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建筑排水系统.pdf

上传人:a1 文档编号:501101 上传时间:2018-02-19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263.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10579753.7

申请日:

2015.09.14

公开号:

CN105133716A

公开日:

2015.12.09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E03F 1/00申请日:20150914|||公开

IPC分类号:

E03F1/00; E03F3/02; E03F3/04; E04D13/08; E03F5/14; E03F5/10; E03B1/04

主分类号:

E03F1/00

申请人:

中岭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发明人:

谢靖; 朱坤宇

地址:

317500浙江省台州市温岭市太平街道万寿路111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房屋建筑用设备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房屋建筑排水系统,本发明的房屋建筑排水系统净化效果较好,从而可进行循环使用;并且可进行长度调节;包括多个污水排水管、多个雨水排水管、污水主管和雨水主管;还包括第一集水池和第二集水池,多个污水排水管均包括第一上分管、第一下分管和第一套管,多个雨水排水管均包括第二上分管、第二下分管和第二套管;还包括第一沉淀池、第二沉淀池和净化池。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房屋建筑排水系统,包括多个污水排水管、多个雨水排水管、污水主管和雨水主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集水池和第二集水池,所述多个污水排水管均包括第一上分管、第一下分管和第一套管,所述第一下分管的底端与污水主管连通,所述第一上分管的底端和第一下分管的顶端均设置有外螺纹结构,所述第一套管的内部设置有内螺纹结构,所述第一上分管的底端和第一下分管的顶端均插入并螺装在所述第一套管的内部,所述多个雨水排水管均包括第二上分管、第二下分管和第二套管,所述第二下分管的底端与雨水主管连通,所述第二上分管的底端和第二下分管的顶端均设置有外螺纹结构,所述第二套管的内部设置有内螺纹结构,所述第二上分管的底端和第二下分管的顶端均插入并螺装在所述第二套管的内部,所述污水主管通过第一连通管与第一集水池连通,所述雨水主管通过第二连通管与第二集水池连通,并在第一连通管和第二连通管均设置有控制阀和水泵;还包括第一沉淀池、第二沉淀池和净化池,所述第一集水池通过第三连通管与第一沉淀池连通,第一沉淀池通过第四连通管与第二集水池连通,第二集水池通过第五连通管与第二沉淀池连通,第二沉淀池通过第六连通管与净化池连通,并在净化池上设置有出水管;所述第三连通管、第四连通管、第五连通管、第六连通管和出水管上均设置有控制泵。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房屋建筑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沉淀池内设置有第一筛网,并且第一筛网位于第三连通管与第一沉淀池连通处和第四连通管与第一沉淀池连通处之间;所述第二沉淀池内设置有第二筛网,并且第二筛网位于第五连通管与第二沉淀池连通处和第六连通管与第二沉淀池连通处之间。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房屋建筑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集水池、第二集水池、第一沉淀池、第二沉淀池和净化池上均设置有检修门。

说明书

房屋建筑排水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房屋建筑用设备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房屋建筑排水系统。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房屋建筑是指人们进行生产、生活、居住或其他活动的房屋或场所,如工业建筑、民用建筑、农业建筑等;而房屋建筑的排水系统主要用于对生活污水和雨水进行收集并进行排放;现有的房屋建筑排水系统包括多个污水排水管、多个雨水排水管、污水主管、雨水主管和集水池;多个污水排水管均与污水主管连通,污水主管通过第一次连通管与集水池连通,多个雨水排水管均与雨水主管连通,雨水主管通过第二次连通管与集水池连通;这种房屋建筑排水系统使用中发现,由于其污水排水管和雨水排水管为固定长度,因此其对接住户时经常因管道长度有效而无法使用;并且其生活污水和雨水收集后只能排出,无法循环使用。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净化效果较好,从而可进行循环使用;并且可进行长度调节的房屋建筑排水系统。
本发明的房屋建筑排水系统,包括多个污水排水管、多个雨水排水管、污水主管和雨水主管;还包括第一集水池和第二集水池,所述多个污水排水管均包括第一上分管、第一下分管和第一套管,所述第一下分管的底端与污水主管连通,所述第一上分管的底端和第一下分管的顶端均设置有外螺纹结构,所述第一套管的内部设置有内螺纹结构,所述第一上分管的底端和第一下分管的顶端均插入并螺装在所述第一套管的内部,所述多个雨水排水管均包括第二上分管、第二下分管和第二套管,所述第二下分管的底端与雨水主管连通,所述第二上分管的底端和第二下分管的顶端均设置有外螺纹结构,所述第二套管的内部设置有内螺纹结构,所述第二上分管的底端和第二下分管的顶端均插入并螺装在所述第二套管的内部,所述污水主管通过第一连通管与第一集水池连通,所述雨水主管通过第二连通管与第二集水池连通,并在第一连通管和第二连通管均设置有控制阀和水泵;还包括第一沉淀池、第二沉淀池和净化池,所述第一集水池通过第三连通管与第一沉淀池连通,第一沉淀池通过第四连通管与第二集水池连通,第二集水池通过第五连通管与第二沉淀池连通,第二沉淀池通过第六连通管与净化池连通,并在净化池上设置有出水管;所述第三连通管、第四连通管、第五连通管、第六连通管和出水管上均设置有控制泵。
本发明的房屋建筑排水系统,所述第一沉淀池内设置有第一筛网,并且第一筛网位于第三连通管与第一沉淀池连通处和第四连通管与第一沉淀池连通处之间;所述第二沉淀池内设置有第二筛网,并且第二筛网位于第五连通管与第二沉淀池连通处和第六连通管与第二沉淀池连通处之间。
本发明的房屋建筑排水系统,所述第一集水池、第二集水池、第一沉淀池、第二沉淀池和净化池上均设置有检修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通过上述设置,可以通过第一上分管、第一下分管和第一套管、第二上分管、第二下分管和第二套管在旋转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的同时进行长度调节,从而更好的适应用户房屋高度;并且通过第一集水池、第二集水池、第一沉淀池、第二沉淀池和净化池多次沉淀和净化,可以更好的增强净化效果,从而可通过出水管连通用户家庭水管进行再次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房屋建筑排水系统,包括多个污水排水管、多个雨水排水管、污水主管和雨水主管;还包括第一集水池和第二集水池,多个污水排水管均包括第一上分管、第一下分管和第一套管,第一下分管的底端与污水主管连通,第一上分管的底端和第一下分管的顶端均设置有外螺纹结构,第一套管的内部设置有内螺纹结构,第一上分管的底端和第一下分管的顶端均插入并螺装在第一套管的内部,多个雨水排水管均包括第二上分管、第二下分管和第二套管,第二下分管的底端与雨水主管连通,第二上分管的底端和第二下分管的顶端均设置有外螺纹结构,第二套管的内部设置有内螺纹结构,第二上分管的底端和第二下分管的顶端均插入并螺装在第二套管的内部,污水主管通过第一连通管与第一集水池连通,雨水主管通过第二连通管与第二集水池连通,并在第一连通管和第二连通管均设置有控制阀和水泵;还包括第一沉淀池、第二沉淀池和净化池,第一集水池通过第三连通管与第一沉淀池连通,第一沉淀池通过第四连通管与第二集水池连通,第二集水池通过第五连通管与第二沉淀池连通,第二沉淀池通过第六连通管与净化池连通,并在净化池上设置有出水管;第三连通管、第四连通管、第五连通管、第六连通管和出水管上均设置有控制泵;通过上述设置,可以通过第一上分管、第一下分管和第一套管、第二上分管、第二下分管和第二套管在旋转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的同时进行长度调节,从而更好的适应用户房屋高度;并且通过第一集水池、第二集水池、第一沉淀池、第二沉淀池和净化池多次沉淀和净化,可以更好的增强净化效果,从而可通过出水管连通用户家庭水管进行再次使用。
本发明的房屋建筑排水系统,第一沉淀池内设置有第一筛网,并且第一筛网位于第三连通管与第一沉淀池连通处和第四连通管与第一沉淀池连通处之间;第二沉淀池内设置有第二筛网,并且第二筛网位于第五连通管与第二沉淀池连通处和第六连通管与第二沉淀池连通处之间。
本发明的房屋建筑排水系统,第一集水池、第二集水池、第一沉淀池、第二沉淀池和净化池上均设置有检修门。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房屋建筑排水系统.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房屋建筑排水系统.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房屋建筑排水系统.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房屋建筑排水系统.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房屋建筑排水系统.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涉及房屋建筑用设备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房屋建筑排水系统,本发明的房屋建筑排水系统净化效果较好,从而可进行循环使用;并且可进行长度调节;包括多个污水排水管、多个雨水排水管、污水主管和雨水主管;还包括第一集水池和第二集水池,多个污水排水管均包括第一上分管、第一下分管和第一套管,多个雨水排水管均包括第二上分管、第二下分管和第二套管;还包括第一沉淀池、第二沉淀池和净化池。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给水;排水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