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检系统.pdf

上传人:三** 文档编号:5220121 上传时间:2018-12-26 格式:PDF 页数:18 大小:3.0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380038935.2

申请日:

2013.12.06

公开号:

CN104486985A

公开日:

2015.04.01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专利申请权的转移IPC(主分类):A61B 1/00变更事项:申请人变更前权利人:奥林巴斯医疗株式会社变更后权利人:奥林巴斯株式会社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权利人:日本东京都变更后权利人:日本国东京都登记生效日:20150630|||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A61B 1/00申请日:20131206|||公开

IPC分类号:

A61B1/00; A61B8/12

主分类号:

A61B1/00

申请人:

奥林巴斯医疗株式会社

发明人:

松野清孝; 江藤大史; 上道克次

地址:

日本东京都

优先权:

61/765,196 2013.02.15 US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277

代理人:

刘新宇; 张会华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活检系统包括:内窥镜,其包括插入部,该插入部具有能够根据操作部的操作沿着预定的弯曲面弯曲的弯曲部;以及内窥镜用处理器具,其具有针管,并贯穿于所述内窥镜,并且在插入到所述内窥镜的状态下,能够利用固定部固定于所述内窥镜,所述针管的顶端侧的一部分在径向上被压扁,形成为具有长轴与短轴的扁平部,所述内窥镜用处理器具在贯穿于所述内窥镜的状态下以所述针管的扁平部的所述短轴与所述弯曲面平行的方式被所述固定部固定。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活检系统,其中,该活检系统包括:
内窥镜,其包括插入部,该插入部具有能够根据操作部的操作沿着预定 的弯曲面弯曲的弯曲部;以及
内窥镜用处理器具,其具有针管,并贯穿于所述内窥镜,并且在插入到 所述内窥镜的状态下,能够利用固定部固定于所述内窥镜;
所述针管的顶端侧的一部分在径向上被压扁,形成为具有长轴与短轴的 扁平部,
所述内窥镜用处理器具在贯穿于所述内窥镜的状态下以所述针管的扁 平部的所述短轴与所述弯曲面平行的方式被所述固定部固定。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检系统,其中,
所述扁平部的长度和位置设定为在所述内窥镜用处理器具贯穿并固定 于所述内窥镜时、在所述针管相对于所述内窥镜前进到极限的状态和后退到 极限的状态这两种状态下、所述扁平部跨越所述弯曲部的全长。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检系统,其中,
所述针管在顶端具有开口面,所述开口面的朝向与所述扁平部的厚度方 向一致。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检系统,其中,
所述针管在所述扁平部的顶端侧具有第1连接部并在所述扁平部的基端 侧具有第2连接部,
该第1连接部随着远离所述扁平部而使所述短轴的方向的尺寸慢慢地增 加;该第2连接部随着远离所述扁平部而使所述短轴的方向的尺寸慢慢地增 加;
所述第1连接部的锥角大于所述第2连接部的锥角。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检系统,其中,
所述内窥镜用处理器具具有用于操作所述针管的处理器具操作部,
所述固定部是设于所述处理器具操作部的顶端部并具有一对壁部的保 持件,
通过所述内窥镜的操作部进入所述一对壁部之间且所述处理器具操作 部固定于所述内窥镜,从而固定为所述短轴与所述弯曲面平行。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活检系统,其中,
所述处理器具操作部包括:操作主体;针致动件,其供所述针管固定并 以相对于所述操作主体能够滑动的方式安装于所述操作主体;以及止挡件, 其具有固定螺钉并安装于所述操作主体,用于限定所述针致动件的移动范 围,
在所述内窥镜用处理器具固定于所述内窥镜的状态下,所述固定螺钉的 轴线朝向所述内窥镜的操作部的轴线进行配置。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检系统,其中,
所述内窥镜是具有设于所述弯曲部的顶端侧的超声波扫描机构的超声 波内窥镜。

说明书

说明书活检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采集身体组织的活检系统,更详细地说,涉及一种 包括具有针管的内窥镜用处理器具和供该内窥镜用处理器具贯穿的内窥镜 的活检系统。
本申请基于2013年2月15日在美国提出临时申请的美国特许出愿第 61/765,196号要求优先权,并将其内容引用于此。
背景技术
以往,公知有采集微量的身体组织并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的、称作活检 的检查方法。在采集脏器等深部的组织的情况下,借助于光学内窥镜的观察 是较困难的,因此有时利用超声波内窥镜等获取脏器的超声波断层图像,在 超声波观察下向该脏器内刺入活检针并采集组织。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用 于这种用途的活检用的处理器具。该处理器具具有顶端形成得较锐利的管状 的针管,若将针管插入组织,则组织的一部分进入针管的内部。通过拔出针 管,能够采集已进入到针管的内部的组织。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国特许第389001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在使用了如上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这样的活检针的活检手法操作中,首 先将内窥镜导入对象组织附近,确定能够使通道的顶端开口和超声波扫描机 构位于能够相对于对象组织适当地刺入针管的位置的弯曲部的弯曲量。之 后,暂时解除弯曲并将具有活检针的处理器具贯穿于通道,进行操作以使弯 曲部再次弯曲该弯曲量。但是,若将处理器具贯穿于通道,则插入部因针管 的刚性而难以弯曲,即使最大限度地进行弯曲操作,也无法获得弯曲量,有 时无法继续进行手法操作。
本发明是鉴于这种问题点而做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在将内窥 镜用处理器具插入到内窥镜之后、弯曲部也易于弯曲的活检系统。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第1技术方案的活检系统包括:内窥镜,其包括插入部,该插 入部具有能够根据操作部的操作沿着预定的弯曲面弯曲的弯曲部;以及内窥 镜用处理器具,其具有针管,并贯穿于所述内窥镜,并且在插入到所述内窥 镜内的状态下,能够利用固定部固定于所述内窥镜;所述针管的顶端侧的一 部分在径向上被压扁,形成为具有长轴与短轴的扁平部,所述内窥镜用处理 器具在贯穿于所述内窥镜的状态下以所述针管的扁平部的所述短轴与所述 弯曲面平行的方式被所述固定部固定。
根据本发明的第2技术方案,在上述第1技术方案的活检系统中,也可以 是,所述扁平部的长度和位置设定为在所述内窥镜用处理器具贯穿并固定于 所述内窥镜时、在所述针管相对于所述内窥镜前进到极限的状态和后退到极 限的状态这两种状态下、所述扁平部跨越所述弯曲部的全长。
根据本发明的第3技术方案,在上述第1技术方案的活检系统中,也可以 是,所述针管在顶端具有开口面,所述开口面的朝向与所述扁平部的厚度方 向一致。
根据本发明的第4技术方案,在上述第1技术方案的活检系统中,也可以 是,所述针管在所述扁平部的顶端侧具有第1连接部并在所述扁平部的基端 侧具有第2连接部,该第1连接部随着远离所述扁平部而使所述短轴的方向的 尺寸慢慢地增加;该第2连接部随着远离所述扁平部而使所述短轴的方向的 尺寸慢慢地增加;所述第1连接部的锥角大于所述第2连接部的锥角。
根据本发明的第5技术方案,在上述第1技术方案的活检系统中,也可以 是,所述内窥镜用处理器具具有用于操作所述针管的处理器具操作部,所述 固定部是设于所述处理器具操作部的顶端部并具有一对壁部的保持件,通过 所述内窥镜的操作部进入所述一对壁部之间且所述处理器具操作部固定于 所述内窥镜,从而固定为所述短轴与所述弯曲面平行。
根据本发明的第6技术方案,在上述第5技术方案的活检系统中,也可以 是,所述处理器具操作部包括:操作主体;针致动件,其供所述针管固定并 以相对于所述操作主体能够滑动的方式安装于所述操作主体;以及止挡件, 其具有固定螺钉并安装于所述操作主体,用于限定所述针致动件的移动范 围,在所述内窥镜用处理器具固定于所述内窥镜的状态下,所述固定螺钉的 轴线朝向所述内窥镜的操作部的轴线进行配置。
根据本发明的第7技术方案,在上述第1技术方案的活检系统中,也可以 是,所述内窥镜是具有设于所述弯曲部的顶端侧的超声波扫描机构的超声波 内窥镜。
发明的效果
在上述活检系统中,处理器具的针管具有扁平部,并且扁平部的厚度方 向与弯曲部的弯曲面平行。因而,针管易于向弯曲部的弯曲方向弯曲,即使 是能够弯曲的方向较少的仅能够向两个方向弯曲的内窥镜,也难以妨碍弯曲 部的弯曲动作。其结果,在将内窥镜用处理器具插入到内窥镜之后,也能够 容易地使弯曲部以预定的弯曲量弯曲,能够容易地进行手法操作。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活检系统的概略结构的图。
图2是表示该活检系统中的内窥镜用处理器具的针管的顶端侧的放大 图。
图3是表示该内窥镜用处理器具中的插入体的顶端侧的剖视图。
图4是该内窥镜用处理器具的操作部的放大图。
图5是图4的A向视图。
图6是图4的B向视图。
图7是表示该内窥镜用处理器具固定于超声波内窥镜的状态的图。
图8是表示该活检系统的使用时的一过程的图。
图9是表示该活检系统的使用时的一过程的图。
图10是表示该活检系统的使用时的一过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10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首先,参照图1,说明在本实 施方式中与内窥镜用处理器具(以下,简称作“处理器具”。)1一起使用的 超声波内窥镜的一例。图1是表示具有处理器具1和超声波内窥镜(内窥镜) 100的本实施方式的活检系统150的概略结构的图。
如图1所示,超声波内窥镜100包括从顶端插入体内的插入部101、安装 于插入部101的基端的操作部109、一端连接于操作部109的侧部的通用线缆 112、借助分支线缆112a连接于通用线缆112的另一端的光源装置113、借助分 支线缆112b连接于通用线缆112的另一端的光学观察部114以及借助分支线 缆112c连接于通用线缆112的另一端的超声波观察部115。
插入部101自顶端侧依次排列设有顶端硬质部102、弯曲部105以及挠性 管部106。
顶端硬质部102包括用于进行光学观察的光学摄像机构103和用于进行 超声波观察的超声波扫描机构104。
光学摄像机构103包括视场朝向顶端硬质部102的斜前方的摄像光学系 统、用于对通过摄像光学系统入射的被摄体的图像进行检测的CCD、CMOS 等图像传感器以及用于控制图像传感器的动作的CPU等未图示的各种结构。
超声波扫描机构(探头)104具有射出、接收超声波的未图示的超声波 振子。超声波扫描机构104利用超声波振子接收由超声波振子发出的超声波 碰到观察对象而反射的反射波,并将基于超声波振子接收到的超声波的信号 向超声波观察部115输出。
弯曲部105形成为筒状。使用操作部109,牵引操作被固定于弯曲部105 的顶端并延伸至操作部109的未图示的角度操作线,从而弯曲部105向预定的 方向弯曲。本实施方式的弯曲部105能够沿着超声波的扫描方向向两个方向 弯曲。
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为了呼吸器的治疗,使用了插入部的外径较细且 能够向两个方向弯曲的内窥镜,但是例如在进行消化器的处理等的情况下, 也可以使用虽然外径较粗但是操作自由度较高的能够向4个方向弯曲的内窥 镜。
挠性管部106是为了能够在管腔组织内、体腔内将顶端硬质部102引导到 期望的位置而形成得较柔软的筒状构件。
在弯曲部105与挠性管部106各自的内部设有用于贯穿处理器具1的筒状 的通道107和用于进行送气送水、抽吸等的未图示的管路。
通道107的一端在顶端硬质部102的顶端部附近开口,通道107的另一端 在操作部109的顶端侧的侧面开口。在通道107的另一端固定有形成为凸缘状 的基端管头108。在基端管头108上能够固定与超声波内窥镜100一起使用的 处理器具1。
以使用超声波内窥镜100的手术操作者能够手持操作部109的方式形成 了操作部109的外表面。包括用于牵引角度操作线而使弯曲部105弯曲动作的 弯曲操作机构110和多个用于通过管路进行送气、送水或抽吸的开关111。
光源装置113是用于发出利用光学摄像机构103进行摄像的照明光的装 置。
光学观察部114构成为将利用光学摄像机构103的图像传感器拍摄到的 影像放映于监视器116。
超声波观察部115接收从超声波扫描机构104输出的信号,根据该信号生 成图像并放映于监视器116。
接着,参照图1~图6,说明处理器具1的结构。
处理器具1包括插入体内的插入体2、用于操作插入体2的操作部(处理 器具操作部)8以及管心针(日文:スタイレット)(芯轴)27。
图3是表示插入体2的顶端侧的剖视图。如图3所示,插入体2包括具有顶 端与基端的筒状的针管3和供针管3贯穿于内部的筒状的护套7。
作为针管3的材质,优选的是具有挠性、并且具有即使在外力作用下弯 曲也容易地恢复为直线状态的弹性的材质。例如,作为针管3的材料,能够 采用不锈钢合金、镍钛合金、钴铬合金等合金材料。
图2是针管3的顶端侧的放大图。设于针管3的顶端的开口31通过相对于 自身的轴线X1倾斜切掉形成针管的管状构件的顶端而形成,为了能够刺入生 物体组织而形成得较锐利。开口31的具体形状可以考虑作为对象的组织等而 从公知的各种形状中适当地选择。
针管3的基本形状如图2所示为大致圆筒形。针管3的顶端侧的一部分在 恒定的长度的范围内在径向上被压扁,在与轴线X1正交的方向的截面上,形 成为具有长轴L1和短轴L2的扁平部32。短轴L2的长度是小于针管3的基本形 状下的外径d1的值。
在后述的处理器具1的使用时的动作中,以扁平部32总是位于跨越超声 波内窥镜100的弯曲部105的全长的位置的方式设定扁平部32的长度L3和顶 端、基端的位置。即,在使用时针管3自超声波内窥镜100突出(前进)最大 限度的状态和针管3在通道107内后退最大限度的状态这两种状态下,扁平部 32位于跨越弯曲部105的全长的位置。
在扁平部32中,若将长轴L1延伸的方向定义为面方向,将短轴L2延伸的 方向定义为厚度方向,则优选的是扁平部32的厚度方向与开口31的开口面 31a的朝向大致一致。在本实施方式中,“开口的朝向”是指开口31的、针管 3的端面所位于的开口面与轴线X1之间的交点处的、开口面的法线延伸的方 向,“厚度方向与开口的朝向一致”是指短轴L2与该法线位于同一面上。
在扁平部32的顶端侧设有用于连接扁平部32与圆筒状的区域的连接部 (第1连接部)33。在扁平部32的基端侧设有用于连接扁平部32与圆筒状的 区域的连接部(第2连接部)34。连接部33、34形成为随着远离扁平部32而 扁平部32的厚度方向上的尺寸慢慢地增加的锥形状。连接部33的外周面相对 于轴线X1所成的锥角θ1例如为20度,并且大于连接部34的外周面的锥角θ2 (例如5度)。由此,连接部33的在轴线X1的延伸方向上的尺寸短于连接部34 在轴线X1的延伸方向上的尺寸。
护套7例如由金属线圈、树脂等挠性的管状构件构成,并自操作部8的顶 端延伸出来。作为能够作为护套7的材料进行使用的树脂的例子,能够列举 聚醚醚酮(PEEK)、氟系树脂、烯烃系树脂、聚氨酯系树脂以及尼龙系(聚 酰胺系)树脂等。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使用以比较硬的高密度聚乙烯 (HDPE)为材料形成为薄壁的管来构成护套7,从而抑制了在贯穿于通道107 内时过度蜿蜒曲折。如图3所示,在护套7的内部配置有线圈71,防止了针管 3刺破护套7。线圈71防止在护套7弯曲时内腔闭塞。线圈71为了不使护套7的 挠性大大降低而使金属线材以未紧贴的方式、例如以线材之间的间隙成为0.1 毫米以下的方式进行卷绕而形成。
图4是操作部8的放大图,图5是图4的A向视图,图6是图4的B向视图。 如图4~图6所示,操作部8包括操作主体9、设于操作主体9的顶端侧的护套 调节器18以及设于操作主体9的基端侧的针致动件23。
操作主体9例如由ABS树脂等形成,具有能够供针管3和护套7贯穿的管 腔。操作主体9的顶端侧插入被形成为管状的护套调节器18内。操作主体9的 基端侧插入形成为管状的针致动件23内。操作主体9与护套调节器18、以及 操作主体9与针致动件23通过形成于外周面的未图示的槽或凸部等相互卡合 而能够抑制绕轴线的相对旋转并且能够沿轴线方向进行滑动。
在护套调节器18的顶端部设有能够拆装于超声波内窥镜100的基端管头 108的滑动锁51。通过使滑动锁51向与操作部8的轴线正交的方向滑动并与基 端管头108相卡合,能够将操作部8固定于超声波内窥镜100。在滑动锁51的 顶端侧设有具有一对壁部52a、52b的保持件(固定部)52。保持件52固定于 护套调节器18。保持件52的一对壁部52a、52b大致平行。壁部52a与壁部52b 之间的距离设定为超声波内窥镜100的操作部109的顶端侧不会晃动地进行 收纳的程度的值。
自护套调节器18的顶端部突出有例如不锈钢制的支承管53。在将处理器 具1安装于超声波内窥镜100时,支承管53的顶端部插入通道107内。支承管 53插入操作主体9内。支承管53的基端在针致动件23相对于操作主体9前进至 极限的状态下位于比针致动件23的顶端靠基端侧(例如图6所示的位置P1) 的位置。护套7贯穿于支承管53内,基端部自支承管53的基端突出并通过粘 接等固定于操作主体9。
在护套调节器18上安装有固定螺钉54。固定螺钉54贯穿护套调节器18并 与设于操作主体9的未图示的螺纹孔相嵌合。若将固定螺钉54拧入操作主体 9,则护套调节器18被按压于操作主体9并能够将护套调节器18与操作主体9 固定为不能够进行滑动。通过改变护套调节器18与操作主体9之间的位置关 系,能够调节将操作部8固定于超声波内窥镜100时的、自通道107突出的护 套7的突出长度,能够利用固定螺钉54固定该突出长度。
由于针管3的基端侧自护套7的基端突出并固定于针致动件23,因此通过 使针致动件23相对于操作主体9滑动,能够使针管3相对于护套7的顶端突出 没入。在针致动件23的顶端侧,以能够相对于操作主体9移动的方式安装有 止挡件61。止挡件61具有固定螺钉62,通过拧紧固定螺钉62,能够相对于操 作主体9进行固定。由于针致动件23只能够前进至与止挡件61相接触的位置, 因此通过调节止挡件61相对于操作主体9的固定位置,能够调整针管3的自护 套7突出的最大突出长度。
在针致动件23的基端部设有开口23a,能够将管心针27从针管3的基端插 入针管3内。在开口23a设有螺纹牙,能够将安装于管心针27的基端部的捏手 27a嵌合于开口23a的螺纹牙。另外,在开口23a中能够连接公知的注射器等, 能够抽吸针管3内的物体。管心针27的截面形状为大致圆形,其直径小于针 管3的短轴L2的尺寸,能够在针管3内进退。
如图1所示,优选的是,固定螺钉54和固定螺钉62配置为各自的轴线朝 向收纳于保持件52的操作部109的轴线。由此,由于在使操作部8位于正面时 固定螺钉54和固定螺钉62没有左右偏移,因此能够与手术操作者的利手无关 地容易地进行操作。如果固定螺钉54和固定螺钉62的轴线朝向收纳于保持件 52的操作部109的轴线,则即使固定螺钉54和固定螺钉62朝向与图1相反的一 侧进行安装,也能够获得大致相同的效果。
在护套调节器18的外周面和针致动件23的顶端部的外周面上,为了供手 术操作者易于把持而设有凹凸。
说明具有以上结构的活检系统150的使用时的动作。以下,列举以位于 肺的深部的病变为对象组织刺入处理器具1的针管3、并经由针管3的内部收 回病变的细胞等的活检的处理为例来进行说明。
首先,手术操作者将超声波内窥镜100的插入部101插入体内,一边利用 光学摄像机构103进行观察,一边适当地使弯曲部105弯曲并将插入部101的 顶端部导入至对象组织附近。导入后,手术操作者根据光学摄像机构103和 超声波扫描机构104的观察结果确定进行活检的部位。
接着,手术操作者自顶端侧将处理器具1的插入体2从设于超声波内窥镜 100的操作部109的基端管头108向通道107的内部插入。进而,手术操作者在 如图7所示使操作部109的顶端侧进入保持件52的一对壁部52a、52b之间之 后,使设于处理器具1的操作部8的滑动锁51卡合于基端管头108。由此,处 理器具1的操作部8以相对于操作部109不旋转的方式固定于超声波内窥镜 100。
接着,手术操作者使固定螺钉54松弛,一边利用光学摄像机构103和超 声波扫描机构104对护套7和体内进行观察,一边如图8所示使护套调节器18 与操作主体9相对滑动,将自超声波内窥镜100的插入部101的顶端突出的护 套7的突出量调整为合适的量。在调整之后,手术操作者拧入固定螺钉54并 固定该突出量。
接着,根据基于超声波扫描机构104的观察结果,一边考虑距进行活检 的对象组织T的距离一边使止挡件61移动并在期望的位置固定于操作主体9, 调节针管3的最大突出长度。
接着,如图8所示,手术操作者使针致动件23向操作部8的顶端侧前进。 由此,如图9所示,针管3自护套7突出。进而,如图10所示,针管3的顶端穿 刺于组织,并向进行活检的对象组织T向前推入。此时,能够利用光学摄像 机构103观察从组织的表面暴露于外部的针管3,能够利用超声波扫描机构 104观察被插入到组织内部的针管3的顶端侧部分。
在处理器具1如上所述固定于超声波内窥镜100的状态下,针管3以顶端 的开口面朝向超声波扫描机构104侧的方式自通道107突出。即,针管3的扁 平部32的短轴L2处于与超声波扫描机构104的接收面大致正交的(当接收面 为曲面状时,至少与一部分大致正交的)位置关系,弯曲部105的弯曲面(包 括使弯曲部105向两个方向弯曲时的插入部101的轨迹在内的虚拟面)与扁平 部32的厚度方向(短轴L2方向)大致平行。
手术操作者能够利用图1所示的超声波观察部115观察基于在超声波扫 描机构104中接收到的超声波的超声波图像。参照清楚地放映于超声波观察 部115的针管3的图像,手术操作者使针管3的顶端到达进行活检的对象组织 T。
当使针管3突出时,在与开口面侧相反的一侧,垂直作用有来自组织的 反作用力的面积在开口面侧较大。因此,针管3的顶端部如图10箭头A所示一 边增大与插入部101的轴线所成的角度一边容易地向斜前方前进。其结果, 针管3的顶端部难以逃脱到超声波扫描机构104的扫描范围Rl外。另外,由于 开口面朝向超声波扫描机构104侧,因此也难以产生使针管3的顶端部移动到 超声波扫描机构104的扫描面(与上述弯曲面大致相同)外的力。因而,能 够利用超声波图像适当地继续观察针管3的顶端部。
接着,手术操作者利用管心针27挤出已进入针管3内的不是活检对象的 组织,并从插入体2和操作部8中抽拔管心针27。由此,产生从针管3的顶端 延伸至针致动件23的基端的通孔。手术操作者在针致动件23的基端连接注射 器等并对针管3内进行抽吸,从针管3的顶端抽吸并采集进行活检的对象组织 T的细胞等。
如果能够采集所需量的细胞等,则使针致动件23向操作部8的基端侧后 退,将针管3的顶端收纳于护套7内。由此,从组织中拔出针管3。如果从组 织中拔出针管3,则从超声波内窥镜100的操作部109的基端管头108上卸下滑 动锁51,从通道107中拔出处理器具1。最后从患者身上拔出超声波内窥镜100 并结束一系列处理。
在本实施方式的活检系统150中,处理器具1的针管3具有扁平部32,并 且扁平部32的厚度方向(短轴L2方向)与弯曲部105的弯曲面平行。因而, 针管3易于向弯曲部105的弯曲方向弯曲,即使是能够弯曲的方向较少的仅能 够向两个方向弯曲的内窥镜,也难以妨碍弯曲部105的弯曲动作。其结果, 在插入了处理器具之后,也能够容易地使弯曲部以预定的弯曲量弯曲,能够 容易地进行手法操作。
另外,在用于连接扁平部32与圆筒状的区域的连接部33、34中,由于顶 端侧的连接部33的锥角θ1设定得比连接部34的锥角θ2大,因此能够缩短连接 部33的轴线方向上的尺寸。其结果,针管3难以在通道107内蜿蜒曲折。
而且,由于扁平部32的长度L3设定为在针管3相对于超声波内窥镜100 前进至极限时和后退至极限时这两种情况下跨越弯曲部105的全长,因此在 手法操作中弯曲部不会变得难以弯曲,并能够使弯曲状态稳定。
而且,在操作部8中,由于支承管53进行延伸直至到达针致动件23,因 此操作部8被可靠地支承于超声波内窥镜100,能够防止操作时的操作部8的 各部分的晃动,能够稳定地进行操作。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但是具体结构并不限于这些实施方 式,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结构的附加、省略、替换、 各个实施方式的内容的组合以及其他变更。
例如,扁平部32的截面形状只要具有长轴和短轴,就没有特别限制,能 够从椭圆、长圆或被倒圆角的长方形等公知的各种形状中适当地选择。
首先,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使用截面形状为具有与扁平部32的短 轴L2的尺寸相匹配的直径的大致圆形的管心针的例子,但是管心针并不限于 此,能够使用各种管心针。例如,也可以使用与扁平部的截面形状相匹配的 扁平截面的管心针。另外,为了减小管心针的在针管内的进退阻力,也可以 将管心针形成为中空。此时,若在管状的管心针的顶端残留有边缘,则有时 在针管内产生卡挂,因此也可以通过加热而使顶端熔融来对顶端进行倒圆、 或者通过焊接等将顶端被倒圆的芯片构件安装于管心针的顶端来抑制这种 卡挂。
而且,为了抑制管心针的卡挂,也可以进行针管的内表面变光滑那样的 加工。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活检系统中,处理器具的针管具有扁平部,并且扁平 部的厚度方向与弯曲部的弯曲面平行。因而,针管易于向弯曲部的弯曲方向 弯曲,即使是能够弯曲的方向较少的仅能够向两个方向弯曲的内窥镜,也难 以妨碍弯曲部的弯曲动作。其结果,在将内窥镜用处理器具插入到内窥镜之 后,也能够容易地使弯曲部以预定的弯曲量弯曲,能够容易地进行手法操作。
附图标记说明
1内窥镜用处理器具;3针管;8操作部(处理器具操作部);31a开 口面;32扁平部;33连接部(第1连接部);34连接部(第2连接部);52保 持件(固定部);52a、52b壁部;100超声波内窥镜;101插入部;105弯 曲部;109操作部;150活检系统。

活检系统.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活检系统.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活检系统.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活检系统.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活检系统.pdf(1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380038935.2 (22)申请日 2013.12.06 61/765,196 2013.02.15 US A61B 1/00(2006.01) A61B 8/12(2006.01) (71)申请人 奥林巴斯医疗株式会社 地址 日本东京都 (72)发明人 松野清孝 江藤大史 上道克次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 务所 ( 普通合伙 ) 11277 代理人 刘新宇 张会华 (54) 发明名称 活检系统 (57) 摘要 活检系统包括 : 内窥镜, 其包括插入部, 该插 入部具有能够根据操作部的操作沿着预定的弯曲 。

2、面弯曲的弯曲部 ; 以及内窥镜用处理器具, 其具 有针管, 并贯穿于所述内窥镜, 并且在插入到所述 内窥镜的状态下, 能够利用固定部固定于所述内 窥镜, 所述针管的顶端侧的一部分在径向上被压 扁, 形成为具有长轴与短轴的扁平部, 所述内窥镜 用处理器具在贯穿于所述内窥镜的状态下以所述 针管的扁平部的所述短轴与所述弯曲面平行的方 式被所述固定部固定。 (30)优先权数据 (85)PCT国际申请进入国家阶段日 2015.01.21 (86)PCT国际申请的申请数据 PCT/JP2013/082863 2013.12.06 (87)PCT国际申请的公布数据 WO2014/125707 JA 2014。

3、.08.21 (51)Int.Cl.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8页 附图8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4486985 A (43)申请公布日 2015.04.01 CN 104486985 A 1/1 页 2 1.一种活检系统, 其中, 该活检系统包括 : 内窥镜, 其包括插入部, 该插入部具有能够根据操作部的操作沿着预定的弯曲面弯曲 的弯曲部 ; 以及 内窥镜用处理器具, 其具有针管, 并贯穿于所述内窥镜, 并且在插入到所述内窥镜的状 态下, 能够利用固定部固定于所述内窥镜 ; 所述针管的顶端侧的一部分在径向上被压扁, 形成为具。

4、有长轴与短轴的扁平部, 所述内窥镜用处理器具在贯穿于所述内窥镜的状态下以所述针管的扁平部的所述短 轴与所述弯曲面平行的方式被所述固定部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活检系统, 其中, 所述扁平部的长度和位置设定为在所述内窥镜用处理器具贯穿并固定于所述内窥镜 时、 在所述针管相对于所述内窥镜前进到极限的状态和后退到极限的状态这两种状态下、 所述扁平部跨越所述弯曲部的全长。 3.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活检系统, 其中, 所述针管在顶端具有开口面, 所述开口面的朝向与所述扁平部的厚度方向一致。 4.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活检系统, 其中, 所述针管在所述扁平部的顶端侧具有第1连接部并在所述。

5、扁平部的基端侧具有第2连 接部, 该第 1 连接部随着远离所述扁平部而使所述短轴的方向的尺寸慢慢地增加 ; 该第 2 连 接部随着远离所述扁平部而使所述短轴的方向的尺寸慢慢地增加 ; 所述第 1 连接部的锥角大于所述第 2 连接部的锥角。 5.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活检系统, 其中, 所述内窥镜用处理器具具有用于操作所述针管的处理器具操作部, 所述固定部是设于所述处理器具操作部的顶端部并具有一对壁部的保持件, 通过所述内窥镜的操作部进入所述一对壁部之间且所述处理器具操作部固定于所述 内窥镜, 从而固定为所述短轴与所述弯曲面平行。 6.根据权利要求 5 所述的活检系统, 其中, 所述处理器具操。

6、作部包括 : 操作主体 ; 针致动件, 其供所述针管固定并以相对于所述 操作主体能够滑动的方式安装于所述操作主体 ; 以及止挡件, 其具有固定螺钉并安装于所 述操作主体, 用于限定所述针致动件的移动范围, 在所述内窥镜用处理器具固定于所述内窥镜的状态下, 所述固定螺钉的轴线朝向所述 内窥镜的操作部的轴线进行配置。 7.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活检系统, 其中, 所述内窥镜是具有设于所述弯曲部的顶端侧的超声波扫描机构的超声波内窥镜。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4486985 A 2 1/8 页 3 活检系统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采集身体组织的活检系统, 更详细地说, 涉及一。

7、种包括具有 针管的内窥镜用处理器具和供该内窥镜用处理器具贯穿的内窥镜的活检系统。 0002 本申请基于2013年2月15日在美国提出临时申请的美国特许出愿第61/765,196 号要求优先权, 并将其内容引用于此。 背景技术 0003 以往, 公知有采集微量的身体组织并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的、 称作活检的检查方 法。 在采集脏器等深部的组织的情况下, 借助于光学内窥镜的观察是较困难的, 因此有时利 用超声波内窥镜等获取脏器的超声波断层图像, 在超声波观察下向该脏器内刺入活检针并 采集组织。在专利文献 1 中记载有用于这种用途的活检用的处理器具。该处理器具具有顶 端形成得较锐利的管状的针管, 若将。

8、针管插入组织, 则组织的一部分进入针管的内部。 通过 拔出针管, 能够采集已进入到针管的内部的组织。 0004 现有技术文献 0005 专利文献 0006 专利文献 1 : 日本国特许第 3890013 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7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0008 在使用了如上述专利文献 1 所记载这样的活检针的活检手法操作中, 首先将内窥 镜导入对象组织附近, 确定能够使通道的顶端开口和超声波扫描机构位于能够相对于对象 组织适当地刺入针管的位置的弯曲部的弯曲量。之后, 暂时解除弯曲并将具有活检针的处 理器具贯穿于通道, 进行操作以使弯曲部再次弯曲该弯曲量。但是, 若将处理器具贯穿于 通道, 则插入。

9、部因针管的刚性而难以弯曲, 即使最大限度地进行弯曲操作, 也无法获得弯曲 量, 有时无法继续进行手法操作。 0009 本发明是鉴于这种问题点而做成的, 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在将内窥镜用处理 器具插入到内窥镜之后、 弯曲部也易于弯曲的活检系统。 0010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0011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 本发明提出了以下技术方案。 0012 本发明的第 1 技术方案的活检系统包括 : 内窥镜, 其包括插入部, 该插入部具有能 够根据操作部的操作沿着预定的弯曲面弯曲的弯曲部 ; 以及内窥镜用处理器具, 其具有针 管, 并贯穿于所述内窥镜, 并且在插入到所述内窥镜内的状态下, 能够利用固定部固定于。

10、所 述内窥镜 ; 所述针管的顶端侧的一部分在径向上被压扁, 形成为具有长轴与短轴的扁平部, 所述内窥镜用处理器具在贯穿于所述内窥镜的状态下以所述针管的扁平部的所述短轴与 所述弯曲面平行的方式被所述固定部固定。 0013 根据本发明的第 2 技术方案, 在上述第 1 技术方案的活检系统中, 也可以是, 所述 说 明 书 CN 104486985 A 3 2/8 页 4 扁平部的长度和位置设定为在所述内窥镜用处理器具贯穿并固定于所述内窥镜时、 在所述 针管相对于所述内窥镜前进到极限的状态和后退到极限的状态这两种状态下、 所述扁平部 跨越所述弯曲部的全长。 0014 根据本发明的第 3 技术方案, 。

11、在上述第 1 技术方案的活检系统中, 也可以是, 所述 针管在顶端具有开口面, 所述开口面的朝向与所述扁平部的厚度方向一致。 0015 根据本发明的第 4 技术方案, 在上述第 1 技术方案的活检系统中, 也可以是, 所述 针管在所述扁平部的顶端侧具有第 1 连接部并在所述扁平部的基端侧具有第 2 连接部, 该 第 1 连接部随着远离所述扁平部而使所述短轴的方向的尺寸慢慢地增加 ; 该第 2 连接部随 着远离所述扁平部而使所述短轴的方向的尺寸慢慢地增加 ; 所述第 1 连接部的锥角大于所 述第 2 连接部的锥角。 0016 根据本发明的第 5 技术方案, 在上述第 1 技术方案的活检系统中, 。

12、也可以是, 所述 内窥镜用处理器具具有用于操作所述针管的处理器具操作部, 所述固定部是设于所述处理 器具操作部的顶端部并具有一对壁部的保持件, 通过所述内窥镜的操作部进入所述一对壁 部之间且所述处理器具操作部固定于所述内窥镜, 从而固定为所述短轴与所述弯曲面平 行。 0017 根据本发明的第 6 技术方案, 在上述第 5 技术方案的活检系统中, 也可以是, 所述 处理器具操作部包括 : 操作主体 ; 针致动件, 其供所述针管固定并以相对于所述操作主体 能够滑动的方式安装于所述操作主体 ; 以及止挡件, 其具有固定螺钉并安装于所述操作主 体, 用于限定所述针致动件的移动范围, 在所述内窥镜用处理。

13、器具固定于所述内窥镜的状 态下, 所述固定螺钉的轴线朝向所述内窥镜的操作部的轴线进行配置。 0018 根据本发明的第 7 技术方案, 在上述第 1 技术方案的活检系统中, 也可以是, 所述 内窥镜是具有设于所述弯曲部的顶端侧的超声波扫描机构的超声波内窥镜。 0019 发明的效果 0020 在上述活检系统中, 处理器具的针管具有扁平部, 并且扁平部的厚度方向与弯曲 部的弯曲面平行。 因而, 针管易于向弯曲部的弯曲方向弯曲, 即使是能够弯曲的方向较少的 仅能够向两个方向弯曲的内窥镜, 也难以妨碍弯曲部的弯曲动作。 其结果, 在将内窥镜用处 理器具插入到内窥镜之后, 也能够容易地使弯曲部以预定的弯曲。

14、量弯曲, 能够容易地进行 手法操作。 附图说明 0021 图 1 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活检系统的概略结构的图。 0022 图 2 是表示该活检系统中的内窥镜用处理器具的针管的顶端侧的放大图。 0023 图 3 是表示该内窥镜用处理器具中的插入体的顶端侧的剖视图。 0024 图 4 是该内窥镜用处理器具的操作部的放大图。 0025 图 5 是图 4 的 A 向视图。 0026 图 6 是图 4 的 B 向视图。 0027 图 7 是表示该内窥镜用处理器具固定于超声波内窥镜的状态的图。 0028 图 8 是表示该活检系统的使用时的一过程的图。 0029 图 9 是表示该活检系统的使用时的一。

15、过程的图。 说 明 书 CN 104486985 A 4 3/8 页 5 0030 图 10 是表示该活检系统的使用时的一过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1 参照图1图10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 首先, 参照图1, 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 与内窥镜用处理器具 ( 以下, 简称作 “处理器具” 。)1 一起使用的超声波内窥镜的一例。图 1是表示具有处理器具1和超声波内窥镜(内窥镜)100的本实施方式的活检系统150的概 略结构的图。 0032 如图 1 所示, 超声波内窥镜 100 包括从顶端插入体内的插入部 101、 安装于插入 部 101 的基端的操作部 109、 一端连接于操作部 109 的。

16、侧部的通用线缆 112、 借助分支线缆 112a 连接于通用线缆 112 的另一端的光源装置 113、 借助分支线缆 112b 连接于通用线缆 112的另一端的光学观察部114以及借助分支线缆112c连接于通用线缆112的另一端的超 声波观察部 115。 0033 插入部 101 自顶端侧依次排列设有顶端硬质部 102、 弯曲部 105 以及挠性管部 106。 0034 顶端硬质部102包括用于进行光学观察的光学摄像机构103和用于进行超声波观 察的超声波扫描机构 104。 0035 光学摄像机构 103 包括视场朝向顶端硬质部 102 的斜前方的摄像光学系统、 用于 对通过摄像光学系统入射的。

17、被摄体的图像进行检测的 CCD、 CMOS 等图像传感器以及用于控 制图像传感器的动作的 CPU 等未图示的各种结构。 0036 超声波扫描机构 ( 探头 )104 具有射出、 接收超声波的未图示的超声波振子。超声 波扫描机构 104 利用超声波振子接收由超声波振子发出的超声波碰到观察对象而反射的 反射波, 并将基于超声波振子接收到的超声波的信号向超声波观察部 115 输出。 0037 弯曲部105形成为筒状。 使用操作部109, 牵引操作被固定于弯曲部105的顶端并 延伸至操作部 109 的未图示的角度操作线, 从而弯曲部 105 向预定的方向弯曲。本实施方 式的弯曲部 105 能够沿着超声。

18、波的扫描方向向两个方向弯曲。 0038 在本实施方式中, 例如为了呼吸器的治疗, 使用了插入部的外径较细且能够向两 个方向弯曲的内窥镜, 但是例如在进行消化器的处理等的情况下, 也可以使用虽然外径较 粗但是操作自由度较高的能够向 4 个方向弯曲的内窥镜。 0039 挠性管部 106 是为了能够在管腔组织内、 体腔内将顶端硬质部 102 引导到期望的 位置而形成得较柔软的筒状构件。 0040 在弯曲部 105 与挠性管部 106 各自的内部设有用于贯穿处理器具 1 的筒状的通道 107 和用于进行送气送水、 抽吸等的未图示的管路。 0041 通道 107 的一端在顶端硬质部 102 的顶端部附近。

19、开口, 通道 107 的另一端在操作 部 109 的顶端侧的侧面开口。在通道 107 的另一端固定有形成为凸缘状的基端管头 108。 在基端管头 108 上能够固定与超声波内窥镜 100 一起使用的处理器具 1。 0042 以使用超声波内窥镜100的手术操作者能够手持操作部109的方式形成了操作部 109 的外表面。包括用于牵引角度操作线而使弯曲部 105 弯曲动作的弯曲操作机构 110 和 多个用于通过管路进行送气、 送水或抽吸的开关 111。 0043 光源装置 113 是用于发出利用光学摄像机构 103 进行摄像的照明光的装置。 说 明 书 CN 104486985 A 5 4/8 页 。

20、6 0044 光学观察部114构成为将利用光学摄像机构103的图像传感器拍摄到的影像放映 于监视器 116。 0045 超声波观察部 115 接收从超声波扫描机构 104 输出的信号, 根据该信号生成图像 并放映于监视器 116。 0046 接着, 参照图 1 图 6, 说明处理器具 1 的结构。 0047 处理器具1包括插入体内的插入体2、 用于操作插入体2的操作部(处理器具操作 部 )8 以及管心针 ( 日文 : )( 芯轴 )27。 0048 图 3 是表示插入体 2 的顶端侧的剖视图。如图 3 所示, 插入体 2 包括具有顶端与 基端的筒状的针管 3 和供针管 3 贯穿于内部的筒状的护。

21、套 7。 0049 作为针管 3 的材质, 优选的是具有挠性、 并且具有即使在外力作用下弯曲也容易 地恢复为直线状态的弹性的材质。例如, 作为针管 3 的材料, 能够采用不锈钢合金、 镍钛合 金、 钴铬合金等合金材料。 0050 图 2 是针管 3 的顶端侧的放大图。设于针管 3 的顶端的开口 31 通过相对于自身 的轴线 X1 倾斜切掉形成针管的管状构件的顶端而形成, 为了能够刺入生物体组织而形成 得较锐利。开口 31 的具体形状可以考虑作为对象的组织等而从公知的各种形状中适当地 选择。 0051 针管 3 的基本形状如图 2 所示为大致圆筒形。针管 3 的顶端侧的一部分在恒定的 长度的范围。

22、内在径向上被压扁, 在与轴线X1正交的方向的截面上, 形成为具有长轴L1和短 轴 L2 的扁平部 32。短轴 L2 的长度是小于针管 3 的基本形状下的外径 d1 的值。 0052 在后述的处理器具1的使用时的动作中, 以扁平部32总是位于跨越超声波内窥镜 100 的弯曲部 105 的全长的位置的方式设定扁平部 32 的长度 L3 和顶端、 基端的位置。即, 在使用时针管 3 自超声波内窥镜 100 突出 ( 前进 ) 最大限度的状态和针管 3 在通道 107 内 后退最大限度的状态这两种状态下, 扁平部 32 位于跨越弯曲部 105 的全长的位置。 0053 在扁平部 32 中, 若将长轴 。

23、L1 延伸的方向定义为面方向, 将短轴 L2 延伸的方向定 义为厚度方向, 则优选的是扁平部 32 的厚度方向与开口 31 的开口面 31a 的朝向大致一致。 在本实施方式中,“开口的朝向” 是指开口 31 的、 针管 3 的端面所位于的开口面与轴线 X1 之 间的交点处的、 开口面的法线延伸的方向,“厚度方向与开口的朝向一致” 是指短轴 L2 与该 法线位于同一面上。 0054 在扁平部 32 的顶端侧设有用于连接扁平部 32 与圆筒状的区域的连接部 ( 第 1 连 接部 )33。在扁平部 32 的基端侧设有用于连接扁平部 32 与圆筒状的区域的连接部 ( 第 2 连接部 )34。连接部 3。

24、3、 34 形成为随着远离扁平部 32 而扁平部 32 的厚度方向上的尺寸慢 慢地增加的锥形状。连接部 33 的外周面相对于轴线 X1 所成的锥角 1 例如为 20 度, 并且 大于连接部 34 的外周面的锥角 2( 例如 5 度 )。由此, 连接部 33 的在轴线 X1 的延伸方向 上的尺寸短于连接部 34 在轴线 X1 的延伸方向上的尺寸。 0055 护套7例如由金属线圈、 树脂等挠性的管状构件构成, 并自操作部8的顶端延伸出 来。 作为能够作为护套7的材料进行使用的树脂的例子, 能够列举聚醚醚酮(PEEK)、 氟系树 脂、 烯烃系树脂、 聚氨酯系树脂以及尼龙系 ( 聚酰胺系 ) 树脂等。。

25、在本实施方式中, 通过使 用以比较硬的高密度聚乙烯 (HDPE) 为材料形成为薄壁的管来构成护套 7, 从而抑制了在贯 穿于通道 107 内时过度蜿蜒曲折。如图 3 所示, 在护套 7 的内部配置有线圈 71, 防止了针管 说 明 书 CN 104486985 A 6 5/8 页 7 3 刺破护套 7。线圈 71 防止在护套 7 弯曲时内腔闭塞。线圈 71 为了不使护套 7 的挠性大 大降低而使金属线材以未紧贴的方式、 例如以线材之间的间隙成为 0.1 毫米以下的方式进 行卷绕而形成。 0056 图 4 是操作部 8 的放大图, 图 5 是图 4 的 A 向视图, 图 6 是图 4 的 B 向。

26、视图。如图 4 图 6 所示, 操作部 8 包括操作主体 9、 设于操作主体 9 的顶端侧的护套调节器 18 以及设 于操作主体 9 的基端侧的针致动件 23。 0057 操作主体 9 例如由 ABS 树脂等形成, 具有能够供针管 3 和护套 7 贯穿的管腔。操 作主体 9 的顶端侧插入被形成为管状的护套调节器 18 内。操作主体 9 的基端侧插入形成 为管状的针致动件 23 内。操作主体 9 与护套调节器 18、 以及操作主体 9 与针致动件 23 通 过形成于外周面的未图示的槽或凸部等相互卡合而能够抑制绕轴线的相对旋转并且能够 沿轴线方向进行滑动。 0058 在护套调节器 18 的顶端部设。

27、有能够拆装于超声波内窥镜 100 的基端管头 108 的 滑动锁 51。通过使滑动锁 51 向与操作部 8 的轴线正交的方向滑动并与基端管头 108 相卡 合, 能够将操作部 8 固定于超声波内窥镜 100。在滑动锁 51 的顶端侧设有具有一对壁部 52a、 52b 的保持件 ( 固定部 )52。保持件 52 固定于护套调节器 18。保持件 52 的一对壁部 52a、 52b大致平行。 壁部52a与壁部52b之间的距离设定为超声波内窥镜100的操作部109 的顶端侧不会晃动地进行收纳的程度的值。 0059 自护套调节器 18 的顶端部突出有例如不锈钢制的支承管 53。在将处理器具 1 安 装于。

28、超声波内窥镜 100 时, 支承管 53 的顶端部插入通道 107 内。支承管 53 插入操作主体 9 内。支承管 53 的基端在针致动件 23 相对于操作主体 9 前进至极限的状态下位于比针致 动件 23 的顶端靠基端侧 ( 例如图 6 所示的位置 P1) 的位置。护套 7 贯穿于支承管 53 内, 基端部自支承管 53 的基端突出并通过粘接等固定于操作主体 9。 0060 在护套调节器 18 上安装有固定螺钉 54。固定螺钉 54 贯穿护套调节器 18 并与设 于操作主体 9 的未图示的螺纹孔相嵌合。若将固定螺钉 54 拧入操作主体 9, 则护套调节器 18 被按压于操作主体 9 并能够将。

29、护套调节器 18 与操作主体 9 固定为不能够进行滑动。通 过改变护套调节器 18 与操作主体 9 之间的位置关系, 能够调节将操作部 8 固定于超声波内 窥镜 100 时的、 自通道 107 突出的护套 7 的突出长度, 能够利用固定螺钉 54 固定该突出长 度。 0061 由于针管 3 的基端侧自护套 7 的基端突出并固定于针致动件 23, 因此通过使针致 动件 23 相对于操作主体 9 滑动, 能够使针管 3 相对于护套 7 的顶端突出没入。在针致动件 23 的顶端侧, 以能够相对于操作主体 9 移动的方式安装有止挡件 61。止挡件 61 具有固定 螺钉 62, 通过拧紧固定螺钉 62,。

30、 能够相对于操作主体 9 进行固定。由于针致动件 23 只能够 前进至与止挡件 61 相接触的位置, 因此通过调节止挡件 61 相对于操作主体 9 的固定位置, 能够调整针管 3 的自护套 7 突出的最大突出长度。 0062 在针致动件 23 的基端部设有开口 23a, 能够将管心针 27 从针管 3 的基端插入针 管 3 内。在开口 23a 设有螺纹牙, 能够将安装于管心针 27 的基端部的捏手 27a 嵌合于开口 23a 的螺纹牙。另外, 在开口 23a 中能够连接公知的注射器等, 能够抽吸针管 3 内的物体。 管心针 27 的截面形状为大致圆形, 其直径小于针管 3 的短轴 L2 的尺寸。

31、, 能够在针管 3 内进 退。 说 明 书 CN 104486985 A 7 6/8 页 8 0063 如图 1 所示, 优选的是, 固定螺钉 54 和固定螺钉 62 配置为各自的轴线朝向收纳于 保持件 52 的操作部 109 的轴线。由此, 由于在使操作部 8 位于正面时固定螺钉 54 和固定 螺钉 62 没有左右偏移, 因此能够与手术操作者的利手无关地容易地进行操作。如果固定螺 钉54和固定螺钉62的轴线朝向收纳于保持件52的操作部109的轴线, 则即使固定螺钉54 和固定螺钉 62 朝向与图 1 相反的一侧进行安装, 也能够获得大致相同的效果。 0064 在护套调节器 18 的外周面和针。

32、致动件 23 的顶端部的外周面上, 为了供手术操作 者易于把持而设有凹凸。 0065 说明具有以上结构的活检系统 150 的使用时的动作。以下, 列举以位于肺的深部 的病变为对象组织刺入处理器具1的针管3、 并经由针管3的内部收回病变的细胞等的活检 的处理为例来进行说明。 0066 首先, 手术操作者将超声波内窥镜100的插入部101插入体内, 一边利用光学摄像 机构 103 进行观察, 一边适当地使弯曲部 105 弯曲并将插入部 101 的顶端部导入至对象组 织附近。导入后, 手术操作者根据光学摄像机构 103 和超声波扫描机构 104 的观察结果确 定进行活检的部位。 0067 接着, 手。

33、术操作者自顶端侧将处理器具 1 的插入体 2 从设于超声波内窥镜 100 的 操作部 109 的基端管头 108 向通道 107 的内部插入。进而, 手术操作者在如图 7 所示使操 作部 109 的顶端侧进入保持件 52 的一对壁部 52a、 52b 之间之后, 使设于处理器具 1 的操作 部 8 的滑动锁 51 卡合于基端管头 108。由此, 处理器具 1 的操作部 8 以相对于操作部 109 不旋转的方式固定于超声波内窥镜 100。 0068 接着, 手术操作者使固定螺钉 54 松弛, 一边利用光学摄像机构 103 和超声波扫描 机构 104 对护套 7 和体内进行观察, 一边如图 8 所。

34、示使护套调节器 18 与操作主体 9 相对滑 动, 将自超声波内窥镜100的插入部101的顶端突出的护套7的突出量调整为合适的量。 在 调整之后, 手术操作者拧入固定螺钉 54 并固定该突出量。 0069 接着, 根据基于超声波扫描机构 104 的观察结果, 一边考虑距进行活检的对象组 织 T 的距离一边使止挡件 61 移动并在期望的位置固定于操作主体 9, 调节针管 3 的最大突 出长度。 0070 接着, 如图 8 所示, 手术操作者使针致动件 23 向操作部 8 的顶端侧前进。由此, 如 图 9 所示, 针管 3 自护套 7 突出。进而, 如图 10 所示, 针管 3 的顶端穿刺于组织,。

35、 并向进行 活检的对象组织 T 向前推入。此时, 能够利用光学摄像机构 103 观察从组织的表面暴露于 外部的针管 3, 能够利用超声波扫描机构 104 观察被插入到组织内部的针管 3 的顶端侧部 分。 0071 在处理器具 1 如上所述固定于超声波内窥镜 100 的状态下, 针管 3 以顶端的开口 面朝向超声波扫描机构 104 侧的方式自通道 107 突出。即, 针管 3 的扁平部 32 的短轴 L2 处于与超声波扫描机构 104 的接收面大致正交的 ( 当接收面为曲面状时, 至少与一部分大 致正交的 ) 位置关系, 弯曲部 105 的弯曲面 ( 包括使弯曲部 105 向两个方向弯曲时的插入。

36、 部 101 的轨迹在内的虚拟面 ) 与扁平部 32 的厚度方向 ( 短轴 L2 方向 ) 大致平行。 0072 手术操作者能够利用图 1 所示的超声波观察部 115 观察基于在超声波扫描机构 104 中接收到的超声波的超声波图像。参照清楚地放映于超声波观察部 115 的针管 3 的图 像, 手术操作者使针管 3 的顶端到达进行活检的对象组织 T。 说 明 书 CN 104486985 A 8 7/8 页 9 0073 当使针管 3 突出时, 在与开口面侧相反的一侧, 垂直作用有来自组织的反作用力 的面积在开口面侧较大。因此, 针管 3 的顶端部如图 10 箭头 A 所示一边增大与插入部 10。

37、1 的轴线所成的角度一边容易地向斜前方前进。其结果, 针管 3 的顶端部难以逃脱到超声波 扫描机构 104 的扫描范围 Rl 外。另外, 由于开口面朝向超声波扫描机构 104 侧, 因此也难 以产生使针管 3 的顶端部移动到超声波扫描机构 104 的扫描面 ( 与上述弯曲面大致相同 ) 外的力。因而, 能够利用超声波图像适当地继续观察针管 3 的顶端部。 0074 接着, 手术操作者利用管心针 27 挤出已进入针管 3 内的不是活检对象的组织, 并 从插入体 2 和操作部 8 中抽拔管心针 27。由此, 产生从针管 3 的顶端延伸至针致动件 23 的 基端的通孔。手术操作者在针致动件 23 的。

38、基端连接注射器等并对针管 3 内进行抽吸, 从针 管 3 的顶端抽吸并采集进行活检的对象组织 T 的细胞等。 0075 如果能够采集所需量的细胞等, 则使针致动件 23 向操作部 8 的基端侧后退, 将针 管 3 的顶端收纳于护套 7 内。由此, 从组织中拔出针管 3。如果从组织中拔出针管 3, 则从 超声波内窥镜 100 的操作部 109 的基端管头 108 上卸下滑动锁 51, 从通道 107 中拔出处理 器具 1。最后从患者身上拔出超声波内窥镜 100 并结束一系列处理。 0076 在本实施方式的活检系统150中, 处理器具1的针管3具有扁平部32, 并且扁平部 32 的厚度方向 ( 短。

39、轴 L2 方向 ) 与弯曲部 105 的弯曲面平行。因而, 针管 3 易于向弯曲部 105 的弯曲方向弯曲, 即使是能够弯曲的方向较少的仅能够向两个方向弯曲的内窥镜, 也难 以妨碍弯曲部 105 的弯曲动作。其结果, 在插入了处理器具之后, 也能够容易地使弯曲部以 预定的弯曲量弯曲, 能够容易地进行手法操作。 0077 另外, 在用于连接扁平部 32 与圆筒状的区域的连接部 33、 34 中, 由于顶端侧的连 接部 33 的锥角 1 设定得比连接部 34 的锥角 2 大, 因此能够缩短连接部 33 的轴线方向 上的尺寸。其结果, 针管 3 难以在通道 107 内蜿蜒曲折。 0078 而且, 由。

40、于扁平部 32 的长度 L3 设定为在针管 3 相对于超声波内窥镜 100 前进至 极限时和后退至极限时这两种情况下跨越弯曲部 105 的全长, 因此在手法操作中弯曲部不 会变得难以弯曲, 并能够使弯曲状态稳定。 0079 而且, 在操作部 8 中, 由于支承管 53 进行延伸直至到达针致动件 23, 因此操作部 8 被可靠地支承于超声波内窥镜 100, 能够防止操作时的操作部 8 的各部分的晃动, 能够稳定 地进行操作。 0080 以上, 说明了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 但是具体结构并不限于这些实施方式, 在不脱 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 能够进行结构的附加、 省略、 替换、 各个实施方式的内容。

41、的组合 以及其他变更。 0081 例如, 扁平部 32 的截面形状只要具有长轴和短轴, 就没有特别限制, 能够从椭圆、 长圆或被倒圆角的长方形等公知的各种形状中适当地选择。 0082 首先,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 说明了使用截面形状为具有与扁平部32的短轴L2的尺 寸相匹配的直径的大致圆形的管心针的例子, 但是管心针并不限于此, 能够使用各种管心 针。例如, 也可以使用与扁平部的截面形状相匹配的扁平截面的管心针。另外, 为了减小管 心针的在针管内的进退阻力, 也可以将管心针形成为中空。 此时, 若在管状的管心针的顶端 残留有边缘, 则有时在针管内产生卡挂, 因此也可以通过加热而使顶端熔融来对顶端。

42、进行 倒圆、 或者通过焊接等将顶端被倒圆的芯片构件安装于管心针的顶端来抑制这种卡挂。 说 明 书 CN 104486985 A 9 8/8 页 10 0083 而且, 为了抑制管心针的卡挂, 也可以进行针管的内表面变光滑那样的加工。 0084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0085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活检系统中, 处理器具的针管具有扁平部, 并且扁平部的厚度 方向与弯曲部的弯曲面平行。 因而, 针管易于向弯曲部的弯曲方向弯曲, 即使是能够弯曲的 方向较少的仅能够向两个方向弯曲的内窥镜, 也难以妨碍弯曲部的弯曲动作。 其结果, 在将 内窥镜用处理器具插入到内窥镜之后, 也能够容易地使弯曲部以预定的弯曲量弯曲,。

43、 能够 容易地进行手法操作。 0086 附图标记说明 0087 1 内窥镜用处理器具 ; 3 针管 ; 8 操作部 ( 处理器具操作部 ) ; 31a 开口面 ; 32 扁平 部 ; 33 连接部 ( 第 1 连接部 ) ; 34 连接部 ( 第 2 连接部 ) ; 52 保持件 ( 固定部 ) ; 52a、 52b 壁 部 ; 100 超声波内窥镜 ; 101 插入部 ; 105 弯曲部 ; 109 操作部 ; 150 活检系统。 说 明 书 CN 104486985 A 10 1/8 页 11 图 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4486985 A 11 2/8 页 12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4486985 A 12 3/8 页 13 图 3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4486985 A 13 4/8 页 14 图 4 图 5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4486985 A 14 5/8 页 15 图 6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4486985 A 15 6/8 页 16 图 7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4486985 A 16 7/8 页 17 图 8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4486985 A 17 8/8 页 18 图 9 图 10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4486985 A 18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医学或兽医学;卫生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