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0810130259.2
2008.06.10
CN101306143A
2008.11.19
终止
无权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IPC(主分类):A61K 36/896申请日:20080610授权公告日:20111012终止日期:20120610|||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A61K 36/896申请日:20080610|||公开
A61K36/896; A61P27/16; A61K31/045(2006.01)N
A61K36/896
骆金根
311400浙江省富阳市花坞路19幢102信箱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制剂,即一种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滴耳药物。其药物是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制成的:石腊红、水百合各10克,冰片6克,豆油30克。它具有成本低廉、制备方便、效果显著的特点。
权利要求书1、 一种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滴耳药物,其特征在于该药物是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制成的:石腊红、水百合各10克,冰片6克,豆油30克。
说明书一种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滴耳药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制剂,即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效果十分理想的一种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滴耳药物。 背景技术: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是中耳粘膜的化脓性炎症,一般多因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治疗不彻底转变而成。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症状表现为:鼓膜穿孔,耳流脓液量少但持久,听力下降等。目前,国内外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药物较多,有西药也有中药,但是,存在药物价格高、治疗费用大、效果不够理想等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目前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药物所存在的不足之处,并提供一种价格低廉、疗效显著的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滴耳药物及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滴耳药物,其药物是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制成的:石腊红、水百合各10克,冰片6克,豆油30克。 一种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滴耳药物,其药物的制备方法为:将上述中药原料前2味烘干研成细粉,过120目筛,再与冰片一起倒入豆油中,搅均,静置2个小时,取上清液,即成滴耳药物。 一种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滴耳药物,其治疗原则是散热凉血、消肿止痛。在原料配方上遵循药性经属,偏重散热凉血,兼顾整体平衡,落脚消肿止痛。药物中石腊红具有清热消炎作用,水百合具有凉血消肿作用,冰片具有散郁火、消肿止痛作用,豆油具有杀虫解毒作用。上述中药原料经辨证配伍,在作用上相辅相成,并将药物直接投向病灶,从而有效地发挥出散热凉血、消肿止痛的功效,以达到治愈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之目的。 本发明具有如下特点:成本低廉、制备方便、效果显著。 使用方法: 用量:每日2次,每次2-3滴。方法:取本品装入专用器具内,将其滴入患耳即可。 禁忌事项: 1、用药期间禁忌食油炸粘腻、寒冷固硬、不易消化及有刺激性的食物。 2、禁止内服。 临床治疗效果: 疗效标准:一种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滴耳药物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之疗效判断主要依据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症状是否消失。用药7天为1个疗程。具体疗效分以下三级:治愈——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症状全部消失;好转——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症状明显减轻;无效——用药1个疗程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症状毫无消失。 效果:用本发明药物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74例,治疗1个疗程,其中治愈68例,好转6例,治愈率为91%,有效率为100%。 典型病例: 范某,男,17岁,学生。2007年9月就诊。患者自述,左耳时常流出脓性物质,有臭味,耳朵感到难受,听力觉得受阻。经询问,患者曾在几个月前因潜水耳朵积水化过脓,吃药后已愈。诊断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采用本发明滴耳药物,连用一周,痊愈。6个月后追访,未见复发。
《一种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滴耳药物.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滴耳药物.pdf(4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制剂,即一种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滴耳药物。其药物是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制成的:石腊红、水百合各10克,冰片6克,豆油30克。它具有成本低廉、制备方便、效果显著的特点。。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