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腊肠及其制备工艺.pdf

上传人:g**** 文档编号:5128967 上传时间:2018-12-18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312.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611008277.4

申请日:

2016.11.16

公开号:

CN106616475A

公开日:

2017.05.10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A23L 13/60申请日:20161116|||公开

IPC分类号:

A23L13/60(2016.01)I; A23L13/40(2016.01)I

主分类号:

A23L13/60

申请人:

深圳市合成号食品有限公司

发明人:

陈淦忠; 陈博

地址: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3区中粮地产集团中心17楼8、9、10室(办公场所)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深圳市精英专利事务所 44242

代理人:

冯筠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属于食品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腊肠及其制备工艺。克服了传统腊肠生产中由于时间长、缺乏不能标准化,产品质量不稳定,过度氧化有蛤败味的问题。使用的工业化生产方法,生产时间短,品质稳定,控制温度和时间设计进行烘干发酵,使得制作出来的腊肠具备传统工艺制作出来的美味,有具备保藏时间长的特点,更突出的是传统与科学的结合使得产品的合格率高,提高了产品质量,产品稳定性好;新技术生产的广式腊肠,腊香味浓郁,香气纯正,杜绝产生寄生虫或腐坏等的变质,不会出现过度氧化产生蛤败味;具有极大的市场前景和经济价值。

权利要求书

1.一种腊肠,其特征在于,所述腊肠由如下如下成分组成:100重量份的瘦肉、50重量份
的白肉、16.8-20重量份的调味料;
其中所述调味料中,酱油2-3重量份,精盐2.8-3重量份,白糖9-10重量份,白酒3-4重量
份。
2.一种腊肠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工艺步骤如下:
A、原料调配:取100重量份的瘦肉、50重量份的白肉、16.8-20重量份的调味料,所述调
味料中,酱油2-3重量份,精盐2.8-3重量份,白糖9-10重量份,白酒3-4重量份;将上述原料
充分搅拌得到混合肉;
B、灌肠:将步骤A)所得的混合肉进行灌肠,每隔70cm将肠衣端口打结,得到大段的肠
体,然后用碱水草将所述大段的肠体均分成四段,每段17.5cm,并在两端打结;
C、晾晒:腊肠灌制完毕,即将腊肠上的细麻绳穿入竹竿,每隔6厘米挂一根,挂好后搭在
挂架上放在露天晾晒,直至腊肠肠衣表皮无油腻、无水分。
D、第一次烘烤:将腊肠放入烤炉中进行第一次烘烤,然后将腊肠逐一倒过来张挂;
E、第二次烘烤:将步骤烘烤后的腊肠,进行第二次烘烤,烘烤时间为三天。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烘烤的温度为40-65℃,时间为4-5
小时。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E中,第一天烘烤的温度为51℃,第
二天烘烤的温度为45-46℃,第三天烘烤的温度为42℃。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次烘烤中,所述张挂步骤中,腊肠与
腊肠之间的距离间隔为5~6cm。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之前,还需要进行一次碎肉的步
骤,具体流程如下:取净肉,然后去掉净肉的筋膜,再将瘦肉、白肉分开;用温水洗去表面油
渍、杂物,然后将肉各切成小方块,再分别放入碎肉机绞碎,直到肉块被绞成能够通过灌肠
漏斗的管道颗粒状。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小方块的边长为0.1-1cm。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水的温度为50℃。

说明书

一种腊肠及其制备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食品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腊肠及其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腊肠俗称香肠,是指以肉类为原料,经切,绞成丁,配以辅料,灌入动物肠点衣经发
酵、成熟干制成的肉制品,是我国肉类制品中品种最多的一大类产品。广式腊肠以其外型美
观、腊香浓郁、醇香回甜、肠体油润等特点而享誉中外,是广东的特色传统肉制品。因此,广
东素有“秋风起,食腊味”之说,其独具特色的腊香味是使人们趋之若鹜的主要原因。随着国
际市场一体化,作为人们日常必需消费品的肉制品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具有民族特色的肉
制品具有国际竞争力。广式腊肠作为我国传统肉制品中的一大地方特色产品,腊肠具备风
味独特,色彩鲜丽,并有爽脆、香醇、咸味均匀、美味可口等特点,成为腊肠中的上品,具有广
阔的市场前景,在国内外享有声誉。

然而由于传统工艺传统广式腊肠生产中由于时间长、缺乏标准,产品质量不稳定,
过度氧化有蛤败味;而目前工业化生产中,由于生产时间短,品质稳定,但风味不足,多为个
体小作坊式,少数企业违禁添加有害成分,带来重大的食品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瓶颈,从而提出一种可工
业化成产的腊肠及其制备工艺。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腊肠,所述腊肠由如下如下成分组成:
100重量份的瘦肉、50重量份的白肉、16.8-20重量份的调味料;

其中所述调味料中,酱油2-3重量份,精盐2.8-3重量份,白糖9-10重量份,白酒3-4
重量份。

本发明还公开了所述腊肠的制备工艺,所述工艺步骤如下:

A、原料调配:取100重量份的瘦肉、50重量份的白肉、16.8-20重量份的调味料,所
述调味料中,酱油2-3重量份,精盐2.8-3重量份,白糖9-10重量份,白酒3-4重量份;将上述
原料充分搅拌得到混合肉;

B、灌肠:将步骤A)所得的混合肉进行灌肠,每隔70cm将肠衣端口打结,得到大段的
肠体,然后用碱水草将所述大段的肠体均分成四段,每段17.5cm,并在两端打结;

C、晾晒:腊肠灌制完毕,即将腊肠上的细麻绳穿入竹竿,每隔6厘米挂一根,挂好后
搭在挂架上放在露天晾晒,直至腊肠肠衣表皮无油腻、无水分。

D、第一次烘烤:将腊肠放入烤炉中进行第一次烘烤,然后将腊肠逐一倒过来张挂;

E、第二次烘烤:将步骤烘烤后的腊肠,进行第二次烘烤,烘烤时间为三天。

优选的,所述第一烘烤的温度为40-65℃,时间为4-5小时

优选的,所述步骤E中,第一天烘烤的温度为51℃,第二天烘烤的温度为45-46℃,
第三天烘烤的温度为42℃。

优选的,所述第一次烘烤中,所述张挂步骤中,腊肠与腊肠之间的距离间隔为5~
6cm,

优选的,所述步骤A之前,还需要进行一次碎肉的步骤,具体流程如下:取净肉,然
后去掉净肉的筋膜,再将瘦肉、白肉分开;用温水洗去表面油渍、杂物,然后将肉各切成小方
块,再分别放入碎肉机绞碎,直到肉块被绞成能够通过灌肠漏斗的管道颗粒状。

优选的,所述小方块的边长为0.1-1cm。

更为优选的,所述温水的温度为50℃。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克服了传统腊肠生产中由于
时间长、缺乏标准,产品质量不稳定,过度氧化有蛤败味的问题。使用的工业化生产方法,生
产时间短,品质稳定,控制温度和时间设计进行烘干发酵,使得制作出来的腊肠具备传统工
艺制作出来的美味,有具备保藏时间长的特点,更突出的是传统与科学的结合使得产品的
合格率高,提高了产品质量,产品稳定性好;新技术生产的广式腊肠,腊香味浓郁,香气纯
正,杜绝产生寄生虫或腐坏等的变质,不会出现过度氧化产生蛤败味;具有极大的市场前景
和经济价值。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腊肠,所述腊肠由如下如下成分组成:100重量份的
瘦肉、50重量份的白肉、18重量份的调味料;

其中所述调味料中,酱油3重量份,精盐2.8重量份,白糖9重量份,白酒3.2重量份。

本实施例还公开了所述腊肠的制备工艺,所述工艺步骤如下:

a、碎肉处理:一次碎肉的步骤,具体流程如下:取净肉,然后去掉净肉的筋膜,再将
瘦肉、白肉分开;用50℃的温水洗去表面油渍、杂物,然后将肉各切成边长为1cm的小方块,
再分别放入碎肉机绞碎,直到肉块被绞成能够通过灌肠漏斗的管道颗粒状。

A、原料调配:取100重量份的瘦肉、50重量份的白肉、18重量份的调味料;其中所述
调味料中,酱油3重量份,精盐2.8重量份,白糖9重量份,白酒3.2重量份;将上述原料充分搅
拌得到混合肉;

B、灌肠:将步骤A)所得的混合肉进行灌肠,每隔70cm将肠衣端口打结,得到大段的
肠体,然后用碱水草将所述大段的肠体均分成四段,每段17.5cm,并在两端打结;

C、晾晒:腊肠灌制完毕,即将腊肠上的细麻绳穿入竹竿,每隔6厘米挂一根,挂好后
搭在挂架上放在露天晾晒,直至腊肠肠衣表皮无油腻、无水分;

D、第一次烘烤:将腊肠放入烤炉中进行第一次烘烤,温度为40-65℃,时间为4-5小
时,然后将腊肠逐一倒过来张挂,腊肠与腊肠之间的距离间隔为5~6cm;

E、第二次烘烤:将步骤烘烤后的腊肠,进行第二次烘烤,烘烤时间为三天,第一天
烘烤的温度为51℃,第二天烘烤的温度为45-46℃,第三天烘烤的温度为42℃。

实施例2 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腊肠,所述腊肠由如下如下成分组成:一种腊肠,所
述腊肠由如下如下成分组成:100重量份的瘦肉、50重量份的白肉、16.8重量份的调味料;其
中所述调味料中,酱油2重量份,精盐2.8重量份,白糖9重量份,白酒3重量份。

本实施例还公开了所述腊肠的制备工艺,所述工艺步骤如下:

a、碎肉处理:一次碎肉的步骤,具体流程如下:取净肉,然后去掉净肉的筋膜,再将
瘦肉、白肉分开;用50℃的温水洗去表面油渍、杂物,然后将肉各切成边长为1cm的小方块,
再分别放入碎肉机绞碎,直到肉块被绞成能够通过灌肠漏斗的管道颗粒状。

A、原料调配:取100重量份的瘦肉、50重量份的白肉、100重量份的瘦肉、50重量份
的白肉、16.8重量份的调味料;其中所述调味料中,酱油2重量份,精盐2.8重量份,白糖9重
量份,白酒3重量份;将上述原料充分搅拌得到混合肉;

B、灌肠:将步骤A)所得的混合肉进行灌肠,每隔70cm将肠衣端口打结,得到大段的
肠体,然后用碱水草将所述大段的肠体均分成四段,每段17.5cm,并在两端打结;

C、晾晒:腊肠灌制完毕,即将腊肠上的细麻绳穿入竹竿,每隔6厘米挂一根,挂好后
搭在挂架上放在露天晾晒,直至腊肠肠衣表皮无油腻、无水分;

D、第一次烘烤:将腊肠放入烤炉中进行第一次烘烤,温度为40-65℃,时间为4-5小
时,然后将腊肠逐一倒过来张挂,腊肠与腊肠之间的距离间隔为5~6cm;

E、第二次烘烤:将步骤烘烤后的腊肠,进行第二次烘烤,烘烤时间为三天,第一天
烘烤的温度为51℃,第二天烘烤的温度为45-46℃,第三天烘烤的温度为42℃。

实施例3 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腊肠,所述腊肠由如下如下成分组成:100重量份的
瘦肉、50重量份的白肉、20重量份的调味料;

其中所述调味料中,酱油3重量份,精盐3重量份,白糖10重量份,白酒4重量份。

实施例还公开了所述腊肠的制备工艺,所述工艺步骤如下:

a、碎肉处理:一次碎肉的步骤,具体流程如下:取净肉,然后去掉净肉的筋膜,再将
瘦肉、白肉分开;用50℃的温水洗去表面油渍、杂物,然后将肉各切成边长为1cm的小方块,
再分别放入碎肉机绞碎,直到肉块被绞成能够通过灌肠漏斗的管道颗粒状。

A、原料调配:取100重量份的瘦肉、50重量份的白肉、20重量份的调味料;其中所述
调味料中,酱油3重量份,精盐3重量份,白糖10重量份,白酒4重量份;将上述原料充分搅拌
得到混合肉;

B、灌肠:将步骤A)所得的混合肉进行灌肠,每隔70cm将肠衣端口打结,得到大段的
肠体,然后用碱水草将所述大段的肠体均分成四段,每段17.5cm,并在两端打结;

C、晾晒:腊肠灌制完毕,即将腊肠上的细麻绳穿入竹竿,每隔6厘米挂一根,挂好后
搭在挂架上放在露天晾晒,直至腊肠肠衣表皮无油腻、无水分;

D、第一次烘烤:将腊肠放入烤炉中进行第一次烘烤,温度为40-65℃,时间为4-5小
时,然后将腊肠逐一倒过来张挂,腊肠与腊肠之间的距离间隔为5~6cm;

E、第二次烘烤:将步骤烘烤后的腊肠,进行第二次烘烤,烘烤时间为三天,第一天
烘烤的温度为51℃,第二天烘烤的温度为45-46℃,第三天烘烤的温度为42℃。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
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
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
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一种腊肠及其制备工艺.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一种腊肠及其制备工艺.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一种腊肠及其制备工艺.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腊肠及其制备工艺.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腊肠及其制备工艺.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属于食品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腊肠及其制备工艺。克服了传统腊肠生产中由于时间长、缺乏不能标准化,产品质量不稳定,过度氧化有蛤败味的问题。使用的工业化生产方法,生产时间短,品质稳定,控制温度和时间设计进行烘干发酵,使得制作出来的腊肠具备传统工艺制作出来的美味,有具备保藏时间长的特点,更突出的是传统与科学的结合使得产品的合格率高,提高了产品质量,产品稳定性好;新技术生产的广式腊肠,腊香味浓郁,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