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结核病防治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pdf

上传人:le****a 文档编号:5211025 上传时间:2018-12-26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654.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10030895.8

申请日:

2015.01.22

公开号:

CN104524386A

公开日:

2015.04.22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A61K 36/904申请公布日:20150422|||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A61K 36/904申请日:20150122|||公开

IPC分类号:

A61K36/904; A61P31/06; A61K35/618(2015.01)N; A61K35/586(2015.01)N; A61K35/22(2015.01)N; A61K35/02(2015.01)N

主分类号:

A61K36/904

申请人:

陈为坤

发明人:

陈为坤

地址:

276800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昭阳路北端日照市第三人民医院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结核病防治的中药组合物,它是由北沙参、麦冬、天冬、五味子、人中白、百部、白芨、胡黄连、生地黄、生白术、生牡蛎、青蒿、鳖甲、银柴胡、地骨皮、浮小麦、生龙骨、白茅根、藕节、侧柏叶、小蓟、芦根、生甘草按照一定的重量配比组成,具有润肺养阴、益胃生津、补肾宁心的功效,能够有效防治结核病。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用于结核病防治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中药组合物是由以下重量份的药物组成:北沙参10-20份、麦冬7-17份、天冬7-17份、五味子7-17份、人中白3-9份、百部7-17份、白芨5-15份、胡黄连7-17份、生地黄10-20份、生白术10-20份、生牡蛎15-25份、青蒿13-23份、鳖甲7-17份、银柴胡7-17份、地骨皮10-20份、浮小麦15-25份、生龙骨15-25份、白茅根10-20份、藕节7-17份、侧柏叶4-14份、小蓟5-15份、芦根13-23份、生甘草3-9份。

2.  根据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用于结核病防治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的药物组成:北沙参15份、麦冬12份、天冬12份、五味子12份、人中白6份、百部12份、白芨10份、胡黄连12份、生地黄15份、生白术15份、生牡蛎20份、青蒿18份、鳖甲12份、银柴胡12份、地骨皮15份、浮小麦20份、生龙骨20份、白茅根15份、藕节12份、侧柏叶9份、小蓟10份、芦根18份、生甘草6份。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结核病防治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为颗粒剂。

4.  一种用于结核病防治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制备方法如下:步骤一:按照本发明重量配比,将五味子、浮小麦用纱布包成药包,放于水中浸泡约45分钟,过滤,备用;步骤二:按本发明重量配比,称取人中白粉碎研磨至180目筛,备用;步骤三:按本发明重量配比,称取生牡蛎、鳖甲、生龙骨适当粉碎,用纱布包好,放入砂锅中加步骤一中浸泡后剩余冷水,超过药面3~6厘米,用武火煎沸后,再用文火煎20~30分钟,过滤,得滤液,在剩余药渣中加入4厘米左右的水,然后加入北沙参、麦冬、天冬、百部、胡黄连、生地黄、生白术、银柴胡、地骨皮、白茅根、藕节、芦根放入砂锅中加步骤一中浸泡后剩余冷水,超过药面3~4里厘米,用武火煎沸后,再用文火煎20~30分钟,过滤,得滤液,在剩余药渣中加入3厘米左右的水,加入白芨、青蒿、侧柏叶、小蓟、生甘草以及步骤一中药包,煎煮30分钟,过滤,弃渣,备用;步骤四:将步骤三中的两次滤液合并,趁热加入步骤二中的粉末,搅拌均匀,并将药液浓缩至80℃左右时,加入75%乙醇,放置沉淀,过滤,弃沉淀,滤液回收乙醇,在60℃环境下相对密度1.13~1.20的稠膏,干燥,粉碎成细粉,加入适量糖粉作为稀释剂,乙醇作为润湿剂以及微晶纤维素作为崩解剂,采用干法制粒,制成15g/袋,每袋含原料药5g的颗粒剂。

说明书

说明书一种用于结核病防治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组合物,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结核病防治的中药组合物。本发明还涉及该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结核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慢性传染病,由分枝杆菌(主要是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又称“结核杆菌”(tubercle bacillus)导致。结核通常感染并破坏肺(称“肺结核”,又称“肺痨”或称作“咯血病”)以及淋巴系统(称“结核性淋巴病变”,又称“淋巴结核”),但其它器官如脑、中枢神经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骨骼、关节、甚至皮肤亦可受感染(如感染脑部可引致“结核性脑膜炎”)。我国结核病患病人数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印度。结核病是我国重点控制的重大疾病之一。结核病以青少年发病率最高,据统计,全球约有17亿人感染结核病,每年死亡300万人,因此很多人将结核病成为“第二癌症”。结核杆菌通过呼吸道感染,最先侵袭肺部,当机体抵抗力降低是就会很容易引起肺脏的炎症浸润性病变,结核病的临床表现轻重不一,常见的有咳嗽、咳痰、咳血、胸痛、发热、乏力、食欲减退等局部以及全身症状。
在我国传统中医上称肺结核为肺痨,其认为肺痨的致病原因分为内因和外因两种,外因是指感染痨虫,痨虫入侵为患,内因是指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失于调养,正气不足,抗病能力差。肺痨病位在肺,病机性质主要为阴虚,且病变影响整体,传及脾、肾等脏,故有“其邪辗转,乘入五脏”之说。
目前现代医学用于治疗结核病的主要是以西药为主,如利福平、链霉素等,这些药物不仅具有诸多的副作用,而且随着长期和不合理的适应,结核菌的耐药性也会越来越高,不少患者被耐药性的结核菌感染,普通药物已经没有任何治疗效果。中医上讲,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因此在结核病的防治上也是极为重要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中药组合物,该中药组合物对于治疗结核病具有防治兼顾,效果明显,价格低廉,使用方便,无毒副作用的特点。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该防治结核病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
发明人在多年的临床医疗实践中,观察到结核病给患者带来的痛苦,根据该病症的发展规律,以及中药的配伍原则,并通过大量的临床验证,反复探索总结出一种用于结核病防治的中药组合物的新配方,本发明选择北沙参、麦冬、天冬、五味子、人中白、百部、白芨、胡黄连、生地黄、生白术、生牡蛎、青蒿、鳖甲、银柴胡、地骨皮、浮小麦、生龙骨、白茅根、藕节、侧柏叶、小蓟、芦根、生甘草进行组合,将这些药物组合使得各药物功效产生协同作用,使之具有润肺养阴、益胃生津、补肾宁心的功效,从而能够有效防治结核病。
本发明中药物的作用:
其中:
北沙参:为伞形科植物珊瑚菜Glehnia littoralis Fr. Schmidt ex Miq. 的干燥根。性味:甘、微苦、微寒。归肺、肾经。功效:养阴清肺、益胃生津。用于肺热燥咳、劳嗽痰血、热病津伤口渴。研究显示:北沙参不仅有解热镇痛的作用,还可以增强人体免疫力。
麦冬:为百合科植物麦冬(沿阶草)Ophiopogon japonicus (Thunb.)Ker-Gawl.的干燥块根。性味:甘、微苦、微寒。归心、肺、胃经。功效:益胃生津、润肺养阴、清心除烦。麦冬可以养阴清心,除烦安神。用治温热病热入心营、身热夜甚。常和石斛相配。
天冬:为百合科植物天门冬Asparagus cochinchinensis (Lour.)Merr. 的干燥块根。性味:甘、苦,寒。归肺、肾经。功效:养阴润燥,清肺生津。用于肺燥干咳,顿咳痰黏,咽干口渴,肠燥便秘。天冬和麦冬常同时使用,以增强润肺养阴、清心除烦的功效。
五味子:为木兰科植物五味子Schisandra chinensis (Turcz.)Baill.或华中五味子Schisandra sphenanthera Rehd. et Wils.的干燥成熟果实。性味:温、酸、甘。归肺、心、肾经。功能: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用于久嗽虚喘,梦遗滑精,遗尿尿频,久泻不止,自汗,盗汗,津伤口渴,短气脉虚,内热消渴,心悸失眠。
人中白:本品为凝结在尿桶或尿缸中的灰白色无晶形之薄片或块片,洗净干燥而成。性味:咸,寒。入肝、三焦、膀胱经。功效:清热解毒,祛瘀止血。用于咽喉肿痛,牙疳口疮,咯血、衄血等症。对血热所引起的咯血、衄血等症,可配合侧柏叶、大蓟、小蓟、藕节炭等凉血止血药同用。《日华子本草》:治劳热,肺痿,心膈热,鼻洪吐血,瘦渴疾。
百部:为百部科植物直立百部Stemona sessilifolia (Miq.) Miq.、蔓生百部Stemona japonica (Bl.) Miq. 或对叶百部Stemona tuberosa Lour. 的干燥块根。性味:甘、苦、微温。归肺经。有小毒。功效:润肺下气止咳,杀虫。用于新久咳嗽,肺痨咳嗽,百日咳;外用于头虱,体虱,蛲虫病,阴痒。研究表明蔓生百部水浸液在体外对多种致病菌,以及某些致病真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另外百部还具有体外杀虫的作用。
白芨:为兰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白芨Bletilla striata(Thunb.) Reichb. f.的干燥块茎。性味:辛,苦、甘、涩,微寒。归肺、肝、胃经。功效:收敛止血,消肿生肌。用于咳血吐血,外伤出血,疮疡肿毒,皮肤皲裂;肺结核咳血,溃疡病出血。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白芨能增强血小板第三因子活性,显著缩短凝血时间及凝血酶原形成时间,抑制纤维蛋白溶酶活性,对局部出血有止血作用;动物实验表明,白及水浸出物对实质性的器官(肝、脾)、肌肉血管出血等外用止血效果颇好。《本草求真》中记载:白及,方书既载功能入肺止血,又载能治跌扑折骨,汤火灼伤,恶疮痈肿,败疽死肌,得非似收不收,似涩不涩,似止不止乎?不知书言功能止血者,是因性涩之谓也;书言能治痈疽损伤者,是因味辛能散之谓也。此药涩中有散,补中有破,故书又载去腐、逐瘀、生新。
胡黄连:为玄参科植物胡黄连 Picrorhiza scrophulariiflora Pennell 的干燥根茎。性味:苦,寒。归肝、胃、大肠经。功效:清湿热,除骨蒸,消疳热。用于湿热泻痢,黄疸,痔疾,骨蒸潮热,小儿疳热。本品与知母、青蒿、地骨皮、银柴胡、秦艽、鳖甲等配伍,可治阴虚发热,午后潮热。《本草经疏》:胡黄连,善除湿热,故主久痢成疳及冷热泄痢,厚肠胃。伤寒咳嗽者,邪热在手太阴、足阳明也。温疟骨蒸者,热在骨间也。理腰肾、去阴汗者,肾虚湿热下流客之,使热伏肾间也。小儿惊痫、寒热、不下食者,热则生风,故发惊痫,热在胃口,故不下食也。心主五色,脾胃主肌肉,二经湿热去,则颜色自佳也。三消五痔,大人五心烦热者,无非湿热在肠胃及火在五脏间也。大寒至苦,极清之性,能清热,自肠胃以次于骨,一切湿热、邪热,阴分伏热所生诸病,莫不消除。
生地黄:为玄参科植物地黄Rehmannia glutinosa Libosch. 的新鲜或干燥块根。性味:甘、寒。归心、肝、肾经。功效:清热凉血,养阴生津。可用于津伤口渴,内热消渴。本品甘寒,能于清热之中养阴生津,性寒而入血分,不仅能清营血分之热而凉血,而且味甘性寒能生津,有滋阴清热的作用,常与麦冬、沙参等同用。
生白术:为菊科植物白术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Koidz.的干燥根茎。性味:苦、甘,温。归脾、胃经。功效: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白术既能补气健脾,又能燥湿利水,为健脾燥湿的要药。白术甘温补中,能补气健脾,还可固表止汗,和黄芪配伍,共奏补脾肺之功。同治虚劳,劳倦乏力者。白术抗菌作用明显:水浸液在试管内对絮状表皮癣菌、星形奴卡氏菌有抑制作用。
生牡蛎:为牡蛎科动物长牡蛎Ostrea gigas Thunberg、大连湾牡蛎Ostrea talienwhanensis Grosse或近江牡蛎Ostrea rivularis Gould等的贝壳。性味:咸、微寒。归肝、胆、肾经。功效:平肝潜阳、软坚散结、收敛固涩。研究表明:牡蛎还含有维生素B12,这是一般食物所缺少的,维生素B12中的钻元素是预防恶性贫血所不可缺少的物质,因而牡蛎又具有活跃造血功能的作用。牡蛎味咸,软坚散结。用治痰火郁结之痰核、瘰疬。
青蒿:为菊科植物黄花蒿Artemisia annua L.的干燥地上部分。性味:苦、辛,寒。归肝、胆经。功效:清热解暑,除蒸,截疟。用于暑邪发热,阴虚发热,夜热早凉,骨蒸劳热,疟疾寒热,湿热黄疸。青蒿水浸剂(1:3)在试管内对某些皮肤真菌有些抑制作用。其乙醇提取物在试管内对钩端螺旋体的抗菌浓度为7.8毫克/毫升,效力与连翘、黄柏、蚤休相似。《本草新编》中记载:青蒿,专解骨蒸劳热,尤能泄暑热之火,泄火热而不耗气血,用之以佐气血之药,大建奇功,可君可臣,而又可佐可使,无不宜也。但必须多用,因其体既轻,而性兼补阴,少用转不得力。
鳖甲:为鳖科动物鳖 Trionyx sinensis Wiegmann的背甲。性味:咸,微寒。归肝、肾经。功效:滋阴潜阳,软坚散结,退热除蒸。用于阴虚发热,劳热骨蒸,虚风内动,经闭,癓瘕,久疟疟母。银柴胡配伍鳖甲 银柴胡甘寒,清热凉血、退虚热、除骨蒸;鳖甲咸寒,滋阴潜阳、退热除蒸.二者合用,共奏养阴清热除蒸之功效,用于治疗阴虚发热、骨蒸、小儿疳积;或热病后期、余热未尽者。
银柴胡:为石竹科繁缕属植物银柴胡Stellaria dichotoma L. var.lanceolata Bge. 的干燥根。性味:甘、微寒。归肝、胃经。功效:清虚热,除疳热。用于阴虚发热,骨蒸劳热,小儿疳热。该品甘寒益阴,清热凉血,退热而不苦泄,理阴而不升腾,为退虚热除骨蒸之常用药,常与青蒿、地骨皮、鳖甲等药同用。银柴胡不仅有清热的作用,还兼有凉血的作用。银柴胡配伍鳖甲,银柴胡甘寒,清热凉血、退虚热、除骨蒸;鳖甲咸寒,滋阴潜阳、退热除蒸.二者合用,共奏养阴清热除蒸之功效。
地骨皮:为茄科植物枸杞Lycium chinense Mill. 或宁夏枸杞Lycium barbarum L.的干燥根皮。性味:甘,寒。归肺、肝、肾经。功用主治:凉血除蒸,清肺降火。治虚劳潮热盗汗,肺热咳喘,吐血,衄血,血淋,消渴,高血压,痈肿,恶疮。《本草述》中记载:主治虚劳发热,往来寒热,诸见血证,鼻衄,咳嗽血,咳嗽、喘,消瘅,中风,眩晕,痉痼,腰痛,行痹,脚气,水肿,虚烦,悸,健忘,小便不通,赤白浊。
浮小麦:为禾本科植物小麦干瘪轻浮的颖果。性味:甘、咸、凉。归心、肾经。功用主治:治骨蒸劳热,止自汗盗汗。生黄芪合浮小麦,是治疗气虚自汗的常用对药。最宜用于治疗诸虚劳损、卫气失固、腠理不密之自汗证,对于盗汗属气虚者,又可选用。
生龙骨:龙骨为古代哺乳动物如象类、犀牛类、三趾马等的骨骼化石。性味:甘、涩,平。入心、肝、肾、大肠经。功效:镇惊安神,敛汗固精,止血涩肠,生肌敛疮。治惊痫癫狂,怔忡健忘,失眠多梦,自汗盗汗,遗精淋浊,吐衄便血,崩漏带下,泻痢脱肛,溃疡久不收口。龙骨质重,有很好的镇惊安神的作用,可用治各种神志不安,失眠多梦,耳鸣等。
白茅根:为禾本科植物多年生草本白茅Imperata cylindrica的根茎。性味:甘,寒。归肺、胃、膀胱经。功效:凉血止血,清热利尿。用于血热吐血,衄血,尿血,热病烦渴,黄疸,水肿,热淋涩痛;急性肾炎水肿。《本草经疏》记载:劳伤虚赢,必内热,茅根甘能补脾,甘则虽寒而不犯胃。甘寒能除内热,故主劳伤虚赢。益脾所以补中,除热所以益气,甘能益血,血热则瘀,瘀则闭,闭则寒热作矣,寒凉血,甘益血,热去则血和,和则瘀消而闭通,通则寒热自止也。小便不利,由于内热也,热解则便自利。淋者,血分虚热所致也,凉血益血,则淋自愈,而肠胃之客热自解,津液生而渴亦止矣。肝藏血而主筋,补血凉肝,则筋坚矣。血热则崩,凉血和血,则崩自愈矣。血热则妄行,溢出上窍为吐、为咯、为鼻衄、齿衄,凉血和血,则诸证自除。益脾补中,利小便,故亦治水肿黄疸,而兼理伤寒哕逆也。
藕节:为睡莲科植物莲Nelumbo nucifera G.的肥大根茎。性味:平、甘、涩。归经:胃、肝、肾。功效:止血,散瘀。治咳血,吐血,衄血,尿血,便血,血痢,血崩。凡肺痨咯血者,可与白及配伍,以敛肺止血。本品甘涩性平,即能收敛止血,又能散瘀血,具有止血不留瘀之特点,惟药力较缓,常作辅助止血药用。藕的节部。用于衄血、咳血、吐血、便血、尿血和妇女崩漏,以失血而有瘀血者最为适宜。单用,或配伍适当的药物。
侧柏叶:为柏科植物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 (L.)Franco 的干燥枝梢及叶。性味:苦、涩,寒。归肺、肝、脾经。功效:凉血止血,生发乌发。用于吐血衄血,咯血,便血,崩漏下血,血热脱发,须发早白。侧柏叶性寒味苦,能凉血止血,试验研究有一定的抗菌消炎的作用。
小蓟:为菊科刺儿菜属植物刺儿菜Cephalanoplos segetum (Bunge)Kitam.[Cirsium segetum Bunge]的干燥地上部分(带花全草),根状茎亦可入药。性味:甘、苦,凉。归心、肝经。功效:全草:凉血止血,祛瘀消肿。用于衄血,吐血,尿血,便血,崩漏下血,外伤出血,痈肿疮毒。根状茎:肝炎。《医学衷中参西录》:鲜小蓟根,性凉濡润,善入血分,最清血分之热,凡咳血、吐血、衄血、二便下血之因热者,服着莫不立愈。又善治肺病结核,无论何期,用之皆宜,即单用亦可奏效。并治一切疮疡肿疼,花柳毒淋,下血涩疼。盖其性不但能凉血止血,兼能活血解毒,是以有以上诸效也。其凉润之性,又善滋阴养血,治血虚发热。至女于血崩赤带,其因热者用之亦效。
芦根:为禾本科植物芦苇Phragmites communis Trin.的新鲜或干燥根茎。性味:甘,寒。归肺经、胃经。功能:清热生津,除烦,止呕,利尿。主治:用于热病烦渴、胃热呕吐、肺热咳嗽、肺痈吐脓、热淋涩痛。芦根一药,临床上主要用于下列二个方面,既能清肺热而祛痰排脓,又能清胃热而生津止呕。它虽属性寒,但味甘淡而力,用清肺胃,只能作为辅助的药品。不过,它有一优点,即性不滋腻,生津而不恋邪,凡温病热恋卫、气,或热病后如有伤津口渴的证候,都可应用。
生甘草:为豆科植物甘草 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胀果甘草 Glycyrrhiza Inflata Bat.或光果甘草Glycyrrhiza Glabra L.的干燥根及根茎。性味甘,平。归心、肺、脾、胃经。功效:补脾和胃,益气复脉。《日华子本草》:安魂定魄。补五劳七伤,一切虚损、惊悸、烦闷、健忘。通九窍,利百脉,益精养气,壮筋骨,解冷热。
本发明的方解是:方中北沙参养阴清肺、益胃生津,麦冬、天冬益胃生津、润肺养阴,五味子收敛固涩、益气生津,以上四味共为君药,结核杆菌最先侵袭人的肺部,而费又是娇脏,因此君药从身体的根本上进行润肺养阴、补肾宁心,并且还调理脾胃,增加患者的抵抗力,脾为后天之本,脾健则五脏有所养,身体自然康健。人中白清热解毒、祛瘀止血,百部润肺止咳,白芨收敛止血,胡黄连清湿热、除疳热,生地黄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生白术健脾益气、燥湿利水,生牡蛎平肝潜阳、软坚散结,以上七味共为臣药,增加君药润肺养阴、益胃生津的功效,同时还具有清热凉血,健脾益气,软坚散结的功效,用来消除痰核,以缓解结核病带来的咳嗽、咯血等并发症。青蒿清热除湿,鳖甲软坚散结,银柴胡清虚热、除疳热,地骨皮清肺降火,浮小麦凉血除蒸,生龙骨镇静安神、敛汗固精,白茅根凉血止血,藕节散瘀止血,侧柏叶、小蓟凉血止血,祛瘀消肿,芦根清热生津,以上几味共为佐药,辅佐君药臣药的同时也有清热除蒸,凉血止血的功效,增加患者的抵抗力,儒养患者五脏,从而达到对结核病防治兼顾的作用,生甘草引药归经、调和诸药,为使药。此方诸药合用,君臣协力,佐使共辅,具有润肺养阴、益胃生津、补肾宁心的功效,能够有效治疗结核病防治。
本发明药物原料用量是经发明人进行大量摸索总结得出的,各原料用量为在下述重量份范围都具有较好的疗效:北沙参10-20份、麦冬7-17份、天冬7-17份、五味子7-17份、人中白3-9份、百部7-17份、白芨5-15份、胡黄连7-17份、生地黄10-20份、生白术10-20份、生牡蛎15-25份、青蒿13-23份、鳖甲7-17份、银柴胡7-17份、地骨皮10-20份、浮小麦15-25份、生龙骨15-25份、白茅根10-20份、藕节7-17份、侧柏叶4-14份、小蓟5-15份、芦根13-23份、生甘草3-9份。
其中优选为:北沙参15份、麦冬12份、天冬12份、五味子12份、人中白6份、百部12份、白芨10份、胡黄连12份、生地黄15份、生白术15份、生牡蛎20份、青蒿18份、鳖甲12份、银柴胡12份、地骨皮15份、浮小麦20份、生龙骨20份、白茅根15份、藕节12份、侧柏叶9份、小蓟10份、芦根18份、生甘草6份。
本发明药物可以采用中药组合物的常规方法制备成任何常规内服制剂,如丸剂、散剂、片剂、口服液等。例如可以将这些原料药研成粉末混合均匀制成散剂冲服;可以用水煎,经过滤得滤液,加入防腐剂制成口服液;必要时也可以直接服用汤剂。
本发明优选的制备方法是颗粒剂,其制备方法如下:
步骤一:按照本发明重量配比,将五味子、浮小麦用纱布包成药包,放于水中浸泡约45分钟,过滤,备用;
步骤二:按本发明重量配比,称取人中白粉碎研磨至180目筛,备用;
步骤三:按本发明重量配比,称取生牡蛎、鳖甲、生龙骨适当粉碎,用纱布包好,放入砂锅中加步骤一中浸泡后剩余冷水,超过药面3~6厘米,用武火煎沸后,再用文火煎20~30分钟,过滤,得滤液,在剩余药渣中加入4厘米左右的水,然后加入北沙参、麦冬、天冬、百部、胡黄连、生地黄、生白术、银柴胡、地骨皮、白茅根、藕节、芦根放入砂锅中加步骤一中浸泡后剩余冷水,超过药面3~4里厘米,用武火煎沸后,再用文火煎20~30分钟,过滤,得滤液,在剩余药渣中加入3厘米左右的水,加入白芨、青蒿、侧柏叶、小蓟、生甘草以及步骤一中药包,煎煮30分钟,过滤,弃渣,备用;
步骤四:将步骤三中的两次滤液合并,趁热加入步骤二中的粉末,搅拌均匀,并将药液浓缩至80℃左右时,加入75%乙醇,放置沉淀,过滤,弃沉淀,滤液回收乙醇,在60℃环境下相对密度1.13~1.20的稠膏,干燥,粉碎成细粉,加入适量糖粉作为稀释剂,乙醇作为润湿剂以及微晶纤维素作为崩解剂,采用干法制粒,制成15g/袋,每袋含原料药5g的颗粒剂。
本发明药物具有润肺养阴、益胃生津、补肾宁心等功效,且防治兼顾,效果明显,价格低廉,使用方便,无毒副作用,该中药组合物采用的方式治疗可以减少西药对人体肝肾功能的损伤,减轻患者的病痛。据对临床180例患者观察统计,使用本发明药物一个疗程总有效率90%,两个疗程总有效率97.8%。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北沙参10份、麦冬7份、天冬7份、五味子7份、人中白3份、百部7份、白芨5份、胡黄连7份、生地黄10份、生白术10份、生牡蛎15份、青蒿13份、鳖甲7份、银柴胡7份、地骨皮10份、浮小麦15份、生龙骨15份、白茅根10份、藕节7份、侧柏叶4份、小蓟5份、芦根13份、生甘草3份。
实施例二、北沙参15份、麦冬12份、天冬12份、五味子12份、人中白6份、百部12份、白芨10份、胡黄连12份、生地黄15份、生白术15份、生牡蛎20份、青蒿18份、鳖甲12份、银柴胡12份、地骨皮15份、浮小麦20份、生龙骨20份、白茅根15份、藕节12份、侧柏叶9份、小蓟10份、芦根18份、生甘草6份。
实施例三、北沙参20份、麦冬17份、天冬17份、五味子17份、人中白9份、百部17份、白芨15份、胡黄连17份、生地黄20份、生白术20份、生牡蛎25份、青蒿23份、鳖甲17份、银柴胡17份、地骨皮20份、浮小麦25份、生龙骨25份、白茅根20份、藕节17份、侧柏叶14份、小蓟15份、芦根23份、生甘草9份。
下面是患者使用本发明药物的临床统计资料:
一、一般资料
2012年5月至2013年12月治疗结核病患者180例。其中男性118例,女性62例,男女比例1.9:1,最大年龄53岁,最小年龄19岁,患者年龄、性别、等各项基本资料基本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二、治疗方法
观察组按照本发明药物实施例二,以及优选的制备方法制成的颗粒剂,开水冲服,每天3次,每次一袋,10天为一个疗程。
三、疗效评定标准 
1、治愈:结核病的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各处显现的结核症状均完全消失,骨、关节、淋巴等处肿大消失,尿常规等检查正常。
2、好转:结核病的临床症状逐渐缓解,各处显现的结核症状得到控制。
3、未愈:结核病的防治没有任何效果。
四、治疗结果统计

根据统计结果显示,本发明中药在结核病防治上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能有效提高治疗的治愈率,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典型病例及疗效:
病例一、马某,女,41岁,患有淋巴结核一个月,有初期的表现,患者及时发现,来我处就诊,采用本发明案例二方法,患者服用一个疗程后,感觉症状明显减轻,继续使用两个疗程,患者去医院复查,淋巴处结核症状完全消失,痊愈。
病例二、王某,男,22岁,患者自述周围人群中有肺结核病人,患者最近出现发烧、咳嗽的现象,患者去医院检查,由于时间较短,并未发现结核杆菌感染,后患者来我处,寻找防治结核病的药物,采用本发明案例二方法,患者服用一个疗程后,感觉症状明显减轻,继续使用一个疗程,去医院复查,并未发现结核杆菌感染,痊愈。
病例三、任某,女,30岁,患者患有肺结核,在医院治疗效果不理想,后又服用利福平等药物,效果还是不明显,后经人介绍。来我处就诊,采用本发明案例二方法,患者服用一个疗程后,感觉症状明显减轻,咳嗽、发烧的症状基本消失,继续使用一个疗程,症状完全消失,工作生活均正常,去医院复查,各项检查正常,痊愈。

一种用于结核病防治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一种用于结核病防治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一种用于结核病防治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用于结核病防治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用于结核病防治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pdf(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结核病防治的中药组合物,它是由北沙参、麦冬、天冬、五味子、人中白、百部、白芨、胡黄连、生地黄、生白术、生牡蛎、青蒿、鳖甲、银柴胡、地骨皮、浮小麦、生龙骨、白茅根、藕节、侧柏叶、小蓟、芦根、生甘草按照一定的重量配比组成,具有润肺养阴、益胃生津、补肾宁心的功效,能够有效防治结核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医学或兽医学;卫生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