构件 102被压缩,并且抵着夹头弹簧支撑件 620 被安置。 止动末端 624 连接到止动臂 622,并且被 推动经过装载止动件 316 然后到达定位肋 728,从而将可动构件 600 锁定在其位置上。
图 16A-16F 包括根据本文描述和显示的实施例的在柳叶刀弹出之前和之后的柳 叶刀切开装置 100 的详细剖视图和透视图。 在图 16A-16C 中,夹头定位凸块 616 安置于 定位凹口 504 中,迫使多个臂 614 抵着柳叶刀 L1,并将柳叶刀 L1 固定地保持在可动构件 600 中。 第三偏置构件 102 压迫夹头 500,迫使其顶着夹头定位凸块 616 且保持对柳叶刀 L1 的持续夹持。
现在参照图 16C,随着弹出按钮 1002 沿着箭头 A9 所指示的方向运动,弹出滑动 件 1008( 图 16B) 逆着弹出坡道 1104 运动,导致夹持件 1010 沿着箭头 A8 指示的方向运 动,从而抓紧可动构件 600。 随着弹出按钮 1002 继续沿着箭头 A9 指示的方向运动,可 动构件 600 沿着箭头 A7 和箭头 A10 指示的方向运动。 随着可动构件 600 沿着箭头 A10 指示的方向运动,止动臂 622 弯曲并且止动末端 624 骑在装载止动件 316 上,并且保持在 装载止动件 316 上,从而将可动构件 600 牢固地保持在其位置上 ( 图 16E)。
重新参照图 16C 和图 16D,随着可动构件 600( 图 16B) 沿着箭头 A10 指示的方 向运动到图 16D 显示的位置,夹头定位凸块 616 从定位凹口 504 中脱开 ( 图 16B),释放 多个臂 614 和柳叶刀 L1 之间的夹持 ( 图 16D)。 一旦多个臂 614 和柳叶刀 L1 之间的夹持 被释放,柳叶刀 L1 可直接通过手被移除,或者可利用图 17A-17D 中显示的工序被移除。
图 17A-17D 是显示根据本文描述和显示的实施例的在将柳叶刀装载到柳叶刀切 开装置中和设置其刺入深度的过程中使用的一组步骤。 在图 17A 显示的步骤中,未使用 的柳叶刀 L2 被插入到可动构件 600 中,并且被紧紧地压迫直到其停止为止,如箭头 A11 所指示。 在一些实施例中,未使用的柳叶刀 L2 附着到柳叶刀盖子 C2 和柳叶刀 L1 上,如 之前参照图 15C 描述的那样。 如果柳叶刀盖子 C2 和柳叶刀 L1 附着到未使用的柳叶刀 L2 上,则柳叶刀 L1 可被用作杠杆,以旋转柳叶刀盖子 C2,并使其从未使用的柳叶刀 L2 上 脱开,如图 17B 所示。 一旦柳叶刀 L1 和柳叶刀盖子 C2 从未使用的柳叶刀 L2 上脱离, 它们可被适当地设置。 柳叶刀盖子 C2 覆盖住针 N,帮助防止意外的针刺。 在柳叶刀 L1 旋转的同时,卡圈 400 也旋转,保持切口 408 与柳叶刀 L1 对齐。
在图 17C 中,弹出按钮 1002 回复到其静止位置,将未使用的柳叶刀 L2 拉回到 柳叶刀切开装置 100 中,并保护卡圈 400 中的针 N。 在步骤 17D 中,顶盖 200 被关闭, 如箭头 A14 所指示,并且利用柳叶刀深度调节构件 300 设置刺入深度,如箭头 A15 所指 示。 柳叶刀切开装置 100 现在准备被装填,如图 18A-18E 所示。
图 18A-18E 是显示根据本文描述和显示的实施例的在装填柳叶刀切开装置的过 程中使用的一组步骤。 在图 18A 中,柳叶刀切开装置 100 处于其原位置。 浮动磁体 114 和固定磁体 116 之间的磁性排斥迫使下指状物 1414 和上指状物 1416 顶着第二壳体 700, 从而限制浮动磁体托架 1400 朝着柳叶刀切开装置远端端部 110 的行进,并且限制可动构 件 600 朝着柳叶刀切开装置远端端部 110 的位移。 第二偏置构件 106 朝着柳叶刀切开装 置近端端部 108 拉动可动构件 600,此时磁体支撑件 632 推抵着接触表面 1418,从而创建 精确的原位置。
在图 18B 中,夹持器 904 朝着柳叶刀切开装置近端端部 108 运动,如箭头 A16 所 指示。 虽然没有在图 18A-18E 中示出,但是随着夹持件 904 朝着柳叶刀切开装置近端端部 108 运动,装填滑动件 910 与装填坡道 1302 触碰,使装填夹持件 912 向内运动穿过第 二壳体 700 的开口。 最终,装填夹持件 912 与可动构件 600 接触,夹持可动构件 600 并 使其朝着柳叶刀切开装置近端端部 108 运动。 回到图 18C 和图 18E,当夹持件 904 抵达 装填窗 1202 的边缘时,装填扣件 629 锁定到发射窗 712 的边缘上,从而将可动构件 600 保 持在装填位置。 在使用者松开夹持件 904 之后,第二致动器 800 和第一致动器 900 回复 到它们的原始位置,如图 18C 和图 18E 所示。 第二偏置构件 106 提供使第二致动器 800 和第一致动器 900 朝着装填窗 1202 的远端端部运动的动力。 图 18C 和 18E 显示了当柳 叶刀切开装置 100 处于装填位置时各种组件的位置。 当可动构件 600 处于装填位置时, 第一偏置构件 ( 包括浮动磁体 114、固定磁体 116 和磁体托架 1400) 非常紧密地保持在一 起,导致强的磁性排斥。 当装填扣件 629 从发射窗 712 上松开时,磁性排斥提供将可动 构件 600 和未使用的柳叶刀 L2 朝着柳叶刀切开装置远端端部 110 推送的动力。
图 19A-19G 是显示根据本文描述和显示的实施例的在发射柳叶刀切开装置的过 程中使用的一组连续步骤。 在图 19A、19B 和 19E 中,发射过程从按压发射按钮 806 开 始,如箭头 A19 所指示。 随着发射按钮 806 被按压,接触件 802 向下行进,并与装填扣 件 629 接触。 随着装填扣件 629 被向下推,其从发射窗 712 脱开,从而允许第一偏置构件 ( 包括浮动磁体 114、固定磁体 116 和磁体托架 1400) 运动离开彼此,从而沿着箭头 A21 指示的方向推动可动构件 600。 最终,止动末端 624 撞击深度止动件 312,限制针 N 的向 前刺入,如图 19B、19C 和 19E 所示。 如前所述,止动末端 624 和 / 或深度止动件 312 可 包括减弱当止动末端 624 撞击深度止动件 312 时产生的噪声的弹性体或其它材料。 随着止 动末端 624 撞击深度止动件 312,未使用的柳叶刀 L2 到达其最大行程,从而允许针 N 穿 过开口 212 并刺入目标区域,例如,使用者的皮肤。 在未使用的柳叶刀 L2 到达其最大行 程之后,第二偏置构件 106 拉回可动构件 600,最终将可动构件 600 定位在其原位置,如 图 19D 和图 19G 所示。 此时,图 14-19 所示的过程可被重复。 如图 19B 和 19E 所示, 下指状物 1414 和上指状物 1416 在发射过程中撞击近端端部 704,从而限制磁体托架 1400 朝着柳叶刀切开装置远端端部 110 的行进。 随着可动构件 600 朝着柳叶刀切开装置远端 端部 110 行进,磁体托架 634 从轴 1406 上脱开。
虽然已经就特定的变型和示例性附图描述了本发明,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 将认识到本发明不限于所描述的变型或附图。 此外,在上述的方法和步骤表示以一定的 次序发生某些事件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将认识到某些步骤的次序可以被修 改,并且这样的修改属于本发明的变型。 此外,某些步骤除了可以如上所述顺序执行以 外,在可能的情况下也可以在并行过程中同时执行。 因此,本发明意在覆盖本发明的 变型,只要这些变型处于在权利要求中出现的本发明公开的精神的范围内或与本发明等 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