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一种不用针线即可方便地在衣物上固定或分离的新型纽扣,这种纽扣亦可以做成各种装饰品。 纽扣和装饰品是人们常用的商品。市售的纽扣一般都要用针线固定在衣物上,这在洗涤时,不仅易损伤衣物和纽扣本身,而且还会加速机器的磨损,特别是外衣上的纽扣个头较大,洗涤和熨烫更感不便,往往经过多次洗涤,固定纽扣的棉线会慢慢松断,不知什么时候纽扣已经脱落。一般的装饰品常常用细别针固定在衣物上,虽然固定和分离比较方便,但可靠性差,稍遇拥挤就容易脱落,尖细的别针还容易划伤皮肤和衣物。
为了解决不用针线固定纽扣,中国专利申请CN85204825提出了一种“多用自固定纽扣”。该纽扣在其背面加装直径1mm,长8mm的紧固钉,在衣物背面再用三个小钢球产生自夹紧力夹紧。紧固钉加上三个小钢球会使纽扣显得又厚又重,这种结构不适宜制造多种规格的纽扣。国外有种装饰品也采用在其背面加装紧固钉,在衣物背面用小钢球或用钢丝夹紧的结构,这种装饰品与采用细别针的装饰品相比固定要可靠些,但仍然有比较厚和重,工艺也比较复杂的缺点。
本发明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实用的新型方便纽扣,它亦适宜于做成各种装饰品。它与已申请专利和已问世产品不同,不是将象钢球这样又厚又重的夹紧机构安排在衣物背面,而是在不增加纽扣厚度的前提下,将构件不多的锁紧机构巧妙地固定在纽扣或装饰品的背面。它具有外观漂亮、联结可靠等优点,而且构件少,易于批量生产。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它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固定针,在固定针上有带有凹槽的数个短针,短针上凹槽的直径或厚度小于短针的直径。另一部分是纽扣或装饰品主体,该主体背面固定有含有数个小孔的固定盖,固定盖里面装有锁紧片或金属丝,锁紧片或金属丝可以被搬到两个位置。在其中一个位置,锁紧片上的斜面或宽窄槽或者金属丝要将固定盖上的小孔遮盖住一部分,遮盖后的小孔余下缝隙小于固定针上短针地直径,等于或略大于短针上凹槽的直径或厚度。当锁紧片或金属丝在另一位置时,固定针上的小孔不被遮盖,固定针上的短针可以自由通过。
当固定针从衣物里面穿出,其上的短针插入固定盖上的小孔,搬动锁紧片或金属丝,利用锁紧片上的斜面或宽窄槽或者金属丝的弹力插入并卡住固定针上短针的凹槽,从而将本纽扣或装饰品的两部分固定在衣物上。按相反程序又可将其方便地取下。
这种实用的新型纽扣只需在其背面固定一个带固定盖的锁紧机构,和增加一个固定针就再也不需要针线固定了,既方便洗涤,又方便熨烫,这必将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大方便,因锁紧机构成批生产能做到比较价廉,因此新型纽扣的价格可以做到与普通纽扣相当。随着这种适宜做成装饰品纽扣的推广,将更加美化人们的生活,人们既可以每天更换不同花色的纽扣装饰服装,也可以几套衣服共用一两套纽扣,还可以代替针线装钉被盖,减轻家庭主妇的负担。
下面结合本发明的几个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一种具体结构的组装图。
图2是实施例2一种具体结构的组装图。
图3是实施例3一种具体结构的组装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4一种具体结构的组装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5一种具体结构的组装图。
图6是实施例6一种具体结构的组装图。
实施例1
参照图1.铆钉〔3〕将锁紧片〔1〕联结在固定盖〔6〕里面,锁紧片〔1〕能以铆钉〔3〕为中心旋转,并有两个极限位置。旋转到一个位置时,锁紧片〔1〕上的宽窄槽〔10〕其宽端与小孔〔2〕直径相等或稍大,并与小孔重合,固定针〔9〕上带凹槽的短针〔7〕可自由通过;当锁紧片〔1〕旋转到另一位置时,其上的宽窄槽〔10〕其窄端小于固定盖〔6〕上小孔〔2〕和短针〔7〕的直径,等于或稍大于短针〔7〕上凹槽的直径,铆好锁紧片的固定盖〔6〕被热合在纽扣或装饰品〔5〕的背面,组成纽扣或装饰品主体〔4〕。短针〔7〕上的凹槽其直径比短针直径小,短针〔7〕被固定在固定片〔8〕上,构成固定针〔9〕。固定片〔8〕可以采用塑料、金属或其他材料,使美观、耐用。使用时,固定针〔9〕从衣物里面穿出,短针〔7〕插入固定盖后面小孔〔2〕,旋转锁紧片〔1〕,利用其上宽窄槽〔10〕的窄端卡住短针〔7〕上的凹槽,从而将纽扣或装饰品主体〔4〕与固定针〔9〕联结在一起,纽扣或装饰品也就固定在衣物上,按相反程序即可方便地将其取下。
实施例2
参照图2。铆钉〔22〕将锁紧片〔21〕联结在固定盖〔28〕里面,锁紧片〔21〕以铆钉〔22〕为中心旋转并有两极限位置。当旋转到一个位置时,锁紧片〔21〕上的旋转斜面〔23〕不遮挡固定盖上的两小孔〔24〕,短针〔29〕可以自由通过;当旋到另一位置时,旋转斜面〔23〕将遮盖住小孔〔24〕的一部分。遮盖住的小孔余下缝隙小于短针〔29〕的直径,等于或略大于短针〔29〕上凹槽的直径。固定盖〔28〕被塑铸在纽扣或装饰品〔27〕背面,组成纽扣或装饰品主体〔25〕,主体〔25〕前面固定有用涤纶或其他材料制成的装饰物〔26〕,带有凹槽的两根短针〔29〕固定在固定片〔30〕上,构成固定针〔31〕。当固定针〔31〕从衣物里面穿出,短针〔29〕插入固定盖〔28〕背面小孔〔24〕,旋转锁紧片〔21〕,利用锁紧片〔21〕上能遮盖住小孔〔24〕一部分的旋转斜面〔23〕插入并卡住短针〔29〕上的凹槽,从而将固定针〔31〕固定,纽扣或装饰品也就固定在衣物上了。
按照相反程序可将纽扣或装饰品方便地从衣物上取下。
实施例3
参照图3。固定盖〔38〕自身被冲压拉伸出的铆钉〔33〕将锁紧片〔32〕联结。锁紧片〔32〕有两个极限位置,当旋转到一个位置时,固定盖〔38〕上的三个小孔〔35〕(亦可以有4~6个小孔)不被锁紧片〔32〕上的旋转斜面遮盖,旋转到另一位置时,固定盖〔38〕上的小孔〔35〕将被〔32〕上的旋转斜面遮盖一部分,遮盖后的小孔〔35〕余下缝隙小于短针〔39〕的直径,等于或稍大于短针〔39〕上凹槽的直径。固定盖〔38〕被铆合在纽扣或装饰品〔37〕背面,组成主体〔36〕,固定针〔41〕上有三根带有凹槽的短针〔39〕(亦可以有4~6根短针),当固定针〔41〕从衣物里穿出。短针〔39〕插入固定盖上小孔〔35〕,旋转锁紧片〔32〕,利用〔32〕上的旋转斜面插入短针〔39〕上的凹槽,从而将固定针〔41〕和主体〔36〕固定在一起,按相反程序即可方便地取下。
实施例4
参照图4。锁紧片〔42〕能在固定盖〔47〕里面滑动,并有两个极限位置,滑动到一端时,锁紧片〔42〕上的宽窄槽〔44〕其宽端与固定盖〔46〕上的小孔〔43〕直径相等或略大并与小孔重合,固定针〔50〕上带凹槽的短针〔48〕可自由通过。当锁紧片〔42〕滑动到另一端时,锁紧片〔42〕上的宽窄槽〔44〕其窄端小于小孔〔43〕和短针〔48〕的直径,等于或稍大于短针〔48〕上凹槽的直径。装好锁紧片〔42〕的固定盖被焊接在纽扣或装饰品〔46〕的背面,构成纽扣或装饰品主体〔45〕。当固定针〔50〕从衣物或被盖里面穿出,短针〔48〕插入固定盖〔47〕背面的小孔〔43〕,推动锁紧片〔42〕,利用其上宽窄槽〔44〕的窄端,卡住短针〔48〕上的凹槽,从而将固定针〔50〕和纽扣或装饰品主体〔45〕联结在一起,按相反程序即可方便地取下。
实施例5
参照图5。锁紧片〔51〕能在固定盖〔57〕里面滑动,并有两个极限位置,滑动到一端时,固定盖〔57〕上的小孔〔52〕不被锁紧片〔51〕上的水平斜面〔53〕遮盖,固定针〔60〕上带凹槽的短针〔58〕可自由通过。当锁紧片〔51〕滑动到另一端时,锁紧片〔51〕上的水平斜面〔53〕将遮盖住小孔〔52〕的一部分,遮盖后的小孔缝隙小于短针〔58〕的直径,等于或略大于短针〔58〕上凹槽的厚度。装好锁紧片〔51〕的固定盖〔57〕被固定在纽扣或装饰品〔56〕的背面,构成主体〔54〕。主体〔54〕前面固定有软性材料,使适宜于用来装钉被盖等。固定针〔60〕由软固定片〔59〕和两短针〔58〕组成,两短针〔58〕沿固定片〔59〕中心相对开有凹槽,固定片〔59〕可用软性材料制成。当固定针从被盖或衣物里面穿出,短针〔58〕插入固定盖〔57〕背面小孔〔52〕,推动锁紧片〔51〕,利用其上的水平斜面〔53〕插入并卡住短针〔58〕上的凹槽,从而将固定片〔60〕和主体〔54〕联结在一起,达到固定被盖或衣物的目的,按相反程序可方便地取下。
实施例6
参照图6。弹性金属丝〔61〕安装在固定盖〔65〕里面,固定盖〔65〕上有小孔〔62〕。平时,金属丝〔61〕弹力压向小孔〔62〕中心将小孔关闭。当同时向里按动金属丝端头〔66〕,可以使金属丝向外使小孔〔62〕打开。安装好金属丝〔61〕的固定盖〔65〕被固定在纽扣或装饰品〔64〕背面,组成纽扣或装饰品主体〔63〕。固定针〔69〕的结构与实施例1中的固定针〔9〕同。当按动金属丝端头〔66〕,让固定针〔69〕上的短针〔67〕插入主体〔63〕背面小孔〔62〕,松开端头〔66〕,即可使固定针〔69〕与主体〔63〕联结在一起。按相反程序即可将其取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