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寒湿证的膏药及其制备方法.pdf

上传人:v**** 文档编号:5216116 上传时间:2018-12-26 格式:PDF 页数:17 大小:1.0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828973.4

申请日:

2014.12.26

公开号:

CN104547348A

公开日:

2015.04.29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A61K 36/888申请日:20141226|||公开

IPC分类号:

A61K36/888; A61K36/898; A61K9/70; A61P19/08; A61P29/00; A61K35/583(2015.01)N

主分类号:

A61K36/888

申请人:

于春华

发明人:

于春华; 于增智

地址:

266042山东省青岛市四流南路127号青岛中心医院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济南智圆行方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企业)37231

代理人:

杜文娟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寒湿证的膏药及其制备方法,其中,中药包括以下原料药材:威灵仙、乌梢蛇、伸筋草、海风藤、丁公藤、昆明山海棠、秦艽、桑枝、枫香脂、丹参、王不留行、刘寄奴、附子、肉桂、乌药、蛇床子、海桐皮、桑寄生、千年健、巴戟天、续断、狗脊、石楠叶、鸡骨柴、鸡心七、七叶莲、松节和马兰。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具有散寒除湿,温经通络的功效,主治腰椎间盘突出症寒湿证,本发明通过调节全身血液循环,疏通经络,改善突出物与神经间的关系,松弛腰背部肌肉、缓解疼痛,改善纤维软骨,恢复腰椎的正常列线等;制作工艺简单,成本价格低,给药方便,安全有效,病人易于接受。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寒湿证的膏药,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原料药材:威灵仙、乌梢蛇、伸筋草、海风藤、丁公藤、昆明山海棠、秦艽、桑枝、枫香脂、丹参、王不留行、刘寄奴、附子、肉桂、乌药、蛇床子、海桐皮、桑寄生、千年健、巴戟天、续断、狗脊、石楠叶、鸡骨柴、鸡心七、七叶莲、松节和马兰。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膏药,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为:威灵仙3-12重量份、乌梢蛇13-27重量份、伸筋草14-26重量份、海风藤15-29重量份、丁公藤14-25重量份、昆明山海棠4-11重量份、秦艽12-24重量份、桑枝13-25重量份、枫香脂27-39重量份、丹参30-42重量份、王不留行23-38重量份、刘寄奴13-24重量份、附子5-12重量份、肉桂15-27重量份、乌药12-25重量份、蛇床子6-13重量份、海桐皮11-23重量份、桑寄生26-39重量份、千年健5-13重量份、巴戟天23-35重量份、续断13-26重量份、狗脊15-25重量份、石楠叶6-12重量份、鸡骨柴14-27重量份、鸡心七10-22重量份、七叶莲15-26重量份、松节15-27重量份和马兰15-28重量份。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膏药,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为:威灵仙4-8重量份、乌梢蛇14-25重量份、伸筋草15-24重量份、海风藤17-27重量份、丁公藤16-23重量份、昆明山海棠5-9重量份、秦艽14-20重量份、桑枝15-22重量份、枫香脂27-36重量份、丹参30-39重量份、王不留行23-35重量份、刘寄奴13-21重量份、附子5-10重量份、肉桂15-24重量份、乌药14-23重量份、蛇床子6-11重量份、海桐皮11-21重量份、桑寄生26-36重量份、千年健5-10重量份、巴戟天23-32重量份、续断13-23重量份、狗脊15-23重量份、石楠叶6-10重量份、鸡骨柴14-23重量份、鸡心七10-19重量份、七叶莲15-22重量份、松节15-23重量份和马兰15-21重量份。

4.  根据权利要求1至3所述的膏药,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为:威灵仙4重量份、乌梢蛇19重量份、伸筋草15重量份、海风藤27重量份、丁公藤16重量份、昆明山海棠9重量份、秦艽14重量份、桑枝17重量份、枫香脂27重量份、丹参35重量份、王不留行23重量份、刘寄奴18重量份、附子6重量份、肉桂20重量份、乌药14重量份、蛇床子8重量份、海桐皮11重量份、桑寄生33重量份、千年健5重量份、巴戟天26重量份、续断13重量份、狗脊20重量份、石楠叶6重量份、鸡骨柴17重量份、鸡心七10重量份、七叶莲16重量份、松节23重量份和马兰20重量份。

5.  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膏药,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为:威灵仙8重量份、乌梢蛇25重量份、伸筋草24重量份、海风藤17重量份、丁公藤23重量份、昆明山海棠6重量份、秦艽20重量份、桑枝15重量份、枫香脂36重量份、丹参30重量份、王不留行35重量份、刘寄奴13重量份、附子5重量份、肉桂15重量份、乌药23重量份、蛇床子11重量份、海桐皮21重量份、桑寄生36重量份、千年健8重量份、巴戟天23重量份、续断23重量份、狗脊23重量份、石楠叶10重量份、鸡骨柴14重量份、鸡心七19重量份、七叶莲15重量份、松节15重量份和马兰15重量份。

6.  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膏药,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为:威灵仙6重量份、乌梢蛇14重量份、伸筋草22重量份、海风藤23重量份、丁公藤18重量份、昆明山海棠5重量份、秦艽16重量份、桑枝22重量份、枫香脂30重量份、丹参39重量份、王不留行31重量份、刘寄奴21重量份、附子10重量份、肉桂24重量份、乌药22重量份、蛇床子6重量份、海桐皮17重量份、桑寄生26重量份、千年健10重量份、巴戟天32重量份、续断19重量份、狗脊15重量份、石楠叶7重量份、鸡骨柴23重量份、鸡心七12重量份、七叶莲22重量份、松节19重量份和马兰21重量份。

7.  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膏药,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的剂型为膏药时,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首先将上述重量配比的原料药材混合均匀,粉碎得混合药粉,过90-100目筛,然后加入混合药粉重量2-3倍的香油混合均匀,70-85℃加热2-3小时,炼至枯,过滤掉药渣;然后将过滤药渣后的香油加热,加入混合药粉重量0.2-0.5倍的樟丹,待变黑即可离火,入水浸,浸7天去火毒;减压浓缩除去水分,干燥并粉碎成粉末;加入相对于所述粉末混合物之和的2倍的橡胶、2倍的松香,混合,制成涂料,进行涂膏,切断,盖衬,切片,即获得所述膏药。

8.  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膏药,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的剂型为膏药时,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将威灵仙、乌梢蛇、伸筋草、海风藤、丁公藤、昆明山海棠、秦艽、桑枝、枫香脂、丹参和王不留行按所述比例混合,用相对于获得的混合物质量的3-5倍的醇浓度85%~95%的乙醇浸泡,加热回流2~4小时后提取,过滤,得第一过滤液;将滤渣再次用相对于获得的混合物质量的1~2倍的醇浓度85%~95%的乙醇浸泡,加热回流1~2小时后提取,过滤,得第二过滤液;合并第一过滤液和第二过滤液,减压回收乙醇并浓缩至药液浓度为0.7~0.9g生药/mL,经体积为5L的大孔吸附树脂柱洗脱,先用5倍树脂柱体积的去离子水或蒸馏水洗脱,再用3倍树脂柱体积的醇浓度为90%~95%乙醇洗脱,收集乙醇洗脱液,减压浓缩除去乙醇,干燥并粉碎成粉末;
第二步,将刘寄奴、附子、肉桂、乌药、蛇床子、海桐皮和桑寄生按所述比例混合,加相对于获得的混合物质量的2~4倍的醇浓度85%~95%的乙醇加热回流提取1~2次,提取液合并,用管式离心机离心除杂,将除杂后的提取液于60℃~70℃的条件下减压浓缩至60℃时相对密度为1.20~1.23的膏体,将浓缩后的膏体用喷雾干燥器干燥成粉末;
第三步,将剩余原料药材按所述比例混合,加相对于获得的混合物质量的2~4倍的水浸泡,加热煎煮2~4小时,过滤;将滤渣再次用相对于获得的混合物质量的1~2倍的水浸泡,加热煎煮1~2小时,过滤;合并两次的过滤液,减压浓缩除去水分,干燥并粉碎成粉末;
第四步,将第一步、第二步和第三步获得的粉末混合,加入相对于所述粉末混合物之和的1~2倍的橡胶、1~2倍的松香,混合,制成涂料,进行涂膏,切断,盖衬,切片,即获得所述膏药。

说明书

说明书一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寒湿证的膏药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药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寒湿证的膏药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临床统计表明,腰椎间盘突(脱)出症是骨科门诊最为多见的疾患之一,也是腰腿痛最为多见的原因。追溯历史,早在1543年Vesalius就描述了椎间盘的外观。20世纪20年代,德国的Shmorl先后发表了11篇有关椎间盘解剖和病理的文章,对椎间盘做了较广泛的研究。1932年,Barr首先提出腰椎间盘突出是腰腿痛可能的原因。其后,Barr和Mixter首次提出了有关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概念与治疗方法。从此以后,对腰椎间盘突(脱)出症的基础研究也逐步深入,从而更提高了本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的效果。
腰椎间盘位于两个椎体之间,是一个具有流体力学特性的结构,由髓核、纤维环和软骨板三部分构成,其中髓核为中央部分,纤维环为周围部分,包绕髓核,软骨板为上、下部分,直接与椎体骨组织相连,整个腰椎间盘的厚度为8mm-10mm。
腰椎间盘突出病因病理
是由于腰椎间盘的退行性变及突出,刺激神经根及窦椎神经产生一系列的临床表现。
1.主要病因  众所周知,腰椎间盘在脊柱的负荷与运动中承受强大的压应力。大约在20岁以后,椎间盘开始退变,并构成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基本病因。此外,腰椎间盘突出症与下列因素有关:
(1)外伤:对临床病例的观察表明:外伤是椎间盘突出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儿童与青少年的发病,与之密切相关。在脊柱轻度负荷和快速旋转时,可引起纤维环的水平破裂,而压应力主要使软骨终板破裂。亦有人认为,外伤只是引起椎间盘突出的诱因,原始病变在于无痛的髓核突入内层纤维环,而外伤使髓核进一步突出到外面有神经支配的外层纤维环,从而引起疼痛。
(2)职业:职业与腰椎间盘突(脱)出的关系十分密切,例如,汽车和拖拉机驾驶员长期处于坐位和颠簸状态,以致在驾驶汽车时,椎间盘内压力较高,可达0.5kPa/cm2,在踩离合器时压力可增加至1kPa/cm2,容易造成腰椎间盘突出。从事重体力劳动和举重运动者因过度负荷更易造成椎间盘退变,因在弯腰状态下,如果提20kg的重物,椎间盘内的压力可增加到30kPa/cm2以上。
(3)遗传因素:腰椎间盘突出症有家族性发病的报道,在国内材料较少;此外,统计数字表明,印第安人、非洲黑种人和因纽特人的发病率较其他民族的发病率明显为低,其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
(4)腰骶先天异常:腰骶段畸形可使发病率增高,包括腰椎骶化、骶椎腰化、半椎体畸形、小关节畸形和关节突不对称等。上述因素可使下腰椎承受的应力发生改变,从而构成椎间盘内压升高和易发生退变、损伤的因素之一。
2.诱发因素  本病除上述各种主要原因,即椎间盘的退行性变所致外,各种诱发因素亦具有重要作用,例如,某些稍许增加腹压的因素即可使髓核突出。其原因主要是,在椎间盘退行性变的基础上,某种可诱发椎间隙压力突然升高的因素致使呈游离状态的髓核穿过已变性、薄化的纤维环进入椎管前方或穿过椎板侵入椎体边缘处。此种诱发因素大致有以下几种:
(1)增加腹压:临床上约有1/3的病例于发病前有明确的增加腹压的因素,诸如剧烈的咳嗽、喷嚏、屏气、用力排便、甚至“虚恭”动作等,即可使腹压升高而破坏椎节与椎管之间的平衡状态。
(2)腰姿不正:无论是睡眠时还是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当腰部处于屈曲位时,如突然加以旋转,则易诱发髓核突出。实际上,在此体位时,椎间隙内的压力也较高,易促使髓核向后方突出。
(3)突然负重:一个训练有素者,多先做准备活动,或从小重量开始负重(如举重、挑担等)以防腰部扭伤或椎间盘突出,但如果突然使腰部负荷增加,不仅有可能引起腰部扭伤,也易引起髓核突出。
    (4)妊娠:妊娠期间整个韧带系统处于松弛状态,后纵韧带松弛易于使椎间盘膨出。对此,作者进行了有关的调查研究,发现在此时,孕妇腰背痛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人。
总之,引起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诱发因素较为复杂,目前虽进行了各种试验,但由于动物实验的推论性,新鲜尸体标本的失真性,以及去脊柱周围组织生物力学测试的局限性等,目前尚未真正找出诱发本病的确切因素及其机制,还有待今后进一步研讨。
参照1994年《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有关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证候诊断标准。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证型分类为:血瘀证、寒湿证、湿热证、肝肾亏虚证。
寒湿证主证界定包括:腰腿冷痛重着,转侧不利,静卧痛不减,受寒及阴雨加重,肢体发凉。舌质淡,苔白或腻,脉沉紧或濡缓。
现代医学腰椎间盘突出症:牵引治疗,物理疗法如:短波、超短波疗法;间动电疗阖;超刺激电流疗法;手术治疗,药物治疗如:硫酸软骨素A;抗炎和止痛药物;局部封闭疗法;代替疗法等综合治疗。
但是西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药物治疗疗程较长,毒副作用较多,对肝、肾等脏器损害较大,且易产生耐药性,常达不到理想的临床疗效;手术治疗创伤性较大、风险较大,且难根治,给患者及家属造成经济负担的同时也易造成一定的精神负担、心理压力,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医药辅助腰椎间盘突出症不仅可弥补西医的不足,且具有独特的优势、特点:利用传统中医理论,讲究整体观,通过调节全身血液循环,疏通经络,改善突出物与神经间的关系,松弛腰背部肌肉、缓解疼痛,消除水肿,改善纤维软骨,恢复腰椎的正常列线等;药源广泛,制作工艺简单,成本价格低,给药方便,安全有效,病人易于接受,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等,可进行临床市场开发。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活血化瘀,理气止痛的功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寒湿证的膏药,本发明利用传统中医理论,讲究整体观,通过调节全身血液循环,活血化瘀,可改善突出物与神经间的关系,松弛腰背部肌肉,恢复腰椎的正常列线,可缓解疼痛,改善纤维软骨等;安全有效,给药方便,病人易于接受,可进行临床市场开发。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寒湿证的膏药,包括以下原料药材:威灵仙、乌梢蛇、伸筋草、海风藤、丁公藤、昆明山海棠、秦艽、桑枝、枫香脂、丹参、王不留行、刘寄奴、附子、肉桂、乌药、蛇床子、海桐皮、桑寄生、千年健、巴戟天、续断、狗脊、石楠叶、鸡骨柴、鸡心七、七叶莲、松节和马兰。
所述中药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为:威灵仙3-12重量份、乌梢蛇13-27重量份、伸筋草14-26重量份、海风藤15-29重量份、丁公藤14-25重量份、昆明山海棠4-11重量份、秦艽12-24重量份、桑枝13-25重量份、枫香脂27-39重量份、丹参30-42重量份、王不留行23-38重量份、刘寄奴13-24重量份、附子5-12重量份、肉桂15-27重量份、乌药12-25重量份、蛇床子6-13重量份、海桐皮11-23重量份、桑寄生26-39重量份、千年健5-13重量份、巴戟天23-35重量份、续断13-26重量份、狗脊15-25重量份、石楠叶6-12重量份、鸡骨柴14-27重量份、鸡心七10-22重量份、七叶莲15-26重量份、松节15-27重量份和马兰15-28重量份。
所述中药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为:威灵仙4-8重量份、乌梢蛇14-25重量份、伸筋草15-24重量份、海风藤17-27重量份、丁公藤16-23重量份、昆明山海棠5-9重量份、秦艽14-20重量份、桑枝15-22重量份、枫香脂27-36重量份、丹参30-39重量份、王不留行23-35重量份、刘寄奴13-21重量份、附子5-10重量份、肉桂15-24重量份、乌药14-23重量份、蛇床子6-11重量份、海桐皮11-21重量份、桑寄生26-36重量份、千年健5-10重量份、巴戟天23-32重量份、续断13-23重量份、狗脊15-23重量份、石楠叶6-10重量份、鸡骨柴14-23重量份、鸡心七10-19重量份、七叶莲15-22重量份、松节15-23重量份和马兰15-21重量份。
所述中药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为:威灵仙4重量份、乌梢蛇19重量份、伸筋草15重量份、海风藤27重量份、丁公藤16重量份、昆明山海棠9重量份、秦艽14重量份、桑枝17重量份、枫香脂27重量份、丹参35重量份、王不留行23重量份、刘寄奴18重量份、附子6重量份、肉桂20重量份、乌药14重量份、蛇床子8重量份、海桐皮11重量份、桑寄生33重量份、千年健5重量份、巴戟天26重量份、续断13重量份、狗脊20重量份、石楠叶6重量份、鸡骨柴17重量份、鸡心七10重量份、七叶莲16重量份、松节23重量份和马兰20重量份。
所述中药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为:威灵仙8重量份、乌梢蛇25重量份、伸筋草24重量份、海风藤17重量份、丁公藤23重量份、昆明山海棠6重量份、秦艽20重量份、桑枝15重量份、枫香脂36重量份、丹参30重量份、王不留行35重量份、刘寄奴13重量份、附子5重量份、肉桂15重量份、乌药23重量份、蛇床子11重量份、海桐皮21重量份、桑寄生36重量份、千年健8重量份、巴戟天23重量份、续断23重量份、狗脊23重量份、石楠叶10重量份、鸡骨柴14重量份、鸡心七19重量份、七叶莲15重量份、松节15重量份和马兰15重量份。
所述中药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为:威灵仙6重量份、乌梢蛇14重量份、伸筋草22重量份、海风藤23重量份、丁公藤18重量份、昆明山海棠5重量份、秦艽16重量份、桑枝22重量份、枫香脂30重量份、丹参39重量份、王不留行31重量份、刘寄奴21重量份、附子10重量份、肉桂24重量份、乌药22重量份、蛇床子6重量份、海桐皮17重量份、桑寄生26重量份、千年健10重量份、巴戟天32重量份、续断19重量份、狗脊15重量份、石楠叶7重量份、鸡骨柴23重量份、鸡心七12重量份、七叶莲22重量份、松节19重量份和马兰21重量份。
所述中药的剂型为膏药时,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首先将上述重量配比的原料药材混合均匀,粉碎得混合药粉,过90-100目筛,然后加入混合药粉重量2-3倍的香油混合均匀,70-85℃加热2-3小时,炼至枯,过滤掉药渣;然后将过滤药渣后的香油加热,加入混合药粉重量0.2-0.5倍的樟丹,待变黑即可离火,入水浸,浸7天去火毒;减压浓缩除去水分,干燥并粉碎成粉末;加入相对于所述粉末混合物之和的2倍的橡胶、2倍的松香,混合,制成涂料,进行涂膏,切断,盖衬,切片,即获得所述膏药。
所述中药的剂型为膏药时,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将威灵仙、乌梢蛇、伸筋草、海风藤、丁公藤、昆明山海棠、秦艽、桑枝、枫香脂、丹参和王不留行按所述比例混合,用相对于获得的混合物质量的3-5倍的醇浓度85%~95%的乙醇浸泡,加热回流2~4小时后提取,过滤,得第一过滤液;将滤渣再次用相对于获得的混合物质量的1~2倍的醇浓度85%~95%的乙醇浸泡,加热回流1~2小时后提取,过滤,得第二过滤液;合并第一过滤液和第二过滤液,减压回收乙醇并浓缩至药液浓度为0.7~0.9g生药/mL,经体积为5L的大孔吸附树脂柱洗脱,先用5倍树脂柱体积的去离子水或蒸馏水洗脱,再用3倍树脂柱体积的醇浓度为90%~95%乙醇洗脱,收集乙醇洗脱液,减压浓缩除去乙醇,干燥并粉碎成粉末;
第二步,将刘寄奴、附子、肉桂、乌药、蛇床子、海桐皮和桑寄生按所述比例混合,加相对于获得的混合物质量的2~4倍的醇浓度85%~95%的乙醇加热回流提取1~2次,提取液合并,用管式离心机离心除杂,将除杂后的提取液于60℃~70℃的条件下减压浓缩至60℃时相对密度为1.20~1.23的膏体,将浓缩后的膏体用喷雾干燥器干燥成粉末;
第三步,将剩余原料药材按所述比例混合,加相对于获得的混合物质量的2~4倍的水浸泡,加热煎煮2~4小时,过滤;将滤渣再次用相对于获得的混合物质量的1~2倍的水浸泡,加热煎煮1~2小时,过滤;合并两次的过滤液,减压浓缩除去水分,干燥并粉碎成粉末;
第四步,将第一步、第二步和第三步获得的粉末混合,加入相对于所述粉末混合物之和的1~2倍的橡胶、1~2倍的松香,混合,制成涂料,进行涂膏,切断,盖衬,切片,即获得所述膏药。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具有散寒除湿,温经通络的功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寒湿证,本发明利用传统中医理论,讲究整体观,通过调节全身血液循环,活血化瘀,疏通经络,可改善突出物与神经间的关系,松弛腰背部肌肉,恢复腰椎的正常列线,可缓解疼痛,消除水肿,改善纤维软骨等;药源广泛,制作工艺简单,成本价格低,给药方便,安全有效,病人易于接受,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等,可进行临床市场开发。
具体实施方式
腰为肾之府,乃肾之精气所溉之域。肾与膀胱相表里,足太阳经过之。此外,任、督、冲、带诸脉,亦布其间,故内伤则不外肾虚。而外感风寒湿热诸邪,以湿性粘滞,湿流下,最易痹着腰部,所以外感总离不开湿邪为患。内外二因,相互影响,如《杂病源流犀烛·腰痛病源流》指出:“腰痛,精气虚而邪客病也。……肾虚其本也,风寒湿热痰饮,气滞血瘀闪挫其标也,或从标,或从本,贵无失其宜而已。”说明肾虚是发病关键所在,风寒湿热的痹阻不行,常因肾虚而客,否则虽感外邪,亦不致出现腰痛。至于劳力扭伤,则和瘀血有关,临床上亦不少见。
因此,本发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寒湿证以散寒除湿,温经通络为主要治疗原则,选用方剂:威灵仙、乌梢蛇、伸筋草、海风藤、丁公藤、昆明山海棠、秦艽、桑枝、枫香脂、丹参、王不留行、刘寄奴、附子、肉桂、乌药、蛇床子、海桐皮、桑寄生、千年健、巴戟天、续断、狗脊、石楠叶、鸡骨柴、鸡心七、七叶莲、松节和马兰。
其中,威灵仙、乌梢蛇、伸筋草、海风藤、丁公藤、昆明山海棠、秦艽、桑枝、鸡骨柴、鸡心七、七叶莲、松节温经通络、止痛;枫香脂、丹参、王不留行、刘寄奴、活血止痛;附子、肉桂、乌药、蛇床子、海桐皮温经散寒;桑寄生、千年健、巴戟天、续断、狗脊、石楠叶温肾散寒通络;马兰散瘀解毒。
其中,上述原料药材的药理如下:
威灵仙:辛,咸,温;归膀胱经。具有祛风除湿,通络止痛,消痰水,散癖积的功效,主治痛风顽痹、风湿痹痛,肢体麻木,腰膝冷痛,筋脉拘挛,屈伸不利,脚气,疟疾,症瘕积聚,破伤风,扁桃体炎,诸骨鲠咽等证。
乌梢蛇:味甘,性平;归肝、脾经。具有祛风湿,通经络,熄风止痉,止痒解毒的功效。主治风湿顽痹,麻木拘挛,中风口眼歪斜,半身不遂,小儿惊风,抽搐痉挛,破伤风,麻风疥癣,瘰疬恶疮。
伸筋草:苦、辛、温;归肝经。祛风散寒,除湿消肿,舒筋活络。用于风寒湿痹,筋脉拘挛疼痈。外用治跌打扭伤肿痛。
海风藤:味辛、苦,性微温;归肝经。具有祛风湿,通经络,止痹痛的功效,主治风寒湿痹,肢节疼痛,筋脉拘挛,屈伸不利等证。
丁公藤:辛、温、有毒;归肝,脾,胃经。《常用中草药手册》:“解表发汗,驱风湿,除痹痛,消肿止痛。治风湿痹痛,半身不遂,跌打肿痛。”有祛风除湿,消肿止痛的作用。可用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半身不遂,跌打肿痛。
昆明山海棠:苦,辛,微温;归肝,脾,肾经。祛风除湿,活血止血,舒筋接骨,解毒杀虫。主风湿痹痛,半身不遂,急性传染性肝炎,慢性肾炎,红斑狼疮,癌肿,跌打骨折,骨髓炎,骨结核,副睾结核,疮毒,银屑病,神经性皮炎。
秦艽:辛、苦,微寒;归胃经、肝经、胆经。《名医别录》:“秦艽能疗风,无问久新,通身挛急”。袪风湿,舒筋络,清虚热。用于风湿痹痛,筋脉拘挛,骨节酸痛,日晡潮热,小儿疳积发热。风湿痹痛,筋脉拘挛,骨节酸痛,无问寒热新久均可配伍应用。
桑枝:味苦、甘、性寒;归肺、肝经。《本草拾遗》:“主霍乱腹痛吐下,冬月用干者浓煮服之。细锉,大釜中煎取如赤糖,去老风及宿血。”《日华子本草》:“利五脏,通关节,下气,煎服;除风痛出汗,并扑损瘀血,并蒸后罯;蛇虫蜈蚣咬,盐挼敷上。”桑叶能疏散风热,解表清热,养阴生津;桑椹能滋阴养血,补虚润燥;桑根白皮能泻肺平喘,利水消肿;桑枝能通经活络,除痹止痛;而桑树烧成的灰叫桑柴灰,也能用于治疗目赤肿痛、青盲、身面水肿,坐卧不得、白癜风、头风白屑、大麻风等病证。
枫香脂:辛,苦,平;归脾,肺,肝经。功用祛风活血,解毒止痛,止血生肌。用于痈疽,疮疹,瘰疬,齿痛,痹痛,瘫痪,吐血,衄血,咯血,外伤出血,皮肤皲裂。
丹参:味苦、性寒;归心、肝经,有活血化瘀、祛瘀生新、凉血宁心的作用,主要用于血瘀气滞之心胸,胸胁刺痛,胸闷气短,腹胀;妇女气血不和之月经不调,经痛经闭;气血瘀滞,心腹疼痛等症状。
王不留行:苦,平;归肝,胃经。能行血调经、消肿止痛、活血通乳、催生下乳、产后胸腺疏通。用于血瘀经闭,痛经,难产;产后乳汁不下,乳痈肿痛;热淋,血淋,石淋。
刘寄奴:苦,温;归心、脾经。《日华子本草》:"治心腹痛,下气水胀、血气,通妇人经脉症结,止霍乱水泻。"《开宝本草》:"疗金疮,止血为要药;产后余疾,下血、止痛。"破血通经,敛疮消肿。治经闭症瘕,胸腹胀痛,产后血瘀,跌打损伤,金疮出血,痈毒焮肿。
附子:辛、甘,大热。归心、肾、脾经。具有回阳救逆,补火助阳,逐风寒湿邪之功效。用于阴盛格阳,大汗亡阳,吐泻厥逆,肢冷脉微,心腹冷痛,冷痢,脚气水肿,风寒湿痹,阳痿,宫冷,虚寒吐泻,阴寒水肿,阳虚外感,阴疽疮疡以及一切沉寒痼冷之疾。
肉桂:性大热,味辛、甘,归肾、脾、心、肝经。治一切风气,补五劳七伤,通九窍,利关节,益精,明目,暖腰膝,破痃癖症瘕,消瘀血,治风痹骨节挛缩,续筋骨,生肌肉。具有补火助阳,引火归源,散寒止痛,活血通经的功效,用于暖脾胃,除积冷,通血脉。治命门火衰,肢冷脉微,亡阳虚脱,腹痛泄泻,寒疝奔豚,腰膝冷痛,经闭症瘕,阴疽,流注,及虚阳浮越,上热下寒等证。
乌药:性味辛,温。归胃,肾经。舒气,温中,散寒,止痛。1该品味辛行散,性温祛寒,入肺而宣通,入脾而宽中,故能行气散寒止痛。尿频,遗尿。该品辛散温通,入肾与膀胱而温肾散寒,缩尿止遗。
蛇床子:辛、苦,温;归肾经。解毒杀虫,燥湿,祛风。外治外阴湿疹,妇人阴痒,滴虫性阴道炎,湿疹疥癣,寒湿带下,湿痹腰痛,肾虚阳痿,宫冷不孕。
海桐皮:苦辛,平;归肝、脾经。《开宝本草》:“主霍乱中恶,赤白久痢,除甘匿、疥癣。牙齿虫痛,并煮服及含之,水浸洗目,除肤赤。”《海药本草》:“主腰脚不遂,顽痹腿膝疼痛,霍乱,赤白泻痢,血痢,疥癣。”祛风湿,通经络,杀虫。治风湿痹痛,痢疾,牙痛,疥癣。
桑寄生:苦,甘,性平;归肝、肾经。《别录》:“主金疮,去痹,女子崩中,内伤不足,产后余疾,下乳汁。”《生草药性备要》:“消热,滋补,追风。养血散热,作茶饮,舒筋活络。”可补肝肾,强筋骨,祛风湿,安胎。主腰膝酸痛;筋骨痿弱;肢体偏枯;风湿痹痛;头错目眩;胎动不安,崩漏下血。用于风湿痹痛,腰膝酸软,筋骨无力,崩漏经多,妊娠漏血,胎动不安;高血压。
千年健:味辛、微苦,性辛,温;归入肝、肾、胃经。《纲目拾遗》:“壮筋骨,浸酒;止胃痛,酒磨服。”具有祛风湿、舒筋活络、止痛、消肿等功效。能治风湿痹痛、肢节酸育、筋骨痿软、跌打损伤、胃痛、痈疽疮肿等。
巴戟天:味辛、甘,性温;归肝、肾经。具有补肾助阳,强筋壮骨,祛风除湿的功效。主治肾虚阳痿,遗精早泄,少腹冷痛,小便不禁,宫冷不孕,风寒湿痹,腰膝酸软,风湿肢气等证。
续断:味苦,辛,性微温;归肝,肾经。功用补肝肾,强筋骨,调血脉,续折伤,止崩漏。用于腰背酸痛,肢节痿痹,跌扑创伤、损筋折骨、胎动漏红、血崩、遗精、带下、痈疽疮肿。酒续断多用于风湿痹痛,跌扑损伤。
狗脊:苦、甘,温;归肝、肾经。《名医别录》:“疗失溺不节,男子脚弱腰痛,风邪淋露,少气目闇,坚脊,利俯仰,女子伤中,关节重。”《药性论》:“治男子女人毒风软脚,邪气湿痹,肾气虚弱,补益男子,纹筋骨。”功用祛风湿,补肝肾,强腰膝。主治风湿痹痛,腰膝酸软,下肢无力,尿频,遗尿,白带过多。
石楠叶:辛,苦,平。《神农本草经》:“养肾气,内伤阴衰,利筋骨皮毛。”《名医别录》:“疗脚弱,五脏邪气,除热。”功能主治祛风,通络,益肾。用于风温痹痛,腰背酸痛,足膝无力,偏头痛。
鸡骨柴:苦,温。温经通络,祛风除湿。主治风湿关节疼痛。
鸡心七:微甘,凉。清热解毒,温经通络,活血止血,接骨。用于跌打损伤,咳血;外用治乳腺炎,刀伤,开发性骨折,疔疮肿毒。
七叶莲:苦、甘,温。止痛散瘀,消肿。茎:跌打损伤,风湿关节痛,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疼痛。
松节:苦,温。祛风除湿,活络止痛。用于风湿关节痛,腰腿痛,大骨节病,跌打肿痛。
马兰:辛、苦,寒。清热解毒,散瘀止血,消积。用于感冒发烧,咳嗽,急性咽炎,扁桃体炎,流行性腮腺炎,传染性肝炎,胃、十二指肠溃疡,小儿疳积,肠炎,痢疾,吐血,崩漏,月经不调;外用治疮疖肿痛,乳腺炎,外伤出血。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寒湿证的中药,药物剂型可以为:片剂、糖衣片剂、薄膜衣片剂、肠溶衣片剂、胶囊剂、硬胶囊剂、软胶囊剂、口服液、口含剂、颗粒剂、冲剂、蜜丸剂、散剂、丹剂、溶液剂、注射剂、栓剂、硬膏剂、糖浆剂、散剂、擦剂、灌肠剂和贴剂。
药物在使用时煎汤剂服用,每日1剂,水煎分两次服,每6天为一个疗程;当本中药组合物为喷雾剂使用时,一日3-5次,每6天为一个疗程;当本中药组合物为擦剂、贴剂使用时,一日2次,每6天为一个疗程。
以下采用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借此对本发明如何应用技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并达成技术效果的实现过程能充分理解并据以实施。
实施例1  本发明的膏药1
取威灵仙4g、乌梢蛇19g、伸筋草15g、海风藤27g、丁公藤16g、昆明山海棠9g、秦艽14g、桑枝17g、枫香脂27g、丹参35g、王不留行23g、刘寄奴18g、附子6g、肉桂20g、乌药14g、蛇床子8g、海桐皮11g、桑寄生33g、千年健5g、巴戟天26g、续断13g、狗脊20g、石楠叶6g、鸡骨柴17g、鸡心七10g、七叶莲16g、松节23g和马兰20g。
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首先将上述重量配比的原料药材混合均匀,粉碎得混合药粉,过90-100目筛,然后加入混合药粉重量2-3倍的香油混合均匀,70-85℃加热2-3小时,炼至枯,过滤掉药渣;然后将过滤药渣后的香油加热,加入混合药粉重量0.2-0.5倍的樟丹,待变黑即可离火,入水浸,浸7天去火毒;减压浓缩除去水分,干燥并粉碎成粉末;加入相对于所述粉末混合物之和的2倍的橡胶、2倍的松香,混合,制成涂料,进行涂膏,切断,盖衬,切片,即获得所述膏药。
实施例2  本发明的胶囊剂
取威灵仙8g、乌梢蛇25g、伸筋草24g、海风藤17g、丁公藤23g、昆明山海棠6g、秦艽20g、桑枝15g、枫香脂36g、丹参30g、王不留行35g、刘寄奴13g、附子5g、肉桂15g、乌药23g、蛇床子11g、海桐皮21g、桑寄生36g、千年健8g、巴戟天23g、续断23g、狗脊23g、石楠叶10g、鸡骨柴14g、鸡心七19g、七叶莲15g、松节15g和马兰15g。
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将威灵仙、乌梢蛇、伸筋草、海风藤、丁公藤和昆明山海棠按所述比例混合,加相对于混合物4~6倍的水提取挥发油,将获得的挥发油用β-环糊精包合,挥发油与β-环糊精的质量比例为1∶3~6,搅拌60分钟~90分钟,温度30℃~50℃,得挥发油包合物,备用;另将水提取液浓缩至60℃时相对密度为1.15~1.17的清膏;
第二步,将秦艽、桑枝、枫香脂、丹参、王不留行、刘寄奴、附子、肉桂、乌药、蛇床子、海桐皮和桑寄生按所述比例混合,加相对于混合物5~8倍量醇浓度为75%~90%的乙醇回流提取3~5次,每次2~3小时,分别过滤,各次滤液合并,回收乙醇,浓缩至60℃时相对密度为1.20~1.22的清膏,备用;
第三步,将剩余所述原料药材按所述比例混合,加相对于混合物8~10倍量水,煮沸6~8小时,过滤,浓缩至60℃时相对密度为1.28~1.30的清膏;
第四步,将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的清膏混合,60℃~70℃减压真空干燥,得干膏粉;
第五步,将第一步所述挥发油包合物和第四步所述干膏粉充分混合,随后加入相对于100重量份所述挥发油包合物和干膏粉的混合物,5~7重量份羧甲基淀粉钠、5~50重量份淀粉混合均匀,加入150~200重量份醇浓度为80%~90%乙醇制粒,干燥,整粒,随后加入相对于100重量份所述挥发油包合物和干膏粉的混合物,3~5重量份硬脂酸镁,然后装入明胶胶囊中。
实施例3 本发明的膏药2
取威灵仙6g、乌梢蛇14g、伸筋草22g、海风藤23g、丁公藤18g、昆明山海棠5g、秦艽16g、桑枝22g、枫香脂30g、丹参39g、王不留行31g、刘寄奴21g、附子10g、肉桂24g、乌药22g、蛇床子6g、海桐皮17g、桑寄生26g、千年健10g、巴戟天32g、续断19g、狗脊15g、石楠叶7g、鸡骨柴23g、鸡心七12g、七叶莲22g、松节19g和马兰21g。
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将威灵仙、乌梢蛇、伸筋草、海风藤、丁公藤、昆明山海棠、秦艽、桑枝、枫香脂、丹参和王不留行按所述比例混合,用相对于获得的混合物质量的3倍的醇浓度95%的乙醇浸泡,加热回流2小时后提取,过滤,得第一过滤液;将滤渣再次用相对于获得的混合物质量的1倍的醇浓度95%的乙醇浸泡,加热回流2小时后提取,过滤,得第二过滤液;合并第一过滤液和第二过滤液,减压回收乙醇并浓缩至药液浓度为0.9g生药/mL,经体积为5L的大孔吸附树脂柱洗脱,先用5倍树脂柱体积的去离子水或蒸馏水洗脱,再用3倍树脂柱体积的醇浓度为95%乙醇洗脱,收集乙醇洗脱液,减压浓缩除去乙醇,干燥并粉碎成粉末;
第二步,将刘寄奴、附子、肉桂、乌药、蛇床子、海桐皮和桑寄生按所述比例混合,加相对于获得的混合物质量的4倍的醇浓度95%的乙醇加热回流提取2次,提取液合并,用管式离心机离心除杂,将除杂后的提取液于70℃的条件下减压浓缩至60℃时相对密度为1.23的膏体,将浓缩后的膏体用喷雾干燥器干燥成粉末;
第三步,将剩余原料药材按所述比例混合,加相对于获得的混合物质量的2倍的水浸泡,加热煎煮2小时,过滤;将滤渣再次用相对于获得的混合物质量的2倍的水浸泡,加热煎煮2小时,过滤;合并两次的过滤液,减压浓缩除去水分,干燥并粉碎成粉末;
第四步,将第一步、第二步和第三步获得的粉末混合,加入相对于所述粉末混合物之和的2倍的橡胶、2倍的松香,混合,制成涂料,进行涂膏,切断,盖衬,切片,即获得所述膏药。
毒性实验:
急性皮肤刺激试验:
该品依据卫生部《化妆品卫生规范》 (2002)第二部分“皮肤刺激性/腐蚀性试验”中6.3节,日本大耳白兔雄性4只,体重2kg~3kg,将本发明的实施例1制备的膏药1直接贴在动物左侧皮肤上(另一侧作为对照),采用封闭试验,敷用时间4小时,试验结束后用温水冲洗残留受试物,于除去受试物后1h、24h、48h和72h分别观察动物受试区和对照区的皮肤反应,最高积分均值为“0”,判断该品对动物皮肤无刺激性。
长期毒性实验:将本发明实施例2的胶囊剂对小鼠按6.43、15.72和36.41g生药/kg连续用药16周(1.0ml/100g体重,每天2次)及停药4周后,结果表明:本发明中药制剂对小鼠的毛发、行为、大小便、体重、脏器重量、血象、肝肾功能、血糖、血脂等指标均无明显影响,脏器肉眼没有发现异样变化和组织学检查结果表明,用药16周及停药4周后,小鼠各脏器均无明显改变。说明本发明中药制剂对小鼠长期用药后毒性小,停药后也没有异样反应,应用安全。
过敏试验:
取健康白色豚鼠18只,体重250-300g,雌雄兼用,试验前剔除两侧背毛,每侧3×3cm,随机分为试验组、空白对照组(基质)和阳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用2,4-二硝基氯苯,致敏用1%浓度,激发用0.1%浓度;试验组用本发明实施例3的膏药2。取本发明实施例3的膏药2贴于背部去毛区,隔日1次,共3次。于末次接触后14天,在背部同一区域喷本品1次,6h后去除药品后即刻观察,并于24、48、72h观察有无过敏反应。空白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用同法激发接触和观察。试验结果:阳性对照组动物皮肤在致敏1小时后即出现局限性红斑和轻微水肿,24小时过敏反应症状加重,并有硬结形成,致敏率为100%,试验组和空白对照组动物皮肤均未出现任何过敏反应症状,致敏率为0%。
临床资料:
本组 190例,男性114 例,最大年龄76 岁,最小年龄23岁,平均年龄44 岁;女性76 例,最大年龄73 岁,最小年龄22 岁,平均年龄46 岁。病程2d~5 年不等。全部病例根据病史、症状、体征并经CT 和/或MRI 检查均符合PILD 诊断标准,全部病例符合中医辨证寒湿型标准:腰部冷痛,转侧不利,渐渐加重,舌苔白腻、脉沉而迟缓,临床上凡见无热象者。病变部位在L4-L5 椎间盘者135 例,L5—S1 椎间盘者55 例,2 个以上椎间盘病变25例,手术后复发7 例。随机分为四组,经统计学分析,四组在年龄,病程、身高、体重、体温、呼吸、心率、收缩压、舒张压、性别、主诉等方面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膏药1治疗组:47人,男28人,女19人。
胶囊剂治疗组:47,男28人,女19人。
膏药2治疗组:48,男29人,女19人。
对照组:48人,男29人,女19人。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
按照《最新腰腿痛诊断治疗学》关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标准:
(1)反复发作的腰背痛合并根性下肢痛,腹压增加,疼痛加重。
(2)脊柱侧凸,在病变节段的症状侧椎板间隙有压痛,重者可引起下肢放射痛。
(3)脊柱前屈受限,直腿抬高试验阳性,直腿抬高加强试验阳性(L3-4椎间盘突出症为股神经牵拉试验阳性)。
(4)肌肉萎缩、肌力减弱、感觉障碍和反射异常。
(5)X摄片呈腰椎生理前凸减小或消失,椎间隙变窄(前窄后宽),并能排除脊柱结核等骨性疾病。CT扫描对本病的诊断和定位能提供可靠的依据。必要时可行MRI扫描或椎管内造影等检查。
诊断标准:1-4中2项以上异常加5即可确诊。
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1994年《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有关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标准。
(1)有腰部外伤或慢性劳损或受寒史;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有慢性腰痛史。
(2)常发生于青壮年。
(3)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
(4)脊柱侧弯,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部活动受限。
(5)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
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实验阳性,膝及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拇趾背伸肌力减弱。
(6)CT或MRI扫描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和程度。
证型诊断
参照1994年《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有关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证候诊断标准。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证型分类为:血瘀证、寒湿证、湿热证、肝肾亏虚证。
寒湿证主证界定包括:腰腿冷痛重着,转侧不利,静卧痛不减,受寒及阴雨加重,肢体发凉。舌质淡,苔白或腻,脉沉紧或濡缓。
治疗方法:
膏药1治疗组:使用本发明实施例1制备的膏药1,每帖贴48小时,每6天为1个疗程;
胶囊剂治疗组:使用本发明实施例2制备的擦剂,每日2次,每6天为1个疗程;
膏药2治疗组:使用本发明实施例3制备的贴剂,每帖贴48小时,每6天为1个疗程;
对照组:给予腰痛宁胶囊(承德颈复康药业集团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Z13020898)口服:每次4粒,每日1次,白开水送服,每晚睡前半小时左右服药,每6天为一个疗程。
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草案)》制定。临床治愈:腰腿疼痛基本消失,直腿抬高试验阴性,恢复正常工作。
显效:腰部疼痛部分消失、无明显压痛点,直腿抬高试验阴性,基本恢复正常工作。
有效:有轻度腰腿疼痛,直腿抬高试验可疑阳性,部分恢复工作。
无效:腰腿痛无好转,直腿抬高试验阳性,不能胜任工作。
治疗结果:
参见表1和表2,从表1可以看出,采用本发明的中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寒湿证,相对于其他药在治疗效果上,具有显著的改进;从表2可以看出,采用本发明的中药腰椎间盘突出寒湿证,相对于其他药,在治疗疗程上显著缩短。
表1 两组分别治疗6个疗程后临床疗效比较  例
组别例数临床治愈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膏药1治疗组4714248197.9%胶囊剂治疗组47132310197.9%膏药2治疗组4814258197.9%对照组4861816883.3%
表2 两组分别治疗6个疗程后临床治愈和显效的人数和时间比较  例(%)
      组别例数第1-2疗程第3-4疗程第5-6疗程膏药1治疗组3812(31.6%)19(50.0%)7 (18.4%)胶囊剂治疗组3613(29.0%)15(64.5%)8(6.5%)膏药2治疗组3914(35.9%)18(46.2%)7(17.9%)对照组244(16.7%)8(33.3%)12(50.0%)
根据上述表格内的临床统计可知,本发明提供的中药具有起效快、有效率高、疗效确切、安全性高、无毒副作用的优势。
典型病例:李某, 女, 47 岁, 2012 年11 月住院,自觉腰部疼痛, 双下肢麻木, 静卧痛不减,受寒及阴雨加重,肢体发凉,查血沉、抗“O”、血尿酸正常, 局部L3 L4 处压痛, 痛感沿左侧坐骨神经放射, 直腿抬高试验阳性,CT 片显示:L3 L4 腰椎间盘左后侧突出;舌质淡,苔腻,脉濡缓。诊断为腰椎间盘左后侧突出寒湿证。使用本发明中药制剂实施例3的膏药2,每48小时一帖,治疗12天临床治愈,随访1年未复发。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一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寒湿证的膏药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一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寒湿证的膏药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一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寒湿证的膏药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寒湿证的膏药及其制备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寒湿证的膏药及其制备方法.pdf(1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寒湿证的膏药及其制备方法,其中,中药包括以下原料药材:威灵仙、乌梢蛇、伸筋草、海风藤、丁公藤、昆明山海棠、秦艽、桑枝、枫香脂、丹参、王不留行、刘寄奴、附子、肉桂、乌药、蛇床子、海桐皮、桑寄生、千年健、巴戟天、续断、狗脊、石楠叶、鸡骨柴、鸡心七、七叶莲、松节和马兰。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具有散寒除湿,温经通络的功效,主治腰椎间盘突出症寒湿证,本发明通过调节全身血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医学或兽医学;卫生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