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溶液中电沉积法生产稀土磁性薄膜合金材料的工艺.pdf

上传人:a2 文档编号:484232 上传时间:2018-02-18 格式:PDF 页数:17 大小:572.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02139648.5

申请日:

2002.09.27

公开号:

CN1485466A

公开日:

2004.03.31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IPC(主分类):C25D 3/56申请日:20020927授权公告日:20050831终止日期:20100927|||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专利权的转移)变更项目:专利权人变更前权利人:湖南纳菲尔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 湖南省望城县经济开发区高塘岭镇迎宾大道东侧0802334幢 邮编: 410000变更后权利人:湖南英才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 湖南省长沙市河西咸嘉湖路48号办公大楼三楼 邮编: 410006登记生效日:2009.12.11|||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专利权的转移)变更项目:专利权人变更前权利人:长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英才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 湖南省长沙市河西咸嘉湖路48号办公大楼三楼 邮编: 410006变更后权利人:湖南纳菲尔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 湖南省望城县经济开发区高塘岭镇迎宾大道东侧0802334幢 邮编: 410000登记生效日:2009.7.31|||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C25D3/56

主分类号:

C25D3/56

申请人:

长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英才科技有限公司;

发明人:

何凤娇

地址:

410006湖南省长沙市河西咸嘉湖路48号办公大楼三楼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长沙正奇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代理人:

马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工艺的电镀液组分包括稀土氯化物、FeCl2、络合剂、添加剂I、II、CaCl2,采用惰性阳极或过渡族金属阳极或双阳极;电镀液中通入高纯氩气或氮气进行除氧,且整个电镀在高纯氩气或氮气之保护气氛中进行,工作电流密度为20mA/cm2-200mA/cm2,时间为15分钟-48小时,温度为0-70℃,镀完后在带电状态下取出镀件,冲洗、吹干、密封;然后将电镀好的非晶薄膜置于高纯氩气或氮气之保护气氛中,在700-800℃温度下进行热处理,时间15分钟-20小时,之后密封保存。电镀溶液稳定、工艺条件范围宽;所得非晶稀土合金中,稀土含量可达11%以上,镀层表面光亮无裂纹,经过热处理后,转变成纳米晶,其磁性能明显优于非晶态的稀土合金,极大降低了产品成本。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水溶液中电沉积法生产稀土磁性薄膜合金材料的工艺,其特 征是,它包括: (1).采用如下组分的电解液:       稀土氯化物                    0.2-0.6mol/L       FeCl 2                         0.05-0.20mol/L       络合剂                        0.5-1.5mol/L       添加剂I                       0.01-0.2g/200ml       CaCl 2                         0.2-1.0mol/L       H 3 BO 3                        0.1-0.5mol/L       添加剂II                      0.01-0.2g/200ml 所述稀土氯化物为La、Ce、Pr、Nd、Sm、Eu、Gd、Tb、Dy的氯化物; 所述络合剂为甘氨酸、氨三乙酸、三乙醇胺、氨二乙酸,柠檬酸、酒 石酸、磺基水扬酸、乙醇酸、乙二醇酸的任一种地或任二种的混合酸; 所述添加剂I为聚乙二醇、葡聚糖、明胶、OP、EDTA、聚丙烯酸胺、 KI中的任一种; 所述添加剂II为氨水+H 3 BO 3 、甘露醇+H 3 BO 3 、苄胺+H 3 BO 3 、二甲基苯胺 +NaBH 4 、苄胺+NaBH 4 、甲醇+NaBH 4 中的任一种,每种添加剂II组分中前 者与后者的重量比为2-4∶1; 所述水溶液电解液的PH值为1-6.5; (2).电极:做为电沉积衬底材料的阳极采用惰性阳极或过渡族金属 阳极,或由惰性阳极和过渡族金属阳极组成的双阳极; (3).电镀:将镀件放入电镀液中,电镀液中通入高纯氩气或氮气进 行除氧,且整个电镀在高纯氩气或氮气之保护气氛中进行,工作电流密度 为20mA/cm 2 -200mA/cm 2 ,时间为15分钟-48小时,温度为0--70℃,镀 完后在带电状态下取出镀件,冲洗、吹干、密封; (4).热处理:将电镀好的非晶薄膜置于高纯氩气或氮气之保护气 氛中,在700--800℃温度下进行热处理,时间15分钟-20小时,之后密 封保存。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溶液中电沉积法生产稀土磁性薄膜合金 材料的工艺,其特征是,所述稀土氯化物由La、Ce、Pr、Nd、Sm、Eu、 Gd、Tb、Dy的氧化物用盐酸溶解而得。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溶液中电沉积法生产稀土磁性薄膜合金 材料的工艺,其特征是,FeCl 2 由铁粉与盐酸反应生成。

说明书


水溶液中电沉积法生产稀土磁性薄膜合金材料的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溶液中电沉积法生产稀土永磁薄膜合金材料的工艺。

    背景技术

    稀土金属与过渡金属Fe、Co、Ni的合金材料是一类非常好的磁性材料,在航空、航天、汽车、电器、计算机、通讯、自动控制及军事上都有非常广泛的用途。目前用来制备此类材料的技术有:1、熔体快淬法,即用真空感应熔炼法制备成母合金,在真空快淬设备中,惰性气体保护下,于石英管中将母合金熔化,在氩气压力作用下,合金溶液经过石英管底部的喷嘴射到高速旋转的铜辊上,以105~106℃/s的速度快速凝固成非晶,再经热处理,形成纳米晶复合永磁薄带。2、氢化歧化脱氢重组法:合金碎成粗粉→真空炉氢化处理→氢化歧化反应→将氢抽出→化合成具有细小颗粒的稀土永磁粉。此法工艺条件及参数要求相当苛刻。3、机械合金化法:以组元元素为原料,利用行星球磨机进行研磨,使之在低温下发生固态反应,进而得到所需的合金或化合物。此法缺点是:制得的超微细粉不能与空气接触,否则极易氧化自燃,工艺苛刻。4、真空制膜法,包括高频溅射、真空蒸发,磁控溅射。所有这些方法都是以纯金属稀土单质和纯过渡金属为原料,原材料昂贵,再加上设备投资大,因此,这类材料的价格非常昂贵。如用于制作430M内存容量的可读写磁光盘的磁记录材料,市售价格在200元以上。有关水溶液中电沉积法生产稀土与过渡金属的合金,已有专利文献报道(见Patent:WO99/18265)。此报道中,只给出了混合稀土La、Ce、Nd分别与Fe、Co、Ni电沉积情况。而常用来做稀土永磁材料的Sm、Dy、Gd却未见报道。且Nd与Fe的合金中,Nd的百分含量大部分为3.4%(质量百分比),最大也不过7.5%,不能满足生产永磁材料的要求。并且该专利文献未提及磁性材料制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水溶液中电沉积法生产稀土磁性薄膜合金材料的工艺,它以低廉地稀土氧化物或氯化物为原料,制备出稀土过渡合金的磁性薄膜合金材料,利用该生产工艺,可以极大降低该类产品的成本,提高生产率,满足飞速发展的电子、计算机、信息产业对该类产品的要求。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水溶液中电沉积法生产稀土磁性薄膜合金材料的工艺包括:

    1.采用如下组分的电解液:

        稀土氯化物                 0.2-0.6mol/L

        FeCl2                     0.05-0.20mol/L

        络合剂                     0.5-1.5mol/L

        添加剂I                    0.01-0.2g/200ml

        CaCl2                     0.2-1.0mol/L

        H3BO3                    0.1-0.5mol/L

        添加剂II                   0.01-0.2g/200ml

    所述稀土氯化物为La、Ce、Pr、Nd、Sm、Eu、Gd、Tb、Dy的氯化物;

    所述络合剂为甘氨酸、氨三乙酸、三乙醇胺、氨二乙酸,柠檬酸、酒石酸、磺基水扬酸、乙醇酸、乙二醇酸的任一种或任二种的混合酸;

    所述添加剂I为聚乙二醇、葡聚糖、明胶、OP、EDTA、聚丙烯酸胺、KI中的任一种;

    所述添加剂II为氨水+H3BO3、甘露醇+H3BO3、苄胺+H3BO3、二甲基苯胺+NaBH4、苄胺+NaBH4、甲醇+NaBH4中的任一种,每种添加剂II组分中前者与后者(例如氨水∶H3BO3)的重量比为2-4∶1;

    所述水溶液电解液的PH值为1-6.5;

    2.电极:做为电沉积衬底材料的阳极采用惰性阳极或过渡族金属阳极,或由惰性阳极和过渡族金属阳极组成的双阳极;

    3.电镀:将镀件放入电镀液中,电镀液中通入高纯氩气或氮气进行除氧,且整个电镀在高纯氩气或氮气之保护气氛中进行,工作电流密度为20mA/cm2-200mA/cm2,时间为15分钟-48小时,温度为0--70℃,镀完后在带电状态下取出镀件,冲洗、吹干、密封;

    4.热处理:将电镀好的非晶薄膜置于高纯氩气或氮气之保护气氛中,在700--800℃温度下进行热处理,时间15分钟-20小时,之后密封保存。

    以下对本发明做出进一步说明。

    本发明所述工艺利用稀土氧化物和过渡金属,再加入合适的络合剂和添加剂,可在水溶液中电沉积出稀土与过渡金属的非晶合金,通过适当的热处理,可将非晶转化成纳米晶,从而制得磁性薄膜合金材料。

    所述稀土氯化物可以是La、Ce、Pr、Nd、Sm、Eu、Gd、Tb、Dy的氧化物用盐酸溶解制得;所述惰性阳极可以是石墨、Ti.Pt合金;而FeCl2可由铁粉与盐酸反应生成。

    本发明研究了相关工艺因素对产品的影响,现分述如下。

    (1).PH值的影响:见图1;

    (2).电流密度的影响:见图2;

    (3).添加剂I的影响:在镀液中加入少量三乙醇胺、聚乙二醇、葡聚糖、明胶、OP、EDTA、KI、聚丙烯酸胺、都不同程度地提高镀层中稀土的含量(见图3)。同时也能细化颗粒,提高镀层的均匀性(见图4)。添加剂的加入量要适量,图5和图6分别给带出了明胶用量和聚乙二醇用量对镀层中稀土含量的影响。

    (4).加入其它金属离子影响:在镀液中加入少量其它的共沉积金属离子,结果发现,少量Ti、Cu、Ni的加入,将显著增加镀层中稀土的含量(见图7A)。图7B详细讨论了镀液中Ti的加入量对镀层中稀土含量影响的情况。

    (5).添加剂II的影响:添加剂II(包括氨水+H3BO3、甲醇+硼氢化钠、甘露醇+H3BO3,苄胺+硼酸,二甲基苯胺+NaBH4,苄胺+NaBH4)对镀层中B和稀土的含量的影响见图8A、图8B。结果表明,添加剂II的加入极大地提高镀层中B的含量,同时也能增加镀层中稀土的含量。

    (6).O2的影响:电镀前,电镀液必须通高纯Ar或N2除,除O2完全后,整个电镀装置于高纯Ar或高纯N2气氛中,避免稀土的氧化。

    (7).镀层的XRD图:示于图9,由该图可知,表现出了典型的非晶。图10示出了镀层热处理前(a)和热处理后(b)的金相图。

    通过本发明的工艺,包括采用经本发明研制出的特定组分的电镀液及电镀工艺条件,得到了颗粒大小为20nm左右,Sm、Nd含量超过11%(质量比)的非晶态镀层;通过热处理后,测试其永磁性能,其Bs=2×104Gs,Hc=1600Oe,Mr=1×104Gs。结果可知实现了双相耦合,完全可用作生产磁光材料的原材料。

    本发明的工艺简单,组成组分和膜厚易控制,工艺简单,易操作、易自动化,原材料主要为稀土氧化物或盐,成本大大降低。

    本发明工艺的电镀溶液稳定、工艺条件范围宽,所得的非晶稀土合金中,稀土含量可达11%以上,镀层表面光亮无裂纹,经过热处理后,转变成纳米晶,晶化后的磁性能明显优于非晶态的稀土合金。

    【附图说明】

    图1是电解液中PH值对镀层中Sm含量的影响关系;

    图2是电流密度对镀层中Sm含量的影响关系,其中黑点是甘氨酸的浓度为0.33mol/升所得,空圈是甘氨酸的浓度为0.84mol/升所得;

    图3是添加剂对镀层中Sm含量的影响,图中横轴从左至右的加黑方条依次为未加添加剂、添加三乙醇胺、聚乙二醇、葡聚糖、明胶、OP、聚乙二醇+OP、EDTA、KI、聚丙烯酸胺对镀层中稀土含量的影响;

    图4是反映相关添加剂能细化颗粒、提高镀层均匀性的扫描电镜图;

    图5是加入明胶对镀层中Sm含量的影响;

    图6是加入聚乙二醇对镀层中Sm含量的影响;

    图7A是外加金属对镀层中Sm含量的影响;

    图7B是加入Ti对镀层中Sm含量的影响;

    图8A是添加剂对镀层中B含量的影响;

    图8B是添加剂对镀层中Nd含量的影响;

    图9是一组非晶态铁基合金的X射线衍射图;

    图10是镀层热处理前(a)和热处理后(b)的金相图;

    图11是镀层的磁测试性能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制备Nd-Fe-B合金

    镀液:0.08mFeCl2+0.8m甘氨酸+0.5mNdCl3+0.8mCaCl2+H3BO3(0.5ml+苄胺10.857g),PH=6.0,D=2500A/m2,T=30℃

    镀层组分:重量比Fe%=87.46,Nd=11.5%,B%=1.04

    镀层测试方法:用1∶1HCl溶解试样后,定为50ml,用原子吸收法测定Fe的含量,用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Nd和B的含量,将所得的镀层进行热处理,将热处理后的材料用振动样品磁强计测量其磁性能,其结果示于图11。可知,此材料的Bs为2×104Gs。Br=Hc为1600Oe,为磁性能优越的永磁薄膜材料。

    实施例2:另一组电镀液组分是,FeCl2(0.08m)+甘氨酸(0.9m)+CaCl2(0.8m)+RE(0.5m)(Sm,Nd等)+聚乙二醇20000(或:OP,明酸、葡聚糖、KI、聚丙烯酸胺)、H3BO3(0.5m)+苄胺(或甘露酸,氨水、二甲基苯胺)。

    实施例3:工艺过程

    ①溶液的配制

    原材料:稀土氧化物+盐酸或稀土氯化物,Fe粉+HCl或氯化亚铁,络合剂,CaCl2,添加剂I,H3BO3,添加剂II。

    配制过程如下:

    溶液A:稀土氧化物用盐酸溶解后,再加部分络合剂。

    溶液B:过渡金属氯化物溶解,加入另一部分络合剂。

    溶液C:溶液A与溶液B混合后,再加入CaCl2和H3BO3。

    调PH值为1~6.5

    溶液D:溶液C+添加剂I+添加剂II。

    再调PH为1~6.5

    ②电沉积

    电极:阳极用惰性阳极、过渡族金属阳极或双阳极,阳极为电沉积的衬底材料。

    镀件处理:

    黄铜:抛光→HCl浸蚀→水冲洗→吹干。

    铝片:除油(Na1OH+Na2CO3+Na3PO4)→浸蚀(H2SO4+CrO3)→出光(硝酸)→预电镀→直接电镀。

    不锈钢:阳极电解除油→热水洗→冷水洗→酸洗→冷水洗→闪镀镍→冷水洗→吹干。

    ③施镀

    镀件经处理后,放入电镀液中,在电流密度为20mA/cm2~200mA/cm2下电镀,整个电镀装置置于氩气(或高纯N2)保护中,镀完后,在带电状态下取出镀片,冲洗、吹干、密封。

    ④热处理

    电镀出来的薄膜为非晶薄膜,在高纯氩气(或N2)保护下,进行热处理,热处理温度为700℃~800℃,热处理时间为15分至20小时,完毕后,密封保存。

    较优的操作条件是:30℃,电流密度为20mA/cm2,PH为6.0,双阳极(惰性阳极+可溶阳极)。

水溶液中电沉积法生产稀土磁性薄膜合金材料的工艺.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水溶液中电沉积法生产稀土磁性薄膜合金材料的工艺.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水溶液中电沉积法生产稀土磁性薄膜合金材料的工艺.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水溶液中电沉积法生产稀土磁性薄膜合金材料的工艺.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溶液中电沉积法生产稀土磁性薄膜合金材料的工艺.pdf(1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工艺的电镀液组分包括稀土氯化物、FeCl2、络合剂、添加剂I、II、CaCl2,采用惰性阳极或过渡族金属阳极或双阳极;电镀液中通入高纯氩气或氮气进行除氧,且整个电镀在高纯氩气或氮气之保护气氛中进行,工作电流密度为20mA/cm2200mA/cm2,时间为15分钟48小时,温度为070,镀完后在带电状态下取出镀件,冲洗、吹干、密封;然后将电镀好的非晶薄膜置于高纯氩气或氮气之保护气氛中,在7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化学;冶金 > 电解或电泳工艺;其所用设备〔4〕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