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浮游动物培养装置.pdf

上传人:00****42 文档编号:5014493 上传时间:2018-12-06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337.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810014749.6

申请日:

2008.03.11

公开号:

CN101243781A

公开日:

2008.08.20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IPC(主分类):A01K 63/00申请日:20080311授权公告日:20110831终止日期:20120311|||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A01K63/00; A01K63/04

主分类号:

A01K63/00

申请人:

青岛理工大学

发明人:

李 捷; 李洛娜; 张 乐; 梁彦娟

地址:

266033山东省青岛市四方区抚顺路11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青岛联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代理人:

杨秉利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浮游动物培养装置,包括位于上方且两端开口的培养部,及位于所述培养部下方且两端开口的冲洗部;所述培养部下端开口和冲洗部上端开口通过阀门选择连通,培养部和冲洗部构成整体的筒体。本发明由于将所述培养箱(培养部)和所述水质调节箱(冲洗部)整合一个筒状的整体的上部和下部,其之间通过阀门连通;因此使得整个装置体积相对减小并且能够搬移。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浮游动物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上方且两端开口的培养部,及位于所述培养部下方且两端开口的冲洗部;所述培养部下端开口和冲洗部上端开口通过阀门选择连通,培养部和冲洗部构成整体的筒体。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浮游动物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部和冲洗部的下端均呈漏斗状,并在漏斗的末端开口。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浮游动物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部上端开口的下方设有过滤培养生物以防止被水流带出培养装置的过滤网。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浮游动物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部的上端开口与所述过滤网之间的侧壁上设有出水管口;所述冲洗部的侧壁设置进水口。

5、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浮游动物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部的上端开口下方的侧壁设置出水口;所述冲洗部的侧壁设置进水口。

6、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浮游动物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将所述浮游动物培养装置稳定于支撑面上的支撑架,该支撑架一端接触支撑面,另一端连接筒体。

7、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浮游动物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将所述浮游动物培养装置稳定于支撑面上的支撑架,该支撑架一端接触支撑面,另一端连接筒体。

8、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浮游动物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冲洗部侧壁的进水口设置于其漏斗状下端的上部。

9、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浮游动物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部和冲洗部均为透明材质,且所述筒体的总高度至少1.5米。

10、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浮游动物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部和冲洗部均为透明材质,且所述筒体的总高度至少1.5米。

说明书

说明书一种浮游动物培养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浮游动物培养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桡足类浮游动物培养装置包括两个大部分:一部分是位于上方的培养箱,另一部分是位于下方的水质调节箱;并且,两个箱之间通过带阀门的管路连接。但是,由于所述培养箱和所述水质调节箱体积都较大并且一旦安装完毕就被固定于地面上,不能够根据需要进行位置搬移,灵活性差;同时,由于所述培养箱和所述水质调节箱是分体式结构,较为笨重,也不容易进行运输。
另外,由于所述培养箱和水质调节箱都采用不透明的材质进行制造,因此,不能够对其内部的运动进行观察。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一体式的浮游动物培养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难以实现搬移的缺陷。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浮游动物培养装置,包括位于上方且两端开口的培养部,及位于所述培养部下方且两端开口的冲洗部;所述培养部下端开口和冲洗部上端开口通过阀门选择连通,培养部和冲洗部构成整体的筒体。
其中,所述培养部和冲洗部的下端均呈漏斗状,并在漏斗的末端开口。
其中,所述培养部上端开口的下方设有过滤培养生物以防止被水流带出培养装置的过滤网。
另外,所述培养部的上端开口与所述过滤网之间的侧壁上设有出水管口;所述冲洗部的侧壁设置进水口。
其中,所述培养部的上端开口下方的侧壁设置出水口;所述冲洗部的侧壁设置进水口。
优选的,还包括将所述浮游动物培养装置稳定于支撑面上的支撑架,该支撑架一端接触支撑面,另一端连接筒体。
具体的,所述冲洗部侧壁的进水口设置于其漏斗状下端的上部。
优选的,所述培养部和冲洗部均为透明材质,且所述筒体的总高度至少1.5米。
本发明由于将所述培养箱(培养部)和所述水质调节箱(冲洗部)整合一个筒状的整体的上部和下部,其之间通过阀门连通;因此使得整个装置体积相对减小并且能够搬移,所述支架的存在可以方便进行安放而避免现有技术中一次性固定于地面上的做法。另外,由于所述筒体的高度大于等于1.5米且透明,因而可以方便的进行桡足类垂直移动观察(垂直移动是桡足类昼夜活动一个重要特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浮游动物培养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正视图;
图2是图1所示实施例省略支架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实施例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阐述。
同时参考图1和图2,图1图示了本发明一种浮游动物培养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正视图;图2图示了图1所示实施例省略支架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包括位于上部的培养部1及位于下部的冲洗部2,所述培养部1和冲洗部2共同构成了一个整体的筒体;其中,培养部1和冲洗部2均是两端开口,并且二者的下端均呈漏斗状,培养部1的下端漏斗状开口13通过转动阀门3与冲洗部2的上端开口选择性连通;所述冲洗部2的漏斗状下端的开口如图中22所示;所述转动阀门3由工作人员手动转动以进行关闭或打开;
所述培养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培养部1顶端的出水管口11;所述出水管口11包括四个(由于视图角度,图中仅表现出三个),正交设置于所述培养部1的上端;另外,同样位于所述培养部1的上端的还有设置于所述出水管口11下方的筛绢12,所述筛绢12用于防止水流经出水管口11流动时养殖的浮游动物被带出培养装置;所述筛绢12搁置于固定于培养部1的筒内壁的环状承载盘14之上,所述筛绢12与环状承载盘14之间可以采用较粘或焊接固定,所述环状承载盘14与培养部1的筒内壁之间采用焊接或一体制造成型;另外,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筛绢12仅放置于所述环状承载盘14之上,并且在筛绢12之上再放置一个质量较重的圆环以将筛绢12限制于环状承载盘14之上,以免被水流冲走,这样做的好处是方便更换筛绢。
所述冲洗部2的漏斗状部分的上方设置进水管口21,所述漏斗状结构的下端开口22同时既作为出水口也作为进水口使用。
另外,所述浮游动物培养装置还包括用于固定安置的支架4,该支架4的一端通过螺丝固定于固定套5、6上,所述固定套5、6则紧紧的固定于所述筒体上;所述支架4的另一端则接触支撑面(一般为地面),以支撑整个装置。所述固定套5和6可以通过焊接固定于所述筒体上,或者也可以是一体制作成型。
参考图3,图示了图1所示培养装置的俯视图。如图所示,明确的展示了四个出水管口11,筛绢12,支架4、固定套5及环状承载盘14。
为了更有助于理解本发明,下面简要说明本发明的工作过程:
关闭侧壁进水口21,海水从底部进水口22进入冲洗部2,转动阀门3打开进水孔13,海水从13处进入培养部1,最后从顶端四个出水管口11排出。系统运转模式完全由人工控制,在系统静止期从培养部1上部投放饵料,同时可收集卵并对系统进行冲洗。具体方法是:转动阀门3关闭进水孔13,打开22放出筒体内海水。分别从21和22进水对装置进行冲洗,当从进水管口21进水时,此时22管口开放,管壁上的附着的杂质从下部管口22排出;当从管口22进水时,进水管口21关闭,此时管口22兼作进水和出水管口,管壁上的附着的杂质从下部管口22排出。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所述的筛绢仅起到过滤网的作用,在实际使用还可以用其他网孔大小合适的过滤装置替代,但从作用及效果上均等同于筛绢,仍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所述筒体采用透明材料制造,例如有机玻璃、硬质树脂等,以方便从外部观察筒内的状况。另外,所述的出水管口11的个数并不限于四个,其根据需要可以自由设置,可以为1个、2个、3个、5个等。
另一方面,本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培养部的顶端与冲洗部底端进水口22之间的距离(也就是整个筒体的高度)大于等于1.5米,优选的可以取2米;这种高度的限定有助于方便的观察桡足类的垂直移动,因为垂直移动是桡足类昼夜活动一个重要特性。
以上所述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一种浮游动物培养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一种浮游动物培养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一种浮游动物培养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浮游动物培养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浮游动物培养装置.pdf(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浮游动物培养装置,包括位于上方且两端开口的培养部,及位于所述培养部下方且两端开口的冲洗部;所述培养部下端开口和冲洗部上端开口通过阀门选择连通,培养部和冲洗部构成整体的筒体。本发明由于将所述培养箱(培养部)和所述水质调节箱(冲洗部)整合一个筒状的整体的上部和下部,其之间通过阀门连通;因此使得整个装置体积相对减小并且能够搬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农业;林业;畜牧业;狩猎;诱捕;捕鱼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