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缓冲阻尼力的电梯系统.pdf

上传人:bo****18 文档编号:5219999 上传时间:2018-12-26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1.0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708918.1

申请日:

2014.11.30

公开号:

CN104477720A

公开日:

2015.04.01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B66B 5/02申请日:20141130|||公开

IPC分类号:

B66B5/02; B66B5/28

主分类号:

B66B5/02

申请人:

重庆和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徐培龙; 叶敏; 徐建; 刘启帆

地址:

400039重庆市九龙坡区科园四街52号标准厂房K座3楼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海虹嘉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129

代理人:

谢殿武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变缓冲阻尼力的电梯系统,包括电梯厢体和缓冲总成,缓冲总成包括固定设置于电梯井底部用于防止电梯厢体刚性触底缓冲组件;缓冲组件包括设置于基础上的缓冲弹簧和支撑于缓冲弹簧顶部的缓冲板,缓冲板正对电梯厢体底部,缓冲弹簧为变节距弹簧;本发明在轿厢触底缓冲过程中阻尼力逐渐增大,且增大过程与普通弹簧相比迅速而平缓,实现下行缓冲的平顺性和具有足够的阻尼力,因此与现有技术相比可增加缓冲行程和渐变的弹性系数,可形成自动调整弹簧力这一关键性能参数的技术方案,可适用于高速电梯使用,具有随时动态应用的效果,使得轿厢触底前以及接触缓冲组件的瞬间的舒适性和可靠性得到有效提高,提升电梯的安全性能。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变缓冲阻尼力的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梯厢体和缓冲总成, 所述缓冲总成包括固定设置于电梯井底部用于防止电梯厢体刚性触底缓冲组 件;所述缓冲组件包括设置于基础上的缓冲弹簧和支撑于缓冲弹簧顶部的缓冲 板,所述缓冲板正对电梯厢体底部,所述缓冲弹簧为变节距弹簧。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缓冲阻尼力的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缓 冲弹簧的节距由下向上逐渐变大。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缓冲阻尼力的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缓 冲总成还包括还原阻尼组件;所述还原阻尼组件包括缸体、阻尼活塞和与阻尼 活塞固定连接的活塞杆,所述活塞杆在缓冲组件被电梯厢体压缩后至回弹行程 之间与缓冲组件接合,由阻尼活塞对缓冲组件形成还原阻尼。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变缓冲阻尼力的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与活塞 杆相对在所述缓冲板上设有导向套和用于与活塞杆接合的还原阻尼力接合件, 所述导向套以可轴向导向的方式外套于活塞杆,所述还原阻尼力接合件在缓冲 弹簧被电梯厢体压缩至回弹行程之间与活塞杆接合,所述活塞常态接近缸体底 部。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变缓冲阻尼力的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原阻 尼力接合件为以可沿活塞杆径向摆动的方式铰接于缓冲板上的接合杆,接合杆 下端设有向内延伸的接合凸台,所述活塞杆上开有用于在接合杆下行后与接合 凸台形成搭扣的接合凹槽;所述导向套上设有至少可用于径向通过接合凸台的 通槽。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变缓冲阻尼力的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接合杆 通过重力垂直向下,接合凸台向内延伸入导向套并延伸距离使接合凸台内端部 能够伸入接合凹槽;所述导向套上用于通过接合凸台的通槽在导向套的切向对 接合凸台形成限位。

7.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变缓冲阻尼力的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接 合凸台下端面为由外向内向上倾斜的斜面,所述活塞杆顶端为锥台结构。

8.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变缓冲阻尼力的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接 合凹槽为环绕活塞杆的环形槽。

9.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变缓冲阻尼力的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接 合凹槽的下边沿低于缓冲弹簧极限压缩时接合凸台的轴向位置。

说明书

说明书变缓冲阻尼力的电梯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特种设备安全系统,特种涉及一种厢式电梯触底的安全系 统。
背景技术
厢式电梯是一种解决垂直运输的交通工具,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 现有的厢式电梯主要由曳引机、控制柜、轿厢、导轨等构成,实现较为迅速的 上行和下行;为了实现上行和下行并安装相关设备,在建筑物或其他使用厢式 电梯的地方会建设电梯井道,以实现顺利运行。
厢式电梯的上行和下行一般通过机械力牵引实现,结构较为复杂,由于使 用环境、周期以及设备老化、质量等问题,均会造成电梯轿厢无约束或者有限 约束的情况下下坠,具有较为严重的安全问题。现有技术中,为了解决由轿厢 刚性触底(直接降到井道底部)对乘坐者造成严重的危险,在井道底部设置缓 冲装置;对于高速电梯缓冲装置为液压缓冲,对于低速电梯则一般采用缓冲弹 簧的结构,而这么考虑主要是弹簧的弹性系数、行程与轿厢之间的关系,因此, 高速电梯则不能采用弹性系数较大的弹簧,否则会有明显的刚性触底感觉,从 而造成事故。
因此,需要对现有的电梯缓冲构造进行改进,适于所有厢式电梯使用,在 轿厢触底缓冲过程中阻尼力逐渐增大,且增大过程与普通弹簧相比迅速而平缓, 实现下行缓冲的平顺性和具有足够的阻尼力,因此与现有技术相比可增加缓冲 行程和渐变的弹性系数,提升电梯的安全性能。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提供一种变缓冲阻尼力的电梯系统,适于所有厢 式电梯使用,在轿厢触底缓冲过程中阻尼力逐渐增大,且增大过程与普通弹簧 相比迅速而平缓,实现下行缓冲的平顺性和具有足够的阻尼力,因此与现有技 术相比可增加缓冲行程和渐变的弹性系数,提升电梯的安全性能。
本发明的变缓冲阻尼力的电梯系统,包括电梯厢体和缓冲总成,所述缓冲 总成包括固定设置于电梯井底部用于防止电梯厢体刚性触底缓冲组件;所述缓 冲组件包括设置于基础上的缓冲弹簧和支撑于缓冲弹簧顶部的缓冲板,所述缓 冲板正对电梯厢体底部,所述缓冲弹簧为变节距弹簧;
进一步,所述缓冲弹簧的节距由下向上逐渐变大;
进一步,所述缓冲总成还包括还原阻尼组件;
所述还原阻尼组件包括缸体、阻尼活塞和与阻尼活塞固定连接的活塞杆, 所述活塞杆在缓冲组件被电梯厢体压缩后至回弹行程之间与缓冲组件接合,由 阻尼活塞对缓冲组件形成还原阻尼。
进一步,所述缓冲组件包括设置于基础上的缓冲弹簧和支撑于缓冲弹簧顶 部的缓冲板,所述缓冲板正对电梯厢体底部;
进一步,与活塞杆相对在所述缓冲板上设有导向套和用于与活塞杆接合的 还原阻尼力接合件,所述导向套以可轴向导向的方式外套于活塞杆,所述还原 阻尼力接合件在缓冲弹簧被电梯厢体压缩至回弹行程之间与活塞杆接合,所述 活塞常态接近缸体底部;
进一步,还原阻尼力接合件为以可沿活塞杆径向摆动的方式铰接于缓冲板 上的接合杆,接合杆下端设有向内延伸的接合凸台,所述活塞杆上开有用于在 接合杆下行后与接合凸台形成搭扣的接合凹槽;所述导向套上设有至少可用于 径向通过接合凸台的通槽;
进一步,接合杆通过重力垂直向下,接合凸台向内延伸入导向套并延伸距 离使接合凸台内端部能够伸入接合凹槽;所述导向套上用于通过接合凸台的通 槽在导向套的切向对接合凸台形成限位。
进一步,所述接合凸台下端面为由外向内向上倾斜的斜面,所述活塞杆顶 端为锥台结构;
进一步,所述接合凹槽为环绕活塞杆的环形槽;
进一步,所述接合凹槽的下边沿低于缓冲弹簧极限压缩时接合凸台的轴向 位置。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的变缓冲阻尼力的电梯系统,缓冲弹簧采用变 节距弹簧,在轿厢触底缓冲过程中阻尼力逐渐增大,且增大过程与普通弹簧相 比迅速而平缓,实现下行缓冲的平顺性和具有足够的阻尼力,因此与现有技术 相比可增加缓冲行程和渐变的弹性系数,可形成自动调整弹簧力这一关键性能 参数的技术方案,可适用于高速电梯使用,具有随时动态应用的效果,使得轿 厢触底前以及接触缓冲组件的瞬间的舒适性和可靠性得到有效提高,提升电梯 的安全性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变缓冲阻尼力的电梯 系统,包括电梯厢体1和缓冲总成,所述缓冲总成包括固定设置于电梯井底部 用于防止电梯厢体刚性触底缓冲组件;所述缓冲组件包括设置于基础8上的缓 冲弹簧3和支撑于缓冲弹簧3顶部的缓冲板15,所述缓冲板15正对电梯厢体1 底部,所述缓冲弹簧3为变节距弹簧;基础8指的是为缓冲组件的安装施工的基 础;如图所示,在基础上还设有用于安装缓冲弹簧3的弹簧座6,可用于调节 弹簧3的最大压缩行程和极限压缩位置;缓冲弹簧3的数量可根据需要进行安 装,一般为三个以上沿圆周方向均布设置;缓冲板15与缓冲弹簧3顶部可采用 导向柱安装配合并进行焊接,避免缓冲或反弹时发生脱离。
本实施例中,所述缓冲弹簧3的节距由下向上逐渐变大;可在电梯厢体1 接触的瞬间即能立刻柔顺缓冲,并逐渐增加弹性系数。
本实施例中,所述缓冲总成还包括还原阻尼组件,还原阻尼组件包括缸体 9、阻尼活塞10和与阻尼活塞10固定连接的活塞杆12,所述活塞杆12在缓冲 组件被电梯厢体1压缩后至回弹行程之间与缓冲组件接合,由阻尼活塞10对缓 冲组件形成还原阻尼,还原阻尼指的是在被压缩后的还原变形时形成阻尼;活 塞杆12与缓冲组件接合的方式可采用机械式自动锁扣、电磁接合等等方式,当 然,电磁接合需要对数据进行采集并进行自动控制,在此不再赘述;如图所示, 阻尼活塞10上具有阻尼孔(根据需要设定大小和数量),缸体内充满油液或者 磁流变液等阻尼液体,活塞在外力作用下运动时,阻尼液体仅通过阻尼孔通过, 行程阻尼;如图所示,缸体9埋在基础8之中,上部通过缸盖11密封,缸盖 11通过埋在基础8上的地脚螺栓7密封连接于缸体;采用缓冲弹簧组件与还原 阻尼组件相结合的结构,在轿厢触底缓冲结束前还原阻尼组件接合起到限制回 弹的速度的作用,保证平缓的回弹,并利用缓冲组件实现下行缓冲,由于还原 阻尼组件的存在,还可增大缓冲组件的缓冲行程和弹性系数,结合变节距的缓 冲弹簧,可以更缓和的实现缓冲,缓冲后利用还原阻尼避免快速回弹,保证最 终的缓冲效果;因此,该结构适于所有厢式电梯使用,在电梯事故触底时,能 够保证平缓的、逐渐的压缩缓冲和回位,避免因为缓冲弹簧的弹性系数过大或 者压缩行程过长而导致的二次反弹造成的安全事故。
本实施例中,与活塞杆12相对在所述缓冲板15上设有导向套4和用于与 活塞杆12接合的还原阻尼力接合件14,所述导向套4以可轴向导向的方式外 套于活塞杆12,所述还原阻尼力接合件在缓冲弹簧3被电梯厢体1压缩至回弹 行程之间与活塞杆12接合,所述活塞10常态接近缸体9底部;该结构可保证 缓冲板15在缓冲弹簧3在被压缩后稳定下行,并保证还原阻尼力接合件14与 活塞杆12对正接合。
本实施例中,还原阻尼力接合件14为以可沿活塞杆12径向摆动的方式铰 接于缓冲板15上的接合杆,接合杆下端设有向内延伸的接合凸台13,所述活 塞杆12上开有用于在接合杆下行后与接合凸台13形成搭扣的接合凹槽5;所 述导向套4上设有至少可用于径向通过接合凸台13的通槽2;缓冲板在电梯轿 厢下落的作用下克服缓冲弹簧3的弹力压缩弹簧,在电梯轿厢1下落到设定位 置时接合凸台13嵌入接合凹槽5,此时活塞杆12与接合凸台13接触的位置具 有倾斜,以产生径向向外的分力,使接合杆向外后在接合凸台处恢复原位并使 接合凸台嵌入接合凹槽;该设定距离一般接近于缓冲弹簧的极限压缩位置,以 充分发挥弹簧的缓冲,延长压缩行程。
本实施例中,接合杆通过重力垂直向下,接合凸台13向内延伸入导向套并 延伸距离使接合凸台13内端部能够伸入接合凹槽5;所述导向套4上用于通过 接合凸台的通槽在导向套4的切向对接合凸台形成限位,导向套4的切向指的 是沿圆周方向的切线方向;结构简单且安装方便,并保证接合凸台13与接合凹 槽5之间的接合与分离,避免发生偏差,特别是在接合后的还原阻尼过程,防 止脱开从而避免失去阻尼力。
本实施例中,所述接合凸台13下端面为由外向内向上倾斜的斜面,所述活 塞杆12顶端为锥台结构;锥台结构和斜面相结合的结构能够保证在接触的瞬间 产生径向向外的分力,避免发生干扰,从而使得接合过程顺畅。
本实施例中,所述接合凹槽5为环绕活塞杆的环形槽;加工简单且容易接 合,避免因为活塞杆12的转动导致的接合位置不对应。
本实施例中,所述接合凹槽5的下边沿低于缓冲弹簧3极限压缩时接合凸 台13的轴向位置,避免接合凸台13在下行过程中超过接合凹槽5,防止没有 必要的刚性接触,从而避免发生部件的损坏。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 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 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 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变缓冲阻尼力的电梯系统.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变缓冲阻尼力的电梯系统.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变缓冲阻尼力的电梯系统.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变缓冲阻尼力的电梯系统.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变缓冲阻尼力的电梯系统.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410708918.1 (22)申请日 2014.11.30 B66B 5/02(2006.01) B66B 5/28(2006.01) (71)申请人 重庆和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 400039 重庆市九龙坡区科园四街 52 号标准厂房 K 座 3 楼 (72)发明人 徐培龙 叶敏 徐建 刘启帆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海虹嘉诚知识产权代理 有限公司 11129 代理人 谢殿武 (54) 发明名称 变缓冲阻尼力的电梯系统 (57)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变缓冲阻尼力的电梯系 统, 包括电梯厢体和缓冲总成, 缓冲总成包括固定 设。

2、置于电梯井底部用于防止电梯厢体刚性触底缓 冲组件 ; 缓冲组件包括设置于基础上的缓冲弹簧 和支撑于缓冲弹簧顶部的缓冲板, 缓冲板正对电 梯厢体底部 , 缓冲弹簧为变节距弹簧 ; 本发明在 轿厢触底缓冲过程中阻尼力逐渐增大, 且增大过 程与普通弹簧相比迅速而平缓, 实现下行缓冲的 平顺性和具有足够的阻尼力, 因此与现有技术相 比可增加缓冲行程和渐变的弹性系数, 可形成自 动调整弹簧力这一关键性能参数的技术方案, 可 适用于高速电梯使用, 具有随时动态应用的效果, 使得轿厢触底前以及接触缓冲组件的瞬间的舒适 性和可靠性得到有效提高, 提升电梯的安全性能。 (51)Int.Cl. (19)中华人民共。

3、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1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4477720 A (43)申请公布日 2015.04.01 CN 104477720 A 1/1 页 2 1.一种变缓冲阻尼力的电梯系统, 其特征在于 : 包括电梯厢体和缓冲总成, 所述缓冲 总成包括固定设置于电梯井底部用于防止电梯厢体刚性触底缓冲组件 ; 所述缓冲组件包 括设置于基础上的缓冲弹簧和支撑于缓冲弹簧顶部的缓冲板, 所述缓冲板正对电梯厢体底 部 , 所述缓冲弹簧为变节距弹簧。 2.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变缓冲阻尼力的电梯系统,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缓冲弹簧的节 距由下向。

4、上逐渐变大。 3.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变缓冲阻尼力的电梯系统,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缓冲总成还包 括还原阻尼组件 ; 所述还原阻尼组件包括缸体、 阻尼活塞和与阻尼活塞固定连接的活塞杆, 所述活塞杆在缓冲组件被电梯厢体压缩后至回弹行程之间与缓冲组件接合, 由阻尼活塞对 缓冲组件形成还原阻尼。 4.根据权利要求 3 所述的变缓冲阻尼力的电梯系统, 其特征在于 : 与活塞杆相对在所 述缓冲板上设有导向套和用于与活塞杆接合的还原阻尼力接合件, 所述导向套以可轴向导 向的方式外套于活塞杆, 所述还原阻尼力接合件在缓冲弹簧被电梯厢体压缩至回弹行程之 间与活塞杆接合, 所述活塞常态接近缸体底部。 5.根。

5、据权利要求 4 所述的变缓冲阻尼力的电梯系统, 其特征在于 : 还原阻尼力接合件 为以可沿活塞杆径向摆动的方式铰接于缓冲板上的接合杆, 接合杆下端设有向内延伸的接 合凸台, 所述活塞杆上开有用于在接合杆下行后与接合凸台形成搭扣的接合凹槽 ; 所述导 向套上设有至少可用于径向通过接合凸台的通槽。 6.根据权利要求 5 所述的变缓冲阻尼力的电梯系统, 其特征在于 : 接合杆通过重力垂 直向下, 接合凸台向内延伸入导向套并延伸距离使接合凸台内端部能够伸入接合凹槽 ; 所 述导向套上用于通过接合凸台的通槽在导向套的切向对接合凸台形成限位。 7.根据权利要求 5 所述的变缓冲阻尼力的电梯系统, 其特征在。

6、于 : 所述接合凸台下端 面为由外向内向上倾斜的斜面, 所述活塞杆顶端为锥台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 5 所述的变缓冲阻尼力的电梯系统, 其特征在于 : 所述接合凹槽为环 绕活塞杆的环形槽。 9.根据权利要求 5 所述的变缓冲阻尼力的电梯系统, 其特征在于 : 所述接合凹槽的下 边沿低于缓冲弹簧极限压缩时接合凸台的轴向位置。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4477720 A 2 1/4 页 3 变缓冲阻尼力的电梯系统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特种设备安全系统, 特种涉及一种厢式电梯触底的安全系统。 背景技术 0002 厢式电梯是一种解决垂直运输的交通工具, 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 。

7、; 现有的 厢式电梯主要由曳引机、 控制柜、 轿厢、 导轨等构成, 实现较为迅速的上行和下行 ; 为了实现 上行和下行并安装相关设备, 在建筑物或其他使用厢式电梯的地方会建设电梯井道, 以实 现顺利运行。 0003 厢式电梯的上行和下行一般通过机械力牵引实现, 结构较为复杂, 由于使用环境、 周期以及设备老化、 质量等问题, 均会造成电梯轿厢无约束或者有限约束的情况下下坠, 具 有较为严重的安全问题。现有技术中, 为了解决由轿厢刚性触底 ( 直接降到井道底部 ) 对 乘坐者造成严重的危险, 在井道底部设置缓冲装置 ; 对于高速电梯缓冲装置为液压缓冲, 对 于低速电梯则一般采用缓冲弹簧的结构, 。

8、而这么考虑主要是弹簧的弹性系数、 行程与轿厢 之间的关系, 因此, 高速电梯则不能采用弹性系数较大的弹簧, 否则会有明显的刚性触底感 觉, 从而造成事故。 0004 因此, 需要对现有的电梯缓冲构造进行改进, 适于所有厢式电梯使用, 在轿厢触底 缓冲过程中阻尼力逐渐增大, 且增大过程与普通弹簧相比迅速而平缓, 实现下行缓冲的平 顺性和具有足够的阻尼力, 因此与现有技术相比可增加缓冲行程和渐变的弹性系数, 提升 电梯的安全性能。 发明内容 0005 有鉴于此, 本发明的目的提供一种变缓冲阻尼力的电梯系统, 适于所有厢式电梯 使用, 在轿厢触底缓冲过程中阻尼力逐渐增大, 且增大过程与普通弹簧相比迅。

9、速而平缓, 实 现下行缓冲的平顺性和具有足够的阻尼力, 因此与现有技术相比可增加缓冲行程和渐变的 弹性系数, 提升电梯的安全性能。 0006 本发明的变缓冲阻尼力的电梯系统, 包括电梯厢体和缓冲总成, 所述缓冲总成包 括固定设置于电梯井底部用于防止电梯厢体刚性触底缓冲组件 ; 所述缓冲组件包括设置于 基础上的缓冲弹簧和支撑于缓冲弹簧顶部的缓冲板, 所述缓冲板正对电梯厢体底部 , 所述 缓冲弹簧为变节距弹簧 ; 0007 进一步, 所述缓冲弹簧的节距由下向上逐渐变大 ; 0008 进一步, 所述缓冲总成还包括还原阻尼组件 ; 0009 所述还原阻尼组件包括缸体、 阻尼活塞和与阻尼活塞固定连接的活。

10、塞杆, 所述活 塞杆在缓冲组件被电梯厢体压缩后至回弹行程之间与缓冲组件接合, 由阻尼活塞对缓冲组 件形成还原阻尼。 0010 进一步, 所述缓冲组件包括设置于基础上的缓冲弹簧和支撑于缓冲弹簧顶部的缓 冲板, 所述缓冲板正对电梯厢体底部 ; 说 明 书 CN 104477720 A 3 2/4 页 4 0011 进一步, 与活塞杆相对在所述缓冲板上设有导向套和用于与活塞杆接合的还原阻 尼力接合件, 所述导向套以可轴向导向的方式外套于活塞杆, 所述还原阻尼力接合件在缓 冲弹簧被电梯厢体压缩至回弹行程之间与活塞杆接合, 所述活塞常态接近缸体底部 ; 0012 进一步, 还原阻尼力接合件为以可沿活塞杆。

11、径向摆动的方式铰接于缓冲板上的接 合杆, 接合杆下端设有向内延伸的接合凸台, 所述活塞杆上开有用于在接合杆下行后与接 合凸台形成搭扣的接合凹槽 ; 所述导向套上设有至少可用于径向通过接合凸台的通槽 ; 0013 进一步, 接合杆通过重力垂直向下, 接合凸台向内延伸入导向套并延伸距离使接 合凸台内端部能够伸入接合凹槽 ; 所述导向套上用于通过接合凸台的通槽在导向套的切向 对接合凸台形成限位。 0014 进一步, 所述接合凸台下端面为由外向内向上倾斜的斜面, 所述活塞杆顶端为锥 台结构 ; 0015 进一步, 所述接合凹槽为环绕活塞杆的环形槽 ; 0016 进一步, 所述接合凹槽的下边沿低于缓冲弹。

12、簧极限压缩时接合凸台的轴向位置。 0017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 本发明的变缓冲阻尼力的电梯系统, 缓冲弹簧采用变节距弹 簧, 在轿厢触底缓冲过程中阻尼力逐渐增大, 且增大过程与普通弹簧相比迅速而平缓, 实现 下行缓冲的平顺性和具有足够的阻尼力, 因此与现有技术相比可增加缓冲行程和渐变的弹 性系数, 可形成自动调整弹簧力这一关键性能参数的技术方案, 可适用于高速电梯使用, 具 有随时动态应用的效果, 使得轿厢触底前以及接触缓冲组件的瞬间的舒适性和可靠性得到 有效提高, 提升电梯的安全性能。 附图说明 0018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0019 图 1 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13、 具体实施方式 0020 图 1 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所示 : 本实施例的变缓冲阻尼力的电梯系统, 包 括电梯厢体 1 和缓冲总成, 所述缓冲总成包括固定设置于电梯井底部用于防止电梯厢体刚 性触底缓冲组件 ; 所述缓冲组件包括设置于基础 8 上的缓冲弹簧 3 和支撑于缓冲弹簧 3 顶 部的缓冲板 15, 所述缓冲板 15 正对电梯厢体 1 底部 , 所述缓冲弹簧 3 为变节距弹簧 ; 基础 8 指的是为缓冲组件的安装施工的基础 ; 如图所示, 在基础上还设有用于安装缓冲弹簧 3 的 弹簧座 6, 可用于调节弹簧 3 的最大压缩行程和极限压缩位置 ; 缓冲弹簧 3 的数量可根据需 要进行。

14、安装, 一般为三个以上沿圆周方向均布设置 ; 缓冲板 15 与缓冲弹簧 3 顶部可采用导 向柱安装配合并进行焊接, 避免缓冲或反弹时发生脱离。 0021 本实施例中, 所述缓冲弹簧3的节距由下向上逐渐变大 ; 可在电梯厢体1接触的瞬 间即能立刻柔顺缓冲, 并逐渐增加弹性系数。 0022 本实施例中, 所述缓冲总成还包括还原阻尼组件, 还原阻尼组件包括缸体 9、 阻尼 活塞10和与阻尼活塞10固定连接的活塞杆12, 所述活塞杆12在缓冲组件被电梯厢体1压 缩后至回弹行程之间与缓冲组件接合, 由阻尼活塞 10 对缓冲组件形成还原阻尼, 还原阻尼 指的是在被压缩后的还原变形时形成阻尼 ; 活塞杆 1。

15、2 与缓冲组件接合的方式可采用机械 说 明 书 CN 104477720 A 4 3/4 页 5 式自动锁扣、 电磁接合等等方式, 当然, 电磁接合需要对数据进行采集并进行自动控制, 在 此不再赘述 ; 如图所示, 阻尼活塞 10 上具有阻尼孔 ( 根据需要设定大小和数量 ), 缸体内充 满油液或者磁流变液等阻尼液体, 活塞在外力作用下运动时, 阻尼液体仅通过阻尼孔通过, 行程阻尼 ; 如图所示, 缸体 9 埋在基础 8 之中, 上部通过缸盖 11 密封, 缸盖 11 通过埋在基础 8 上的地脚螺栓 7 密封连接于缸体 ; 采用缓冲弹簧组件与还原阻尼组件相结合的结构, 在轿 厢触底缓冲结束前还。

16、原阻尼组件接合起到限制回弹的速度的作用, 保证平缓的回弹, 并利 用缓冲组件实现下行缓冲, 由于还原阻尼组件的存在, 还可增大缓冲组件的缓冲行程和弹 性系数, 结合变节距的缓冲弹簧, 可以更缓和的实现缓冲, 缓冲后利用还原阻尼避免快速回 弹, 保证最终的缓冲效果 ; 因此, 该结构适于所有厢式电梯使用, 在电梯事故触底时, 能够保 证平缓的、 逐渐的压缩缓冲和回位, 避免因为缓冲弹簧的弹性系数过大或者压缩行程过长 而导致的二次反弹造成的安全事故。 0023 本实施例中, 与活塞杆 12 相对在所述缓冲板 15 上设有导向套 4 和用于与活塞杆 12 接合的还原阻尼力接合件 14, 所述导向套 。

17、4 以可轴向导向的方式外套于活塞杆 12, 所述 还原阻尼力接合件在缓冲弹簧 3 被电梯厢体 1 压缩至回弹行程之间与活塞杆 12 接合, 所述 活塞 10 常态接近缸体 9 底部 ; 该结构可保证缓冲板 15 在缓冲弹簧 3 在被压缩后稳定下行, 并保证还原阻尼力接合件 14 与活塞杆 12 对正接合。 0024 本实施例中, 还原阻尼力接合件 14 为以可沿活塞杆 12 径向摆动的方式铰接于缓 冲板15上的接合杆, 接合杆下端设有向内延伸的接合凸台13, 所述活塞杆12上开有用于在 接合杆下行后与接合凸台 13 形成搭扣的接合凹槽 5 ; 所述导向套 4 上设有至少可用于径向 通过接合凸台。

18、 13 的通槽 2 ; 缓冲板在电梯轿厢下落的作用下克服缓冲弹簧 3 的弹力压缩弹 簧, 在电梯轿厢 1 下落到设定位置时接合凸台 13 嵌入接合凹槽 5, 此时活塞杆 12 与接合凸 台 13 接触的位置具有倾斜, 以产生径向向外的分力, 使接合杆向外后在接合凸台处恢复原 位并使接合凸台嵌入接合凹槽 ; 该设定距离一般接近于缓冲弹簧的极限压缩位置, 以充分 发挥弹簧的缓冲, 延长压缩行程。 0025 本实施例中, 接合杆通过重力垂直向下, 接合凸台 13 向内延伸入导向套并延伸距 离使接合凸台 13 内端部能够伸入接合凹槽 5 ; 所述导向套 4 上用于通过接合凸台的通槽在 导向套4的切向对。

19、接合凸台形成限位, 导向套4的切向指的是沿圆周方向的切线方向 ; 结构 简单且安装方便, 并保证接合凸台13与接合凹槽5之间的接合与分离, 避免发生偏差, 特别 是在接合后的还原阻尼过程, 防止脱开从而避免失去阻尼力。 0026 本实施例中, 所述接合凸台 13 下端面为由外向内向上倾斜的斜面, 所述活塞杆 12 顶端为锥台结构 ; 锥台结构和斜面相结合的结构能够保证在接触的瞬间产生径向向外的分 力, 避免发生干扰, 从而使得接合过程顺畅。 0027 本实施例中, 所述接合凹槽 5 为环绕活塞杆的环形槽 ; 加工简单且容易接合, 避免 因为活塞杆 12 的转动导致的接合位置不对应。 0028 。

20、本实施例中, 所述接合凹槽 5 的下边沿低于缓冲弹簧 3 极限压缩时接合凸台 13 的 轴向位置, 避免接合凸台 13 在下行过程中超过接合凹槽 5, 防止没有必要的刚性接触, 从而 避免发生部件的损坏。 0029 最后说明的是,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 尽管参照较 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 可以对本发明的技 说 明 书 CN 104477720 A 5 4/4 页 6 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 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 其均应涵盖在本 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说 明 书 CN 104477720 A 6 1/1 页 7 图 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4477720 A 7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运输 > 卷扬;提升;牵引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