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湿热阻滞型足跟痛的中药.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治疗湿热阻滞型足跟痛的中药.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410716109.5 (22)申请日 2014.12.02 A61K 36/90(2006.01) A61K 36/899(2006.01) A61P 29/00(2006.01) (71)申请人 青岛祥翔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 266000 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伏龙路 9 号 330 室 (72)发明人 刘淑平 (74)专利代理机构 烟台双联专利事务所 ( 普通 合伙 ) 37225 代理人 梁翠荣 (54) 发明名称 一种治疗湿热阻滞型足跟痛的中药 (57)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湿热阻滞型足跟痛的 中药, 其特征是由下。
2、列重量配比的药材制成的 : 蜀葵叶薯蓣 15 份、 长筒马先蒿 10 份、 川山橙根 10 份、 白枪杆根 12 份、 刺楸树根 25 份、 刺瓜米草 15 份、 盾翅藤12份、 苍白秤钩风25份、 绿萼梅10份、 地筋 20 份、 隔山撬 15 份、 四楞筋骨草 15 份、 柄果 槲寄生 12 份、 广藤根 15 份、 青藤 12 份、 穿山龙 8 份、 七爪风10份、 枸骨叶10份、 仙掌子20份、 甘草 5 份。本发明的药物, 能有效治疗湿热阻滞型足跟 痛病。多年来, 通过对多例患者的使用表明, 有效 率达 100%, 治愈率达 96%, 治疗效果好, 愈后不再 复发。 (51)Int.。
3、Cl.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5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4474398 A (43)申请公布日 2015.04.01 CN 104474398 A 1/1 页 2 1.一种治疗湿热阻滞型足跟痛的中药, 其特征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药材制成的 : 蜀葵叶薯蓣 15 份、 长筒马先蒿 10 份、 川山橙根 10 份、 白枪杆根 12 份、 刺楸树根 25 份、 刺瓜米草 15 份、 盾翅藤 12 份、 苍白秤钩风 25 份、 绿萼梅 10 份、 地筋 20 份、 隔山撬 15 份、 四 楞筋骨草 15 份、 柄果槲寄生 12 份、 。
4、广藤根 15 份、 青藤 12 份、 穿山龙 8 份、 七爪风 10 份、 枸 骨叶 10 份、 仙掌子 20 份、 甘草 5 份。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4474398 A 2 1/5 页 3 一种治疗湿热阻滞型足跟痛的中药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 特别是一种用于治疗湿热阻滞型足跟痛的中药。 背景技术 0002 足跟痛是一种常见病, 它以足跟肿胀、 麻木疼痛、 局部压痛、 行走困难为特征。在 中医学属于 “骨痹” 范畴。足跟痛患者, 每当行走着力时足跟或足底部酸胀作痛, 或针刺样 疼痛, 或连及小腿酸痛, 病人怕走高低不平的地方, 行走困难。检查时足部外观正常, 不。
5、红 不肿, 发作时间不定。足跟痛是中老年人临床常见病、 多发病之一。发病原因多与老年肾 亏劳损, 外伤和感受寒湿有关。 足跟是人体主要的受力负重部位, 由于劳累过度, 腰脚伤损, 骨弱筋弛, 加之高年之人, 肝肾亏虚, 肾精亏耗不足以濡养筋骨, 血行瘀滞, 络脉失和, 或者 起居失慎, 露卧贪凉或久居湿地, 则风寒湿之邪乘虚而入, 风寒湿邪或慢性劳损便导致经络 瘀滞, 气血运行受阻, 使筋骨肌肉失养而发病。引起足跟痛的原因有多种, 只有根据引起足 跟痛的原因进行辩证施治, 方能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通常中医将足跟痛分为风邪侵袭型 、 寒邪阻滞型、 湿邪重着型、 湿热阻滞型、 痰瘀阻滞型、 气血亏。
6、虚型、 肝肾亏虚型等证型来论 治。 目前, 所公开的用于治疗足跟痛的中药有多种, 但针对于治疗湿热阻滞型足跟痛的中药 并不太多, 而且还存在着治愈率较低等缺陷。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的目的是想提供一种用于治疗湿热阻滞型足跟痛的中药, 使用本发明的中 药治疗湿热阻滞型足跟痛病, 治疗效果好, 愈后不再复发。 0004 为实现在本发明的上述目的, 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 一种治疗湿热阻滞型足跟痛 的中药, 其特征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药材制成的 : 蜀葵叶薯蓣 15 份、 长筒马先蒿 10 份、 川山橙根 10 份、 白枪杆根 12 份、 刺楸树根 25 份、 刺瓜米草 15 份、 盾翅藤 12。
7、 份、 苍白秤钩风 25 份、 绿萼梅 10 份、 地筋 20 份、 隔山撬 15 份、 四 楞筋骨草 15 份、 柄果槲寄生 12 份、 广藤根 15 份、 青藤 12 份、 穿山龙 8 份、 七爪风 10 份、 枸 骨叶 10 份、 仙掌子 20 份、 甘草 5 份。 0005 上述配方中所涉及到的各种药材的来源及功能主治如下 : 蜀葵叶薯蓣 【来源】 为薯蓣科植物蜀葵叶薯蓣的根茎。 【性味】 辛, 温。 【功能主治】 燥湿 理脾, 强筋壮骨。 0006 长筒马先蒿 【来源】 药材基源 : 为玄参科植物长筒马先蒿的全草或花。 【性味】 味 甘 ; 涩 ; 性平。 【归经】 肝 ; 肾经。 。
8、【功能主治】 健脾利湿 ; 涩精止遗。主小儿疳积 ; 食积不化 ; 脘腹胀满 ; 水肿 ; 遗粉 ; 耳鸣 ; 口舌干燥。 0007 川山橙根 【来源】 药材基源 : 为夹竹桃科植物川山橙的根。 【性味】 微苦 ; 性凉。 【功 能主治】 健脾 ; 补血 ; 清热。主脾胃虚弱 ; 血虚乳少 ; 口舌生疮。 0008 白枪杆根 【来源】 药材基源 : 为木犀科植物白枪杆的根。 【性味】 苦 ; 性寒。 【功能主 治】 清热 ; 利尿 ; 通便。主热淋 ; 石淋 ; 热结便秘。 说 明 书 CN 104474398 A 3 2/5 页 4 0009 刺楸树根 【来源】 为五加科植物刺楸的根或根皮。。
9、 【性味】 性凉, 味苦, 无毒。 【功能 主治】 凉血, 散瘀, 祛风, 除湿。治肠风痔血, 跌打损伤, 风湿骨痛。 0010 刺瓜米草 【来源】 药材基源 : 为百合科植物小叶菝葜的根。 【性味】 苦辛 ; 凉。 【功能 主治】 祛风 ; 清热 ; 利湿。主风湿热痹 ; 小便赤涩 ; 白带 ; 疮疖。 0011 盾翅藤 【来源】 药材基源 : 为金虎尾科植物倒心叶盾翅藤的藤茎。 【性味】 淡 ; 涩 ; 性微寒。 【归经】 膀胱经。 【功能主治】 清热利尿 ; 祛风通络。主热淋 ; 石淋 ; 风湿热痹。 0012 苍白秤钩风 【来源】 药材基源 : 为防己科植物苍白秤钩风的藤茎。 【性味】。
10、 微苦 ; 寒。 【归经】 肝 ; 脾 ; 肾经。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 ; 祛风除湿。主风湿骨痛 ; 咽喉肿痛 ; 胆囊炎 ; 痢 疾 ; 尿路感染 ; 毒蛇咬伤。 0013 绿萼梅 【来源】蔷薇科梅属植物绿萼梅 Prunus mume Sieb. et Zucc. var. viridicalyx Makino, 以花入药。 【性味】 苦、 微甘, 平。 【功能主治】 疏肝解郁, 开胃升津。用 于胸闷不舒、 胃纳不佳及梅核气。 0014 地筋 【来源】 为禾本科植物黄茅的根或全草。 【性味】 甘, 寒。 【功能主治】 清热止 渴, 祛风除湿。治热病消溺, 咳嗽, 吐泻, 关节疼痛。 00。
11、15 隔山撬 【来源】萝藦科牛皮消属植物隔山消 Cynanchum wilfordii (Maxim.) Hemsl., 以块根入药。 【性味】 甘、 微苦, 平。 【功能主治】 补益肝肾, 强筋壮骨。用于神经衰 弱, 阳痿, 遗精, 腰腿疼痛。 0016 四楞筋骨草 【来源】 药材基源 : 为唇形科植物四楞筋骨草的全草。 【性味】 味辛 ; 苦 ; 性平。 【功能主治】 祛风除湿 ; 活血通络。主风湿痹痛 ; 四肢麻木 ; 腰膝酸痛 ; 跌打损伤 ; 妇女 经闭。 0017 柄果槲寄生 【来源】 药材基源 : 为桑寄生科植物柄果槲寄生的带叶茎枝。【性味】 辛 ; 微苦 ; 性平。 【归经】 。
12、归肝 ; 肾经。 【功能主治】 祛风湿 ; 补肝肾 ; 活血止痛 ; 安胎 ; 下乳。主治 风湿痹痛 ; 腰腿痛 ; 跌打损伤 ; 高血压 ; 胎动不安 ; 乳汁不下。 0018 广藤根 【来源】 药材基源 : 为清风藤科植物灰背清风藤的根及茎。 【性味】 甘 ; 苦 ; 平。 【功能主治】 祛风除湿 ; 活血止痛。主风湿骨痛 ; 跌打劳伤 ; 肝炎。 0019 青藤 【来源】 药材基源 : 为防己科植物青藤或毛青藤的藤茎。 【青藤性味】 苦 ; 辛 ; 平。 【归经】 肝 ; 脾经。 【青藤功能主治】 祛风通络 ; 除湿止痛。主治风湿痹痛 ; 历节风 ; 鹤膝 风 ; 脚气肿痛。 0020 。
13、穿山龙 【来源】 药材基源 : 为薯蓣科植物穿龙薯蓣和柴黄姜的根茎。 【性味】 平 ; 苦。 【归经】 肝 ; 肺经。 【功能主治】 祛风除湿 ; 活血通络 ; 止咳。主风湿痹痛 ; 肢体麻木 ; 胸 痹心痛 ; 慢性气管炎 ; 跌打损伤 ; 虐疾 ; 痈肿。 0021 七爪风 【来源】 药材基源 : 为双子叶植物药蔷薇科植物七爪风的根。 【性味】 苦, 涩, 酸, 平。 【归经】 肺, 肝经。 【功能主治】 祛风除湿, 活血通络。主风寒湿痹, 四肢关节痛, 中风 偏瘫, 肢体麻木, 活动障碍。 0022 槲寄生 【来源】 药材基源 : 为桑寄生科植物槲寄生带叶的茎枝。 【性味】 苦 ; 甘 。
14、; 性 平。 【归经】 肝 ; 肾经。 【功能主治】 补肝肾 ; 强筋骨 ; 祛风湿 ; 安胎。主腰膝酸痛 ; 风湿痹痛 ; 胎动不安 ; 胎漏下血。 0023 锁阳 【来源】 本品为锁阳科植物锁阳 Cynomorium songaricum Rupr. 的干燥肉质 茎。 【性味】 甘, 温。 【归经】 归脾、 肾、 大肠经。 【功能主治】 补肾阳, 益精血, 润肠通便。用于 说 明 书 CN 104474398 A 4 3/5 页 5 腰膝痿软, 阳痿滑精, 肠燥便秘。5 9g。 0024 枸骨叶 【来源】 本品为冬青科植物枸骨 llex cornuta lindl. 的叶。 【性味】 性凉。
15、, 味苦。 【功能主治】 补肝肾, 养气血, 祛风湿。用于肺痨咳嗽、 劳伤失血、 腰膝痿弱、 风湿痹痛、 跌打损伤。 0025 仙掌子 【来源】 药材基源 : 为仙人掌科植物仙人掌及绿仙人掌的果实。 【性味】 甘 ; 性凉。 【归经】 胃经。 【功能主治】 益胃生津 ; 除烦止渴。主胃服不足 ; 烦热口渴。 0026 甘草 【来源】 本品为豆科植物甘草 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 胀果甘草 Glycyrrhiza inflata Bat. 或光果甘草 Glycyrrhiza glabra L. 的干燥根。 【性味】 甘, 平。 【归经】 归心、 肺、 脾、 胃经。
16、 。 【功能主治】 补脾益气, 清热解毒, 祛痰止咳, 缓急止痛, 调 和诸药。用于脾胃虚弱, 倦怠乏力, 心悸气短, 咳嗽痰多, 脘腹、 四肢挛急疼痛, 痈肿疮毒, 缓 解药物毒性、 烈性。 0027 湿热阻滞型足跟痛病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在局部灼热疼痛, 疼痛固定不移, 行走 不利, 行走则疼痛加剧, 伴口渴胸闷, 小便短黄, 大便秘结, 舌红苔黄燥, 脉滑数。患者久居 湿地, 则风寒湿热之邪乘虚而入, 痹阻经络, 血脉滞涩, 气血运行受阻, 使筋骨肌肉失养而发 病。当以清热通络, 祛风除湿为主进行治疗。本发明采用科学的配方, 配方中所采用的蜀葵 叶薯蓣具有燥湿理脾, 强筋壮骨的功效 ; 长。
17、筒马先蒿具有健脾利湿的功效 ; 川山橙根具有 健脾, 补血, 清热的功效 ; 白枪杆根具有清热, 利尿, 通便的功效 ; 刺楸树根具有凉血, 散瘀, 祛风, 除湿的功效 ; 刺瓜米草具有祛风, 清热, 利湿的功效 ; 盾翅藤具有清热利尿, 祛风通络 的功效 ; 苍白秤钩风具有清热解毒, 祛风除湿的功效 ; 绿萼梅具有疏肝解郁, 开胃升津的功 效 ; 地筋具有清热止渴, 祛风除湿的功效 ; 隔山撬具有补益肝肾, 强筋壮骨的功效 ; 四楞筋 骨草具有祛风除湿, 活血通络的功效 ; 柄果槲寄生具有祛风湿, 补肝肾, 活血止痛的功效 ; 广藤根具有祛风除湿, 活血止痛的功效 ; 青藤具有祛风通络, 除。
18、湿止痛的功效 ; 穿山龙具有 祛风除湿, 活血通络的功效 ; 七爪风具有祛风除湿, 活血通络的功效 ; 槲寄生具有补肝肾, 强筋骨, 祛风湿的功效 ; 锁阳具有补肾阳, 益精血, 润肠通便的功效 ; 枸骨叶具有补肝肾, 养 气血, 祛风湿的功效 ; 仙掌子具有益胃生津, 除烦止渴的功效 ; 甘草具有补脾益气, 清热解 毒, 祛痰止咳, 缓急止痛, 调和诸药的功效。 本发明配方中所采用的各药物之间能相互配合, 协同作用, 在清热通络、 祛风除湿的同时, 还具有健脾益胃、 补肝益肾的功效, 能有效治疗湿 热阻滞型足跟痛病。多年来, 通过对 100 例患者的使用表明, 有效率达 100%, 治愈率达。
19、 96%, 治疗效果好, 愈后不再复发。 0028 下面通过对有关数据的基本情况分析, 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效果。 0029 自 2001 年 3 月至 2013 年 2 月以来, 我单位共收集了 100 例湿热阻滞型足跟痛病 的患者, 其中, 男41例, 女59例, 年龄40-63岁, 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 局部灼热疼痛, 疼痛 固定不移, 行走不利, 行走则疼痛加剧, 伴口渴胸闷, 小便短黄, 大便秘结, 舌红苔黄燥, 脉滑 数。具体人员结构情况见表一 : 表一 : 患者人员结构情况 说 明 书 CN 104474398 A 5 4/5 页 6 本发明的疗效标准如下 : 临床痊愈 : 湿热。
20、阻滞型足跟痛病的临床症状、 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 ; 显效 : 湿热阻滞型 足跟痛病的临床症状、 体征明显改善 ; 有效 : 湿热阻滞型足跟痛病的临床症状、 体征均有好 转 ; 无效 : 湿热阻滞型足跟痛病的临床症状、 体征均无明显改善或加重。具体治疗情况见表 二 表二 : 疗效情况 下面通过典型病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效果 : 具体病例 1 : 于某, 男, 1961 年出生, 农民, 2011 年 2 月 20 日就诊。主诉, 患有足跟痛 已 2 年多了, 期间只是晚上用热水泡脚, 也曾经理疗过, 但均没有痊愈, 他的足跟痛的症状 表现为 : 局部灼热疼痛, 疼痛固定不移, 行走时则疼痛加剧,。
21、 伴有口渴胸闷, 小便短黄, 大便 秘结, 舌红苔黄燥, 脉滑数。诊断为湿热阻滞型足跟痛病。服用本发明按实施例 1 制得的药 物, 1 个疗程后, 症状有所缓解, 2 个疗程后症状明显减轻, 3 个疗程后症状全消, 痊愈。痊后 随访半年没有复发过。 0030 具体病例 2 : 向某, 男, 1959 年出生, 工人, 2012 年 3 月 2 日就诊。主诉 : 患有足 跟痛已 6 年多了, 期间吃过止痛的药, 也按摩理疗过, 病重的时候也打过封闭, 但, 所有的治 说 明 书 CN 104474398 A 6 5/5 页 7 疗使得病情只是缓解, 均没有治愈, 他的足跟痛的症状表现为 : 局部。
22、灼热疼痛, 疼痛固定不 移, 行走时则疼痛加剧, 伴有口渴胸闷, 小便短黄, 大便秘结, 舌红苔黄燥, 脉滑数。 诊断为湿 热阻滞型足跟痛病。服用本发明按实施例 1 制得的药物, 1 个疗程后症状明显缓解, 2 个疗 程后症状明显减轻, 3 个疗程后症状基本消除, 后又再次巩固服用了 1 个疗程, 症状全消, 痊 愈。痊后随访半年没有复发过。 0031 具体病例 3 : 季某, 女, 1971 年出生, 渔民, 2013 年 5 月 9 日就诊。主诉, 患有足跟 痛已好几个月了, 期间没有进行过治疗, 只是每晚用热水泡脚半小时, 也做过足疗, 这些天 感到脚比原来痛疼加重, 其症状表现为局部灼。
23、热疼痛, 疼痛固定不移, 行走时则疼痛加剧, 伴有口渴, 小便黄, 大便较以前秘结, 舌红苔黄燥, 脉滑数。诊断为湿热阻滞型足跟痛病。服 用本发明按实施例 1 制得的药物, 1 个疗程后, 症状完全消失 , 痊愈。痊后随访半年没有复 发过。 具体实施方式 0032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的例子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0033 实施例 1 称取蜀葵叶薯蓣15克、 长筒马先蒿10克、 川山橙根10克、 白枪杆根12克、 刺楸树根25 克、 刺瓜米草15克、 盾翅藤12克、 苍白秤钩风25克、 绿萼梅10克、 地筋20克、 隔山撬15克、 四楞筋骨草 15 克、 柄果槲寄生 12 克、 广藤根 15。
24、 克、 青藤 12 克、 穿山龙 8 克、 七爪风 10 克、 枸骨叶 10 克、 仙掌子 20 克、 甘草 5 克, 加 8 倍量水, 煎煮 1.5 小时, 过滤 ; 滤渣加 6 倍量水, 煎煮 1 小时, 过滤 ; 合并滤液, 浓缩, 干燥, 即得符合正常成人 1 天用量的胶囊剂。 0034 用于治疗湿热阻滞型足跟痛病。口服, 每日分早、 中、 晚三次服用。 0035 具体实施例 2 称取蜀葵叶薯蓣15克、 长筒马先蒿10克、 川山橙根10克、 白枪杆根12克、 刺楸树根25 克、 刺瓜米草15克、 盾翅藤12克、 苍白秤钩风25克、 绿萼梅10克、 地筋20克、 隔山撬15克、 四楞筋骨。
25、草 15 克、 柄果槲寄生 12 克、 广藤根 15 克、 青藤 12 克、 穿山龙 8 克、 七爪风 10 克、 枸骨叶 10 克、 仙掌子 20 克、 甘草 5 克, 加 10 倍量水, 煎煮 2 小时, 过滤 ; 滤渣加 8 倍量水, 煎 煮 1.5 小时, 过滤 ; 合并滤液, 浓缩, 干燥, 包装, 即得符合正常成人 1 天用量的散剂。 0036 用于治疗湿热阻滞型足跟痛病。口服, 每日分早、 中、 晚三次服用。 0037 具体实施例 3 称取蜀葵叶薯蓣15克、 长筒马先蒿10克、 川山橙根10克、 白枪杆根12克、 刺楸树根25 克、 刺瓜米草15克、 盾翅藤12克、 苍白秤钩风25克、 绿萼梅10克、 地筋20克、 隔山撬15克、 四楞筋骨草 15 克、 柄果槲寄生 12 克、 广藤根 15 克、 青藤 12 克、 穿山龙 8 克、 七爪风 10 克、 枸骨叶 10 克、 仙掌子 20 克、 甘草 5 克, 加 8 倍量水, 煎煮 1.5 小时, 过滤 ; 滤渣加 6 倍量水, 煎煮 1 小时, 过滤 ; 合并滤液, 浓缩, 干燥, 按照本领域常规工艺制粒, 包装, 即得符合正常成 人 1 天用量的颗粒剂。 0038 用于治疗湿热阻滞型足跟痛病。口服, 每日分早、 中、 晚三次服用。 说 明 书 CN 104474398 A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