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弱千枚岩隧道开挖变形控制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软弱千枚岩隧道开挖变形控制方法.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3628890A43申请公布日20140312CN103628890A21申请号201310633615322申请日20131128E21D9/0020060171申请人中铁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地址300300天津市东丽区空港经济区环河北路80号空港商务园E6栋30272发明人李广念黄威望邵大鹏任俊奎周东华74专利代理机构天津盛理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2209代理人董一宁54发明名称软弱千枚岩隧道开挖变形控制方法57摘要一种软弱千枚岩隧道开挖变形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在上台阶初期支护完成后,滞后上台阶开挖左侧中台阶并完成初期支护;(2)滞后左侧中台阶开挖右侧中台阶并完。
2、成初期支护;在中台阶左、右两侧全部完成初期支护后,在中台阶上架设横向支撑;(3)滞后于中台阶右侧后部左、右交错开挖下台阶,施做初期支护;(4)开挖中心预留核心土、隧底,施做隧底初期支护,逐一拆除横向支撑;(5)隧底初期支护后应及时施做仰拱,尽早封闭成环。本开挖方法能够有效控制隧道围岩变形、施工中安全度高,与传统的CD、CRD、双侧壁导坑法等相比,操作简单,可大大降低工程成本。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2页附图1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2页附图1页10申请公布号CN103628890ACN103628890A1/1页21一种软弱千枚岩隧道开挖。
3、变形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在上台阶初期支护完成后,滞后上台阶开挖左侧中台阶并完成初期支护;(2)滞后左侧中台阶开挖右侧中台阶并完成初期支护;在中台阶左、右两侧全部完成初期支护后,在中台阶上架设横向支撑;(3)滞后于中台阶右侧后部左、右交错开挖下台阶,施做初期支护;(4)开挖中心预留核心土、隧底,施做隧底初期支护,逐一拆除横向支撑;(5)隧底初期支护后应及时施做仰拱,尽早封闭成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软弱千枚岩隧道开挖变形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横向支撑设置在中台阶钢架的中间高度上。权利要求书CN103628890A1/2页3软弱千枚岩隧道开挖变形控制方法技术领域0001本。
4、发明属于一种隧道施工方法,特别涉及一种软弱千枚岩地层隧道开挖变形方法。背景技术0002三台阶七步开挖法适用于开挖断面为100180平方米,具备一定自稳条件的、V级围岩地段隧道的施工。主要包括黄土、强风化泥岩、强风化泥质粉砂岩等。0003对于强风化的软弱千枚岩,采用三台阶七步法开挖,很难有效控制变形,容易发生大变形,严重威胁施工安全,有时还需要进行换拱处理,大大增加了工程成本,延误了工期。发明内容0004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克服三台阶七步法中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软弱千枚岩隧道开挖变形控制方法,该方法适用于大断面软弱千枚岩地层隧道开挖施工。0005如上构思,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软弱千枚岩隧道开挖。
5、变形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0006(1)在上台阶初期支护完成后,滞后上台阶开挖左侧中台阶并完成初期支护;0007(2)滞后左侧中台阶开挖右侧中台阶并完成初期支护;在中台阶左、右两侧全部完成初期支护后,在中台阶上架设横向支撑;0008(3)滞后于中台阶右侧后部左、右交错开挖下台阶,施做初期支护;0009(4)开挖中心预留核心土、隧底,施做隧底初期支护,逐一拆除横向支撑;0010(5)隧底初期支护后应及时施做仰拱,尽早封闭成环。0011上述横向支撑设置在中台阶钢架的中间高度上。0012本发明具有如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0013(1)本发明保留了三台阶七步法施工空间较大,方便机械化施工,可以多作业面平行作。
6、业的优点。特别是软弱千枚岩地段或土质地段可以采用挖掘机直接开挖,工效较高。0014(2)本发明在地质条件发生变化时,便于灵活、及时地转换施工工序,调整施工方法。0015(3)本发明能够有效控制围岩变形。与侧壁导坑法、CD法及CRD法相比,施工方便,节约材料,降低成本,加快施工进度。附图说明0016图1软弱千枚岩隧道开挖方法横断面示意图。0017图中1为上台阶;2、3为中台阶;4、5为下台阶;6163为核心土;7为隧底;为仰拱衬砌及填充;为拱墙衬砌;为横向临时支撑。具体实施方式说明书CN103628890A2/2页40018如图1所示,软弱千枚岩隧道开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0019(1)利用上循环。
7、架立钢架施做超前支护。0020(2)采用机械配合人工或弱爆破分部开挖上台阶1部,同时每循环进尺一次,掌子面喷5CM厚混凝土封闭。0021(3)分部施做上台阶1部周边初期支护。0022(4)滞后于上台阶1部后部开挖中台阶2部,然后喷5CM厚混凝土封闭掌子面,施做初期支护。0023(5)滞后于中台阶2部后部开挖中台阶3部,然后喷5CM厚混凝土封闭掌子面,施做初期支护。同时,在中台阶左、右两侧2、3全部完成初期支护后,在中台阶的中间高度处架设横向支撑(横向临时支撑采用与初支钢架相同型号的型钢);0024(6)滞后于中台阶3部后部左、右交错开挖下台阶4、5部,施做初期支护。0025(7)分台阶开挖核心。
8、土6部。0026(8)开挖隧底7部,及时封闭初期支护,逐一拆除横向临时支撑。0027(9)灌筑该段内部仰拱及隧底填充(仰拱及隧底填充应分次施做)。0028(10)根据监控量测资料分析,待初期支护收敛后,利用衬砌模板台车一次性灌筑部二次衬砌(拱墙衬砌一次施作)。0029本开挖方法能够有效控制隧道围岩变形,与传统的CD、CRD、双侧壁导坑法等相比,大大降低工程成本,操作简单,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0030尽管为说明目的公开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及所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范围内,各种替换、变化和修改都是可能的,因此,本发明的范围不局限于实施例所公开的内容。说明书CN103628890A1/1页5图1说明书附图CN103628890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