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片处理装置、薄片处理方法及图像形成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薄片处理装置、薄片处理方法及图像形成装置.pdf(1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2963762 A (43)申请公布日 2013.03.13 CN 102963762 A *CN102963762A* (21)申请号 201210301973.X (22)申请日 2012.08.22 2012-095258 2012.04.19 JP 61/528,705 2011.08.29 US 61/528,678 2011.08.29 US 61/528,682 2011.08.29 US B65H 45/18(2006.01) B65H 37/06(2006.01) B65H 43/00(2006.01) (71)申请人 株式会社东芝 地址 日本东。
2、京 申请人 东芝泰格有限公司 (72)发明人 土屋克彦 椙山秀昭 寺尾康伸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 责任公司 11240 代理人 余刚 吴孟秋 (54) 发明名称 薄片处理装置、 薄片处理方法及图像形成装 置 (57) 摘要 一种薄片处理装置、 薄片处理方法及图像形 成装置。该薄片处理装置通过折板将堆载台所保 持的薄片摞压入由第一折叠辊和第二折叠辊形成 的夹持部, 以形成折线。 第一折叠辊具有第一折叠 部和第一槽部, 该第一折叠部与第二折叠辊抵接, 并形成夹持部, 在第一折叠部与第二折叠辊抵接 状态下, 第一槽部与第二折叠辊之间形成空隙。 第 一槽部形成在由折板压入的规。
3、定尺寸的薄片摞的 宽度方向上的端部通过的位置。 (30)优先权数据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3 页 说明书 7 页 附图 7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 3 页 说明书 7 页 附图 7 页 1/3 页 2 1. 一种薄片处理装置, 其特征在于, 包括 : 堆载台, 用于保持薄片摞 ; 折板, 用于将所述堆载台保持的薄片摞压入由第一折叠辊和第二折叠辊形成的夹持 部 ; 所述第一折叠辊, 具有第一折叠部和第一槽部, 所述第一折叠部与所述第二折叠辊抵 接以形成所述夹持部, 在所述第一折叠部与所述第二折叠辊抵接状态下, 所述第一槽部与 所述。
4、第二折叠辊之间形成空隙, 所述第一槽部形成在形成折线的规定尺寸的薄片摞的在宽 度方向上的端部通过的位置 ; 以及 所述第二折叠辊, 与所述第一折叠辊一起在薄片摞上形成折线。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薄片处理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折叠辊包括 : 第二折叠部, 与所述第一折叠辊的所述第一折叠部抵接以形成所述夹持部 ; 以及 第二槽部, 在所述第一折叠部和所述第二折叠部抵接状态下, 与所述第一折叠辊之间 形成所述空隙。 3.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薄片处理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槽部形成在由所述折板压入的规定尺寸的薄片摞的在宽度方向上的端部通 过的位置。 4. 根据权利要求 3。
5、 所述的薄片处理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规定尺寸是多个尺寸, 按照每个所述规定尺寸形成有多个所述第一槽部以及所述第二槽部。 5. 根据权利要求 4 所述的薄片处理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薄片处理装置还包括 : 整合部件, 所述整合部件在由所述折板按压薄片摞之前, 沿 所述堆载台装载的薄片摞的宽度方向对所述薄片摞进行整合。 6. 根据权利要求 5 所述的薄片处理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薄片处理装置还包括 : 获取部, 用于获取向所述堆载台装载的薄片的尺寸 ; 以及 控制器, 对由所述获取部获取到的薄片的尺寸是否与所述规定尺寸相对应进行判断, 在获取到的所述薄片的尺寸与所述规定尺寸不对应的情。
6、况下, 在所述折板将薄片摞压入所 述夹持部之前, 使所述薄片摞向所述薄片摞的宽度方向上的两端部中的至少一端部通过所 述空隙的规定的位置移动。 7. 根据权利要求 6 所述的薄片处理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器通过所述整合部件将所述薄片摞向所述规定位置移动。 8. 一种薄片处理方法, 所述薄片处理方法是薄片处理装置的薄片处理方法, 所述薄片 处理装置包括 : 堆载台, 用于保持薄片摞 ; 折板, 用于将所述堆载台保持的薄片摞压入由第 一折叠辊和第二折叠辊形成的夹持部 ; 所述第一折叠辊, 具有第一折叠部和第一槽部, 所述 第一折叠部与所述第二折叠辊抵接以形成所述夹持部, 在所述第一折叠部与所。
7、述第二折叠 辊抵接状态下, 所述第一槽部与所述第二折叠辊之间形成空隙, 所述第一槽部形成在形成 折线的规定尺寸的薄片摞的在宽度方向上的端部通过的位置 ; 以及所述第二折叠辊, 与所 述第一折叠辊一起在薄片摞上形成折线, 所述薄片处理方法的特征在于, 包括 :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2963762 A 2 2/3 页 3 获取所述薄片摞的薄片的尺寸 ; 对获取到的所述薄片的尺寸是否与所述规定尺寸相对应进行判断 ; 在获取到的所述薄片的尺寸与所述规定尺寸不对应的情况下, 在所述折板将薄片摞压 入所述夹持部之前, 使所述薄片摞向所述薄片摞的宽度方向上的两端部中的至少一端部通 过所述空隙的规定。
8、的位置移动。 9. 根据权利要求 8 所述的薄片处理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折叠辊包括 : 第二折叠部, 与所述第一折叠辊的所述第一折叠部抵接以形成 所述夹持部 ; 以及第二槽部, 在所述第一折叠部和所述第二折叠部抵接状态下, 与所述第一 折叠辊之间形成所述空隙, 通过所述第一槽部以及所述第二槽部形成所述空隙。 10. 根据权利要求 8 所述的薄片处理方法, 其特征在于, 在由所述折板按压薄片摞之前, 沿所述堆载台装载的薄片摞的宽度方向对所述薄片摞 进行整合。 11. 根据权利要求 10 所述的薄片处理方法, 其特征在于, 通过沿所述堆载台装载的薄片摞的宽度方向对所述薄片摞进行整合的整合。
9、部件, 将所 述薄片摞向所述规定位置移动。 12. 一种图像形成装置, 其特征在于, 包括 : 图像形成部, 用于在薄片上形成图像 ; 堆载台, 用于保持形成有图像的薄片构成的薄片摞 ; 折板, 用于将所述堆载台保持的薄片摞压入由第一折叠辊和第二折叠辊形成的夹持 部 ; 所述第一折叠辊, 具有第一折叠部和第一槽部, 所述第一折叠部与所述第二折叠辊抵 接以形成所述夹持部, 在所述第一折叠部与所述第二折叠辊抵接状态下, 所述第一槽部与 所述第二折叠辊之间形成空隙, 所述第一槽部形成在形成折线的规定尺寸的薄片摞的在宽 度方向上的端部通过的位置 ; 以及 所述第二折叠辊, 与所述第一折叠辊一起在薄片摞。
10、上形成折线。 13. 根据权利要求 12 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折叠辊包括 : 第二折叠部, 与所述第一折叠辊的所述第一折叠部抵接以形成所述夹持部 ; 以及 第二槽部, 在所述第一折叠部和所述第二折叠部抵接状态下, 与所述第一折叠辊之间 形成所述空隙。 14. 根据权利要求 13 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槽部形成在由所述折板压入的规定尺寸的薄片摞的在宽度方向上的端部通 过的位置。 15. 根据权利要求 14 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规定尺寸是多个尺寸, 按照每个所述规定尺寸形成有多个所述第一槽部以及所述第二槽部。 16. 根据权利要求 。
11、15 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图像形成装置还包括 : 整合部件, 所述整合部件在由所述折板按压薄片摞之前, 沿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2963762 A 3 3/3 页 4 所述堆载台装载的薄片摞的宽度方向对所述薄片摞进行整合。 17. 根据权利要求 16 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图像形成装置还包括 : 获取部, 用于获取向所述堆载台装载的薄片的尺寸 ; 以及 控制器, 对由所述获取部获取到的薄片的尺寸是否与所述规定尺寸相对应进行判断, 在获取到的所述薄片的尺寸与所述规定尺寸不对应的情况下, 在所述折板将薄片摞压入所 述夹持部之前, 使所述薄片摞向所述薄。
12、片摞的宽度方向上的两端部中的至少一端部通过所 述空隙的规定的位置移动。 18. 根据权利要求 17 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器通过所述整合部件将所述薄片摞向所述规定位置移动。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2963762 A 4 1/7 页 5 薄片处理装置、 薄片处理方法及图像形成装置 0001 相关申请的正交参考 0002 本申请基于并要求于2011年8月29日提交的美国专利申请第61/528705号、 2011 年 8 月 29 日提交的美国专利申请第 61/528678 号、 2011 年 8 月 29 日提交的美国专利申请 第 61/528682 号以及 2012。
13、 年 4 月 19 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 No.2012-95258 号的优先权权 益, 并其全部内容结合于此作为参考。 技术领域 0003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对印刷完的薄片 (sheet) 进行折叠处理的薄片处理装置、 薄片处理方法及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0004 存在以下薄片处理装置 : 设置在复印机、 打印机、 复合机 MFP(Multi Function Peripheral : 多功能外围设备) 等图像形成装置的薄片输送方向下游侧, 对印刷完的薄片进 行打孔处理、 装订处理等后处理。薄片后处理装置除了打孔处理、 装订处理功能之外, 还具 有以下功能 : 将薄片的一部分折弯的折叠。
14、处理功能、 在用装订器 (staple) 装订薄片的中央 部之后在中央部将薄片折弯的中间装订 / 对折处理。中间装订 / 对折处理功能能够将印刷 完的多张薄片制作成册 (制本) 。 0005 中间装订 / 对折处理中, 薄片后处理装置用装订器等装订薄片中央部之后, 通过 被称为折叠辊对的一对辊在薄片上形成折线, 以将装订部折弯。例如, 薄片后处理装置使 被称为折板的板状的部件与薄片摞的装订部抵碰, 并将薄片摞压入上述折叠辊对的夹持部 (nip) 以使其折叠。 0006 但是, 在上述现有装置中, 当薄片摞在辊对的夹持部被折叠时, 薄片有时存在波状 起伏。即, 由于直接用强按压力折叠薄片因而担心。
15、在薄片上产生褶皱。 0007 因此, 要求开发一种薄片处理装置, 其能够比现有的具有折叠单元的薄片处理装 置更加适当地进行折叠处理。 发明内容 0008 本实施方式的薄片处理装置包括 : 堆载台, 用于保持薄片摞 ; 折板, 用于将所述堆 载台保持的薄片摞压入由第一折叠辊和第二折叠辊形成的夹持部 ; 所述第一折叠辊, 具有 第一折叠部和第一槽部, 所述第一折叠部与所述第二折叠辊抵接以形成所述夹持部, 在所 述第一折叠部与所述第二折叠辊抵接状态下, 所述第一槽部与所述第二折叠辊之间形成空 隙, 所述第一槽部形成在形成折线的规定尺寸的薄片摞的在宽度方向上的端部通过的位 置 ; 以及所述第二折叠辊,。
16、 与所述第一折叠辊一起在薄片摞上形成折线。 附图说明 0009 图 1 是用于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以及薄片处理装置的硬件结构的 说 明 书 CN 102963762 A 5 2/7 页 6 框图 ; 0010 图 2 是用于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薄片处理装置的结构的概略图 ; 0011 图 3 的 (a) (d) 是用于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横向整合部件的概略图 ; 0012 图 4 是用于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折叠单元的概略立体图 ; 0013 图 5 是用于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折叠辊对的概略图 ; 0014 图 6 是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薄片处理装置的折叠处理的流程图 ; 以及 0015 图 7。
17、 的 (a) (d) 是用于说明第二实施方式的折叠处理的概略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 以下, 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0017 (第一实施方式) 0018 图 1 是用于说明图像形成装置以及薄片处理装置的硬件结构的框图。图像形成装 置 100 包括 : 控制部 102、 存储装置 108、 通信接口 (通信 I/F) 110、 操作面板 112、 读取原稿 的扫描仪部 114、 以及形成图像的打印机部 (图像形成部) 116。图像形成装置 100 的各构件 通过总线 118 连接。 0019 控制部 102 包括由 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 : 。
18、中央处理器) 或 MPU(Micro Processing Unit : 微处理器) 形成的处理器 104 和存储器 106。存储器 106 例如是半导体 存储器, 存储器 106 包括存储控制程序等的 ROM(Read Only Memory : 只读存储器) 、 以及为 处理器 104 提供临时工作区域的 RAM(Random Access Memory : 随机存取存储器) 。控制部 102 根据 ROM 或存储装置 108 中存储的各种程序等, 对操作面板 112、 扫描仪部 114、 打印机 部 116 进行控制。控制部 102 具有对图像数据进行校正或解压的功能。此外, 控制部 1。
19、02 与薄片处理装置 200 的控制部 202 进行通信。 0020 存储装置 108 用于存储应用程序以及 OS(操作系统) 。应用程序包括实行复合机 所具有的复印功能、 打印功能、 扫描功能、 传真功能、 网络文件功能这样的各种功能的程序。 应用程序还包括 Web 客户端用的应用程序 (Web 浏览器) 和其他程序。 0021 存储装置108用于临时存储由扫描仪部114读取到的原稿的图像数据或者通过通 信I/F110获取到的图像数据等。 并且, 存储装置108适当地存储软件更新、 被保护的电子文 件、 文本数据、 账户信息、 策略 (policy) 信息等。作为存储装置 108、 可以是例。
20、如硬盘驱动器 等磁存储装置、 光学式存储装置、 半导体存储装置 (闪存等) 或者这些存储装置的任意组合。 0022 通信 I/F110 是与外部设备连接的接口。通信 I/F110 通过例如 Bluetooth(注册 商标) 、 红外线连接、 光连接这样的 IEEE802.15、 IEEE802.11、 IEEE802.3、 IEEE1284 等合适 的无线或有线与外部设备连接。 通信I/F110还可以包括USB标准的连接端子所连接的USB 连接部、 并行接口等。控制部 102 通过通信 I/F110 与用户终端、 USB 设备、 其他外部设备通 信。 0023 操作面板 112 具有触摸面板式。
21、的显示部和各种操作键。操作键包括例如数字键 (ten key) 、 重置键、 停止键、 开始键等。 显示部显示例如有关薄片尺寸、 复印张数、 印刷浓度 设置或者精加工 (装订、 折叠) 等印刷条件的指示项目。由显示部输入所显示的项目的指示。 0024 扫描仪部 114 具有将原稿作为图像读取的内置的扫描读取单元、 原稿放置台以及 向读取位置输送原稿的自动原稿输送装置。扫描仪部 114 的扫描读取单元读取放置于原稿 说 明 书 CN 102963762 A 6 3/7 页 7 放置台或自动原稿输送装置的原稿。 0025 打印机部 116 包括公知的例如包括感光鼓的图像形成单元以及例如色调剂的显 。
22、影单元等。打印机部 116 通过这些单元在薄片上形成与由扫描仪部 114 读取到的原稿图像 数据对应的图像、 或与从用户终端输送来的图像数据对应的图像。 0026 薄片处理装置 200 包括控制部 202、 整理器部 (finisher) 220 和骑马订 (saddle) 单元部 240。控制部 202(控制器) 包括由 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 : 中央处理器) 或 MPU(Micro Processing Unit : 微处理器) 构成的处理器 204 以及存储器 206。存储器 206 例如是半导体存储器, 存储器 206 包括存储控制程序等的 ROM(R。
23、ead Only Memory : 只 读存储器) 以及为处理器 204 提供临时工作区域的 RAM(Random Access Memory : 随机存取 存储器) 。控制部 202 与图像形成装置 100 的控制部 102 通信。控制部 202 根据从控制部 102 接收到的信息、 存储在 ROM 等的各种程序等, 对整理器部 220、 骑马订单元部 240 进行控 制。骑马订单元部 240 包括装订器 252、 折叠单元 258 和折叠加强单元 263。 0027 图 2 是用于说明薄片处理装置的结构的概略图。薄片处理装置 200 根据从操作面 板112输入的指示或来自用户终端的指示, 。
24、对从图像形成装置100排出的薄片进行处理。 薄 片处理装置 200 包括入口辊 210、 分支部件 212、 整理器部 220 以及骑马订单元部 240。入口 辊 210 将从图像形成装置 100 输出的薄片输入给薄片处理装置 200。分支部件 212 根据通 过图 1 所示的上述图像形成装置 100 的操作面板 112 的显示部输入的处理内容, 将入口辊 210 所输入的薄片的输送目的地切换为整理器部 220 或骑马订单元部 240。整理器部 220 例如对薄片摞进行分类 (sort) 、 或对薄片摞的端部进行装订。 0028 骑马订单元部 240 对薄片摞进行装订或折叠。骑马订单元部 24。
25、0 包括多个输送辊 242、 输出辊 244、 输出辊传感器 245、 装载部 246、 装订器 252、 折叠单元 258、 折叠加强单元 263、 排出辊 264 以及薄片摞装载托盘 266。输送辊 242 将薄片向装载部 246 输送。输出辊 244 向装载部 246 输出薄片。输出辊传感器 245 用于检测被输送的薄片。 0029 装载部246包括堆载托盘248、 堆载台 (stacker) 250和传感器251。 装载部246临 时竖立装载薄片。堆载托盘 248 支撑薄片表面。堆载台 250 挡住薄片的下端。堆载台 250 支撑以竖立装载的薄片下端, 同时对输送方向上的薄片端部的位置。
26、进行整合 (纵向整合) 。 也对装载部 246 所装载薄片的与薄片输送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进行整合。将在后面对薄片 的宽度方向的整合 (横向整合) 进行描述。传感器 251 用于检测向堆载台 250 输送薄片的情 况。 0030 堆载台250沿堆载托盘248上下移动。 堆载台250对装订器252装订的薄片位置、 折叠单元 258 折叠的薄片位置进行调整。本实施方式中, 作为一例, 将装订薄片位置以及折 叠薄片位置作为薄片输送方向的中央部分的情况进行说明。 0031 在薄片宽度方向上并列设置有多个 (例如两个) 装订器 252。装订器 252 包括装订 器头 254 和砧座 (anvil) 256。
27、。装订器头 254 和砧座 256 用于装订薄片摞。 0032 当装订器252装订薄片摞时, 堆载台250移动, 以使薄片的装订位置移动至折叠单 元 258 进行折叠的位置。当堆载台 250 停止时, 折叠单元 258 开始折叠。 0033 折叠单元 258 包括折板 (plate) 260 和折叠辊对 262。折板 260 在不妨碍薄片输 送的位置处待机。当应该形成折线的位置移动到折板 260 的前面时, 折板 260 向折叠辊对 262 移动。折板 260 的前端抵碰薄片摞, 并将薄片摞压向旋转的折叠辊对 262 的夹持部。折 说 明 书 CN 102963762 A 7 4/7 页 8 。
28、叠辊对 262 将被折板 260 按压的薄片夹压输送并折叠。通过折叠单元 258 形成有折线的薄 片摞被进一步输送到设置在折叠单元 258 的下游侧的折叠加强单元 263。 0034 折叠加强单元263沿与薄片摞的输送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 (沿折线的方向) 对折线 加压并移动, 以强化由折叠单元 258 形成的折线 (折叠增强处理) 。由折叠加强单元 263 强 化了折线的薄片摞通过排出辊 264 向薄片摞装载托盘 266 排出。 0035 接着, 对与装载在装载部 246 的薄片的输送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的整合 (以下记 载为横向整合) 进行说明。图 3(a) 图 3(d) 是用于说明横向整合部。
29、件的概略图。装载 部 246 包括堆载台 250 和横向整合部件 300。横向整合部件 300 包括第一整合部件 302a 以 及第二整合部件 302b、 横架部件 304a 以及 304b、 小齿轮 306、 以及电机 M1。 0036 第一整合部件 302a 以及第二整合部件 302b 相互平行对置, 其用于对堆载台 250 所装载薄片的宽度方向的端部 (横向端部) 进行整合。 0037 横架部件 304a 以及 304b 分别与第一整合部件 302a 以及第二整合部件 302b 连 接。横架部件 304a 以及 304b 相互平行对置。横架部件 304a 以及 304b 在相对面上分别具。
30、 有齿轨 (rack) 。小齿轮同时与横架部件 304a 以及 304b 各自的齿轨啮合。电机 M1 通过齿 轮 107 旋转小齿轮 306。小齿轮 306 以使横架部件 304a 以及 304b 沿薄片宽度方向彼此逆 向滑动的方式旋转。电机 M1 可以是例如步进电动机 (stepping motor) 。检测部件 308 检 测第一整合部件 302a 以及第二整合部件 302b 在薄片宽度方向上的位置。检测部件 308 可 以是例如微型传感器、 微型执行机构 (actuator) 等。 在本实施方式中, 检测部件308检测第 一整合部件 302a、 第二整合部件 302b 是否位于初始位置 。
31、(HP、 第一位置) 。将第一整合部件 302a 以及第二整合部件 302b 位于 HP 的状态称为在宽度方向开放的状态、 即开放状态。以 HP 为基准, 通过为了驱动而赋予电机 M1 的脉冲数控制第一整合部件 302a 以及第二整合部 件 302b 的位置。当从操作面板 115 或外部设备接受折叠处理、 中间装订 / 对折处理的指示 时, 控制部 202 通过横向整合部件 300 对薄片进行横向整合。通过横向整合部件 300 进行 横向整合之后, 控制部 202 通过装订器 252 装订薄片摞, 并通过折叠单元 258 折叠薄片摞。 0038 图3的 (a) 表示第一整合部件302a以及第二。
32、整合部件302b位于第一位置的状态。 在第一整合部件 302a 和第二整合部件 302b 之间的间隔的中央与输送的薄片 P1 的宽度方 向中央一致的状态下, 输送薄片是理想的输送方式。第一整合部件 302a 以及第二整合部件 302b 分别在距离以理想输送方式输送的薄片 P1 的横向端部相当于第一距离的第一位置处 待机。第一距离可以是 15mm。第一位置也可以是通过赋予电机 M1 规定数量的脉冲使旋转, 从而第一整合部件 302a 以及第二整合部件 302b 从 HP 移动的位置。 0039 第一整合部件 302a 以及第二整合部件 302b 以接近被输送的薄片 P1 的横向端部 的方式向图 。
33、3 的 (b) 的箭头 B 所指方向移动, 并对薄片 P1 进行横向整合。第一整合部件 302a 以及第二整合部件 302b 例如在薄片 P1 的下端到达整合部件 302a 和整合部件 302b 之间开始, 以接近薄片 P1 的横向端部的方式移动。第一整合部件 302a 以及第二整合部件 302b 为了进行横向整合, 而移动至例如第一整合部件 302a 和第二整合部件 302b 之间的距 离与薄片的宽度方向的长度 (第二距离) 相等的第二位置。 0040 横向整合之后, 如图3的 (c) 的箭头C所示, 第一整合部件302a以及第二整合部件 302b 向距离薄片的横向端部相当于第三距离的第三位。
34、置移动。第一整合部件 302a 以及第 二整合部件 302b 在第三位置处等待接收后续的薄片 P2。第三距离可以比第一距离短。第 说 明 书 CN 102963762 A 8 5/7 页 9 三距离可以是例如 3mm。 0041 第一整合部件 302a 以及第二整合部件 302b 以接近被输送薄片 P2 横向端部的方 式向图 3 的 (d) 的箭头 D 所指方向移动, 并对包括薄片 P1 和薄片 P2 的薄片摞进行横向整 合。第一整合部件 302a 以及第二整合部件 302b 例如在薄片 P2 的下端到达第一整合部件 302a 和第二整合部件 302b 之间开始, 以接近薄片 P2 横向端部的。
35、方式移动。第一整合部件 302a 以及第二整合部件 302b 为了进行横向整合, 而移动至例如第二位置。横向整合部件 300 在每次输送薄片时重复上述操作, 对包括薄片 P1、 P2 及其后续薄片的薄片摞进行横向 整合。 0042 图 4 是用于说明折叠单元 258 的整体结构的概略立体图。此外, 在图 4 中省略了 臂 270、 沟槽凸轮 286 等驱动部 282 的一侧 (附图的前侧) 。 0043 折叠单元258包括将薄片摞折叠为二的折叠辊对262、 将薄片摞压入折叠辊对262 的夹持部的梳齿状的折板260、 以及用于保持折板260使其能够向折叠辊对262移动的引导 部件 280。 00。
36、44 折叠辊对 262 包括固定辊 262a 和可动辊 262b。固定辊 262a 通过轴可旋转地固定 设置在未图示的装置框上。可动辊 262b 可旋转地被支撑在臂 270 的一个端部 270b 上, 其 中, 该臂270以支点270a为中心可旋转地被支撑在未图示的装置框上。 可动辊262b能够与 固定辊 262a 接触或分离。在臂 270 的另一端部 270c 上安装有弹簧 272, 被以支点 270a 为 中心旋转的臂 270 施力的可动辊 262b 与固定辊 262a 压力接触而形成夹持部。固定辊 262a 以及可动辊 262b 通过未图示的驱动电机旋转。 0045 折板 260 包括突。
37、起部 274 以及轴 (shaft) 276。折板 260 通过突起部 274 以及轴 276以可滑动的方式被保持在引导部件280上。 引导部件280支撑突起部274以及轴276能 够滑动, 且引导部件280包括用于将折板260引导至折叠辊对262的夹持部的引导槽280a。 此外, 在轴 276 的两端连接有使折板 260 滑动的驱动部 282。 0046 驱动部282包括凸轮轴284、 以凸轮轴284为中心旋转的沟槽凸轮286以及连接部 件 288。沟槽凸轮 286 包括槽部 286a。作为触头的滚子从动件 (roller follower) 等的滚 柱 (roller) 287 被引导在沟。
38、槽凸轮 286 的槽部 286a 内自由旋转, 该滚柱 287 安装在连接部 件 288 上。在连接部件 288 的一端设置有连接转动轴 290, 该连接转动轴 290 安装在装置臂 上。此外, 沟槽凸轮 286 通过与凸轮轴 284 的一端连接的未图示的驱动电机而旋转。当通 过沟槽凸轮 286 的旋转而沿槽部 286a 引导滚柱 287 时, 连接部件 288 随着槽部 286a 的偏 心, 以连接转动轴 290 为中心, 重复振子那样的往复运动。通过连接部件 288 的往复运动, 从而折板 260 沿着引导部件 280 的引导槽 280a 滑动。折板 260 的前端抵碰薄片摞, 并将其 按。
39、压向旋转的折叠辊对 262 的夹持部。折叠辊对 262 将被折板 260 按压的薄片夹压输送并 折叠。 0047 图 5 是用于说明折叠辊对 262 的概略图。折叠辊对 262 的固定辊 262a 以及可动 辊 262b 分别形成为能够处理的最大的薄片宽度的长度。 0048 折叠辊对262的固定辊262a包括辊径为r1区域的第一折叠部292以及辊径为r2 (r1r2) 区域的第一槽部 293。第一折叠部 292 与可动辊 262b 抵接以形成夹持部。第一槽 部 293 在第一折叠部 292 与可动辊 262b 抵接状态下, 与可动辊 262b 之间形成空隙 (gap) 。 0049 可动辊 2。
40、62b 包括辊径为 r1 区域的第二折叠部 294 以及辊径为 r2(r1r2) 区域 说 明 书 CN 102963762 A 9 6/7 页 10 的第二槽部 295。第二折叠部 294 与固定辊的第一折叠部 292 抵接以形成夹持部。第二槽 部 295 在第一折叠部 292 与第二折叠部形成夹持部状态下形成空隙。形成该空隙的第一槽 部 293 与第二槽部 295 以梳齿状的折板 260 的前端进入空隙的方式设置。 0050 第一槽部 293 与第二槽部 295 对应于由折板 260 所压入的薄片尺寸形成。即, 在 折叠处理时规定尺寸的薄片的在与薄片输送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上的端部通过的位置。
41、形 成第一槽部293与第二槽部295。 当规定尺寸为多个尺寸时, 按照每个规定尺寸形成多个第 一槽部 293 与第二槽部 295。 0051 当通过折板 260 将薄片摞压入折叠辊对 262 的夹持部时, 在被按压的部分和被折 叠辊对262所夹持部分对薄片施加的力不同。 通过折叠辊对262在薄片摞上形成折线之后, 由于通过折叠辊对 262 输送薄片摞, 因此可能输送中出现弯曲从而在薄片上形成褶皱。尤 其是当处于薄片宽度方向的端部被夹持状态时, 无法充分避免弯曲的出现。 0052 因此, 在本实施方式的折叠辊对 262 的固定辊 262a 以及可动辊 262b, 以薄片摞宽 度方向的端部不被折叠。
42、辊对 262 夹持的方式形成槽部。通过设置成从薄片端部开始几毫米 不被辊夹持的结构, 从而从薄片摞的端部可靠地避免在薄片摞产生的弯曲, 因此可以防止 产生褶皱。 0053 (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 0054 虽然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设置成薄片端部不被折叠辊对 262 夹持的结构, 但在本 实施方式中对于除了形成有对应的槽部的规定尺寸的薄片以外的薄片 (以下记为规格外的 薄片) , 也可同样设置成薄片端部不被夹持的结构。 0055 图 6 是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折叠处理的流程图。步骤 601 中, 控制部 (获取部) 202 获 取向堆载台 250 输送的薄片的尺寸。控制部 202 也可以从图像形成装。
43、置 100 的控制部 102 获取薄片尺寸、 或者使用薄片处理装置 200 的输送路径内设置的检测部件检测薄片尺寸、 或者使用通过公知的打孔单元检测薄片端部的检测部件。或者, 也可以设置检测向堆载台 250 输送的薄片的尺寸的检测部件。 0056 步骤 602 中, 控制部 202 驱动横向整合部件 300, 对向堆载台 250 输送的薄片的宽 度方向进行整合。控制部 202 对是否是向堆载台输送了折叠处理的薄片摞的最后一张薄片 进行判断 (步骤 603) 。如果不是薄片摞的最后一张薄片 (步骤 603 的否) , 则控制部 202 返回 步骤 602, 在每次向堆载台输送薄片时都进行横向整合。
44、。 0057 另一方面, 在薄片摞的最后一张薄片被输送到堆载台的状态下横向整合完毕的情 况下 (步骤 603 的是) , 控制部 202 根据获取到的薄片尺寸信息, 对是否是与由折叠辊对 206 的辊所形成的槽部相对应的规定尺寸的薄片进行判断 (步骤 604) 。在是规定尺寸的情况下 (步骤 604 的是) , 由折板 260 将横向整合完毕的薄片压入折叠辊对 262 进行折叠处理 (步骤 605) 。 0058 另一方面, 在堆载台 250 所装载的薄片摞的薄片尺寸不是规定尺寸的情况下 (步 骤 604 的否) , 控制部 202 使第一整合部件 302a 以及第二整合部件 302b 向薄片。
45、宽度方向滑 动, 使薄片摞位移 (步骤 606) 。控制部 202 使薄片摞位移, 以使规格外尺寸薄片摞的两端部 中的至少一端位于折叠辊对 262 的第一槽部 293 以及第二槽部 295。控制部 202 通过横向 整合部件 300 将薄片摞向横向方向移动之后, 由折板 260 将薄片摞压入折叠辊对 262 进行 折叠处理 (步骤 605) 。薄片摞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部中的至少一端通过由第一槽部 293 以及 说 明 书 CN 102963762 A 10 7/7 页 11 第二槽部 295 所形成的空隙。 0059 在本实施方式中, 即使在处理除了与折叠辊对 262 的辊所形成的槽部对应的规定。
46、 尺寸的薄片以外的规格外薄片的情况下, 也对薄片摞的位置进行调整, 以使薄片摞两端部 中的至少一端位于折叠辊对 262 的槽部。由此, 可以获得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 0060 (第二实施方式) 0061 图 7 的 (a) (d) 是用于说明第二实施方式的折叠处理的概略图。如图 7 的 (a) 所示, 薄片处理装置 200 的折板 260 将堆载台 250 所装载的薄片摞压入折叠辊对 262 的夹 持部。接着, 如图 7 的 (b) 所示, 折叠辊对 262 通过固定辊 262a 以及可动辊 262b 按压由折 板 262 压入的薄片摞, 并在薄片摞上形成折线。 0062 在此, 如图 。
47、7 的 (c) 所示, 本实施方式的薄片处理装置 200 的控制部 202 在由折叠 辊对 262 在薄片摞上形成折线之后, 临时使可动辊 262b 向与固定辊 262a 相反方向位移。 即, 通过由折叠辊对 262 减少或解除薄片摞的夹持 (折叠负荷) , 从而避免薄片摞的弯曲, 防 止产生褶皱。此外, 可动辊 262b 也可以不离开薄片摞。例如, 也可以以减少可动辊 262b 对 固定辊 262a 的按压力、 比形成折线时的推压力 (负荷) 减少的方式, 使可动辊 262b 位移。 0063 如图 7 的 (d) 所示, 控制部 202 使可动辊 262b 向固定辊 262a 侧位移, 并。
48、再次通过 固定辊 262a 和可动辊 262b 按压形成有折线的薄片摞。固定辊 262a 以及可动辊 262b 将夹 入的薄片摞向输送方向下游输送。 0064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薄片处理装置, 可以避免薄片摞产生的弯曲, 从而防止产生皱 褶。 0065 根据以上说明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 能够进行更适当的折叠处理。 0066 此外, 执行上述实施方式的各动作的主体为例如硬件、 硬件和软件的复合体、 软件 以及执行中的软件等有关计算机的主体。执行操作的主体例如为处理器上所执行的处理、 处理器、 对象、 执行文件、 线程、 程序以及计算机, 但并不仅限于此。此外, 也可以将处理、 线 程多次作为执行操。
49、作的主体。 0067 虽然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 但是, 这些实施方式仅是为了说明本发明 的示例, 并不是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这些新的实施方式可以通过多种其他方式实现, 在 不超出本发明宗旨的范围内, 可以进行各种省略、 替代或变形。 这些实施方式及其变形的发 明范围包含在本发明的主旨中, 同时也包含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记载的发明及其等同范围 中。 说 明 书 CN 102963762 A 11 1/7 页 12 图 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963762 A 12 2/7 页 13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963762 A 13 3/7 页 14 图 3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963762 A 14 4/7 页 15 图 4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963762 A 15 5/7 页 16 图 5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963762 A 16 6/7 页 17 图 6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963762 A 17 7/7 页 18 图。