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一种把多根纱条或纤维束等组合起来组成各种辫带用的编带机。 在断面为圆形、方形等管芯上把多根纱条或纤维束等组合起来组成辫带的各种编带机早就为人所知。
但是,历来的编带机,由于管芯上的组成点离开管芯轴线与筒管托架所载筒管轴线的交叉位置,会引起从筒管反卷出来的纱条或纤维束等(以下为简单起见,统称“纱条”)要作很大的弯曲、纱条不能顺利地反卷、或在纱条上施加过度的张力等问题,成为辫带正常组成的障碍。同时,当纱条采用玻璃纤维等弯曲力弱的纤维时,由于这样的弯曲,会产生纱条折断等麻烦。
其次,由于管芯上的组成点离开管芯轴线与筒管托架所载筒管轴线的交叉位置,引起编带机向大型发展、编带机的操作条件恶化、或安装面积需要增大等问题。
另外,在轨道为圆筒形的情况下,由于管芯的移动范围受到限制,存在着组成辫带的种类受到限制等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要解决上述历来的编带机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生产性或作业性优越的可自动化地编带机。
本发明为了达到上述目的,配置了能以组成点为中心而转动的同时又能对组成点作直线进退的管芯支承部件。
下面将就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在不超越本发明的宗旨的条件下,本实施例可以不受任何限制而有多种型式。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的编带机的正面图,
图2为本发明的编带机的侧面图,
图3为使含有图2中Ⅰ-Ⅰ断面的筒管托架沿轨道走行的驱动装置的放大的正面图,
图4为使筒管托架沿轨道走行的驱动装置的另一个实施例,
图5为筒管托架的正面图,
图6为筒管保持部的正面图,
图7为图6中沿Ⅱ-Ⅱ线的断面图,
图8为纱条导引部的转动部的斜视图,
图9为筒管托架另一个实施例的正面图,
图10为图9中沿Ⅲ-Ⅲ线的断面图,
图11为中支纱用或补强用筒管支承装置的正面图,
图12为图11中沿Ⅳ-Ⅳ线的断面图,
图13为组成位置稳定导引部件的正面图及管芯的斜视图,
图14为切断装置的含有一部分断面的侧面图,
图15为切断装置的一部分的放大的正面图,
图16为切断装置在与图14反对侧的侧面图,
图17为管芯装置的侧面图,
图18为管芯移动装置的概略放大平面图,
图19为示出管芯在管芯安装板上安装方法的含有一部分断面的平面图,
图20为示出管芯在管芯安装板上安装方法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含有一部分断面的平面图,
图21为示出辫带组成工艺过程的管芯的平面图,
图22为与图21同样示出辫带组成工艺过程的管芯的平面图,
图23为与图21同样示出辫带组成工艺过程的管芯的平面图。
首先让我们用本发明编带机的正面图图1及其侧面图图2来对本发明编带机的总体构成以及构成本发明编带机的各个装置和部件概略地加以说明。另外,在图1、图2和图3中,在筒管托架C上部用点线画出的方形部分为后面将述及的纱条导引部的省略表示法。
编带机BR由编带机本体Bb和管芯装置Bm构成。编带机本体Bb由在水平轴线上一侧具有开口e的、略成圆筒状的机架Fb,在其内配置着的具有一定曲率半径R的曲面板U,可沿曲面板U上设置的轨道走行的筒管托架C,使该筒管托架C沿轨道走行用的驱动装置D,组成位置稳定导引部件G,切断装置S,及中支纱用或补强用筒管支承装置I等构成。另外,管芯装置Bm由机架Fm及管芯移动装置M构成。
下面就不上述各个装置及部件进行说明。
首先,用图2以及使含有图2中Ⅰ-Ⅰ断面的筒管托架C沿轨道走行用的驱动装置D的放大的正面图图3,对编带机本体Bb的曲面板U及使筒管托架C沿轨道走行用的驱动装置D进行说明。
曲面板U,如图2所示,是与略成圆筒状的机架Fb内配置的略成圆筒状的机壳f1隔开一定距离布置并用适当的紧固部件f2、f2'安装在机壳f1上,在曲面板U上沿圆周方向设有众所共知的轨道。f3为用螺帽f4安装在机壳f1上的中空螺栓,在该中空螺栓f3旁插入适当的轴承f5嵌装着齿轮d1,在该齿轮d1的上面设有可与齿轮d1一同旋转而固定着的滑轮d2,该滑轮d2具有可与后面将述及的筒管托架C接合轴C1嵌合的沟。
Y为从筒管托架C上所载筒管反卷出来、走向支承在管芯装置Bm上的管芯m上的组成点P的纱条、y为从略成圆筒状的机架Fb的侧壁fb'上略成水平配置的筒管托架C上反卷出来、被安装在机架Fb上的导轮f6导引成略成直角方向、在插入中空螺栓f3之后、走向管芯m上的组成点P的中支纱用或补强用纱条(以下为简单起见,统称“中支纱用纱条”)。
由于用电动机等适当的驱动手段驱动齿轮d1旋转致使滑轮d2旋转,使嵌合在滑轮d2上所设沟内的筒管托架C的接合轴C1移动,便可使筒管托架C沿着轨道走行。由于上述筒管托架C沿着在曲面板U上设置的轨道走行,便可使多根纱条Y交错在管芯上组成辫带。如有必要,还可使在机架Fb的侧壁Fb'上略成水平配置的筒管托架C反卷出来的中支纱用纱条与沿轨道走行的筒管托架C上反卷出来组成的纱条Y交织在一起组成辫带。
图4为使筒管托架沿轨道走行的驱动装置的另一个实施例中驱动装置D的放大正面图。其中d1'与上述齿轮d1不同,为没有切齿的圆盘状的摩擦轮,通过与上述齿轮d1同样的轴承f5嵌装着中空螺栓f3。另外,在摩擦轮d1'上,与上述齿轮d1同样固定着滑轮d2'。
d3为通过中空螺栓f3上的轴承f5而嵌装着的、在其下端具有凸缘d3'的滑轮。在该滑轮d3的外周面上沿着其轴线方向开有适当数量的键槽d3”。d4为嵌合在滑轮d3上的圆盘状的滑动摩擦轮,在滑动摩擦轮d4上突起设立着可与滑轮d3上开有键槽d3”嵌合的凸条d4',使它能沿滑轮d3的轴线方向相对于滑轮d3滑动。另外,在滑动摩擦轮d4的下面与滑轮d3的凸缘d3'之间配置着压缩弹簧d5,该弹簧d5总是要将滑动摩擦轮d4压向上方。
如图4所示,摩擦轮d1'与滑动摩擦轮d4是交替配置的,摩擦轮d1'用铁或硬质合成树脂制造成形,而滑动摩擦轮最好用摩擦系数大的聚氨酯橡胶等制造成形。
由于电动机等适当的驱动手段驱动适当的摩擦轮d1'旋转,便可驱动与摩擦轮d1'摩擦接触的滑动摩擦轮d4。另外由于压缩弹簧d5总是将滑动摩擦轮d4压向上方,使它总是能以适当的压力与摩擦轮d1'压接,所以驱动力的传递能够确实地进行。
由于这样安排的摩擦轮d1'和滑动摩擦轮d4使筒管托架C走行,因此由于上述齿轮d1的间隙而发生的噪音可以防止。
如图1和图2所示,沿曲面板U的圆周面上所设的轨道配置着筒管托架C,从筒管托架上装载的筒管沿筒管的轴线方向引出的纱条Y集合在曲面板U的中心。在后面将述的管芯装置Bm上安装着的管芯m上组成的辫带的组成点P位置在曲面板U的中心而管芯m的位置是可以控制的。
其次,用筒管托架C的正面图图5、筒管保持部的正面图图6、图6中Ⅱ-Ⅱ线的断面图图7、和纱条导引部的转动部的斜视图图8来对筒管托架C进行说明。
图5中C2为上部凸缘,在上部凸缘C2上竖立地设有断面为半工字形的桅杆C4及锭子C5。在桅杆C4的前端配置有可以自由转动的纱条导引部C3。在锭子C5上插着将纱条Y反卷出来的筒管C6,在锭子C5的前端上可以转动地嵌装着具有轴承C7的飞轮C8。
如图6和图7所示,在锭子C5的前端上设有纵向延伸的狭缝C9,在狭缝C9内配置着一组钩件C11、C11',在各该钩件C11、C11'的前端上具有略成三角形的膨出部C10、C10',在钩件C11、C11'的下端用安装在锭子C5上的轴C12作为枢轴支承着。在钩件C11、C11'大约在中间附近分别设有相对的凹部C13、13'。其时由于在钩件C11、C11'的凹部C13、C13'内嵌装着压缩弹簧C14,所以钩件C11、C11'总是被压向互相离开的方向。同时,钩件C11、C11'用图上没有示出的适当的挡块加以限制,使离开不能超过所定范围。因而,将筒管C6或飞轮C8插入到钩件C11、C11'的膨出部C10、10'上,同时使钩件C11、C11'向互相接近的方向转动,就可使筒管C6或飞轮C8装着在锭子5上。由于筒管C6或飞轮C8装着在锭子C5上时受到压缩弹簧的作用,钩件C11、C11'的膨出部C10、C10'向互相离开的方向扩张,因此筒管C6或飞轮C8就不能从锭子5上拔出。
C6'为圆筒状的筒管壳,安装在上部凸缘C2上。当筒管托架C倾斜或处在颠倒的位置时,圆筒状的筒管壳C6'可使从筒管C6反卷出来的纱条Y引出或下垂,这样与邻近筒管反卷出来的纱条纠缠或与编带机其他部件等纠缠的麻烦便可防止。
在桅杆C4的前端配置着的纱条导引部C3的略成半工字形的框架C15上,从下方起顺序配置着:张紧垫圈C16、导轮17、收紧部件C18及导轮C19。在收紧部件C18的前端安装着具有导轮C20'的导引部C20,在收紧部件C18的另一端安装着螺圈弹簧C21的一端,螺圈弹簧C21的另一端安装在框架C15上。其时,配置在框架C15上的轴承部件C22上安装着轴C22',通过轴C22'的介入,收紧部件C18便以它为枢轴支承于框架C15上,由于螺圈弹簧C21的作用,收紧部件C18总是倾向于按照图5中反时针方向转动。从而,当从筒管C6上反卷出来的纱条Y发生松弛时,收紧部件C18以图5中轴C22'为中心按反时针方向转动,便可消除纱条Y的松弛。同时,与张紧垫圈C16及导轮C19邻接的框架C15上设有插入纱条Y用的通孔C16'及C19'。
如图8所示,略成半工字状框架C15的底平面部C15'延伸到达桅杆C4前端的缺口,框架C15的底平面部C15'的一端由于在桅杆C4的前端配置了轴部件C4'得以支承在枢轴上。在框架C15的底平面部C15'一端的附近,框架C15的底平面部C15'由于搁住在桅杆C4前端缺口的下端边缘上而可维持在水平状态。另外,框架C15的垂直部C15”的宽度W1做得比桅杆C4前端的缺口的宽度W2来得窄。其时,在框架C15的垂直部C15”上穿透地设有纵长的通孔C23,在该通孔C23内嵌合着在框架C15垂直部C15”背后配置的滑板C24的导纽C24'。滑板C24的宽度W3与桅杆C4的宽度W4大致相等,其时,滑板C24通常是搁置在桅杆C4前端的缺口段C25上。
当滑板C24搁置在桅杆C4前端的缺口段C25上时,由于与桅杆C4的宽度W4具有同等宽度W3的滑板起到一种挡止作用,因此框架C15就不能像在图5中那样按顺时针方向转动。在另一方面,当滑板C24沿着在框架C15的垂直部C15”上穿设的通孔C23向上方移动时,滑板C24的下端跑到桅杆C4的前端之外,这时框架C15便可像在图5中那样按顺时针方向转动。
由于以上那样构成,因此要将筒管C6或飞轮C8装在锭子C5上时,可使滑板C24向上方移动,这时由于框架C15可按图5中顺时针方向转动,在锭子C5上方腾出空间,便可将筒管C6或飞轮C8装在锭子C5上。当将筒管C6或飞轮C8装在锭子C5上以后,框架C15便可按图5中的反时针方向转动。这时,由于滑板C24被搁置在桅杆C4前端的缺口段上,框架C15被保持在桅杆C4前端上不能转动。同时,图上没有示出,最好能用弹簧等适当手段使滑板C24总是被压向下方。
如上所述,由于将筒管C6装在锭子C5上时,锭子C5上方的空间可以完全腾空,因此能将纱条Y大量反卷出来的大型筒管C6可以装载在筒管托架C上,比起原来的情况,筒管的更换次数可以减少,编带机的生产率也可提高。
另外,图5中C26为略成椭圆形的下部凸缘,C27为在与曲面板U上所穿设的轨道嵌合并滑动的上部凸缘C2与下部凸缘C26之间配置的导引部。由于上部凸缘C2与下部凸缘C26夹持着曲面板U,筒管托架C可保持与曲面板U略成垂直的状态并沿轨道走行。
筒管托架C的正面图图9和图9的Ⅲ-Ⅲ断面图图10为筒管托架的另一个实施例。在图9所示的筒管托架C中,取代上述筒管托架C的圆筒形的筒管壳C6'的是与筒管C6上反卷出来的纱条Y表面接触的用合成树脂等制成的弹性板C28,该弹性板C28被安装在桅杆C4上并与上述筒管托架C具有同一的构成。由于弹性板C28经常与从筒管C6反卷出来的纱条Y的表面接触,与上述圆筒状的筒管壳C6'一样,当筒管托架C倾斜或处于颠倒的位置时,从筒管C6'反卷出来的纱条Y或被引出或垂直地挂下,与从邻近筒管上反卷出来的纱条纠缠或与编带机其他部件纠缠的麻烦可以防止。
接下来,中支纱用或补强纱条用筒管支承装置Ⅰ的正面图图11及其Ⅳ-Ⅳ断面图图12说明中支纱用或补强纱条用筒管的支承装置。
在机架Fb的侧壁Fb'上固定着筒管托架保持部件C29,在保持部件C29上穿透设有宽度大致与导引部C27的直径相等而可容筒管托架C的导引部C27插入的纵长沟C29'。因而便可将筒管托架C的导引部C27插入到筒管托架保持部件C29的纵长沟C29'内,由于上部凸缘C2和下部凸缘C26夹持着筒管托架保持部件C29,筒管托架C如图11所示可以大致保持在水平状态。
接下来,用图2及组成位置稳定导引部件G的正面图图13说明组成位置安定导引部件G。
组成位置稳定导引部件G是由在机架Fb的中间侧壁Fb”以略成水平的方向延伸出去的框架g1'上安装着的第一组成位置稳定导引部件g1及与其相对并隔开一定间隔配置的设立在机座Fr上的框架g2'的前端安装着的第二组成位置稳定导引部件g2构成的。
第一组成位置稳定导引部件g1与第二组成位置稳定导引部件g2由于按照一定间隔隔开配置的,在引导沿曲面板U上穿透设置的轨道蛇行走动的筒管托架上伴随横向移动而摇动的纱条Y时,可以控制摇动使组成点保持在大致一定的位置上,由于这样使组成点保持在大致一定的位置上,用来组成的纱条在组成点附近以不规则状态交织在一起的情况就不会发生,因此能够稳定地组成,从而能够制造出形状均一而又稳定的辫带。
另外,由于配置了组成位置稳定导引部件G,在组成终止以后,使管芯m按图2向右移动时,由于第二组成位置稳定导引部件g2的作用,与组成的辫带连接的多个纱条被集束在一起,使得后面将述及的切断装置S能够有效地用来切断辫带。
具有上述功能的组成位置稳定导引部件有各种型式,现用图13说明组成位置稳定导引部件的一例。同时,由于第一组成位置稳定导引部件g1及第二组成位置稳定导引部件g2最好做成同一形状,所以用图13只就第一组成位置稳定导引部件g1的形状予以说明。
图13(a)所示的组成位置稳定导引部件G系由圆形的导引部件g3和两个略成水平方向延伸的按所定的间隔隔开配置的水平部件g4构成,适用于如图13(b)所示那样T字型管芯m上组成辫带的场合等。
另外,图13(c)所示的组成位置稳定导引部件G为在圆形的导引部件g3的内部配置由4个略成L形的导引部件g5构成的十字形引导件,适用于如图13(d)所示那样与十字形部件直交的管芯m上组成辫带的场合等。
接下来,主要用含有切断装置S的一部分断面的侧面图图14、切断装置S的一部分放大正面图图15、以及切断装置S在与图14反对侧的侧面图16来说明切断装置S。
如图2所示,切断装置S配置在机架Fb的前面垂下的框架S1的下端,在框架S1上配置着带有减速机S2的电动机S3。在电动机S3的不带减速机S2的高速旋转出力轴S4上安装着滑轮S5,而在经减速机S2减速后的低速旋转出力轴上安装着略成蛋形的凸轮S7。
在高速旋转的出力轴S4上由于轴承S8的介入使杠杆S9可以转动地装着,由于杠杆S9通过轴承S8的介入在出力轴S4上可以转动地装着,所以可以不受出力轴S4旋转的影响。在杠杆S9的自由端上安装着水平轴S10,在水平轴S10的一端上安装着装有圆盘切刀S12的滑轮S13,在水平轴S10的另一端通过适当的轴承的介入安装着导轮S12'。另外,在杠杆S9的自由端上,如图15所示在前端安装着具有导沟S14'的导引部件S14,跟随该水平导沟行走可以形成幅宽。在高速旋转出力轴S4上装着的滑轮S5与在水平轴S10的另一端可以转动地装着的滑轮S13之间张挂着皮带S15,由于出力轴S4的高速旋转和皮带S15的介入使滑轮S13旋转,从而,装在滑轮S13上的圆盘切刀高速旋转。
在另一方面,在机架Fb前面垂下的框架S1的下端安装着水平轴16,在水平轴S16上可以转动地装着杠杆S17。如图16所示,在杠杆S17的略成水平的部分S17'的端部上装着螺圈弹簧S18的一端,其另一端则装在框架S1上,杠杆S17在该弹簧的作用下倾向于以水平轴S16为中心,按图16中的顺时针方向旋转。
在杠杆S17的略成垂直的部分S17”的前端上穿透设有长孔S19,在该长孔S19内嵌合着导轮S12',该导轮S12'嵌装在水平轴S10的一端上,而该水平轴S10则装在杠杆S9的自由端上。另外,在杠杆S17的中间装着的水平轴S20上,安装着与略成蛋形的凸轮S7压接的凸轮从动轮S21,而该凸轮S7则安装在低速旋转的出力轴S6上。在上述情况下,杠杆S17由于螺旋弹簧S18的作用,倾向于按图16中的顺时针方向旋转,因此凸轮从动轮S21经常能与略成蛋形的凸轮S7的压接。
下面将就具有上述构成的切断装置如何动作进行说明。
在管芯m上完成辫带的组成后,由于后面将述的管芯装置Bm管芯移动装置M,管芯m越过切断装置S的圆盘切刀S12按图2中向右的方向水平移动,与辫带连接的多根纱条也被组成位置稳定导引部件G的第二组成位置稳定导引部件g2弯曲集束同时向右水平移动。
当被第二组成位置稳定导引部件g2弯曲集束的与辫带连接的多根纱条Y到达切断装置S的圆盘切刀S12附近时,使电动机S3旋转,通过在高速旋转出力轴S4安装着的滑轮S5、皮带S15及滑轮S13的中介使圆盘切刀S12随之高速旋转。在另一方面,通过减速机S2的介入,伴随着电动机S3和低速旋转出力轴S6的旋转,略成蛋形的凸轮S7旋转,使杠杆S17从图16中双点划线所示的待机位置向实线所示的动作位置转动。
随着杠杆S17的按图2中顺时针方向的转动,通过在杠杆S17的长孔S19内嵌合的导轮S12'的介入,杠杆S9也像杠杆S17一样,按图16中顺时针方向转动。而在图16中杠杆S9被省略未曾画出。由于杠杆S9的转动,在杠杆S9前端上安装着的导引部件S14的水平导沟S14'内,被第二组成位置稳定导引部件g2弯曲集束的与辫带连接的多根纱条Y受到引导,与在滑轮S13上安装的高速旋转的圆盘切刀S12接触,与辫带连接的多根纱条就被切断。
与辫带连接的多根纱条被切断后,杠杆S17由于略成蛋形的凸轮的作用,按图16中反时针方向转动返回到双点划线所示的待机位置。随着该杠杆S17的向反时针方向的转动,杠杆S9也向反时针方向转动,返回到待机位置。当杠杆S17和杠杆S9返回到待机位置时,被图上没有示出的适当的检测手段检出后,电动机S3的驱动即被停止。
在上述说明中与辫带连接的多根纱条Y被切断的情况说明,组成的辫带尺寸较长时也可切断。
接下来,主要用管芯装置Bm的侧面图图17及管芯移动装置M的概略放大平面图图18来说明管芯装置Bm。
管芯装置Bm的机架Fm,如图1和图2所示配置在编带机本体Bb的前面,在机架Fm的上部配置着可以水平移动的水平移动壳b1,水平移动时大致朝向曲面板U的中心,而在该曲面板上穿透设有配置在编带机本体Bb内的轨道。在水平移动壳b1的两个侧壁内设有凹部b2,在凹部b2内,如图17所示嵌合着在机架Fm上部配置的水平轴上可以转动地装着的导轮b3、b3'以及在垂直轴上可以转动地装着的导轮b4、b4'。
另外,在水平移动壳b1的下部安装着与水平移动壳b1平行的齿条b5,而在机架Fm上装着的可正反旋转的电动机b6的出力轴b6'上装着的小齿轮b7与该齿条b5啮合。
从而,由于可正反旋转的电动机b6被驱动,小齿轮b7被驱动旋转,与小齿轮b7啮合的齿条b5被水平驱动,导轮b3、b3'和导轮b4、b4'沿着水平移动壳b1水平移动。
在水平移动壳b1的前端安装着扇形框架b8,在扇形框架b8上配置着可正反旋转的电动机b9,其时,在可正反旋转的电动机b9的出力轴b9'上安装着小齿轮b10。
在水平移动壳b1的前端及扇形框架b8上,如图17所示安装着水平轴b11、b12,在水平轴b11、12上分别安装着导轮b13、b14,另外,在扇形框架b8上设立着垂直轴b15,在垂直轴b15上安装着导轮b16。同时,将这样的导轮b13、b14、b16沿扇形框架b8的纵长方向以适当的数量配置,就能使后面将述及的扇形移动部件b17保持稳定。
扇形移动部件b17,如图17所示是由断面略成方形的框架构成,由于在扇形移动部件b17的外壁上以水平方向或垂直方向突出着适当数量的凸条,形成轨道部件b18、b19、b20,使上述在水平移动壳b1的前端及扇形框架b8上配置的导轮b13、b14、b16得以嵌合。另外,在扇形移动部件b17的下部壁上垂下的垂直轴b21上安装着扇形齿条b22,在扇形齿条b22上的上述可正反旋转的电动机b9的出力轴b9'上安装着小齿轮b10,两者互相啮合。
从而,由于可正反旋转的电动机b9的旋转,使小齿轮b10驱动旋转,与小齿轮b10啮合的扇形齿条b22亦被驱动,使扇形移动部件b17,由于与其轨道部件b18、b19、b20嵌合的、在水平移动壳b1的前端及扇形框架b8上配置的导轮b13、b14、b16的作用保持在水平状态并作水平移动。
如图18所示,在扇形移动部件b17的纵长方向两端上可以旋转地安装着滑轮b23、b23',在滑轮b23与滑轮b23'之间张挂着无端皮带b24。其时,无端皮带b24就一处而言,如图17所示是在水平移动壳b1前端设立的垂直轴b25上安装着的框架b25'上固定着,而就其另外一处而言,则固定在后面将述及的管芯支承移动部件b26上。
接下来就管芯支承移动部件b26进行说明。
在管芯支承移动部件b26上,如图17所示,配置着在前端安装着导轮b27的垂直轴b28及在前端安装着导轮b29的水平轴b30,导轮b27、b29分别嵌合在轨道部件b31、b32之内,该轨道部件b31、b32是由上述扇形移动部件b17的外壁上沿水平方向或垂直方向突出的适当数量的凸条所形成的,从而管芯支承部件b26可以沿着扇形移动部件上的轨道部件b31、b32水平移动。同时,为了要在扇形移动部件b17的轨道部件b31、b32上保持稳定,在管芯支承移动部件b26上须配置适当数量的导轮b27、b29。
另外,在管芯支承移动部件b26上垂挂着垂直框架b33,在垂直框架b33上固定着上述无端皮带b24的一处。同时,如图18所示,X点为无端皮带b24固定在框架b25'上的点,而框架b25'安装在水平移动壳b1前端所设立的垂直轴b25上,另外,z点为无端皮带b24固定在管芯支承移动部件b26的垂直框架b33上的点。
另外,b34为可以拆卸地安装在管芯支承移动部件b26上的支承棒,在支承棒b34的前端安装着管芯安装板b34'。支承棒b34用适当的固定手段安装在管芯支承移动部件b26上所设立的支承框架b26'、b26”上。
下面就组成辫带的时候控制管芯m移动的管芯装置Bm的动作进行说明。
在编带机本体Bb内配置着在其上穿透设置轨道的曲面板U,为了使管芯m对此接近或离开自由地在水平方向移动而设的水平移动壳b1的水平移动是由驱动上述可正反旋转的电动机b6使小齿轮b7旋转驱动,从而使与小齿轮b7啮合的齿条b5水平驱动而实行的。
其次,除了对曲面板U作接近或离开的水平方向的移动外,现就略成直交方向(与图17纸面直交的方向)的管芯m的移动进行说明。
从图18实线所示的状态出发,由于可正反旋转的电动机b9的旋转使小齿轮b10按图18的反时针方向旋转,与小齿轮b10啮合的扇形齿条b22被驱动,扇形移动部件b17按图18向下方移动。
扇形移动部件b17向下方移动时,在扇形移动部件b17上安装着的滑轮b23亦向下方移动,由于无端皮带24以X点固定在水平移动壳b1的前端上,在夹持着滑轮b23的对侧的无端皮带b24被牵引拉向图18的下方使无端皮带24以反时针方向转动。由于无端皮带b24以z点固定在管芯支承移动部件b26上,随着无端皮带b24的沿反时针方向的转动,管芯支承移动部件b26也向图18的下方移动。此时由于上面所述的构成,管芯支承移动部件b26的移动量与滑轮b23的移动量对比可以成倍增加,因此管芯支承移动部件b26得以迅速移动。
更且,由于可正反旋转的电动机b9的旋转使小齿轮b10按图18以反时针方向旋转,与小齿轮b10啮合的扇形齿条b22被驱动,扇形移动部件b17在图18中更进一步向下方移动,管芯支承移动部件b26一直可以旋转到图18中以双点划线示出的最下方位置。另外为了使管芯支承移动部件b26从双点划线所示的最下方位置向上方移动,可使可正反旋转的电动机b9反转,使小齿轮10按图18的顺时针方向旋转。
如上所述,由于水平移动壳b1的水平移动及管芯支承移动部件b26的移动可对管芯m进行二元自由姿态控制,另外,在上述支承棒b34的前端安装着的管芯安装板b34'上配置适当的执行元件等,由于管芯m被安装在执行元件等的出力轴上,因此能对管芯进行三元姿态控制。
图19为示出将管芯m安装在管芯安装板上的方法的平面图。
图19中b35为在管芯安装板b34'上设立的顶尖b35,在顶尖b35上穿透设有通孔b35',其内配置着夹持压缩螺圈弹簧b36的可自由出没的钢球b37、b37',另外,在顶尖b35的底部上突出设立着鼓块b38。另一方面,在中空的管芯m的开口端附近设有可与顶尖b35上所设钢球b37、b37'嵌合的圆周沟b39,另外,在中空的管芯m的开口端还设有可供顶尖b35根部配置的鼓块b38插入的沟b40。
从而,将顶尖b35插入中空的管芯m内,便可使顶尖b35上所设钢球b37、b37'与中空管芯m开口端附近设有的圆周沟b37、b37'嵌合,简单地将管芯m安装在管芯安装板b34'上,同时由于将顶尖b35根部突出设立的鼓块b38插入中空管芯m开口端设有的沟b40内,可以防止管芯m对管芯安装板b34'的旋转。
图20为示出管芯m在管芯安装板b34'上的安装方法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平面图。
如图20所示的安装方法,在管芯m的端头上安装着具有圆周沟b41'、b42'的顶尖b41、b42,而在管芯安装板b34'的一侧安装着具有可供顶尖b41、b42插入的凹部的阴性部件b43。在该阴性部件b43的凹部b43'内还设有凹形空腔b44,在凹形空腔b44内安装着压缩螺圈弹簧b45和钢球b46,由于压缩螺圈弹簧的作用钢球b46可自由出没于凹形空腔口b44。同时,顶尖b41、b42根部上分别突出设立的鼓块b47、b47'与阴性部件b43的开口端上所设的沟48嵌合,可以防止管芯m对管芯安装板b34'的旋转。
从而,将芯管m的顶针b41、b42插入到阴性部件b43的凹部b43'内,由于压缩螺圈弹簧b45的作用使钢球b46与顶尖b41、b42的圆周沟b41',b42'嵌合,便可简单地将管芯m安装在管芯安装板b34'上。
接下来用示出组成工艺过程的概略平面图图21至图23来说明使用本发明的编带机BR时,以图18所示T字形管芯m为例,在其上组成辫带的工艺过程顺序。
(1)首先,在编带机本体Bb的驱动停止、筒管托架C的走行停止的状态下,使水平移动壳b1按图2向右方移动,使图21(a)所示T字形管芯m(以下为简单起见称为“管芯m”。另外,与管芯m的长部直交的短部m1称为“分歧部”。)的一端(1)如图18所示安装在管芯安装板b34'上。其后,使水平移动壳体b1按图2向左方移动连带使适宜的扇形移动部件b17移动,使组成点P位在图21(a)所示管芯m的一端(1)(同时,为了说明的关系,将安装在管芯安装板b34'上的管芯m的端部标上倒三角形()的记号)。
(2)从该状态出发,由于使驱动装置驱动筒管托架沿轨道走行,开始组成。使水平移动壳b1按图2向右方徐徐移动,如图21(b)所示向管芯m的接合部j进行组成。
(3)当组成到管芯m的接合部j后,停止水平移动壳b1的移动,接着,使扇形移动部件b17按图18向上方移动,如图21(c)所示使管芯m转动到如图21(d)所示的状态。从该状态出发,使水平移动壳b1按图2进一步向右方移动到如图21(e)所示组成管芯m的分岐部m1为止。另外,在水平移动壳b1的移动没有停止只是将移动速度放慢时,可同时使扇形移动部件移动。
(4)如图21(e)所示,当组成到管芯m分岐部m1的端部时,使水平移动壳b1的移动停止、连带使驱动装置D停止、筒管托架C的走行停止。接下来如图21(f)所示,将管芯m的一端(1)从管芯安装板b34'上卸下,使管芯m作180度转过,将管芯m上与一端(1)相对的另一端(2)安装在管芯安装板b34'上。
(5)将管芯m的另一端(2)安装在管芯安装板b34'上后,再度使驱动装置驱动、筒管托架C的走行开始连带使水平移动壳按图2向左方移动,如图22(a)所示,再度组成管芯m的分岐部m1。
(6)当组成到管芯m的接合部j后,停止驱动装置D、停止筒管托架C的走行、连带停止水平移动壳b1的移动,使扇形移动部件b17按图18向下方移动,到如图22(b)所示状态使管芯m转动。在该状态下使驱动装置驱动、再度使筒管托架C走行,开始组成,连带使扇形移动部件b17进一步向下方移动到图22(c)所示的状态。其后,使水平移动壳按图2向左方移动,如图22(d)所示,组成到管芯的端部。
(7)如图22(d)所示,组成到管芯m的端部后,使水平移动壳b1按图2向右方移动,如图23(a)所示,向管芯m的接合部j进行组成。
(8)当组成进行到管芯m的接合部j附近时,一面使水平移动壳b1按图2向右方移动,一面使扇形移动部件b17向上移动,如图23(b)所示的状态,在该状态下,停止水平移动壳b1的移动,连带停止驱动装置D,停止筒管托架C的走行。
(9)接下来使扇形移动部件向下方移动,使管芯m成为如图23(c)所示的状态。其后,再度使驱动装置D驱动、筒管托架C开始走行,连带使水平移动壳b1按图2向右方移动,如图23(d)所示进行管芯m接合部j的组成。
(10)接下来使扇形移动部件b17向上方移动,使管芯m成为如图23(e)所示的状态,连带使水平移动壳b1按图2向右方移动,如图23(f)所示,进行组成到管芯m的端部,在管芯m上的组成于是终止。
(11)在管芯m上的组成终止后,停止驱动装置D并停止筒管托架C的走行。
(12)接下来,使水平移动壳按图2向右方大距离移动,使管芯m向越过切断装置S上圆盘切刀S12的位置移动。从该状态开始,如上所述使电动机S3旋转、使圆盘切刀S12高速旋转。在另一方面,由于减速机S2的介入使电动机S3的低速旋转出力轴S6旋转,随之,使杠杆S17从图16中双点划线所示的待机位置向实线所示的动作位置转动。随着杠杆S17的按图16中顺时针方向的转动,杠杆S9与杠杆S17一样向动作位置转动。由于杠杆S9的转动,被第二组成位置稳定导行部件g2弯曲并集束起来的与辫带连接的多根纱条Y,在杠杆S9前端安装着的导引部件S14的水平导沟内受到引导,与安装在滑轮S13上的高速旋转的圆盘切刀S12接触,与辫带连接的多根纱条Y就被切断。
如上所述,组成的工艺过程至此全部终了。上述(1)-(9)的组成工艺过程只是示出其中的一例,由于含有水平移动壳b1及扇形移动部件b17的各种移动、停止顺序的工艺过程都可在T字形管芯m上进行组成,所以上述组成工艺过程的变化是没有什么限制的。
就上述工艺过程(4)而言,当将管芯m的一端(1)从管芯安装板b34'上取下,使管芯m转过180度,将管芯m的另一端(2)安装在管芯安装板b34'上时,由于按照图19及图20中说明的将管芯m安装在管芯安装板b34'上的方法,可以简单地将管习m安装在管芯安装板b34'上,因此该项工艺过程能够迅速进行。
另外,由于还可将一台机子的管芯装置配置在夹持曲面板U的管芯装置的对侧,这样在管芯装置Bm的管芯m从管芯安装板b34'上取下的同时,还有一方的管芯装置m就可安装在管芯安装板b34'上,继续进行组成。这样由于管芯装置是按二台机子配置的,就可及时将在下一组成工艺过程上使用的管芯m安装在管芯装置上作好准备。
上述实施例是以在T字形管芯m上进行组成的情况来说明的,不限于T字形在其他各种形状的管芯m上进行组成也是可能的。
另外,在使用棒状管芯的情况下,还可以配置多台编带机,在棒状管芯m上组成多层的辫带。
下面将上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起的作用和效果列举如下:
由于管芯上的组成点处于筒管托架所载筒管的轴线与进行组成的管芯的轴线的交叉位置上,因此从筒管上反卷出来的纱条不会弯曲,从而纱条能顺利地卷出并且不会有过度的张力施加在纱条上,所以能够正常地组成辫带。
由于管芯上的组成点处于筒管托架所载筒管的轴线与进行组成的管芯的轴线的交叉位置上,因此编带机能小型化,编带机的操作性可提高,编带机的安装面积可减少。
由于能够增大筒管上卷绕纱条的数量,因此更换筒管的次数可减少,从而编带机的生产率可提高。
由于采用摩擦轮和滑动摩擦轮使筒管托架走行,因此可以防止产生起源于齿轮的齿间隙的噪音。
由于配置了组成位置稳定导引部件,沿着曲面板上穿透设置的轨道蛇行走动的筒管托架上伴随横方向移动的纱条的摇动可加以控制,同时由于管芯的移动而造成的组成点的变动可以受到抑制,因此要组成的纱条在组成点附近可以不会发生不规则状态的纠缠,稳定的组成得以实现,从而,组成的辫带形状可以均一,能够制造出稳定的辫带。
另外,由于配置了组成位置稳定导引部件,在组成终止后,使管芯m移动时,由于第二组成位置稳定导引部件的作用,与组成的辫带连接的纱条能够集束在一起,使切断装置能有效地切断纱条。
由于管芯能简单而又迅速地安装在管芯安装板上,编带机的生产率能够提高。
由于设有圆筒状的筒管壳或弹性板,当筒管托架倾斜或位置颠倒时,从筒管上退出的纱条可以引出或下垂,因此能够防止与从邻近筒管上反卷出来的纱条纠缠或与编带机的其他部件等发生纠缠等引起的麻烦。
由于筒管托架上所载筒管与中支纱用或补强用纱条反卷所用筒管可以公用,因此没有必要区分中支纱用或补强用纱条反卷所用筒管。
由于设有切断装置其上有可将组成完毕的辫带或与辫带连接的纱条切断的圆盘切刀,因此辫带或与辫带连接的纱条能被确实地切断并且切断时间可以缩短。另外,由于辫带或与辫带连接的纱条在切断时加在纱条上的张力很小,因此可以防止辫带形状的破坏。
本发明由于上面所说明的构成可以收到下述的效果:
由于将管芯配置在穿透设置在曲面板上的轨道的内部,因此从筒管上反卷出来的纱条不会弯曲,从而纱条能够顺利地反卷出来同时没有过度的张力施加在纱条上,所以能够正常地组成辫带。
由于将管芯配置在穿透设置在曲面板上的轨道的内部,因此编带机可小型化,编带机的操作性可提高,编带机的安装面积可减少。
由于以组成点为中心的转动和向组成点方向的直线移动进行管芯的位置控制,管芯可向一个方向大距离移动,并可使管芯移动到任何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