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桔饮料及其营养液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饮料及其营养液的制备方法,进行生物发酵、浸提等工艺,制作蜜桔饮料的方法,属于食品加工领域。
背景技术
蜜桔类属于芸香科的柑橘亚科,是亚热带水果,种类很多,有柑桔、橙桔、金桔、柚子等。蜜桔的果皮薄,果皮和果肉容易分开,果瓣之间也比较容易分开;它们产量高、风味浓,在水果中属于营养最全面,又容易保存和食用的一类。在全国都有分布,主产于江两、浙江、四川等地。橘子肉、皮、络、核、叶都是药,蜜桔类水果所含有地人体保健物质,目前已分离出30余种,其中主要有:类黄酮、单萜、香豆素、类胡萝卜素、类丙醇、吖啶酮、甘油糖脂质等。最新研究表明,蜜桔汁中的营养成分含量比其他水果如苹果、葡萄、菠萝和李等果汁高。苏轼有诗云:“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蜜桔营养分析:桔子营养价值很高,含有非常丰富的蛋白质、有机酸、维生素以及钙、磷、镁、钠等人体必需的元素,这是其他水果所难以比拟的。橘子不但营养价值高,而且还具有健胃、润肺、补血、清肠、利便等功效。1.桔子富含Vc与柠檬酸,前者具有美容作用,后者则具有消除疲劳的作用;2.桔子内侧薄皮含有膳食纤维及果胶,可以促进通便,并且可以降低胆固醇;3.桔皮苷可以加强毛细血管的韧性,降血压,扩张心脏的冠状动脉,故橘子是预防冠心病和动脉硬化的食品,研究证实,食用柑橘可以降低沉积在动脉血管中的胆固醇,有助于使动脉粥样硬化发生逆转;4.在鲜蜜桔汁中,有一种抗癌活性很强的物质“诺米灵”,它能使致癌化学物质分解,抑制和阻断癌细胞的生长,能使人体内除毒酶的活性成倍提高,阻止致癌物对细胞核的损伤,保护基因的完好。
蜜桔果实味甘酸、性凉,入肺、胃经,蜜桔含有170余种植物化合物和60余种黄酮类化合物,其中的大多数物质均是天然抗氧化剂。蜜桔具有很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是现在用来加工饮料和果酒的理想原料,用蜜桔为原料的饮料具有蜜桔的天然色泽,酸甜爽口,风味独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用生物酶解技术,提供一种蜜桔饮料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将蜜桔果肉中的营养成分充分的提取出来,保留了人体所必须的有益成分,该工艺使用方便,所制备的饮料香气浓郁,口感醇厚爽口,甜酸协调。
本发明技术解决方案是:提供一种蜜桔营养饮料的制备方法。所述的饮料是由蜜桔果汁、柠檬酸、低聚果糖、羧甲基纤维素钠、肌醇、牛磺酸、纯净水等原料依次为10~40、1~4、10~15、0.5~1、0.25~1.0、0.8~2、45~80重量百分比混合制备;其制备的方法为:包括如下步骤:
(1)将鲜蜜桔清洗、去皮;蜜桔一般达到90%左右成熟,用盐水浸泡水果5~10min,在用流动水洗涤;用手工去皮。
(2)将蜜桔果汁采用复合酶酶解后用超微膜过滤,进行澄清处理。
(3)调配果液,将蜜桔的原汁或浓缩汁加入一定量的柠檬酸、低聚果糖、羧甲基纤维素钠、肌醇、牛磺酸、纯净水等与果液混合后进行均质和脱气处理。
(4)杀菌,无菌灌装;调配后采用超高压动态杀菌法即得。
用本方法制备的蜜桔饮料,不仅保持了食用价值外,还因为通过酶解等生物方式,保护Vc和胡萝卜素减少氧化程度,以保证制品中功能因子含量和进入人体后的生理活性。运用古代养生理论和现代先进的营养科学理论进行科学配伍,改变高热量糖类配比,添加了益生菌因子和膳食纤维;营养均衡,色香味独特。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蜜桔果汁20份 柠檬酸1份 低聚果糖10份
羧甲基纤维素钠0.5份 肌醇0.75份 牛磺酸0.75份
纯净水等68份
其制备的方法为:
(1)将鲜蜜桔清洗、去皮;蜜桔一般达到90%左右成熟,用盐水浸泡水果2~3min,再用流动水洗涤;用手工去皮,注意去除白皮层和囊衣。
(2)将果肉用破碎机将其压碎,在常温下加入3.8mg的复合酶,pH值控制在1.5~2,进行酶解2h,使果胶分解成可溶性成分。再用压榨机取汁,将蜜桔果汁用超微膜过滤,进行澄清处理。要避免种籽破裂,给果汁带来苦味。
(3)调配果液,将蜜桔的原汁加入一定量的柠檬酸、低聚果糖、羧甲基纤维素钠、肌醇、牛磺酸、纯净水等与果液混合后,搅拌均匀,测定混合果汁可溶性的固形物含量,控制可溶性固形物14%,含酸为1%。
均质:是制作蜜桔汁的必需工艺,高压均质机中在压力100~200kg/平方厘米下均质,使果肉微粒均匀悬浮于果汁中。
脱气:用离心喷雾式或压力喷雾式对果汁脱氧,排除果汁中空气,避免果汁因氧化而变质。
(4)杀菌、无菌灌装;调配后采用超高压动态杀菌,在常温下以400MPa的压力处理15min,用无菌灌装即得。结果表明杀菌后的果汁其风味、化学组成成分均没有发生变化。
实施例二:
蜜桔果汁25份 柠檬酸1.5份 低聚果糖15份
羧甲基纤维素钠1份 肌醇0.5份 牛磺酸1份
纯净水等56份
制作方法同实施例一
本发明可用其他的不违背本发明的精神或主要特征的具体形式慨述。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本发明的上述实施方案都只能认为是对本发明的说明而不能限制本发明,权利要求书指出了本发明的范围,而上述的说明并未指出本发明的范围,因此,在与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相当的含义和范围内的然后改变,都应认为是包括在权利要求权利要求书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