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编针织机的生克片结构.pdf

上传人:000****221 文档编号:521769 上传时间:2018-02-20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496.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910176712.8

申请日:

2009.09.18

公开号:

CN102021730A

公开日:

2011.04.20

当前法律状态:

驳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驳回IPC(主分类):D04B 15/06申请公布日:20110420|||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D04B 15/06申请日:20090918|||公开

IPC分类号:

D04B15/06

主分类号:

D04B15/06

申请人:

韦增机械(佛山高明)有限公司

发明人:

洪荣豪

地址:

528000 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三洲濠景路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天津三元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2203

代理人:

钱凯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圆编针织机的生克片结构,其相关的配置包括针筒、装置于多个针筒槽内的织针、织针导轨、生克筒、装置于多个生克筒槽内的生克片以及生克片导轨,该等生克片,是于上端的片鼻部分增加适当的厚度,而使该等生克片的片鼻与织针间紧贴无间隙空间;等生克片增加厚度的部分可只设在片鼻槽上端的片鼻部分。本发明可使编织后的布面更为平滑、稳定,不会产生织物表面纵向稀疏不均匀和针路、暗路、油布横条等现象。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圆编针织机的生克片结构,其相关的配置包括针筒、装置于多个针筒槽内的 织针、织针导轨、生克筒、装置于多个生克筒槽内的生克片以及生克片导轨,其特征在 于: 该等生克片,是于上端的片鼻部分增加适当的厚度,而使该等生克片的片鼻与织针 间紧贴无间隙空间。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圆编针织机的生克片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等生克片增 加厚度的部分可只设在片鼻槽上端的片鼻部分。

说明书


圆编针织机的生克片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圆编针织机的生克片结构。背景技术 一般的圆编针织机,请参阅图 1、图 2 并配合图 3,主要是由针筒 3、装置于多个 针筒槽 31 内的织针 1、织针导轨 5、生克筒 4、装置于多个生克筒槽 41 内的生克片 2a 以 及生克片导轨 6 等所组成,其借由针筒 3 与生克筒 4 的旋转,并使该等织针 1 的针脚 11 配 合织针导轨 5 的导引而使织针 1 可做上、下动作,该等生克片 2a 亦使其片脚 23a 配合生 克片导轨 6 的导引而可做前、后位移,其利用织针 1 的上、下动作以及生克片 2a 的前、 后位移来对纱线的交织使能编织出布料。
     传统的生克片 2a 通常都设计为整片相同厚度的薄片状,因此当装置于生克筒槽 41 内后,会与该等织针 1 产生一间隙空间 ;而当织针 1 起针钩拉纱线 30 形成新线圈 20 时,必须先使生克片 2a 推进一段距离,让旧线圈 10 进入生克片 2a 上端的片鼻槽 22a 内, 并借由片鼻 21a 下缘来压制旧线圈 10,使旧线圈 10 能下脱离开织针 1 的针舌 12,以便织 针 1 压针钩拉新线圈 20 后能顺利穿过该旧线圈 10,使完成编织动作 ;然因该生克片 2a 的片鼻 21a 较薄且与织针 1 间有一间隙空间,因此必须使生克片 2a 推进较长的距离让旧 线圈 10 完全进入片鼻槽 22a 底内,才能有效的压制旧线圈 10 使其下脱离开织针 1 的针舌 12,此种交织动作容易致使受导轨 6 推动的生克片 2a 片脚 23a 产生磨损现象,而使片脚 23a 位于导轨 6 内的间隙变大,会使生克片 2a 前、后推动的动作较不稳定,而造成纱线周 期性的张力不均导致线圈大小不一致,使织物表面形成纵向稀疏不均匀和针路、暗路、 油布横条的现象,殊不理想。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而提供 一种圆编针织机的生克片结构,可使编织后的布面更为平滑、稳定,不会产生织物表面 纵向稀疏不均匀和针路、暗路、油布横条等现象。
     本发明圆编针织机的生克片结构,其相关的配置是包含针筒、装置于多个针筒 槽内的织针、织针导轨、生克筒、装置于多个生克筒槽内的生克片以及生克片导轨,其 中主要是于该等生克片上端的片鼻部分增加适当的厚度,而使该等织针与生克片的片鼻 间紧贴无间隙空间,可使织针的上、下起针及压针的动作更为垂直、稳定,并于生克片 推进压线圈让织针起针做脱圈的动作时,可使生克片推进较短的距离,就能让线圈脱下 离开织针的针舌,因而使生克片的片脚较不易磨损 ;且于片脚经久磨损时,由于织针与 生克片的片鼻间因紧贴无间隙,仍能使交织后的线圈大小一致,让编织后的布面平滑、 稳定。
     前述的圆编针织机的生克片结构,其中该生克片增加适当厚度的部分可以只设 在片鼻槽上端的片鼻部分,同样能达到上述的功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可使编织后的布面更为平滑、稳定,不会产生织物表面 纵向稀疏不均匀和针路、暗路、油布横条等现象。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 1 是传统生克片的平面图。
     图 2 是织针起针脱圈与传统生克片配合的动作示意图。
     图 3 是与本发明相关的配置示意图。
     图 4 是本发明生克片的立体示意图。
     图 5 是本发明的连续动作示意图。
     图 6 是本发明生克片的另一种实施例图。
     图中标号说明
     1- 织针 11- 针脚 12- 针舌
     2- 生克片 21- 片鼻 22- 片鼻槽
     23- 片脚 3- 针筒 31- 织针槽
     32- 生克片槽 4- 生克筒 41- 生克筒槽 5- 织针导轨 6- 生克片导轨 10- 旧线圈 20- 新线圈 30- 纱线 2a- 生克片 21a- 片鼻 22a- 片鼻槽 23a- 片脚具体实施方式
     请同时参阅图 3、图 4,本发明相关的配置包含针筒 3、装置于多个针筒槽 31 内 的织针 1、织针导轨 5、生克筒 4、装置于多个生克筒槽 41 内的生克片 2 以及生克片导轨 6,其中该针筒 3 与生克筒 4 是于机台上旋转,而该织针 1 上适当位置处设有针脚 11,并 使该针脚 1 置入于织针导轨 5 的轨道内,利用该织针导轨 5 的导引可使织针 1 做上、下的 动作 ;而该生克片 2 是于尾部的上端设有片脚 23,并使该片脚 23 置入于生克片导轨 6 的 轨道内,利用该生克片导轨 6 的导引而使生克片 2 可做前、后的动作 ;借由织针 1 的上、 下动作以及生克片 2 的前、后位移来对纱线 30 的交织使能编织出布料 ;
     本发明主要是于该等生克片 2 上端的片鼻 21 部分增加适当的厚度,而使该等织 针 1 与生克片 2 的片鼻 21 间紧贴无间隙空间,可使织针 1 的上、下起针及压针的动作更 为垂直、稳定 ;请参阅图 5,是本发明生克片 2 与织针 1 交织的连续动作示意图。 当织 针 1 起针钩拉新线圈 20 时,必须先使生克片 2 推进一段距离,让旧线圈 10 进入生克片 2 上端的片鼻槽 22 内,并借由片鼻 21 的下缘来压制该旧线圈 10,使该旧线圈 10 能下脱离 开织针 1 的针舌 12,以便织针 1 压针钩拉新线圈 20 后能穿过该旧线圈 10,以完成编织动 作,本发明的生克片 2 因片鼻 21 设为较厚且与该等织针 1 间无间隙,因此可使生克片 2 推进较短的距离,即能有效的压制旧线圈 10 使其下脱离开织针 1 的针舌 12,而使置入于 生克片导轨 6 内的片脚 23 较不易磨损 ;且该生克片 2 的片脚 23 即使于因经久磨损时,由 于该等织针 1 与生克片 2 的片鼻 21 间因紧贴无间隙空间,仍能有效的压制旧线圈 10 而使 交织后的线圈大小一致,让编织后的布面平滑、稳定。当然,本发明生克片 2 的形状不仅只限于图 4 所设计的形状,请参阅图 6,可将 生克片 2 增加厚度的部分只设在片鼻槽 22 上端的片鼻 21 部分,同样能达到上述的功效。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 制,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 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圆编针织机的生克片结构.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圆编针织机的生克片结构.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圆编针织机的生克片结构.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圆编针织机的生克片结构.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圆编针织机的生克片结构.pdf(1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2021730A43申请公布日20110420CN102021730ACN102021730A21申请号200910176712822申请日20090918D04B15/0620060171申请人韦增机械佛山高明有限公司地址528000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三洲濠景路72发明人洪荣豪74专利代理机构天津三元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12203代理人钱凯54发明名称圆编针织机的生克片结构57摘要一种圆编针织机的生克片结构,其相关的配置包括针筒、装置于多个针筒槽内的织针、织针导轨、生克筒、装置于多个生克筒槽内的生克片以及生克片导轨,该等生克片,是于上端的片鼻部分增加适当的厚度,而使。

2、该等生克片的片鼻与织针间紧贴无间隙空间;等生克片增加厚度的部分可只设在片鼻槽上端的片鼻部分。本发明可使编织后的布面更为平滑、稳定,不会产生织物表面纵向稀疏不均匀和针路、暗路、油布横条等现象。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附图5页CN102021744A1/1页21一种圆编针织机的生克片结构,其相关的配置包括针筒、装置于多个针筒槽内的织针、织针导轨、生克筒、装置于多个生克筒槽内的生克片以及生克片导轨,其特征在于该等生克片,是于上端的片鼻部分增加适当的厚度,而使该等生克片的片鼻与织针间紧贴无间隙空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编针织机的生克片结。

3、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等生克片增加厚度的部分可只设在片鼻槽上端的片鼻部分。权利要求书CN102021730ACN102021744A1/3页3圆编针织机的生克片结构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圆编针织机的生克片结构。背景技术0002一般的圆编针织机,请参阅图1、图2并配合图3,主要是由针筒3、装置于多个针筒槽31内的织针1、织针导轨5、生克筒4、装置于多个生克筒槽41内的生克片2A以及生克片导轨6等所组成,其借由针筒3与生克筒4的旋转,并使该等织针1的针脚11配合织针导轨5的导引而使织针1可做上、下动作,该等生克片2A亦使其片脚23A配合生克片导轨6的导引而可做前、后位移,其利用织针1的上、下动。

4、作以及生克片2A的前、后位移来对纱线的交织使能编织出布料。0003传统的生克片2A通常都设计为整片相同厚度的薄片状,因此当装置于生克筒槽41内后,会与该等织针1产生一间隙空间;而当织针1起针钩拉纱线30形成新线圈20时,必须先使生克片2A推进一段距离,让旧线圈10进入生克片2A上端的片鼻槽22A内,并借由片鼻21A下缘来压制旧线圈10,使旧线圈10能下脱离开织针1的针舌12,以便织针1压针钩拉新线圈20后能顺利穿过该旧线圈10,使完成编织动作;然因该生克片2A的片鼻21A较薄且与织针1间有一间隙空间,因此必须使生克片2A推进较长的距离让旧线圈10完全进入片鼻槽22A底内,才能有效的压制旧线圈1。

5、0使其下脱离开织针1的针舌12,此种交织动作容易致使受导轨6推动的生克片2A片脚23A产生磨损现象,而使片脚23A位于导轨6内的间隙变大,会使生克片2A前、后推动的动作较不稳定,而造成纱线周期性的张力不均导致线圈大小不一致,使织物表面形成纵向稀疏不均匀和针路、暗路、油布横条的现象,殊不理想。发明内容0004本发明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而提供一种圆编针织机的生克片结构,可使编织后的布面更为平滑、稳定,不会产生织物表面纵向稀疏不均匀和针路、暗路、油布横条等现象。0005本发明圆编针织机的生克片结构,其相关的配置是包含针筒、装置于多个针筒槽内的织针、织针导轨、生克筒。

6、、装置于多个生克筒槽内的生克片以及生克片导轨,其中主要是于该等生克片上端的片鼻部分增加适当的厚度,而使该等织针与生克片的片鼻间紧贴无间隙空间,可使织针的上、下起针及压针的动作更为垂直、稳定,并于生克片推进压线圈让织针起针做脱圈的动作时,可使生克片推进较短的距离,就能让线圈脱下离开织针的针舌,因而使生克片的片脚较不易磨损;且于片脚经久磨损时,由于织针与生克片的片鼻间因紧贴无间隙,仍能使交织后的线圈大小一致,让编织后的布面平滑、稳定。0006前述的圆编针织机的生克片结构,其中该生克片增加适当厚度的部分可以只设在片鼻槽上端的片鼻部分,同样能达到上述的功效。说明书CN102021730ACN10202。

7、1744A2/3页40007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可使编织后的布面更为平滑、稳定,不会产生织物表面纵向稀疏不均匀和针路、暗路、油布横条等现象。附图说明0008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0009图1是传统生克片的平面图。0010图2是织针起针脱圈与传统生克片配合的动作示意图。0011图3是与本发明相关的配置示意图。0012图4是本发明生克片的立体示意图。0013图5是本发明的连续动作示意图。0014图6是本发明生克片的另一种实施例图。0015图中标号说明00161织针11针脚12针舌00172生克片21片鼻22片鼻槽001823片脚3针筒31织针槽001932生克片槽4生克筒41生克。

8、筒槽00205织针导轨6生克片导轨10旧线圈002120新线圈30纱线2A生克片002221A片鼻22A片鼻槽23A片脚具体实施方式0023请同时参阅图3、图4,本发明相关的配置包含针筒3、装置于多个针筒槽31内的织针1、织针导轨5、生克筒4、装置于多个生克筒槽41内的生克片2以及生克片导轨6,其中该针筒3与生克筒4是于机台上旋转,而该织针1上适当位置处设有针脚11,并使该针脚1置入于织针导轨5的轨道内,利用该织针导轨5的导引可使织针1做上、下的动作;而该生克片2是于尾部的上端设有片脚23,并使该片脚23置入于生克片导轨6的轨道内,利用该生克片导轨6的导引而使生克片2可做前、后的动作;借由织针。

9、1的上、下动作以及生克片2的前、后位移来对纱线30的交织使能编织出布料;0024本发明主要是于该等生克片2上端的片鼻21部分增加适当的厚度,而使该等织针1与生克片2的片鼻21间紧贴无间隙空间,可使织针1的上、下起针及压针的动作更为垂直、稳定;请参阅图5,是本发明生克片2与织针1交织的连续动作示意图。当织针1起针钩拉新线圈20时,必须先使生克片2推进一段距离,让旧线圈10进入生克片2上端的片鼻槽22内,并借由片鼻21的下缘来压制该旧线圈10,使该旧线圈10能下脱离开织针1的针舌12,以便织针1压针钩拉新线圈20后能穿过该旧线圈10,以完成编织动作,本发明的生克片2因片鼻21设为较厚且与该等织针1。

10、间无间隙,因此可使生克片2推进较短的距离,即能有效的压制旧线圈10使其下脱离开织针1的针舌12,而使置入于生克片导轨6内的片脚23较不易磨损;且该生克片2的片脚23即使于因经久磨损时,由于该等织针1与生克片2的片鼻21间因紧贴无间隙空间,仍能有效的压制旧线圈10而使交织后的线圈大小一致,让编织后的布面平滑、稳定。说明书CN102021730ACN102021744A3/3页50025当然,本发明生克片2的形状不仅只限于图4所设计的形状,请参阅图6,可将生克片2增加厚度的部分只设在片鼻槽22上端的片鼻21部分,同样能达到上述的功效。0026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说明书CN102021730ACN102021744A1/5页6图1图2说明书附图CN102021730ACN102021744A2/5页7图3说明书附图CN102021730ACN102021744A3/5页8图4说明书附图CN102021730ACN102021744A4/5页9图5说明书附图CN102021730ACN102021744A5/5页10图6说明书附图CN102021730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纺织;造纸 > 编织;花边制作;针织;饰带;非织造布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