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溶性大黄酸及其衍生物的胆碱盐、其制备方法及其在医药上的应用.pdf

上传人:bo****18 文档编号:5165108 上传时间:2018-12-21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660.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310704070.0

申请日:

2013.12.19

公开号:

CN103965062A

公开日:

2014.08.06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C07C 215/40申请公布日:20140806|||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C07C 215/40申请日:20131219|||公开

IPC分类号:

C07C215/40; C07C213/08; C07C66/02; C07C51/41; C07C69/16; C07C69/28; C07C67/08; A61K31/14; A61K31/222; A61P3/10; A61P13/12; A61P15/10; A61P15/00; A61P9/10; A61P25/00; A61P9/00

主分类号:

C07C215/40

申请人:

上海源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发明人:

张富尧; 陈谦益

地址:

201203 上海市浦东新区张江高科技园区蔡伦路399号

优先权:

2013.01.29 CN 201310033953.3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戈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14

代理人:

程伟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水溶性大黄酸及其衍生物的胆碱盐、其制备方法及其在医药上的应用。具体而言,本发明涉及一种如通式(I)所示的水溶性大黄酸及其衍生物的胆碱盐,以及它们在制备治疗糖尿病及其糖尿病并发症药物中的应用,其中通式(I)中的各取代基的定义与说明书中的定义相同。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如通式(I)所示的大黄酸及其衍生物的胆碱盐,

其中:R1和R2各自独立地为氢或C(O)R3,R3选自氢、取代或未取代的C1-10烷基。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如通式(I)所示的胆碱盐,其选自:


3.  一种如式(Ia)所示的胆碱盐,


4.  一种制备如通式(I)所示的大黄酸及其衍生物的胆碱盐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包括如式(II)所示的大黄酸及其衍生物与胆碱混合后得到如式(I)所示的胆碱盐的步骤,

其中,R1和R2各自独立地为氢或C(O)R3,R3选自氢、取代或未取代的C1-10烷基。

5.  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大黄酸及其衍生物的胆碱盐在制备治疗糖尿病及糖尿病并发症药物中的应用,优选所述糖尿病并发症选自糖尿病肾病、糖尿病心肌病、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糖尿病睾丸病、糖尿病性阳痿、糖尿病视网膜病或糖尿病神经病变。

6.  一种如式(IIb)所示的化合物,


7.  一种制备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如式(IIb)所示的化合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由大黄酸与己酸酐反应制得。

8.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如式(IIb)所示的化合物在制备治疗糖尿病及糖尿病并发症药物中的应用,优选所述糖尿病并发症选自糖尿病肾病、糖尿病心肌病、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糖尿病睾丸病、糖尿病性阳痿、糖尿病视网膜病或糖尿病神经病变。

9.  一种药物组合物,其含有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胆碱盐或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如式(IIb)所示的化合物,以及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

10.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在制备治疗糖尿病及糖尿病 并发症药物中的应用,优选所述糖尿病并发症选自糖尿病肾病、糖尿病心肌病、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糖尿病睾丸病、糖尿病性阳痿、糖尿病视网膜病或糖尿病神经病变。

说明书

说明书水溶性大黄酸及其衍生物的胆碱盐、其制备方法及其在医药上的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溶性大黄酸及其衍生物的胆碱盐、其制备方法及其在制备治疗糖尿病及其糖尿病并发症药物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大黄酸(IIc)是中药大黄中的主要活性物质之一,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肿瘤、保肝抗纤维化等药理作用,对治疗骨关节炎等疾病疗效显著。近年来研究表明,大黄酸可用于治疗糖尿病以及糖尿病并发症等疾病。

大黄酸为黄色无定形固体,不溶于水,仅微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由于大黄酸不溶于水,不能被胃肠道完全吸收,导致其生物利用度很低。另外,大黄酸还存在口服后在体内达峰时间过快,体内驻留时间过短,容易与肠壁粘附等药代动力学方面的缺陷。大黄酸的物理化学性质和药代动力学特性限制了大黄酸本身作为药物进行开发,所以有必要对大黄酸进行修饰,改变大黄酸的物化性质和药代动力学行为,使其持续长久的发挥药效功能。通过对大黄酸酚羟基乙酰化制得大黄酸的前药化合物1,8-双乙酰大黄酸(IIa),可以有效地改善大黄酸的物理化学性质和药代动力学行为。然而,双乙酰大黄酸(IIa)在水中的溶解度仍然很低,双乙酰大黄酸与金属离子形成盐是改善其水溶性问题的有效途径,例如,EP0243968披露了1,8-双乙酰大黄酸钾盐和钠盐的制备及其应用,但双乙酰大黄酸钾盐和钠盐为强碱弱酸盐,水溶液呈碱性,pH值较高,人体生理上难以接受,如降低pH值,则制剂稳 定性受到影响。因此,研究开发具有良好水溶性并能改善其生物利用度的大黄酸衍生物及其盐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涉及一种如通式(I)所示的水溶性大黄酸及其衍生物的胆碱盐,其改善了如式(II)所示的大黄酸及其衍生物在水中的溶解性,提高了大黄酸在体内的暴露量和生物利用度,从而可能提高大黄酸的疗效,

其中:R1和R2各自独立地为氢或C(O)R3,R3选自氢、取代或未取代的C1-10烷基。
在本发明的优选的具体实施方案中公开了具有如下的结构的水溶性大黄酸及其衍生物的胆碱盐,但本发明不仅限于以下结构:

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制备如通式(I)所示的大黄酸及其衍生物的胆碱盐的方法,

该方法包括如式(II)所示的大黄酸及其衍生物与胆碱混合后得到如式(I)所示的胆碱盐的步骤,

其中,R1和R2各自独立地为氢或C(O)R3,R3选自氢、取代或未取代的C1-10烷基。
本发明还公开了如式(IIb)所示的化合物,化合物(IIb)经大黄酸与己酸酐反应而制得,

本发明还公开了如通式(I)所示的大黄酸及其衍生物的胆碱盐以及化合物(IIb)在制备治疗糖尿病及糖尿病并发症药物中的应用,所述糖尿病并发症包括:糖尿病肾病、糖尿病心肌病、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糖尿病睾丸病、糖尿病性阳痿、糖尿病视网膜病和糖尿病神经病变。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药物组合物,其含有如通式(I)所示的大黄酸及其衍生物的胆碱盐或如式(IIb)所示的化合物,以及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
本发明还涉及上述药物组合物在制备治疗糖尿病及糖尿病并发症药物中的应用,优选所述糖尿病并发症选自糖尿病肾病、糖尿病心肌病、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糖尿病睾丸病、糖尿病性阳痿、糖尿病视网膜病或糖尿病神经病变。
除非有相反陈述,本发明中的术语具有下列的含义:
“烷基”指饱和的脂肪族烃基团,包括1至10个碳原子的直链和支链基团。优选含有1至6个碳原子的烷基。非限制性实例包括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异丁基、叔丁基、仲丁基、正戊基、1,1-二甲基丙基、1,2-二甲基丙基、2,2-二甲基丙基、1-乙基丙基、2-甲基丁基、3-甲基丁基、正己基、1-乙基-2-甲基丙基、1,1,2-三甲基丙基、 1,1-二甲基丁基、1,2-二甲基丁基、2,2-二甲基丁基、1,3-二甲基丁基、2-乙基丁基、2-甲基戊基、3-甲基戊基、4-甲基戊基、2,3-二甲基丁基、正庚基、2-甲基己基、3-甲基己基、4-甲基己基、5-甲基己基、2,3-二甲基戊基、2,4-二甲基戊基、2,2-二甲基戊基、3,3-二甲基戊基、2-乙基戊基、3-乙基戊基、正辛基、2,3-二甲基己基、2,4-二甲基己基、2,5-二甲基己基、2,2-二甲基己基、3,3-二甲基己基、4,4-二甲基己基、2-乙基己基、3-乙基己基、4-乙基己基、2-甲基-2-乙基戊基、2-甲基-3-乙基戊基、正壬基、2-甲基-2-乙基己基、2-甲基-3-乙基己基、2,2-二乙基戊基、正癸基、3,3-二乙基己基、2,2-二乙基己基,及其各种支链异构体等。优选的是含有1至6个碳原子的低级烷基,非限制性实例包括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异丁基、叔丁基、仲丁基、正戊基、1,1-二甲基丙基、1,2-二甲基丙基、2,2-二甲基丙基、1-乙基丙基、2-甲基丁基、3-甲基丁基、正己基、1-乙基-2-甲基丙基、1,1,2-三甲基丙基、1,1-二甲基丁基、1,2-二甲基丁基、2,2-二甲基丁基、1,3-二甲基丁基、2-乙基丁基、2-甲基戊基、3-甲基戊基、4-甲基戊基、2,3-二甲基丁基等。烷基可以是取代的或未取代的,当被取代时,取代基可以在任何可使用的连接点上取代,优选为一个或多个以下基团,独立地选自烷基、烯基、炔基、烷氧基、烷硫基、烷基氨基、卤素、巯基、羟基、硝基、氰基、环烷基、杂环烷基、芳基、杂芳基、环烷氧基、杂环烷氧基、环烷硫基、杂环烷硫基、氧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具体实施例详细地解释本发明,使得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全面地理解本专利,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并不以任何方式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1、大黄酸胆碱盐(Ic)的制备

在20℃下,向一个单口烧瓶中依次加入化合物IIc(4.2g,购自陕西绿清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和100mL异丙醇,在搅拌下滴加胆碱的异丙醇溶液直至固体全部溶解,然后加入乙醚,固体析出,过滤,固体用乙醚洗涤后,烘干,得4.9g黄色颗粒状固体Ic。收率:86%。
1H NMR(400MHz,CD3OD,ppm):δ7.55(s,1H),7.39(m,1H),7.25(m,2H),6.98(d,J=8.4Hz,1H),3.93(m,2H),3.38(t,J=4.8Hz,2H),3.07(s,6H).
实施例2、双乙酰基大黄酸胆碱盐
步骤1.双乙酰基大黄酸的制备

在20℃下,向一个单口烧瓶中依次加入化合物IIc(31g)和300mL乙酸酐,在搅拌下加入浓硫酸(5mL),体系缓慢升温到55℃,并在此温度下反应48小时,冷却至20℃,过滤,烘干,得黄色颗粒状固体39g。收率:91%。
1H NMR(400MHz,DMSO-d6,ppm):δ8.54(s,1H),8.13(d,J=7.6Hz,1H),8.02(s,1H),7.94(m,1H),7.64(d,J=8.0Hz,1H),2.40(s,6H).
步骤2.双乙酰基大黄酸胆碱盐的制备

在20℃下,向一个单口烧瓶中依次加入化合物IIa(790mg)及30mL异丙醇,在搅拌下滴加胆碱的异丙醇溶液,直至固体全部溶解,然后加入乙醚,固体析出,过滤,固体用乙醚洗涤,烘干,得750mg黄色颗粒状固体Ia。收率:74%。
1H NMR(400MHz,CD3OD,ppm):δ8.20(s,1H),7.76(d,J=7.6Hz,1H),7.64(s,1H),7.56(m,1H),7.23(d,J=8.0Hz,1H),3.91(m,2H), 3.37(t,J=4.8Hz,2H),3.06(s,6H),2.19(s,6H).
实施例3、双己酰基大黄酸胆碱盐的制备
步骤1.双己酰基大黄酸的制备

在20℃下,向一个单口烧瓶中依次加入化合物IIc(28.5g)及250mL己酸酐,在搅拌下加入浓硫酸(5mL),将体系缓慢升温到55℃,并在此温度下反应48小时,冷却至20℃,过滤,烘干,得黄34g色颗粒状固体IIb。收率:71%。
1H NMR(400MHz,DMSO-d6,ppm):δ8.55(s,1H),8.15(d,J=8.0Hz,1H),8.02(s,1H),7.95(m,1H),7.63(d,J=8.0Hz,1H),2.69(m,4H),1.72(m,4H),1.39(m,8H),0.92(t,J=6.8Hz,3H).
步骤2.双己酰基大黄酸胆碱盐的制备

在20℃下,向一个单口烧瓶中依次加入化合物IIb(4.8g)和100mL丙酮,在搅拌下滴加胆碱的异丙醇溶液,直至固体全部溶解,然后加入石油醚,固体析出,过滤,固体用石油醚洗涤,烘干,得4.4g黄色颗粒状固体Ib。收率:76%。
1H NMR(400MHz,CD3OD,ppm):δ8.75(s,1H),8.23(d,J=7.6Hz,1H),7.95(s,1H),7.87(m,1H),7.50(d,J=8.0Hz,1H),4.00(m,2H),3.48(t,J=4.8Hz,2H),3.33(s,6H),2.76(m,4H),1.84(m,4H),1.48(m,8H),1.00(t,J=6.4Hz,3H).
实施例4、大鼠药代动力学研究试验
1.研究目的
以大鼠为受试动物,研究大黄酸衍生物Ia、IIa、Ib和IIb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行为,评价其药动学特征。
2.试验方案
2.1试验药品
化合物Ia、IIa、Ib和IIb
2.2试验动物
SD大鼠,12只,雌雄各半,由西普尔-必凯实验动物有限公司提供,动物生产许可证号SCXK(沪)2008-0016。
2.3给药
SD大鼠,12只,雌雄各半;禁食一夜后分别灌胃给药,剂量为5.0mg/kg(以非盐形式计),给药体积为10mL/kg。
2.4样品采集
于给药前及给药后0.5、1.0、2.0、4.0、6.0、8.0、11.0和24.0h采血0.1mL,置于肝素化试管中,3500rpm离心10min分离血浆,于-20℃保存。
3.分析方法
建立分别测定大鼠血浆中的大黄酸、双乙酰大黄酸和双己酰大黄酸的LC/MS/MS法。运用该法测定大鼠分别灌胃给予化合物Ia、IIa、Ib和IIb后不同时刻血浆中的药物浓度。大黄酸分析方法的线性范围为2.00-2000ng/ml,定量下限为2.00ng/ml;双乙酰大黄酸分析方法的线性范围为5.00-2000ng/ml,定量下限为5.00ng/ml;双己酰大黄酸分析方法的线性范围为5.00-2000ng/ml,定量下限为5.00ng/ml;血浆样品经沉淀蛋白预处理后进行LC/MS/MS分析。
4.试验结果
采用建立的LC/MS/MS法分别测定了SD大鼠灌胃给予化合物Ia、IIa、Ib和IIb后不同时刻血浆中的代谢物大黄酸的药物浓度,大黄酸测定结果见表1。
表1.大鼠灌胃大黄酸衍生物后血浆中释放出大黄酸的药代动力学参数
化合物IIaIaIIbIbtmax(h)1.50±0.501.38±0.422.13±0.501.75±0.32Cmax(ng/ml)206±56297±3261.7±18.1248±23
AUC0-t(ng/ml*h)776±1341218±95259±601233±111AUC0-∞(ng/ml*h)788±1361255±100285±651281±120T1/2(h)1.47±0.241.72±0.132.49±0.281.83±0.50MRT0-∞(h)3.91±0.363.33±0.244.54±0.193.68±0.75
5.研究结论
双乙酰大黄酸胆碱盐(Ia)和双己酰大黄酸胆碱盐(Ib)在水中有很好的溶解度(>50mg/mL),且水溶液呈中性(pH~7.0)。
大黄酸衍生物制成胆碱盐后,代谢后的大黄酸在体内的暴露量显著增大,双乙酰大黄酸胆碱盐(Ia)的暴露量比双乙酰大黄酸(IIa)提高了57%,双己酰大黄酸胆碱盐(Ib)的暴露量比双己酰大黄酸(IIb)提高了近四倍。
由于已根据其特殊的实施方案描述了本发明,某些修饰和等价变化对于精通此领域的技术人员是显而易见的且包括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水溶性大黄酸及其衍生物的胆碱盐、其制备方法及其在医药上的应用.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水溶性大黄酸及其衍生物的胆碱盐、其制备方法及其在医药上的应用.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水溶性大黄酸及其衍生物的胆碱盐、其制备方法及其在医药上的应用.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水溶性大黄酸及其衍生物的胆碱盐、其制备方法及其在医药上的应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溶性大黄酸及其衍生物的胆碱盐、其制备方法及其在医药上的应用.pdf(1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3965062 A (43)申请公布日 2014.08.06 CN 103965062 A (21)申请号 201310704070.0 (22)申请日 2013.12.19 201310033953.3 2013.01.29 CN C07C 215/40(2006.01) C07C 213/08(2006.01) C07C 66/02(2006.01) C07C 51/41(2006.01) C07C 69/16(2006.01) C07C 69/28(2006.01) C07C 67/08(2006.01) A61K 31/14(2006.01) A61K 3。

2、1/222(2006.01) A61P 3/10(2006.01) A61P 13/12(2006.01) A61P 15/10(2006.01) A61P 15/00(2006.01) A61P 9/10(2006.01) A61P 25/00(2006.01) A61P 9/00(2006.01) (71)申请人 上海源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地址 201203 上海市浦东新区张江高科技园 区蔡伦路 399 号 (72)发明人 张富尧 陈谦益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戈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 公司 11314 代理人 程伟 (54) 发明名称 水溶性大黄酸及其衍生物的胆碱盐、 其制备 方法及其在。

3、医药上的应用 (57) 摘要 本发明涉及水溶性大黄酸及其衍生物的胆碱 盐、 其制备方法及其在医药上的应用。具体而言, 本发明涉及一种如通式 (I)所示的水溶性大黄 酸及其衍生物的胆碱盐, 以及它们在制备治疗糖 尿病及其糖尿病并发症药物中的应用, 其中通式 (I) 中的各取代基的定义与说明书中的定义相同。 (66)本国优先权数据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2 页 说明书 7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7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3965062 A CN 103965062 A 1/2 页 2 1. 一种如通式 (I) 。

4、所示的大黄酸及其衍生物的胆碱盐, 其中 : R1和 R2各自独立地为氢或 C(O)R3, R3选自氢、 取代或未取代的 C1-10烷基。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如通式 (I) 所示的胆碱盐, 其选自 : 3. 一种如式 (Ia) 所示的胆碱盐, 4. 一种制备如通式 (I) 所示的大黄酸及其衍生物的胆碱盐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包括如式 (II) 所示的大黄酸及其衍生物与胆碱混合后得到如式 (I) 所示 的胆碱盐的步骤, 其中, R1和 R2各自独立地为氢或 C(O)R3, R3选自氢、 取代或未取代的 C1-10烷基。 5. 如权利要求 1-3 中任一项所述的大黄酸及其衍生物的胆碱盐。

5、在制备治疗糖尿病及 糖尿病并发症药物中的应用, 优选所述糖尿病并发症选自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心肌病、 糖尿 病大血管病变、 糖尿病睾丸病、 糖尿病性阳痿、 糖尿病视网膜病或糖尿病神经病变。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965062 A 2 2/2 页 3 6. 一种如式 (IIb) 所示的化合物, 7. 一种制备如权利要求 6 所述的如式 (IIb) 所示的化合物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其由大 黄酸与己酸酐反应制得。 8. 如权利要求 6 所述的如式 (IIb) 所示的化合物在制备治疗糖尿病及糖尿病并发症药 物中的应用, 优选所述糖尿病并发症选自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心肌病、 糖尿病大血管病。

6、变、 糖尿病睾丸病、 糖尿病性阳痿、 糖尿病视网膜病或糖尿病神经病变。 9. 一种药物组合物, 其含有如权利要求 1-3 中任一项所述的胆碱盐或如权利要求 6 所 述的如式 (IIb) 所示的化合物, 以及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 10. 如权利要求 9 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在制备治疗糖尿病及糖尿病并发症药物中的应 用, 优选所述糖尿病并发症选自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心肌病、 糖尿病大血管病变、 糖尿病睾 丸病、 糖尿病性阳痿、 糖尿病视网膜病或糖尿病神经病变。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965062 A 3 1/7 页 4 水溶性大黄酸及其衍生物的胆碱盐、 其制备方法及其在医 药上的应用 技术领。

7、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水溶性大黄酸及其衍生物的胆碱盐、 其制备方法及其在制备治疗糖尿 病及其糖尿病并发症药物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0002 大黄酸 (IIc) 是中药大黄中的主要活性物质之一, 具有抗炎、 抗氧化、 抗肿瘤、 保肝 抗纤维化等药理作用, 对治疗骨关节炎等疾病疗效显著。 近年来研究表明, 大黄酸可用于治 疗糖尿病以及糖尿病并发症等疾病。 0003 0004 大黄酸为黄色无定形固体, 不溶于水, 仅微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由于大黄酸不 溶于水, 不能被胃肠道完全吸收, 导致其生物利用度很低。另外, 大黄酸还存在口服后在体 内达峰时间过快, 体内驻留时间过短, 容易与肠壁粘附等药代动。

8、力学方面的缺陷。大黄酸 的物理化学性质和药代动力学特性限制了大黄酸本身作为药物进行开发, 所以有必要对大 黄酸进行修饰, 改变大黄酸的物化性质和药代动力学行为, 使其持续长久的发挥药效功能。 通过对大黄酸酚羟基乙酰化制得大黄酸的前药化合物 1,8- 双乙酰大黄酸 (IIa) , 可以有 效地改善大黄酸的物理化学性质和药代动力学行为。然而, 双乙酰大黄酸 (IIa) 在水中的 溶解度仍然很低, 双乙酰大黄酸与金属离子形成盐是改善其水溶性问题的有效途径, 例如, EP0243968 披露了 1,8- 双乙酰大黄酸钾盐和钠盐的制备及其应用, 但双乙酰大黄酸钾盐和 钠盐为强碱弱酸盐, 水溶液呈碱性, 。

9、pH 值较高, 人体生理上难以接受, 如降低 pH 值, 则制剂 稳定性受到影响。因此, 研究开发具有良好水溶性并能改善其生物利用度的大黄酸衍生物 及其盐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涉及一种如通式 (I) 所示的水溶性大黄酸及其衍生物的胆碱盐, 其改善了 如式 (II) 所示的大黄酸及其衍生物在水中的溶解性, 提高了大黄酸在体内的暴露量和生物 利用度, 从而可能提高大黄酸的疗效, 0006 说 明 书 CN 103965062 A 4 2/7 页 5 0007 其中 : R1和 R2各自独立地为氢或 C(O)R3, R3选自氢、 取代或未取代的 C1-10烷基。 0008 在本发。

10、明的优选的具体实施方案中公开了具有如下的结构的水溶性大黄酸及其 衍生物的胆碱盐, 但本发明不仅限于以下结构 : 0009 0010 另一方面,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制备如通式 (I) 所示的大黄酸及其衍生物的胆碱盐 的方法, 0011 0012 该方法包括如式 (II) 所示的大黄酸及其衍生物与胆碱混合后得到如式 (I) 所示 的胆碱盐的步骤, 0013 0014 其中, R1和 R2各自独立地为氢或 C(O)R3, R3选自氢、 取代或未取代的 C1-10烷基。 0015 本发明还公开了如式 (IIb) 所示的化合物, 化合物 (IIb) 经大黄酸与己酸酐反应 而制得, 0016 说 明 书 C。

11、N 103965062 A 5 3/7 页 6 0017 本发明还公开了如通式 (I) 所示的大黄酸及其衍生物的胆碱盐以及化合物 (IIb) 在制备治疗糖尿病及糖尿病并发症药物中的应用, 所述糖尿病并发症包括 : 糖尿病肾病、 糖 尿病心肌病、 糖尿病大血管病变、 糖尿病睾丸病、 糖尿病性阳痿、 糖尿病视网膜病和糖尿病 神经病变。 0018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药物组合物, 其含有如通式 (I) 所示的大黄酸及其衍生物的 胆碱盐或如式 (IIb) 所示的化合物, 以及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 0019 本发明还涉及上述药物组合物在制备治疗糖尿病及糖尿病并发症药物中的应用, 优选所述糖尿病并发症选自糖。

12、尿病肾病、 糖尿病心肌病、 糖尿病大血管病变、 糖尿病睾丸 病、 糖尿病性阳痿、 糖尿病视网膜病或糖尿病神经病变。 0020 除非有相反陈述, 本发明中的术语具有下列的含义 : 0021 “烷基” 指饱和的脂肪族烃基团, 包括 1 至 10 个碳原子的直链和支链基团。优选 含有 1 至 6 个碳原子的烷基。非限制性实例包括甲基、 乙基、 正丙基、 异丙基、 正丁基、 异丁 基、 叔丁基、 仲丁基、 正戊基、 1,1- 二甲基丙基、 1,2- 二甲基丙基、 2,2- 二甲基丙基、 1- 乙基 丙基、 2-甲基丁基、 3-甲基丁基、 正己基、 1-乙基-2-甲基丙基、 1,1,2-三甲基丙基、 1。

13、,1-二 甲基丁基、 1,2- 二甲基丁基、 2,2- 二甲基丁基、 1,3- 二甲基丁基、 2- 乙基丁基、 2- 甲基戊 基、 3- 甲基戊基、 4- 甲基戊基、 2,3- 二甲基丁基、 正庚基、 2- 甲基己基、 3- 甲基己基、 4- 甲 基己基、 5- 甲基己基、 2,3- 二甲基戊基、 2,4- 二甲基戊基、 2,2- 二甲基戊基、 3,3- 二甲基戊 基、 2- 乙基戊基、 3- 乙基戊基、 正辛基、 2,3- 二甲基己基、 2,4- 二甲基己基、 2,5- 二甲基己 基、 2,2- 二甲基己基、 3,3- 二甲基己基、 4,4- 二甲基己基、 2- 乙基己基、 3- 乙基己基、。

14、 4- 乙 基己基、 2- 甲基 -2- 乙基戊基、 2- 甲基 -3- 乙基戊基、 正壬基、 2- 甲基 -2- 乙基己基、 2- 甲 基 -3- 乙基己基、 2,2- 二乙基戊基、 正癸基、 3,3- 二乙基己基、 2,2- 二乙基己基, 及其各种 支链异构体等。优选的是含有 1 至 6 个碳原子的低级烷基, 非限制性实例包括甲基、 乙基、 正丙基、 异丙基、 正丁基、 异丁基、 叔丁基、 仲丁基、 正戊基、 1,1- 二甲基丙基、 1,2- 二甲基丙 基、 2,2- 二甲基丙基、 1- 乙基丙基、 2- 甲基丁基、 3- 甲基丁基、 正己基、 1- 乙基 -2- 甲基丙 基、 1,1,2。

15、- 三甲基丙基、 1,1- 二甲基丁基、 1,2- 二甲基丁基、 2,2- 二甲基丁基、 1,3- 二甲基 丁基、 2- 乙基丁基、 2- 甲基戊基、 3- 甲基戊基、 4- 甲基戊基、 2,3- 二甲基丁基等。烷基可 以是取代的或未取代的, 当被取代时, 取代基可以在任何可使用的连接点上取代, 优选为一 个或多个以下基团, 独立地选自烷基、 烯基、 炔基、 烷氧基、 烷硫基、 烷基氨基、 卤素、 巯基、 羟 基、 硝基、 氰基、 环烷基、 杂环烷基、 芳基、 杂芳基、 环烷氧基、 杂环烷氧基、 环烷硫基、 杂环烷 硫基、 氧代。 具体实施方式 0022 以下将结合具体实施例详细地解释本发明,。

16、 使得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全面地理解本 说 明 书 CN 103965062 A 6 4/7 页 7 专利, 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并不以任何方式限定本发明。 0023 实施例 1、 大黄酸胆碱盐 (Ic) 的制备 0024 0025 在 20下, 向一个单口烧瓶中依次加入化合物 IIc (4.2g, 购自陕西绿清生物工程 有限公司) 和 100mL 异丙醇, 在搅拌下滴加胆碱的异丙醇溶液直至固体全部溶解, 然后加入 乙醚, 固体析出, 过滤, 固体用乙醚洗涤后, 烘干, 得 4.9g 黄色颗粒状固体 Ic。收率 : 86%。 0026 1H NMR(400MHz,CD 3OD,。

17、ppm):7.55(s,1H),7.39(m,1H),7.25(m,2H),6.98(d,J=8 .4Hz,1H),3.93(m,2H),3.38(t,J=4.8Hz,2H),3.07(s,6H). 0027 实施例 2、 双乙酰基大黄酸胆碱盐 0028 步骤 1. 双乙酰基大黄酸的制备 0029 0030 在 20下, 向一个单口烧瓶中依次加入化合物 IIc(31g) 和 300mL 乙酸酐, 在搅 拌下加入浓硫酸 (5mL) , 体系缓慢升温到 55, 并在此温度下反应 48 小时, 冷却至 20, 过 滤, 烘干, 得黄色颗粒状固体 39g。收率 : 91%。 0031 1H NMR(4。

18、00MHz,DMSO-d 6,ppm):8.54(s,1H),8.13(d,J=7.6Hz,1H),8.02(s,1H), 7.94(m,1H),7.64(d,J=8.0Hz,1H),2.40(s,6H). 0032 步骤 2. 双乙酰基大黄酸胆碱盐的制备 0033 0034 在 20下, 向一个单口烧瓶中依次加入化合物 IIa(790mg) 及 30mL 异丙醇, 在搅 拌下滴加胆碱的异丙醇溶液, 直至固体全部溶解, 然后加入乙醚, 固体析出, 过滤, 固体用乙 醚洗涤, 烘干, 得 750mg 黄色颗粒状固体 Ia。收率 : 74%。 0035 1H NMR(400MHz,CD 3OD,p。

19、pm):8.20(s,1H),7.76(d,J=7.6Hz,1H),7.64(s,1H),7. 说 明 书 CN 103965062 A 7 5/7 页 8 56(m,1H),7.23(d,J=8.0Hz,1H),3.91(m,2H),3.37(t,J=4.8Hz,2H),3.06(s,6H),2.19(s,6 H). 0036 实施例 3、 双己酰基大黄酸胆碱盐的制备 0037 步骤 1. 双己酰基大黄酸的制备 0038 0039 在 20下, 向一个单口烧瓶中依次加入化合物 IIc (28.5g) 及 250mL 己酸酐, 在搅 拌下加入浓硫酸 (5mL) , 将体系缓慢升温到 55, 并。

20、在此温度下反应 48 小时, 冷却至 20, 过滤, 烘干, 得黄 34g 色颗粒状固体 IIb。收率 : 71%。 0040 1H NMR(400MHz,DMSO-d 6,ppm):8.55(s,1H),8.15(d,J=8.0Hz,1H),8.02(s,1H) ,7.95(m,1H),7.63(d,J=8.0Hz,1H),2.69(m,4H),1.72(m,4H),1.39(m,8H),0.92(t,J=6.8H z,3H). 0041 步骤 2. 双己酰基大黄酸胆碱盐的制备 0042 0043 在 20下, 向一个单口烧瓶中依次加入化合物 IIb(4.8g) 和 100mL 丙酮, 在搅。

21、拌 下滴加胆碱的异丙醇溶液, 直至固体全部溶解, 然后加入石油醚, 固体析出, 过滤, 固体用石 油醚洗涤, 烘干, 得 4.4g 黄色颗粒状固体 Ib。收率 : 76%。 0044 1H NMR(400MHz,CD 3OD,ppm):8.75(s,1H),8.23(d,J=7.6Hz,1H),7.95(s,1H),7. 87(m,1H),7.50(d,J=8.0Hz,1H),4.00(m,2H),3.48(t,J=4.8Hz,2H),3.33(s,6H),2.76(m,4 H),1.84(m,4H),1.48(m,8H),1.00(t,J=6.4Hz,3H). 0045 实施例 4、 大鼠药。

22、代动力学研究试验 0046 1. 研究目的 0047 以大鼠为受试动物, 研究大黄酸衍生物 Ia、 IIa、 Ib 和 IIb 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 学行为, 评价其药动学特征。 0048 2. 试验方案 0049 2.1 试验药品 0050 化合物 Ia、 IIa、 Ib 和 IIb 0051 2.2 试验动物 说 明 书 CN 103965062 A 8 6/7 页 9 0052 SD 大鼠, 12 只, 雌雄各半, 由西普尔 - 必凯实验动物有限公司提供, 动物生产许可 证号 SCXK( 沪 )2008-0016。 0053 2.3 给药 0054 SD 大鼠, 12 只, 雌雄各半 ;。

23、 禁食一夜后分别灌胃给药, 剂量为 5.0mg/kg(以非盐形 式计) , 给药体积为 10mL/kg。 0055 2.4 样品采集 0056 于给药前及给药后 0.5、 1.0、 2.0、 4.0、 6.0、 8.0、 11.0 和 24.0h 采血 0.1mL, 置于肝 素化试管中, 3500rpm 离心 10min 分离血浆, 于 -20保存。 0057 3. 分析方法 0058 建立分别测定大鼠血浆中的大黄酸、 双乙酰大黄酸和双己酰大黄酸的 LC/MS/MS 法。运用该法测定大鼠分别灌胃给予化合物 Ia、 IIa、 Ib 和 IIb 后不同时刻血浆中的药物浓 度。 大黄酸分析方法的线性。

24、范围为2.00-2000ng/ml, 定量下限为2.00ng/ml ; 双乙酰大黄酸 分析方法的线性范围为 5.00-2000ng/ml, 定量下限为 5.00ng/ml ; 双己酰大黄酸分析方法 的线性范围为 5.00-2000ng/ml, 定量下限为 5.00ng/ml ; 血浆样品经沉淀蛋白预处理后进 行 LC/MS/MS 分析。 0059 4. 试验结果 0060 采用建立的 LC/MS/MS 法分别测定了 SD 大鼠灌胃给予化合物 Ia、 IIa、 Ib 和 IIb 后 不同时刻血浆中的代谢物大黄酸的药物浓度, 大黄酸测定结果见表 1。 0061 表 1. 大鼠灌胃大黄酸衍生物后血浆。

25、中释放出大黄酸的药代动力学参数 0062 化合物IIaIaIIbIb tmax(h)1.500.501.380.422.130.501.750.32 Cmax(ng/ml)206562973261.718.124823 AUC0-t(ng/ml*h)776134121895259601233111 AUC0- (ng/ml*h)7881361255100285651281120 T1/2(h)1.470.241.720.132.490.281.830.50 MRT0- (h)3.910.363.330.244.540.193.680.75 0063 0064 5. 研究结论 0065 双乙酰大。

26、黄酸胆碱盐 (Ia) 和双己酰大黄酸胆碱盐 (Ib) 在水中有很好的溶解度 (50mg/mL) , 且水溶液呈中性 (pH 7.0) 。 0066 大黄酸衍生物制成胆碱盐后, 代谢后的大黄酸在体内的暴露量显著增大, 双乙酰 大黄酸胆碱盐 (Ia) 的暴露量比双乙酰大黄酸 (IIa) 提高了 57%, 双己酰大黄酸胆碱盐 (Ib) 的暴露量比双己酰大黄酸 (IIb) 提高了近四倍。 0067 由于已根据其特殊的实施方案描述了本发明, 某些修饰和等价变化对于精通此领 说 明 书 CN 103965062 A 9 7/7 页 10 域的技术人员是显而易见的且包括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说 明 书 CN 103965062 A 10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化学;冶金 > 有机化学〔2〕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