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药灌肠剂及其制备方法.pdf

上传人:e1 文档编号:5012615 上传时间:2018-12-06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374.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710115764.5

申请日:

2007.12.19

公开号:

CN101204450A

公开日:

2008.06.25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A61K 9/00公开日:20080625|||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A61K36/752; A61K47/32; A61K47/34; A61K47/36; A61K47/38; A61P1/00

主分类号:

A61K36/752

申请人:

济南康众医药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发明人:

李诗标; 刘元水; 周长征; 牛凤菊; 刘 琳; 许竹梅

地址:

250014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千佛山东路81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肠麻痹,预防和治疗肠黏连及肠梗阻的中药灌肠剂及其制备方法,由厚朴、大黄、枳实、防腐剂、增粘剂按一定重量配比,经水提取,滤过,浓缩,制得。本发明起效快,疗效显著,使用方便。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治疗肠麻痹,预防肠黏连和治疗肠梗阻的中药灌肠剂,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重量配比的中药、防腐剂和增粘剂:厚朴200-320份、大黄80-160份、枳实100-220份、防腐剂0.5-8份、增粘剂20-50份。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治疗肠麻痹,预防肠黏连和治疗肠梗阻的中药灌肠剂,其特征在于重量配比优选范围是:厚朴220-300份,大黄100-140份,枳实130-180份,防腐剂2-7份,增粘剂25-40份。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治疗肠麻痹,预防肠黏连和治疗肠梗阻的中药灌肠剂,其特征在于重量配比最佳范围是:厚朴240份,大黄120份,枳实150份,防腐剂6份,增粘剂30份。

4.  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或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治疗肠麻痹,预防肠黏连和治疗肠梗阻的中药灌肠剂,其特征在于通过如下方法制备:
(a)将所述重量配比的厚朴、大黄和枳实加水煎煮两次,合并两次煎液,滤过,浓缩滤液成清膏;
(b)取助悬剂与适量的水制成胶浆;
(c)将所得清膏与胶浆混匀,加入防腐剂,加适量水混匀。

5.  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或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治疗肠麻痹,预防肠黏连和治疗肠梗阻的中药灌肠剂,其特征在于防腐剂包括尼泊金类、苯甲酸、苯甲酸钠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

6.  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或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治疗肠麻痹,预防肠黏连和治疗肠梗阻的中药灌肠剂,其特征在于所用增粘剂包括甲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钠、羟丙基纤维素、羟丙甲纤维素、羟乙基纤维素、卡波姆、聚维酮、黄原胶中的一种。

说明书

说明书一种中药灌肠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药品及制备方法,特别涉及一种治疗肠麻痹,预防肠黏连和治疗肠梗阻灌肠剂的药物及制备方法,属医药领域。
背景技术
长期以来,肠麻痹、肠黏连、肠梗阻是常见急腹症和腹部外科手术后多发症,发病率高,死亡率高,严重危害病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腹部手术后约94%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腹内粘连。在引起肠梗阻的因素中,由于腹内粘连导致的占40%左右。病人腹胀、腹痛、恶心、呕吐、大便不通、不排气,十分痛苦,临床上治疗方法多采用禁食、滴注抗生素、药液灌肠、灌胃,给病人造成痛苦和用药十分不便,影响治疗效果,或采用针灸、中药外敷治疗,但疗程长,治疗效果差。
腹部手术、肠麻痹,细菌感染、组织缺血等导致的炎性反应是粘连形成最常见的因素。目前已知肠蠕动恢复后,局部的血运得到明显改善,腹腔的积液吸收加快,炎症消散加快,肠道的营养状态和屏障功能改善。这些作用都有利于浆膜的修复、渗出物的吸收和渗出的减少。因此,“急攻早下”尽快恢复肠蠕动是肠粘连预防措施中重要的一项。
“厚朴三物汤”是中医临床常用来治疗肠麻痹、肠黏连、肠梗阻的传统“攻下”经典方,但汤剂需煎煮后服用,给患者及医护人员带来很多不便,浪费时间,又浪费燃料,也不卫生,对于肠麻痹、肠黏连、肠梗阻等急腹症,难以立刻服药治疗。禁食禁水是治疗肠麻痹、肠黏连、肠梗阻的措施之一,汤剂口服不符合治疗原则。专利申请号200710016804.0,公开了一种用厚朴三物汤制备的栓剂,用来治疗肠麻痹、肠黏连、肠梗阻。栓剂纳入肛肠后有一个栓剂熔化、药物溶出扩散的过程,故起效慢;同时工艺步骤多,需经干燥制粉,有效成分易损失,进而影响疗效,成本高,增加患者经济负担。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治疗肠麻痹、肠黏连和肠梗阻病的中药灌肠剂及制备方法。本发明灌肠剂起效快、使用方便、成本低。
本发明提出一种中药灌肠剂,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重量配比的中药、防腐剂和增粘剂:
厚朴200-320份    大黄80-160份  枳实100-220份
防腐剂0.5-8份    增粘剂20-50份
优选范围:
厚朴220-300份    大黄100-140份  枳实130-180份
防腐剂2-7份      增粘剂25-40份
最佳范围:
厚朴240份    大黄120份  枳实150份
防腐剂6份    增粘剂30份
本发明的灌肠剂通过如下方法制备:
(a)将所述重量配比的厚朴、大黄和枳实加水煎煮两次,第一次加8-10倍量水,煎煮1-2小时,第二次加6-8倍量水,煎煮1-2小时。合并两次煎液,滤过,浓缩滤液至清膏;
(b)取增粘剂与适量的水制成胶浆;
(c)将所得清膏与胶浆混匀,加入防腐剂,加适量水,混匀,分装。
上述制备方法中,优选步骤(a)中将药物加水煎煮时,第一次加9倍量水,煎煮2小时,第二次加7倍量水,煎煮1小时。
本发明所用增粘剂包括甲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钠、羟丙基纤维素、羟丙甲纤维素、羟乙基纤维素、卡波普、聚维酮、黄原胶等中的一种。
本发明所用防腐剂包括尼泊金类、苯甲酸、苯甲酸钠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
本发明是以重量配比的,若重量以克为单位,该组成可制成2000ml灌肠剂,分装成20ml/瓶。生产时可按相应的比例增大或减小,但各组分之间重量配比比例不变。
本发明灌肠剂由直肠给药,用于治疗肠麻痹,预防肠黏连和治疗肠梗阻,1次20ml,1日1-2次,3日为一疗程。
本发明治疗肠麻痹,预防肠黏连和治疗肠梗阻的灌肠剂是在经方“厚朴三物汤”和“一种中药栓剂及其制备方法”的基础上改进而成。有益效果是:与汤剂比,使用方便、质量稳定、药效稳定,给患者带来在治疗疾病时更迅速有效和卫生的保证;直肠给药符合禁食禁水治疗肠麻痹、肠粘连、肠梗阻的治疗原则;与栓剂比减少了熔化、药物溶出扩散的过程,起效快,符合急病需快速起效的治疗原则,同时工艺步骤少,有效成分损失少,成本低,疗效好,患者经济负担低;本发明含有防腐剂和增粘剂,可增加药物的稳定性,防止在贮存运输过程中发生霉变,产生沉淀;本发明含有增粘剂有一定的粘度,使用时可增加药物的附着力,避免药液流出。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发明,以下通过试验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治疗肠麻痹、肠黏连和肠梗阻的有益效果。下面试验旨在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作用,而非本发明的限制。
试验例一.本发明主要药效学试验
1)试验目的:试验观察本发明灌肠剂对小鼠小肠碳末推进的距离、小肠收缩强度和频率的作用。
2)试验材料
受试药物:本发明灌肠剂由济南康众医药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提供
3)试验方法与结果
本发明灌肠剂对小鼠小肠碳末推进距离的作用
取小鼠,18~22g,雌雄各半,禁食24h后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生理盐水组(生理盐水0.5ml/kg)、本发明实施例5灌肠剂大剂量组(相当于2.0g/kg生药)、中剂量组(相当于1.0g/kg生药)、小剂量组(相当于0.5g/kg生药),各组分别先用碳末混悬液(0.1g/ml)0.5ml/只灌胃,10分钟后肛门给药,2小时后脱颈椎处死,剪取上端至幽门,下端至回盲部的肠管,置于玻璃板上,轻拉小肠成直线,测量肠管长度,从幽门至碳末前沿的距离为碳末推进的距离,计算,小肠推进率=碳末推进的距离/小肠总长度×100%。推进率:生理盐水组40%、大剂量组78%、中剂量组67%、小剂量组53%。
结果表明本灌肠剂在0.5-2.0g/kg剂量范围内能明显增加小鼠小肠碳末推进率,增强小鼠小肠蠕动。
试验例二.本发明预防肠粘连临床试验。
1、一般资料将腹部手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45例,男26例、女19例,年龄22-70岁,平均年龄52岁。对照组45例,男25例、女20例,年龄23-70岁,平均年龄52岁。经统计学处理两组在性别、年龄、疾病及手术种类上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
2、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治疗方法,包括禁食禁水、补液、胃肠减压,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失衡,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同时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试验组除做常规护理治疗外,患者苏醒后采用本发明灌肠剂由直肠给药,1次20ml,1日1-2次,3日为一疗程。
3、观察方法:观察肠粘连症状及体征即出现阳性症状、体征及x线表现。症状:经常出现游走性腹痛、腹胀、恶心呕吐、肛门停止排便排气。体征:腹部隆起,可见肠型及胃肠蠕动波、压痛,听诊高度鼓音,肠鸣音亢进或消失,X线腹透有液平面。将出现上述阳性症状体征者视为临床肠粘连,无不适者视为无临床肠粘连。
4、结果对患者术后观察跟踪随访3个月~2年,发现45例采用本发明灌肠剂患者,其中无临床肠粘连症状及体征38例,占84.4%,7例有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肠粘连症状,占15.6%,而对照组45例中术后无临床肠粘连表现31例占68.9%。14例有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肠粘连症状,占31.1%。经统计学检验,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在治疗组应用本发明过程,未见发不良反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制备方法
实施例1
称取厚朴320g、大黄80g、枳实180g,将三味中药加水煎煮两次,第一次加10倍量水,煎煮1小时,第二次加6倍量水,煎煮1小时,合并两次煎液,滤过,浓缩滤液至580ml的清膏,称取羟丙甲纤维素30g,加1300ml水溶胀制成胶浆,加入清膏搅拌混匀,加入苯甲酸钠8g和适量水混匀,制成2000ml,分装。
实施例2
称取厚朴220g、大黄140g、枳实130g,将三味中药加水煎煮两次,第一次加8倍量水,煎煮2小时,第二次加8倍量水,煎煮2小时,合并两次煎液,滤过,浓缩滤液至490ml的清膏,称取甲基纤维素20g加1400ml水溶胀制成胶浆,加入清膏搅拌混匀,苯甲酸钠7g适量水混匀,制成2000ml,分装。
实施例3
称取厚朴200g、大黄100g、枳实100g,将三味中药加水煎煮两次,第一次加8倍量水,煎煮1小时,第二次加8倍量水,煎煮2小时,合并两次煎液,滤过,浓缩滤液至400ml的清膏,称取卡波姆25g,加1400ml水溶胀,用10%氢氧化钠溶液调pH至6-7,制成胶浆,加入清膏搅拌混匀,加入尼泊金乙脂0.5g、尼泊金丙脂0.5g和适量水混匀,制成2000ml,分装。
实施例4
称取厚朴300g、大黄160g、枳实220g,将三味中药加水煎煮两次,第一次加9倍量水,煎煮2小时,第二次加7倍量水,煎煮1小时,合并两次煎液,滤过,浓缩滤液至680ml的清膏,称取黄原胶40g,加1200ml水溶胀,加入清膏搅拌混匀,加入尼泊金甲脂2g和适量水混匀,制成2000ml,分装。
实施例5
称取厚朴240g、大黄120g、枳实150,将三味中药加水煎煮两次,第一次加9倍量水,煎煮2小时,第二次加7倍量水,煎煮1小时,合并两次煎液,滤过,浓缩滤液至510ml的清膏,,称取羧甲基纤维素钠20g,加1400ml水溶胀制成胶浆,加入清膏搅拌混匀,加入苯甲酸6g和适量水混匀,制成2000ml,分装。
实施例6
称取厚朴240g、大黄120g、枳实150,将三味中药加水煎煮两次,第一次加9倍量水,煎煮2小时,第二次加7倍量水,煎煮1小时,合并两次煎液,滤过,浓缩滤液至510ml的清膏,称取羟丙基纤维素50g,加1400ml水溶胀制成胶浆,加入清膏搅拌混匀,加入尼泊金甲脂0.5g和适量水混匀,制成2000ml,分装。

一种中药灌肠剂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一种中药灌肠剂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一种中药灌肠剂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中药灌肠剂及其制备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中药灌肠剂及其制备方法.pdf(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肠麻痹,预防和治疗肠黏连及肠梗阻的中药灌肠剂及其制备方法,由厚朴、大黄、枳实、防腐剂、增粘剂按一定重量配比,经水提取,滤过,浓缩,制得。本发明起效快,疗效显著,使用方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医学或兽医学;卫生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