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齿植入物系统和用于植入和构造植入物系统的方法.pdf

上传人:xia****o6 文档编号:5016730 上传时间:2018-12-06 格式:PDF 页数:17 大小:950.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580037011.6

申请日:

2005.08.30

公开号:

CN101048113A

公开日:

2007.10.03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A61C8/00(2006.01)

主分类号:

A61C8/00

申请人:

牙科显象有限责任公司;

发明人:

A·肖恩伯格

地址:

瑞士奥夫特林根

优先权:

2004.08.31 EP 04405542.4

专利代理机构: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代理人:

曹若;赵辛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牙齿植入物系统具有一个牙齿植入体(1)和一个构造部件(2)。该植入体(1)具有以有利的方式旋转对称的冠植入体区(1.2),它具有圆柱体形状或陡斜的锥台形状并且具有一个骨结合的外壳面。所述构造部件(2)具有一个向尖端延伸的外壳区(2.1),它盖形地并且以有利的方式以可自由选择的旋转位置扣在冠植入体区(1.2)上,由此顶靠在植入体外壳面上。由此使外壳区(2.1)的顶靠在冠植入体区(1.2)外壳面上的边缘线(2.3)与上述外壳面形成生理重要的微缝隙。该植入体(1)最好用于透粘膜愈合而植入。在愈合后使构造部件(2)(其边缘线(2.3)对应于例如围绕植入体的自然骨骼表面的曲线)置于冠植入体区(1.2)上,其中选择外壳区的轴向长度和构造部件相对于植入体的旋转位置,使微缝隙围绕植入体以生物宽度(D)在自然骨骼表面上。不通过植入体(1)预给定微缝隙的轴向位置和走向,而是在植入体(1)愈合以后调整它们。由此可以无需对植入精度高要求地避免了用于调整骨骼表面与微缝隙之间的生物宽度(D)的骨骼萎缩。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牙齿植入物系统,具有牙齿植入体(1)和至少一个构造部件(2),其中该构造部件可以固定在植入体(1)的冠端面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植入体(1)具有冠植入体区(1.2),它由圆柱体或陡斜的锥台构成并且具有骨结合的外壳面,所述构造部件(2)具有尖端外壳区(2.1)并且使构造部件(2)与冠植入体区(1.2)相互适配,使外壳区(2.1)盖形地置于冠植入体区(1.2)之上,其中外壳区(2.1)的边缘线(2.3)顶靠在冠植入体区(1.2)的外壳面上并且与这个外壳面共同形成微缝隙。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入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冠植入体区(1.2)无台阶地连接在尖端植入体区(1.1)上。

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植入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冠植入体区(1.2)具有相对于植入体轴线旋转对称的形状,由此可以选择构造部件(2)相对于植入体(1)的旋转位置。

4.  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植入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边缘线(2.3)是花边形的。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植入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边缘线(2.3)基本对应于围绕门齿、犬齿或侧齿的自然骨骼表面的曲线(7)。

6.  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植入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冠植入体区(1.2)是管形的并且包围轴向凹下(1.4),所述构造部件(2)具有可以插进轴向凹下(1.4)里面的凸出部(2.4)并且该构造部件(2)可以在轴向凹下(1.4)处固定在植入体(1)上。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植入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向凹下(1.4)具有相对于植入体轴线旋转对称的空心圆柱体或内锥体的形状。

8.  如权利要求6或7中任一项所述的植入物系统,其特征在于,在冠植入体区(1.2)外壳面上和在外壳区(2.1)的内表面上和/或在冠植入体区(1.2)的轴向凹下(1.4)的内表面上和在凸出部(2.4)的外表面上具有用于使构造部件(2)相对于植入体(1)的旋转位置固定的机构。

9.  如权利要求6或7中任一项所述的植入物系统,其特征在于,在冠植入体区(1.2)的端面(1.3)上和在构造部件(2)的相应部位上具有用于使构造部件(2)相对于植入体(1)的旋转位置固定的机构。

10.  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植入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固定旋转位置的机构是多个相同的、均匀分布的、轴向或径向延伸的、相互嵌接的槽和脊。

11.  如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植入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构造部件(2)是用于进一步构造的居中结构或者完全假牙的超结构。

12.  如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植入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植入体(1)具有螺旋式的尖端植入体区(1.1)。

13.  牙齿植入体,其特征在于冠植入体区(1.2)和用于固定构造部件的冠端面(1.3),冠植入体区基本无台阶地连接在尖端植入体区(1.1)上并且是圆柱形的或者具有陡斜锥台的形状并且具有骨结合的外壳面。

14.  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牙齿植入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冠植入体区(1.2)相对于植入体轴线是旋转对称的。

15.  如权利要求13或14中任一项所述的牙齿植入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冠端面具有轴向凹下(1.4)。

16.  如权利要求13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牙齿植入体,其特征在于,在冠植入体区的外壳面上和/或在轴向凹下(1.4)的内表面上和/或在冠端面(1.3)上具有使置于冠植入体区(1.2)上的构造部件或插进轴向凹下中的构造部件的旋转位置固定的机构。

17.  如权利要求13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结构组件,其特征在于,用于固定旋转位置的机构是轴向或径向延伸的槽或脊。

18.  用于植入和构造如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牙齿植入物系统的方法,具有下面的步骤:
(a)使植入体(1)植入在齿槽的骨骼组织(4)里面,使冠植入体区(1.2)由骨骼组织(4)并经过软组织(5)突出来;
(b)在植入体(1)愈合以后加工或选择并且必要时处理构造部件(2),使其边缘线(2.3)对应于围绕植入体(1)的骨骼表面(7)的自然曲线或所期望的曲线并且以生物宽度(D)定位在上述曲线上,
(c)使构造部件(2)在冠植入体区(1.2)在旋转位置方面上定位,在该位置边缘线(2.3)对准骨骼表面(7)的上述曲线,
(d)使构造部件(2)固定在冠植入体区(1.2)上。

19.  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工或选择并且必要时处理构造部件(2)的步骤是可以偏角定位在植入的植入体(1)上的构造部件(2)。

20.  如权利要求18或1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为了在上述曲线上以生物宽度(D)设定边缘线(2.3)在冠植入体区(1.2)与构造部件(2)之间定位至少一个间隔环(10)或者缩短冠植入体区(1.2)的轴向长度。

21.  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的成套用具,该成套用具具有多个分别具有相同冠植入体区(1.2)的植入体和多个具有适配于冠植入体区(1.2)的外壳区(2.1)的构造部件(2),其中外壳区具有不同的轴向长度和/或不同走向的边缘线(2.3)。

22.  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成套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构造部件(2)具有不同的偏角。

23.  如权利要求21或22所述的成套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构造部件(2)边缘线(2.3)基本与围绕自然门齿、围绕犬齿或围绕侧齿的自然骨骼表面一样地延伸。

24.  如权利要求21至23中任一项所述的成套用具,其特征在于,该成套用具为了调整围绕冠植入体区(1.2)的边缘线(2.3)的位置具有间隔环(10)。

25.  如权利要求21至24中任一项所述的成套用具,其特征在于,该成套用具具有附加的构造部件(20),它们没有外壳区并且它们可以以与具有外壳区(2.1)的构造部件(2)相同的方式固定在冠植入体区(1.2)上。

说明书

说明书牙齿植入物系统和用于植入和构造植入物系统的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疗技术领域并且涉及如第一独立权利要求前序部分所述的牙齿植入物系统。该牙齿植入物系统具有一个牙齿植入体和至少一个构造部件,其中植入体主要形成人造牙的牙根区而构造部件至少形成连接在牙根区上的牙冠区部分。本发明还涉及如相应的独立权利要求前序部分所述的方法和成套用具,其中该方法用于植入和构造植入物系统而成套用具适用于执行该方法。
在牙科市场上提供不同的植入物系统。它们例如以螺栓体为基础,在螺栓体上直接或通过中间体(连接体)间接地构造人造牙冠。为了固定牙冠或中间体使螺栓体具有例如一个从冠端面轴向延伸的内螺纹,在其中为了构造旋进一个相应的咬合螺栓。
螺栓体例如在相应的制成的位置植入到齿槽骨骼里面并且为了所谓的覆盖治疗通过软组织覆盖。在治疗后去除植入体上的软组织并且构造植入体,其中围绕构造的植入体圆周延伸的植入体冠端面与构造部件(连接体或牙冠)之间的分隔线、所谓的微缝隙(micro gap)基本在自然骨骼表面处。
已知的植入物系统具有微缝隙,它通过植入体的冠端面或凸台给定并且在大多数情况下在垂直于植入体轴线的平面中延伸。已经证实,微缝隙是牙齿植入体的一个生理重要的特征,因为在以植入体为基础的人造牙齿的自然负荷下骨骼组织发展(再生或生长),使微缝隙如同自然牙釉/骨质界面一样以平均2至3mm(生物宽度,biologicalwidth)在骨骼表面上。当微缝隙直接在植入后在骨骼表面附近或者甚至位于骨骼组织里面时,骨骼后退。当微缝隙更远地离开骨骼表面时,骨骼组织向着植入体的冠端生长,如果存在相应的的条件及植入体具有适合于骨骼生长的表面。当微缝隙在植入体上位于垂直于植入体轴线取向的平面上时,骨骼组织这样调整,使骨骼表面环绕植入体基本同样在一个平面里延伸,其中骨骼表面的平面相对于微缝隙的平面以生物宽度相对于植入体的尖端移动。
在自然牙齿上牙釉/骨质界面和骨骼表面的走向不是平面的而是花边形的,即,它们在牙齿之间离冠更远并且在舌/口腔方面它们位于更远的尖端。在使用具有所谓的相应靠近骨骼表面的“平面”微缝隙的植入物系统时通过骨骼再生失去这个花边形,当两个或多于两个植入体直接并排时,特别显示出这种现象。
为了避免上述的不期望的平面微缝隙作用,最近也已知植入物系统,它们给定一个花边形微缝隙。在文献US-2004/0033470A1中例如描述了这种植入物系统(Wohrle et al.)。例如由钛制成的植入体具有一个螺栓体,它配有螺纹和需要骨结合(Ossenointegration)的表面,并且配有连接在螺栓体冠端部上的凸缘,它具有一个冠端面。在此冠端面不是平面的,而是适配于自然颚腔的形状地具有一个波浪形状,即一个花边形的、给定微缝隙的外棱边。还建议一个靠近冠端面的具有一个大致对应于生物宽度的宽度的外壳面部位,作为抛光面(非骨结合作用的)并且也同样花边形地形成围绕植入体延伸的在骨结合的表面(牙根)与抛光表面(凸缘部位)之间基本平行于端面外棱边的边界线。在这个植入体上通过内螺纹和相应的螺栓装配一个连接体,其面对植入体的端面适配于植入体的冠端面,即同样波浪形地构成。
按照US-2004/0033470在植入体与构造部件之间的微缝隙不在一个垂直于植入体轴线的平面中延伸而是通过其花边形状明显更好地适配于骨腔的自然形状。如果可以这样植入植入体,使花边形微缝隙以生物宽度在自然骨骼表面上,可以彻底防止骨骼萎缩。这一点不仅对于植入体的稳定性是期望的而且由于美观的原因也是期望的。但是如果植入体是螺旋形的并且要通过旋入在骨骼组织中锚定,如同在US-2004/0033470中所描述的那样,则上述防止骨骼萎缩只能通过一个必需具有几乎不能实现的精确度的植入实现。植入体不仅必需关于在骨骼中的深度或者相对于骨骼表面非常准确的定位,而且关于旋转位置准确定位,即,使微缝隙不仅以生物宽度在骨骼表面上,而且也使微缝隙的花边形准确地对准自然骨骼表面的相应形状。为此需要使锚定深度非常准确地与螺纹升角相协调,这不仅是难以实现的,而且尤其在使用具有相对较大升程的螺纹时也可能是重要的限制。
在所有上面简述的植入物系统中微缝隙的轴向定位和形状唯一地通过植入体确定。如果植入体植入并且是愈合的并且微缝隙相对于骨骼表面的轴向定位和形状不是准确地以生物宽度移动,则可能不再防止大多不期望的骨骼表面变化。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已知的植入物系统的缺陷并且提供牙齿的植入物系统,通过它能够使微缝隙的轴向位置和必要时其形状以通过已知的植入物系统不可能实现的精度和简单性适配于齿槽的骨骼的自然水平和其围绕植入体的形状或者适配于其它条件。
这个目的通过在权利要求中限定的牙齿植入物系统得以实现。
按照本发明的植入物系统的基本思想是,使微缝隙在植入体上轴向的位置及使这个微缝隙的形状不由植入体确定而是由构造部件确定,它在植入后并且以有利的方式也在愈合后装配在植入体上。根据植入的植入体相对于骨骼表面的深度并根据现有的或所期望的围绕植入的植入体的骨骼表面选择这个构造部件和/或相应地处理,使微缝隙准确地以生物宽度设在现有的或所期望的骨骼表面上。这意味着,所述微缝隙可以在轴向位置和形状方面准确地适配于骨骼条件并且尽管如此也比已知植入物系统的情况对植入精度提出更少的要求。
按照本发明的植入物系统与已知的植入物系统一样也具有一个牙齿植入体和至少一个构造部件。该植入体具有一个尖端植入体区和一个冠植入体区。该冠植入体区例如基本无台阶地连接在尖端植入体区上并且具有圆柱体形状或陡斜的、在冠方向上收缩的锥台,锥台具有例如约4至8mm的轴向长度。该冠植入体区的锥台或圆柱体以有利的方式相对于植入体轴线具有高度旋转对称性。不仅尖端的而且冠植入体区都具有一个骨结合的外壳面。该植入体以有利的方式为透粘膜(transmukosale)愈合设计尺寸和植入,即,其用于固定至少一个构造部件的冠端面在植入以后位于骨骼和软组织以外。
按照本发明的植入物系统的至少一个构造部件是盖形的并且扣在冠植入体区上。当盖形构造部件放置在冠植入体区上时,构造部件的向尖端延伸的外壳区至少部分地包围冠植入体区,其中这个外壳区的边缘与冠植入体区的外壳面一起形成微缝隙。在此外壳区的轴向长度确定微缝隙在植入体上的轴向位置,该外壳区边缘的曲线确定微缝隙的形状,它例如是花边形的。在按照现有技术的植入物系统上植入体的冠端面或端面凸肩也总是确定微缝隙的轴向位置和形状,而按照本发明的植入物系统的微缝隙在很大程度上与这个端面无关并且可以在冠植入体区的外壳面上在愈合后关于轴向位置并且也以有利的方式关于形状以宽的范围自由选择地调整。为此例如将一个相应预加工的构造部件以所期望的轴向长度的外壳区和必要时所期望形状的外壳区边缘放置在冠植入体区上。如果边缘是花边形的,重要的是,冠植入体区具有上述旋转对称性,由此也以宽的范围调整构造部件相对于植入体的旋转位置。
所述盖形构造部件例如由套形中间体(居中结构)构成,在其上通过粘骨粉或口腔螺栓或销子对于假牙的超结构构造至少另一构造部件。但是该盖形构造部件本身也可以是这个超结构。
以有利的方式构成植入体的冠端面,代替如上所述的盖形构造部件也可以使一个从植入体端面只在冠方向延伸的构造部件装配在其上,尤其是当微缝隙不要比植入体端面更靠近尖端时候。
尖端植入体区和盖形构造部件冠状地由居中结构或者假牙的超结构构成不是本发明的内容。对于按照本发明的植入物系统的这个部分请参阅牙科技术的常用方法。
借助于下面的附图详细描述按照本发明的牙齿植入物系统的实施例。附图中:
图1A至1C示出按照本发明的植入物系统和其植入和构造的第一非常简单的实施例,
图2A至2C以轴向截面图(图2A)和冠植入体区和安置在其上的盖形构造部件的横截面图(图2B和2C)示出按照本发明植入物系统的优选实施例,
图3示出按照图2A至2C的具有构造部件的植入体,它只冠状从植入体端面延伸,
图4至6示出按照本发明的植入物系统或植入体的另一示例的实施例的轴向截面图,
图7至10示出用于按照本发明的植入物系统的植入体的另两个示例实施例的冠部位(图7和9:纵向截面图;图8和10:俯视图)。
图1A至1C以按照本发明的植入物系统的一个非常简单构成的示例示出其主要特征和其植入和构造。如上所述并且如图1A所示,按照本发明的植入物系统具有一个牙齿植入体1和盖形构造部件2,其中植入体1具有一个尖端部位1.1和一个具有冠端面1.3的冠部位1.2并且构造部件2具有一个尖端延伸的外壳区2.1和一个端面部位2.2。冠植入体区1.2例如无台阶地连接在尖端植入体区1.1上并且在所示情况下具有基本上圆柱形的形状,该形状与尖端植入体区1.1一样具有骨结合表面。使构造部件2的外壳区2.1适配于冠植入体区1.2,使当构造部件2扣在冠植入体区1.2上时,构造部件2的外壳区2.1紧密地(以牙科技术中通常的约50μm或更小的公差)顶靠在冠植入体区1.2的外壳面上。构造部件2的端面区域2.2通过适合的手段(例如咬合螺栓3)固定在植入体1的冠端面1.3上。
很显然,在外壳区2.1与冠植入体区外壳面之间沿着边缘线2.3延伸的微缝隙的轴向定位取决于外壳区2.1的轴向长度。微缝隙的形状取决于这个边缘线2.3的走向并且这个形状的旋转位置取决于植入体1与构造部件2的相对旋转位置。这个相对旋转位置对于非平面的边缘线2.3形状、即当这个边缘线例如如图所示花边形延伸的时候,以有利的方式可以尽可能地自由选择,即,冠植入体区以有利的方式具有高度旋转对称性,植入体轴线对于冠植入体区1.2也形成一个尽可能高次的(hochzhlig)旋转轴线,使得这个部位通过以一个尽可能小的角度的旋转用本身覆盖。以有利的方式使旋转对称性高于8次(acht-zhig)(旋转角直到覆盖<45°)。如果冠植入体区1.2如图1所示圆柱形地构成并且构造部件2的外壳区2.1形成一个相应的空心圆柱体,则能够实现植入体1与构造部件2的任意多的相对旋转位置。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必需使牙结构上的扭转力仅仅通过固定机构(螺栓3)传递到植入体上,这可能是不利的。因此有意义的是(见更下面),在植入体1与构造部件2之间具有旋转对称的部件,用于固定在植入体与构造部件之间一次性选择的相对旋转位置。
所述植入体1由对于牙齿植入体通常使用的材料制成,最好由钛或由钛合金制成并且其外壳面以公知的方式满足骨结合的要求。尖端植入体区1.1同样以公知的方式为锚接在骨骼组织里面而设计,最好使其由螺栓、例如由自切割螺栓构成。盖形的构造部件2由用于人造牙结构常见的材料制成,例如由金、高含金量合金、锆石或钛、陶瓷金属复合物或可烧尽的塑料制成。为了使构造部件2固定在植入体1的冠端面1.3上使植入体1和构造部件2具有例如轴向孔,它至少在植入体中配有内螺纹,并且构造部件2通过咬合螺栓3固定在冠植入体区1.2。
图1B示出图1A的植入体1的植入状态(轴向截面图)。该螺栓形的、尖端植入体区1.1锚定在骨骼组织4里面,冠植入体区1.2穿过软组织5并且对于愈合状态例如通过愈合螺栓6覆盖。在此自然的骨骼表面例如花边形地围绕植入体1延伸,如同在这里通过线7表示的那样。
在通过图1B所示的愈合状态以后去掉愈合螺栓6并且将构造部件2放置在冠植入体区1.2上并且通过咬合螺栓3固定,如图1C所示的那样。通过选择具有相应轴向外壳长度的构造部件2和边缘线形状并且通过在放置时选择构造部件2的相应旋转位置以及必要时通过事先处理边缘线2.3可以使在冠植入体区1.2的外壳面与构造部件2的外壳区2.1之间沿着边缘线2.3延伸的微缝隙例如准确地以生物宽度D(通常2至3mm)在自然骨骼表面(线7)上设定,由此可以尽可能避免骨骼再生。通过相应更深地调整微缝隙或边缘线2.3也可以使骨围绕植入体1萎缩到所期望的线7。
所述构造部件2冠部必要时由居中结构(Mesiostruktur)构成,即,用于放置另一构造部件、例如牙冠8。为此该构造部件2例如具有作为固定机构构成的冠区,在其上例如通过粘骨粉或口腔螺栓或销子固定牙冠8。也可以使用咬合螺栓3作为其它构造部件的固定机构,即例如在其头部配有内螺纹。但是构造部件2的冠区也可以直接由完全的超结构(Suprastruktur)构成,它例如通过咬合横向螺栓直接固定在植入体1上。
图2A至2C以冠植入体区1.2和放置在其上的盖形构造部件2的轴向截面图(图2A)和横截面图(图2B和2C)示出按照本发明的植入物系统的优选实施例。相同的部件以与上述附图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冠植入体区1.2在所示情况下是管形的,即配有轴向凹下2.4并且构造部件2的端部区2.2通过尖端延伸的同样管形的凸出部2.4适配于凹下2.4,使得凸出部2.4可以定位在凹下1.4里面并且使构造部件2通过咬合螺栓3固定在凹下1.4的底部上。
具有构造部件2进入的轴向凹下1.4的冠植入体区1.2的优点是,通过植入体1与构造部件2相互嵌接的部位承受径向作用于植入物系统上的力分量并由此不作用于咬合螺栓3上。咬合螺栓只需为承受拉力而设计,由此与已知的咬合螺栓相比可以更小尤其是更细,由此也可以使植入体与已知的植入体相比减小。沉入的咬合螺栓3的另一优点是,对于结构相对于植入体轴线可能所需的角度(轴线修正)可以处理冠植入体区1.2,而不会由此损伤咬合螺栓3。
图2A还示出构造部件2的边缘线2.3的两个示例实施例。外壳区2.1可以向尖端延伸地构成并且形成直线形边缘线或者外壳区可以钝角地终结,由此使边缘线形成一个台阶。
图2B和2C示出用于在将构造部件2放置在冠植入体区1.2上时选择植入体1与构造部件2相对旋转位置固定的机构。按照图2B它们是在构造部件2的凸出部2.4的基本圆柱形成形的外表面上的和在管形构成的冠植入体区1.2的轴向凹下1.4的内表面上的轴向延伸的相互嵌接的槽和相应的脊。为了满足所需的高度旋转对称性所有槽和脊是相同的并且均匀分布并且为了尽可能自由选择旋转位置具有尽可能多的槽和脊。按照图2C相互嵌接的槽和脊设置在构造部件2的外壳区2.1中的空心空间的基本圆柱形内表面上和冠植入体区的同样基本圆柱形的外壳面上。也可以设想这些实施例,其中不仅在内部而且在外部在管形冠植入体区1.2上和在构造部件2的相应表面上都具有槽和脊。
如同例如在图2A至2C中所示的那样,对于按照本发明的植入物系统的植入体1和构造部件2以有利的方式以不同的尺寸预加工,即,使植入体1具有10,12,14和16mm的长度和相同的冠植入体区。为此预加工适配于标准的冠植入体区的构造部件。它们在外壳区上具有例如平面的、必要时以后要被处理的边缘线,具有不同的轴向长度和不同的角度例如0°,10°或20°。它们也可以具有包括一个曲线的边缘线,该曲线适配于围绕门齿、犬齿和侧齿的骨骼曲线。植入适合的植入体并且借助于在愈合后加工的模型选择构造部件并且确定其最有利的相对于植入体的旋转位置。借助于模型也确定,如何处理预加工的构造部件的边缘线,并且必要时确定如何处理用于角度校正的冠植入体区。当然也能够在各种情况下借助于模型专门加工构造部件2。
图3示出,按照本发明的植入物系统的植入体1也可以与只冠状地从植入体端面延伸的构造部件20组合,构造部件与盖形构造部件2不同,没有外壳区。在这种情况下微缝隙如同对于已知的植入体一样通过植入体的端面的外棱边21确定并且例如在一个平面中延伸。但是按照图3的变型方案使按照本发明的植入物系统有另一灵活性,因为可以在完成愈合后决定,是要使用一个盖形的构造部件还是只冠状延伸的构造部件20,是否要使微缝隙从植入体端面向尖端移动。
图4示出另一方法,通过它以预加工的植入体1和预加工的构造部件3的组合(它们基本如结合图2A至2C在更上面所述的那样构成)可以调整构造部件2的边缘线2.3在冠植入体区1.2外壳面上的轴向位置。为此可以在轴向凹下1.4的底部上和/或在冠植入体端面上加入间隔环10并且必要时使用相应更长的咬合螺栓3。
为了使微缝隙在尖端方向上移动必要时可以在植入的植入体上使冠植入体区1.2通过相应的处理(修整)缩短。
图5示出按照本发明的植入物系统的另一示例实施例,它也具有一个植入体1和一个盖形构成的构造部件2。与上述实施例不同该冠植入体区1.2不是圆柱形地构成而是由向着冠端面收缩的锥台(例如圆锥台)构成,在锥台上以上述方式盖形地扣上构造部件2的外壳区2.1。该锥台以有利的方式陡斜地(在外壳面与植入体轴线平行线之间的角度小)并且在各种情况下都没有平面支承台阶地直接连接在尖端植入体区1.1上。在这里也可以自由选择植入体1与构造部件2或花边形边缘线2.3的相对旋转位置并且必要时通过轴向相互嵌接的槽和脊固定并且必要时可以通过相应地处理外壳区2.1使边缘线2.3适配于自然的或所期望的状况。
图6示出用于按照本发明的植入物系统的植入体1的另一实施例,它基本与按照图2A至2C或3的植入体相同地构成。与上述附图的植入体不同,在所示情况下不仅与图5所示那样由陡斜的锥台构成冠植入体区1.2,而且使轴向凹下1.4也由内锥构成。构成冠植入体区1.2的锥台斜度通过锥壳面与植入体轴线平行线之间的角度α确定。这个角度α应该有利地不大于10°,尤其是不大于6°。通过相应的角度β定义的内锥(轴向凹下1.4)的斜度可以与冠植入体区的斜度相同或者更少陡斜。
图7至10示出在按照本发明的植入物系统中使用的牙齿植入体的冠植入体区1.2的另两个实施例。图7和9示出冠植入体区1.2的轴向截面图,图8和10示出冠端面1.3的俯视图。
按照图7至10的实施例与其它上述实施例的不同是固定机构(例如相互嵌接的槽和脊),借助于它们固定植入体与构造部件之间的相对旋转位置。它们不设置在植入体和构造部件的外壳面上,而是端面1.3上。所述植入体在其冠端面1.3上没有轴向凹下,而是仅仅具有用于点划线所示的咬合螺栓3的螺纹孔。
按照图7和8将固定机构设置在冠植入体区1.2端面1.3的外部部位,其中端面的这个部位由锥台的外壳面构成。当然相应的构造部件(未示出)的端面区也对应相应地构成。锥形端面1.3的优点是,它使通过加工缩短冠植入体区更简单。按照图9和10的固定机构在冠植入体区的整个、例如平面构成的端面1.3上延伸。
所有在图7至10中所示的槽和脊径向相对于冠植入体区轴线延伸。

牙齿植入物系统和用于植入和构造植入物系统的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牙齿植入物系统和用于植入和构造植入物系统的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牙齿植入物系统和用于植入和构造植入物系统的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牙齿植入物系统和用于植入和构造植入物系统的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牙齿植入物系统和用于植入和构造植入物系统的方法.pdf(1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牙齿植入物系统具有一个牙齿植入体(1)和一个构造部件(2)。该植入体(1)具有以有利的方式旋转对称的冠植入体区(1.2),它具有圆柱体形状或陡斜的锥台形状并且具有一个骨结合的外壳面。所述构造部件(2)具有一个向尖端延伸的外壳区(2.1),它盖形地并且以有利的方式以可自由选择的旋转位置扣在冠植入体区(1.2)上,由此顶靠在植入体外壳面上。由此使外壳区(2.1)的顶靠在冠植入体区(1.2)外壳面上的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医学或兽医学;卫生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