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紧螺母.pdf

上传人:罗明 文档编号:5222186 上传时间:2018-12-26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865.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553374.6

申请日:

2014.10.17

公开号:

CN104564990A

公开日:

2015.04.29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F16B 39/04申请公布日:20150429|||公开

IPC分类号:

F16B39/04; F16B39/30; F16B37/00; F16B23/00

主分类号:

F16B39/04

申请人:

NTN株式会社

发明人:

近藤博光; 楢崎浩嗣; 田原和修

地址:

日本大阪府

优先权:

2013-217163 2013.10.18 JP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尚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322

代理人:

龙淳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锁紧螺母(10),不用粘接剂等对拧入平衡调整用螺纹孔(16)中的作为配重部件的止动螺钉(17)的松动进行固定,能够可靠地防止止动螺钉(17)的松动。锁紧螺母(10)包括:在螺母主体(11)的外周面或端面上,在圆周方向上设置多个的平衡调整用螺纹孔(16);和与该平衡调整用螺纹孔螺合的作为配重部件的止动螺钉(17),利用由止动螺钉(17)引起的平衡调整用螺纹孔(16)的塑性变形,将上述止动螺钉(17)紧固固定在平衡调整用螺纹孔(16)中,由此,防止止动螺钉(17)的松动。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锁紧螺母,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内周面具有内螺纹部的圆筒形状的螺母主体,其中,该内螺纹部与在外周面形成有外螺纹部的旋转轴的外螺纹部螺合;
在该螺母主体的圆周方向上配置有多个的从外周面贯通至内周面的贯通孔;
插入该贯通孔内的锁紧销;
从所述贯通孔的外周面侧拧入,将插入贯通孔内的锁紧销向内周面侧挤压,使锁紧销的前端咬入旋转轴的外螺纹部的顶紧螺钉;
在所述螺母主体的外周面或端面上,在圆周方向上设置多个的平衡调整用螺纹孔;和
与该平衡调整用螺纹孔螺合的作为配重部件的止动螺钉,其中,
利用由平衡调整用止动螺钉引起的平衡调整用螺纹孔的塑性变形,将所述止动螺钉紧固固定在平衡调整用螺纹孔中。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紧螺母,其特征在于:
在止动螺钉的螺纹牙的顶部设置向轴向两侧突出的攻入部,该攻入部咬入平衡调整用螺纹孔的壁面,由此进行所述平衡调整用螺纹孔的塑性变形。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锁紧螺母,其特征在于:
所述止动螺钉的螺纹牙的顶部的攻入部设置于螺纹牙的圆周方向上的对角位置。

4.  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锁紧螺母,其特征在于:
所述止动螺钉的螺纹牙的顶部形成为平坦面。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紧螺母,其特征在于:
所述平衡调整用螺纹孔的内螺纹部的螺纹牙的谷底比止动螺钉的螺纹牙的高度浅,将止动螺钉的螺纹牙的顶部攻入平衡调整用螺纹孔 的谷底,使平衡调整用螺纹孔塑性变形。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锁紧螺母,其特征在于:
所述平衡调整用螺纹孔的内螺纹部的螺纹牙的谷底形成在自入口侧起数个节距不与止动螺钉的螺纹牙干扰的深度,使此后的谷底的深度形成得比止动螺钉的螺纹牙的高度浅。

7.  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锁紧螺母,其特征在于:
所述平衡调整用螺纹孔的形成原材料的硬度比止动螺钉的形成原材料的硬度低。

8.  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锁紧螺母,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止动螺钉的表面具有黑色氧化覆膜或磷酸锰覆膜。

说明书

说明书锁紧螺母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对安装于工作机械等高速旋转的主轴等旋转轴上的轴承等的被固定部件进行定位固定的锁紧螺母。
背景技术
锁紧螺母是对安装于工作机械等高速旋转的主轴等旋转轴上的轴承等的被固定部件进行定位固定的部件,具备锁定机构,使得即使因振动、冲击在锁紧螺母与紧固面之间产生缝隙,也不发生松动。
作为这种锁紧螺母,如图7所示,在内周面具有与旋转轴的外螺纹部螺合的内螺纹部2的圆筒形状的螺母主体1上,在圆周方向上设置多个从外周面贯通至内周面的贯通孔3,在该贯通孔3内插入锁紧销4,将螺母主体1与旋转轴的外螺纹部螺合后,在上述贯通孔3中拧入顶紧螺钉5,利用该顶紧螺钉5使锁紧销4的前端咬入旋转轴的外螺纹部中,由此,防止螺母2的松动。
另外,在工作机械等高速旋转的主轴中,为了减少主轴的振动,进行旋转平衡的调整。
作为能够调整该旋转平衡的锁紧螺母,如图7所示,在螺母主体1的外周面或端面在圆周方向上等间隔地设置多个平衡调整用螺纹孔6,将主轴载置于平衡装置中,测定主轴的旋转平衡,并且在规定位置的平衡调整用螺纹孔6中拧入作为配重部件的止动螺钉7,由此,进行旋转平衡的调整(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28142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想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但是,存在主轴高速旋转,因利用安装在主轴的顶端的工具对工件进行加工时产生的振动、发热,拧入到平衡调整用螺纹孔6中的作为配重部件的止动螺钉7松动,破坏旋转平衡的问题。
为了防止该止动螺钉7的松动,如果在拧入到止动螺钉7后,用粘接剂等对止动螺钉7进行固定,则有可能因粘接剂等的重量破坏旋转平衡,因此,用粘接剂等对止动螺钉7进行固定这样的方法不能适用于旋转平衡的调整。
因此,本发明的技术问题在于,不用粘接剂等对拧入平衡调整用螺纹孔中的作为配重部件的止动螺钉的松动进行固定,能够可靠地防止止动螺钉的松动。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中的锁紧螺母,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内周面具有内螺纹部的圆筒形状的螺母主体,其中,该内螺纹部与在外周面形成有外螺纹部的旋转轴的外螺纹部螺合;
在该螺母主体的圆周方向上配置有多个的从外周面贯通至内周面的贯通孔;
插入该贯通孔内的锁紧销;
从上述贯通孔的外周面侧拧入,将插入贯通孔内的锁紧销向内周面侧挤压,使锁紧销的前端咬入旋转轴的外螺纹部的顶紧螺钉;
在上述螺母主体的外周面或端面上,在圆周方向上设置多个的平衡调整用螺纹孔;和
与该平衡调整用螺纹孔螺合的作为配重部件的止动螺钉,其中,
利用由平衡调整用止动螺钉引起的平衡调整用螺纹孔的塑性变形,将上述止动螺钉紧固固定在平衡调整用螺纹孔中。
例如可以
在止动螺钉的螺纹牙的顶部设置向轴向两侧突出的攻入部,该攻入部咬入平衡调整用螺纹孔的壁面,由此进行上述平衡调整用螺纹孔的塑性变形。
上述止动螺钉的螺纹牙的顶部的攻入部设置于螺纹牙的圆周方向上的对角位置。
上述止动螺钉的螺纹牙的顶部形成为平坦面,在止动螺钉的螺纹牙的顶部与平衡调整用螺纹孔的螺纹牙的谷底之间设置空间,在该空间收纳在将止动螺钉拧入平衡调整用螺纹孔中时产生的剥离粉,防止拧入止动螺钉时剥离粉的再次啮入,由此,能够容易地进行止动螺钉的拧入。
也可以:
上述平衡调整用螺纹孔的内螺纹部的螺纹牙的谷底比止动螺钉的螺纹牙的高度浅,将止动螺钉的螺纹牙的顶部攻入平衡调整用螺纹孔的谷底,使平衡调整用螺纹孔塑性变形。
上述平衡调整用螺纹孔的内螺纹部的螺纹牙的谷底形成在自入口侧起数个节距不与止动螺钉的螺纹牙干扰的深度,使此后的谷底的深度形成得比止动螺钉的螺纹牙的高度浅,由此,能够容易地将止动螺钉插入平衡调整用螺纹孔中。
上述平衡调整用螺纹孔的形成原材料的硬度比止动螺钉的形成原材料的硬度低。
在上述止动螺钉的表面具有黑色氧化覆膜或磷酸锰覆膜,由此,在紧固止动螺钉时,与平衡调整用螺纹孔的摩擦系数降低,容易将止动螺钉拧入平衡调整用螺纹孔中。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利用由止动螺钉引起的平衡调整用螺纹孔的塑性变形,将作为配重部件的止动螺钉紧固固定在平衡调整用螺纹孔中,所以,能够防止拧入到平衡调整用螺纹孔中的止动螺钉的松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涉及的锁紧螺母的第1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2是用截面表示图1的实施方式的一部分的正视图。
图3是本发明所涉及的锁紧螺母的第2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4中(a)是本发明所涉及的锁紧螺母中所使用的止动螺钉的正视图,(b)是本发明所涉及的锁紧螺母中所使用的止动螺钉的截面图。
图5是表示将图4的止动螺钉拧入锁紧螺母的平衡调整用螺纹孔中的部分截面图。
图6是将本发明所涉及的锁紧螺母中所使用的其它方式的止动螺钉拧入锁紧螺母的平衡调整用螺纹孔中的状态的部分截面图。
图7是现有的锁紧螺母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
11:螺母主体
12:内螺纹部
13:贯通孔
14:锁紧销
15:顶紧螺钉
16:平衡调整用螺纹孔
17:止动螺钉
18:卡合槽
19:攻入部
20:剥离粉
21:空间
22:凹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基于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图1和图2表示对安装在工作机械等高速旋转的主轴等旋转轴上的轴承等被固定部件进行定位固定的、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锁紧螺母。
该锁紧螺母在于,在内周面具有与主轴的外螺纹部螺合的内螺纹部12的圆筒形状的螺母主体11上,在圆周方向上在两处设置从外周面贯通至内周面的贯通孔13,在该贯通孔13内插入锁紧销14,将螺母主体11与主轴的外螺纹部螺合后,将顶紧螺钉15拧入上述贯通孔13中,利用该顶紧螺钉15使锁紧销14的前端咬入主轴的外螺纹部,由此防止螺母主体11松动。
而且,该锁紧螺母在螺母主体11上在圆周方向上等间隔地设置多个平衡调整用螺纹孔16,将主轴载置在平衡装置上,测定主轴的旋转平衡,并且在规定位置的平衡调整用螺纹孔16中拧入止动螺钉17作 为配重部件,由此能够进行旋转平衡的调整。
在图1和图2所示的第1实施方式的锁紧螺母中,在自螺母主体1的端面侧起在轴向上在六处配置平衡调整用螺纹孔16。
另外,在图3所示的第2实施方式的锁紧螺母中,配置成相对于平衡调整用螺纹孔16的轴向具有45度的角度。
如图3所示的第2实施方式那样,如果有角度地配置平衡调整用螺纹孔16,则能够从主轴外使用夹具进行调整平衡作业。另外,如果相对于轴向有角度地配置平衡调整用螺纹孔16,则与图1和图2所示的第1实施方式的锁紧螺母相比,能够改变作为配重部件的止动螺钉17距轴心的距离,所以,能够增大调整平衡能力。
在相对于轴向有角度地配置平衡调整用螺纹孔16的情况下,该角度并不限于45度,能够采用任意的角度。
图1和图2所示的第1实施方式的锁紧螺母、图3所示的第2实施方式的锁紧螺母也分别设置在螺母主体11的外周面上紧固锁紧螺母10时与工具(未图示)卡合的卡合槽18。
本发明所涉及的锁紧螺母的特征在于,利用由止动螺钉17引起的平衡调整用螺纹孔16的塑性变形,将作为配重部件的止动螺钉17紧固固定在平衡调整用螺纹孔16中,由此,使得拧入到平衡调整用螺纹孔6中的止动螺钉7不松动。
在图1和图2所示的第1实施方式和图3所示的第2实施方式中,当将止动螺钉17拧入到平衡调整用螺纹孔16中时,止动螺钉17咬入平衡调整用螺纹孔16,平衡调整用螺纹孔16发生塑性变形,使得止动螺钉17与平衡调整用螺纹孔16不松动地牢固连结,由此,将止动螺钉17的螺纹牙的圆周上的对角位置的顶部挤压成梯形,设置向轴向的两侧突出的攻入部19。
在螺纹牙的顶部,如果将形成有向轴向的两侧突出的攻入部19的止动螺钉17拧入平衡调整用螺纹孔16中,则如图5所示,平衡调整用螺纹孔16的内螺纹的螺纹牙的谷底附近的两壁面发生塑性变形,攻入部19攻入平衡调整用螺纹孔16中(图5的淡黑部分)。
如图5所示,由于止动螺钉17的螺纹牙的顶部被挤压成梯形,因此,在该梯形的止动螺钉17的螺纹牙的顶部与平衡调整用螺纹孔16 的内螺纹部的螺纹牙的谷底之间形成空间21。当止动螺钉17的攻入部19攻入平衡调整用螺纹孔16的壁面中时,即使产生平衡调整用螺纹孔16的剥离粉20,该剥离粉20也被收纳在空间21中。因此,当将止动螺钉17拧入平衡调整用螺纹孔16中时,难以发生剥离粉20的再次啮入,能够容易地拧入止动螺钉17。
但是,形成于螺母主体11上的平衡调整用螺纹孔16能够通过挤压丝锥加工形成。当通过挤压丝锥加工形成平衡调整用螺纹孔16时,在平衡调整用螺纹孔16的内螺纹部的螺纹牙的顶部形成凹部22,也能在该凹部22中收纳剥离粉20。
下面,图6所示的第3实施方式在于,使平衡调整用螺纹孔16的内螺纹部的螺纹牙的谷底较浅,使止动螺钉17的螺纹牙的顶部攻入平衡调整用螺纹孔16的谷底,由此,使平衡调整用螺纹孔16的谷底塑性变形,止动螺钉17与平衡调整用螺纹孔16不松动地牢固连结(图6的攻入部19用淡黑表示)。
在图6所示的第3实施方式中,平衡调整用螺纹孔16的内螺纹部形成在自入口侧起两个节距不与止动螺钉17的螺纹干扰的深度,使三个节距以后的谷底形成得较浅。通过使入口侧为不与止动螺钉17的螺纹干扰的深度,容易将止动螺钉17插入平衡调整用螺纹孔16中。
另外,除去图6所示的第3实施方式的平衡调整用螺纹孔16的内螺纹部的螺纹牙的顶部,在平衡调整用螺纹孔16的内螺纹部的螺纹牙的顶部与止动螺钉17的螺纹牙的谷底之间形成空间21。当止动螺钉17的螺纹牙攻入平衡调整用螺纹孔16的谷底时,即使产生平衡调整用螺纹孔16的剥离粉20,该剥离粉20也被收纳在空间21中。因此,当将止动螺钉17拧入平衡调整用螺纹孔16中时,难以发生剥离粉20的再次啮入,所以,能够容易地进行止动螺钉17的拧入。
在以上的第1~第3实施方式中,能够采用铁类材料、例如JISSS400形成止动螺钉17和螺母主体11,但使形成平衡调整用螺纹孔16的螺母主体11的硬度比止动螺钉17的硬度低,容易使平衡调整用螺纹孔16塑性变形。
另外,如果在使平衡调整用螺纹孔16塑性变形的止动螺钉17的表面形成黑色氧化覆膜或者磷酸锰覆膜,则在紧固止动螺钉17时,与 平衡调整用螺纹孔16的摩擦系数降低,能够比较容易地进行连结。

锁紧螺母.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锁紧螺母.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锁紧螺母.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锁紧螺母.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锁紧螺母.pdf(13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提供一种锁紧螺母(10),不用粘接剂等对拧入平衡调整用螺纹孔(16)中的作为配重部件的止动螺钉(17)的松动进行固定,能够可靠地防止止动螺钉(17)的松动。锁紧螺母(10)包括:在螺母主体(11)的外周面或端面上,在圆周方向上设置多个的平衡调整用螺纹孔(16);和与该平衡调整用螺纹孔螺合的作为配重部件的止动螺钉(17),利用由止动螺钉(17)引起的平衡调整用螺纹孔(16)的塑性变形,将上述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武器;爆破 > 工程元件或部件;为产生和保持机器或设备的有效运行的一般措施;一般绝热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