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茶叶籽油生物发酵法生产工艺.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茶叶籽油生物发酵法生产工艺.pdf(4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3351940 A (43)申请公布日 2013.10.16 CN 103351940 A *CN103351940A* (21)申请号 201310293224.1 (22)申请日 2013.07.14 C11B 1/00(2006.01) C11B 1/04(2006.01) C11B 3/00(2006.01) (71)申请人 姜金仲 地址 550018 贵州省贵阳市乌当区高新路 115 号贵州师范学院 (72)发明人 姜金仲 韩宝银 王自布 (74)专利代理机构 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52100 代理人 刘楠 (54) 发明名称 一种茶叶籽油生物发酵法生。
2、产工艺 (57)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茶叶籽油生物发酵法生产 工艺, 本发明将泡软的茶叶籽仁放入磨浆机中并 按液固比为 2:1的量加水磨浆得滤液 ; 将滤液置 于发酵容器内, 保持温度在 40 65之间, 静 止自然发酵1024小时得具有沉淀物的发酵液 ; 将发酵液中的白色漂浮物及黄色澄清液用 100目 以上滤布过滤后得滤渣 ; 将滤渣放入容器内在 105 120温度下持续加热, 这样即可从滤渣中 提出茶叶籽油, 同时滤渣将逐渐变成油渣, 待该油 渣稍变黄色时, 将油从加热容器中倒出并过滤后 即得茶叶籽油。 本发明具有工艺流程简单、 产品质 量好、 提取率和生产率都高、 生产成本低、 适合于。
3、 规模化生产等优点。本发明特别适合于在条件简 陋的山区或农村推广使用。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2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3351940 A CN 103351940 A *CN103351940A* 1/1 页 2 1. 一种茶叶籽油生物发酵法生产工艺, 其特征在于 : 取茶叶树种子为原料, 先去除掉 茶叶树种子的内、 外种皮得茶叶籽仁, 将茶叶籽仁放入 22 30的温水中浸泡 12 16 小时, 然后, 将泡软的茶叶籽仁放入磨浆机中并按液固比为 2:1 的量加水磨。
4、浆, 将茶叶籽仁 研磨成粒度小于 100 目的浆液, 用 100 目细布过滤浆液得滤液 ; 将滤液置于发酵容器内, 保 持温度在 40 65之间, 静止自然发酵 10 24 小时得具有沉淀物的发酵液 ; 将发酵液 中的白色漂浮物及黄色澄清液倒出, 使发酵液中的沉淀物从发酵液中分离出去, 然后用 100 目以上滤布过滤倒出的白色漂浮物及澄清液得滤渣 ; 将滤渣放入容器内加热, 蒸发掉其中 的水分后, 再将加热温度提高到 105 120, 持续加热, 这样即可从滤渣中提出茶叶籽油, 同时滤渣将逐渐变成油渣, 待该油渣稍变黄色时, 将油从加热容器中倒出并过滤后即得茶 叶籽油。 2. 根据权利要求 1。
5、 所述的茶叶籽油生物发酵法生产工艺, 其特征在于 : 将油从加热容 器中倒出并过滤后所制得的茶叶籽油再经食用油精炼设备精炼后即制得精炼茶叶籽油成 品。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351940 A 2 1/2 页 3 一种茶叶籽油生物发酵法生产工艺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茶叶籽油生物发酵法生产工艺, 属于茶叶籽油生产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我国是茶的故乡, 茶树资源非常丰富。全国采摘茶园面积约为 2700 万亩, 茶叶籽 (茶树种子) 年产量为 56 万吨。但由于尚未开发出生产茶叶籽的成熟技术, 过去的年代里, 茶叶籽除了做种子外, 大都任其落地腐烂, 十分可惜。随着科。
6、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 对茶叶 籽有效成分的研究不断深化和完善, 综合利用茶叶籽已逐渐成为天然产物开发与应用研究 的热门课题。 0003 茶叶籽作为茶叶生产的副产品, 茶叶籽中含有大量可被利用的物质, 其中粗脂肪 含量为 15% 35%, 淀粉含量为 18% 31%, 茶皂素含量 10% 14%, 还含有较高的蛋白质含 量。按此含量计算, 我国每年 56 万吨的茶叶籽产量, 可折合优质食用茶叶籽油近 9 万吨, 按 目前市场价格计算, 其经济价值十分可观。 0004 茶叶籽油是用茶叶树 (Camellia sinensis) 种子为原料生产的新型食用油。茶叶 籽油除了具有一般食用油的用途外, 因。
7、其富含不饱和脂肪酸、 维生素 E、 茶多酚和茶碱等成 分, 还具有保健功能 ;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 茶叶籽油中的生物活性成分具有防治心脑血管疾 病、 降血压、 抗辐射、 抗氧化、 美容养颜、 延缓衰老及润肠通便等作用, 茶叶籽油因此被誉为 东方橄榄油, 被指定为我国航天员食用油。 0005 目前的茶叶籽油生产方法大多都是从其他油料作物油料生产方法中模仿过来的, 有正式报道的工艺主要有热压榨法、 冷榨法、 一般溶剂浸出法及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法等, 但这些工艺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 : 1) 热榨法 : 茶叶种子中含有约 18% 的淀粉, 高温会使淀 粉糊化, 阻碍茶叶籽油的挤出, 降低了茶叶籽油的。
8、产量 ; 2) 冷榨法 : 茶叶种子中含有约 20% 的蛋白质, 茶叶籽油绝大部分包裹在蛋白质内, 如果不通过高温使蛋白质变性, 就很难榨出 油来, 因而, 产油率很低。3) 一般溶剂浸出法 : 存在溶剂残留, 影响消费者购买欲, 且生产过 程充满了火灾、 爆炸潜在风险。4) 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法 : 存在设备投资大, 技术难度大, 生产成本高, 难以推广应用等问题。如中国专利文献所公开的申请号为 : 201010227332.5、 发明名称为 “一种从茶叶树种籽中提取茶叶籽油的方法” 的技术方案就是一种传统的萃取 法生产茶叶籽油的技术方案。该方案不仅存在着制作工艺复杂的问题, 而且由于需要采。
9、用 冷箱、 高压泵、 净化器、 预热器、 萃取缸、 分离釜等装备, 所以还存在着投资大、 制作成本高、 不适合于大规模生产的问题。因此, 现有的生产茶叶籽油的方法都不够理想。 发明内容 0006 本发明的目的是 : 提供一种适合于规模化生产、 并且工艺简便易行、 提取率和生产 率较高、 制作成本低的茶叶籽油生物发酵法生产工艺, 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0007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 本发明的一种茶叶籽油生物发酵法生产工艺为, 取茶叶树 种子为原料, 先去除掉茶叶树种子的内、 外种皮得茶叶籽仁, 将茶叶籽仁放入 22 30 说 明 书 CN 103351940 A 3 2/2 页 4 的温水中。
10、浸泡 12 16 小时, 然后, 将泡软的茶叶籽仁放入磨浆机中并按液固比为 2:1 的量 加水磨浆, 将茶叶籽仁研磨成粒度小于 100 目的浆液, 用 100 目细布过滤浆液得滤液 ; 将滤 液置于发酵容器内, 保持温度在 40 65之间, 静止自然发酵 10 24 小时得具有沉淀 物的发酵液 ; 将发酵液中的白色漂浮物及黄色澄清液倒出, 使发酵液中的沉淀物从发酵液 中分离出去, 然后用 100 目以上滤布过滤倒出的白色漂浮物及澄清液得滤渣 ; 将滤渣放入 容器内加热, 蒸发掉其中的水分后, 再将加热温度提高到 105 120, 持续加热, 这样即可 从滤渣中提出茶叶籽油, 同时滤渣将逐渐变成。
11、油渣, 待该油渣稍变黄色时, 将油从加热容器 中倒出并过滤后即得茶叶籽油。 0008 将上述油从加热容器中倒出并过滤后所制得的茶叶籽油再经食用油精炼设备精 炼后即制得精炼茶叶籽油成品。 0009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 本发明将茶叶籽仁磨浆粒度小于 100 目, 使更多的油 脂体能从子叶细胞内扩散出来, 这样可有效增加茶叶籽油的产量 ; 由于本发明采用的是生 物发酵法, 通过生物发酵的作用, 使油脂体自然从浆液中分离出来, 避免了茶叶籽中其他内 含物对茶叶籽油提取的干扰, 有效地提高了茶叶籽油生产率 ; 同时, 由于整个生产过程中不 添加任何化学添加剂, 使产品生产保持纯天然、 无污染, 大。
12、大提高了茶叶籽油的食用品质。 经实际使用证明, 采用本发明生产的茶叶籽油的毛油生产率为 16%(干种仁重量, 目前所有 非溶剂萃取法茶叶籽油生产工艺平均产油率约为 9%) , 本发明生产的毛油经过传统的食用 油精炼设备精炼后, 可以 100% 地达到国家食用油标准。所以,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 本发 明不仅具有工艺流程简单、 操作方便、 产品质量好、 提取率和生产率都高的优点, 而且还具 有投资少、 生产成本低、 适合于规模化生产等优点。 本发明特别适合于在条件简陋的山区或 农村推广使用。 具体实施方式 0010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11 本发明的实施例 : 本发。
13、明的一种茶叶籽油生物发酵法生产工艺为, 取传统常用的 茶叶树种子为原料, 先采用市售的茶树种子外壳剥壳机去除掉茶叶树种子的内、 外种皮、 得 茶叶籽仁, 然后将茶叶籽仁放入 22 30的温水中浸泡 12 16 小时, 将泡软的茶叶籽 仁放入磨浆机中并按液固比为 2:1 的量加水进行磨浆, 通过磨浆机将茶叶籽仁研磨成粒度 小于 100 目的浆液 (磨浆机可直接采用市售的豆浆机, 但要去除内滤网) , 用市售 100 目细布 过滤浆液得滤液 ; 然后将滤液置于发酵容器内, 保持温度在 40 65之间, 进行静止自 然发酵处理1024小时后, 得具有沉淀物的发酵液 ; 将发酵液中的白色漂浮物及黄色澄清 液倒出, 使发酵液中的沉淀物从发酵液中分离出去 ; 然后用 100 目以上滤布过滤倒出的白 色漂浮物及黄色澄清液后得滤渣 ; 将滤渣放入容器内加热, 蒸发掉其中的水分后, 再将加热 温度提高到 105 120, 并持续加热, 这样即可从滤渣中提出茶叶籽油, 这时滤渣将逐渐 变成油渣, 待该油渣稍变黄色时, 将油从加热容器中倒出并过滤后即可得到茶叶籽油的毛 油成品 ; 然后采用市场销售的常规食用油精炼设备对毛油成品进行常规精炼后, 即可生产 出符合国家食用油标准的精炼茶叶籽油成品。 说 明 书 CN 103351940 A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